幸福的智慧-笑傲职场,你准备好了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12,“裸辞”在飞

    “裸辞”是当前中国职场的一个流行语,意思是在没找好“下家“的情况下,就辞职了。每当年关,“裸辞”俨然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选择。过了年,盼望已久的年终奖终于到手,为了方便找下家,部分职场人懒得骑驴找马,干脆“裸辞”一把。

    瑞云最近想在北京近郊开一家饭店,这几天正忙着找店面呢!毕业两年多,瑞云一直都是本本分分的上班族,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但就在一个月前,她果断“裸辞”,出外散心。

    2009年毕业于北京某大学的瑞云此前一直在一家私企做数据处理员。她说:“这份工作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只需要每天仔细、认真干就好了,上升空间非常有限,十年之后的生活状态基本上和现在没什么大的区别。”

    经过再三考虑,瑞云选择了辞职。瑞云说:“想趁年轻,试着去过不同类型的生活,不想把美好的青春浪费在枯燥重复的工作上。生活必须要有激情,一潭死水,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瑞云说,原来的公司位置实在是太偏僻了,交通也不是很便利,原本打算边干着边找工作,最近突发奇想想自己创业,因为给别人打工总不如自己当老板来得爽,同时开饭店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所以就开始行动了。

    和瑞云一样,艾米也认为自己原来的那份工作除了舒适安逸,根本就学不到任何的东西,生活毫无激情,坐在那里工作除了无聊还是无聊。20多岁的艾米不想浪费自己的青春,熬到去年年底,她毅然放弃年终奖,果断辞职。

    职场上有近五成人“裸辞”跳槽,究其原因,主要有:工作无聊枯燥,理想抱负不能实现;工作压力大,毫无幸福感可言;工作节奏太快,身心无法承受重负;人际关系复杂,无所适从……这些原因,都成为职场中人前仆后继“裸辞”的导火线。

    然而,“裸辞”这种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决定,是洒脱还是冲动?是盲目跟风还是理性思考?是不是每一个想要变动工作的人,都可以洒洒脱脱地“裸”一把呢?

    “我裸辞了!”小伟异常欣喜地发消息告诉他周围的朋友,他非常骄傲地把公司老板炒了鱿鱼。

    小伟,西安某汽车广告公司的设计总监,2006年大学毕业,“西漂”已经有五年多了,今年有幸成为“裸辞”大军中的一分子,倍感骄傲。“终于可以把自己从电脑和没完没了的加班中解脱出来了,现在浑身感觉轻飘飘的,一个字——爽!这就是小伟提出辞职的理由,在广告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虽说有着令人羡慕的高薪,但是背负的压力真是让人喘不过起来,急于寻找解脱的小伟坦言说,想好好享受一下当下的生活,不要让自己未老先衰,决定出外散散心,看看别处的风景——这么多年来,工作让人感觉到实在是太累了。

    接下来,小伟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厅,每天喝喝咖啡,看看书,与朋友聚会聊天,闲暇时一个人背着包出去流浪……看看别处的太阳,呼吸一些别处的空气,这是小伟最想要的生活状态。“我第一站是去丽江,这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

    Brittany原来是一家房产公司的置业顾问,一年半前“裸辞”。

    “当时,我在这行工作足足有五年的时间了。最近几年公司情况不是很好,几乎没有什么业务,没多少事可做。公司新换了领导,颇为刁钻,每天都得看她脸色,同时工作上也没有什么业绩,于是老公建议休息一阵子再说。”

    于是Brittany在12月的最后一天,她就写了封辞职信给老板,老板象征性地挽留了一下,也就没有后话了。第二天,她就跟公司说拜拜了。

    “辞职后的感觉很好,顿时觉得整个人都轻松起来,好好休息一下的感觉也很棒。”不过,差不多休息了半年之后,Brittany开始感觉到了无聊。没有孩子,待在家里不充实,于是老公鼓励她开网店。现在Brittany已经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网店,工作时间相当的自由,收入也很不错。

    事实上,像瑞云、艾米、小伟、Brittany这样选择“裸辞”的白领还有很多,他们不是第一批,也不会是最后一批。在地域上表现最明显的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2012年,“裸辞”俨然已经成为职场跳槽的关键词。

    裸辞风,裸辞疯?职场“裸辞”风正在盛行,工作感受不到乐趣的你,是否也常常想要鼓起勇气,痛下决心“裸辞”一把呢?

