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辽西北地区发展报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2011年突破辽西北工作进展情况

    2011年,是全省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辽西北地区在基本实现“三年见成效”目标基础上,乘势实现“五年大变样”工作目标的关键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同心协力,辽西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发努力,突破辽西北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辽西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四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稳步提高。2011年,辽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2155亿元、242亿元和1715.6亿元,分别增长13.7%、37.2%和33.1%,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5.5个百分点、2.9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9.8%、9.2%和9.8%,比2007年分别提高了1.4个百分点、4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其中,阜新市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470.4亿元、50.1亿元和390.9亿元,分别增长13.2%、66.8%和51.8%,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十位、第一位、第一位;铁岭市分别完成873.8亿元、105亿元和746.6亿元,分别增长13.8%、31.1%和28.3%,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三位、第七位、第十四位;朝阳市分别完成810.8亿元、86.9亿元和578.1亿元,分别增长13.8%、31.2%和28.5%,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三位、第六位和第十三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406元和8183元,分别增长17.2%和20.6%,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其中,阜新市分别达到14994元和7615元,分别增长18%和19.5%,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二位和第十一位;铁岭市分别达到16203元和9271元,分别增长18%和19.8%,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二位和第九位;朝阳市分别达到14958元和7536元,分别增长15.4%和22.7%,增速分别位于全省第十一位和第一位。

    (二)县域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一是实施新一轮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取得新成效。2011年,辽西北地区县域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生产总值增长14.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8.4%。二是县域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突飞猛进。全年14个县域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完成投资547.4亿元,增长31.7%,入驻企业全年完成销售收入1298.6亿元,企业实现利润98.97亿元,上缴税金27.7亿元。铁岭市专用车、昌图换热设备、开原起重设备、北票除尘设备等县域重点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三是“一县一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完成设施农业建设面积67.6万亩,完成计划建设任务的115%。其中,朝阳市完成54.8万亩,超额完成两年10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任务。全年新建成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600个,新增规模养殖产能1770万头(只)。阜蒙花生、铁岭榛子、西丰鹿业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成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四是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朝阳县新县城建设全面实施。开原市、凌源市、建平县正全力向20万县城人口规模冲刺。在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政策推动下,昌图县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三)城区经济和服务业发展开创新局面

    一是全面完成第一个城区经济三年倍增计划。2011年,辽西北三市9个城区生产总值完成525.1亿元,增长15%,比2008年末翻了1.6番;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7.7亿元,增长52.8%,比2008年末翻了1.8番。二是消费能力不断提高。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96.89亿元,增长17.6%,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其中,阜新市175.2亿元,增长17.6%;铁岭市267.03亿元,增长17.5%;朝阳市254.66亿元,增长17.6%。三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红星美凯龙、大润发、大商新玛特等国内知名商业企业纷纷落户辽西北地区。阜新鑫亚、朝阳华府万国、富斯顿等6家五星级酒店落户辽西北三市中心城区。阜新中央商贸商务集聚区、铁岭东北城物流产业集聚区、朝阳龙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朝阳中央商贸商务集聚区被列入全省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年新组建小额贷款公司104家。阜新温泉新城、凌源热水汤旅游度假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基础设施建设又取得新成就。交通方面,大郑线铁路复线、彰武至通辽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朝阳机场扩建项目土建工程顺利完工。巴彦乌拉至新邱、锦州至赤峰等铁路项目进展顺利,铁岭至新民、开原至西丰、阜新至盘锦等高速公路项目正在抓紧施工。能源方面,500千伏清河电厂送出工程顺利投产,中电投朝阳燕山湖发电厂项目进入整体调试阶段,中电国际清河电厂“上大压小”二期工程投入试运行;阜新彰武输变电、朝阳何家输变电等9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阜矿集团内蒙白音华、铁煤长城窝堡煤矿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国电电力朝阳热电厂“上大压小”工程取得国家“路条”。辽西北地区新增风电装机78.7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48.7万千瓦。辽西北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实施。水利方面,凌源市应急供水工程进展顺利,农业节水滴灌工程项目全面启动。

    (五)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

    继续实施了造林绿化、重点河流河道生态建设、草原沙化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四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在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方面,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荒山荒地造林和辽西北边界防护林拓宽工程建设四大造林绿化工程,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69.4万亩,完成全年造林计划的119.9%;完成工程封育面积117.3万亩,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186.8%;完成飞播造林23.5万亩,全部完成年度计划任务;义务植树造林2759万株。在重点河流河道生态建设方面,朝阳市完成退田还河、自然封育面积4.1万亩,完成全年计划的123%;完成重点河道生态林建设示范区12处,造林6275亩,完成全年计划的169%;完成河道疏浚1383万立方米,完成全年计划的125%。铁岭市完成河道自然封育面积18.62万亩,完成全年计划任务;完成重点河道示范区治理面积4处8011亩;完成护堤林补植2400亩,完成全年计划的111.6%。在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建设方面,完成草原沙化治理面积83万亩,完成全年计划任务。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面,完成治理面积81.4万亩,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110%。

    (六)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

    引进国内资金达到735.9亿元,增长48.1%,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其中,阜新、铁岭、朝阳三市分别引进内资138.1亿元、357.7亿元和240.1亿元,分别增长51.1%、47.7%和47.0%,增速分别位于全省第二位、第六位和第八位。全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5.96亿美元,增长23.3%,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其中,阜新、铁岭、朝阳三市分别为1.5亿美元、3.03亿美元和1.43亿美元,分别增长36.4%、15.2%和30%,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四位、第十位和第五位。

