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核心机密-看破成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成功的真义

    成功是神秘而美丽的,谁都想一窥其“庐山真面目”。我想您也不例外吧?那就随着我们的述说,细细翻读吧,成功的面纱就会滑落,向您展现她的魅力。

    什么是成功

    什么是成功?成功是什么样子?大多数人对何为成功者有个模糊的轮廓,就像下述情况一样:

    比尔·盖茨的财富,

    阿诺尔德·施瓦辛格的体魄,

    毛泽东的伟人魅力,

    阿尔贝特·爱因斯坦的智慧,

    麦克尔·乔丹的运动才能,

    道纳尔德·特朗普的商家本领,

    沃尔特·迪斯尼的想像,

    以及特雷莎修女的心。

    成功的画面在任何人眼里都不是一样的,因为我们作为单一的主体,生来就不同。有人把成功做以下定义:

    成功是人们确立目标、实现目标的活动。对成功来讲,核心是目标。目标反映了人活动的目的性。成功包含两个环节:确立目标与实现目标。这一定义克服了仅仅把成功理解为实现目标的局限性。人的活动,首先是目标的确立,其次才是目标的实现。目标的确立在整个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目标确立不当,就会影响目标的实现。仅仅把成功看作实现目标是片面的,它无法解释罪犯抢银行的目标实现是否也算成功这些类似问题。成功一词描述的是人的活动,它包含了成败的内容,但超越了成败。它把成功看作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结果。

    还有的人这样定义成功:

    单个人的成功就是一些、许多乃至全部深藏心底的对健康、爱、荣誉和权力渴望的实现。这些都是被人们通常视为生命最高利益的东西。有些人得到其中的一种——健康,有的人能获得爱或者荣誉,甚至二者兼而得之;还有一些成功地获得了权力。这些我们把它们看作是所有成功的标的物:健康、爱、荣誉和权力。在这四个领域中又有许多其它的抱负、希望和成功的标的物。有的人渴望成功,然而却把自己限制在爱方面的成功上;而且关于爱又有许多种:有父爱;夫妇之爱;婚前之爱;婚后之爱;柏拉图式的性爱;对知识最强烈的爱;对上帝的爱。对荣誉和权力来讲也是如此。但不管那些是什么,我们都能相当完整地说,这四种强烈的渴望不管是单独地还是一起实现,都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生命中的成功。

    例如,一个名牌大学学生毕业后,毅然放弃繁华大都市的生活,为了自己心爱的女孩回到自己的故乡;诚然以事业来衡量他可能不是成功者,但在感情上却是成功者。

    以上的定义都是作为理论学说形式出现的,普通人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广东建勋律师事务所曹建江律师自己定义了成功的含义,他认为“成功乃是达成预定的目标”,目标的不断实现积累了许多的成功,成功的不断积累就形成了成功的人生。

    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行动都是围绕着目标来展开的。而我们所有的成功有没有一个道德法律方面的标准呢?“成功”地抢银行,“成功”地贪污受贿,算不算成功?

    在人类发展史上,有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令人仰慕,他们因为实现了奉献社会和完善自我有机结合而成为真正的成功者,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然而,成功者并不一定非有叱咤风云的权威、超越凡人的智慧、用之不竭的财富,只要拥有做人必须具备的高尚品质,并且能够以此来影响他人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就应当视为成功者。雷锋什么“家”也不是,他既没有当过官,又没有发过财,甚至连生命也只有22个春秋,可他却因信奉并实践“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生活得更美好”的人生准则,而深刻地影响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据统计,在雷锋牺牲后的40年里,雷锋读物发行量突破1亿册,3亿多人次听过雷锋事迹报告、观看过雷锋事迹展,5亿人次观看过雷锋艺术形象,世界上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在以不同的方式宣传雷锋的事迹。

    谁能说他不是成功者呢?努力“登岛(钓鱼岛)”计划受日本军舰阻挠未成,但是保钓人士置自身性命不顾,向全世界“宣布”钓鱼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的行动是在捍卫中华民族利益。行动虽未达到预期目的,但是他们是成功的。名不见经传的打工仔孙天帅,也是做人成功的典范。面对外商女老板的威逼,他在众多迫于无奈、淌着泪水跪下的工友面前,昂头挺胸就是不下跪。他以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做一个人,除了饭碗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需要捍卫,那就是尊严。1996年7月郑州大学现代管理学院破格录取他时,该院院长说,孙天帅表现出的可贵的气节正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的行为正是我们这个民族所具有、所表现、所呼唤的,同时也是现今社会有些人所缺乏的,我们免费破格接收孙天帅入学,是对他表现的这种民族气节的推崇和彰扬。

