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会感觉无计可施、无路可走呢?因为我们总是跟这位学生一样,整天在忙碌中,找不到思考的时间。孔子早曾劝导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在学与思之间,做出理性的选择,我们都不至于无路可走。卡曾斯曾说“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所以我们不妨走出忙碌,闲适地选择思考。
你需要拒绝忙碌选择思考
有一名探险家到南美的丛林中寻找古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他雇土著人当向导和挑夫,尽管土著人背着笨重的行李,但他们的脚力过人,健步如飞。连续三天,考察队都很顺利地完成了原定的行程。到了第四天,探险家一早醒来就催着向导带领大家上路。不料土著人却拒绝行动,探险家对此感到非常气愤和不解。经过沟通,探险家终于明白了,土著人有一种习俗:在赶路时,竭尽所能拼命向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休息一天。当探险家进一步询问原因时,向导的回答让他深受震动——“那是为了让我们思考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三天路的疲惫身体。”
在忙碌时,我们可以像土著人一样,拒绝忙碌,给思考腾出点时间。这样我们就不至于无路可走。徐静蕾说,每天再忙,我也会留点时间给自己思考,再忙我也会去写博客。所以在2005年博客风行之时,她就以几千万的点击率成为了网络博客的最红人。
蜜蜂的蜂蜜吧,终于开张了,生意特别红火,顾客来自各个领域。山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蜜蜂高兴地不停招呼,忙得不亦乐乎。不久,他绞尽脑汁想出了在山坡、水边和森林里开几家分店,把生意做大的好主意。
一天,游乐场的场主蝴蝶从从容容地前来拜访蜜蜂。“蜜蜂,我工作累了,出来和你聊聊,你有没有时间啊?”蝴蝶轻松愉快地问。
蜜蜂又好气又好笑,边团团转地忙碌着,边回答说:“我现在忙得连思考‘有没有时间’这个问题的时间都没有,你没有看到我正忙着开几家蜂蜜吧吗?我至少也要忙完这个周末。”
“你这不是有时间开几家分店吗?我看你不仅有时间而且时间多的是,只是没有想问题的时间罢了。”
蜜蜂听后看看自己,觉得自己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在不停地旋转,而蝴蝶在聊天时想出了在蜜蜂的蜂蜜吧旁开一家游乐分场的好主意。
并不是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越多,我们的工作效率就越高,获得的利益就越大,学会休息,懂得思考。或许,没有几个人甘愿做受人雇佣,整天忙碌,还拿不了几个钱。可是我们曾想过自己为什么会一直忙碌呢?我们不妨来看看这张漫画:
一间办公室门上写着“某某公司业务经理史密斯”,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个字:“想”。画中的经理大人,双脚高搁在办公桌上,面孔朝天,不断向上吐着烟圈。办公室外有两位员工小声嘀咕:“天晓得史密斯在想什么。”下面的评点写得更到位,的确,谁也不知道一个领导人在想些什么。“想”正是领导者的本分。
我们为什么整天忙碌却不如老板的一个冥想的呢?因为我们只会一味地去忙碌,而不懂得拒绝忙碌,给自己腾出思考的时间。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一位是柳生又寿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柳生拜宫本学艺时,曾就如何成为一流剑客请教老师:“以徒儿的资质,练多久能成为一流剑客呢?”宫本答:“至少10年。”柳生一听,10太久,就说:“如果我加倍努力,多久可以成为一流剑客呢?”宫本笑了笑。柳生又说:“如果我再付出多一倍的努力,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呢?”宫本叹了口气答道:“如果这样的话,你只有死路一条,哪里还能成为一流的剑客?”柳生越听越糊涂。这时宫本说:“要想成为一流剑客,就必须留一只眼睛给自己。一个剑客如果只注视剑道,不知道反观自我,反省自我,那他就永远成为不了一流剑客。”
想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寻找成功的方法,成功的方法在哪里呢?思考。只要学会了思考,世上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没有想不出的办法。
谁没有用脑子去思考,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哪怕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不懂得思考,最后也是悲剧收场。
无路可走时看看自己的选择
世上有两条路:一条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另外一条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选择的是哪条呢?
英国一家报纸曾举办了一项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人类兴亡的科学家。
第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以拯救很多生命,帮助人们摆脱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的噩运。
第二位是原子能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原子战争,使地球免于陷入被毁灭的境地。
第三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的种植谷物,使几千人脱离因饥荒而被饿死的命运。
此时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使其余两人得以生存,请问该丢下哪位科学家?
