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的人生快乐多-处世不可太较真,要包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包容,是对你看不惯的、伤害你的、打扰你的一切事物理性地接受。包容是淡泊之心的外在体现。人生在世,理应开朗、豁达和超脱一些的,如果你凡事都斤斤计较,只是在给自己徒增烦恼罢了。所以,处世别太较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人能容人容事,才能够真正容得下快乐。

    1.谁人背后无人说,无需为此心烦愁

    我们常常因别人的评论左右自己,因别人的言语让自己苦恼,其实大可不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不必为没有得到理解而遗憾叹惜。

    有这么一个故事:白云守端禅师有一次和他的师父杨岐方会禅师对坐,杨岐问:“听说你从前的师父茶陵郁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偈,你还记得吗?”

    “记得,记得。”白云答道,“那首偈是:‘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语气中免不了有几分得意。杨岐一听,大笑数声,一言不发地走了。白云怔在当场,不知道师父为什么笑,心里很愁烦,整天都在思索师父的笑,怎么也找不出他大笑的原因。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实在忍不住了,大清早就去问师父为什么笑。杨岐禅师笑得更开心了,对着因失眠而眼眶发黑的弟子说:“原来你还比不上一个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却怕人笑。”白云听了,豁然开朗。是啊,只要自己没有错误,别人笑又何妨呢?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和尚非常苦恼沮丧,禅师问他何故,他回答:“东街的大伯称我为大师;西巷的大婶骂我是秃驴;张家的阿哥赞我清心寡欲,四大皆空;李家的小姐却指责我色胆包天,凡心未了。究竟我算什么呢?”禅师笑而不语,指指身边的一块石头,又拿起面前的一盆花。小和尚恍然大悟。

    其实,禅师的笑而不语,正是一语道破了生命的本义。他的意思是说,石块就是石块,花朵就是花朵,自己就是自己,根本不必因为别人说三道四而烦恼,别人想说的,由得别人去说,那只是别人的看法而已。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陷于别人给我们的评论之中。别人的语气、眼神、手势……都可能搅扰我们的心,削弱我们向前迈进的勇气,白白损失了做个自由快乐的人的权利。

    要知道,嘴长在别人身上,你若想要别人在你背后闭嘴不谈论你,除非你是隐形人,或者你和大家都没有利害关系和冲突,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理会这些“酸风醋雨”。如果你在意它们,它们就会渗入你的身体,折磨你的神经,腐蚀你的信心,将你改造成畏首畏尾的惊弓之鸟。

    可见,当别人对你的所作所为飞短流长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如果你没有做错事,那么就挺起胸膛,勇敢地面对众人挑剔的目光吧。相信一句老话:“时间能证明一切。”你的所作所为终究会代替先前的传言,从而在别人心中塑造出你真正的形象。

    感悟淡泊:

    嘴长在别人身上,你若想要别人在你背后闭嘴不谈论你,除非你是隐形人,或者你和大家都没有利害关系和冲突,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理会这些“酸风醋雨”。

    2.世界并不复杂,复杂的是自己

    感恩生活,在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累些又有什么关系,生活没那么简单,我们要在复杂的生活中让自己过得简单些。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感到实在活得太累了。一道道人生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需要我们去破译、去求证、去解答。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面对一张张生活的大网和一团团乱麻的人生,我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一种贫血的感觉。

    其实,人生本来有很多种选择,也有很多种活法,但我们往往过于追求完美,把原本很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化,因而常常被弄得很苦、很累、很浮躁。譬如说,同是生命的个体,本是相互平等,却非要仰人鼻息、察人脸色、揣人心事,日子过得诚惶诚恐、没滋没味。本来是很容易处理的一件事,却总是谨慎有余、小心翼翼,生怕因此触动了那张敏感的关系网。一次又一次,面临人生途中的一些选择,我们本不需要动太多脑筋,却非得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一番不可,结果丧失了最佳时机,到头来后悔不迭……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每个个体生命都要经历一定的人和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正常的心态和驾驭生活的能力。其实,这个世界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人自己。只要我们心想得简单一些,生活的天空便一片明媚。