    反过来,我们再看看一些貌似成功的反面例子:有一位演员演技尚可,20年前就迫不及待地写了本自传,宣传自己如何走上“成功之路”,后来一边演戏一边经商赚钱成为“亿万款姐”,在不断“成功”之后,她又把自己的隐私当卖点写进另一本书抛向市场。再后来,终因办公司偷税漏税事发而锒铛入狱。一些曾经身居要职后来沦为罪犯的高官,也都有过“成功”的辉煌。且不说罩在他们头上的其他光环,单就从平民百姓一步步地走上那么高的领导岗位这一条,就已经是许多人企盼而不能实现的梦想。但他们终因放松了思想改造,忘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甚至出卖了做人的良心,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直至走上不归路。他们貌似成功,却是最大的失败者。

    每个人心中都有对成功的渴望与追求,但对于成功的理解,则雅俗各异,仁智不同。一般说来,从政者的官职得到升迁,经商者获取了可观的利润,作者的新作成为畅销书,笑星影星在舞台或银幕上走红,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夺取金牌等,都属于成功。然而,笔者十分赞赏美国著名作家、《成功》杂志创办人马登的话:以高贵的品格赢得做人的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人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追求成功,但绝不能靠投机取巧求名利,不能靠掺杂使假骗钱财,不能靠连跑带送谋官位,而必须靠高尚的品行立身做人。马登在《伟大的励志书》中写到: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有一些比他的成就更伟大,比他的财富更耀眼,比他的才华更高贵,比他的名声更持久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高尚的人格,达此境界便是做人的成功,而且是人生真正的最大的成功。

    综合以上说法,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成功:

    成功就是……

    知道人生的目的

    成长到达到你最大的潜能

    并播下惠及他人的种子。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财富,权力方面的成功等同于成功,我们以下分别作解释。

    财富≠成功

    关于成功最多的误解可能就是:拥有财富。许多人相信,如果他们积累了财富,他们就会成功。

    工业家约翰·D·洛克菲勒之富有,一生中可以拿出三亿五千万美元。有人曾问他,要挣多少金钱才能令他满足。他回答说:“稍多一点。”古以色列国王所罗门曾说自己不仅要成为世上最聪明的人,而且还要成为最富有的人。他声称:“爱钱之人绝不嫌钱多,爱财之人绝不满足于他的收入。”

    财富以及财富所带来的一切都是短暂的。比如,1923年,世界上一小伙最富之人在伊利诺斯州芝加哥的海湾大饭店聚会。他们都是有权有势的“响当当人物”。他们当时控制的金钱,超过美国国库总和。这儿有份名单,罗列着在场人物与他们的经历:

    ·查尔斯·施瓦布:最大的独立钢铁公司总裁,死于破产。

    ·阿瑟·卡膝:最大的小麦商人,死于海外,资不抵债。

    ·理查德·威特尼:纽约股票交易所总裁,刚出狱便去世了。

    ·阿尔贝特·福尔:美国总统内阁成员,获赦出狱,死于家中。……

    希腊的百万富翁亚里斯蒂德·奥纳西斯。不但终身拥有巨额财富,而且享有高龄。他也认为:金钱不等于成功。

    权力≠成功

    查尔斯·麦克斯罗伊尔曾一度玩笑说:“权力通常被认为是优秀的短效镇静药。”这种说法包含有许多真实的内容,因为权力经常给人以成功的外表。但是即使是在当时,它也仅仅是暂时的。

    你以前可能听说过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爵士的名言:“权力趋于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会腐败。”亚伯拉罕·林肯对这种信念有过共鸣,当时他说:“几乎所有的人都承受着苦难,但是你如果要测试一个人的品行,给他权力。”权力的确是品行的测试仪。权力在完美的人手中,它将具有不同凡响的益处,权力在暴君手中,它带来的将是可怕的毁灭。就权力本身而言,它既不是积极的也不是消极的,它并不是安全或成功的源泉。此外,所有的独裁者,哪怕是仁慈的,都有失去权力的可能。

