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老师——儿童。一颗纯洁的心会自由地给予,自由地爱,直到它受到创伤。
守护好自己爱的天性
有一天,特蕾莎修女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独自在街上拾破烂,就把她带了回来。特蕾莎修女给她洗澡,为她换上干净的衣服,又拿出“儿童之家”里最好的食物给她吃。但到了晚上,那孩子却偷偷地跑掉了。特蕾莎修女很担心她,就把她寻了回来。但第二天她又跑掉了,特蕾莎修女对她的做法很不理解,就派了一个修女悄悄地跟踪她。结果,修女在一棵树下找到了她。原来,这树下有她的母亲、姐姐和妹妹。她们在那里做饭、吃饭、睡眠、醒来;她们在那里哭,在那里笑。因为那里就是她们的家。
原来,她逃跑是因为她不想丢下自己的母亲而自己去享受美好的生活。因为她是那样爱她的母亲,尽管那是一个贫穷的蓬头垢面的母亲,但在她的眼里,却是最美的母亲,而母亲就是她的家。
和这个小女孩相比,你是不是曾经因为自己的爸爸是个普通工人而难过?是不是曾经因为自己的妈妈是个清洁工而觉得难堪?
小孩子就不会这样,因为爱是人类的天性,他们的心灵没有被污染,而我们,要时刻守护好自己爱的天性才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有爱心的人始终心系他人的安危,很少关注个人的得失,更不会因为别人的欺骗或者背叛而改变自己的爱心。
“那天踢球的时候,他得罪我了,这口气我一定要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种类似的话,好像我们如果不理会欺负自己的人就不是个男子汉似的。其实,这只是我们的想法,小孩子一般是不会这么想的。因为人的天性是爱。
191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弗雷德·弗里德是奥地利著名记者。少年时代,阿尔弗雷德就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因为家里比较贫穷,所以父母每天都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奔波忙碌。为了能帮助父母减轻一点负担,小阿尔弗雷德决心去摆一个小书摊,并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父母。
最初,阿尔弗雷德的父母并不同意他这么做,担心这样会影响到他的学业。后来,在阿尔弗雷德的软磨硬泡下,他的父母终于同意了。
很快,小阿尔弗雷德就成了一个小书摊的摊主了。因为他服务热情,而且有很多有趣的图书,所以小书摊的生意特别好。在劳动中,小阿尔弗雷德学到了许多知识,也认识了很多朋友,每天都过得特别充实。
有一天,已经接近傍晚了,小阿尔弗雷德麻利地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吃晚饭。这时,有4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围了过来,其中一个还故意碰翻了书摊。小阿尔弗雷德正要责备那个孩子,另一个孩子赶紧说对不起,并帮着他去捡书。
小阿尔弗雷德刚说了一声“谢谢”,冷不防被其中一个孩子绊倒了,这时,4个孩子一起冲上来,把他压在身子下面。一个孩子厉声问道:“你的钱呢?钱在哪里?快点给我们!”
当4个孩子在他身上乱搜的时候,他又气又急,慌乱中,他忽然看见街对面有一个警察,就大喊了一声:“警察来了!”那4个孩子看见警察来了,都慌了,爬起来就跑。其中有一个孩子比较小,跑得慢,所以被小阿尔弗雷德一把抓住了。
警察过来了,看着凌乱的书摊和两个孩子,很严肃地问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事?你们两个在做什么?”
小阿尔弗雷德看了看旁边那个孩子,说:“他想……他想租书看,可是我要收摊回家吃晚饭了。所以他就帮我收拾摊子。”
警察见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就微笑了一下,走开了。小阿尔弗雷德拉了拉那个孩子的手,说:“来,快点帮我收拾东西。”
那个孩子感到很意外,他迷惑不解地问阿尔弗雷德:“刚才,你……你为什么不报告警察?”
小阿尔弗雷德并没有回答,却反问那个孩子:“你们为什么要来抢我的钱呢?”
