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改变世界:中国国家金融战略路线图解读-人民币改变世界货币体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人民币与“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为什么?为什么习主席格外看重中东与非洲,不仅是因为那里需要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更需要中东、非洲。一带一路的重点是“一路向西”,通过中东、路经北非,到达欧洲,因此,必须打通连美国人都不敢通过的“伊斯兰墙”,重现古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辉煌。人民币要走向世界,首先要流经亚洲,走出亚洲,走到非洲,一带一路会跟着人民币走,一直通达欧洲!

    必须认清,今天的中国,相比邓小平力主改革开放时期那个阶段可能更艰难,不是没有钱,而是不知道怎么花钱——大把花钱,不能买来什么!

    中国以前是很肯花钱的,即使是在中国经济非常困难的时期,也大手笔地援助过如越南、阿尔巴尼亚等国家,买来了什么?国家安全。现在又要大笔花钱,要买什么?就是为人民币走向世界铺路架桥。

    人民币走向世界有那么重要吗?非常重要!再过十年、二十年,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这么看——因为很少人能够看这么远,想这么远!

    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以及能源市场仍然处于低位徘徊的时期,中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干大事,要比任何时候都划算。比如,习主席决定组建援助非洲600亿美元共同基金,以及对中东地区国家提供550亿美元借款,数量似乎不少,但与中国每年节省的购买大宗商品以及能源品的金额相比,是小头。更因为,中国这一次拿出去的外汇,只能通过境外企业买中国货才能回流国内,如果中国援助非洲600亿美元共同基金,以及对中东地区国家提供的550亿美元借款能够有一半买中国货,对减轻中国产能过剩的压力肯定有作用,更何况,这些资金绝大多数将与中国援助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一带一路计划配套。

    全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是冷眼旁观的,它们深知,这条路是中华民族的崛起之路,也是中国影响力蚕食它们势力范围之路,但它们没有办法反对,因为这样的路它们都曾经走过,尤其是美国,况且,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周期,有一条大兴基本建设之路,对大家都有好处。更由于,它们深知中国很难逾越“伊斯兰墙”,与其反对,不如等待中国碰壁。习主席就是看准了西方国家的冷漠背后一个个小心眼,抓住了战机。

    一带一路、一路向西是中国非常巧妙的“迂回”,是借力打力,非洲、中东目前非常需要中国,尤其是在能源品市场大幅度低迷的周期,摆脱単肺经济是它们的共同愿望,工业化则是唯一一条路。此时,西方列强无心也无力,中国打通“伊斯兰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和平发展必须靠竞争获得,我不喜欢总是用“境外敌对势力”来遮掩我们的毛病,但也承认,今天不希望中国崛起的所谓“境外敌对势力”还是存在的,比如,被中国一个个赶超的西方国家内心也是“醋醋”的,即使是那些昔日的战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组建成共同体,与做空中国的势力沆瀣一气。对此,有些人主张通过硬碰硬的方式让西方国家包括全世界的“旁观者”群体承认中国的崛起,甚至主张找一两个刺头干一仗。想一想中国的战略方向,想一想孰重孰轻,这种思维方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为什么从胡主席到习主席都一直强调要坚持和平发展战略?包括维持台海和平,维护东海、南海和平。即是顺应时代潮流,也是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有路可走,为什么要打仗。

    和平发展是大战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要知道,一带一路、亚投行,有多少国家眼馋,包括日本。中国修建一带一路,帮助中东、非洲发展,甚至可以将影响力扩大到欧洲,这是多么大的战略空间——对极其缺乏战略空间的日本是多么大的诱惑。一旦一带一路成功,非洲发展了,中东将实现工业化,欧洲的许多产品都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直发东北亚,这个世界将大变——想不和平,都难!想不发展都难!