    现代人做事果断决绝,决不拖泥带水。既然此地工作不快乐,那何不辞职另谋高就呢?完全不考虑后果的“裸辞”,是奢侈还是无奈,这个答案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8岁的关女士,公关公司项目执行,虽然每次工作压力达到极限的时候,在脑海中都会闪现出“裸辞”的念头。但到目前为止,还仅仅停留在想一想的基础上。“裸辞”也是要有资本的,最起码在短期的时间内吃饭穿衣不成问题才行。

    “对于我这种工作没多久、没有什么经济基础的人来说,毫无疑问裸辞是极其奢侈的。”关女士说。

    的确,“裸辞”并非是想做就能做的,冲动之下交出一份辞职信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辞职之后的后果是很多人如法承受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辞职之后不能立即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裸辞”就只能是一种奢侈。

    “裸辞”虽已经成为很多关注自己内心感受的职场人的选择,但伴随“裸辞”造成的负面影响,像经济压力、重返职场的压力等,“裸辞”比拼的不是胆量,而是“裸辞”后的心态。所以,相关专家建议:“裸辞”需要理性对待和思考。

    闫岭是一名职业规划师,她也曾是“裸辞”一族。

    4年前,她辞去大连的一份工作,只身来在上海。在辞职“空白”的这一阶段,她参加了职业规划师的培训。

    学习进修半年之后,闫岭确定这是她的兴趣和能力所在,于是整装出发,目前在这一行已经颇有建树。

    生活阅历丰富的闫岭,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年轻人,“裸辞”并不是不可行,但在实行这个方案之前,对自己的未来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划,看自己将来到底适合在哪方面发展,将这段“职业空白期”转变为真正的“裸辞蜜月期”,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进步。”闫岭说。

    如今,“裸辞”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职场中人关心的已不再局限于薪水、职务、福利等因素,更多的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追求一种心灵深处的快乐和幸福感。

    有些“裸辞”行为是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但也有些是在内外矛盾刺激下采取的冲动行为。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说,“裸辞”的利弊各半:有利的一方面是,可以暂时摆脱眼前的职场压力,给自己的心情放一个假,对身心健康有帮助;不利的一面是,当度过一个月或几个月的“蜜月期”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会不断地增加,如经济压力、家庭压力以及对未来的迷惘与痛苦等。另外,一个习惯了群体和团队生活的人,突然间变成了“独行侠”,缺少社会活动,很容易产生一种生活的孤独感。

    对绝大多数职场中人来说,“裸辞”只不过是暂时躲避压力的一种方式,最终还是要重返职场。因此,当情绪激动时,最好不要急着实行什么重大的决策,最好先冷静地思考一下。比如,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和职业规划都有着明确的认识。有了规划之后,将这段职场空白期好好利用起来,在调节身心的同时,深度思考自己长远的职业发展,为再次出发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免在将来的工作中再次遭遇身心俱疲的困惑。

    对于已选择“裸辞”的人,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返职场的时间。一般情况下,离职后3个月以内,是重新就业的黄金时期。3个月后尚未找到工作,就会明显地出现焦虑情绪;超过6个月,基本上已达到心理承受的极限,很多不利的问题都会出现,对职业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裸辞”需要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成为一场职业“裸奔”。丢了工作,生存无以保障,事业无着落,幸福生活更是无从谈起。

    让快乐工作成为一种习惯

    某知名大学做过一个心理测试,测试发现:很多人将工作看做是一件苦差事,特别是干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无疑是一种折磨。但这些人最后却发现,一旦没有任何事情可做的时候,不仅不能感受到愉悦,反而会有一种更为痛苦的情绪产生。

    英国作家巴克莱说:“幸福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有人爱。”有事做不是造成不幸的因素,而是使我们幸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当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当中,就会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与满足,这就是一种幸福。如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伟大的科学家们一投入工作就体会到创造的乐趣,认为工作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快乐工作和职场奋斗这二者之间并不矛盾,我们相信马登讲过的那句名言:“上帝总会保佑那些习惯于每天早上七点起床的人。”

    在不断奋斗的过程中,只要你能做到乐在其中,快乐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成功仅仅是跨越的这一刻。快乐工作倡导的是:不管你身处何种环境中,都要学会苦中作乐,激励前行,不忘享受工作的过程。

    不管你处于何种职业生涯阶段,你都可以心怀梦想,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地奋斗前行。而且,无论平凡,还是功成名就,你都可以做到快乐,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能力让自己快乐。

    有一个运送货物的工人,每次他都是将货物装在一辆车上,让一匹马来拉。

    有一天,这个工人将货物装在了两辆马车上,让两匹马分别拉一辆车。开始运送时两匹马的距离一致,但是渐渐地一匹马落到了后面,并且走走停停,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好像非常的疲劳。

    于是工人将后面车上的货物统统搬到前面,当后面那匹马看到自己车上的货物都被搬完时,开始高高兴兴地向前走。

    当它走到前面那匹马的面前时,对前面那匹马说道:“真是辛苦你了,看看满头大汗,你越是努力干活,主人越是想尽一切办法折磨你!”