那个小孩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已经观察你好几天了,本来也没想抢你的钱,可是今天我们没有弄到吃的东西,都饿坏了,所以才……”
“就因为我看你们的衣服很破旧,所以我知道你们抢钱肯定也是迫不得已,我也是穷人家的孩子,所以我才没有报告警察。”小阿尔弗雷德诚恳地说。
收拾好书摊之后,小阿尔弗雷德对那个孩子说:“你跟我一起走吧,咱们一起吃饭去。”
那个孩子很感动地点了点头。小阿尔弗雷德带着他到附近的小吃店里,吃完饭后,又买了几张饼,说:“你带给你的朋友们吧。欢迎你们明天还到我这里来,我可以请你们免费看书。”
第二天,直到很晚了,那4个孩子才来。这时,小阿尔弗雷德才知道,他们原来都是流浪儿,靠乞讨和拾破烂为生。从那以后,小阿尔弗雷德总是尽量帮助他们,而这4个孩子只要有时间,就会聚集在书摊上看书,帮小阿尔弗雷德收拾书摊。后来,他们居然成为很好的朋友。
故事中的4个孩子和小阿尔弗雷德成为好朋友,并不仅仅是因为小阿尔弗雷德懂得爱,更是因为他们也同样懂得用爱表达自己的感情。
有个孩子为了表达对特蕾莎修女的感激,自己动手做了一个牌子,长年挂在脖子上。牌子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德兰修女,谢谢你收留了我。”
这个孩子叫圣文生·德。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施爱行善是人的天性,真正有爱心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放弃自己的爱心,即使是面对伤害过自己的人时也是如此。
心灵追问:
为什么说爱是人的天性?我的这种天性消失了吗?我应该怎样守护它呢?
不说空话
我们周围经常有这样的朋友,他们喜欢立志,却立不了常志。刚刚说完“从现在开始,一定好好学习”,一会儿就又玩起了游戏。刚表决心,一定要认真听讲,5分钟以后思绪就开小差到了几千里地之外。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说了一个又一个的空话、大话。但小孩子不同,他们一般都能说到做到。特蕾莎修女小时候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她有点多愁善感,但也活泼可爱,她和小城里的其他孩子一起上一所公立学校,她并不是功课最好的学生,但她喜欢独立思考,做事脚踏实地,不说空话。
孩子们总能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不说空话”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好像明白,做事得尽早着手,干完后再去想,因为一个实干者胜过一百个空想家。
有一个很落魄的青年人,每隔三两天就到教堂祈祷,而他的祷告词几乎每次都相同。
第一次,他来到教堂,跪在圣坛前,虔诚地低语:“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敬畏您的分上,让我中一次彩吧!”
几天后,他又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堂,同样跪着祈祷:“上帝啊,为何不让我中彩呢?请您让我中一次彩吧!”又过了几天,他再次去教堂,同样重复他的祈祷。如此周而复始,不间断地祈求着,直到最后一次,他跪着说:“我的上帝,为何您听不到我的祈求?让我中彩吧!只要一次就够了……”就在这时,圣坛上突然发出了一个洪亮的声音:“我一直在垂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你也应该先去买一张彩啊!”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笑话,可它说明了一个基本的道理:任何时候,只具备完美的计划与决策是远远不够的,成功的关键是积极的行动。人生事业的建立,不只是能知,更在于能行。即使拥有再伟大的目标,如果不付诸行动,也只是画饼充饥,谁也无法帮你。
在西部边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租条船沿着长江而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有关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在做一件事之前,很多人都会想:现在已经万事俱备了吗?结果在绝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放弃了最初的想法,因为他们发现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实在太少了,在一步步说服自己放弃的同时连最后的想法都会失去。
如果只有梦想而不愿为梦想付出努力、付诸行动,那么,梦想也只能停留在原处,终究没有实现的那一天。
心灵追问:
我经常说空话吗?为什么说十个梦想不如一次实干?
谎言如秋天的落叶
劳莱德修道院的范儒神父曾托付一幢小楼的主人高玛,请他替特蕾莎修女在摩提吉附近找一个住处。但是房子很难找,尤其是在摩提吉附近找一处合适的房子,那就更难了。于是,特蕾莎修女只好委婉地提出,能否暂且住在高玛家,等找到住处后就立即搬出去。
高玛并不十分情愿,他说:“修女,你应该看见了,我家并不大,但人口不少。”
但高玛的小女儿却在一旁高声说:“爸爸,楼上的两个房间和阁楼不都是空着吗?”
