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智慧叫低头-高由卑起,埋头攀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个人可以卑微一时,但不可以卑微一世;可以把卑微当作起点,但不可以用它来诠释生命的终点。既然活着,就要敢于追求。不要担心巍巍大山高不可攀,只要咬紧牙根、埋头攀援,即使刚刚起步也有站在峰顶的一天。

    1、懒惰是劣根,不拔害自身

    懒惰是万恶之源,是生者之墓;苹果挂满树梢,懒惰的人会在下边饿死;人不会因懒惰而知足,而会因它而贪欲更盛,结果要么是永恒的绝望,要么是道德的沦丧。

    人的能力有很多种,包括懒惰在内。一个懒惰的人能够变得勤奋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但一个勤奋的人要想变得懒惰则会易如反掌,因为懒惰的本身就是不行动,人人都会“偷懒”。可以说,懒惰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不过,它的存在对人类本身来讲并不是件好事。

    懒惰是万恶之源,会吞噬一个人的健康心灵。就像灰尘可以使铁生锈一样,懒惰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

    亚历山大征服波斯人之后,目睹了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他注意到,波斯人的生活十分腐朽。他们虽然厌恶辛苦的劳动,但却想舒适地享受一切。他不禁感慨道:“没有什么东西比懒惰和贪图享受更容易使一个民族奴颜婢膝的了……”

    的确如此,懒惰能够使一个四肢健全、完全可以凭借个人努力养活自己或创造出更多价值的人变成一个寄生虫,进而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向他人屈服,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同样如此。然而,懒惰又是普遍存在的。

    一位外国人因周游世界而有了丰富的见识,对生活在不同国家、处于不同地位的人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当有人问他不同民族的最大共性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时,这位外国人用不大流畅的英语回答道:“好逸恶劳乃是人类最大的特点。”

    无论王侯、贵族、君主还是普通市民,都具有这个特点。人们总想尽力享受劳动成果,却不愿从事艰苦的劳动。懒惰、好逸恶劳这种本性是如此根深蒂固和普遍存在,以至于人们为这种本性所驱使,往往不惜毁灭其他的民族乃至整个社会。为了维持社会的和谐、统一,往往需要一种强制力量来迫使人们克服懒惰这一习性,不断地劳动。于是,专制政府产生了。英国哲学家穆勒这样认为。

    普遍存在的东西往往能够使人对其习以为常,然而令人习以为常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好东西,懒惰便是。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而言,懒惰都是一种堕落的、具有毁灭性的东西。懒惰从来没有在世界历史上留下好名声,也永远不会留下好名声。它是一种精神腐蚀剂。因为它,人们宁愿挨饿受冻也不愿意花费大量气力去播种修房;因为它,人们不愿意去战胜那些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

    正因为如此,懒惰的人不可能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一个成功者。懒惰是一种恶劣而卑鄙的精神重负,人们一旦背上了这个包袱,就只会整天怨天尤人,精神沮丧、无所事事。

    著名牧师、学者、作家伯顿给世人留下了一本内容深奥却十分有趣的书《忧郁的剖析》。约翰逊说,这是唯一一本使他每天提早两个小时起来拜读的书,伯顿在书中提出了许多特别独到而精辟的论断。比如,他曾指出:精神抑郁、沮丧总是与懒惰、无所事事联系在一起的。

    “懒惰是一种毒药,它既毒害人们的肉体,也毒害人们的心灵,”伯顿在书中写道,“懒惰是万恶之源,是滋生邪恶的温床;懒惰是七大致命的罪孽之一,它是恶棍们的靠垫和枕头,懒惰是魔鬼们的灵魂……一条懒惰的狗都遭人唾弃,一个懒惰的人当然无法逃脱世人对他的鄙弃和惩罚。再也没有什么事情比懒惰更加不可救药的了,一个聪明然而却十分懒惰的人本身就是一种灾祸,这种人必然成为邪恶的走卒,是一切恶行的役使者,因为他们的心中已经没有劳动和勤劳的地位!所有的心灵空间必然都让恶魔占据了,这正如死水一潭的臭水坑中的各种寄生虫,各种肮脏的爬虫都疯狂地增长一样,各种邪恶的、肮脏的想法也在那些生性懒惰的人们的心中疯狂地生长,这种人的心思灵魂都被各种邪恶的思想腐蚀、毒化了……”

    伯顿在该书的最后部分写道:“你千万要记住这一条——万万不可向懒惰和孤独、寂寞让步,你必须切实地遵循这一原则,无论何时何地也不要违背这一原则,只有遵循这一原则,你的身心才有寄托和依归,你才会得到幸福和快乐;违背了这一原则,你就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是必然的结果、绝对的律令。记住这一条:千万不可懒惰,万万不可精神抑郁。”

    有些人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无论干什么都舍不得花力气、下功夫,但他们的脑子一刻也没有停止思维活动,一天到晚都在盘算着如何去掠夺本属于他人的东西。正如肥沃的稻田不生长稻子就必然长满茂盛的杂草一样,那些好逸恶劳者的脑子中就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杂草”。懒惰这个恶魔总是在黑夜中出现,它直视那些头脑中长满了这些“思想杂草”的懒汉,并折磨他们。

    要想促进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必须要拔掉身上的懒惰这个劣根,而达到这个目的的最好办法就是养成勤奋的习惯。只有在荒芜的田地上播撒勤奋的种子,懒惰的荒草才会因受到抑制而逐渐失去生长的空间。对于一个立足于社会的人来讲,勤奋的第一步便是为自己的生活而工作。

    人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但美好的生活并不会主动向每个人靠近。它就如同一位迷人的姑娘,要想打动她的芳心,多多少少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否则,就连她摇曳的裙裾也很难触摸到。

    在人的一生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工作,就没有经济来源。可以设想一下,一个在经济上不能独立的人,他的生活将是多么糟糕!如果有人接济,命是保住了,但生活对他来说,就成了负担。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改变,会让一个人的思想发生很大的变化,并直接影响着他的生活观念。上学读书的时候,家人会不遗余力地培养他,希望他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业,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作为一个学生,并处在受教育阶段,一般来说不会很在意生活上对家人的依赖。当学业完成,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的时候,他将会设法摆脱对家人的依赖,想去过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此时,如果自己没有工作,独立生存成了问题,生活自然会受到束缚,不仅要面对向家人伸手的难堪,还得承受周围人的冷眼。在这种情况下,生活便成了累赘,并因此变得索然无味。如果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够殷实,或者没有人接济,一个没有工作的人,每天都将会徘徊在温饱线上,此种生活又将是何等的压抑和沉重!

