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那么好,你为什么选择放弃?-工作可以造就你,你也可以造就工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有人说,每个人永远做着两份工作,一份是当前所从事的,一份则是真正想做的。于是,人们常常把眼光放在别处,总是一味地换工作,希望以此来找到更好的发展舞台,结果却往往陷入另一番失意的泥淖。

    其实,很多人是在骑马找马,好工作从来不在别处,而是在身边——关键在于你能否有个好的心态,安于本职工作,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将平凡的工作打造成你理想中的好工作,这样,你才会成为职场永远的赢家。

    当工作遭遇“七年之痒”

    婚姻有所谓的“七年之痒”,工作亦是如此。

    随着职业生涯的增长,我们就会逐步对工作缺乏最初的激情,出现倦怠,甚至是厌恶的现象。这个时候,你就有必要好好检视一下你的工作——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样的境况,是公司,还是工作本身?亦或是自己?

    心理学家认为,对工作或职业产生疲倦,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由于工作到一定程度,程式化的默契本身很容易在人类“求新求异”的本能心理需求中被厌倦和抛弃。通常情况下,能力大于期望值和期望值大于能力的人都容易产生工作厌倦心理。

    一般说来,导致工作厌倦或疲惫的原因主要有:

    1.不喜欢所从事的工作,但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得不继续干下去;

    2.好好工作,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肯定和回报,以至于丧失了对工作的热情;

    3.工作出现了一些挫折,比如受了老板的批评而感到委屈等等。

    工作出现七年之痒,很多人都选择跳槽来摆脱厌倦。但是,频繁地换工作,也会对自己的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

    事实上,再令人激动的工作,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很多时候不是工作造就了人,而是人造就了自己的工作,关键问题不是换不换工作,而是如何扩展你的事业。因为一个人可以把事情越做越大,也可以越做越窄。所以说,换工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药,行动起来,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充实自己的能力才是解决工作“七年之痒”的关键。

    一位有过20多年从医经验的医生曾经说过:“疲惫、厌倦,谁都有啊,这是很正常的情绪,关键要善于主动采取办法解决,而不是稍不如意就想到换工作。我当医生已经20多年了,有过疲倦,没有想过换行。从学的那一瞬间就注定了我要干一辈子医生。别人可能因为对一种工作厌倦了就去干另一种工作,医生却很少有人这样。”

    观念决定出路,有时候,我们之所以陷入工作之痒的死胡同,就是不懂得换个思维去看问题,如果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就会看到事情的实质,也就更为客观,工作之痒也就更容易挨过去。

    赢家思维

    工作出现“七年之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其“痒”视若无睹,选择逃避的态度,或者干脆把跳槽当作救命草。殊不知,如果不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根本性增强自己的能力,换工作只能陷入新一轮的郁闷当中。

    影响工作心情的各项指数排行

    在繁忙的工作中,人们不可能时刻保持心情舒畅、精神饱满,有时候也难免变得心浮气躁,凡事浅尝辄止,遇难而退,这山望着那山高,空有远大理想,无心执着追求。

    可见,工作中遭遇坏心情,是很正常的现象,很多人试图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心情,最后往往发现,即使工作变了,坏心情仍然如影随形。我们总结出了影响工作心情各项指数,也许对改变现状有所助益。

    1.薪酬待遇不理想

    影响指数:★★★★★★★★

    说到跳槽的原因,薪酬不理想绝对是影响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它的影响程度可评定为八星级。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经济的社会里,金钱虽不是万能的,却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和价值的最重要的筹码。因此,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换工作,就是因为对薪水不满意,他们渴望获得更高的工资,于是总是处在“骑驴找马”的状态下。

    薪酬和职位,的确是管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但这绝不能成为跳槽的主要理由,如果仅仅为了钱去跳槽,那样反而得不偿失。

    我们的成就感,不是只靠金钱就能获得的。不管什么工作,如果能够自发地、自主地去进行,人们就会从中感受到工作的意义。而且重要的是,选择工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应从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