    在是非面前,我们不妨简单一些。社会是一盘杂菜,什么菜色都有,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个中是非众人自有公论,道德自有评价。对此,我们不必去理会谁在背后说人,谁在人后被人说。也不必理会谁投来的一抹轻蔑,谁射过来的一瞥白眼。对那些微妙的人际关系,不妨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排除一切有形或者无形的干扰,不必计较自己是吃了亏还是占了便宜。只要拥有一颗正直的心,我们心中的阴霾就会一扫而空,心境也会因此变得日益明朗和愉快起来。

    对待得失,我们不妨也简单一些。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得与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只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去善待生活中的不平事,与世无争,知足常乐,少一份嫉妒,多留一些时间和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命运的光环自然会降落在你的头上。即使命不由人,也不必斤斤计较,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你有你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眼睛里何必揉进一颗难受的沙子。抛去名利,放开权欲,用简单的心走过自己轻松而快乐的人生。若干年后,当我们回味起来,就不会感到寂寞,不会牢骚满腹、怨天尤人。

    此外,在待人处世方面,我们也不妨简单一些。我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对家人,对同事,对邻居,对朋友,其交往的过程还是平淡一点儿好。君子之交淡如水,何必纠缠于那些不胜其烦的繁文缛节之上。只有脱去一切伪装,善于真诚待人,相互宽容,相互帮助,心灵不设防,不耍两重人格,有快乐共同分享,有困难共同分担,人与人之间就会架起一座理解与信任的桥梁,人间的真情就会开出绚丽的花朵。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晴空、如白云、如彩虹、如霞光,只要我们以简单之心去面对复杂的世界,生活的琼浆便汩汩而出,酿造出最甜最美的生活之甘露。

    活得简单些,这就是人生的最深内涵。

    简单不是粗陋,不是做作,而是一种真正的大彻大悟之后的升华。

    现代人的生活太复杂了,到处都充斥着金钱、功名、利欲的角逐,到处都充斥着新奇和时髦的事物。被这样复杂的生活所牵扯,我们能不疲惫吗?

    梭罗有一句名言感人至深:“简单点儿,再简单点儿!奢侈与舒适的生活,实际上妨碍了人类的进步。”他发现,当他生活上的需要简化到最低限度时,生活反而更加充实,因为他已经无须为了满足那些不必要的欲望而使心神分散。

    简单地做人,简单地生活,想想也没什么不好。金钱、功名、出人头地、飞黄腾达,当然是一种人生。但能在灯红酒绿、推杯换盏、斤斤计较、欲望和诱惑之外,不依附权势,不贪求金钱,心静如水,无怨无争,拥有一份简单的生活,不也是一种很惬意的人生吗?毕竟,你用不着挖空心思去追逐名利,用不着留意别人看你的眼神,没有枷锁的心灵,快乐而自由,随心所欲,该哭就哭,想笑就笑,虽不能活得出人头地、风风光光,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活未必都要轰轰烈烈,“云霞青松作我伴,一壶浊酒清淡心”。这种意境不是也很清静自然,像清澈的溪流一样富有诗意吗?生活在简单中自有简单的美好,这是生活在喧嚣中的人所渴求不到的。东晋陶渊明似乎早已明了其中的真意,所以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简单的生活其实是很迷人的:窗外云淡风轻,屋内茶香萦绕,一束插在牛奶瓶里的漂亮水仙,穿透洁净的耀眼阳光,美丽地开放着;在阳光灿烂的午后,你终于又来到了年轻时的山坡,放飞着童年时的风筝;落日的余晖之中,你静静地享受着夕阳下清心寡欲的快乐……

    简单是美,是一种高品位的美。

    感悟淡泊: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晴空、如白云、如彩虹、如霞光,只要我们以简单之心去面对复杂的世界,生活的琼浆便汩汩而出,酿造出最甜最美的生活之甘露。

    3.凡事斤斤计较,只能让你徒生烦恼

    在生活中,夺走我们快乐心情的恰恰是一些微小的事情。然而,在你为这些小事生气之前,要想清楚:你莫名地生气,除了给自己增加痛苦之外,还能改变什么?