    面对这样的嘲笑,前面那匹马并没有言语,只是任劳任怨地继续前行。

    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有人对送货的工人说:“既然一匹马就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你又何必去养两匹马呢?不如将其中的一匹宰了吃掉,还可以落一张马皮呢!”

    这位工人听了,觉得对方说得非常在理,于是便照着对方所说的做了。

    工作是一件可以快乐做着的事情,在工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才智,将自身的价值体现出来,才能在工作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件非常乏味的事情,是一种苦役,对此锱铢必较,那么,在你的内心世界里就会对工作产生一种抵触的心理,自身的创造力也很难发挥出来,这样最终会导致你的失败,对自己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有三个砌墙工人在砌墙,有人看到了,便问一名工人:“你在做什么?”

    这个工人没好气地说:“难道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砌墙!”

    于是他转身问第二个工人:“你在做什么呢?”第二个人说:“我在建一幢非常美丽的大楼!”

    这个人又问第三个工人,第三人嘴里哼着小调,欢快地说:“我在建一座漂亮的城市!”

    第三个工人的工作态度着实令人佩服。如果工作中的每个人都像第一个人那样,愁眉苦脸地面对自己的工作,即使再好的工作也不会做出什么成效,他的创造力、想象力也很难发挥出来。同样平凡的工作,一样的简单重复、枯燥乏味,有的人却能以一种快乐的心态去对待。在平凡中感知不平凡,在简单中构筑自己的梦想,然后你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苦难是不能够克服的。

    在快乐中工作,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自己简单而平凡的工作,用感恩的心去对待自己身处的环境,即使你仅仅拥有一把简单的砌墙铲,你也会感谢命运——原来它是上帝有意送来的。用心体味人生,在简单中会获得幸福,第三位砌墙工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真理。

    快乐其实是一种习惯,无论我们处在怎样的环境当中,快乐的心态都不会改变。当我们换一种心态去看待自己的工作时,常常会激发出许多内在的潜力,抗压应变能力也会提高,而这,也正是贯彻快乐法则的聪明做法。

    菲尔·格雷厄姆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在美国的报业领域声名显赫,并且一度成为美国最大的报业主。然而,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在商界取得如此骄傲成绩的格雷厄姆对经商并不感兴趣,他真正愿意从事并觉得快乐的工作是政治。他曾在法院任职,当过弗兰克·福特的助手,参加过美国陆军航空队。当他在自己的政途上走得兴趣盎然时,他的岳父却要他接手《华盛顿邮报》。

    面对老人诚恳的邀请,格雷厄姆不得不开始从事自己并没有多大兴趣的工作。但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即使他认为这是一件毫无乐趣而言的工作,他也没有敷衍。他努力将自己对政治的热情转移到报业这一陌生领域中来,让自己尽快在这行中找到乐趣。很快,他发现了其中的乐趣,并一头扎进报业的海洋中畅游,最终取得骄人的成绩。

    无疑,格雷厄姆拥有着极高的情商,因为他能够从本不感兴趣的工作中找到乐趣,并充满热情地投入其中,继而取得成就。现实中,像格雷厄姆一样从事着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工作的人还有很多,但低情商的职场人常常会在自怨自艾中一无所成,而高情商的职场人则能够在其中找到乐趣并取得成就。

    很多职场中人并没有意识到,我们用在工作上的时间竟然占我们整个生命的一半以上!当你觉得工作充满乐趣、让你充满热情时,你的人生将会更加绚丽多彩。比如,内向的人可能会觉得推销工作对他们简直就是一种变相的折磨,他们做推销工作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相反,假如内心十分喜欢这份工作,那么,多发出去一张宣传单,多发掘一个潜在客户,都会让他们有一种欣喜若狂的感觉。因为能从中体验到快乐,他们乐意积极主动地去发传单,去发掘客户,这样,他们的业绩必然非常出色。

    卡耐基说:“不管你的心情有多糟糕,如果你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那么所有的不快都将消失。这样一来你的工作效率就会提高,甚至会给你带来加薪和升职的好消息。即使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工作中的乐趣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你的疲劳感。”