    不管你是为老板打工,还是为自己打工,你都要想到,你得到的不仅是薪水,还有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技能的提高、自我认识的加深等很多东西,这些东西与有限的金钱比较起来,其价值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2.单调乏味的工作环境

    影响指数:★★★★★★★

    相比薪酬的不理想对跳槽的影响,工作环境的不尽人意的影响程度仅次于前者,可评定为七星级。

    绝大多数人在初入职场时对一切事务都抱有新鲜感,满怀工作热情,可不久以后就会对工作中程式化、标准化的内容感到厌倦,对单调乏味的工作环境产生抗拒,从而变得情绪低落,无心工作。于是,跳槽的念头便开始重新活跃起来。但你可曾想过,除了换一个工作、换一个老板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永远摆脱这些梦魇?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应是我们工作的原则。当你开始对单调乏味的工作环境开始厌烦的时候,不妨放下手中的一切,想想你开始选择这个工作的初心,你会重拾激情。另外,学会寻找工作中的乐趣,比如常和同事交流,多参加公司的集体活动等。

    3.努力工作,却不被老板重视

    影响指数:★★★★★★

    努力工作,却得不到老板和别人的认可,即所谓的怀才不遇,也是跳槽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影响程度可评定为六星级。

    对于一名员工来说,最大的苦恼莫过于工作努力,却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不仅如此,还会受到挖苦和讽刺,被同事排挤。这时跳槽之心油然而生。

    很多员工往往不满足于完成基本任务,总想出人头地的炫一把,企图靠瞬间的曝光来吸引领导和同事的注意。但是,在过分的名利心包绕之下,他们往往不能接受批评和失败,一旦遭受挫折就喜欢拿跳槽相威胁。就算他们的跳槽言行是无心之举,毫无恶意,也同样遭人反感。

    3.错综复杂的同事关系

    影响指数:★★★★★★

    纵观很多职场人士跳槽的原因,同事关系紧张,也是一个很常见的原因,影响程度可评定为五星级。

    对职场人士来说,每天相处时间最长的是同事。早上一睁开眼,便急急忙忙赶去与同事见面,直到夜幕低垂,才满脸倦意地互道“再见”。

    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好的工作环境,糟糕的人际关系使工作环境变得恶劣。试想:当你回到办公室里,发觉人人对你视若无睹,没有人愿意主动跟你讲话,也没有人与你倾吐工作中的苦与乐时,你还会留恋你的工作吗?这时候,你一定要扪心自问,无法与对方合作的原因,问题究竟是出在对方,还是在自己的身上?你是不是也应该负一点责任,努力营造愉快融洽的气氛?不可小视与人和平共处的技巧,它是你日后事业成败的关键。

    赢家思维

    人们更换工作,往往跟心情好坏大有关系。心情好,自然可以顺风顺水,即使工作各方面不能尽如人意,也能高高兴兴地继续干下去。反之,如果心情不好,每天憋屈冒火,自然难以干的长久。因此,找出影响自己工作心情的各种因素,对症下药加以排解,对你的工作大有帮助。

    换工作究竟需要多大的成本

    每逢新春时节,一场连一场的人才招聘会撩拔着众多不安分的心,总有大批人马离开原岗位,寻找新的“奶酪”。殊不知,跳槽其实也是一种投资行为,也是需要成本的,盲目跳槽,会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在决定跳槽前,千万别忘了先算算跳槽成本,亏本的生意,千万不要做。

    1.你一定要换个跑道吗?

    很多人认为,所谓换工作,就好比是换个跑道重新跑而已,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当你准备换个跑道重新跑时,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些问题:当你的职业生涯陷入暂时的困境时,换工作是否真能带来一线生机?换工作成功的可能性大不大?万一新的工作更不理想怎么办?

