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好运一辈子-改名改运:改出新气象,改出新希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改名是改运的重要手段

    改名,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是改变人生境遇创造二次自我的理想和信念。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生活的风雨,命运的磨难,以及事业上的挫折,往往使人对原来的名字失去热爱,因而要用一个更响亮更顺耳的名字,表达自我的愿望,直抒自己的心志,编织自己的蓝图。

    公司、店铺要想生意兴隆,当然需要起个好名字。如果在刚开张时,就能把名字起好,无疑是一件大好事,有利于公司、店铺未来的发展。但是,现实中常常会发生这种情况,即随着公司店铺业务的不断扩张,其原来的名字已经不能适合现时的需要。此时,就需要进行改名。否则,就不利于公司、店铺的发展。事实上,这已成为中国许多企业所面临的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改名的实质是重新起名,它与第一次起名不同的是,改名前就已经有了一个名字,改名即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或更改,或者重新起一个全新的名字,使改过的名字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第一个名字都不是自己起的,那时候自己还小,没有能力参与自己的起名活动,因此所起的名字,不可能表达本人的意愿,也就不一定为本人所喜欢,也不一定能体现出名字所属者的性情和抱负。如孩子初生之时,起名只能由父母长辈去完成,名字也都是根据父母的性情爱好取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不一定喜欢,也不一定能体现孩子的性情、志趣,因而可能会改名。

    大多数人第一个名字大都是由父母家人以及亲戚朋友取的。他人的命名,对一个人来说有其附属性和被动性,反映的是他人的愿望和意志。为自己改名,则完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真正定位,是一次对人生目标的真正确认。

    当然,改名的情形是比较复杂的,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1.因原名不合自己的意愿而改名

    一个人长大后,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价值取向,在感到原来的名字不符合自己的意愿的情况下,他们就有了一种强烈的愿望——要为自己起个能使自己满意的名字,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体现自己的思想水平、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具有时代感和预见性。

    例如,有一个叫做龚耕富的学生,上到中学后,他觉得父母给他起的名字“泥土气”太重,把前途限制在农业致富上,不能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不能满足自己对名字寓意的要求,于是,他将“耕富”二字改成“志远”,希望自己能够摆脱土地的束缚,坚定地走向更加光明远大的前途。

    2.因时代风潮的变化而改名

    时代风潮的影响是改名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思想文化之风的转变,必然会改变很多人的思想风貌。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留学的风气盛行,受这种风气的影响有人就给自己改了名字。比如,著名作家巴金原名李尧棠,在巴黎留学时,他曾一度崇尚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因此从他的名字中取一字,又为了纪念死去的同学巴恩波,取其名字中的“巴”字,组合为“巴金”,此名遂成为他的传世之名。教育家陶行知少年时崇拜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故名知行,留美后又受实验主义的影响,认为凡事并非知而后行,而是行而后知,于是又改名行知。

    在当代,因时代的影响而改名的也不少,其中影响最大的恐怕属“文化大革命”。“文革”之风盛行之时,许多人纷纷起名红卫、学青、学彪、永革等。随着林彪、江青等人政治生命的终结,那个时代结束后,这些名字便显得可笑滑稽,改名亦在所难免。

    3.因思想或身份的变化而改名

    中国人起名字很注意其音义与人的思想相近,与人的身份相称。一般地说,老百姓起名不计较许多,比较随便,而知识阶层的起名则有很多讲究。

    例如,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入仕途后改名复,字几道,晚年思想趋于保守,支持袁世凯称帝,反对“五四运动”,后潜心著书立说,又取号愈野老人。改名反映了他思想变化的轨迹。

    又如,徐向前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原名象谦。大革命失败后,他决心坚定信仰,永远向前,于是,改名徐向前,表现出他百折不挠,大智大勇的精神品格。

    另外,中国人还很注意名字与人的身份相称。所以,古代的帝王将相的名字一般高深和神秘,以与身份相称,并起到迷惑劳动人民的作用,如若不然就要更改,以求“名副其实”。

    4.因渴望改变命运而改名

    现代人改名,大多是想给自己的生命一个崭新的标志,让自己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而在当代有所作为。