    当你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的时候,你不会因为它感到疲惫不堪,相反,还会体会到那种休闲的轻松愉悦的心情。很多人之所以能够勤勤恳恳地工作,就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并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着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之中有两千多项创造发明,他用自己的发明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发明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带给人们工作和生活上的极大便利。对于爱迪生的工作状态,很多人都质疑过:每天无休无止地工作,到底累不累啊?但爱迪生的回答却是:“因为我喜欢做实验,所以我从来没有把它当成头痛的工作。”

    无独有偶,被称为“压力之父”的赛也博士也说:“虽然我每天都要从早上五点一直工作到深夜,但我从来不认为这是一份工作。相反,我更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个十分有趣的游戏。因为我喜欢,所以它才给我带来那么多乐趣。”

    我们仰望许多哈佛毕业的人所作出的成就,羡慕他们能够快乐地工作。但我们很少有人反思过自己的工作态度,自己是否像他们那样善于从工作中找到乐趣,是否像他们那样热爱自己的工作。有调查结果显示,73%的哈佛毕业学子都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了乐趣,让人热爱。而我们也应该像大多数哈佛人那样,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从内心爱上自己的工作。

    要找到工作中的乐趣,让自己在工作中变得快乐,就应该将工作中的事情当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来热爱。只有喜欢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才会有积极性,才会有激情,才能在工作中得到学习,提升自己,做出更好的业绩,才不至于让生命在工作中白白耗费。

    职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刚开始时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对工作抱着极大的热忱,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热情开始慢慢消退,工作变成了一件让人痛苦不堪的差事,再也无法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其实,在这个阶段更应该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工作,重新点燃对工作的激情。当你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充满激情的状态去工作时,你会发现——原来工作中有这么多让人快乐、充满乐趣的事情。

    如果你真的无法从工作中体会到乐趣,那么,你不妨考虑一下这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你。也许你并不适合这份工作,只是因为害怕改变,才日复一日地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痛苦万分。面对这种情况,你应该拿出勇气,勇敢地换一份工作,相信在适合你的工作中,你会找到乐趣,也会有所成就。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是美国的着名电影导演,他导演的电影都非常有名。处女作《圆周率》一鸣惊人,获得圣丹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摔角王》捧得威尼斯金狮大奖……

    2005年,他入围“最需要关注的好莱坞100人”。

    他在哈佛的演讲中说:“我尽力让我的生活没有遗憾,我尽力选择那些让我觉得充满乐趣、让我喜欢的道路,因为那样的路才是正确的。”

    在职场中,我们应该像菲尔·格雷厄姆那样去寻找并发现工作中的乐趣,像达伦·阿伦诺夫斯基那样从事让自己觉得有乐趣的工作,只有最正确的选择才能让你感受到工作是快乐的、幸福的。

    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快乐成为一种工作习惯呢?

    首先,要学会自我陶醉。找出合理的理由来庆祝工作上的成绩,从自我肯定中获取工作的乐趣。当然,自我陶醉并不意味着在工作中不思进取,对待工作松懈怠慢。

    其次,对于别人的成绩要经常去肯定。当你肯定别人成绩的同时,别人也会肯定你的成绩。肯定别人的成绩和被别人肯定,都是获得快乐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研究表明,在工作中,当职业女性受到男士的赞扬或者恭维之后,她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会马上提高平均大约19个百分点;同样,当男性白领被其美女上司赞扬之后,也会做出工作中的“超常发挥”乃至于“英雄之举”。

    最后,要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对待工作。工作中的幸福感,水准的高低还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可舒缓工作压力的快乐情绪。

    因此,心理放松的程度越大,工作中的紧张度、枯燥度和劳累度相对越小。这就好比弹簧,越放松,它用来承受紧缩压力的余地就越大。但是,切不可放松过头,否则弹簧变成了一根直线,整个架子都散掉了,这个人就“废”掉了。

    “毕业”就是“失业”?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逾140万,竞争最激烈的前6个职位考录比例超过3000∶1。在创业投资和自谋职业的风险越来越大,甚至朝不保夕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体制内的工作,认为这才是最稳妥的打算。

    国家机关公务员被称为“金碗族”,直辖市、省级公务员是“银饭碗”,地市级公务员是“铜饭碗”,镇街道一级是“铁饭碗”。多数“考碗族”都秉持着以下三个价值标准行事:单位级别越高越好;经济越发达的省市越好;离家越近的地方越好。

    公务员考试就好比待嫁的女孩挑女婿,那可真是“百里挑一”。为此,不少“考碗族”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不仅旁观者大为困惑,就连“考碗族”自己也有点理不清头绪:究竟投入这么多,值不值啊?公务员真的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吗?考公务员就是最好、最稳妥的出路吗?

