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智慧-给你的生活加点“料”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健康,幸福生活的根基

    你认为什么才是幸福?针对这个问题,哈佛大学专门做了一个试卷调查。在被调查的5000个人中,近90%认为,拥有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虽然幸福是一个宽泛而抽象的概念,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但在哈佛“你所认为的幸福”的调查中,拥有健康以绝对的比例占据了首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

    一位年长的被调查者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越发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年轻的时候拿命换钱,年老时才发现即使挣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健康,而是饱受各种疾病的困扰,无法安享晚年。人只有拥有健康,才能实现人生的各种计划,没有健康幸福无处谈起。

    试想,当别人朝气蓬勃地开始工作时,你却因为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导致身体衰弱,躺在医院接受检查,此时此刻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其实,幸福的生活除了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很多精神上的支撑,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是你赢得幸福生活的可靠保障。

    托米今年26岁,搞电脑软件设计。平日里工作很忙,但他自逞年轻火力旺,对自己的身体从没关心过。每次熬夜加班,他都会以一些油炸食品作为夜宵,因为他觉得油炸食品不但方便而且还很解饿。

    可是,就在一次加班时,他突然感到剧烈的上腹痛、胸痛。同事见状赶忙打车把他送到了最近的医院。检查结果显示,他得了急性心肌梗死。因为送得及时,托米才得以脱离生命危险。事后,托米很是不解,因为在此之前他并没有心脏方面的疾病。

    当医生问及他的日常生活状况时,托米坦言他经常抽烟、熬夜,并且以一些油炸食品作为夜宵。医生听后立即警告他,停止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就是这样的不良生活方式,导致他的心脏负担过重,加上他平常不注意,进而引发了心肌梗死。

    无论一个人多能干、多有才华,一旦失去了健康的身体,人生所拥有的一切都将会化为乌有。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自己的健康并不重视,常常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去赚钱敛财,去追求所谓的成功。这其实是一种很短视的行为,对自己的幸福人生需要有健康的身体相伴没有远见。这么做的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

    俄国着名文艺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不顾身体虚弱一味读书,在他13岁的时候,就已经将一个藏书室的书籍全部读完。虽然后来他发表了很多作品,但身体状况已经严重透支。25岁时,他带着他的满腹才华悄然离世。我们在为杜勃罗留波夫遗憾的同时,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健康的体魄,成功无从谈起,幸福无从谈起。

    英国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全世界的年轻男性死亡率普遍高于年轻女性,罪魁祸首当属他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等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已成为男性健康的重要杀手。

    人要学会呵护自己,学会调节和修复自己,让自己每天都过得快乐、充实、充满激情。决不能把自己变为一个超负荷劳动的机器,因为身体一旦报废,我们就无力去寻找自己向往已久的幸福了,那时我们已经丧失了寻找它的资本。

    几年前,在纽约一所大学的开学典礼中,一个应邀发表讲话的跨国企业首席执行官在讲到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时,打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

    他将手中的五个球高高地举了起来,对着台下的学生说:“我手中的这五个球分别代表:工作、健康、家庭、朋友和灵魂。我们每个人好似一个小丑,我们的任务是抛起又接住这五个球,不能让它们其中任何一个落地。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发现,这五个球当中,有一个球是用橡胶做成的,如果掉到地上可以重新拾起来,而其他四个都是玻璃做的,掉到地上就可能会少了一块,造成永远无法拭去的伤痕,甚至碎落一地,还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橡胶做的球是我们的工作,另外四个球则分别代表健康、家庭、朋友和我们的灵魂,一旦破碎,就再也不可能恢复原貌了。”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在一切快乐中,健康所能带给我们的快乐是最多的。一个身体健康的乞丐要比疾病缠身的国王快乐得多。”那些错过了、损伤了的青春与健康,无论我们发誓以后会多么珍惜它们,也永远无法让它们回来。因此,我们一定要爱惜我们的身体。

    幸福的人生需要健康。也许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幸福观念,但却可以定义自己的幸福人生。只要有健康,不成功又何妨?假如健康不在,成功又有什么意义?毕竟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是获得幸福的根基。

    从前,有个年轻人总是抱怨自己命运不济,时运不佳,生活潦倒不堪。他常常自怨自艾地说:“如果有一天我拥有了很多很多的钱,那我就可以舒舒服服地生活了,那样的日子真是太爽了,那才是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正当年轻人又在抱怨时,一位老者刚巧过路听到了。他停下脚步,转头问道:“你对自己、对生活有什么不满呢?你要懂得你已经非常富有了。”

    “我富有?老人家,就不要拿我开涮了。”年轻人一脸不屑地说着。

    “其实事实就是这样!比如我要用一万元钱买你的眼睛,你答应吗?”老人问道。

    “当然不能了。没有眼睛,我的生活就陷入了黑暗当中。没有阳光,没有颜色……那我的人生将会是多么的糟糕,纵使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会卖的。”年轻人急忙说道。

    老人接着说:“如果我给你5万元钱,你可以卖给我一双手吗?”

    年轻人急了,说:“真是可笑,我怎么会用我自己的双手去换钱?”

    这时,老人笑了,说:“现在你明白了吧,你已经十分富有,因此不要对生活有那么多的抱怨。记住我的话:健康是无价之宝,任何财富都买不到。”

    说完,老人就离开了。

    在美国哈佛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堂体育课,老师们总是喜欢推演这样一道健康“公式”:“假设将我们的人生看做10000,健康用最前面的‘1’来表示。后面的四个‘0’代表‘荣誉’、‘财富’、‘亲情’、‘友谊’。想想看,如果我们将前面的‘1’拿掉,那么我的人生还剩下了些什么?”