问题刊登后,因为奖金的数额相当庞大,各地答复的信件如雪片飞来,络绎不绝。在这些答复的信件中,每个人皆尽其所能,极尽其想象,甚至还有人海阔天空的阐述他们认为必须要丢下哪位科学家的见解。但最后结果揭晓,巨额奖金的得住竟然是一个小男孩。他的答案是——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丢出去。
这看上去像是一个无厘头式的炒作。但小男孩睿智而幽默的答案却也告诉我们,最单纯的思考方式,往往会比复杂地去钻牛角尖,更容易获得成效。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走投无路,是因为我们时常把问题想得太多于复杂,从而导致头绪紊乱,不知从何开始,所以才临阵脱逃。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富有讽刺意味的话:很多中年人都在不断提醒年轻人:生活比你想象的复杂的多。于是,年轻人的目光也复杂起来。很多老年人在弥留之际告诉年轻人:生活比你想象的要简单得多。但是,他领悟出这个道理的时间已经实在太晚。所以我们便将整个人生都放在了“构思过度”,为自己平添许多破灭,纷乱和耗费。
还有人曾这样调侃地解释过,为什么韩剧会有这么多观众的原因。韩剧的构思,以简单明了取胜。即使篇幅很长、节奏很慢、波澜很多,在情节结构上还是简单的。相比之下,中国的电视剧就“构思过度”了。的确,我们总是把问题放在了构思上,但是生活本来就是很简单的,如果我们构思的过于复杂就会失去生活的本真,自然就感动不了观众。
其实人生就如同太阳东升西落一样简简单单。如果我们非要去问,去探究为什么要从东边升起,为什么又要从西边落下,跟自己较劲的话,自然会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聪明的人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愚笨的人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无计可施时确定用尽了力量
杜尔奈做什么事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刚到一家电线号牌厂担任兼职推销员时,好几个月没谈成一桩生意。经人指点,他才明白,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他的面部表情过于严肃笑容比较僵硬,说话时,很自然地流露出一股傲气,让人难以产生亲切感。
知道了原因,杜尔奈每天对着镜子苦练表情,同时训练语音语调。当他再次出现在客户面前时,每个人都觉得他是一个和善可亲、打交道的人。此后,他的销售业绩好得出奇,为自己挣可观的收入。这件事使杜尔奈获得一个经验:别人能发现自已发现不了的问题,听听别人的意见是有好处的。
后来杜尔奈决定自己做老板。他拿出全部积蓄,购买了一家小小的电线号牌厂。这家小厂只有几台老式机器和几名员工,跟那些现代化大厂无法相提并论。在杜尔奈接手时,它已然倒闭。杜尔奈为什么敢接这个烂摊子呢?他认为,凡事只要付出百倍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他没有多少钱,不买这种破产小厂,就买不起任何一家工厂。
为了让工厂起死回生,杜尔奈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率领员工拼命苦干。然而,勤奋只能解决一些问题,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由于那些流水线作业的大厂生产成本低得多,质量更优越,杜尔奈的产品完全缺乏竞争力,任何一家客户都不愿成为它的买主,只能堆在那里占用库存。几个月后,工厂陷入困境,难以为继。杜尔奈百般设法,都徒劳无功。想改进设备,却没有资金。他无计可施,一筹莫展。
杜尔奈意识到,当初购买这家小厂的决策过于草率。但现在还不是后悔的时候。既然自己无计可施,只好向别人请教。他咨询过几位行家,他们都认为他做了一桩不划算的生意,想让这家过时小厂免于倒闭,几乎是不可能的。
杜尔奈想,如果倒闭真的不可避免,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员工们有没有什么好主意呢?他将员工召集到一起。宣布:“或许大家已经看到,公司的情况非常糟糕,维持不下去了。我本人已无法可想,希望大家一起想主意。到明天为止,如果大家都没有什么好办法,我只好宣布公司倒闭。”
会后,一位员工给杜尔奈写了一封信,里面有一句话:既然改进设备不现实,可否考虑变更材料?