    有一天,寺院中的禅师正要开门出去,突然被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汉撞到,戳青了禅师的眼皮。那位撞人的大汉,毫无羞愧之色,理直气壮地说道:“难道你没长眼睛吗?”

    禅师听罢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说什么。大汉颇觉惊讶地问:“喂!老和尚,你为什么一点也不生气呀!”禅师说道:“为什么一定要生气呢?生气不能让眼睛所受的痛苦解除,而只会扩大事端。我如果对你破口大骂或者打斗动粗,一定会造成更大的业障以及恶缘,也不能将事情化解。如果我早一分钟或者迟一分钟开门,都会避免相撞,或许这一撞也化解了一段恶缘,还要感谢你帮助我消除业障呢。”

    这位大汉听完十分感动,若有所悟地离开了。事情过了很久之后,一天法师接到一封挂号信,信内附有一万元钱,正是那位大汉寄的。原来,那位大汉在年轻的时候不知努力,成年后,在事业上高不成低不就,十分苦恼。婚后也不懂得善待妻子。那一天,他在上班时忘记了拿公文包,中途返回家拿的时候,却发现妻子与另一个男子在家中谈笑,就冲动地跑进厨房,拿了把菜刀,想先杀了他们,然后再自杀,以求解脱。

    然而,就在他准备到厨房拿菜刀的时候,忽然想起了禅师的教诲,自己顿时也冷静了下来,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过错。

    如今的他生活、婚姻都很幸福,工作也得心应手,特向禅师寄去一万元钱以示感谢。

    禅师的宽容使大汉觉悟,教他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生活中的琐事,这是获得幸福和快乐的重要方法。在很多时候,宽容是一条环环相扣的纽带,让我们彼此相连,让我们认清彼此、珍惜彼此。

    从现在开始,不要因生活中的小事而生气了,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着去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让快乐健康常伴左右。

    要知道,那些爱事事计较、精于算计的人,对健康的影响也是极大的。《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虽生有闭月羞花的美丽容貌,但总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别人一句无意的话,也会让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抑郁不已,最终只得落个“红颜薄命”的悲惨结局。唐代有“诗鬼”之称的著名诗人李贺,虽然思路敏捷,才华过人,却是个心胸狭窄之人,经常会为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而闷闷不乐,愁肠百结,27岁便离开了人世。

    对于生活中的小事情,让一让,忍一忍又何妨呢?人生在世,理应开朗、豁达和超脱一些的,如果你凡事都去斤斤计较,只是在给自己徒增烦恼罢了。

    要知道,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你过于在小事上斤斤计较,那么,对人生中的一些大事的注意力必然会淡化,甚至无暇顾及了,也就意味着你会失去更多。因此,从现在开始,要学会放下,在小事方面“糊涂”一些,这样才能够收获更重要的东西。

    感悟淡泊:

    对于生活中的小事情,让一让,忍一忍又何妨呢?人生在世,理应开朗、豁达和超脱一些的,如果你凡事都去斤斤计较,只是在给自己徒增烦恼罢了。

    4.收敛锋芒,用“糊涂”化险为夷

    清朝名士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意思是说,那些聪明和精明的人,不会去故意地装糊涂,而是将自己的智慧收敛起来、让自己糊涂起来,做到这一点是极为困难的。

    宁武子是春秋时期卫国一位有名望的大夫,他一生辅佐了卫文公和卫成公两代君王。

    卫文公在位的时候,国家的政治极为清明,社会异常安定。那个时候,宁武子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与能力,几乎已经成为当时卫国“第一等的聪明之人”。

    然后,到卫成公的时候,国家政治黑暗,社会混乱。宁武子作为当朝大夫,则表现得异常愚蠢鲁钝,好似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看上去像个“白痴”一样。不过,这个前朝聪明之人,到后期却变成了一个极为糊涂的人,正因为这样,他才安全地度过了自己的余生。其实,他后来的糊涂都是装出来的,而不是真正糊涂了。

