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儿时是个活泼、聪明的孩子,喜欢和同学们玩游戏,而且学东西非常快。他读书只朗读三遍便能够记住并背诵出来。他又是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即使有些事情是违反传统道德的,做了会受到惩罚,他还是无所畏惧,照样去做。
邓小平8岁时,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和他很要好的同学因为妹妹生病又无钱看医生而急得哭了起来。邓小平就从父亲的钱箱里悄悄拿出5块银元,第二天一早,他一走进教室,就立刻跑到那位同学身边,把钱悄悄塞给了他。这5块银元,在当时可以买到500斤谷子,也算是一笔“巨款”了。
几天以后,父亲偶然发现钱箱里莫名其妙地少了5块银元,非常生气。他把佣人及全家人召集来,打算盘查此事。父亲还没开口,邓小平很自觉地站了出来,承认此事,并主动地把一根棍子递给父亲,请求处罚他。父亲以为儿子拿钱去乱花掉了,一生气,顺手接过棍子就把邓小平打了一顿。邓小平一声没吭地挨完了打,父亲见状,也渐渐消了气。事后,父亲觉得事情很蹊跷,他知道儿子从来不乱花零钱,更不会花这么多零钱。于是,他把邓小平找来,想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邓小平这才告诉父亲真相,并说:“我同学的妹妹生了很严重的病,他家很穷,没钱看大夫,我觉得应该帮他一下……”还没等儿子把话说完,父亲就把他搂在怀中,高兴地说:“孩子,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你做得很对呀!我错怪你了,我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打你一顿,让你受苦了。但是为什么当时你不把事情的原委告诉我呢?那样你就省去皮肉之苦了。”邓小平说:“即使是帮了人,我的行为还是属于偷窃。您告诉过我,小偷是应当受到惩罚的,所以我应该挨打。”父亲摇摇头说:“儿子,你能主动帮助别人,而且很坦白承认,这样做是对的。但是,遇到了急难的事情而不信任自己的父亲,那就不对。你要拿钱帮助同学,应该先跟父亲说一声,父亲会答应的。”邓小平点点头。
8岁的邓小平冒着挨打的风险,救济贫困的同学。虽然我们现在不提倡背着家长花家里的钱,但他这种帮助同学的勇气和精神是十分可嘉的。好在他的父亲是一个开明的人,得知真相后,表示了对儿子的支持。扶危救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从小发扬这种美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