    有一个山村姑娘,因家庭生活贫困不能继续读书,于是,她把原来的姓名“柳小凤”改作“柳金凤”,表示要独立创业,做一只金凤凰。后来她专心养猪,成了有名的“养猪大王”,终于成了生活的强者。

    当然,某些人改名,也不排除其他因素,如祈告祝福人生等。但不管怎样,对于改名的人而言,都是一个人生命运的转折点,也可以说是人生的新起点。

    5.因隐蔽身世和身份而改名

    在特殊情况下,一些人为避世事之乱和各种灾祸,通过改名隐蔽身世和身份。这种现象从古代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普遍存在,其事例不可胜举。

    例如,汉初名相张良,字子房,他本是韩国公族,姓“姬”姓。秦始皇灭韩后,他为了报灭国之仇,雇用刺客在博浪沙中袭击秦始皇,但未能成功,为躲避秦国的抓捕,于是他隐藏原姓,改姓“张”。

    又如,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原名孙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名逸仙。为避免满清反动势力的注意,曾化用日本名“高野长雄”、“中山樵”等。后章士钊与孙先生交往中,自作主张去掉了“樵”字,在“中山”前加其本姓,于是“孙中山”便成了他的传世之名。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些在敌占区从事敌后工作的革命者为了隐蔽真实身份,避开敌人的视线,也经常隐去真实的姓名,改用化名。很多人后来就以化名作为正式名字流传于世。

    6.因原名犯禁忌而改名

    名字是个人的符号,一个响亮、动听,让人好懂易记,而又富于内涵的名字才能称得上是个好名字。在某些背景下,犯了起名的禁忌,陷入起名误区,所以要改名,以求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方便,这种情况下改名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封建时代的避讳制度也迫使许多人改名、换姓,这些更为常见。如南齐萧道先避高帝萧道成讳而改名景先等。

    又如,鲁迅先生的伯父本来叫“仲升”,北京话发音“仲升”、“众生”相同,众生又有牲畜(众牲)的味道,含有骂人意味,遂改名伯升。

    凡事都有禁忌,起名也不例外。所以在取名的时候就要对各种起名禁忌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因为改个好名字毕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企业发展需要新商名

    1.更名是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留下了无数的缺憾,就公司名称而言,曾被看作是政府部门的附属物,名称中通常只冠以省、市、县名来显示其性质或级别;有时在同一地区遇有数家同类公司时,则干脆用序号加以区别,如第三棉纺织厂、无线电元件十一厂等。

    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洗礼,许多公司已经明白,公司名称作为公司整体的化身,对企业发展其分量不可小窥。因此,我国许多公司必然面临着一个更名的问题。一股更名热正在兴起。

    事实上有这样一些企业,近年来感到自己的“头”越长越大,而名字不变,恰像顶着原来的帽子,实在名不符实。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不少企业扔掉了夹头的旧帽子,开始更名换姓。厂长经理们越来越看重自己企业的名称。企业名称不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记号,而是实力、信誉的载体。一个知名度高的企业,名称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过去习惯的那种“地点、名称、企业通名”的企业起名方法,甚至第一、二、三……式的企业命名方式,正在逐步更新。

    厦门海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原来叫厦门市第二远洋渔业公司,几年前,这家公司开了几家商店和旅社,先后又办起了6家工厂。原来企业的名称显然与该企业发展的实际不相符合,这家公司副总经理说:“每次改名都要引出不少麻烦,但不改又不行,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人家总以为你是打鱼的,不务正业。”

    是的,企业的每一次更名,就标志着企业发展到了一个新境界。

    以生产“容声”牌电冰箱闻名的广东省顺德市北溶镇的一家乡镇企业,1983年创建之初名为顺德珠江冰箱厂,1985年更名为珠江冰箱厂。1993年年初,这家企业新投产的“科龙”牌空调器投放市场的同时,工厂又改组为股份制企业,企业便更名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科龙”即科技之龙的意思。由此可见,企业不同的阶段,对商名的需求是不同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商名理应与时俱进,方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2.更名是“转运”的需要

    名字的凶吉将决定运营的好坏。

    1998年,深圳机场定名为黄田国际机场后,发现不少境外乘客特别是台湾乘客不愿意到该机场,舍近求远地在香港或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乘机或降落。