    成功已经向大家展现了她美丽的面容,下面来听听成功者是如何看待自己成功的。

    成功的配方

    人生成就=能力×努力×态度

    人如何能取得非凡的成就呢?答案就在一个简单的公式里:成功=能力×努力×态度。

    这里的能力,包括健康情况、才能,还有性格,这些大抵都是天生遗传的。然而,努力的程度就要看你是不是有强烈的渴望。我为能力和努力打分数,最低是0分,最高是100分。若是我们完全沉浸于工作中,这两个因素就可以相乘。因此,能力普通的人,若能清楚自己的缺点,并极力弥补,会表现得比资质过人却不特别努力的人好。

    第三个因素就是生活和工作的态度,这可是成就三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点。因为态度的分数可能从正100分到负100分。假使一个人满心是妒忌、愤怒或恨意,那么态度则为负分,到头来,这样的人生也就是负的。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人生的成就还是操之于我们自己的双手。我们所持的人生哲学将会决定个人或是职业生涯是否能成功。

    几个同事准备共同创业时,心里都很清楚,自己只是普普通通的年轻工程师而已,几乎没有什么经营企业的经验。于是一个积极的人想出一个“成功的配方”来说服他们,即使大家的能力有限,事实上和一般人的能力差不多,但还是可以成功的。只要有一套好的人生哲学和热诚,比其他有才能的人更加努力,自己的事业就会成功。

    为什么公式里的三因素是相乘而不是相加呢?如果这三因素是相加的话,天赋过人者不用吹灰之力,就可以击倒众人;亦即,如我们一般资质平庸者,单靠努力工作,还是难以和禀赋异人者竞争。由于这些因素是相乘的,态度和努力就越显得重要。这就是现实:平凡人若是辛勤努力,并抱着正确的态度和追求成功的热情,的确要比有才华的人,甚至是天才,成就要大。

    即使是相当努力的天才,如果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只是绕着圈子走,也只是枉然。有些能力过人、努力不懈的疯子,就是犯罪的首脑人物。如果态度是负面的,整个结果亦将为负。

    在这三者之中,能力、努力和态度,何者最为重要?许多经理人讨论后,发现大多数都同意有关能力和努力的概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三者中最重要的,也就是“态度”,却常常被人忘记。最危险的人物莫过于一个“志在犯罪、努力不懈”的天才!

    有一个日本的大学毕业生,他应征了不知多少家公司,没有人愿意雇用他。挫折之余,他想:既然这个世界不公不义,干脆“劫富济贫”,不要管什么法律了。如果他一直是那么想,以他的能力、热诚和不成功绝不罢休的心,今天的他可能是一个黑道老大。然而,这样的哲学一开始就是负的。就算这一生再怎么努力,又如何能得到正果?

    成功=心力×(智力+行动力)

    成功的核心理念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以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概括:

    成功=心力×(智力+行动力)

    这一公式告诉我们:成功主要由心力、智力和行动力三种力量组成,三者缺一不可,从重要性来说,次序也不可颠倒。

    首先,行动是一切成功的基础,行动就意味着勤奋地去做。不做,就意味着什么都不会有。圣雄甘地说:重要的是行动本身,而不是行动的结果。也许你永远不能预知你所采取的行动会带来什么成果,可是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就绝对得不到任何成果。

    其次,智力能够提升干的效率和效果——不仅要干,而且是聪明地去干。用头脑指挥双手,事半功倍。

    其三,光有行动和聪明还不够,因为最终决定事业成就大小的,是心力。

    心力与其他两力的关系,还是一个乘数关系,即一点心力的变化,就能引起成功系数的大变,它对成功的其他关键要素,具有一种“放大效应”。

    例如A与B两人,智力指数都为8,行动指数都为7,但是A的心力指数为8,B的心力指数为4,那么两者的成功指数分别是:

    A的成功指数=8×(8+7)=120

    B的成功指数=4×(8+7)=60

    前者的成功指数是后者的两倍!