    当我开始主张人民币走向世界的那一刻,我就判断:人类有可能告别大规模战争,实现和平发展的可能性在增强。为什么?中国因素!中国在发生历史性巨变,它从一个对外输出革命,主张阶级斗争理论的国家,变成了力主和平,力主建设,力争和谐发展的国家。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中国融入主流世界,未来即使有摩擦,也是文明间的竞争,而不会因为意识形态之争打大仗。更重要的是,中国之所以一度远离国际社会,贫穷是主要因素。经过38年改革开放,中国虽然有穷人,但绝大多数人都相对富裕了,他们都不想打仗。不打仗,但要发展,只能走一带一路,走人民币国际化的康庄大道。因此,人民币要成为和平币!

    今天的世界不需要战争,更不需要毁灭性的战争,中国的实践证明,只要经济发展就能够给国民带来福利,就能给全世界带来红利。未来的发展将更多地依靠创新劳动,共存、共享、共荣,人类通过金融市场全球化进行互通互联,一带一路大家参与,何必追求对外扩张。正如习主席所言: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包括更多的国家和平发展。中国的一带一路,一路向西,就是要让“伊斯兰墙”变成没有阻碍的“太平洋”。

    和平发展并不是拒绝竞争,文明之间永远需要竞争,你强,我更强,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而且是新经济时代人类高速发展的唯一动力。如何竞争?如同在运动场,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规则。规则可以修改,但必须得到所有运动员认可,否则无法比赛,无法竞争。奥林匹克运动是西方的,中国积极参与,也提出规则修改建议,但总体上看还是遵循西方规则。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实际也是尊重、遵循国际市场竞争规则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更是以确认西方游戏规则为前提。中国不止一次地重申,我们将在承认全球经济近百年来所形成的一系列规则基础上参与国际竞争。2015年汪洋副总理出访美国,曾经明确地告诉美国人:中国无意立起炉灶,会按照欧美国家主导的(经济交往)游戏规则参与全球竞争。美国人欧洲人也都明确的告诉中国,发达国家会支持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支持中国和平发展,支持人民币走向世界,这也是人民币能够顺利加入SDR的大背景。

    中国希望和平发展是实实在在的,是符合中国利益的,这是人民币战略的一部分!战略意义重大,不惜想办法组织实施,而不是受干扰就变,要排除国内外的一系列干扰。

    时代已经变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包括震慑力!当前,在很多场合,很多时候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声音是一致的,包括捍卫和平,尊重全球经济游戏规则。无意另起炉灶,绝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为了与世界列强平起平坐。

    2016年包括以后很多年,中国将义无反顾地深化改革,力推人民币国际化。为什么?即是为了加快发展,也是要与世界接轨!“市场经济”无论是什么性质都要求市场细胞的市场化,什么是细胞?就是企业,就是市场组织。中国过去形成的庞大的、独一无二的国有经济体系所对应的只能是计划经济、政府经济,其演变模式,就是国家资本主义。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资本主义必然走向帝国主义,走向发动战争。这是全世界的担忧。因此,中国的深化改革,包括人民币走向世界就是要解除全世界的担忧,让更多的国家相信中国是要实实在在地坚持和平发展。

    深化改革最最艰巨的任务,一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搞混合经济模式;二是推动农村土地改革,彻底地明晰产权,建立以保护私产为核心的经济制度。它们都离不开人民币国际化开路。

    和平发展的目标其实就是人类大同!人类大同是历史趋势,经济全球化,包括未来的金融市场全球化,都是在为人类大同做铺垫。人民币国际化的伟大历史意义恰恰在此。

    有人可能有疑问:人类大同不是共产主义吗?的确,我们可以把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市场全球化理解为人类在新经济背景下的共产主义之路。但这个共产主义绝不是消灭私产,也不是消灭资本,而是消灭由于私有制所导致的天下不公、贫富严重分化。有人可能有疑问,为什么主导人类历史进程的不是中国模式?非要按照西方模式走向经济繁荣,国家富强吗?并不是,由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是纯粹的西方模式吗?它是由中国主导而西方必然跟随的一种发展模式!