    究其原因,才了解到“黄田”在闽南语中与“黄泉”谐音,乘客很容易将“去黄田机场”联想到“去黄泉之路”,多么不吉利的名字!谁还敢到“黄田机场”?2001年10月,深圳黄田国际机场不得不将“深圳黄田国际机场”更名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宝安”与“保安”谐音,含有“保护平安”之意,更名后,该机场接待的境外乘客明显增加。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名字给人的联想,直接影响该品牌的销售量。因此,公司企业的名字其实是是一种无形的卖相。

    事实上,这种无形的卖相比起有形的消费品卖相(如包装、广告、陈列、价格等)更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情绪。

    试想一下,你会穿名字叫“绿帽子”的服装吗?你会购买名字叫“十三点”的食品吗?你会抽名字叫“八宝山”的香烟吗?

    某市有一位个体户开了一个腊味店,他给店起名为“人和”,其用意原来不错:天时、地利、人和,和气生财。然而,当他将招牌挂上开张营业后却发现,尽管他出售的腊味在价格、质量方面都是有竞争力的,可顾客却来得很少,一个月下来只收入了两百多元钱。这样下去,恐怕连本钱都要赔光。后来经人点拨才明白,他之所以生意不佳,问题就出在招牌上——“人和腊味店”这个店名读上去,有点让人毛骨悚然。“人”和“腊味”一起卖,莫不是孙二娘开店,卖人肉包子之类。虽然明事理的人也知道,这店不至于是一个江湖黑店,但是店名看上去就让人闹心,谁还愿意进去呢?就算白送不要钱,腊味吃起来也未必使人感到可口。

    后来这位个体户一咬牙,竟花重金请命名公司给起了个新名字“食味全腊味店”,此店很快火爆起来,营业额比一开始增加了10倍还多。

    这个案例说明,一个招牌是何等重要。经商中最重要的一条虽然是以诚待人、货真价实,满足顾客的需要,但是如果店名取得不当,则会使经营努力大打折扣。

    现代商业心理学研究表明,顾客的购买冲动,有时并不完全是由商品本身引起的,而是与购买时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一些经营者不惜花大量资金装饰门面和内厅时,却常常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装饰——店铺名字。对于一个店铺来说,它的名字对顾客造成的影响,不会亚于那些金碧辉煌的内外装饰。一个招牌就是一个广告,人们对一个公司、店铺的了解,首先是从它的招牌——名字开始的。有的企业就是因为更名而重新获得生机的。

    企业国际化,需要更改商名

    1.产品名称错误,需要更改

    上世纪80年代初,德国一家公司在西非设厂生产名为“埃居”(Eku)的啤酒。销售形势始终不妙,费尽力气打开的市场,过不多久就又失去了。两年后,公司终于弄明白原因之所在:初时,外国人和当地的一些部落成员饮用这种啤酒,可另一个最大的部落却回避它,因为在这个部落的俚语里Eku意为“粪便”。于是,这种啤酒销到哪里,这种不雅的含义便流传到那里,以至于外国人也开始不喝“Eku”。所以,如果碰到这类情况,不更改商名是无法获得国际认可的。

    产品名称经常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含义,一家较大的肥皂制造商的经历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该公司为其准备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新型肥皂粉起名时,举行了一次翻译调研活动,把准备使用的名称翻译成50多种语言。在英语和大多数欧洲主要语言里,名称意为“精制的”。但在其他语言里,翻译后的名称就不那么十分恰当了。在盖尔语中,意为“歌曲”;在佛兰芝语中,意为“冷淡的”;在非洲的一个部落里,意为“马”;在波斯,意为“雾蒙蒙”,或“傻子”;对于韩国人来说,这个名称听起来好像“一个神经有毛病的人”;在斯拉夫语中,它的意思是“令人厌恶和淫秽的东西”。自然,这个准备使用的名称被迅速放弃。

    有时,一些公司试图不改变产品的名称就在国外销售。在某种情况下,这一策略有效可行,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就不像想像的那样有效。有一家跨国公司的事例可以证实这一点。这个公司一直使用“格拉巴克特”(GrabBucket)这个名称推销其产品,然而,令公司生气的是,在德国它实际上在推销“墓穴鲜花”,因为在德语中,Grab意为“墓穴”,bucket的发音和bouquet(花)相似。由于语言含义不同,公司未能推销出去想要推销的产品。