    答案是未知的。在“考饭碗”火暴的背后,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实质——大学生就业困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用这句歌词来形容那些刚踏进社会的大学生的心态,也许是再合适不过了。

    辛辛苦苦小学六年,勤勤恳恳初中三年,废寝忘食高中三年,眼看要走进考场,正好赶上国家扩招,大学生文凭早已不是当年那样的“物以稀为贵”。

    大学四年,使尽浑身解数拿到英语四级证、计算机二级证、毕业证、学位证,却无法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有的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

    一毕业就失业,社会现状已不容许你多想。掐指一算,糟糕,马上就“奔三”的人啦!于是,婚姻、家庭、工作等,各种各样的烦恼接踵而来,压得喘气都难。东南快报《谁在沦落底层》的文章表示:昔日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有可能成为新底层的首位。

    9年前,当民工韩培印的儿子韩顺利考上西安的大学,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的时候,这个瘦弱、文静的儿子成为了韩培印人生最自豪的一件事。

    韩培印对儿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深信不疑。因此,为了帮儿子凑出大学需要的学费和生活费,他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又和儿子一起来到西安,在49岁那年,变成了一名农民工。

    但儿子大学四年毕业后,以为可以停止奋斗坐享儿福的韩培印,却惊奇地发现,毕业后儿子每月的工资根本没有办法将以前欠下的债还掉。更让老韩想不明白的是,儿子每月的收入竟然还没有自己高。

    这样的情况是老韩万万也没有想到的,韩培印悲切地说:“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是不是?”以前闪耀在脸上的骄傲神色已经荡然无存啦!

    韩培印也许知道考上大学是一件光耀门楣的事,但他并不清楚在2002年,全国高校展开了第四次大规模扩招,共有320万名考生进入大学——这一数字几乎是1998年扩招前的三倍。

    这个故事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人群的广泛关注,是因为它说明了一个问题: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遭遇着各种各样的难题。

    首先,在大学时代,多是群居生活,一起上课,一起下课,一起睡觉,一起逛街,一起追女孩子……毕业之后,从学生转变为工作人员,角色的突然转换让很多大学生无法适应,感到浑身的不自在。在人际关系复杂的职场里,终日都要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少说多做。学生时代的叛逆、无拘无束、张扬的个性在这种环境里受到了禁锢。以前悠闲惬意的学生时代和现在你争我夺的职场生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种种压抑使他们逐渐对工作感到厌倦,失去兴趣,工作效率自然就无法提高。特别是来到新城市的应届生,要先适应这座陌生的城市,然后才能适应自己所在的公司,微薄的薪酬使他们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和前景,也找不到工作应有的激情。

    刘涛大学毕业后,保留着大学时代的纯真,性格开朗的他立刻受到了同事们的欢迎。当时办公室的小团体现象非常严重,不少人有意无意地拉拢他,相约下班后出去吃饭、唱歌等。夹在不同的“派系”之间,刘涛感觉应酬得很吃力。由于每日在人际关系中周旋,他逐渐变得圆滑世故起来,读书、听音乐等业余爱好也渐渐地搁置。大学里的好朋友都认为他越来越圆滑、世俗,没有以前生活得那么认真了。

    面对这样的现状刘涛自己也很苦恼,不世故就会被当炮灰使,在公司也很难发展下去,但现在这个样子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于是刘涛逐渐不知道该怎样定位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其次,步入职场,签劳动合同是第一步,试用期的月数、薪资以及转正后的薪资又是怎么样?试用期与业绩、转正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些问题都是应届毕业生非常上心的事。但世事险恶,一不留神就会走入别人布下的陷阱中,社会不像学校那么单纯,信誓旦旦的承诺,到最后往往变成了美丽的谎言。对法律知识一窍不通的毕业生更是如此。公司当时所说的最终并没有兑现,毕业生们开始无奈和迷茫:是力争自己的权利,还是得过且过?他们陷入无措中……

    最后,学生时代有太多的梦想和理想,毕业以后总是豪情壮志地宣布“施展才华的机会到来了”,但当真正步入职场时,才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太大的差距,这种差距足以让人心生胆怯。职场上的工作是每天在做重复性的事情,知识有限,进步较小,感觉能学到的东西真是太少了,但是每天要做的事情却是成千上万,仿佛都看不到尽头。做得不好,做得太慢,本身又没经验,还会遭上级的批评,似乎根本无法按时完成任务。况且,来到公司是从最底层的小职员做起,何时升职加薪还是个问题,加班熬夜好像已成了家常便饭,身体不断地透支。时间长了,往日的豪情壮志与顽强拼搏的精神开始消磨殆尽,只剩下一颗沧桑无奈的心。