    学生们齐声答道:“只剩下了‘0’。”

    是的,人能够参与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健康为基础的。不管你“1”后面有多少个“0”,也就是说无论你拥有多少珍贵的东西,一旦丧失了健康,生命的基础就不复存在,那么你的整个人生将会变得暗淡无光。

    生活中要注意身体健康,为此,要加强体育锻炼。生理学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驱散抑郁状态下释放的激素、葡萄糖和油脂,提高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的能力,儿茶酚胺增多能缓解抑郁症状。另外,体育锻炼可通过释放一种叫做“β-内啡肽”的脑化学物质,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的调节能力,并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令人感到镇静和快乐。

    许多国外成功人士都长期坚持运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爱因斯坦一生钟爱运动,晚年时还坚持锻炼。他经常从事一些家务劳动,如栽花、浇水、剪枝,还时常邀请朋友去爬山,有意识地锻炼身体。有一次,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及其两个女儿去登山。他们按照登山运动员的要求,身背干粮袋,手持木拐杖,顺着山径往上爬。在旅途中,爱因斯坦谈笑风生,十分活跃,好像年轻人一样。从此,人们称他为“老年运动家”。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少年时代和大多数美国孩子一样喜爱棒球。担任阿肯色州州长时,他又变成阿肯色大学篮球和美式足球的忠实球迷。和所有球迷一样,克林顿经常随着所喜爱的球队的战绩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高尔夫球、保龄球、美式足球、钓鱼,克林顿几乎都能玩得像模像样。不过,在所有体育项目中,最令克林顿着迷的还是篮球。克林顿经常运动,所以身体很健康。

    李光耀说:“我每天都做运动,如果不做,便感到懒散,健身操使我感觉更好,能开胃,也让我睡得更好。”

    约翰·霍华德可谓澳大利亚政坛罕见的“常青树”。自从1974年先后当选新南威尔士州自由党议员和联邦众议员后,小个子的霍华德在政坛角逐近30年屹立不倒。如今他仍表示:自己经常锻炼,身体很好。每天散步是他必不可少的运动,即便生日也会身着他喜欢的“袋鼠”牌运动套装,从他居住的基里比利大厦出发,沿着海边散步35分钟。

    千金难买是健康。无论你的人生是波澜壮阔,还是平平淡淡,没有健康做支撑,即使你富贵逼人,功成名就,最后都将化为乌有。

    健康第一位,有了健康,才会拥有幸福的生活;有了健康,才会拥有充满阳光的世界;有了健康,才会拥有一份潇洒与自由。

    一句话,健康就是幸福!

    休闲活动,生活需要调剂

    旅游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假如人生一直处于一种“在路上”的状态,那么我们总要不停地往前赶路。我们走着别人已经走过的或是没有走过的路,我们做着别人做过的或是没有做过的梦。而在这段旅途之中,留下的不只是我们的足迹,更有我们的梦想与惊喜。

    可是,总有一些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留住自己,让自己停留在一种状态,不去体验那种“行走在路上”的感觉。理由不是没有时间就是没有钱,正所谓“人生定律日复日、年复年,人生难得几回闲。朝踌躇、夜难眠,劳碌奔波皆为钱。”

    很多人就是这样终日为生活奔忙,忘了适时走出去看看别处的风景,让自己放松一下。年轻时缺钱,想有了钱就去旅游。人到中年,大事小事终日牵绊,像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钱有了时间却没了。挨到老年有钱也有时间,旅游却没了体力,一辈子就只在家门口转。

    其实旅游根本不用等,什么时候想出发都可以,什么时候都能觅得空闲,踌躇来踌躇去,只能误了人生好风景,失去人生很多应有的乐趣。

    寒窗苦读十几年,难道仅仅是为了拥有一个高薪工作,然后围着房子、车子、孩子不停地旋转?你可曾想过,用自己的方法来寻找生活的意义,停下忙碌的脚步,去看看这个多彩的世界?

    2012年四月份畅销书《我就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的作者陈宇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姑娘,乖巧、努力、胆小中带着点儿叛逆。17岁开始自助旅行,19岁用1000欧元环游欧洲,22岁决定休学,在通往好学校好工作的跑道上暂时停歇,以缓慢而深入的方式边挣钱边游走世界,去不同的地方了解不同的人,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聆听他们的故事,体验他们的生活。

    “离开自以为是的生活,串联起以前的回忆,并以开放的态度结识日常生活之外的有趣的人。至于风景,那只是附赠品。”这是陈宇欣对自己旅行的理解。对她来说,也许这才是她在旅行中要寻找的意义。

    有“情感奶爸”之称的陆琪说:“女孩子干吗要攒钱?女人年轻时最好的投资,就是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去旅游,去护肤,去享受,让自己在最好年华里焕发最好的光彩。你对自己好,别人才会对你好,女人只有在青春逝去后才需要攒钱,等到老了,你就是一个曾经最美过,现在又最有钱的老太太了!”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有着安土重迁的思想,不喜远游崇尚近游,反应这种思想的民间俗语特别多,比如:“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好出门不如歹在家”、“看景不如听景”……这种思想抑制了很多中国人的旅游动机。孔子就曾要求做儿子的要做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短途旅游能够起到陶冶情操和健康身心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但儒家并没有将远游全盘否定。

    《论语》开宗明义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对远来客人的热情欢迎,同是也反映出当时人际交往频繁,旅游之兴盛的一种社会现象。

    儒家也认为“志在四方”是男子汉应有的抱负,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中国旅游史上近游理论和远游理论一样的发达,探险旅游同怡情旅游一样受到人们重视。