    再举一例。

    A的智力指数为8,行动指数为5,B的智力指数为10,行动指数为7,但A的心力指数为9,B的心力指数为3,那么两人的成功指数分别是:

    A的成功指数=9×(8+5)=117

    B的成功指数=3×(10+7)=51

    尽管B的智力指数和行动力指数两者都比A高,但是由于其心力指数还不如A,所以其成功可能性大大低于A。

    上述计算只是一种象征,因为牵涉到心灵、智慧的东西,无法以精确的数学计算。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种象征性的表述,深刻地看到它对成功的“放大效应”。

    松下幸之助是世界著名的企业家。他本来是一个学徒,但是他认为制作一种电器插座必定会大有市场,就下决心辞职来开发。应该说,他是最不具备创业条件的:所有的资本还不到100元,连买一台机器或一套模具都不够。更主要的是,不论是他,还是他所邀请的合伙者,在这方面都没有什么专业技术。但是,他还是下决心创业了。许多困难都出现了,甚至逼得他十多次将妻子的衣服和首饰当出去。但是,锲而不舍的追求,不仅使他有了许多项发明,而且使他战胜了重重的困难,最终建立了松下电器这一家电王国。比起最初比他拥有更多技术和资金的人,松下就是凭着敢想敢干的心力,不断去开拓,所以,他才取得了这样大的成就!

    松下幸之助常常说:尾巴总是随着头。如果头跑得很快,尾巴就会以同样的步伐跟随,如果头行动迟缓,那么尾巴将萎靡不振。

    爱迪生小时候得过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造成他耳聋的原因。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成了他的“家庭教师”。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11岁那年,他实验了他的第一份电报。从1872至1875年,爱迪生先后发明了二重、四重电报机,还协助别人搞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机。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一发明是爱迪生一生中达到的登峰造极的成就。

    从爱迪生的发明成功之路我们就可以看到心力的重要性。心力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却是必要条件,心力是成功的灵魂和核心。

    1∶10∶100

    在中国科学院2002年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指出:人力资源能力分为人的体能、人的技能和人的智能三个层次,虽然社会对这三方面的投入比为1∶3∶9,但它们对社会财富的贡献却是1∶10∶100。也就是说,只具有体力的文盲对社会财富的贡献只及一个技术工人的1/10、一个科学家的1/100。高素质的人才才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真正动力。

    ①体能是指人的生理与心理上的健全程度。包括自然能力、生理能力和基础能力,属于初级能力;

    ②技能是指人的基本技术与掌握生产流程合理规则的熟练程度。它包括训练能力、技巧能力和重复能力,属于中级能力;

    ③智能是指人在各种领域中创造性开发及其创新性含量的程度。它包括学习能力、虚拟能力和创新能力,属于高级能力。

    人的能力就是体能、技能与智能三者的高度统一。社会对人的三种能力的投资比例为:体能∶技能∶智能=1∶3∶9。反过来看三种能力对社会的回报,三种能力的社会建设贡献比为:体能∶技能∶智能=1∶10∶100。

    所以,一个人成就的大小,与其体能、技能、智能三者之间有关系,其中智能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而智能主要是一个人的创新能力。

    100%=15%+85%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专家戴尔·卡耐基研究成功的影响因素,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可表达为100%成功=15%专业知识+85%人际关系。

    一个人的成功,专业知识的作用是有限的,非专业知识起很重要的作用。一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工作上并不一定有很大成就;而一些在学校里成绩并不是很好的学生,却在工作中取得很大的成就。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高分低能现象。

    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对自身的非知识因素进行提高与改善。但是到目前为止,许多人只是关注专业知识,而忽视对非知识的培养与提高。

    许多人了解卡耐基的理论,但是否知道非知识因素的重要性,并且真的按照所了解的那些知识去做,而且在时间上给予非知识因素同等的投入?就像前面强调的,你不仅要知道这些知识,而是要把这些知识变成你的生活原则,把这些知识落实在你的行动中。

    成功的因素

    成功之花如何才能开得如此艳丽?它的发育需要什么成分的肥料呢?成功的基本要素有那些?