    斯坦利勋爵说:“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不管他多么和气、令人尊敬,不管他是一个多么好的人,不管他的名声如何响亮,他过去不可能、现在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生活就是劳动,劳动就是生活。有人认为只有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两耳不闻窗外事才能避免种种烦恼和不幸。许多人都已经这样试过,但结果总是一样。无论是谁,他既不可能躲避烦恼和忧愁,也不可能避开辛苦的劳动,劳动和烦恼乃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命运之神……那些尽力躲避烦恼的人,烦恼却总是找上门来,忧愁也总是光顾他们。”

    真正的幸福决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四体不勤的人们,只有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才会凝结出幸福。懒惰,只有懒惰才会使人们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劳动,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生活、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任何人只要劳动,就必然要耗费体力或精力,就有可能会感到精疲力竭,但他绝对不会感到精神空虚、精神沮丧、万念俱灰。

    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只有通过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得到它,才能懂得这美好的东西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因而愈加珍惜它,才能从这种“拥有”中享受到快乐和幸福,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原则。即使是一份悠闲,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这份悠闲也会不甜美。生命的意义并不能用年龄来诠释,活得越久、生命意义越大的观念是不正确的。那些一辈子无所事事、虚度年华的酒囊饭袋即使年逾百岁,不过是朽木一根,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有位名人说:只有勤劳的翅膀,才能证明人间并不远离天堂。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调色板,需要自己来着色。对工作的热爱,就是对生活的热爱。

    有一老翁,他在临死前将几个儿子叫到身旁,悄悄告诉他们,他曾在家里的那块地里埋了一坛金子。老翁说了,这坛金子是他的祖辈积攒下来的,自己一直舍不得花费。为了不让儿子受苦,他叮嘱几个儿子:等自己死后,将金子挖出来分了。

    不久,老翁便去世了。儿子们把老翁的后事办妥后,便开始去地里挖金子。他们把地翻了个底朝天,连坛子的碎片都没有找到,更不用提那一坛闪着光的金子了。儿子们心生遗憾,没想到父亲会骗他们。古语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们不明白父亲在死前为何还不忘骗他们一次,只可惜现在父亲已去,不能问明原因。当时正好是春播之际,带着矛盾和无奈,几个儿子顺便在翻过的地上撒上了种子。

    几个月过去了,地里的庄稼竟然长得出奇的好。这一年,他们获得了一次大丰收,并且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他们总算明白了父亲的用意:勤奋便是父亲说的那坛金子,有了它,以后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故事中的老翁并没有说假话,他说的反而是能够受用一辈子的大实话。他用一种巧妙的方式让儿子记住了勤奋是世代相传的传家宝。

    今天,很多人已经不再去过老翁和他的儿子们那种土里刨食的生活了。然而,他们的勤奋还是值得学习的,值得运用到谋求生活的工作中。勤奋虽然会让人感到身心劳累,但它会用丰硕的果实来回报。

    要想衣食无忧,要想摆脱无所事事的烦恼,要想享受成功的喜悦,要想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绚烂多彩、有滋有味,请果断与懒惰分手吧。抛开懒惰,你将会发现生命原来并不是如此沉重,从生命中能够体会到更多的惬意与轻松。

    不要对懒惰恋恋不忘,尽管它与你保持着零距离的接触。只有如此,才能挣脱生活中的各种束缚,拥抱种种属于你自己的幸福。

    2、敷衍双损,敬业双赢

    一个敷衍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敷衍他;一个敷衍生活的人,生活同样会敷衍他。敷衍的本身就是一个作恶的过程,是一个欺诈的过程。一个珍惜时间、对生活负责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敬业的人。因为他知道,敬业是尊重上司,尊重企业,也是尊重自己的行为。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过得更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这个愿望。之所以如此,与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有着很大关系。

    在工作的过程中,一般会出现两种人。一种人带着敬业的工作态度,对工作尽职尽责,具有很大的工作热情;另一种人却带着敷衍了事的工作心态,总想着投机取巧,浑水摸鱼。在从事相同工作性质、享受相同福利待遇的情况下,前一种人将会前程无量,而后一种人将会前途无“亮”。为什么会如此呢?不妨先来看看敷衍了事的坏处。

    拉丁美洲的一位作家说:“时间是一条金河,莫让它轻轻地在你的指尖溜过。”莎士比亚也说过:“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丽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会吃掉稀世珍宝,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横扫的镰刀。”可见,时间是多么的珍贵,又是多么的无情!如果不能够抓住有限的时间,就等于主动放弃了黄金,放走了青春。

    然而,生活中有这么一种人,他们丝毫不害怕时间的飞逝,而且还会心甘情愿地目送着时间一分一秒地从他们的手指间滑过,这种人便是坐等下班的人。工作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形式。每天,他们会和其他同事一样,按时上下班。但是,在上班的过程中,他们会过得比较辛苦。因为,在上班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只是在极力地装模作样,等待着下班。有人说,人生的最大痛苦莫过于等待。而他们却偏偏选择了等待,将等待下班的痛苦强加在自己身上。

    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们也许会想:如果时间能够过得快一点,那该多好啊!不过很可惜,这种想法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他们的工作心态没有改变。时间的脚步会因心态的不同而加快或放慢,以至于在相同的工作时间内,有人会觉得漫长,有人会觉得短暂。

    工作中的浑水摸鱼是一种煎熬,愈是焦急地盼着下班,时间过得愈是缓慢。并且,为了不让上司发觉自己在敷衍了事,他们还得将这种渴望恰到好处地掩饰过去。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利益无疑会受到损失。其实,这是一个双损的过程。不同的是,企业的损失就在眼前,而他们个人受到的损失不仅是眼前必须承受的煎熬,而且会在将来的个人发展过程中表现得更为彻底。

    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里,混日子的人是很难生存的。不断掩饰是他们能够拿上工资的唯一方式,而老板对员工的评价是依据员工的业绩而不是依据他们的敷衍能力来执行的。一个善于掩饰而不愿尽心工作的员工是无法拿出好业绩的,最终得到的也只能是老板的否定。

    当这种人被炒鱿鱼后,为了生存、生活,他们必须得重新找一份工作。此时他们的心中可能存在两种思想:一种是怀恨,一种是后悔。之所以怀恨,是因为老板不念旧情,把自己炒掉了;之所以后悔,是因为仔细琢磨了自己被炒掉的原因,明白这一结果是自己导致的,而不是别人故意设计陷害自己。不管是把原因归咎于老板还是自己,不管自己愿意还是不愿意,失去工作已经成了事实,必须得面对。

    再来看看他们失业后的结果吧。或许幸运之神对他们格外偏爱,他们因此很快找到了另一份工作。曾因失掉工作产生怨恨心理的这种人,因工作来得如此容易,他们不禁有些许自豪,自我肯定了自己的能力,随后得到了这样的结果:不是本人能力不够,而是老板有眼无珠。有了这一番分析后,心中或许会暗暗得意: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接着,他们便投入了新的工作。虽然工作的环境和地点变了,但是他们还是和从前一样,我行我素,同样是做表面工作来掩饰自己,同样是辛苦地坐等时间一分一秒地逝去。然而,现在的大多数公司都是盈利企业,员工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走势。他们也明白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不管是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竞争是残酷的,等待他们的将是再次失业。或许上司对他们的业绩不满意,或许上司同情他们,不忍心看着他们白白浪费时间并苦苦受着煎熬,决定帮助他们解脱。

    在他们被迫重新择业的过程中,若是有人问其原因,他们肯定会以“跳槽”为借口,而将“被炒鱿鱼”生生地咽进肚子里。其实,他们与跳槽者的确有相通之处,因为他们都有工作经验;另外,他们与跳槽者也有着不同之处,那就是工作经验的内容有着本质的差别。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在不断地被炒、不断地择业的过程中,他们虽然不能够总结出如何提高业绩的方法,但是能够逐渐积累如何避免被炒的绝招。渐渐地,他们浑水摸鱼的本领越来越高,弄虚作假的技巧也越来越绝。凭着这种与众不同的工作经验,他们也能够在公司有一席之地。

    他们的前程又将如何呢?他们的谋生手段是欺骗,在恶性循环的过程中,他们善于用一种新的欺骗方式去掩盖前面已经被揭露的欺骗方式,就如同用一个谎言去掩饰前一个谎言。然而,谎言毕竟是谎言,在时间的流逝中,终有被拆穿的时候。当一个大骗子最终被揭穿后,他将受到最为严重的物质或精神的惩罚,从此无路可走。什么是生活?生活对他们来说已经如黑云压顶般的沉重,让他抬不起头来。