    跳槽要承受待业期间因无经济收入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竞争压力,除非你对自己跳槽后的去向有较大把握,否则不妨在跳之前,综合(不只是薪金本身)测算一下“跳”的成本,听听亲朋好友的意见,不要冒然辞职。正式跳槽前,一定要多问问自己:有没有必要跳槽?跳槽后会不会发展更好?跳槽千万不要意气用事,否则到头来只会越跳越糟。

    从职业生涯发展来说,换工作相当于改变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有时候,换工作是给职业生涯带来生机的必要手段。但是,在未能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之前,随意换工作往往容易带来危害和倒退,错误的换工作很可能带来长期的职业低迷,从而影响终生。

    2.“高薪”背后的隐性成本。

    很多人只瞅着薪水的数字,脑袋一热便放弃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工作,跳到一个陌生的工作中去。殊不知,这样被高薪诱惑的工作非但不保脸,还可能是个陷阱。

    一般对于跳槽者而言,跳槽所产生的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故名思议,就是可以明确预见的成本。比如在原单位损失的奖金、各项福利、以及需支付的因单方面提出解决劳动合同的违约金等。

    隐性成本则是许多跳槽者不容易发现的,比如说,新公司离家较远,就可能会租住离公司较近的房子,或购置车辆等交通工具;新公司对着装严格的,就需添置新的工作装;初到新公司,对人员不熟悉,要与新同事以搞好关系需要花费人际交往费;接触新的工作,对各种规定不熟悉,加班加点到深夜以便跟上同事的步伐等,这些都是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金钱的。因此跳槽也许在工资上能够带来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不断更换环境而有着更大的花费。

    总之,为高薪、或希望通过换工作走出职业困境的人,往往对换工作寄予过高期望。却忽视了自身的个性、能力是否能适应新环境以及高新背后所需付出的更大成本。当你放弃了原有的工作积累,转到一个全新天地中去时,都需要经历一段适应期。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必须与新工作相互磨合之外,收入的减少和职位的降低也在所难免。很多人就是由于太急功近利,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3.换工作前一定要权衡利弊。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你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这时候,有份貌似更好的工作摆在你的面前。于是,你开始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我该何去何从?是固守旧岗位,还是换一份新工作?面对取舍,每人的选择都不相同,其结果也大相径庭。

    雅丽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她信心满满的随同上司一起跳槽了,并决定努力工作,以报答上司的知遇之恩。

    可是,当雅丽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时候,却遇到了诸多问题。首先,因为她是上司带来的人,同事对她有排斥、有防备,这让她的工作很难开展。还有,自己原来的上司因为也是初到这家公司,也需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人事,并不能过多地关照她。这些都如同巨石阻挡住了她前进的步伐,打击了她火热的激情,让她感到迷惑和痛苦。

    可见,跳槽并不一定能成功。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给你提供发展的平台,而这个平台则包括公司前景、工作环境、职业发展方向等。所以,当面临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时,你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个规划,评估一下跳与不跳的利和弊,然后再来做决定。简单易行的方法是,找张白纸一上一下画上个大大的“T”字。上边的T字左边写上现有工作的好处,右边写上现有工作的不足;下边的T字左边写上新工作的好处,右边写上新工作的不足。之后,按以下顺序对硬软条件进行分析。

    硬条件一般包括:职位、薪水、福利、上下班远近、企业性质。

    软条件一般包括:公司前景、企业文化、本部门的领导风格是否适合自己、职位和技能的上升空间、自己在此还能学到的东西、自己留下或者离开给部门带来的影响。

    这些条件列得越清楚,就越方便判断。列出之后,把目前公司的好处与新公司的好处相比,再把两个公司的不足之处相比。两相比较之下,如果天平向一个方向明显倾斜,跳还是不跳就结果立现。

    赢家思维

    很多人跳槽,往往是一时冲动,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殊不知,在你潇洒跳槽的背后,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就是跳槽成本。也许你账面上的工资确实比以前高了,但从长远来看,从整体来看,换工作很可能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所以,在决定跳槽之前,一定要全面衡量,计算一下跳槽成本,想一想是否真的值得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换工作前三思,别轻易做“跳蚤”