    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开创了儒家人本主义的旅游观,他将山水与不同的思想修养、气质特点、个性品格紧紧相连在一起,使山水人格化、气质化,凡是人具有的美德,都可以附加在山水的身上,人可以通过游览山水达到娱乐、长寿的目的。不难看出,不管是远游还是近游,都比足不出户强多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说的也正是这个意思。

    倘若你说事情太多,无暇旅游,那么,我想你再忙肯定没有六次下江南的乾隆帝忙。乾隆下江南的历史,从官方的史籍到民间的野史中,都有记述:或说他修筑堤堰,功泽千秋;或说他将朝中大事扔给朝中重臣,自己沉迷于江南美景之中;或说他风流成性,肆意挥霍……虽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从中我们也看出乾隆忙里偷闲,以旅游娱乐自己,增加生活情趣的健康生活方式。从乾隆第六次南巡写下的诗句“六度南巡止,他年梦寐游”中看出,他连做梦的时候,都在回忆江南的美景,可见他对江南的眷恋。

    很多名人都对旅游一往情深。

    “旅行对我来说,是恢复青春活力的源泉。”安徒生这么说。

    “对青年人来说,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对老年人来说,旅行是阅历的一部分。”这是培根的心得。

    萨迪直言不讳说:“旅行有好多益处:新鲜满怀,见闻大开,观赏新都市的欢悦,与陌生朋友的相遇,能学到各种高雅的举止。”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寄托着王羲之的旅游情怀,他这样写道: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没有比斯蒂文森更钟情旅游的了:“财富我不乞求,也不希望得到爱情或知己朋友。头上的天堂和脚下的道路,就是我一切的追求。”

    还有很多的旅游美文,让你人看心潮澎湃,心生向往,跃跃欲试。如“去张家界消暑看奇山秀水,去德夯感受苗民的热情,去凤凰古老的吊脚楼泡一壶杜仲茶,晒晒太阳或是泛舟沱江,欣赏古城晚霞,人生难得几回闲?感受岜沙原始苗寨,看龙胜最美梯田,去月亮山攀岩,在西街品上一杯咖啡,看美好人生如何细水长流……”

    还有充满哲理的旅游文字:“未出生,我已经在路上。所以,此生注定漂泊。走过很多的地方之后,才逐渐认识到:流浪不是目的,目的是走过心里的风景;安居也不是终极,终极是获得内心的平静。走过很多的路以后,常常才越加安静平和。初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再看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最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但唯有行走四方的人,才知道此山此水,已非彼山彼水。山水与世事均如此。经过,然后知道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安静地生活……”

    在旅行中见识世界之大之美,正是在旅途中看到那些“在别处”的生活,给人更多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旅行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有的人是为了寻找和丰富生命的意义,扩大眼界,认识不同的人,吃各地美食,体验不同的生活;有的人只是为了寻找并体验那种“在路上”的感觉;有的人是为了换个环境,给自己思考的空间;有的人是为了逃避,放逐自己……总之旅游是对疲倦的抽离,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旅行使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每一次的旅行,都会有不同的感触,这正是旅行的意义所在。

    旅行不能等,也用不着等。旅行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想想那些哭泣的小孩子,大人使出浑身解数都不能使其停止哭泣,抱着他在房子里面转,还是不停地哭。但如果抱着他去房子外面转,转了几圈之后,他就会停止哭泣。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人从小就需要一种差异化的环境和新鲜感的东西来吸引,来打动。就此意义来说,旅行也许是人天生的一种本能。清初文人潘未曾这样评价徐霞客的旅行:“途穷不忧,行误不悔,瞑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

    虽然我们的旅行不能达到这种境界,但至少可通过旅行来改变一下生活方式,放松身心,娱乐性情,增加人生乐趣,获得一种洒脱的身心享受,同时也能汲取一些精神营养。

    从旅游学角度来说,一般旅行的动机,是到不同的居住地去了解异域文化,满足人类的好奇心理。当然,旅行的条件是要有旅行的欲望或动机,还要有一些旅行资金。

    现代人面对生活、工作的巨大压力,往往想寻求一种摆脱的方式,旅行便成为最佳的选择。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那些节俭了一辈子的老人,为什么会舍得动用自己的积蓄,到陌生的世界潇洒走一回?终日忙碌于工作的中年人,为什么会花费大部分的时间出游,却不选择在家享受难得的轻松呢?一批批外国游客,为什么不待在自己的国家畅快,却偏偏要来中国乡下或偏远地区去看一看呢?这说明了旅行对人的意义。

    旅行与被迫出行、疲于奔命不同,它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且旅且游,且游且乐,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一种心旷神怡之感,这完全更新了我们偏于一隅的生活感受。景随步移,人因境迁,令人受益匪浅。

    人的生命会因旅行而灵动起来,对于人生幸福的体验也会增多。

    旅行是一种能看得见的幸福,是一种移动着的幸福。旅行不能等,人生难得几回闲,所以,我们不妨忙里偷闲去旅行,放松身心,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孝亲要趁早,人生不留憾

    一位老人以花布包巾抱着重病的妈妈,到台湾台南市的一家医院去就医的照片,在网络上被疯狂转载,人们都想问:“他是谁?”

    经调查确认,这名孝子就是5年前从台南市退休的丁祖汲,当年他为了照顾年老的母亲才提前申请退休的。

    当天拍下丁祖汲抱母就医的昆山科大女研究生周雨朣说,自己微博上原本只有一百多个好友,自从贴上这张照片后,照片被转载26000多次,好友暴增2000多个,不单单是中国台湾,还有中国香港、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埃及的网友加入。

    对此事,新加坡报纸进行了报道,远在澳大利亚的一位网友留言“被感动到哭了”。许多网友推崇他是“现代孝子的典范”。有网友说:“这是第25孝:花布包母!”

