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你的上司-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如何理解自己的上司?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为什么上司上午是天使下午是魔鬼?

    前些天,有个从事文秘工作的读者给我发来Email,向我诉苦:“……那天一早上班,我就把我熬夜赶出来的公司上半年工作总结报告交给了总经理。他稍微浏览了一下之后,大加赞赏,说我的水平大有进步,等等,并指出报告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听了老总的夸奖,我当时心里非常高兴,觉得碰上了这么一位上司真是自己的福气。可是下午一上班,老总就打电话让我去他的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就朝我劈头一顿臭骂,质问我为什么把‘环比增长’写成‘同比增长’,犯这种低级错误……当我想解释时,他反而更凶了。我从来没见过他这个样子。为什么上司上午是天使,下午就一下子就变成了魔鬼……”

    我经常接到这类抱怨上司的邮件,这种抱怨说明作为部下,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上司。

    其实,上司也是普通人,他们的感情也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变化。他们的感情在不同的时候会处于不同的状态,而不同的感情状态会让他们对部下采取不同的态度,所以,在不同的时候,他们面对同一个部下或同样一件事时,他们有可能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特别是当他们面临较大的压力时,他们的一些行为更会让部下感到“不可理喻”。

    上司可以说是部下的最大客户,所以,部下必须好好地去了解自己上司。如果部下不了解自己的上司,那部下不仅在工作上很难达到上司的要求,而且在精神上也会很痛苦。

    作为部下应当养成体谅上司的习惯。体谅上司,就一定要了解上司内心的真实想法。特别是他们面临压力和困境的时候,即使上司不说,部下也该知道上司在想什么和他想要什么。如果部下了解自己的上司,特别是在面临巨大内外压力时候的上司,部下就能理解上司一些“异常举动”背后的真实意图,从而采取适当的行动以配合上司。比如,很多部下抱怨上司喜欢摆架子。在很多时候,上司摆架子只不过是靠这种架子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压力和不自信。如果部下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去计较上司对自己表现出来的不友好的态度。只有这样,上下级关系才会融洽,工作上相得益彰。

    那么,上司一般都面临哪些压力呢?

    二、人心不“古”,部下难管

    有一次在企业做培训,一个部门经理与我聊天,说他最大的愿望是找个好助理,因为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希望有人助理每天能帮他处理日常杂事。他只要把自己的意图告诉对方,对方就心领神会地去执行,并且进行有效追踪与支持,但他一直没找到这样合适的助理。

    我给他建议:“你可以在新来的大学生中挑一个做助理。他们可塑性强……”

    没等我把话说完,对方就说:“你让我在新来的大学生中挑个有潜力的培养?他们可塑性强?我已发过誓,在我的部门永远不要应届毕业生……”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绝对,他跟我细数了应届毕业生的不是:“他们心态浮躁,总是此山看着那山高,动不动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心沉不下来,受不得半点委屈,稍微有一点不平衡就发作。去年公司硬塞给我们部门几个应届生,可他们一进门就跟我提条件,不能去车间,至少得是坐办公室。他们个个能说会道,人也长得蛮机灵的,但就是不会做事。有一次我让其中一个去买箱复印纸,市场上多是16元一包,结果买回来的是25元一包;他还好像很有功劳,觉得搬东西辛苦,累得要命,然后就想早点回家,下午找个理由就溜了。我当时一肚子气,买个复印纸用得着你去搬吗,打个电话人家就会送上门来;而且他还偏偏要去很远的地方去买,而且是打出租车过去然后找我报销……更可气的,有一次招来两个应届生,刚上两个星期的班,人就不见了,问谁也不知道,原来他们是找到别的工作,跳槽了。你要走就走吧,我会按惯例客客气气地请你们吃一顿饭,祝贺你们一下,把工资给你们。但不说一声就走,吓了我一大跳,因为他是在我手下工作,人突然不见了,我总得有个交代的……”

    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能理解这种心态,这的确不是种个别现象。

    紧接着对方又是一声叹息:“人心不古,部下难管!管不了部下,我拿什么业绩向大老板交差?”

    被提拔为管理人员之后,比一般员工相比,上司们最大的不同就是要花很多的精力来“管人”了。时代在快速变化,具有新一代价值观的“80后”甚至“90后”开始陆续进入职场,这一部分员工在一些管理人员眼中越来越难以“管理”了。由于这些员工“叛逆精神”很强,很多管理人员在领导他们时,他们过去的一些成功经验不管用了。他们多年积累起来的一些经验失去了效用,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丧失自信。

    三、业绩重于泰山

    三个月前,原部门经理突然辞职,刘军突然被推到销售部经理的位置上。他一直是公司的销售冠军,他也自认为这个位子非己莫属,因此他踌躇满志。可当他坐上这个位子之后,才发现做销售冠军和做销售部经理完全是两码事。业务员虽有压力,但目标单纯,只要全力以赴,就能出业绩。可是现在,他更多的时间是用来处理那些婆婆妈妈的琐事,而处理这些琐事又不是他的长项,他甚至从心里讨厌做这些事。但在另一方面,公司大老板虽给他大幅度提高了工资,可并不因为他缺乏做部门经理的经验而降低他们部门的销售任务,反而提高了10%,理由是“市场竞争的需要”。