杜尔奈心里一亮:是啊!为什么不变更材料呢?这是惟一可能找到突破口的地方。
当时的电线号牌都是铝制品,因为铝容易成形,硬度适中,颜色比较美观。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种能达到相同效果、价格更便宜的材料呢?杜尔奈冥思苦想,并和员工们一起探讨,终于找到了理想的替代材料:将白色硬纸板塑封,品质跟铝制品相差不大,成本却不到铝制品的三分之一。
这种价廉物美的新产品上市后,很快在市场上取得领先优势。对杜尔奈来说,这是一个幸运的开始。半年后,他赚到的钱已足够他购置一整套流水作业的新设备,竞争力更强了。几年后,杜尔奈成为巨富。
好主意不必总是装在自己的脑袋里。当我们无能为力时,别人肯定有改变结局的能力,当你无计可时,别人肯定有改变结局的办法。有时候,好主意甚至装在一个看不起远不如自己的聪明的脑袋里。
所以,在无计可施时,明智的人经常都会问问自己,确定已经用尽的全部力量,这时他就会想如何得人之智,用人之力,让自己摆脱困境。
一个小女孩在她的玩具沙箱里玩耍。她要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然而沙箱的中部躺着一块巨大的岩石。小家伙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企图把它从泥沙中弄出去,而岩石却相当巨大。她手脚并用,似乎没费太大的力气,岩石便被她连推带滚地弄到沙箱的边缘。不过,这时她才发现,她无法把岩石向上滚动以翻过沙箱边的墙。
小女孩下定决心,手推、肩挤、左摇右晃。可是,每当她刚刚觉得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岩石便滑脱了,又重新掉回沙箱。
小女孩气得哼哼直叫,拼出九牛二虎之力猛推猛挤。但是,她却被滚回的岩石砸伤了手指。
最后,小女孩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整个过程,女孩的父亲从起居室的窗户里看得一清二楚。当泪珠滚过孩子的脸庞时,父亲来到了她的跟前。
父亲的话温和而坚定:“孩子你为什么不用上你所有的力量呢?”
垂头丧气的小女孩抽泣道:“但是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爸爸,我已经尽力了。我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
“不对,孩子,”父亲亲切地纠正道,“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还没有请求我的帮助。”
许多问题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有时借助外力是必不可少的。当自己无能为力时,也应该学会去助外力,倾尽所有力量,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我们前行。
台湾巨富陈永泰——聪明人都是通过别人的力量,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只有谙熟借力与合作的人,才能成为成功之林的雄伟巨木。
走出思维定势,路就在拐角
这是个挺有趣的实验,实验对象必须是受过教育的成年人。
提问:三点水右边加一个“来”字念什么?
答:念“涞”。
再问:三点水右边加一个“去”字呢?被问者至少有一半以上顿时语塞,有的甚至当即断然回答:根本就没有这个字!
而实际上,这个“法”字的使用频率远比“涞”字高得多。一般情况下,认识“涞”字的人不会不认识“法”字。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这就是思维定势的作用了。
三点水加一个“来”念成“涞”,这是汉字中典型的“左形右声”字。当你回答了这个简单的问题之后,一种思维定势便悄悄地左右了你的思路,当提问者借汉字中“来”与“去”相对应的定式发问时,你多半会立即按照“左形右声”的思维方式加以考虑。而“法”却并不念“去”,于是立即否定了这个常用字的存在。
问题就是这么简单,却又如此令人不可思议。当然,这种“定式”必须有其成因——形成这种定式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若以同样的问题向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发问,“上当”的人就几乎没有。这是因为他们还不具备形成这种定式的知识结构。
这是“惯性”造成的思维定势,在取舍、肯否之间很容易形成“定而不移”之势。唯一可行的解除定式的办法,就是极大地开阔我们的视野,改变我们既有的思维方式,时刻警惕陷入“经验”中去。
哈佛刚毕业的女大学生菲娜到一家公司应聘财务会计工作,面试时即遭到拒绝,因为她太年轻,公司需要的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菲娜却没有气馁,一再坚持。她对主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完笔试。”主考官拗不过她,答应了她的请求。结果,她通过了笔试,由人事经理亲自复试。
人事经理对菲娜颇有好感,因她的笔试成绩最好。不过,菲娜的话让经理有些失望,菲娜说自己没工作过,惟一的经验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他们不愿找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做财务会计。人事经理只好敷衍道:“今天就到这里,如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
菲娜从座位上站起来,向人事经理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1美元双手递给人事经理:“不管是否录取,请都给我打个电话。”
人事经理从未见过这种情况,竟一下子呆住了。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问:“你怎么知道我不给没有录用的人打电话?”