    小时候,妈妈这样抱过你,长大了,你会这样抱妈妈吗?还记得儿时,父母是如何辛辛苦苦将我们抚养成人的吗?当我们受伤、感冒时,父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恨不得能代替我们受苦受难。然而现在我们长大成人,回头看看父母,曾经风华正茂的脸上,是否有了岁月的痕迹?

    有句话叫做“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作为子女的我们,又有几个人能真正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呢?在我们身边,虐待父母与遗弃父母的人,随处可见,更有甚者,当旁边的人实在看不下去,好心相劝时,这些人还会讲出一大堆理由来说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是如何的不好。

    在感恩节的下午,新华小区显得格外热闹,三五成群的人们聚集在一块。人们纷纷追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人们从一些唧唧喳喳的声音中得知,原来是小区内的张大妈想要状告自己的儿子。只见张大妈用颤巍巍的手拿着一个横幅,上面用自己的血写着四个字:悔不当初。

    张大妈今年63岁了,大家都知道她的老伴去世得早,他们就有这么一个儿子。张大妈对儿子的疼爱自然是不用说。当初张大妈还年轻的时候,街坊四邻,亲朋好友都劝她再找一个伴,生活中也有个依靠。但张大妈坚决不同意,说:“小强现在年龄也不小了,我不想让他心理上受到任何影响!”张大妈的态度很坚决,众人也不便再劝。于是,张大妈就一个人挑起了这个家的重担,给予小强无微不至的照顾。在这个小区里大家经常能听到:“见着我们家强强没?”“强强!吃饭了!”这些话,或是看见张大妈守在小区的门口等待强强放学回家的身影。小区的人也都知道,张大妈为了给儿子省钱自己从来舍不得穿一件时髦的衣服,吃一些昂贵的东西。寒冬腊月,张大妈为了省电也不烧热水,用冷水帮儿子洗衣服。

    虽然老伴在临走的时候留下了一些钱,但是张大妈害怕坐吃山空,所以她帮助别人卖衣服,希望自己能够尽量多赚一些钱,让儿子将学业顺利完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去了,他的儿子并没有辜负她的期望,考上了北京的名牌大学。这更是让刘大妈高兴,见人就夸:“我们家强强有出息了,考上名牌大学了!”众人也都羡慕张大妈有这么个好儿子。但是,今天发生的一幕让人感到大为震惊,人们只是知逍她家的强强在天津工作,而且好像工资待遇各个方面还挺不错的。一些知晓内情的人说,张大妈这么做也是迫于无奈。

    原来自从强强考上大学后,就很少回家。大一、大二还偶尔回来一两次,大三、大四就根本不回家。张大妈为此还特意跑到北京一趟,但是儿子对母亲的到来很是反感,大声斥责道:“我的功课这么紧,你来干什么啊?”张大妈没待几天就被儿子劝回来了。自此以后,两人的关系就很疏远,更可气的是儿子结婚这么大的事竟然没有通知张大妈,张大妈从儿子的一个朋友口中,才得知儿子已经结婚了。再后来张大妈给儿子打电话,总是没有人接听,儿子仿佛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一般。

    前不久,强强回来过一次。这次回家是为了告诉母亲不要再给他打电话,以后也不要再和他联系了,并且给张大妈留下了15万元,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因此,张大妈在横幅上写下了“悔不当初”四个字,张大妈告诉众人:强强娶了一个老板的女儿,并且告诉对方,自己无父无母。

    人们听了以后,都为张大妈养了一个这么不孝的儿子而心痛。

    强强用15万买断了母亲多年的恩情和付出。面对这样的不孝之子,张大妈怎能不痛心?几十年含辛茹苦,几十年风霜雨雪,却换来薄薄的一叠钞票。都说真情是千金买不到的,更何况是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啊。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却只尝了三分;人间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试问,在和父母生活的日子里,做子女的吃了几分苦?做父母的,又吃了几分苦?现在很多青少年经常说出“既然给不了我幸福,当初又为什么把我生下来呢?”这种话。他们不知道,自己不经意间说出的这句话,在做父母的听来,有多么钻心的痛。作为子女,我们能不能多给父母一点理解和孝顺,将自己的幼稚收起,对父母少一些伤害呢?

    有位楚国人,在他年岁已高的时候,还经常做一些孩子般的游戏来娱乐双亲,人们都叫他老莱子。他虽家徒四壁,穷困潦倒,但他一生却极为孝敬父母,在他70余岁时,他的父母都还健在。

    为了博父母一笑,他甚至连“老”这个字都不提起。他年纪虽大,却经常像一个孩子一般讨父母欢心。他时常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在父母面前戏耍。有时候,他手执着拨浪鼓,故意跌倒在地上,装做小孩子啼哭的样子,以引诱父母发笑。因为他知道,为人子女要有孝心,就算给不了他们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也要给予他们欢笑。

    这就叫承欢膝下。古人极力推崇孝敬观念。但当下社会中,有些人是怎么对父母的呢?现在的孩子,对于父母的要求十分高,甚至是与父母针锋相对。在他的意识里没有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对时,只要自己不乐意就不听;父母错时,就更加理直气壮地不服反抗,完全没有做子女应有的礼节。不到自己真正长大懂事时,不理解父母之恩。

    有句话说:“子欲养而亲不待。”因此,对父母尽孝不能等,不要总说工作太忙,没时间去看父母;不要总以为,自己会有衣锦还乡的一天,到那时候再好好孝敬父母,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我们应该在父母在世的时候,竭尽全力照顾好他们,而不是等到父母离世的时候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大办葬礼。