    当然,那些因失掉工作而后悔的人,在面对新的工作时,定然会加倍努力,尽职尽责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全身心投入让他们忘却了时间,从煎熬中解脱出来,他们的努力也会因此得到回报。不用再担心自己的不良表现被上司无意或有意地发现,不用担心自己会被“炒鱿鱼”,同样不会担心自己的工资问题。

    与之对应的是,敬业能够带来双赢的结果。由于员工的敬业,公司会取得良好的业绩,当然,前提是公司的发展方向比较正确。如果公司的业绩上去了,公司自然会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作为员工,其待遇和福利也会得到改善。如果自己表现突出,得到重用的几率会增加许多。除此之外,在敬业的过程中,还能够学会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必需条件。因为,任何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即使以后的工作性质有所改变,如果能够在现有工作中非常敬业,那么从中得到的工作体会和工作经验,也定会让自己在新的工作中轻松自如。

    关于敬业,我国古代已经有一些论述。古人曾说:“敬业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这里提到的“敬业”是指一种对工作身心投入的工作态度。由于时代的变化,敬业的概念也愈来愈丰富。从表面上来看,敬业指的就是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敬重,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于是有人说了,敬业听起来好听,做起来可就难了,无非是让人卖力干活,这样工作下去多累啊,完全是一种自我虐待!如果有了这种想法,就必须尽快改正。一位名人曾说过,一个人最大的错误,是以为劳动只是为了别人。一个人之所以对工作抱着这种观点和态度,无论是在他的客观意识中还是在他的潜意识里,都会存在这样一种观念:工作只是为了老板,自己不会得到多少好处。也正如那位名人所说,对工作抱有这样的想法是一种致命的错误。

    有些人觉得自己比较有才,瞧不起现在从事的工作。他们把自己比做百年松,比做大炮,比做鲁智深。结果,公司竟然把百年松当柴烧,用大炮去打苍蝇,让鲁智深去看管菜园,十足的大材小用!于是,在工作的时候,他们总是马马虎虎,视工作如儿戏,极尽敷衍之能事。他们学会了观察老板,有时还会引以为傲:“我能够猜到老板什么时候会来转一转,他每次来的时候都能看到我在努力工作。”如果这样下去,相信不会有很好的结果。

    如果真觉得眼前的工作会使自己感到委屈,不妨果断辞职,然后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果不愿意辞职,那么就要有敬业的精神,认真完成每天的工作。只有这样,才会不断进步,不断积累各种各样的资本,从而创建更加美好的未来。

    损人害己是大恶,利人利己是大善。懂得敷衍双损、敬业双赢的道理后,如何选择已经明若观火。

    3、只怕不勤,不怕不精

    业精于勤,稀稀松松永远不会达到精通。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都要精益求精。因为只有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能够比他人取得更加丰厚的劳动成果。

    在学术界,任何一篇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中都有新的内容出现。而要想写出这些新内容,发表者本人必须要经历一个精通的过程。因为,只有先精通一个领域,才能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到新成果。一个对所在领域不能精通的学者,是无法取得新成果的。

    学术界如此,各行各业亦如此。开出租车是一件苦差事,有时候需要“蹲点”,静待“目标”出现;有时候需要“移动作战”,以便搜寻“目标”。有的出租车司机说了,有时候不管选用哪种方式,总是拉不到客人,辛苦了一天没有收获的日子太难过了。然而有这样一个出租车司机,他总是能够满载而归。

    有人就纳闷了,同是出租车司机,服务态度也没有多大差别,为什么他就比别人挣得多呢?原来,他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

    他总是带着一份地图,没事的时候就会留意附近的建筑物,以便熟悉环境。每到一处陌生的地方,他都会将这里的地名记下来。这样一来,他对当地地理路况的了解自然要比其他出租司机细致和全面。即使是一些叫不上名的小地方,他也能够准确无误地将客人送到。

    另外,他对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了如指掌。根据自己掌握的规律,哪里需要出租车,他就会在哪里出现。比如,早上他会在各大酒店或饭店前找活,因为住酒店或饭店的人大都是外地人,有着各种各样的业务要做。吃完早餐后,肯定要出去办事。由于对环境比较陌生,出租车自然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快到中午的时候,他便赶到公司或写字楼集中的地方。因为这个时候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员要出去吃饭,由于中午的休息时间比较短,并且是人流高峰期,挤公交车既费时又难受,出租车的快捷和方便就体现出来了;下午的时候,他就穿梭在各个银行中。因为人们习惯于下午去银行取钱或存钱,为了安全起见,取钱的人选择出租车的几率要比坐公交车大得多;接近黄昏的时候,他就把车开到飞机场、郊区等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去接一些要回市里的人,因为这个时候是下班高峰期,下班的人陆陆续续往家里赶,堵车现象十分严重;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他又会去一些热闹的娱乐饮食场所,把那些玩累的、吃好喝足的人送回家。

    一天下来,他的车从不闲着,因此他挣的钱要比那些找不到活的司机多出许多。

    对于故事中的这位出租车司机来说,工作的过程便是一个摸索的过程,而摸索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在精益求精的过程中,他充分掌握了地理位置和客流信息,从而在相同的时间不仅能够事半功倍,而且能够有充足的客源。

    不过,要想做到精益求精,无疑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体力或脑力劳动。俗话说“勤学功深心似镜,苦练日久手出灵”,只要愿意去做,肯定能够成功。

    庖丁解牛之初,所见乃全牛;三年之后,眼中只有牛骨脉络。何也?以勤致精也。

    4、只怕无恒,不怕无成

    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毛泽东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浅尝辄止或一暴十寒都是失败的根源。如果没有恒心,即使有高远的志向和崇高的目标也不过是痴人说梦。只要有恒心,哪怕一生只做一件事情,也会充分实现人生的价值。

    汉代人崔瑗说:“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一旦决定做一件事并开始起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动摇。只要能够坚持到底,就能够用成功的果实来安慰自己。

    19世纪中后期,英、法、德、意、日等世界列强把魔爪伸向了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使曾国藩意识到“大局已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他的奏折中有这样的肺腑之言:“此次款议虽成,中国岂可一日而忘备?”他清醒地认识到,外国列强每次发动侵华战争倚仗的都是坚船利炮,只有用坚船利炮才可自强御侮。

    1860年12月19日,曾国藩在《遵旨复奏借俄兵助剿发逆并代运南漕折》中说:“无论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舒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他并不赞成清政府借“夷力”来镇压太平天国,并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如向西方学习、兴办近代工业、造炮制船等,成为了兴办洋务的先驱。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当恭亲王提出“购买外洋船炮”时,曾国藩立即附和。与恭亲王相比,他看得更远。他不愿满足于购买船炮,而是要设厂制造,这样不仅可以“剿发逆”,更可以“勤远略”、“富国强兵”。

    1861年攻克安庆后,曾国藩率先开办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厂——安庆军械所,用来“制造洋枪洋炮,广储军实”。安庆军械所是一所综合性军工企业,主要生产子弹、火药、山炮及洋炮洋枪。曾国藩由此成为“洋务派”的领袖。1862年2月19日,曾国藩随李鸿章、李鸿裔在安庆城下观看一只准备出售的洋船,此船“无一物不工致”。曾国藩不禁感慨万千、赞叹不止,并由此产生了试造中国第一艘轮船的决心。他认为,“求自强之道,以学船炮为下手功夫”。

    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中国要讲求自强,就得革新政治,访求人才,以学西洋制造船炮技术为基本要务。一旦学会了船炮的制造,那洋人的长处我们也有了。无论是与洋人和平相处还是相互敌对,我们都可有所倚恃,否则,‘曲固罪也,直亦罪也,怨之罪也,德之亦罪也’,与洋人没道理可讲,只能受人欺侮。”