“您刚才说有消息就打,那言下之意就是没录取就不打了。”
人事经理对年轻的菲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问:“如果你没被录用,我打电话,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请告诉我,在什么地方不能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在哪方面不够好,我好改进。”“那1美元……”
没等人事经理说完,菲娜微笑着解释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电话费,请你一定打。”
人事经理马上微笑着说:“请你把1美元收回。我不会打电话了,我现在就正式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就这样,菲娜用1美元敲开了机遇大门。
求职时,被人拒之门外的事,时常发生。你是否做过像菲娜这样打破常规的事呢?答案大都是没有,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去做呢?不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一定会被录用,而是我们习惯了等别人电话,而不会要别人一定要给你打电话。
“绝路”是因为我们断绝了思维的去路,拿出气魄,拓展思维的空间。摆脱了思维定势,智慧就能闪烁创造性的火花。
拓宽选择的新视野
户外电梯我们坐过无数回,但或许你还不知道世界上第一部户外电梯是怎样来?
科特大饭店是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家老牌大饭店,因为原先设计配套的电梯过于狭小陈旧,已经无法适应越来越多的客流。于是,饭店老板准备扩建一个新式电梯。他请来全国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请他们一起探讨该如何扩建这个电梯。
建筑师和工程师的经验都很丰富,他们讨论了很久,最后得出一致结论:饭店必须停业三个月,这样才能在每个楼层打洞,并且在地下室里安装最新式的马达。
“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老板皱着眉头说,“要知道,那样会损失难以计数的营业额,而且……”
但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坚持这是最好的方案。
就在这时,饭店里的一位清洁工刚好拖地拖到这里,听到他们的话,他直起腰说:“要是我,就会直接在室外装上电梯。”
所有人都说不出话来。
一星期后,饭店外面就安装好了新电梯。在建筑史上,这也是第一次把电梯安装在室外。
真正阻挡我们前路的,不是知识太少,而是知识太多。每一种知识都提供我们一种见解,但也塞给我们一个框框。建筑师正是因为头脑中装满了建造户内电梯的条条框框,结果思路怎么也跳不出来。而“没有知识”的清洁工头脑中没有“条条框框”,表达没有禁忌,反而看到了问题的新角度。
卢梭曾经说过:“人生是自由的,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要想挣脱枷锁、跳出框框,我们就得先知道自己是否被监禁。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朗格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显示如果能对僵硬的分类表示怀疑,将有助于开启创意之门。譬如其中有一个实验,朗格给甲乙两组学生(每组十人)每人一个橡胶制品,用不确定的口气对甲组学生说:“这可能是给狗啃咬的玩具。”而对乙组学生则是以肯定的口气说:“这是给狗啃咬的玩具。”在实验中途,朗格故意写错了东西,而必须将它擦掉,但手边却没有橡皮擦。这时,甲组学生中有四个人说他们手上的东西可以做橡皮擦,但乙组学生中想到这个点子的却只有一人。
橡皮擦也是用橡胶做的,学生手上的橡胶玩具也有橡皮擦的功能,但僵硬的“狗玩具”定义和分类概念却阻碍了它的潜在功能。这种分类概念越明确,对创意思维的阻碍就越大,所以我们就只能在监禁里滞留。
现在非常普遍而且对传统手表产生市场威胁的石英表,其实最先是由瑞士的钟表公司发明的。但因为他们拘泥于传统的钟表定义,认为要由精细的、能转动的、相互牵连的部分组成的机器才叫做“表”,石英表不是“表”。所以他们不愿意生产这种东西,结果将大好机会拱手让人。
没有谁可以挡住我们的去路,只有被思维囚禁的自己。拓宽选择视野,突破思维的空间,方能寻找到更多捷径。
大路拥堵时,选择迂回走小路
一位乘客上了一辆出租车,说出了自己想到到达的目的地。
司机问:“先生你要走最短的路,还是最快的路?”
乘客不解,最短的路就是最快的路啊?
司机摇头说:“当然不是,现在是上班时车流最高峰时期,最短的路交通拥挤,弄不好还要堵车。糟糕的时候甚至赶不上步行的速度,所以用的时间肯定很长。你要有急事,我劝你不妨绕一下路,多走一点反而更快。”
当大路拥堵时,我们不妨选择走走小路,英国大科学家、电话的发明者贝尔说:“不要常常走人人都去走的大路,有时另辟蹊径前往云林深处,那里会令你发现你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和景物。”。
林肯总统早年曾当律师的时候,接到这样一个案子: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人被诬告为谋财害命的杀人凶手。证人福尔逊一口咬定,亲眼看到阿姆斯特朗在半夜行凶杀人。对此,阿姆斯特朗难辨冤屈。林肯接案后,经过大量调查取证,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真相。
一开庭,林肯就巧妙地迫使证人“爬雪坡”,不直接揭露证人的谎言,而是迂回一下,让证人自己露出马脚。下边是当时的记录:
林肯问:“你起誓说认清了阿姆斯特朗吗?”