    吴洁是金融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毕业后进了一家银行工作,待遇还不错。因为是新人,刚开始的时候被安排到柜台点钱。“工作日复一日,要有多枯燥就有多枯燥!”在银行干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吴洁毅然决然地辞掉了这份比较稳定的“金饭碗”,跳槽到一家公关公司。

    进了公关公司的吴洁依然只能从最底层干起,她被安排处理一些繁杂的琐事,打字复印、接待、端茶倒水,发送邮件,接收邮件。渐渐地,新工作的“美丽光环”在吴洁心里褪了色,随之而来的是像第一份工作那样的焦虑和烦躁。终于,吴洁又无法坚持下去了,不到两个星期,她再次放弃了这份工作。在辞去第二份工作后,吴洁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了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上班?现在只要一提到“上班”,吴洁就会充满恐惧,没有信心再继续找下一份工作。

    赵龙大学毕业后接连跳了三次槽,终于得偿所愿地进了一家知名的外企。在进公司前,赵龙信誓旦旦,一定要做够两年,可是刚刚过了一个星期,他发现目前的公司也不过如此,便犯了心神不宁的老毛病,工作不能认真对待,也无法和同事融洽相处。

    渐渐地,赵龙感到有点力不从心,原本的自信也消磨殆尽。他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经常失眠、做噩梦,记忆力也开始减退,心情终日烦躁不安。一些别人常犯的小错误,若是以前根本都不会放在心上,现在却变得无法容忍,总有有一种发泄的冲动,对工作的厌倦情绪也越来越严重,一些重要客户的电话也懒得去接。

    面对这样的现状,应届毕业生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杀出重围呢?从一个面呈菜色的新职员,到一个精光四射的职场老鸟,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可以看做是一个小坎,过得去就逐渐成长,过不去那就爬在地上学飞!

    第一坎,瞎子摸象。

    刚入职场的菜鸟,有点像一个失明的人——突然发现十几年所学习的东西,几乎毫无用处,课本所学的99%用不到实际工作中。于是开始感慨自己学无所用,空怀一身屠龙术。却对职场一无所知,只能用最原始的触觉去一点点探索,无法、也没有能力去顿悟或者看穿。

    这个阶段的主要疑问是:“这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代表了菜鸟对职场最直接的无知。

    在这个阶段,不要怕自己无知,也不用掩饰无知——装作自己不是菜鸟。因为这样只能给人以窃笑的理由。相反,如果用自己菜鸟的身份去积极触摸、询问,即便是有所冒犯,别人看在你是菜鸟的份上也会宽容。如果错过此积极了解的阶段,当别人以为你大致都应该明白了,给你压力、给你任务时却发现,你仍然一副白痴相——这时候,人们除了对你的能力表示怀疑外,剩下的就是鄙视了。那时,你的处境可想而知。

    第二坎,发现自我。

    很多菜鸟,包括进入职场两三年的人,仍然被归为菜鸟的原因就是:他们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是哪根葱,也不明白自己的斤两,不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哪方面能力最强。完全不能明确自己应该往哪条路走,从事什么岗位、什么职业。

    这个阶段菜鸟最常见的问题是:“我是谁”、“我能干什么”。这些问题,最直接地表达了他们的迷茫。

    在这个阶段的菜鸟,已经熟悉了职场的基本环境,明白了一些沟沟坎坎的东西,唯一不明白的就是自己,能干一些琐碎的事情了,却不能独当一面,对前途的迷茫导致更深的恐惧。

    在这个阶段,最应该保持的就是坚持,不要轻易跳槽——在一个地方蹲坑时间长一点,积累自己的资源和自信,打造专业能力,在某一方面树立自己的信心。不断告诉自己:在这个领域,在周遭十公里的范围内,我是最强的,至少在这个公司里是最强的。这就是你的制胜之道,发展之匙。

    第三坎,战胜老鸟。

    菜鸟是一个相对名词,如果都是菜鸟,也就不存在菜鸟这个概念了。想要变成老鸟,必须要战胜老鸟,至少是战胜一两只老鸟。这个战胜并不是打败的意思,而是你的行为足以让老鸟认可,觉得很不错,已经是一个称职的员工,不再是生瓜蛋子了。

    这个阶段菜鸟最常问的是:“我行吗?”“我干得比他好吗?”这些问题,表达了对战胜老鸟的犹豫。

    菜鸟终究要成长为老鸟,一代新人终要代替旧人。菜鸟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对新事物的敏锐、敢打敢拼的精神等也是老鸟们曾有的。只要你表现出足够的信心和力量,做出一两件让老鸟们刮目相看的事情,不知不觉中你会被他们引为同类,并开始一起抱肩,冷眼看那些真正的菜鸟们了。