    宁武子在乱世之中,能够及时地收敛起自己的聪明才智,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的,正是他的这种大智慧,才让他安全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很聪明,与人交往会工于心计,会斤斤计较,然而正是如此,才使我们的心灵沾上了过多的烦恼和痛苦。在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收敛起自己的锋芒,做到糊涂处世、宽容忍让,这是避开危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古人曰:“心底无私天地宽。”如果你心中的“天地”变宽了,就一定不会对烦琐小事斤斤计较,过于认真,这样,也不会无端地生出许多痛苦来了。聪明是一种智慧,而糊涂也是一种大智大勇的表现。生活中,很多人总会过于计较利益得失、是非恩怨,这会让我们生出许多烦恼。如果我们能够放弃计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许多细小的问题上,不去做无休止的纠缠,理智地处事,学会适应各种环境,应付各种矛盾,用“糊涂”去化险为夷,可能会让自己活得无比的轻松和快乐。

    要让我们的心灵少些痛苦和烦恼,就从现在开始学着去“糊涂”一点吧。

    对他人“糊涂”一些,会让对方更加信任你;对朋友“糊涂”一些,会让你们的友谊更为长久;对爱人“糊涂”一些,会给你们彼此的心灵留些空间和余地;对生活中的一切小事都“糊涂”一些,会让自己多享一分快乐。

    感悟淡泊: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很聪明,与人交往会工于心计,会斤斤计较,然而正是如此,才使我们的心灵沾上了过多的烦恼和痛苦。在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收敛起自己的锋芒,做到糊涂处世、宽容忍让,这是避开危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5.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适当地糊涂

    做人、处世有必要认真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认真不能较真,认真也要看在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上,有很多的时候是认不得“真”的,该糊涂的时候,你还坚持“认真”,那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

    有师徒二人出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师父就对徒弟说:“前面有一家饭馆,你去化缘。”徒弟领命就到了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徒弟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徒弟微微一笑:“主人家,恕我不才,可我也跟师父多年。别说一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笔写了一“真”字。徒弟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五岁就识。”主人微笑着问:“此为何字?”徒弟回答说:“不就是认真的‘真’字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敢冒充大师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徒弟无奈,只好空着手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大师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照样写下“真”字。大师答曰:“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道:“果是大师来到,请!”师徒二人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徒弟不懂,问道:

    “师父,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大师微微一笑:“有些事是认不得‘真’的。”

    人生福祸相依,变化无常。少年气盛时,凡事斤斤计较,锱铢必究,这还情有可原。一个人年事渐长,阅历渐广,涵养渐深,对争取之事应看得淡些,不必太认真,要有宽饶之心,凡事顺其自然最好。

    事实上,“糊涂”之意是指做人、处世不可太较真、太认死理,该糊涂时就糊涂。难得糊涂是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膜。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糊涂一下,无疑能提高心理承受力,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楚和心理困惑。有了这层保护膜,会使你处乱不惊,遇烦不忧,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对待各种生活中的紧张事件。

    不过,如果要求一个人真正做到不较真、能容人,也不是简单的事,首先需要有良好的修养、善解人意的思维方法,并且需要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和处理问题,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和谐、多一些友谊。比如,有些人一旦做了管理者,便容不得下属出半点毛病,动辄捶胸顿足、横眉立目,下属畏之如虎,时间久了,必积怨成仇。想一想天下的事并不是你一人所能包揽的,何必因一点点毛病便与人置气呢?可如若调换一下位置,挨训的人也许就理解了上司的急躁情绪。