    许多公司都经历了同样的灾难。美国一家公司惊奇地发现,它在拉丁美洲推销产品时,其名称在西班牙中意为“驴油”(JackassOil)。另一家初衷良好的公司在巴西以“爱维托”(E-vitol)为名销售洗发香波,但很难想到它在当地正在推销的是一种“头皮屑避孕药”。另一家制造公司在前苏联销售名为“巴达克”(Bardak)的机器时,发现俄语里此词意为“妓院”。凯勒格公司(Kellogg)的麦片食品在国外销售相当好,但当它发现其产品名称在瑞典意为“被烧伤的农民”时,不得不对“布兰巴兹”(BranBuds)产品重新起名。派克钢笔公司在大部分国家以“乔特”(Jotter)为名销售其圆珠笔,它在拉丁美洲市场上聪明地使用了另一个名称,因为Jotter在那里有时意为“运动员的下体护身”。其他外国公司在美国销售产品时,其名称也同样具有某种意料之外的含义。例如,芬兰一家啤酒厂在美国推销两种新鲜啤酒——“考夫”和“西弗”牌啤酒时(Koff和Siff),其销售局面打不开没有什么可奇怪的:Koff和cough(咳嗽)发音相似,Siff和sylph(梅毒)相似。澳大利亚一家啤酒商在本国销售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啤酒“Fourx”,公司打算向美国出口这一产品。直到了解到美国有一种人们所熟悉的避孕套名为“Fourex”后,才打消这一念头。

    美国一家销售“皮特牛奶”(PetMilk)的公司所遇到的麻烦属另一类型。该公司在国内说法语的地区推销产品时遇到了问题,Pet在法语里除其他含意外,还有“放屁”的意思。如果美国的科尔盖特—帕尔莫利夫家庭日用品公司(Colgate Palmolive)准备在说法语的地区推销名为Cue牙膏的话,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因为cue在法语中是一个色情字眼。

    对产品的名称加以适当的改进有助于成功,但并非都是如此。约翰逊蜡制品公司(Johnson Wax Company)以“普朗托”为名成功地在德国推销了它的“普莱吉”(PIedge)产品,但当它以“普利丝”(Pliz)为名进入荷兰时,却遇到了问题。在荷兰,Pliz听起来像piss(小便),当然,这很难让光顾零售商店的顾客去询问购买这种产品。

    有时,改进产品的名称也非常简单。例如,美国的里格利公司(Wrigley)只把它名叫Spearmint的“留兰香”口香糖改为Speermint,就使德国人的发音更为容易。麦氏咖啡公司(Maxwell House)遇到的情况稍为复杂些,它的名称在德国为Maxwell Kaffee,在法国为Legal,在西班牙为Monky。

    以上事实表明,公司改变或不改变产品的名称都可能会犯错误。但这并不是说改也不是,不改也不是。在进入国际市场之前对产品的名称进行足够的评估,可减少译名上的潜在错误。

    公司名称的错误,需要更改

    产品名称并不是惟一造成公司困境的因素。如果公司的名称翻译不对,也会造成幽默的、下流的或意想不到的麻烦。例如:

    科娄尼尔桑德公司(Colonel Sanders,KFC)在德国推销其产品时,就遭到了抵制。原因是一些人把Colonel同不受德国人欢迎的美国军队联想在一起;又由于巴西人读“肯塔基炸鸡”有困难,公司不得不把名称改为“桑德”(Sanders)。

    密斯爱尔(Misair)是埃及一家私人航空公司,非常不受法国公民的欢迎,原来这一名称在法语中听起来好像“悲惨的”,因此它给公司带来了困境。另一家航空公司起名为“埃姆”(EMU),Emu在澳大利亚是一种不会飞的鸟。但埃姆并不是惟一在澳大利亚遇到意外困难的公司。“埃姆夫”(AMF)也曾被迫改变其名称。原因何在?原来AMF是澳大利亚军队的名称。同样,西尔斯公司(Sears)曾在西班牙被禁止使用原来的名称,在那里公司的声誉很好,非常受欢迎,但在西班牙语中它与seat的发音极为近似,Seat是西班牙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这家公司迫使西尔斯在所有的产品上都使用“罗巴克”(Roebuck)名称。