    创业圆梦,致富靠自己

    在成都,曾有一位“遛鸡哥”,他的故事引起人们的关注。

    “遛鸡哥”名叫朱福顺,2005年,在广东打理一家小型物流公司的朱福顺接到了妻子从成都家里的电话:他们刚出生3个月的儿子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脑瘫。

    治疗这个病,需要很大一笔钱。朱福顺变卖了广东的公司,回到成都专心给孩子看病。为了给孩子看病,他不得不找工作。很快,他在成都找到了两份待遇颇丰的工作,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基本能负担孩子每个月的医疗费用。

    2007年,儿子治疗的费用,从之前的每月1万元涨到2万元左右。面对高昂的治疗费,朱福顺有点支撑不下去了。

    一次闲暇时候看电视,他看到福建一位养殖户靠养七彩山鸡赚了大钱,萌生了回龙泉老家创业的念头。于是他到成都周边的农家乐和酒店去考察,发现本地的七彩山鸡都是从省外购买,并且价格很高,很有市场前景。商机看准了,但是没有养殖技术怎么办?他又到北京农科院参加了一个养殖培训班培训了两个月,又到福建的养殖基地给别人免费做了三个月的杂工。回到龙泉老家,朱福顺便开始搭鸡舍,引进了2000只鸡苗,一心一意养起山鸡来。

    刚开始的时候,山鸡上市受到一些阻碍,但是朱福顺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最终克服重重阻碍打开了山鸡的销售市场。靠着做礼品鸡蛋,到2010年,朱福顺的鸡场实现销售收入700多万元,儿子也因为得到及时的治疗恢复得特别好。

    “遛鸡哥”通过创业保全儿子的健康,同时给自己带来巨额财富,他是一个能给自己幸福,也能带给他人幸福的成功典范。但在生活中,很多人只满足于当一名雇员,替别人打工,生活虽然有保障,但要想富裕根本是不可能的。而多数财商高的人都选择做企业主或投资者,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独到眼光有着绝对的信心,只有选择做企业主和投资者才能将自己的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都是善于抓住机会的人,一旦遇到绝佳的机遇,他们就会去投资或创业,如果你一辈子只是想打工的话,再好的机遇也没法抓住。

    李斯特先生在大学读了两年就退学了,因为经济上的原因他不得不很早就开始工作。

    起先他在一家刚开张的家具公司做推销员。他工作得非常出色,没多久就升迁当了培训主管。受到这件事的鼓舞,他想找一个比零售这行更挣钱的职业。他去了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干了几个月的见习推销员,但由于一些人在工作上刻意刁难他,他不得不选择离开。他又找了一家很大的家具公司推销地毯。短短的4年间,李斯特在整个家具业的市场销售中占据了一个制高点,他每年都为公司创造几百万美元的利润,年薪达到几十万美元。

    在工作方面,李斯特是一位极其出色的雇员,虽然当时他仅有25岁,但在销售方面已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手。这位年轻且高收入的奇迹创造者,认为自己是无可战胜的。他是地毯业一流的销售经理,是公司的顶梁柱。他从早到晚都忙着工作,不停地给公司赚钱,丝毫没有想过将他收入中的一部分拿来投资。只拿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已足够他衣食无忧地生活了。他住在豪华的别墅里,屋内摆设着奢侈的家具,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妙。

    但是,灾难性的一天到了。这天,李斯特一大早去上班的时候,被告知他的公司已被卖了。更糟糕的是,新来的老板并没有兴趣让李斯特继续担任销售经理。这个消息对于李斯特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一瞬间自己所有的梦想都化为了泡影,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仿佛要被打回原地,过往日那种贫穷的生活。这种失落感在李斯特先生身上持续了好几个月。

    终于,李斯特先生摆脱了失落痛苦的阴影,走了出来。他认识到,以前自己的命运完全攥在别人的手心里,为何不能让自己来掌控自己的命运呢?他决定自己成立一个地毯销售中心,并从国际大都市纽约搬到美国的地毯之乡佐治亚达尔顿。这是李斯特掌握自己命运的一次选择,虽然刚开始时他身无分文,甚至有一些潦倒。

    但经过7年的努力打拼,李斯特最终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现在李斯特刚刚50岁出头,他的地毯公司的资产已达到2000万美元,同时他还拥有着许多其他的产业。今天,李斯特先生仍耕耘在自己的事业上,只不过干的是另一种不同的工作,他将自己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计划和管理他的投资上。他已完完全全在为自己工作,而不必再为他人工作了,他终于实现了自己当初的诺言: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只有自己创业,方可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李斯特的经验。