    很多时候,老人注重的不是钱财,不是名誉,更不是地位,而是子女的一颗孝心,只希望子孙过得快乐、幸福。让年老的亲人快乐地走完余生,是我们每一个晚辈都应该去做的事。《礼记》中说:“为人子者,听于无声,视于无形。”我们应给予父母最温暖最贴心的照顾,免得日后遗憾,成为人生无法弥补的痛。

    中国自古讲究孝道,但这孝又可分为“生孝”和“死孝”。在中国,有时“死孝”比“生孝”更为隆重。有些晚辈因为平日里对父母疏于关照,一旦老人去世,内心觉得愧对父母,反倒舍得大花钱财办一个盛大的葬礼,买墓地修祖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长辈风风光光下葬。

    可是,如果“生孝”都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这种隆重的“死孝”又有什么意义呢?只不过是为了让生者获得一些心理安慰罢了。

    春秋时,孔子和弟子们出去游玩,忽然听到有人在路旁啼哭,便上前询问是怎么一回事。

    啼哭的人叫皋鱼。皋鱼解释他啼哭的原因:“我年轻时好学上进,为了增长知识周游各国,等我学成归来的时候,父母已双双去世。作为儿子,当初父母需要自己侍奉的时候却不在身边,这好像‘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我想要侍奉父母,父母却已经离开了自己。父母虽然已经亡故,但他们的恩情却不能忘记,想到这些,我的内心就非常的悲痛,所以痛哭。”

    生孩子不易,养孩子更不易。养育孩子的辛苦,没有当过父母的人是不能理解的。古时,父母亡故,做子女的要守孝3年,主要对自己幼小时父母耐心抚养的报答。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

    闵子骞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汶上人,是孔子着名弟子之一。闵子骞幼年时即以贤德闻名乡里,母亲在他很早的时候就过世了,父亲怕自己在衣食方面不能很好地照顾他,于是续娶了一房。

    起初,后母对子骞还好,但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对子骞的态度逐渐冷淡了下来。闵子骞饱受后母的虐待,冬天穿的棉衣上以芦花为絮,而其弟穿的棉衣则是厚棉絮。

    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什么都没有对父亲说,只是默默忍受。后来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才得知后母一直都在虐待他,回来后便要休掉自己的妻子。

    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如果在的话,受苦的仅仅只是我一个,但如果母亲不在的话,三个孩子都得受苦。”

    子骞的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此后母慈子孝,一家人其乐融融。

    孟子曰:“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闵子骞的孝行备受后人推崇,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先贤人物。闵子骞不仅孝,而且宽容友爱,也正是由于这种品德,才使一个即将支离破碎的家重归于好。他以德报怨,用自己的行为感动了后母,使家庭和睦,母慈子孝,人生没有遗憾,这确实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在现代,人们过度向往自由,逐渐淡化了家庭观念,孝的精神也逐渐丧失,这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大损失,更是个人品德修养的重大缺陷。

    有一位老人在遗嘱中写道:“在我孤单寂寞而又苍凉的晚年,我的学生一直陪伴在我身边,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即便我的儿子很爱我这位父亲,时刻挂在嘴边,并且挂在心上,但从不付诸实际行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爱无异于假爱。我的学生恰恰相反,他真心实意、实实在在地帮助了我很多年,而且这期间从没有过一句抱怨的话,即使对我的感情是假的,我却依然认为这是一种难得的真爱。”

    这位老人有个爱好,喜欢收藏古董。他在生前收藏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古物。他的老伴在很早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们有三个儿子,在读完大学后都相继出了国。这么些年来,陪伴他的就只有这位学生。国外的儿子们时常会给他打电话,他们总是再三叮嘱老人一定要多加小心,不要上了那个学生的当,他们都说那个学生这样照顾他,主要是为了他的钱和那些古物。对于这样的言辞,老人平静地回答说:“你们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我又不是一个傻子!”

    在爱的面前,谁都不是傻子。老人去世之后,律师宣读了老人留下的遗嘱。在遗嘱之中,老人将过半的收藏都赠给了这位陪伴他的学生。

    今天的我们,不应该只用一些时髦的理论“武装”自己,与传统文化中那种踏实、厚重的责任感相悖离。面对过去,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尤其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很多事情一定要亲力亲为,不要只说不做,不要等到老人去世了才后悔自己不尽孝,产生皋鱼那样“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哀。

    事实上,一个幸福的家庭是不可能视老人于不顾的。只有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才可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

    贫穷难幸福,但幸福要超越财富

    犹太人历来将贫穷视为一种耻辱。他们认为富有是自由和安定的基础,而贫穷,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犹太人是全世界公认的一等商人,他们以这样的态度开看待贫穷,自然有其深刻的道理。

    犹太人口不足世界总人口的千分之一,但却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民族。历史上的很多伟人,如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毕加索等,都是犹太民族的一分子。而且,无数的亿万富翁也产生于犹太民族,他们中的许多人控制了世界的经济命脉,赢得“世界第一商人”的美誉。犹太人在经济上的强势地位直到今天也没有改变。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在美国的富裕阶层中,犹太人所占的比重,大得惊人。在美国的中产阶层中,犹太人也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在致富方面的成功,其他民族是无法与犹太民族相抗衡的。

    贫穷为何是一种失职?因为贫穷让一个人的自身价值不能充分地展示出来,贫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多数人因为没有钱,为了生存不得不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即便有很伟大的抱负,在现实面前也不得不弯腰。多数人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是因为理想不切实际,而是因为没有钱做支撑,理想不得不搁置。贫穷也会使人无法承担自己该履行的责任。一个男人如果没有钱,想做一个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都很难。