    曾国藩两手空空兴办实业,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不仅缺乏资金、技术,人才也很难得。幸好他早有准备,使得徐寿和华蘅芳这两位技术专家成为了他的顶梁柱。

    1862年3月,在徐寿、华蘅芳通力合作下,安庆军械所制造出了一部轮船发动机,试验结果良好。此后,曾国藩通过徐寿、华蘅芳认识了在美国留学的容闳,并委派他前往国外采购“制器之器”,以供“母厂”所用。

    在容闳远赴美国时期,造船工作仍在进行。经过不懈的努力,1864年1月,中国造船史上第一艘火轮船诞生了。虽然该轮船体积很小,但却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最先进的轮船。曾国藩欣然登船试航,并给这艘船取名为“黄鹄”号,认为造船业可以使中国独立自强,期望中国能像黄鹄那样“一飞冲天”,不再遭人宰割。

    1865年6月,江苏巡抚李鸿章在上海虹口购买了一座美商的铁厂。该厂设备比较齐全,李鸿章将铁厂改名为“江南制造总局”。对于李鸿章兴办实业的热情,曾国藩给予了大力支持。1865年春,容闳购买的机器抵运上海,曾国藩将其归为“江南制造总局”。

    曾国藩对江南制造总局非常重视,于1868年6月亲临上海视察该局轮船、洋炮等制造工程。当时,容闳建议他在附近设立一所“兵工学校”,招收一批中国学生,让他们学习机器工程理论及实验,借此培养一批造船机械师和工程师,不用再受制于他人。曾国藩对此建议深表赞赏,马上着手兴办学校。这所“兵工学校”不仅开创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制器之师”,为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与希望。

    1868年8月,江南制造总局的第一艘轮船完工,这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艘真正的近代化火轮船。曾国藩给这艘轮船命名为“恬吉”号,“意取四海波恬,厂务安吉也”。10月15日,曾国藩登上“恬吉”号试航。当初制造“黄鹄”号时,他就视造船为开风气之先,“中国振兴之象”。现在,真正可以与西洋的坚船媲美的第一艘近代轮船试造成功了,确实使人振奋。

    在《新造轮船折》中,曾国藩将“恬吉”轮船的试航情况向慈禧太后汇报。慈禧太后闻报,非常惊喜,随后发了一道上谕,夸奖曾国藩说:“中国试造轮船,事属创始,曾国藩独能不动声色,从容集事,将第一号轮船造成……足见能任事者,举重若轻,深堪嘉赏。”

    曾国藩第三次调任两江总督时,对制造总局的造船工作仍然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与此同时,曾国藩认识到,洋人在制造机器时,用数字做推算,以图纸做记录。然而,由于中西方语言存在极大的差异,中国人虽然每天与机器打交道,但却不清楚机器的使用、制造原理。因此,他认为唯有翻译才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1867年,曾国藩在“机器母厂”特设翻译馆,聘请了一些外国有名的翻译以及徐寿、华蘅芳等主持翻译。该翻译馆为造船业带来了许多便利,也是中国政府创办的历时最久、出书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馆。同治末年,该翻译馆已经译有书籍10种,至光绪末年已达一百七十余种。翻译的范围很广,包括算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天文、地理、历史、政治、交涉、兵制、兵学、船政、工程、学务、农学、矿学、商学、医学、图学、格致等各个领域,不仅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也使江南制造总局成为了中国近代工业基地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扩散中心。

    曾国藩便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人,值得后人尊敬和学习。在他的努力下,中国工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借鉴到自创的过程。曾国藩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无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曾国藩成功了,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而且为我国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曾国藩的成就中可以看出:只要有恒,万事可成。

    克尔刚到一家报社做广告业务员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甚至向经理提出不要薪水,只按广告费抽取佣金。经理想看看他到底能否坚持下去,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开始工作后,他列出一份重要客户的名单,准备去一一拜访。公司内的其他业务员都认为要想争取这些客户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他们已经尝试过。在拜访这些“特殊”客户前,克尔把自己关在屋里,站在镜子前把名单上的客户念了10遍,然后对自己说:“在本月之前,你们将向我购买广告版面。”

    说干就干,他带着十足的信心去拜访客户。第一天,他以努力和智慧与20个“不可能的”客户中的3个谈成了交易;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又成交了两笔交易;至第一个月的月底,20个客户只有一个还不买他的广告。

    尽管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但克尔依然锲而不舍,坚持要把最后一个客户也争取过来。第二个月中,克尔没有去发掘新客户。每天早晨,只要那个客户的商店一开门,克尔就进去劝说他做广告。不过,这位商人每次都干脆利索地用一个“不”字来回答他。克尔并不灰心,假装没听到商人的拒绝,继续前去拜访。至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对克尔已经连着说了30天“不”的商人口气缓和了些:“你已经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请求我买你的广告了,我现在想知道的是,你为何要坚持这样做。”

    克尔说:“我并没浪费时间,我在上学,而你就是我的老师,我一直在训练自己在逆境中的坚持精神。”那位商人点点头,接着克尔的话说:“我也要向你承认,我也等于在上学,而你就是我的老师。你已经教会了我坚持到底这一课。对我来说,这比金钱更有价值,为了向你表示我的感激,我要买你的一个广告版面,当作我付给你的学费。”

    坚持就是胜利,克尔成功了,把其他业务员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或许现在的你仍然一事无成,但只要有恒心专注于一个方向,坚持、坚持、再坚持,就一定能够取得属于你自己的成功。

    要想成功,就必须心如铁石,矢志不移。用恒心架起现实和理想之间的桥梁,一步步向理想的彼岸迈进。

    5、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

    ——《战国策》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积累。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要经历一个积累的过程。

    曾经左右世界金融市场的戈德曼就是靠着积累一步步成为富豪的。5岁时,戈德曼的父亲离异。10岁时,戈德曼开始挣钱。在暑假期间,他每逢星期日就会在凌晨4点起床,把烤面包片和晨报分送到各家。这样,他每个星期天都能挣上25美元。随着年龄的增长,戈德曼的挣钱欲望越来越强烈。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挣钱的机会,哪怕只挣一美分。

    很多人一开始就摆出一副要赚大钱的架势,看不上小钱,结果常常什么也没赚到。要知道,要想赚大钱必须要有大资本、大后台或大才智才行。而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些条件都显得有些苛刻。不过,这并不阻碍一个人走上致富的道路。其实,很多大企业家都有做小职员的经历,从挣小钱上逐步做大的。

    克里蒙·史东是“联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他被誉为“保险业怪才”。史东幼年丧父,很小的时候就出去贩卖报纸。一次,他溜进饭馆叫卖报纸,被老板赶了出来。他趁老板不注意的时候,又溜了进去,这次老板把他踢了出来,但他仍不罢休。餐厅里的客人看不下去,纷纷劝住老板,并且买他的报纸。史东虽然屁股很疼,但是口袋里却装满了钱。

    后来史东上了中学,开始试着去推销保险。第一天,他卖出了两份;第二天,他卖出了四份;第三天,他卖出了六份……就这样,他的事业开始了。

    24岁的时候,史东设立了只有他一个人的保险经纪社,开业的第一天就有不错的生意。此后,他的经纪社发展得很快。

    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深;泰山不择土壤,方能成其大。只有懂得积累,才能不断壮大自己。只要懂得积累,即使自己两手空空、一穷二白,也能够通过积累得到越来越多的经验、朋友、资金等。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当需要抉择的时候不会举棋不定,而会根据已有的经验作出正确的选择;当需要帮助的时候不会再感到势单力薄,身边聚集的朋友会热情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当面临机遇的时候不会再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会用多年来积攒的资金留住机遇,把自己的事业抬上一个新台阶。

