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巴和西藏的啤酒-喀巴和西藏的啤酒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刘红杰

    去年,我跟着报社去西藏做一个文化专题。因为要拍摄那里的村庄,所以我们必须走访西藏的山区,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海拔1000多米的一个村落。村子的情况比我们想像的要糟得多,缺水,并且断电。汽车没有道路可走,只好雇用当地五个年轻力壮的藏民帮忙,只抬着简单的行李上山,其余的东西丢了下来。

    在崎岖的山里艰难地进行拍摄工作,就在大伙儿累得满头大汗之时,竟有一条小溪呈现在眼前。那溪水清澈透明。听到潺潺水声,一个哥们儿说:要是把啤酒放在溪水里冰冻,喝它个透心凉,那感觉该有多爽!

    可是翻遍行李,啤酒已经喝光了。在山下时大家讨论决定带着白酒上山,用于御寒,又便宜又笨重的啤酒被我们丢了大半。

    时间已是下午三点,随行的一个名叫喀巴的十二三岁的藏族少年走过来说:“我愿意到山下帮你们买啤酒。”我们又惊又喜,可是路程实在太远了,而且路不好走。我们心里有点儿犹豫。少年说:“没关系,我走得很快,天黑以前一定回来。”

    喀巴带着钱和小帆布袋上路。果然,当夜幕低垂时,他在众人的鼓掌声中带着七瓶啤酒回来了。

    爽过一晚,第二天,喀巴问我们:“还想不想喝啤酒?”昨天晚上那几瓶啤酒的滋味还萦绕在脑际,可是实在不忍心让这个小孩再跑那么遥远且难走的路。

    可是喀巴很热心地说:“这两天是礼拜天,明天也不用上课,我可以帮你们买一打。”一打啤酒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们就把更多的钱和一个更大的帆布袋交给了他。可是那天晚上喀巴没有回来,是不是发生了什么意外?我们担心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向别人打听消息的时候,村子里的人都说:“别傻了,一个小孩忽然有了那么多钱,他还会回来吗?”喀巴的父母住在另一座村庄,必须爬过一座山才能到达,他是寄宿在这里读书的。

    到了晚上,他还是没有回来。星期一早上,我们觉得有责任去学校向老师报告,没想到老师也说:“不用担心了,他一定是拿着钱跑回家去了,不是遇到了什么危险。”

    我们心里很后悔,不该用钱引诱一个小孩子,毁了他纯洁的心灵。就在那一夜,很晚的时候,我们听到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打开门,喀巴站在门外,身上都是泥土,还有好几处擦伤。他说:“山下的店里只剩一瓶啤酒,我翻过四座山到另外一个村庄去买,半路上不小心跌倒了,打破了三瓶。”

    他把瓶子的碎片和找回的钱交给我们,低头站在一边。我们几个都哭了,女同志更是掩面痛哭。他已经饿了一整天了。赶快给他泡方便面,喀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一边又抬头怯怯地看看大家。他那一双大眼睛里闪亮着一种善良纯洁又坚毅的东西,像电影里的镜头一样令人心动。

    我们的眼泪,除了对喀巴的感动,大概更多的是内心的愧疚吧。当他跋山涉水来满足我们奢侈的欲望时,为什么还要怀疑和误会这样一个善良、纯洁的心灵?

    在那一期的文化专题里,永远地记录下了这个诚实善良的西藏小孩,那一双清澈的眼神和西藏的啤酒一起,融入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也许,信任才是西藏人心里最美丽的意境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