    今天,经济全球化还差一步,没有这一步,经济全球化很可能夭折,那就是在现有实体经济一体化模式下,走向金融市场全球化,不仅贸易、人员要无障碍的往来,投资也要无障碍往来,金融市场要融为一体,通过货币互换、相互投资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才能保证“货币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保证人类永远不会爆发毁灭性战争!而这个历史进程将再次由中国推动。这就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如果成为全球货币体系的最重要货币之一,人民币一定会再度帮助中国改变世界。

    第二节突破“伊斯兰墙”的时机到了

    2016年初,习主席的第一次出访选择中东和非洲最大国家埃及,这是为什么呢?我以前写文章指出,必须打破“伊斯兰墙”,要一路向西,通过帮助中东国家实现工业化,帮助非洲国家脱贫,以此换取这些国家对一带一路和中国高铁的支持。同时,这也是中国经济摆脱困局的妙招。人民币汇率稳定需要宏观经济企稳,稳住自己的阵地才能对外施展拳脚,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说实话,我虽然是坚决拥护一带一路规划的,因为它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抓手,但我2015年也在香港发表文章,也认为一带一路要突破“伊斯兰墙”会困难重重。我曾经建议:一带一路最好走缅甸,因为成本最低。但在看到习主席出访中东、埃及,与沙特、伊朗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以后,我变了,同时我通过国际市场(2016年1月中旬以后的巨变)也感受到:人民币汇率的确能够稳住,突破“伊斯兰墙”的时机到了。

    什么时机?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将突显出中国对中东产油国的重要性,也突显出中东产油国经济的单一性,它们此时迫切地需要中国。中国可以从中东进口更多原油,中东也需要中国帮助它们摆脱“単肺经济”。

    中东国家以前有钱,财大气粗,不希望中国参与中东建设,现在它们没钱了,也感受到“単肺经济”的难处,想到工业化了,此时双方一拍即合,真的有意愿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如此一来,一带一路将成为中东(国家)工业化之路——这不仅仅是“借道”,一条复制历史繁华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可能途径中东实现了。这条路的确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是中亚、西亚、中东、北非的富强之路,也是使世界“火药桶”最终摆脱战争灾难之路。我预计,用不了多久,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从中国的新疆向(西)两个方向延伸,一条是走南疆线,即出红旗拉普山口走巴基斯坦,经过阿曼到沙特,再经过红海到欧洲;另一条路则是走北疆,出哈萨克斯坦或者乌兹别克斯坦经过格鲁吉亚到黑海,再进入欧洲。两条路,二选一,那个国家与中国好,谁给的条件更优越,就先修那条路。中国的主动性增强了,人民币的话语权增强了。很快将看到,中国巨大的钢铁产能可以少压缩一点了,恐怕要提升质量了——从钢筋变铁轨。

    为什么本书的名字要取《人民币改变世界》呢?如果将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大规划结合起来思考,与亚投行战略结合起来思考,与中国一路向西再向东南的战略结合起来思考,应该能够明白:不仅是人民币改变世界,而且是中国改变世界!

    改变世界要一点点来,先改变中国从来没有国际市场话语权的现状!几乎与习主席出访中东同时,上海宣布将建立国际能源期货市场,用人民币结算!我们以前不断地抱怨中国基本没有国际能源品市场的定价权,习主席到中东访问,干什么去了,就是与中东产油国一起讨论全球能源市场的未来。中国可以多买中东的原油,但希望更多的用人民币结算。有中东产油国的支持,我们取得国际能源品市场定价权之日,还遥远吗。而当中东大国被中国的一带一路连成一线,中东的原油通过铁路进入中国,南海问题还是火药桶吗?人民币还要看西方国家货币的脸色吗?恐怕人家要看人民币的脸色。一带一路将振兴中国经济,产能过剩的巨大包袱将由中东、非洲承接,中国经济稳住了,人民币走向世界之路是不是会更加灵活多变,更加通畅呢。