    即使是天才,如果不懂得积累,最终也会一事无成。没有积累,厚积薄发则无从谈起;没有积累,本可属于你的机会也会与你失之交臂。

    6、事前不要怕,事后不要悔

    既然前进和后退都要面临危险,就不要心存畏惧,勇往直前是最好的选择;既然木已成舟、事成定局,就不要后悔叹息,因为生命还要继续,后悔只会让时间白白失去。

    一天,龙虾与寄居蟹相遇。龙虾正在脱掉自己的硬壳,随后露出了娇嫩的身躯。

    寄居蟹感到不可思议,它对龙虾说:“你怎可以把唯一保护身躯的硬壳脱去呢?难道你不怕大鱼会一口把你吃掉吗?况且,即便你不被大鱼吃掉,急流也会把你冲到岩石上去,锋利的岩石将会把你撞死。”

    龙虾听后笑了笑回答:“谢谢你的关心,你也许不知道我们龙虾的生长过程。我们在每次成长的时候,都会脱掉旧壳,然后长出更坚固的新壳。现在没有了壳,虽然可能会遇到危险,但能够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必要的准备。”

    龙虾是聪明的,因为它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安全是暂时的,危险是永远的;要想长期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敢于面对眼前的危险。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个道理同样适用。未来是什么样子,没有人能够预测。如果因害怕危险而停滞不前,要么一事无成,要么使已有的成就毁于一旦。毕竟,这个社会处处充满着竞争,优胜劣汰的现象已经变得非常普遍。

    没有人愿意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也没有人愿意因安于现状而一步步走向衰败。既然如此,就应该勇敢前进。牛根生便是一个敢于挑战未来、挑战命运的人,以一种无惧的勇者精神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自1978年起,牛根生就在伊利股份有限公司工作。通过不断的努力,他从一名洗瓶工一直做到了副总裁的位置,可以说为伊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获得了诸多荣誉,如:“呼和浩特科技兴市贡献一等奖”、“呼和浩特市特级劳动模范称号”等等。

    牛根生没有苦苦哀求伊利留下他,而是决定另起炉灶,创建自己的公司。心动不如行动,目标确定以后,牛根生就开始行动起来。当时,和他一起被伊利免职的还有几名中层干部。他们重新组合在一起,共同策划大展拳脚的方案。牛根生具有多年乳制品的经营管理经验且被称为“乳业怪才”,这更让其他几个合伙人看到了希望。

    创业之初,牛根生等人为了筹集资金卖掉了手中的伊利股份,凑了100多万元。不过要想成立公司,区区100万根本不够。于是,他们一切从俭,以200元的月租租用了一间办公室,牛根生兼任董事长和总裁。

    牛根生以前的老下属得知此事后,纷纷向牛根生伸出了援助之手,为他融资。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牛根生很快筹集了700万元的资本。不过,他们筹集资金的消息很快被人向有关部门告发了。有关部门查实后,准备以非法集资的罪名处理他们。为了澄清事实,牛根生和同伴做了大量的工作,结果还是受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监控。不过,这只是磨难的开始。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蒙牛公司诞生后,兴建厂房是当务之急。牛根生和同伴们在呼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找到了一片空闲的土地,但在这片土地上有几棵老头树。虽然这些老头树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可是一旦砍掉就会被戴上毁林的帽子。为了兴建厂房,他们最终决定砍掉这片老头树,结果被人告到国家林业局,后来在和林格尔县县长的帮助下才解决了这场矛盾。

    据牛根生回忆说:“企业新生时,每走一步都非常艰难。”尽管如此,牛根生还是以一种不畏艰险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使蒙牛集团成为今日乳业中的佼佼者。

    当然,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尽管敢于付出、敢于拼搏,但成功不一定会如期而至。面对这种情况时,一定不要为自己的付出感到后悔。毕竟,一种真心付出的经历就是一份很好的礼物。后悔是徒劳的,只会给人带来消极情绪,从而阻止自己前进的步伐。再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很少有人能够在成就事业的过程中一帆风顺。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够以一种败不馁的勇气继续迈步向前。

    一个在大山里长大的青年,决定要离开大山,去外边奔前程。想着将要离开这个熟悉的环境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谋生,他突然感到有些胆怯。在走之前,他决定去看望他们族的族长,希望能够从族长那里得到点化。老族长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取笔写下了“不要怕”三个字,并告诉他,这三个字可以受用半生,只管去吧。

    带着族长的点化,他出发了。他在外边敢闯敢拼,起起落落了好几回,终于有所成就。此时的他已经40来岁了,世事变迁,难免心中有很多感触,思乡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返回家中,想去看看当年为他指点迷津的老族长。家人告诉他,老族长已经去世了,给他留下了一个信封。他把信封拆开,看到里面有张纸条,上面写着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不要悔。

    事前不要怕,事后不要悔。一个渴求找到生命意义的人,一定要记住这两点。无论道路有多么坎坷,都要举步向前,用行动来谱写人生的乐章;无论结果有多么糟糕,都要尽早放下后悔这个思想包袱,继续昂首挺胸地赶路。

    李重华说:“大胆天下去得,小心寸步难行。”不要畏首畏尾,否则你将永远裹足不前。既然人生容不得停留,既然后退也不可能沿原路返回,那就斗志昂扬地前进吧。与其小心翼翼地防守,不如井然有序地进攻。

    7、不安现状,奋发图强

    只有不安现状,生活才不会因日复一日的重复而单调、乏味;只有奋发图强,生活才会因一天天的进步而长久保持新鲜、美好。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一种不安现状的心态。“知足常乐”并不是要求人们不去进步,而是劝诫人们不要去奢求凭借自己能力不能得到的东西。因此,不按现状与知足常乐并不矛盾,千万不要把“知足常乐”作为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度日的借口。

    另外,要把不安现状体现在实际行动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奋发图强,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随着能力的提高,一个人可以办到以前办不到的事情,得到以前得不到甚至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年轻的时候曾是一家石油公司的普通员工,干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甚至连小孩都能做好的工作:检查石油罐的盖子有没有焊接好。

    石油罐盖子的焊接是自动完成的,当带盖的石油罐被传送至旋转台上后,旋转台上方的焊接剂便会在旋转的过程中将盖子与石油罐焊接起来。每天,洛克菲勒从早到晚都要注视着机器,渐渐便对这单调、枯燥、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感到厌烦。他虽然想过创业,但他当时的条件并不成熟。无奈之下,他只得继续以往的工作。

    不过,洛克菲勒并没有因厌烦而对工作敷衍了事,仍然抱着认真的工作态度。不仅如此,他还开始考虑如何才能改善工作流程。在工作中,他发现每焊接一个石油罐盖,焊接机会滴落39滴焊接剂。正是有了这个发现,洛克菲勒有了新想法,决定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焊接机,通过减少焊接剂的焊接滴数来减少成本。

    经过研究和反复试验后,洛克菲勒研制出了一种37滴型焊接机,不过效果并不理想。洛克菲勒并不灰心,最终研制出了完美的38滴型焊接机。这项研究成果的出现虽然不能提高公司的业绩,但却给公司增加了5亿美元的年利润,洛克菲勒功不可没。