    有位同事总抱怨他们家附近副食店卖酱油的售货员态度不好,像谁欠了她钱似的,后来同事的妻子打听到了女售货员的境况:丈夫有外遇离了婚,老母瘫痪在床,上小学的女儿患哮喘病,每月只能开500元工资,住一间9平方米的平房。难怪她一天到晚愁眉不展。这位同事从此再不计较她的态度了,甚至还想帮她一把,为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另外,在公共场所遇到不顺心的事,也实在不值得生气。素不相识的人冒犯你肯定是别有原因的,不知哪一件烦心事使他这一天情绪恶劣,行为失控,正巧让你赶上了,只要不是侮辱了人格,我们就应宽大为怀,不以为意,或以柔克刚,晓之以理。总之,不能与这位与你原本无仇无怨的人瞪着眼睛较劲。假如较起真来,大动肝火,刀对刀、枪对枪地干起来,酿出恶果,那就犯不上了。跟萍水相逢的陌路人较真,实在不是聪明人做的事。假如对方没有文化,一较真就等于把自己降低到对方的水平,很没面子。另外,对方的冒犯从某种程度上是发泄和转嫁痛苦,虽说我们没有分担他痛苦的义务,但客观上确实帮助了他,等于无形之中做了件善事,这样一想,也就豁然开朗了。

    总之,该糊涂时就糊涂,不与人斤斤计较,在宽容他人的同时,也不会破坏自己的心情,所以,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适当的糊涂是一种大智慧。

    感悟淡泊:

    人生福祸相依,变化无常。少年气盛时,斤斤计较,锱铢必究,这还情有可原。一个人年事渐长,阅历渐广,涵养渐深,对争取之事应看得淡些,凡事不必太认真,要有宽饶之心,凡事顺其自然最好。

    6.世事无常,凡事多留些余地

    我国古代有个叫李密庵的学者,写过一首《半半歌》,诗云:“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鞭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掺,会占便宜只半。”意思是说,凡事要留有余地,不要不给自己和别人退路。

    常留余地两三分,体现了人生的一种智慧。凡事留有余地,则自由度就增加。进也可、退也可,亲也可、疏也可,上也可、下也可,处于一种自由的境地,体现了一种立身处世的艺术。

    阿朱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天,有个客人到他家,家人以鱼招待客人,难得的诱人的鱼香,令阿朱垂涎不已。阿朱当时才六岁,还不懂得掩饰自己,他吵着要吃鱼。母亲答应了,但是有个条件:等客人吃饱后方可上桌。

    阿朱不听:“等客人吃饱了,鱼不就被他吃光了吗?”母亲答道:“知礼的客人绝对不会将鱼翻过面来吃,另外一面一定还是好好的。不信你去窗边看看……”

    阿朱来到窗边,踮着脚尖往里看,眼睛盯着桌上的那条鱼。

    忽然间,客人用筷子把鱼翻了个身……阿朱失望地跑回厨房,扑进母亲怀里大哭起来。母亲也哭了,她不知该如何安抚阿朱的心。

    阿朱是聪明的,他没因那次没有吃到鱼而遗憾,相反,却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凡事留有余地。”

    常留余地两三分,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事变幻不定,常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不利因素产生作用。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不要总是赢人,要留一些给别人赢;不要老想占上风,要给别人一些尊严。这样,自己才能不断进步,人际关系才能更和谐。一句话,为人处世还是谦虚谨慎些的好。如果目中无人,骄傲自满,就容易碰壁、栽跟头。

    唐朝时代,有一位德山大师,精研律藏,而且通达诸经,其中尤以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得意。因俗姓周,故得了个“周金刚”的美称。

    当时,禅宗在南方很盛行,德山大师就大不以为然地说:“出家沙门,千劫学佛的威仪,万劫学佛的细行,都不一定能学成佛道,南方这些禅宗的魔子魔孙,竟敢诳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一定要直捣他们的巢窟,灭掉这些孽种,来报答佛恩。”

    于是德山大师挑着自己所写的《青龙疏钞》,浩浩荡荡地出了四川,走向湖南的澧阳。

    一日途中,突然觉得饥肠辘辘,看到前面有一家茶店,店里有位老婆婆正在卖烧饼,德山大师就到店里想买个饼充饥。老婆婆见德山大师挑着那一大担东西,便好奇地问道:

    “这么大的担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是《青龙疏钞》。”

    “《青龙疏钞》是什么?”