    其实现实中,有很多人有与李斯特类似的经历,只不过有些人就甘于在公司中做个职员,不思进取,庸庸碌碌一生。但李斯特没有,他下决心要自立门户、开创事业,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从小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毕业后找一个好的单位”,这种观念好像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扎了根,这就是人们心中的“出头之日”,也是所谓的“大有作为”。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人们纷纷寻找工作,而寻找工作这条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的人屡屡碰壁,尝尽人间酸甜苦辣,更有甚者因找不到工作而走投无路。

    大学毕业之后惠尔特和普克德,就深受“找一份好工作”这种“传统”观念的毒害,饱尝了寻找工作的辛苦。值得庆幸的是,最终他们翻然醒悟,转变了思维观念:与其找工作,不如自己创业,为别人提供就业机会。他们从受雇于人的思想中解脱了出来,决定干一番自己的事业。两人合伙凑了538美元,在加州租了一间车库,办起了公司,公司名称选于二人姓名中的第一个字母,这就是后来享誉全球的惠普公司。

    创业初期,迎接他们的是凄风苦雨——费劲心思研制出来的音响调节器推销不出去,试制出的发球出界显示器无人问津。但这并没有让两人心灰意懒,这些挫折与求助于人、四处寻找工作相比又算得了什么!于是他们依然斗志昂扬,废寝忘食地研究、改进、四处推销。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研制的检验声音效果的振荡器开始有了几个买主,这样的结果让他们感到非常的欣慰。第二年,他们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赚了563元。

    在他们为自己赚的563元感到兴奋的同时,虽然深深感受到了创业的艰难,却感受到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快乐和激情。

    20世纪70年代初,普克德凭着自己在商海搏击多年的经验,认为微电子是未来工业发展的方向。于是普克德为惠普作了决策:在“硅谷”创业,以微电子工业作为惠普的发展方向,并在以后的业务中始终贯彻着这一发展方向。1972年,惠普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手持计算器,这一研制成果为微电脑的创造提供了条件。手持计算器成为微电脑的重要组成部分。1984年,惠普又研制出激光喷墨打印机。

    直到今天,惠普在电子计算机硬件技术方面仍然是首屈一指的,是全世界微电子工业最重要的电子元器件、配套设备的供应商之一。

    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次选择,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寻找工作,已经成为每一个人固有的思维方式。很多人原本可以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却因为无法跳出这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只能四处奔波寻找工作。

    世界上确实存在一批幸运儿,他们不需要经历创业的磨难,轻而易取就可以拿到巨额的财富。但是,我们也看到这个不争的事实——财富使很多的富家子弟越来越穷困。这是因为这群人只会守业而不善于创业,他们缺乏先辈们艰苦创业的精神。那些一掷千金的“富二代”,往往等不到先辈过世,万贯家财便已被他们消耗得所剩无几。因为不劳而获的财富,是最容易消磨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和智慧的。

    财富需要自己去创造。而自己创造财富的首要途径就是勇于创业——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

    创业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获得财富,同时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与其平平庸庸地过一生,不如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创业是经营才干的体现,纸上谈兵并不见得就可以上马杀敌,真枪实弹地干一番事业方显英雄本色。创业是知识价值的体现,知识创造财富,你拥有的知识成果若不想廉价出卖,便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到实处,而最好的途径就是创业。

    创业应该选择什么业种呢?选择业种有三大原则必须遵守:

    第一,不做不熟的。也就是说应该在自己所处的职业范围内选择创业,因为你对这个行业的经营方式比较熟悉,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自己熟悉的行业内创业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在很大一部分成功的创业者中,他们所选择的业种都是老行当或与所从事职业有紧密关系的行业。

    第二,选择有市场前景的行业。也就是说选择朝阳行业,占领市场空白点,选择尚未饱和的行业创业。

    第三,要考虑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房地产开发需要很大一笔资金,选择软件开发需要较高的知识技术背景。如果完全脱离自身条件进行创业,草率行事,这样的创业注定会失败。

    当然,条件不具备,并不等于你不能创业,你可以先创造条件:积累资本、学习技术、掌握经验,准备越充分,你的创业胜算就越大。

    对创业者来说,创业的辛苦不是人生的辛苦,而是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的幸福。对他们来说,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掌握主动权,是在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而这个工作方式,不仅倾注了自己的事业理想,更成为他们获得幸福的一种方法途径。

    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工作和生活,再苦也不以为苦,反而会感到幸福,能苦中作乐并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