    有句名言说:“一个有钱人辛辛苦苦地积累着财富,但稍有一点放松,他就会受到奢侈品的诱惑;一个穷人辛苦地工作以维持他的生活,但他放松一下,就会发现自己无法生存。”正如犹太歌剧《屋顶上的小提琴手》中的一个插曲写道:“当你有钱的时候,人们就会认为你真的什么都知道……”可见,穷人比富人更不能放松,贫困会让穷人活得更累。

    贫穷还是社会疾病产生的主要根源,是导致不幸和犯罪的最大元凶。绝大多数家庭决裂的第一因素是因为贫穷,也因此产生了一些俗语:“贫穷使人违法”、“贫穷比五十种灾祸还惨”、“身体的所有部分都依靠心而生存,心则依赖钱包而生”等等。但犹太谚语也说:“钱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钱会祝福人的。”

    既然贫穷如此可怕,人人为摆脱贫穷而努力,但为何还有一些人无法“脱贫”?也许是因为他们的一生都在等待,等待所谓的机会与运气,渐渐地在等待中丧失了赚钱的能力,也丧失了做人的尊严与自信。等待成了习惯,就是一种堕落与可耻的行径,不要提脱贫,就是养活自己也会成为问题。

    伊塔几天来一直坐在他的地边,不去挖已经成熟的土豆,他的邻居问他为什么不干活,伊塔说:“我的运气好极了,完全不用我受累。有一次我正要砍几棵大树,忽然一阵飓风把大树刮断了。又有一次我正要焚烧地里的杂草,一个闪电把它全烧光了。”

    “噢,那你的运气确实不错,那你现在在做什么啊?”邻居问道。

    伊塔回答说:“我在等地震把我的土豆从土里面翻出来。”

    显然,那些成熟的土豆直到烂掉了也不会被地震翻出来的。这个故事让人看了可笑又可悲,不禁让人想到中国的守株待兔故事。

    等待是穷人的通病,他们不肯去行动、去追求。人的创业、创富以及成功,当然需要一些运气,但运气绝不是创富的唯一条件。运气只青睐那些时刻准备的人,没有一个富人和成功者的钱是平白得来的,更不是等来的。

    一位迟暮之年的百万富翁,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中安详地散步。他碰到一个流浪汉在墙根处晒太阳,就问流浪汉:“你为什么不去找一份工作呢?”

    流浪汉懒洋洋地答道:“为什么要工作?”

    “你可以挣到钱啊!”

    “这些钱挣来干什么?”

    “可以住大房子,吃山珍海味,可以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啊。”

    “然后呢?”

    “当你年老的时候,可以衣食无忧,像我一样,每天散散步,晒晒太阳。”

    “可是我现在就在晒着太阳啊!”

    这个故事带有一定的哲理性,说的是幸福和贫富无关。这个故事让很多穷人得到安慰。可是请注意,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化了流浪汉生活中阳光明媚的时刻,并赋予它一种诗意与哲理,好像他的日子根本没什么不好,而且还很逍遥快活呢!但是,假设富翁反过来问他:“难道你生活的全部就是晒太阳吗?如果太阳落山后,你又该怎么办呢?”流浪汉又该如何回答呢?所以,这样的幸福生活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它也不可能是幸福的生活。相反,这是一种堕落和可耻的生活方式,不值得人们去欣赏。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标榜自己的贫穷,自称“君子固穷”,自许清高,把贫穷和清高联系起来,以此显示自己的脱俗和不为金钱折腰的高贵人格。不要说此类人不同于古之叔齐和伯夷之风,就说他以贫为荣,与他人和社会反道而行,甚至有些愤世嫉俗的行为来说,似乎有些故弄玄虚、故作风雅的虚伪。就好像“吃不上葡萄嫌葡萄酸”,此类人,如果给他黄金美玉和高官厚禄,难道他真的不动心吗?所以,是不是真君子,还需要在人生的大富大贵和大是大非面前来衡量,光是口头上说自己视富贵如浮云,能安贫乐道,是不足以证明的。

    尤其在当下的经济社会,传统的贫富观念已经更新,贫穷早已不是君子之风范,而被视为一种无能了。如果你四肢健康,有劳动能力,就应该自食其力,并力争上游,过上更富足的生活,这不仅是个人幸福生活的需要,也是一个人实现自我生存价值的一个理所当然的自我要求。如果四体不勤、不思进取导致贫穷,那这样的贫穷,可以说是一种疾病,更是一种耻辱。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为了获得更幸福的生活,我们也应该争取富足的生活,而不是回避自己的合理需求,清高地以“安贫乐道”和“君子固穷”来自我欺骗,矫情为人。

    不论有多少赞美贫穷的言论,有一个事实大家不得不承认,那就是:没有人不愿意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要过上真正幸福而美满的生活,就必须要有强大的财富做后盾。

    “如果上天给你的是一条歹命,你一定要加倍努力,把它翻转过来。”这是五洲制药董事长吴先旺在自传《穷鬼翻身》中的肺腑之言。的确,一个人只有主宰个人命运,力争做生活的强者,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由于我们出生的家庭背景不同,在物质上,也许我们生而不平等,但这并非一成不变的,我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人生拥有富足而美满的幸福生活。所以,生而贫穷不可怕,最可怕的贫穷是思想的贫穷,没有生活的希望和力量。幸福生活,只有你向着自己向往的方向去努力,才可能得到。