    如果洛克菲勒是个安于现状的人,他将永远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石油大王将会与他毫无干系。正是有了一次次的不安现状,他才在自己的人生字典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当生活得不如意时,不妨学学洛克菲勒,从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千万不要怨天尤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洛克菲勒那样的运气。但如果安于现状,不愿发奋图强,即使有机会也会白白流失,正如被苹果砸到的人有很多,但只有牛顿从中受到了启示。

    有一位年轻人,一直得不到重用。为此,他愁肠百结,异常苦闷,觉得生活索然无味。一天,这个年轻人去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上帝听后默不作声,只是捡起了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然后把它扔到乱石堆中。这时,上帝才开口:“你去找回我刚才扔掉的那个石子。”这个年轻人翻遍了乱石堆,结果毫无所获。上帝又取下手上的戒指,以同样的方式扔到了乱石堆中。这一次,年轻人很快找到了戒指——那枚金光闪闪的金戒指,顿然醒悟:当自己还是一颗石子而不是一块金子时,就永远不要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

    提起“现代建筑”,在韩国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世界上也是享有盛名的。在经营项目方面,“现代建筑”通过不断发展将建筑业、造船业、汽车业融为一体,并且在各个行业都有不菲的成就。随着“现代建筑”的脱颖而出,其创始人郑周永逐渐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被誉为“最有魅力的男人”、“亚洲最富的企业家”等等。不过,郑周永在创造辉煌的时候却经历了常人难以坚持下去的艰辛,付出了常人不愿意付出的努力。

    1916年,郑周永出生于韩国江原道通川郡松田面峨山里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祖辈世代务农,父母同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父母的含辛茹苦下,郑周永与五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渐渐长大。因家资窘迫,郑周永在通川郡松田公立小学念完小学后便辍学回家,开始与父亲一起在天地里摸打滚爬。然而,尽管他们非常勤劳,但生活并没有因此变得乐观,甚至连基本口粮都成问题。15岁的郑周永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即使累得身心疲惫也仍然要忍饥挨饿的生活,于是打算离开这毫无希望的穷山恶水,去寻找另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郑周永找到在镇上工作的几个同学,希望他们能为自己谋点事干。然而,这些同学并不能想出什么办法。父亲得知后把他大骂了一顿,不仅是因为他的“异想天开”,而且因为他是长子,应该留在家里传承祖业。不过,郑周永并没有打消自己的念头,觉得应该趁着年轻出去闯一闯。

    第二年春天,郑周永在一次去里长家的时候从报纸上看到清津市正在修建港口和铁路的消息。他马上意识到,修建港口和铁路一定需要大量的劳工。就在那一刹那,郑周永仿佛已听到隆隆的机器声,看到成千上万的建筑工人来来往往地忙碌着,那里面当然也有他。

    郑周永找来一张破旧的地图,从上面找到了清津市。与此同时,他那颗火热的心顿时冷却了下来,因为清津市与通川竟相隔1000多里。不过,郑周永没有被吓倒:“再远我也要去!”他找到最好的伙伴池周元,并一起靠卖柴悄悄积攒了4角7分钱。8月的一天,他们背着父母溜出村子,拿着这仅有的路费向清津出发。白天,他们靠几分钱的食粮补充赶路时消耗的体力;晚上,他们在背风处过夜。尽管身体疲乏不堪,但郑周永并不能安然入睡。他望着黑洞洞的天空,想起了贫穷的家乡,想起了爸爸妈妈和弟弟妹妹,想到父母会为儿子的失踪而感到焦急不安。哭过之后,郑周永狠狠地咬住自己的嘴唇:为了改变贫穷,为了能让全家人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我一定要出去,坚持到底!

    经过几天的奔波后,郑周永和池周元来到了高原市。得知这里也在修建铁路时,他们决定先挣点路费再去清津。工地上的活要比种田累得多,郑周永累得浑身疼痛。虽然如此,但一想到家里的贫穷和前程的迷茫,他就咬牙坚持下去。筑路工每月工资为4角5分钱,除去伙食费,一个月满勤也只有1角5分钱。转眼间过去了两个月,中秋节快要到了。郑周永想让父母高兴一下,于是好不容易说服了工头,预先支点钱给家里寄去。正当他高兴地从工头棚里走出来时,他的父亲出乎意料地站在他面前。看着累得又黑又瘦的儿子,父亲的心里一阵酸痛。郑周永猛地扑到父亲的怀里,放声大哭。他太想家了,毕竟还只是一个16岁的孩子。

    就这样,郑周永像个小俘虏一样被父亲带回了贫穷的小山沟。不过,他并不甘心,还是想着去外边的世界闯闯。在家期间,他看了小说《泥土》,被主人公许崇吸引住了。他想:既然许崇能爬出大山沟、独自进城,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我郑周永为什么就不能出去闯一闯呢?于是,一个新的计划又在他的心里萌发了。1932年的春天,郑周永又联合了村里的另外两个小伙伴,在一天夜里溜出村子,一口气向汉城方向跑了100多里,接着在一家亲戚家停留。不过,他同样被父亲“押”了回去。

    回到家中,郑周永后总结了失败的原因:路费不足。这年秋天,他狠下心干了一件对不起家人的事:拿走了父亲的卖牛钱。这次他变得聪明了,一不找伙伴,二不在晚间溜,然后乘家里无人时坐上了南下汉城的火车。此次去汉城,他的主要目标是在牡丹会计学校速成班学习。之所以会有这种打算,是因为他从女朋友家的旧报纸上看到了这个学校。据报纸介绍,速成班学制6个月,毕业后可安排工作,毕业后每月至少能挣30元,去掉120元的年食宿费,每年能剩下240元。要知道,240元要买24袋大米,这比家里一年打的粮食要多得多。郑周永越想越高兴,相信等父母接到寄回的钱时,一定能原谅他所有的过错。

    到汉城后,郑周永很快办好了入学手续。由于已经开学3天,课程又讲得很快,再加上工作安排与成绩挂钩,郑周永不得不加倍努力。正在他踌躇满志之际,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一天早上,他匆匆忙忙往学校赶,在走到校门口时与父亲撞个满怀,脸色顿时变得惨白。尽管向父亲说尽了好话,父亲还是流着老泪催他回家。就这样,郑周永又一次回到了家中。

    1934年,是郑周永记事以来最糟的一年。当时,田里的庄稼几乎绝收,一种可怕的传染病在村里流行。这次,父亲再也不阻挡他了。这一年,19岁的郑周永第一次正式告别了父母,然后直奔汉城,寻找自己的梦想。

    经过一番奔波,郑周永在一家名为福兴商会的米行找到了一份发放员的工作,月薪18元。由于勤劳朴实,他很快便赢得了店主的喜欢和信任。不过,店主儿子并不争气,导致米行不得不停业。

    经过三年的锻炼,郑周永决定干一番事业。他在原址继续从事米行生意,并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很快站稳了脚跟。不久,他打出了自己买卖的大号——京一商社。从此,郑周永步入商界,一步步走向辉煌。

    在当时,比郑周永起点高的人很多,但比他成就高的人却很少。如果你还在抱怨命运,不妨与郑周永比比。当感觉到自己不如别人时,最好的办法是付出更多的努力来使自己强大起来。

    王令说:“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有遗寒。不能手提天下网,何忍身去游其间。”既然存在于天地之间,就要做一个顶天立地之人。只要愿意发奋,总会有展现自我价值的空间。不要混浑浑噩噩地度日,否则即使是再优秀的才能也会钝化。尽快地发掘自己吧,用成就向世人展示你的不平凡。

    8、竭尽全力,自有奇迹

    事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不要用尽力而为的表象来得到他人的理解,不要试图证明失败是因为自己能力上的不足。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竭尽全力。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对自己负责。