高玛不免有些尴尬,最后,他不得不答应让特蕾莎修女住下来。
小孩子的心地总是这么善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谎言,只知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实话实说。我们可能会觉得例中的这个孩子很傻,连谎话都不会说,结果使父亲这么尴尬。不错,比起这个孩子,我们的确“聪明”太多。不想去上课了就说:“老师,我今天有点不舒服。”因为贪玩没有完成作业就说:“老师,昨天家里有点事儿,所以……”不敢给爸爸妈妈看糟糕的成绩就说:“我们的成绩还没有出来。”……我们还不如孩子们明白道理。要知道,试图用谎言掩盖事实是徒劳无功的,因为谎言总有被戳穿的那一天。
牧羊人把所有的羊都叫到小屋里。可是有一只小羊正在吃草,一直不肯进来,牧羊人就丢了一块石头过去,结果石头正中其犄角,把犄角打断了。牧羊人只好拜托小羊,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主人,这时小羊说:“即使我不说,也隐瞒不了的。我的犄角断了是任何人都看得到的。”
撒谎是隐瞒不了事实的,大家可以想象小羊即使按照牧羊人说的去做,主人会相信吗?即使侥幸蒙过一时,迟早也会被发现,主人只会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而这是最可怕的。
一个人撒谎时,他也许忘记了,还有事实这一关需要过。
诚实是衡量人品行是否高尚的一把尺子,这把尺子适用于所有人。
一天,年迈的猴王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我刚才随手从一棵李子树上摘了三个李子,其中有一个是甜的。现在你们每人挑一个吃,谁吃到的那个是甜的,谁就继承我的王位。”
三个儿子觉得这样很公平,于是一致同意了猴王的决定。它们每人都从猴王手里拿过来一个李子,塞进了嘴里。
“父王,我这个是甜的!”大儿子惊喜地说。
“父王,我这个才是甜的!”二儿子争辩道。
“是吗?你们两个吃的都是甜的?”猴王问道。
“是的,父王,我敢发誓我吃的才是那个甜李子。”大儿子和二儿子异口同声地说。
“那么你呢?”猴王问小儿子。
“父王,我吃的这个李子又苦又涩,王位就给哥哥们吧。”小儿子轻声地说。
“不,孩子,我决定把王位传给你,因为你是个诚实的人!”
原来,那三个李子都是又苦又涩的。猴王早已品尝过,只不过想借此来判断三个儿子的品性如何。结果,小儿子说了实话,而大儿子、二儿子明知所吃的李子又苦又涩,但为了得到王位,便欺骗猴王说自己所吃的李子是甜的,却没料到聪明反被聪明误,王位最终属于了诚实的小儿子。
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诚实是一切美德的根本。要想获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我们就得先做到诚实,因为欺骗别人的人最终会欺骗自己。故事中猴王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心灵追问:
为什么说谎言如秋天的落叶?如果我习惯说谎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撒谎呢?这些撒谎的人欺骗的是别人还是自己?
光明清澈的本性
“学校怎么又组织捐款啊,不是刚捐过一次吗?”“真可惜,我这个月的零用钱又剩不下多少了。”“我真不想捐了。”学校募捐的时候我们好像总能听到这样的对话,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好像说的都有道理。难道是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才会这样吗?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不会这样想,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因为那时我们纯洁无瑕,光明清澈的本性还没有被这个世界的尘埃所污染。
小孩子们本能地知道应该帮助那些比自己困难的人。在西班牙的各种学校里,学生们每天节省一部分或全部的零用钱,然后集中起来寄往印度。这种节省零用钱的捐助行动,在西班牙的小学生们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加尔各答有一个孩子,只有4岁大。他听说特蕾莎修女没有糖了,就对父母说:“我愿意3天不吃糖,把这些糖都给特蕾莎修女吧。”他的话不仅使他的父母甚感意外,更使特蕾莎修女感到慰藉。特蕾莎修女说:“你们看,一个4岁的孩子,就已经懂得分享,就已经开始与我们共同承担责任了。虽然他拿出来的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点糖,但重点不在于他给予了多少,而在于,他在给予中投入了多少爱。”
伦敦有一个小女孩,提了满满一袋子的一分钱硬币,来到仁爱传教会的门前,对修女说:“这些给穷人。”
任何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不为自己打算的人很少,我们看到孩子们却不同,他们天性仁厚,根本就没有“自私”这个概念。可我们呢,我们独占欲望很强,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就像著名史学家范晔说的,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不知与之为取。
人世间的事情,总是有了付出才有收获,而得与失之间互为转化的效果,有时也并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的,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掌握取舍的主动权,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为名的人。由于他待士十分诚恳,感动了一个叫冯谖的落魄人,此人为报答孟尝君的礼遇而投到他的门下为他效力。
一次,孟尝君叫人为他到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谖自告奋勇地说自己愿去,但不知将催讨回来的钱买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冯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见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听说孟尝君的使者来了,均有怨言。于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笔勾销,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家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了。薛邑的百姓没料到孟尝君如此仁义,人人感激涕零。
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买了何物,冯谖如实回答,孟尝君大为不悦。冯谖对他说:“您不是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你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齐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倾城而出,夹道欢迎。孟尝君感动不已,终于体会到了冯谖“市义”的苦心。
总而言之,你如果要做一个快乐的人,一定要记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心灵追问:
我比孩子们欠缺了什么?我的心灵是不是已经被不洁的空气污染了?面对这些光明清澈的灵魂,我会感到有些羞愧吗?