    “是我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作的批注。”德山大师对于自己的著作,表现出很得意的神情。

    “这么说,大师对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很有研究?”

    “可以这么说!”

    “那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您若能答得出来,我就供养您点心;若答不出来,对不起,请您赶快离开此地。”

    德山大师心想:“讲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我最擅长的,任你一位老太婆,怎么可能轻易就难倒我!”随即毫不在意地说:“有什么问题,你尽管提出来好了!”

    老婆婆奉上了饼,说道:“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大师您是要点哪一个心?”

    德山大师经老婆婆这么一问,呆立半晌,竟然答不出一句话来。他心中又惭愧又懊恼,只好挑起那一大担的《青龙疏钞》怅然离去。

    德山大师受到这次教训后,再也不敢轻视禅门中修行之人,后来来到龙潭,至诚参谒龙潭祖师,从此勇猛精进,最后终于大彻大悟。

    世事无常,凡事多留些余地,多些宽容,这是一条重要的做人准则。在你留有余地的同时,别人也会因此而受益匪浅。

    待人对己都要留有余地。好朋友不要如影随形,如胶似漆,不妨保持一点距离。是冤家也不要把人说得全无是处。对崇拜的人不要说得完美无缺,对有错误的人不要以为其一无是处。不要把自己看得像朵花,看别人都是豆腐渣。不要以为自己的判断绝对正确,宜常留一点余地。

    一幅画上必须留有空白,有了空白才虚实相间,错落有致。有余地才更加符合实际,才更加充满希望。当然,留有余地不是一种立身处世的圆滑,不是有力不肯使,也不是逢人只说三分话,而是对世界、对自己抱一种知己知彼的理性态度,是对鉴于世界的复杂性和自身能力的有限性所采取的一种理智的人生策略。

    感悟淡泊:

    常留余地两三分,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事变幻不定,常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不利因素产生作用。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不要总是赢人,要留一些给别人赢;不要老想占上风,要给别人一些尊严。这样,自己才能不断进步,人际关系才能更和谐。

    7.在细节之处过于较真的人是令人讨厌的

    我们每天都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事,每件事的重要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事情至关重要,而有的则无关紧要。重要的事情固然应当认真对待,然而如果小题大做,成天为无聊的小事而发愁的话,是无法成就大事的。当然,一些在无聊的细节之处过于较真的人,在社交中也是令人讨厌的。

    布莱恩有一次在一家小旅馆住宿。

    午夜时分,他忽然听到浴室中有一种奇怪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布莱恩看见一只老鼠跳上镜台,然后又跳下地,在地板上做了些怪异的“老鼠体操”。后来它又跑回浴室,使布莱恩一夜都没睡好觉。

    第二天早晨,他对打扫房间的女侍说:“这间房里有老鼠,夜里出来,吵了我一夜。”女侍说:“这旅馆里没有老鼠。这是头等旅馆,而且所有的房间都刚刚刷过漆。”

    布莱恩下楼时对电梯司机说:“你们的女侍倒真忠心。我告诉她说昨天晚上有只老鼠吵了我一夜,她说那是我的幻觉。”

    没想到,电梯司机说:“她说得对。这里绝对没有老鼠!”

    布莱恩的话被他们传开了。柜台服务员和门口看门的在他走过时都用怪异的眼光看他。

    第二天早晨,他到店里买了只老鼠笼和一包咸肉。他把这两件东西包好,偷偷带进旅馆,不让当时值班的员工看见。翌日早晨他起床时,看到老鼠在笼里,既是活的,又没有受伤。他心想,我将证据摆在他们面前,他们还怎样说我无中生有!

    但在他准备走出房门时,忽然间意识到,如此做法,是否有些小题大做?岂不是显得自己太无聊,而且很讨人厌吗?