    “像学开车那样简单的事,还有人手把手教我,给我实习期,可让我当一个几十人的部门经理,不仅没人来教我,连一天实习期都没有,真是难受。”培训课间休息时,刘军向我诉苦。

    “我的最大压力就是业绩压力,我们公司现在实行承包制度,每一个部门必须得完成公司设定的目标,要不风险自担,光我一个部门每月的开支在三十万左右,没有强大的销售业绩,我就没法保证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转。前两个月我请一些铁哥儿们客户帮忙,算是基本完成了目标。但这是透支,不能长期这么下去。我现在又担心下个季度指标能否完成。我现在真的被销售业绩压得喘不过气来。”

    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对他说的这种压力我感同身受。

    “当上部门经理后,我就开始有失眠。刚开始时找中医开点药吃吃就好了,慢慢地就变成间歇性的发作,现在发作的频率越来越高,几乎每个月都要发作一次到两次,如今吃中药也没什么效果,吃了很多保健品也没见什么效果。我真不知该怎么办!现在确实太累了,感到身心疲惫,真想歇一阵子。如果不考虑家里老婆孩子,我就辞职不干了!”

    为了提高效率,各企业的管理结构越来越趋向于扁平化,因此,作为企业的中低层管理人员,上司们的作用也正在发生变化。过去,他们主要是做决策和指导部下的工作,而现在更多的是要求他们提高业绩,成为身先士卒的一线指挥员。权力相对减少了,但是,公司一方面要术他们加大指导部下的力度,在另一方面又给他们越来越大的业绩压力,因此,上司们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

    四、“房奴”“车奴”加“孩奴”

    与那些尚未成家的年轻部下们相比,上司们大多开始“三十而立”了,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其中很多人还有沉重的房贷车贷。沉重的业绩压,再加上这种经济上的压力,他们必须有个宣泄的出口,但我发现他们往往又很难找着宣泄的出口。他们只能把这些长期憋屈在心里,一想到这些我就会感到非常恐怖。

    张睿是北京某电子公司市场部经理。前年他二十七岁时就被提拔为部门经理。那时他年轻,血气方刚,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提拔不久,在农村老家的父母就催逼他结婚。他的女朋友是大学同班同学,跟他同岁,年纪也不小了,所以他决定结婚。但女朋友父母提出了“不买房不结婚”的条件。想想人家提的条件是有道理的,虽然他刚由普通业务员提起来,只有几万元的储蓄,两人加起来,刚够十万元,但他还是咬紧牙道,借了十几万做首付在远郊买了一套70多平的两居室。从此,每个月将近三分之一的收入用来还房贷,他开始成为“房奴”。

    由于住处离公司较远,为解决上班出行的不便,张睿买了一辆两厢福特福克斯,首付6万元,贷款10万元,争取3年还完,每个月还2000多元。汽车绝对是消耗品,交强险不能少,每个月汽油1200元左右;一年要做一两次小保养,1000多元;小区停车费300元,还有出外停车,每月至少200元左右,还有后期维修等。为了节省洗车钱和修理费,也为了车子的美观和使用质量,他几乎每天自己擦洗和维护保养车子,成名副其实的“车奴”有了房子,张睿就得要孩子了,因为他太太马上就快三十岁了。他岳母有一次开玩笑对他说,现在生育一个孩子的费用比20年前涨了100倍。生孩子光在医院就花费1万多。接下来,养孩子还有很多要花钱的地方。所以,张睿又戏称自己为“孩奴”。

    成为“三奴”之后,张睿两口子每天基本上只吃泡面;为了省钱,张睿把烟也戒了。只要没有应酬,每天按时下班回家,哪里都不敢去,因为出门就要花钱,这与他婚前的潇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成了“三奴”之后,张睿特别害怕失业;所以,无论是对上司还是对部下,他都变得客客气气了。网上有人调侃说,60后的上司擅长发号施令,70后的上司相对曲意怀柔,擅长糖果与大棒双管齐下,80后的上司开口闭口都是“请帮忙”和“可以吗?”这是他的真实写照。

    刚毕业那会儿,张睿动不动就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而现在他只能说“此处不留爷,爷就没饭吃……”

    五、受不尽的夹板气

    因为手机话费的报销问题,最近市场部经理刘琦心里觉得特别烦躁。公司参加在成都举办的全国产品展销会,筹办工作全是王钢一手在那里操办的,办得很成功。会议结束后,王刚一看自己当月的手机费超过了一千元,而他平时也就一百多元话费,所以他希望公司能报销一部分话费。刘琦很痛快地签了字。可是报销单传到老板那里却被驳回,理由是既没有事先申请,也没有报销所需要的话费清单。

    没想到区区几百元的事竞搞得这样复杂,刘琦觉得自己这个部门经理当得很窝囊,于是,他亲自打电话向老板解释,没想到老板说市场部今年的费用已经超预算,可市场效果反馈很差……刘琦郁闷地挂断电话,但不知该怎样向王钢解释:说老板不同意吧,那岂不是暗示老板小气,让部下与老板之间产生嫌隙?说自己没有事先写申请吧,那为什么大笔一挥就在人家的报销单上签字,结果让人家自讨没趣?真是两头不落好!