    (七)矿产资源勘察成果喜人

    在辽西北地区安排省本级地质勘察项目110个,资金1.87亿元,占全省地质勘察资金总量的54%。辽西北地区地质勘察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全年新增矿产地15处,其中大型4处,中型3处,小型8处。新增铁矿资源量3100万吨,金属量1.8吨,锌资源量1万吨,膨润土资源量1亿吨,石灰石资源量7.4亿吨,硅石资源量2亿吨,紫色砂岩资源量4700万吨,石膏资源量1200万吨,玄武岩资源量1300万吨。

    (八)对口帮扶助推阜新市各县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省直7个部门通过帮助招商引资、争取中央投资、安排省本级投资和省财政借款等方式,为阜新市7个县区140个项目落实各类资金7.9亿元,7家金融机构发放贷款50.48亿元,加快了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华能阜新风电项目、新邱开发大道、清河门区皮革产业大道、康泰药业、双橡工矿橡塑制品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步伐。2011年7个县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0.8亿元,增长92%,其中,新邱区和清河门区实现财政收入翻番目标。这两个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完成3亿元,比2010年分别翻了1.3番和1.5番。

    二、2012年突破辽西北主要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安排

    按照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部署,2012年要以突破辽西北“五年大变样”为总体目标,深入贯彻主题主线,准确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求快”这个经济工作总基调,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高辽西北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切实增强“造血”机能,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为主要内容,全力推动辽西北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根据全省经济发展目标安排和突破辽西北“五年大变样”总体目标要求,2012年,辽西北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2650亿元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要达到29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17807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8939元以上,森林面积要达到2521万亩以上,其中,新增森林面积70万亩以上。具体要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在县域经济发展上要取得新突破

    以新一轮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为契机,加快推进辽西北地区各县(市)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县域经济发展强力支撑辽西北地区实现新突破。一是在工业化上,按照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明晰园区产业定位,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引进国内知名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培育地区品牌,每个县(市)重点发展一个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产业集群;鼓励经营实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在辽西北地区县级产业园区内投资或合作建设一个产业项目。二是在农业产业化上,按照“一县一业”发展思路,以阜新花生、铁岭榛子、朝阳蔬菜花卉等优质特色农产品为重点,狠抓投资10亿元以上农产品重大加工项目建设,打造区域品牌,尽快形成全国闻名、具有辽西北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三是在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上,要做到高起点规划、高起点定位,以高水平的规划引领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以昌图、开原、彰武、凌源县城建设为重点,在主要交通干线的重要节点上,加快推动30万人口以上规模的较大县城建设。阜新市、铁岭市以沈阜、沈铁连接带新城、新市镇建设为纽带,朝阳市以锦朝、朝赤、京四高速公路和101公路上的重点镇为突破点,加快小城镇建设,分别形成以线带面和以点带面的小城镇发展格局。

    (二)在城区经济和服务业发展上要取得新突破

    一是全面启动城区经济新一轮三年倍增计划,经过三年不懈努力,辽西北地区9个城区公共财政收入要突破76亿元大关。二是继续推动区划调整和简政放权两项改革,以改革创新引领城区经济发展。通过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解决部分城区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发展空间不足、产业发展布局受限、项目支撑力不够等问题;出台新一轮的简政放权政策,建立责权统一的城区经济社会管理新体制。三是加快铁岭市凡河新城、阜新市玉龙新城、朝阳市燕都新城建设,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扩大阜新、铁岭、朝阳市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大型城市综合体等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大国内知名商贸企业和酒店业等服务业企业引进力度,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业集聚区。通过新城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形成新城建设、服务业发展与产业基地实体经济三者相互呼应、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取得新突破

    在继续加快在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程的基础上,重点谋划和推进新上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新开工一批新建项目。一是加快推进北京至沈阳铁路客运专线、叶柏寿至绥中港、沈阳至通辽、叶柏寿至赤峰等铁路项目,凌源至绥中、铁岭至抚顺等高速公路项目和阜新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一批项目。二是加快推进华电彰武电厂、铁煤集团调兵山煤矸石发电二期工程、中电投清河电厂“上大压小”三期工程等电源项目和阜矿集团彰武雷家煤矿、昌图县亮中煤矿等煤炭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加快实施农业节水滴灌工程,着力改善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

    (四)在生态环境建设上要取得新突破

    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荒山荒地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辽西北边界防护林体系拓宽工程。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积极争取国家尽早启动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工程。继续实施辽河、大小凌河重点河流河道生态建设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程。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

    (五)在招商引资工作上要取得新突破

    全力打造辽西北地区产业集群主题概念,积极组织辽西北三市进行海外招商、港澳台地区招商和国内发达地区招商,积极推行主题招商、目标招商,提高招商成效,吸引企业聚集,形成区域品牌,壮大经济实力。重点抓好阜新皮革、液压和林产品、铁岭专用车、朝阳新能源电器等产业集群建设,努力培育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产业。

    (六)在其他重点工作上要取得新突破

    一是加快推进矿产资源开发。通过省矿业权交易中心尽快将勘察成果推向一级市场出让,加快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二是加快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鞍凌钢集团600万吨钢项目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大唐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建设,着手研究该项目副产品煤焦油、乙二醇、二甲醚等化工原料的后续开发工作。三是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加快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为民间资本进入辽西北地区的市政公共事业、棚户区改造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创造条件。推动设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基金,进一步支持发展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组织,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空间,促进其健康发展。四是继续做好省直部门对口帮扶阜新市工作。五是做好2012年辽西北地区初中毕业生到沈阳市接受职业教育招生计划落实工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