    我们总是担心中国资本市场拖后腿,的确,看不到经济复苏的曙光,股市怎么会有上行动力。很多人说,要宣传中国优势,优势在哪?到处是产能过剩,到处是房地产高库存,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在担心下岗潮的冲击!要看到积极因素,而且就在2016年!一带一路规划能够在2016年开始实施,对中国经济复苏意义巨大,我预计,如果钢铁大量闲置产能能够由于一带一路计划释放出20%,所谓“去产能”就要变成提高产能——当然是提高质量为主;如果钢铁厂不会大量停产倒闭,所谓500万人失业就是虚妄,起码能减少一大半压力,地方政府最担心的下岗潮有可能避免。一带一路开始实施起码会使西部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压力有所减轻,更重要的是,股市中的高铁板块与地产板块能够率先反弹,对整个资本市场能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经济稳住,改革才能加速。一旦中国经济重新回到快车道,很多阻碍改革的声音都将消失——尤其是民众和普通投资者。这个逻辑很简单:一带一路带动经济成长——国有企业改革压力减轻,土地改革也将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将按计划建立,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规划照常进行。深化改革,很顺利。

    中国经济一路向西,人民币加快走向世界,中国将巨变,无论是国企改革还是土地改革,都将加快中国经济市场化步伐,使中国融入世界。看吧,2016——2017年,中国的前景广阔。

    全球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包括政治家们要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转弯子了,很多人在人民币国际化初期阶段仅仅将其看成是人民币对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在发起挑战,将人民币国际化政治化,“民粹主义化”,大错特错。其实,人民币国际化是源于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份额的大幅度提高,它会促进中国劳动者包括投资者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和深度,全民参与推动的人民币国际化一定是市场化。更重要的是,金融市场全球化将大力提升全球劳动力价值交换的“水准”,即含金量,全球金融市场将成为全球创新劳动力价值交换的平台,中国有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他们参与国际市场交换将引发中国经济的创新大赛,推动创新国家的实现,进而推升全球经济更快发展。不要只看到货币竞争并把文明之间的竞争夸大为战争,完全相反,它是创新,是福利。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人民币改变世界。

    第三节拉着日本、韩国一同向西建立经济圈

    中国一路向西,开始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具体实施,其实是“声西击东”,用巨大的现实利益拉住韩国,再带动日本。当然,其最难之处,也是带动日本。

    很多人以为,这可能又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了。未必!首先,中日间并非没有友好过,第一轮改革开放之初,中日关系友好的程度远远超过今天的中美关系。若想恢复中日关系,利益可能是第一位的。以前是中国需要日本,未来可能是日本需要中国,尤其是看到一带一路规划具体实施之后!中东工业化,一带一路从中东国家穿过,原油天然气的输出输入将改为走铁路,这就引发全球战略格局包括地缘政治版图的大变化。南海、东海的战略地位相对下降,台湾也没有条件再跟大陆叫板,此时,一带一路将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日本靠近中国。

    客观地说,中国的一带一路规划也需要东亚资金,包括技术。一带一路可能要花费几万亿美元!光靠中国不行。现在中东主权基金已经告危,未来参与一带一路的资金需要全球筹集。

    人民币走向世界,初战告捷已经赢了日元第一拳,日本是心不甘,国内右倾以及民粹主义泛滥。但也要仔细想一想,长期与中国对着干,成本与收益,是否合算。日本嘴上不说,其实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一直是“醋醋的”,现在看到中国借一带一路再度起飞,恐怕光是“醋醋的”已经不行,要融入进来。

    日本是个复杂的国家,也是一个神奇的国家,是一个勤劳勇敢的国家,也是个勇于面对现实的国家。它在二战中的历史责任是负资产,坚持这些负资产只会使日本距离世界越来越远。以前日本依靠美国,借助冷战迅速崛起,现在冷战没了,美国自顾自也困难,它一方面在继续利用日本,一方面也在提防日本,日本人应该懂得!美国因素重要,还是中国因素重要!