    福特(Ford)汽车公司的产品在西班牙经历滞销的原因何在?很明显某些人不喜欢这个名字,他们把福特理解为“通常需要每天修理”(Fabrica Ordinaria Reparacicnes Diariamente)。然而维克斯公司(Vicks Company)要幸运得多,当发现vicks在德语中的发音极像最粗鲁的俚语“性交”的同义语时,把它改为被人们所接受的“韦克斯”(Wicks)。当然,并非所有公司都必须改变名称。事实上,有些名称非常受欢迎。“柯达”(Kodak)公司就是最著名的例子。在调查组仔细寻找一个在任何地方都能读、而在任何地方又都没有特殊含义的词后,有意发明了“柯达”这个词。爱克森(Exxon)是另一个在计算机帮助下经过长时间和花费不菲的研究后,才被确定使用的一个名称。

    就公司和产品的名称来说,跨国公司经历了许多意料不到的麻烦,甚至改变名称的做法也导致了麻烦。显然,对未来市场进行仔细设计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改进名称和改进产品,以及改进包装同样非常重要。

    改名的注意事项

    现代人想正式改名并不容易,必须将名字登记在户口名簿上。如果发现自己的名字不好,而改用某个名人的名字,并不一定合适。因为姓名数是配合本人先天条件才能发挥好影响力,而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故不能生搬硬套,只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改名。另外,姓名的影响力大小与其使用程度有关,使用越多,影响力越大。

    1.改名要慎重

    改名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必须慎重。

    改名,一般是指改常用名。改名之后,如果只限于平常使用,就不需要履行法定程序,只要自己确认并且使用就行,而不必去公安局办手续更改户口簿上的姓名。

    如果要改法定名,就要经过一定的审批手续。在我国,受理公民改名的是各地公安局的户籍部门。在改法定名前,一定要加倍慎重考虑,一般改了法定名后不能轻易变更。

    一般来说,中国公民变更法定姓名,应按照《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后再作变更。

    《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18条规定,公民变更姓名,依照下列规定办理:

    (1)未满18周岁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2)18周岁以上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公民更改法定名必须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事实上,起名和改名都要经过户口登记机关登记,这正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姓名权,也是防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姓名的重要措施。

    2.改名需要灵感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名和起名一样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文章本天然,妙手偶得之。”就像创作诗歌散文一样,要改一个好名字,也需要借助机遇与灵感。所以,有时人们冥想苦思,搜肚索肠,却一无所获。而有时随心灵动,却能信手创作出一个新鲜而有趣的名字来。

    革命家李立三的名字的由来,如同他本人的革命斗争经历一样富有传奇色彩。

    李立三乳名凤生,读私塾时,他的父亲李昌圭按祠堂的字辈,将其乳名凤生改为正式名隆郅。1929年他赴法勤工俭学,受到新的革命思想的影响。回国后,他找到革命领导人陈独秀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便于工作,他曾改名李能至,五卅运动后又改名为李诚。后来在和邓中夏坐火车到吴淞途中,他又提议把自己的名字改掉以便开展工作,邓中夏思索了一会儿,忽然抬头瞥见路边站着三个人,便灵机一动,建议他叫“三立”,后来又笑着说:“三立不大好听,我看叫你李立三得了。”

    从此,李立三便成了他的名字而被沿用下来。

    这一例子还说明随心所欲、随机应变进行改名必须有个前提条件,那便是改名之人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深刻的思想。

    改名应遵循的原则

    我们通常说的改名,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原有的名字进行改动,如李谷贻改名为“李谷一”,王玉凤改为“王丹凤”等;另一种是重取一个新名,如陈世俊改名为“陈毅”,李隆郅改名为“李立三”,张菊霞改名为“韦唯”等。

    一般情况下,改名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尽量小改的原则

    应根据原名尽量小动的原则,可以变字不变音,如王止祥,可改名为王志祥。

    2.轻改的原则

    对于一些字意不佳或比较繁锁的字可做小程度的变动,只改动姓名中的最后一字或只改动中间一字。如张辛香,改名为张月香,只改中间一字;尹文德,改名为尹文星,只改最后一字。