    一个猎人用猎枪打伤了一只兔子,然后命令猎狗去把猎物擒住。猎狗接到命令后立即扑了出去,兔子带着伤不顾一切地逃命。经过一番追逐后,兔子渐渐从猎狗的视线中消失了。猎狗不再追寻,转身小跑回到猎人身边。猎人非常生气,把猎狗训斥了一顿,说它一点用都没有。猎狗为自己辩解道:“虽然没有追上那只兔子,但我已经尽力了。”

    兔子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后,它的家人邻居都非常惊讶,问它在带伤的情况下是如何摆脱凶猛猎狗的。它解释道:“我之所以能够逃生,是因为我为了保住性命而竭尽全力。而那只猎狗却不同,有没有抓住我对它来说并不会有什么害处,至少它不会面临生命威胁。”

    在旁观者看来,即使这只受伤的兔子被猎狗追上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然而,这只兔子没有放弃生命,而是以一种竭尽全力的方式来表示对自己生命的负责。结果,他成功了。这并不仅仅是个寓言,生活中同样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一位年轻人遭遇了一场事故,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双腿已经毫无知觉。此后,他在父亲给他准备的手摇式轮椅上度过了20个春秋。在数千个行动不便的日子里,他经常用喝酒来麻醉自己,以便远离生活的苦闷,人生对他来说已经毫无意义。

    一天晚上,他在超市买完东西后摇着轮椅回家,途中遇到了两个坏人。他们让他乖乖地把钱交出来,见他不肯就范,于是动手抢夺。他一边反抗,一边呼救。劫匪失去了理智,用汽油点燃了他的轮椅后便匆匆离去。

    火势越来越猛,他的衣服已经被烧着了。就在一刹那间,他突然站了起来,然后一口气跑出了数十米!后来,他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完好无损。事后记者采访他时,他说:“我当时大脑一片空白,为了逃生,我只得如此。就在我冷静下来的一刹那,我哭了起来。当然,这不是因为我没有了轮椅而悲伤,而是为我意外能够再次行走而高兴。”

    此后,他找到了工作,开始过起正常人的生活。

    一次行军途中,拿破仑手下的一名不擅长游泳的士兵不小心掉进水里。当拿破仑骑马从那里路过时,这名士兵已经滑向了深处。虽然这名士兵在水中不停地求救,但岸上的这些士兵们也不擅长游泳,不敢下水去救他。

    拿破仑拿起枪便向水中射击,正好射在这位士兵的正前方。接着,拿破仑大声向他喊道:“马上游回来,否则我把你给枪毙了。”

    士兵们惊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但接下来的一幕更让他们惊讶:落水士兵竟然游回了岸边。

    在生命受到威胁的那一刻,每个人都会惧怕死亡,于是都会竭尽全力地去抗争。与死亡相比,大多数人并不害怕失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生命只有一次,而失败后却可以从头再来。于是,很多人在奋斗的过程中最多做到了尽力而为,根本不愿意竭尽全力,最终得到的只能是一个不能令自己满意的人生。对自己来讲,不能令自己满意的人生即使能够得到众人的羡慕,其实质仍然是一个失败的人生。

    如果你想成功,想拥有一个令自己满意的人生,就必须付出十二分的努力,竭尽全力地去做已经决定好的事情。只有付出了常人不愿意付出的努力,才能做到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

    比尔·盖茨在上小学的时候,做到了一件令很多人惊讶的事情:一字不漏地背诵完《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至第七章的内容。要知道,这些内容不仅毫无韵律,而且有数万字之多,即使是一个成年信徒要想做到这点也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当时仅有11岁的比尔·盖茨却做到了。给他带课的牧师问他是如何做到的,他用了四个铿锵有力的字回答:“竭尽全力。”

    千万不要把失败看作理所当然,否则一生将会被失败困扰。当目标确定后,要把它看得像自己的生命那样珍贵,竭尽全力地去实现它。不要在还没有成功之前就安慰自己,否则只会消磨自己的斗志。

    苏轼说:“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既然身处战场,就要抛开生死,这样才有生的机会;如果思生的话,就会因不能用尽全力而被全力以赴的对手杀掉。同理,既然立下志向,就要排出杂念,全力以赴,一旦产生懈怠情绪必将功亏一篑。

    9、常思常新,谋定后动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一位饱学多识的人向一位大师请教:“佛说‘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认为其中有荒诞之处。高大的须弥山固然可以容纳小小的一粒芥子,但芥子又如何容纳须弥山呢?”

    大师没有作答,而是反问一句:“听人说你学识渊博,堪称‘读书破万卷’,此话当真?”此人自豪答道:“当然不假。”

    大师又问:“既然是真的,那么你把学到的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呢?”

    此人点点脑袋:“自然全部在这里!”

    大师笑道:“这就奇怪了,我与你有相同的困惑,既然小小的芥子不能容纳须弥山,你的小小脑袋又如何放得下万卷书呢?”

    此人沉思片刻后,大彻大悟。

    这便是思考的魅力。在思考的过程中,深奥的东西会逐渐变得容易理解,困难的事情会变得简单。

    西汉初年,有人上告说楚王韩信造反,将领们纷纷要求高祖派兵攻打。高祖没有发话,转而向陈平问计。从高祖口中得知将领们的建议后,陈平问:“外人知不知道有人上告韩信谋反?”高祖回答说没有。陈平又问:“韩信知道有人告他谋反吗?”高祖回答说不知道。接着,陈平又问高祖,他的精兵和手下将领的用兵本领能否与韩信相比,高祖回答说都不如韩信。陈平说:“既然陛下的兵没有楚兵精,将没有韩信厉害。一旦举兵攻打,必然会遭遇失败。臣私下为陛下的安危担忧。”高祖有些惊慌,问他该怎么办。陈平说:“古时,天子乘巡游之际会见各地的诸侯。陛下可以假装去与楚地毗邻的云梦巡游,然后在楚地之西的陈地会见诸侯。韩信听说后一定不会有所防范,并会前来迎谒。到那时,只要用一个身强力壮的人就能把他捉住。”后来,高祖采用了陈平的计谋,轻松将韩信擒住。

    炎兴元年(263年),总指挥钟会引兵近二十万、兵分三路讨伐蜀汉。除钟会一路外,另两路首领为征西将军邓艾和雍州刺史诸葛绪。在这三位将领中,钟会和邓艾都有谋反之意。司马昭之所以敢于大胆任用他们二人,是因为他已经做了周密的思考。

    驻守沓中的姜维见汉中已被攻破、钟会欲取蜀都成都,立即出兵阻截,廖化、张翼从成都引兵来援。后来,双方在剑阁(今四川剑阁县西)相持。姜维、廖化、张翼先赶到剑阁,于是凭险据守。钟会虽有十余万大军,但始终难以有所进展。

    这时候,邓艾与钟会产生了分歧。姜维退至剑阁前,邓艾曾与诸葛绪谋划击江油(今四川江油东)、入成都。不料,诸葛绪不听其议,率军与钟会会合。钟会乘机诬陷诸葛绪,夺去了他的兵权。邓艾无奈,只好也去会合。剑阁久攻不下,钟会下令休整后再战。邓艾则认为不能给蜀军喘息的机会,建议取道直逼成都。分歧产生后,邓艾不听钟会号令,引兵绕过剑阁,从险山恶岭中开辟了一条通往江油的小道。驻守江油的蜀军毫不防备,只得举手投降。随后,邓艾又攻破了绵阳,一步步向成都靠近。