充满对知识的渴望
“烦死了,这么一大堆书,什么时候能看完啊?”“要是不用读书就好了。”你是不是想过,要是小孩子就好了,没人逼着他们念书。其实不是这样的。你可能还记得,小时候自己背起书包去上学的兴奋心情,事实上,小孩子天性中有一种对知识的渴望。他们渴望读书,渴望学知识。
有一次,特蕾莎修女问一个叫亚鲁的小孩子,“小朋友,你想听故事吗?我可以讲好多好听的故事给你听,愿意吗?”
亚鲁一听说有故事听,就叫了起来:“你会讲故事?你真的会讲故事?从来没人给我讲过故事呢。”说着他把自己的其他小伙伴也叫过来:“你们快过来,修女要给我们讲故事呢。”
特蕾莎修女给他们讲了一个很普通的故事,可孩子们却听得津津有味。特蕾莎修女刚一讲完,亚鲁就恳求道:“再讲一个嘛,修女,再讲一个,好不好?”
特蕾莎修女意识到这是引导孩子们认字的好时机,就问道:“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孩子们都说愿意。
讲完故事以后,特蕾莎修女还教他们认字。他们学得认真而且仔细,很快就把特蕾莎修女教的字都记住了。
特蕾莎修女准备离开时,亚鲁走过来,仰起圆圆的小脸,非常期待地对她说:“婆婆,我们明天还可以来吗?”
特蕾莎修女答应了他们,没有多久,这里很快就有了40多个孩子来听她的讲课。
亚鲁的母亲给特蕾莎修女送来一个木箱,说是请她当凳子用。还有个孩子的父亲给特蕾莎修女送来了一个小小的黑板。上课了,每个孩子手上都捏着一根小木棍,或一根小树枝,那就是他们的笔。孩子们坐在地上,面前的空地既是他们的桌子,也是他们的本子。特蕾莎修女在黑板上写一个字,他们就在地上写一个字。边写边读,边读边写,一个单词很快就写会了。上算术课的时候,孩子们一边背诵加减法口诀,一边手舞足蹈,有的孩子恨不得从地上蹦起来。看得出来,学习使他们很快乐。
特蕾莎修女曾经说过,知识是摆脱生活困境的唯一出路。不管你承认与否,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注定要扮演各行各业的“主角”。他们把握时代脉搏,领导时代潮流,站在时代前列,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超凡的能力是他们获取成功的资本。
一次,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里一台大型电机发生故障,几位工程师找不出毛病到底在哪儿,只得请来权威克莱姆·道尔顿。这位权威人士在现场看了一会儿,随手用粉笔在机器的一个部位画了个圆圈,表示问题就出在这里。一试,果然如此。在付报酬时,克莱姆·道尔顿开出的账单是一万美元。人们都认为要价太高了,因为他只画了一个圆圈呀。但是克莱姆·道尔顿在付款单上写道:“画一个圆圈一美元,知道在哪里画圆圈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
多么巧妙的回答。画一个圆圈是每个人都会的,然而并不是谁都知道该画在什么地方。这正显示了知识的价值和力量。
只有对知识充满了渴望,我们才能积累大量的知识,命运便会为我们开启一扇幸运之门,使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我们可能会想,我学习成绩不好,考大学肯定不行了,学其他知识恐怕也已经晚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魏晋时的学者皇甫谧在年轻时游手好闲,不肯读书。
有一次被叔母教训后,他很惭愧,想想自己已经是个20岁的男子汉了,应该有所作为了。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勤奋学习,做个有修养的人。皇甫谧家里很穷,没有钱到京城求学,同乡有个名叫席坦的学者,皇甫谧就拜他为师,谁知他一发便不可收拾,知识好像充满了无数的魔力,他被深深地吸引了。他总是带着经书到田里,干活累了在田头休息的时候,便拿出书来诵读。他不求高官厚禄,毕生精思苦学,竟至废寝忘食,终于学业有成,著述繁富,成为一代经学大师和医学专家。
他一生著有《礼乐》、《圣真》诸论、《帝王世纪》、《玄晏春秋》、《年历》、《高士》、《列女》、《逸士》、《论寒食散方》、《针灸甲乙经》等。其中《针灸甲乙经》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成为后世学习针灸必读的经典,在国内外有深远影响。
青少年时期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我们有充裕的时间和饱满的精神,可以安心地坐在舒适的教室里读书。我们应该向皇甫谧学习,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努力、认真思考,使自己终有所成。
心灵追问:
我孩提的时候是不是也对知识充满了渴望?那现在呢?我还有这样的渴望吗?如果有,我打算怎样继续保持?如果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永远保持对生活的激情
很多人一生都在寻找快乐,而学习的压力、父母的期望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让我们觉得生活中仿佛会有吃不完的苦。
可小孩子却不同,他们的心性不知道是习惯忘记苦难还是能够苦中作乐。总之,他们能够保持对生活那份激情。
特蕾莎修女曾经给很多穷人的孩子办过一所学校。这个学校的设施和环境都非常简陋,这些孩子每天甚至连饭都吃不饱,可孩子们依然开心幸福。有一次上完课,特蕾莎修女说:“很好,今天大家都表现得很出色,我要给大家发奖。”说着她打开一个纸箱:“这个奖品是一块肥皂。一人一块。好啦,现在大家就拿着这块肥皂去洗澡吧,看谁洗得干净。”
就是这么一块我们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肥皂,让这些孩子高兴极了。他们举着它,呼喊着向池塘跑去。他们欢笑着,像过节一样,甚至比过节还开心。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血、泪、汗浸泡的人生土壤里怒放的生命之花。正如惠特曼所说:“只有受过寒冻的人才感觉得到阳光的温暖,唯有在人生战场上受过挫败、痛苦的人才知道生命的珍贵,才可以感受到生活之中的真正快乐。”
托尔斯泰在他的散文名篇《我的忏悔》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男人被一只老虎追赶而掉下悬崖,庆幸的是在跌落过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长在悬崖边的小灌木。此时他发现:头顶上那只老虎正虎视眈眈,低头一看,悬崖底下还有一只老虎,更糟的是,两只老鼠正忙着啃咬悬着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须。绝望中,他突然发现附近生长着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于是,这人拽下草莓,塞进嘴里,自语道:“多甜啊!”
无论在困境中还是顺境中,激情都是鞭策和鼓励我们奋进向上的不竭的动力。只有对生命充满激情,才能使自己对现实中所有的困难和阻碍毫无畏惧。激情,是一种能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的力量。
在所有伟大成就的取得过程中,激情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每一项改变人类生活的发明、每一幅精美的书画、每一尊震撼人心的雕塑以及每一部让世人惊叹的小说,无不是激情之人创造出来的奇迹。最好的劳动成果总是由头脑聪明并具有工作激情的人完成的。
一位女孩曾讲述过自己的难忘经历,让我们深知在生活中保持旺盛的激情是多么的重要。下面且让我们来听听她的自述:
经历了黑色七月,我并没有取得自己梦想中的好成绩,尽管分数上还说得过去,但只能进一所不起眼的大学。
经过半个年头,我终于放了寒假。在家里的时候,父亲向我问起了大学生活,我告诉他说:“其实真的很没劲。”
我的父亲是个铁匠。他听了我的话后,脸上一直很惊愕,沉默了半晌之后,转过身用他那粗壮的手操起了一把大铁钳,从火炉中夹起一块被烧得通红通红的铁块,放在铁垫上狠狠地锤了几下,随之丢入了身边的冷水中。
“滋”的一声响。水沸腾了,一缕缕热气向空中飘散。
父亲说:“你看,水是冷的,然而铁却是热的。当把热热的铁块丢进水中之后,水和铁就开始了较量——它们都有自己的目的,水想使铁冷却,同时铁也想使水沸腾。现实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活好比是冷水,你就是热铁,如果你不想自己被水冷却,就得让水沸腾。”听后,我感动不已,朴实的父亲竟说出了这么饱含哲理的话,让我真的感动不已。
第二学期开始了,我反省自己,并且不断地努力,学习终于有了一点起色,内心也开始一天天地丰富充实起来。
如果你不想被平庸无色的生活冷却了你的斗志,你就得用生命的激情与辛勤的汗水让这盆冷水沸腾。不是吗?
罗曼·罗兰说:“痛苦像一把犁,它一面犁破了你的心,一面掘开了生命的新起源。”不知苦痛怎能体会到快乐?痛苦就像一枚青青的橄榄,品尝后才知其甘甜,但这需要品尝的勇气!其实,人在青少年时要让自己快乐非常简单,那就是少一点欲望,多一点自信,在身处绝境时,也能看到希望的光芒。当然,我们更要学会在痛苦中寻求快乐的音符,保持对生活的激情,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心灵追问:
怎样才叫对生活充满了激情?我对生活的激情是在升温还是在降温?为什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