    工作时间久了,有些人难免变得心浮气躁,跳槽的欲望开始蠢蠢欲动。但是,在换工作前,不仅要弄清楚换工作的成本与得到的回报是否成正比,还要搞清楚自己目前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千万不要因为冲动而跳槽,一定要三思而后跳。

    谁都知道,熊掌和鱼两者不可兼得,在分不清哪是熊掌,哪是鱼的情况下,最好牢牢抓住一样。

    人一生换几次工作是很正常的。但是,在跳槽时,你应该想想,这是不是可以给你带来更大的利益,是不是更符合你的兴趣所在,是不是可以提升你的价值,这些都需要你事先一再考虑。切勿“这山望着那山高”。

    有个故事说,一个小和尚去采药,他选了最高的一座山爬,因为师父对他说山越高,草药越好。当他爬上第一个山头,正准备采药时,突然发现前面还有一座更高的山,于是他走到山下,又去爬那座更高的山。当他爬到第二个山头时,又发现了同样的情景,于是他又去爬另一座更高的山。就这样,他自己都忘记爬了几座山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药篮里却还空空如也。可是还有一座更高的山正在远处……

    在职场中,很多人就像故事里的小和尚,因为觉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是理想中的职业,于是便“身在曹营心在汉”,对眼前的工作马马虎虎,一心想着跳槽。其实,他们这种想法,只不过是心态在作怪罢了,因为那山未必一定高。

    面对这种情况,最明智的做法是,调整你的心态,对不大喜欢的工作也要有敬业精神,当你真正投入、了解、熟悉了,或许你就会热爱上它。

    赢家思维

    跳槽犹如围城,没跳的人蠢蠢欲动,总看着跳了的人有多大的发展;跳了的人算计着得失,总怀念着过去公司的种种好处。

    如果你仅仅是因为羡慕人家进了城而去匆忙找个人“结婚”,那么“离婚”的日子也就在不远处等着你了。所以说,跳槽并不一定会给你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越跳越糟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每当你想跳槽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换工作,并不能改变被动的局面

    人们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总是很容易陷入一种被动的局面。他们被动地上班下班,被动地完成老板交待的任务,似乎纯粹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这时跳槽的欲望就开始萌生。

    但是,跳槽不一定就会给你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很多根本性的问题,是无法通过跳槽来改变的。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首先就是从改变自己开始。

    作为公司的一名职员,只有不断地从学习中吸收新思想,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才能够在工作中获得不断改进的方法。也只有善于自我改进、自我超越的人,才会警觉到自己的无知及能力的不足,才能不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向成功的目标迈进。下面有八项要点,告诉大家如何改进你的工作。

    1.热爱你的工作。如果从心底厌恶自己的工作,做起事来必将事倍功半,难以顺利成功,所以必须热爱你的工作,愉快的心情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2.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如果一开头就抱着得过且过,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工作态度,那么任何工作做起来都寸步难行。

    3.制定完整的工作计划。在每一个阶段开始之前,务必制定完整的工作计划,并循序完成每一个步骤。

    4.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巧。所谓“知识就是力量”,有了正确的知识与技巧,则任何事均可轻易完成。

    5.今日事今日毕。今天的事情一旦耽搁到明天,势必越积越多,最终难以继续完成。

    6.注意劳逸结合。否则一味苦干,迟早将因不堪重负而累倒。尽量去除紧张情绪,莫钻牛角尖,对于无法解决的事情不妨暂时搁置一旁。

    7.学会调整情绪。面临工作的挑战,放松心情,不要勉强自己在恶劣的情绪下做事。

    8.切忌急躁。做事须冷静地一步步完成,一旦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过重的工作,整个心事将无法安定下来,如此则不但乱了手脚,甚至导致错误百出。

    其次,要积极主动,让工作快乐起来。

    一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就是让工作快乐起来,因为快乐可以感染别人,也会增强你面对困难时的信心。只有最佳的精神状态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