    于是布莱恩赶快轻轻走回房间,把老鼠放出,让它从窗外宽阔的窗台跑到邻屋的屋顶上去了。

    半小时后,布莱恩退掉房间,离开旅馆,出门时把空老鼠笼递给侍者。他发现,厅中的人都向他微笑点头,目送着他推门而去。

    如果布莱恩真的将老鼠带给前台,诚然能够证明他并没有说错,但同时他也证明了自己是多么的惹人讨厌。如果他真的这么做,那么他并不是赢家,而只是一个无聊而又可笑的失败者。人生在世,往往会过于较真,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在一些无伤大雅的细节之处过分纠缠,然而花费了不少气力和心思之后,不仅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还可能惹人生厌。反之,如能像布莱恩一样,明智地选择放下心中的执念,不再执著于使人们信服旅馆中确实有老鼠,那么他失去的,仅仅是证明自己的正确之后所获得的转瞬即逝的满足感,然而却收获了他人的认同以及发自内心的赞许。在这里,布莱恩显示出了自己的智慧,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要为无聊的小事小题大做,这样无知亦无聊。放下对无谓的细节的纠缠,方能获得内心的畅快与释然。

    感悟淡泊:

    做人做事不要过于较真,别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在一些无伤大雅的细节之处过分纠缠,你花费了不少气力和心思之后,不仅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还可能惹人生厌。不如把心放开,凡事淡泊一点,你心若苍穹,别人才能看见你的博大。

    8.“聪明人”常常容易吃大亏

    一些人自诩为聪明人,一副精明过人的样子,总是持有“不肯吃亏”的心理,摆出一副寸土必争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做人的原则就是不吃半点亏,但实际上恰恰是这样的“聪明人”容易吃大亏。

    一只绵羊和一只病愈没多久的牧羊犬在野外散步,绵羊虽然一副神态庄重的样子,但头脑却是空空一片,不想任何事情。走了一会儿路,它们来到一片青翠的草地,绵羊似乎有点饿了,大嚼起美味的青草来,这块草地的草特别合它的胃口,绵羊吃得很是满意。牧羊犬看到绵羊吃得津津有味,也感到腹中有些饥饿,就对绵羊说:“亲爱的伙伴,你能否帮我去买一根可口的香肠?”这个时候的绵羊只顾自己吃草,怕浪费了这大好时光,影响进餐,对牧羊犬的请求置之不理。等它吃饱后,才懒洋洋地对牧羊犬说道:“等我好好消化消化,一会儿就给你去买,消化的时间不会很长的,你慢慢等着吧。”

    过了很久,绵羊仍没有去买香肠的打算,于是,牧羊犬拖着虚弱的身体,告别绵羊,独自去买香肠。谁知道,早已在暗中埋伏的狼,见牧羊犬一走,就扑向了绵羊。尽管绵羊急忙呼唤牧羊犬来保护自己,但此时已见不到牧羊犬的踪影。可怜的绵羊最终没有逃出狼口。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绵羊帮牧羊犬买香肠,最后的结局是否还会如此悲惨?事实上,绵羊贪图眼前的草地,不肯为别人牺牲自己的一点点利益,结果丧失了性命。

    有一则有趣的现代故事:有一个乡下的青年,因为牙齿坏了,来到街市寻找牙医欲拔掉那颗坏牙。问医师说:“拔一颗牙要多少钱?”牙师说:“一颗牙五百元,拔两颗八百元。”青年想:“难得跑一趟街市,只拔一颗浪费时间和金钱,既然拔两颗牙比较便宜,就拔两颗,省得再跑一趟,又省钱。”所以就拔了两颗牙。

    本来只有一颗坏牙,因贪便宜而拔了两颗,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也不能贪小便宜。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相互的,你对别人算计,也许一次两次别人没有发觉,但是时间长了,大家就会了解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爱计较的人,也许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你;不爱计较的人,也会因为你的过于算计和贪婪而对你产生反感,从而对你敬而远之。

    在人生道路上,要放下你的“贪小便宜”观念。否则,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其实你一直都如一首歌里唱的,“算来算去算自己”。

    感悟淡泊: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相互的,你对别人算计,也许一次两次别人没有发觉,但是时间长了,大家就会了解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爱计较的人,也许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你;不爱计较的人,也会因为你的过于算计和贪婪而对你产生反感,从而对你敬而远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