福尔逊说:“是的。”
林肯又问到:“你说你在草堆后面,阿姆斯特朗在大树底下两处相距二三十米,能认清吗?”
“看得清清楚楚,因为月光很亮。”
林肯又问到:“你敢肯定不是凭衣着猜测的吗?”
福尔逊回答说:“我肯定认准了他的面容,因为月光正照在他的脸上。”
林肯又问他:“你能肯定凶杀时间正是晚上十一点吗?”
福尔逊有点不耐烦地说:“绝对肯定,因为回家时,我看了时钟,为十一点一刻。”
林肯向法庭宣布:“证人是个十足的骗子。他发誓说18日晚上十一点钟月光正照在凶手脸上,使他认出了阿姆斯特朗。但是,请法庭注意,10月18日是上弦月,不到十一点月亮便已下山。就算月亮没有下山,月光照在被告脸上,这时被告脸朝向西面,而证人在树东面的草堆后,根本看不到被告的脸。即使被告回头,因为月光照不到脸,证人也无从认准。”
林肯曾经说过:“我从来不为自己确定永远适用的政策。我只是在每一具体时刻争取做最合乎情况的事情。”林肯的迂回让对方破绽百出,从而更快通向了终点。
20世纪80年代,德国奔驰车受到日本大量优质低价车的冲击,其日子逐渐难过起来。怎么办?世界上最早的一辆汽车就叫奔驰,难道它已经老态龙钟,不再适应社会而不能继续奔驰下去了?
奔驰的掌门人埃沙德·路透绝不会答应奔驰车在自己的手里抛锚。这个雄心勃勃的德国人,给奔驰车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道路。他保证这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将会令奔驰车再次迅速而又平稳地奔驰起来。
路透为奔驰车选择的是一条高价路线:“奔驰车将以两倍于其他车的价格出售”。路透似乎早已下定了决心,他知道如果设法提高奔驰车的质量,以优质为基础的高价必能带给消费者无上的尊贵感、满足感。
为了激励全体员工共同实现新的目标,路透感觉到有必要亲自到车间和试验场去身体力行一番。他当然知道这种逆风而行的一步如果成功,将给奔驰公司带来多么高的荣誉,但他更清楚这一步一旦失足会有多么大的损失。他必须鼓起所有的士气走好这一步险棋。
路透和他所率领的公司永远都不愿充当像恐龙那样不适应变化的角色。在奔驰600型高级轿车问世之前,路透便对他的技术专家们说:“我最近想出了一则很优秀的汽车广告,当然是为咱们奔驰想的。这则广告是:‘当这种奔驰轿车行驶的时候,最大的噪音来自于车内的电子钟。’我准备把这种奔驰车定价为17万马克。”专家们当然明白总裁的意思,却仍不免大吃一惊:17万马克,买普通轿车要买好多辆。
也许是总裁的表现感动了那些专家,他们废寝忘食地工作,以惊人的速度成功地把新型优质梅塞德斯奔驰轿车献给了埃沙德·路透。路透从病床上爬起来后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宣布将奔驰轿车的价格提高一倍。这个命令不仅让整个德国震惊,更是让全世界的汽车工业惊惶不已。
路透的愿望很快变成了现实,闻名世界的高级豪华型轿车奔驰600问世了,它成了奔驰轿车家族中最高级的车型,其内部的豪华装饰,外部的美观造型,无与伦比的质量都莫不令人叹为观止。很快,各国的政府首脑、王公贵族以及知名人士都竞相挑选奔驰600作为自己的交通工具,因为,拥有梅塞德斯奔驰,不仅仅是财富的象征。
现在,奔驰汽车公司已是德国汽车制造业的老大,也是世界商用汽车的最大跨国制造企业之一,奔驰汽车以优质高价著称于世且历时百年而不衰。
当其他企业大多走降低成本、降低商品价格的道路来达到增强竞争能力的目的时,奔驰公司却走了一条小路。这不能不算是给很多人某种启示。
当很多人在往同一条大路上挤的时候,只要你拥有足够的谋略、实力和信心,另谋小路而取之,也许会到达得更快、更轻松。
大路人多了,分得蛋糕自然就会少,甚至有时连看都看不到,而小路或许没有人与你分争。懂得迂回的人,才能绝处逢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