    世界上很多大富豪,都是白手起家的贫苦穷人,正是因为艰难的困境激发出他们不断赚钱的欲望和创业的激情。他们总是百折不挠,愈挫愈勇,与命运作斗争,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的强者,当然拒绝贫穷。而那些被贫穷吓倒,或是缩头缩脑,不敢行动,或者等待天上掉馅饼的人,抱着一种抓彩票的心理,自己不付出扎实的努力,只想侥幸得到,当然与财运和富贵无缘。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每个人都有发财致富的权利,等待和抱怨并不能解决任何的问题。爱默生在《人生来不是贫穷的》一书中写道:“致富是你按一定方式做事的结果。”当你确定了赚钱目标之后,你就要坚持不懈地去追求你的这个目标,这样才可能掌握赚钱的门道,走上财富之路。

    幸福是一栋宽敞明亮的房屋,是一套时尚大方的衣服,是应有尽有的经济需求……不容置疑,物质富有才可能幸福。

    幸福是人们脸上花儿般的笑容,是绅士淑女型的言谈举止,是享受无限的精神食粮……当然,精神富有才可能幸福。

    幸福不是寒窑冷洞,不是破袄旧衫,不是穷困交加,更不是思想空洞,精神贫乏。可见,真正的幸福是拥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富足。而这个,也是我们一生追求的目标。

    这个目标说远就远,因为欲望不止,人心不足,永远在未来;这个目标说近也近,因为自食其力活在当下,知足常乐,幸福就在身边,就在此刻。

    “脱贫”等不得,幸福等不得,从贫穷到富有,并非是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只要我们抓紧时间,抓牢机会,努力拼搏,奋发图强就可以变为一名真正的富有者。

    拥有财富,但不能为财富所累。为了得到幸福,我们必须“脱贫”。为了拥有幸福,我们必须冷静地看淡财富,保持一份内心的充实,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财富中做到游刃有余,进出得度。

    人生苦短,幸福往往转瞬即逝,所以,无论你是否拥有财富,都要学会乐天知命,坦然接受自己拥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既不要利欲熏心,一发而不可收拾,也不要小富即安,消极地孤守清贫。无论怎样,都应学会弹性地把握自己的财富,把心态调整到最佳。这样,你才可能拥有真正幸福的生活。

    珍惜时间,才能走在前面

    大千世界,最伟大、最公正、最无私的是时间,最平凡、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也是时间。

    杨树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百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然而,当时间过去了,却没有办法再回来。正如“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韶华易逝。时间也是如此,它一步一步、一程又一程,决不止步,永远也不会返回。

    从古至今,许多人都在惋惜时间的流逝,感叹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确,时间的流逝令人难以估测。

    人生有限,生命转瞬即逝。那么,一个人如何在有生之年,活出最大的意义呢?答案就是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时间,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光和热。古人有诗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富兰克林也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

    曾有一位年轻人终日过着游手好闲、百无聊赖的日子。有一天,他打算去拜访一位哲人,希望这位哲人给自己的未来指出一条方向。

    哲人问他:“你为何要来找我?”

    年轻人回答道:“我至今仍一无所有,希望您给我的未来指明一条道路,使我的人生更加充实,富有意义。”

    哲人摇了摇头,说:“我感觉你和别人一样富有啊,因为时间老人每天也都会在你的‘时间银行’里存上86400秒的时间。”

    年轻人听后很不以为然,不屑地说道:“这些时间对于我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用,既不可能助我获得别人的尊敬,取得世人瞩目的荣耀,也不可能帮助我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哲人断然打断了他的话语,问道:“难道你不认为它们珍贵吗?那你不妨去问一个刚刚延误乘机的旅客,一分钟能值多少钱;你再去问一个刚刚死里逃生的‘幸运儿’,一秒钟值多少钱;最后,你去问一个刚刚与金牌失之交臂的运动员,一毫秒值多少钱?”哲人的这番话,让年轻人羞愧难当,悄悄地低下了脑袋。

    哲人继续说道:“当你真正明白时间的宝贵,找到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未来的道理就会渐渐明朗起来,你想要的所有一切,包括成就、荣耀、锦衣玉食,都会自动找上门来。”

    可见,拥有时间就是拥有财富,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每个人每天都有86400秒的时间可以支配,假如对自己拥有的时间不加以珍惜,那么,时间就会像一阵风从指间偷偷地溜走,给日子留下一片苍白。只有真正懂得珍惜时间、利用时间的人,生活才能更加绚丽多姿,回忆起来才能不觉遗憾。

    一个瘦弱的老汉在一条大街的角落呜呜哭泣。天神看见了就问:“你是谁?为何到这般年纪还哭呢?”老汉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我从小贪玩,总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少年时代玩球,青年时代玩牌、打麻将,中年时代恋上了唱戏,最终一无所成,微薄的一点家底也被自己败光啦!如今我身无分文,后悔没有珍惜时光啊!”

    天神看他哭得可怜,便试探地问道:“假如再让你年轻一回呢?”

    “真的吗?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一定好好重新开始。”老汉抬头将天神打量一番,苦苦哀求天神帮帮他,“假如再给我一次青春,我定会加倍珍惜时间,勤奋刻苦,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那好吧!”天神微笑了一下便消失了。

    老汉突然感到自己发生了变化,低头一看,自己已经变为了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脸上的皱纹全消失了。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大踏步地向一所大学走去。路上,他看到几个青年人正围坐着玩牌,他看了一眼,手就觉得痒了,心想现在不是还早吗?不如先进去玩两把再说。第二天,他想去买一支毛笔练字,却看见一个戏班子正在演出。他凑上去一看,恰是自己最钟爱的表演,他的脚步又舍不得挪动啦,此后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他依然秉持着往日的生活习惯,丝毫没有改变,玩纸牌、打麻将、看戏……

    时间不知不觉中消失了,到他又满头白发的时候,他依旧是一个无所作为的贫苦老汉。于是他又懊恼地哭泣了起来。恰好天神又路过此地,他“扑通”一声跪下,乞求天神再给他一次青春。