    刘禅见魏军逼近成都,立即聚众商议。经过一番商讨后,刘禅决定降魏。刘禅投降,标志着蜀汉的灭亡。邓艾率军入成都后,尽量安抚降众。在未得到司马昭许可之前,他先将刘禅封为行骠骑将军,后又上书请封其为扶风王。在这期间,坚守剑阁的姜维接到了后主的投降诏令。姜维顿生一计,先是佯降,接着劝钟会立地称王,不料正合其心意。钟会见邓艾已入成都,立即上告其有谋反之心。司马昭见大局已定,顺势令钟会将其押解回京。押解途中,邓艾先是被其部将劫走,后被钟会军杀死。

    邓艾死后,钟会和姜维本想秘密进军洛阳,不料被司马昭识破,遂公开反叛。姜维乘机建议钟会杀掉入蜀的魏将,以免他们惑乱军心。钟会本欲行事,却招致入蜀魏军的不满,被魏军杀掉。

    其实,钟会的下场早在司马昭预料之内。当初,钟会因为才能出众被司马昭任用。司马昭的夫人王氏对司马昭说:“钟会这个人见利忘义,好生事端。一旦对他恩宠过度,他肯定会犯上作乱,因此不可委以重任。”然而,司马昭却将攻伐蜀汉的重任交给了钟会,并拨兵十余万。没有十分把握,老谋深算的司马昭是不会这么做的。当时,蜀汉军民疲惫,但众人却认为不到攻伐蜀汉的时机。司马昭认为:“人心犹豫胆怯就会智勇尽失,强行命令一个智勇尽失的人去攻城略地无疑会被敌人所擒,只有钟会锐意伐蜀,任用此人一定能够灭掉蜀国。灭蜀之后,钟会即使想作乱也没有办法,因为蜀国遗民刚受震恐,惊魂未定,难以与其共图大事,而跟随他的将士思归心切,不肯与他同谋。如果他想造反,只会自取灭亡。”司马昭的目的达到了,不仅一举平定了蜀汉,而且同时除掉了钟会和邓艾,可谓一举两得。

    没有一个好的思路,就难以有一个好的出路。行动固然重要,但没有思想的指引,只会像盲人摸象那样盲目。那么,如何才能养成思考的习惯呢?

    (1)杜绝思维定式的产生

    山上住着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只有父子两人,他们二人靠砍柴为生。每天早上,父子俩都会将前一天砍好的柴装在车上,然后在车前套上牛后,就开始前往山下的集市上卖柴。

    由于老父的眼神不好,每到拐弯处时,儿子便会提醒父亲道:“爹,要拐弯了。”然后父亲便指挥牛拐弯。久而久之,牛每次来到拐弯处时都会稍作停顿,听到“爹,要拐弯了”这句话后,就自觉地开始拐弯了。

    一次,父亲因为身体不适不能下山,儿子只好一个人赶着牛车下山卖柴。结果,到了第一个拐弯处时,牛像往常一样站着不动了。儿子很着急,但无论他怎么吆喝、指挥,牛就是不动。后来,他甚至用鞭子抽它,仍然没有效果。

    儿子无可奈何,但他不愿意打扰老父亲,可是必须要赶快下山把柴卖掉,否则就会耽搁砍柴。他回忆了以往每到拐弯处的情景,好像发现了其中的原因。他四处看了看,除了他之外,周围没有什么人。于是他大声喊道:“爹,要拐弯了!”

    奇迹出现了,牛听到了儿子的这句话后,又像往常一样动了起来。

    一旦形成了思维定式,就会像故事中的这头牛一样墨守成规,不能根据变化的情况而变通。

    (2)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

    很多人在小的时候都遇到过这样一道智力题:将四个角的桌子砍去一角,还剩几个角。有人直接按照加减法来计算,得到的答案是三个角。有人略作思考,得到的答案是五个角。孰是孰非,如何定论。其实,根本无法定论。三个角对吗?如果沿着桌子对角线砍去的话,自然是对的。五个角对吗?如果沿着对角线内侧砍去的话,自然是五个角。还有答案吗?自然有。如果从桌子两边的交点向另外两条边砍去,就能得到四个角。

    当一个问题摆在面前时,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常常能够得到几种不同的答案。然后,通过分析和比较从中选择最佳答案。

    思考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离开了思考,再伟大的行动也只能换取愚蠢的果实。同时,思想永远不会枯竭。累的时候,让大脑休息一下。当再次面临还未解决的问题时,豁然开朗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

    10、以俭助勤,合理理财

    不懂节俭的人,即使有一双勤劳的双手,也难以积累起成就事业的资本;不会理财的人,即使拥有一座高高的金山,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两手空空。

    对于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讲,节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养成了节俭的习惯,才能够为成就事业积累足够的资本,或将资本的价值最大化。

    卡耐基在公司里提议计划用钱时说:“我也有过财政困难。我曾在密苏里的玉米田和谷仓工作过。我辛勤地工作,直至腰酸背痛。我当时所做的那些苦工,并不是一小时一块美金的工资,也不是5毛钱,也不是10分钱。我那时所拿的是每小时5分钱,每天工作10小时。我知道在长达20年的时间内一直住在一间没有浴室、没有自来水的房子里是什么滋味,也知道在一间零下15℃的卧室中待着是什么滋味,还知道为节省一毛钱徒步数里远以致鞋底穿洞、裤底打补丁的滋味。”

    “在那段时间里,我没法从收入中省下几个铜板。如果我不那样做,心里就不安。由于这段经验,我们必须和一些公司一样,先拟定一个花钱的计划,然后根据计划来花钱。”

    除了在事业中要注意节俭外,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节俭。如果忽略了一个方面,必然会给另一方面带来负面影响。翻阅成功人士的生活作风,不难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节俭的习惯。

    以“世界传媒和奥运报道”为题的新闻发布会在悉尼奥运会上发布时,世界各地的传媒大师和记者欢聚一堂。

    发布会进行过程中,美国传媒巨头NBC副总裁麦卡锡突然弯下腰,身子钻到桌子底下,似乎在找寻什么重要东西。见到这样堂堂一位副总裁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这种不雅的动作,在场的很多人都感到惊讶:这不等于自毁形象吗?

    不一会儿,麦卡锡从桌下钻出来,手中拿着一支雪茄,面带微笑地向在场的人扬扬手中的雪茄说:“对不起,我不小心把雪茄弄掉地上了。记得母亲曾经告诉我,应该爱护自己的每一美分。”

    香港富翁李嘉诚从来不讲究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且一套西服穿十几年,鞋子坏了补好后照样穿。在他的影响下,其子李泽楷也相当节俭。

    至1999年终,李泽楷的身价已经升到几十亿港币。在接受《亚洲周刊》的记者来访时,他手上戴着一只Swatch手表,脚上依然穿着一双俗称“白饭鱼”的鞋。要知道,这种鞋在遍布香港街巷的便民超市或连锁店中随处可见,一般只售15港币。另外,他虽然有一架价值1000多万港币的滑翔机,但从来不用于享乐,只是在招待生意伙伴时才会用用。

    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后,还要学会理财。曾经有位学者做了一项社会调查,以“有谁知道自己家的年花费是多少”为题进行调查。结果,近62.4%的人回答知道,而其中的绝大多数是百万富翁。接着,这位学者又以“有多少人的日常生活开支是按照预算进行的”为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百万富翁的人群里,有2/3的人按照预算进行日常生活开支。出现这种情况难道是巧合吗?当然不是。这说明一个事实:大部分成功人士都能合理理财。

    如果学会了节俭,不仅可以积累财富,而且可以养德;如果学会了理财,不仅可以有效投资,而且可以消除不知财富何处去的烦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