    3.中度改名的原则

    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因此,在改名时,有些名字需要做大的变动,如三字姓名,其中两个字与原名字截然不同。例如李小菊,改名为李万芳。

    4.大改的原则

    在一些个别情况下,有些人的名字不仅仅是要改名字,而且连姓也要做很大的变动,既改名又改姓。如马得草(随母姓),后改名为吴润天(随父姓)。

    以上介绍的只是改名的一般性原则,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职业、地位不同,以及个人的喜好不同,在改名字过程中,还有许多可变通的因素,需要加以具体分析。名字作为姓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改名字的时候不能自己随心所欲地改,或者根据自己的喜好胡乱加以组合,而应本着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广泛听取别人意见,或向有关专家咨询,使自己改的名字真正地达到音形义的最佳组合。

    改名的方法技巧

    改名活动虽说是个自由创造的天地,但这种自由也并非是毫无限制的,正如文学创作难免受作家的时代、阅历、文化、职业等等的制约,融入了文字学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改名活动也受这些条件的制约,由此就决定了,改名的用字取意往往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职业、民族和文化特色,讲究一定的方法与技巧。

    1.言志改名

    我国历来有“名如人”、“名言志”的说法。因此,许多仁人志士总想取一个能寄托自己志向和抱负的名字,如果觉得初名达不到这种效果,便毅然更改。

    如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原名鸿基,陕西米脂李继迁寨人,农民出身,童年时曾为地主放羊。他身体粗壮,勇猛有识略。据《明季北略》称:他自谓丈夫当自成自立,横行天下,因改名“自成”。

    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吕正操,少年时看到日本侵略者对祖国人民的掠夺和蹂躏,对日本帝国主义有深仇大恨。后来,他把原名“正言”改成“正操”,表示长大了要当兵,操练本领打日本。

    言志往往与时代风浪联系紧密,而不同的年代又有不同的政治特点,自然影响着人们的抱负与理想,也影响了人们的改名风格。

    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原名王俊瑞,出席党的一大后,因更加向往尽善尽美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改名尽美。

    20世纪70年代末,因在新疆罗布泊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失踪的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原名彭家睦,兄弟五人,其父给他起名“家睦”,希望一家团结和睦。1956年,他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要求从上海调到新疆工作,他下决心正式改名为“加木”,他说“加木合起来就是‘架’字,我要在上海和新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跳出小家庭到新疆去,为新疆建设添材加木。”名字的改动虽微,但充分表达了一代知识分子献身祖国建设的情怀。

    2.以地籍改名

    家乡,一个多么亲切、令人动情的字眼,在游子的心中,它是心绪的结系之处。家乡不仅是生养我们的地方,也是永远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家乡是我们的“根”,故土是我们的命脉所系。以出生之地、抚养之地或者其他具有纪念意义的地点改名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左联作家之一柔石,原名赵平复,1920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县城西方祠前,祠前有桥名“金水柔石”,他觉得不错,加之敬慕明代方孝孺的品德(方祠即是今人为纪念方孝孺而建),于是以桥名“柔石”作笔名。

    这种以地名为名的习俗一般都有一段历史,或是父母还是有太多的牵挂,或是名字主人自己难以割舍对曾经经历过的那段情怀,都以寄托思念为主,令人每每想起,都不禁感到幸福和留恋,因此改名时也不妨作为一种考虑。

    3.以长辈意愿改名 

    自古以来,人们便提倡“子继父志”、“子承父业”和孝道为先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儿女便成了父母长辈意志和愿望的延伸,前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和心愿,便想在儿女的名字上体现,以此鼓励他们去继续拼搏奋斗,或光宗耀祖,这样我们的家庭、社会便如同一部永远写不完的历史被人们一代一代地续写下去。

    父母长辈的意愿因人而异。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时代和身世,不同的经历和情感纠葛,都会产生不同的意愿。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樟寿一名是他的祖父周福清在京所取。1898年他在南京水师学堂读书时,一位当学堂监督的本家爷爷为他改名为周树人,意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父母长辈的意愿是多么殷切而厚重,父母长辈的意愿即便各自不同,但大多体现出健康积极向上的期望和心愿,生活中人们的名字大多体现了他们父辈的期望和嘱托,那些消极的对儿女有不良影响的名字将是很不恰当的,如一些宣扬财利和名望的思想情感等,应尽量避开。