    可是,这份快乐会被每天单调枯燥的工作渐渐泯灭。在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

    要想保持对工作恒久的新鲜感,要做到两点。一是必须改变只把工作当成谋生手段的观念,要把自己的事业、成功和目前的工作连接起来。二是给自己不断树立新的目标,挖掘新鲜感;把曾经的梦想拣起来,找机会实现它;审视自己的工作,看看有哪些事情一直拖着没有处理,然后把它做完……

    总之,每天快乐地去迎接工作的挑战,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去发挥自己的才能,你就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你的内心同时也会变化,变得越发有信心,你的价值也越发得到别人的认可。

    赢家思维

    换工作并不能改变工作中的被动局面,要想变得快乐起来,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在充满竞争的职场里,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工作中,惟有你自己才能激励自己更好地迎接每一次挑战。

    看那些优秀的员工,他们在工作时神情专注,走路时昂首挺胸,与人交谈时面带微笑……因而会让老板觉得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愈是疲倦的时候,就愈穿得好、愈有精神,不要让人看出你的一丝倦容。

    换种思维看工作,并非想象的那么糟糕

    如果你懂得凡事换种角度思考,你就会发现工作并没你想象的那么差劲。看似平淡的工作中,有你意想不到的亮点。当你从工作中感受到充实、快乐、成就感等等积极的因素时,你的人生必将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

    1.停止抱怨,工作不是一件苦差使。

    停止抱怨,工作并不只是谋生的手段。当我们把它看作一种快乐的使命,并投入自己的热情时,上班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

    工作热情是成就一切的前提,事业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做事的决心和热情的工作态度。在工作面前,拥有非成功不可的决心和满腔的工作热情,困难往往迎刃而解,终将取得优良的工作业绩。

    IBM前营销总裁巴克·罗杰斯曾说过:“我们不能把工作看作为了五斗米折腰的事情,我们必须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意义才行。”

    我们得从工作当中找到乐趣、尊严、成就感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我们作为职场人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即使你的处境再不如人意,也不应该厌恶自己的工作,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如果环境迫使你不得不做一些令人乏味的工作,你应该想方设法使之充满乐趣。用这种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无论做什么,都很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2.寻找你的工作“亮点”。

    “敬业”、“主动”一直是企业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老板们也在不遗余力地倡导和鼓励这种精神。可是,为什么敬业精神不能持久?为什么员工很少能自动自发地去工作?

    这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亮点”。这个亮点就是工作能让他体会到胜利感和成就感的地方,也就是工作的乐趣所在。

    找到工作“亮点”的人,能积极地对待工作,并努力学习与工作有关的知识,以便能更加熟练地掌握工作技能,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3.爱工作,等于爱自己。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热爱自己的工作,那他注定难成大事。

    比尔·盖茨说:“你可以不喜欢你现在的工作,但你必须热爱它。只要坚持热爱,平凡的工作也会有伟大的成就。”

    热爱工作是一种信念,人们怀着这种信念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更重要的是,我们劳苦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获得多少钱,而在于我们因此会成为什么。那些头脑灵活的人拼命劳作决不是仅仅为了赚钱,使他们保持工作热情的东西比金钱更为高尚:他们在从事一项迷人的事业!而这项事业,也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当然,我们热爱工作,并不是要成为一名工作狂,更不是过劳死!而是要求人们为自己的工作负责,并且在上班时间全力以赴,高效率地去完成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工作就是爱自己,就是对自己负责。这是因为,我们只有从内心深处热爱工作,才能在工作中释放自己的热情,从而获取巨大的快乐和成功。

    赢家思维

    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抱怨,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思维去看待呢?也许你的工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即使这份工作你不太喜欢,但也要尽一切努力去改变它、热爱它,并凭着这种热情去发掘内心蕴藏的活力、热情和巨大的创造力。你对自己的工作越热爱,做好的决心也就越大,工作效率也就越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