    我们先欣赏一下赫伯特·卡夫曼的《胜利》:

    胜利

    你曾是一个自豪的人

    一天你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你只想表现

    你的所知

    证明自己的能力

    又过了很多年,你又有了什么新思想

    你又成就了什么伟业

    又是十二个月的好时光

    你将如何享用

    机会、胆量

    你是否又将错过

    为什么没有机会

    你缺乏的是冲动。

    成功的第一要素——良好的身体素质

    人们站在生命的门槛上,如此清新、年轻、充满希望,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拥有应付一切危机的力量,知道自己是世界的主人,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状态更重要的呢?一个年轻人的荣耀就在于他的力量。任何形式的虚弱都会贬低他、压抑他,使他变得不完整,这是一种残缺。无论这种虚弱是精力、活力、意志力还是体力的欠缺,即使是勤奋的习惯也无法消除它,而愧疚则更不能遮盖它。

    世界上最强烈和最细微敏锐的感觉,可能是感到自己有能力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而生命中最重要的奖赏则是健康、坚强和健壮。人并不是必须具有很大的块头和威武的外表,但应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东西体现在布瑞汉姆领主连续工作176个小时的狂热中;体现在拿破仑24小时不离马鞍的精神中;体现在富兰克林70岁高龄还露营野外的执著中;体现在格莱斯顿以84岁的高龄还能紧握船舵,还能每天行走数公里,到了85岁时还能砍倒大树的状态中。上述种种,成就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是伟大事业的先决条件,这是一条铁的法则。虚弱、没精打采、无力、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年轻人,虽有可能过上一种令人尊敬和令人羡慕的高雅生活,但是他很难往上爬,不会成为一个领导者,也几乎不可能在任何重大事件中走在前列。

    据说,衣阿华州有这样一位花花公子,他的四肢非常孱弱,以至于他根本没有任何支撑自己的力量。如果认为这样的人能并创一番事业或者成为一行状元,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尽管身体虚弱的人有时的确也能成就流芳百世的丰功伟绩,但这毕竟是极其罕见的。

    有什么成就能与健康相提并论呢?“不管是整块的黄金还是数百万的财产,与健康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卡莱尔曾这样问爱丁堡的学生。这正是他自己糟糕的健康状态引发的对残缺生活的一种痛苦感,也正是因为他无力完成自己膨胀的雄心催促他去做的许多事情而产生出的强烈感受,使他大声呼喊出这样的句子。

    米开朗琪罗在他伟大的绘画作品中,无论是描绘天堂还是地狱,无一不体现出强大的身体力量,这就是意大利人对身体力量的热爱与崇拜之情。

    成功的第二要素——良好的社会关系

    人是社会动物,无时无刻不处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没有他人的存在,就不会有个人的存在。他人的存在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基础。没有他人的存在,你的奋斗意义何在?没有他人的存在,你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础和条件;没有他人的帮助与协作,成功就会受到很大影响。社会关系是所有资源的核心,所有资源都依附一定主体。要获得很大成功,就要更广泛地调动资源。要调动更多资源,就应该建立更多资源核心——社会关系。小的成功靠自己,大的成功靠别人。伟大的事业很少通过一个人来完成。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是许多人通过联合与协作来完成个人没法完成的事情。完成伟大的事业需要许多资源的整合,个人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当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成功的第三要素——良好的精神条件

    精神因素主要指人的欲望、热情、兴趣、信心、勇气、毅力、思维、态度、潜意识等,也包括人所学的知识。

    知识是对对象的了解。没有对对象的正确了解,人的活动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正是这样,人一定要掌握足够的知识。一些学生片面理解非知识(素质)的作用,似乎只要“我素质高,我就可以不学习知识”,这种观点不对。现代社会分工非常细致,许多工作的完成需要专门知识。如果不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就很难有所作为。知识就是力量。素质与知识的关系类似人与工具的关系。无论你的素质和你的热情多高,不掌握任何工具,你就很难有大的成就。人类发展中,工具发展是最重要的,工具是知识的物化。不要轻易放弃在大学求学的机会,一定要努力学习,尽可能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注意一种错误倾向,即一些同学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了。成功涉及很多因素,专业知识只是其中之一。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对非知识因素进行改善,这样才会更好地走向成功。否则,就有可能变成一个书呆子、高级打工仔。

    成功的第四要素——良好的物质条件

    这里面主要包括经济条件。良好的社会物质环境,可以促使更多的人成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这物质条件就是成功的“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