    4.为表达对新生活的向往改名

    有人改名,不一定是因为原名封建、鄙俗,而想根据工作社交的需要取一个更有意义的好名字。比如有的女孩子觉得萍、花、芳等不够高雅,而且叫者又多,便决定换个新名字,或者把名字中的这类字眼去掉,留下另一个意蕴丰富的字。比如张慧芳,去掉一个“芳”字,单名“慧”字,听起来感觉就有些不同,后者更显文气、优雅。

    这类名字的更改,大都出于对理想和美感的追求,对新生活的向往。

    近代作家刘半农的笔名是“半农”,表示他告别缠绵悱恻的旧文学,开始新的文学生涯的决心。

    近代革命家秋瑾,原名秋闰瑾,小名玉姑,后来她去掉了名中温婉的“闰”字,又自称“竟雄”、“鉴湖女侠”,表示女子不甘落后的革命抱负。

    以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名噪文坛的作家姚雪垠,原名姚冠三。少年时代,受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的启示,感到在飘忽无常的人生中,个人作为不过是雪泥之痕,于是改名“雪痕”。后来,他不满意并修正了自己这过于消极的人生体味,同时将“雪痕”之“痕”去掉病旁,换成土旁,以此表示从今以后,立足生活的沃土,踏踏实实地在文学园地中耕耘,并期盼丰硕的收获。

    5.张扬个性改名法

    改名不仅体现一个人的操行、志向,而且体现了一种宏大高远的进取精神。

    如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原名寿康。他因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常遭社会上一些人的白眼。徐寿康痛感世态炎凉,以“悲鸿”自况自名,立志发愤求学,靠自己的才能立身于世,服务社会。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原名张英杰,艺名金豆子,但他自幼就仰慕艺名叫“小叫天”的谭鑫培,于是给自己改名,“我就叫小小叫天吧。”不料在座的人瞧不起他,在一旁冷笑说:“哼,你也配叫这名!敢与谭鑫培比!”他年少气盛,两人当面就顶起嘴来。他想:能把人看死了吗?我不仅可以继承前辈的艺术、我还要自成一家,“盖”过叫天,独树一帜。就这样,他凭着个人的意志,用上了“盖叫天”这三个字。他在近70年的艺术实践中,果然创造出独具风格的艺术派——“盖派”。

    有特色是对名字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要求,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上激烈的竞争状态,也是对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人们一种莫大的鞭策和鼓舞。

    6.以文章、诗词改名

    人们在为自己或别人改名时,总希望通过名字体现其对自己或别人的美好期待或祝愿,而其选取的名字也总能折射出起名者的精神境界,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等,我们将姓名这种的表现性称作姓名的文学意义。

    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原名王运生,幼年崇拜民族英雄,当他从《木兰辞》中读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名句时,十分向往那种奋战疆场、马革裹尸的战斗生涯,遂改名若飞,表达了他不畏艰难,奋勇直前的豪气与救国救民的迫切心情。

    美学家王朝闻,原名绍文。22岁时,他取《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句,改名“朝闻”,表示求知求真、死而无悔的决心。年逾古稀之年,他又刻一方印章“夕不甘死”,对自己进一步提出“闻道不详,夕不甘死”的更高的人生目标。

    现代作家张恨水,原名心远,恨水一句也寓含着一段深意。南唐后主李煜《乌夜啼》词云:“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张恨水幼年酷爱词章,他从这首词中悟到光阴像流水一样白白逝去。“恨水”一名会使我们感慨光阴如水流逝,务须严格律己。

    以文章、诗词改名是极有效的一种改名方法,但是它也需要较深的文化修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文化事业的发展,民族文化水准逐渐提高,人们更加喜欢选择词章中的字义改名。

    7.向人求赐改名

    有许多人的名字都不是父母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他们文化低,对起名不内行;也可能求人“赐名”,图个荣耀吉利;或是以示感恩纪念;或是求人指点迷津,以觉悟解惑。