    “我做了一件蠢事!你就开恩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定会重新开始,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天神摇摇头说:“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生活,因为你永远都不懂得珍惜光阴。”

    “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正因为他自认为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去随意挥霍,因此,当他再次拥有青春的时候,仍然一无所成。时间最容易被忽视,又最令人后悔,因此我们一定要善待时间,合理规划我们所拥有的时间。

    其实,许多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最成功之处就是运用时间上的成功,他们皆是支配时间的高手。

    德国着名的无机化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拜尔,在他的自传里曾提到自己小时候的一次难以忘怀的经历。

    他过十岁生日的时候,前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高兴地预想父母一定会送他一份大的礼物,并为自己很隆重地庆祝一番,因为德国人对自己家人的生日都是非常重视的。但是,那天早晨起床以后,父亲一如既往地吃完早饭就伏案苦读,母亲则带着他到外婆家整整消磨了一天。小拜尔内心非常的不开心。细心的妈妈发现了他的心思,耐心地开导他:“在你出生的时候,你爸爸还是个大老粗,因此现在还要和你一样努力读书参加明天的考试!妈妈不想因为庆祝你的生日而耽误爸爸的学习,爸爸在为明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而努力奋斗。你也要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时间呀!”

    自此以后,这番教诲成为拜尔的座右铭。他认为10岁生日时,母亲给予他一件最丰厚的生日礼物,是任何东西也无法替代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将今天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去做,第二天会发现事情又增加了不少,其中一部分事情不得不拖到第三天去做。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导致一些人生活得非常烦闷和紧张。哈佛大学的一位哲学系教授说:“时间是人的第一资源。今天的事情今天就要认真去完成,拖延时间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瑞士着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所以,今天的事一定要今天完成,绝不能推到明天。如果总是今天望明天,明日何其多,那么明日的明日,便是人生的尽头了。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但没有经营好今天,明天也悄悄地溜走了。

    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哈佛学生威廉说:“将决断好了的事情拖延着不去做,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玛丽拉是好莱坞最负盛名的演员之一,她的成功完全得益于及时行动。

    很多年之前,玛丽拉仅是艺术团一名普通的歌剧演员。有一天她向姑妈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决定在全国巡回做一次半年的演出后,就正式到好莱坞发展,力争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演员。

    哪知道姑妈听了她的想法后,立即尖锐地问了一句:“你巡回演出之后,和你去好莱坞发展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玛丽拉仔细一想:“是呀,就是在全国巡演也不能帮我在好莱坞找到工作。”于是,玛丽拉说:“那好吧,我下个月就去好莱坞闯荡。”这时,姑妈又怀疑地问她:“你现在去,跟一个月之后有什么很大的不同吗?”玛丽拉想想也是,于是决定一星期后就出发。姑妈却步步紧逼:“一切的生活用品好莱坞应有尽有,为何要等到一个星期后才动身呢?”玛丽拉最后说:“好,我明天就去。”姑妈赞许地点点头,说:“我马上帮你订好明天的机票。”

    第二天,玛丽拉就到了好莱坞。无巧不成书,这时有一位制片人正在为一部影片物色演员,玛丽拉想尽一切办法,从一个化妆师手里拿到了剧本。她立即开始熟悉剧本,背诵台词,私下里演练。招聘演员时,玛丽拉出奇制胜,用自己的实力征服了制片人,顺利地进入了剧组,实现了自己长久的梦想。

    最开始时,虽然玛丽也想推迟,但在姑妈的步步紧逼之下,她明白了快捷行动就是争取机会的最好手段。后来她养成了分秒必争的好习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不可否认,生活之中,许多人因为惰性心理的驱使,让自己过着寒号鸟一般得过且过的日子,将自己的梦想和决定拖到明天,却不知道拖延给自己、给他人带来了多大的损失,也不知道世上很多的事,坏就坏在拖延上。

    一位毕业于哈佛的商业巨子,在谈到他的成功秘诀时,只说了四个字——现在就做。

    的确,很多人习惯于等待,习惯于拖延,习惯于在自认为合适的时间内去做事,殊不知,时间是残酷的,容不得人半点思考,就在你等待的那会儿,时间已经悄然流逝,不管你怎样挽留,时间也不会停下自己前行的脚步。因此,想要早日登上成功的殿堂,就必须戒掉拖延的坏毛病,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凡是成功人士,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拖延等于死亡。”哲学家法利·奥曾说:“因拖延的恶习而导致最终一事无成的人,都是没有理解时间和运用好时间的人。”许多人觉得拖延一会儿时间没什么大不了,但就是这一会儿,可能给你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要知道,绝大多数不成功的人,正是因为拖延才和种种机遇擦身而过,让自己的事业停滞不前。

    比尔·盖茨说:“凡是将应该做的事拖延而不立刻去做,并想留待将来再做的人,总是弱者;凡是有力量、有能耐的人,都会在对一件事情充满兴趣、充满热忱的时候,立刻迎头去做。”

    要知道,今天的日子很短暂,它正在像秒针滴答般逐渐缩短。它是残酷的,不断地消逝,却从不回头。

    时间会因你对它的态度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对于珍惜它的人,它会在你的生命碑石上刻上辉煌的一笔,帮助你获得幸福的人生;而对于那些肆意糟蹋它的懒汉,只会让他的生活越来越疲惫,越来越吃力,使生命留下许多无法弥补的遗憾。

    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总是缅怀过去,毕竟,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也不要总是畅想未来,因为明天的事你没办法预测。只有从今天,从此刻开始,做好你该做的事,脚踏实地,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经营好今天,你才可能回报自己的昨天,结出丰硕的果实,拥有美好的明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