    最后,刘琦委婉地向王钢表明了老板的意思,王钢听后哭笑不得:“这钱我也不报了,以后有关公司的事请不要打我的手机,老板小气、有原则,那我也一样,上行下效,学小气、讲原则!”

    刘琦连忙解释说:“这不是小气不小气的事,公司有公司的制度和规定,老板有他的考虑,如果在咱们这里破了例,那他以后又如何面对其他的部门?”

    然而刘琦的话王钢根本听不进去,他冷笑着撕碎那张报销单,“也不难为你这个大经理啦!”说罢,扬长而去,留下刘琦尴尬地站在那里。他觉得自己自从当了这个部门经理,就像变成了一只钻进风箱里的老鼠,永远是两头受气!

    部门经理确实难做,难的不是他们既要照管全局,又要身先士卒;他们既要时刻保持公司的原则,又要顾及本部门的实际情况,难就难在他们所处的位置很特别,这里正处在公司管理上下的交汇点,也是公司管理中矛盾的交汇点。

    六、能一起喝酒的人越来越少了

    有一次在企业讲完课,一个素不相识的部门经理晚上十点过打电话请我单独喝酒。我很奇怪,晚餐时已与他们老板已喝过一次了——当然,那只能叫“应酬”。

    “不瞒你说,能单独一起喝酒的人越来越少了。”对方见我在电话里犹豫就实话实说。

    “我在没提拔之前,经常跟部门里的哥儿们晚上一起出去喝酒聊天。在聊天过程中,咒骂自己的上司似乎成了我们的保留传统节目,通过这种‘咒骂’自己的上司,因工作而产生的压抑感就会得到大大舒缓。可是,自从我当上这芝麻官后,原先的哥儿们开始慢慢疏远我了,他们的业余活动不再邀请我。有两次,我主动参与,可我发现他们都不自在了……其实,我的愿望也很简单。作为基层管理者,我和以前一样,只希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得到老板的赏识;但是,我现在的工作任务更重,我不仅要看老板的脸色,而且还要面对来自其他部门的压力;我提拔还不久,管理经验不足,很难与部下做到真正的沟通,不太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所以,尽管我只是个芝麻官,可我仍然感到‘高处不胜寒’。因此,在工作中我经常会显得很急躁,工作方法变得简单。其实,我对部下发脾气,那并不一定就是想刁难他,或者跟他过不去;但他们很难理解我。”

    看着他那忧郁的神情,我真有些同情他了。

    “在公司有了压力,不能对老板和部下说,回到家里更不能向家人诉说,而找朋友喝酒发牢骚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所以……”

    他似乎不知如何表达了,但我能理解他的心情。这些外表看上去很风光的“上司们”面临的压力是越来越大。现在一提到“上司”这个词,有些人在脑海里马上会浮现出“权利和高薪”这两个词来。其实,作为基层管理人员,这两词离他们很遥远。的确,这些“上司们”都是特殊的人,因为他们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才换来今天的成绩和地位。但是,这些本应属部下们羡慕的“上司们”,很多都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他们越是成功,就越感觉孤独。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离自己的上司还是那么远,可离自己过去的朋友——现在的部下也越来越远了。因此,说他们是职场上的弱势群体一点也不过分。

    七、“我不能老是这么加班”

    小琳新换的上司是销售部的副经理。这位新上司特别喜欢加班,如果没有应酬,晚上七点半之前他不会离开办公室。小琳下班回家,需要倒两次公交车,在路上就得一个多小时;每周要上一次夜校,另外还要与男朋友约会。作为职业秘书,小琳一开始严格要求自己,每天都是在上司下班后自己才下班。但在坚持了一个多月之后,她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而且通过观察,她知道上司是因为怕塞车才养成七点半之后开车回家的习惯的。于是,她直接找上司谈了一次。她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向上司说了之后说:“今后如果您有事需要我加班,哪怕到晚上十二点钟也没问题。如果您没什么事,那我每天就六点下班,您看可以吗?”

    听小琳这么一说,上司有些恍然大悟似地说“没问题”。事实上,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秘书,上司晚上需不需要加班小琳心里有数。

    上下级之间的理解最好是双向的,也就是说,部下有责任去理解自己的上司,同时还有义务让上司了解自己。只有互相理解,双方才能形成默契,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免去工作中可能会产生的失误和误会,心情也会愉快。不过,有很多部下因为怕上司打官腔,不太愿意主动与上司沟通,从而堵塞了让上司了解自己的通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