    如国画大师齐白石拜师学艺时,请胡沁园先生给他改名,胡先生说:“离你家不到一里的地方有个驿站叫白石铺。白石铺虽无名山大川,可田园风光倒也十分美好,我看你叫白石山人吧!”但四字有些啰嗦,所以在题画时,他常常只写“白石”二字。久而久之,他便以“齐白石”为名。

    求人“赐名”的例子还有,何坤求名于毛泽东而得“长工”;李隆郅求名于邓中复而得“立三”;刘大田求名于恩师而得“开渠”;张正权曾出家投佛而得“大千”;牛俊国求名先辈而获“得草”……

    命名者甚至应该比作诗更严肃和庄重,诗没作好,丢开即可,不会对谁有所妨碍,但命名之事却非同小可,名字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标志,一个人带着他的名字走向社会,周围的人最初正是通过他的名字来看他待他,了解他的。名字是一个人被别人理解的“着眼点”,它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可以这样说,求人“赐名”在古代多是由于人们对权威对古圣先贤的敬仰所致,而在当今则是对改名文化习俗的一种尊重,对先进文明的一种借鉴,对后代前途的一种深切关注和殷切期望。无论是对于那些才疏学浅的人来说,还是对于那些学富五车的人来说,都未尝不是件可行之事。

    8.增减字改名

    这也是常见的改名方法之一,即利用原有的名字,加上或删减一个字,从而成为一个新名,有了新的含义。如著名的当代版画家古元,在他出生后,善良的父亲为使他一生平安幸福,没有三灾六祸,便虔诚地把他认寄给关帝庙的关圣大帝,并起名“古帝源”。到延安以后,他觉得这个名字不合乎自己的理想志向,就去掉名字的前一个字,同时又把后一个字改用同音的“元”,于是他的名字就由“古帝源”改变为“古元”。

    编导《南征北战》影片的著名导演成荫,原名成荫五。1938年他到延安后,由于很喜欢“绿树成荫”这个成语,便将“成荫五”中的“五”字去掉,改名成荫,读后能让人立即有“绿树成荫”的联想。

    增减改名方法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增减字的偏旁部首,从而产生新名的字。著名漫画家王复羊,原名王复祥,后将“祥”字的“示”字旁去掉,就成了“羊”字。

    又如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科普作家高士其,原名高仕錤。“学而优则仕”,“仕”是当官的意思;“錤”,本义是锄头。父母给他取这个名字,希望他走中国传统的耕读立家的人生之路。(另一种说法是:“仕”是辈分排行规定之字,“錤”是因为算命先生说他“命中缺金”,家人于是给“其”加上一个“金”旁。)他在发表科学小品《细菌的衣食住行》时,用了笔名“高士其”。有朋友问他为什么这样改动,高士其幽默地说:“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他的这种高风亮节保持了一生,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扬和喜爱。

    9.谐音改名

    有的名字因用字不当,显得土气,有的还很难听,有些人就用同音或字音近似而意义雅致的字眼代替。

    例如著名作家贾平凹,如前所述,这个名字也是用他的乳名“平娃”改过来的,使用“平”与“凹”一时有些矛盾对立的字作名字,使得意味隽永,耐人回味。

    又如著名作家铁凝,小时候家里为其取乳名铁妞,后来她以铁凝为名发表了小说《啊,春雪》并因此而成名,从此她就以“铁凝”为名。

    还有电影《白毛女》中扮演喜儿的表演艺术家田华,原名叫刘天花,出生时村子里正闹天花,父亲为了不让孩子染上病,便依照迷信习俗,为女儿起名“天花”,希望她不患天花,健康成长。天花参加工作后,成了一名小演员,后来剧团领导根据她的要求,利用“天花”的谐音,给她改名为“田华”。

    创作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的作家周立波,原名周绍仪。上世纪20年代末,他在上海开始文学生涯,以“立波”作为笔名。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词句。但是,作家本人是怎样理解“立波”之意的呢?在给朋友签字留念时,周立波签下了一个英语单词“Liberty”,并解释道:“我的名字,自由的意思。”原来,“立波”是由英语中“自由”一词Liberty的发音转化而来,不加说明,人们是很难领悟到其中的奥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