    日本国民素质非常复杂,这是地缘政治所决定的,但日本毕竟是亚洲国家,亚洲将决定日本未来。亚洲在哪?一带一路首先将改变亚洲地缘政治版图,它的中西部将成为重中之重,日本必须向西!韩国是肯定会跟着中国走的,日本也不会执迷不悟,不会被极端民族主义所裹挟,它会变。在新经济时代,日本的野心必须收敛,因为野心除了回忆过去的“辉煌”,一点用处都没有。日本已经彻底地失去地缘政治优势,美国太远,中国才是靠山!

    日本国民有很强的创新意识,日本经济也的确具有很大优势,但怎么发挥这种优势——想一想过去几十年,离开中国,行吗?未来与中国为敌,行吗?

    中国也不应该疏远日本,毕竟两个国家联手,力量更强!所谓地缘政治优势,应该是整体优势,是东北亚经济圈的优势!美国为什么总是不愿意放手东北亚,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个经济圈的潜力巨大,一旦形成合力,美国将成为老二!

    不要以为美国拉住日本是为了牵制中国,同样是牵制日本,以前,日元是曾想过做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大哥大的,但刚刚出现苗头就被美国压了下去。美国不仅在经济上惧怕日本,更主要的因素还是政治。很多人都以为日本是美国的二弟,美国一定会为日本撑腰。错了!第一个防范日本的就是美国,虽然美国电视台不会天天上演抗日剧(抗日情节美国永远不会忘记),但抗日情节会那么快忘记吗!

    美国决不容许日元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大哥大,很可能也不会容许日元成为亚洲货币市场的大哥大,它情愿中国的人民币成为亚洲老大——尤其是在中美关系真正成为战略伙伴之后!很多人都以为美国在利用日本牵制中国,中日天天斗来斗去,只要利于美国。错了。这一点,国际市场看得清楚,中日两国也看得清楚,美国也看得很清楚,它也要选边站,尤其是在中国的一带一路成功实施之后。

    人民币走向世界,一带一路规划实施,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可能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以中国为轴心的东北亚共存、共享、共荣。一带一路需要韩国参与,也需要日本参与,甚至需要半岛参与。不要看眼前,历史脚步是以十年为年轮的。中韩关系的发展已经向世界证明:化敌为友其实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美国与日本为友,源于冷战时代,源于对中国的担心。而人民币国际化之决策,应该是让美国对中国放了一大半心,起码在和平发展问题上他基本放心,而在中国深化改革之后,美国的那一半心也会放下。

    中日间还是展开和平竞赛好!日本在短时间内还是有一定高科技优势的,它的制造业目前领先中国大约10年左右。一带一路如果有日本参与,那是如虎添翼。当然,日本如果不想跟中国一起干,韩国就是榜样,我们会让韩国享尽“荣华富贵”,看日本就不就范!日本目前的经济优势包括高科技优势都不是绝对的,它有的,韩国差不多都有,中国要不了多久也会有,这可能是日本最大的担忧。中日是历史上的死对头,但若更长远地看历史,日本则是小兄弟。一旦中国真的强大了,能够有实力与美国谈台湾问题了,台湾海峡中国说了算了,一带一路之后南海又不受控,中国将轻易地解决台湾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算什么?日本只能叫中国大哥——恐怕要与中国谈到不仅是钓鱼岛,还要包括冲绳岛!

    很多人以为,中国的人民币一旦正式加入SDR,第一个就要与日元真刀真枪地干一场。不必!中国的地缘政治优势太明显了,只要踏踏实实地搞一带一路,一路向西,东边不着急。为什么?日本离不开中国这样大的市场,离不开中东,俄罗斯又是宿敌,韩国还在远离,地缘政治决定它,必须改变!

    从中长期看,由于中国经济一路向西的趋势已经形成,东北亚必然跟随。短线看,日元很浮躁,一会大幅度升值,一会又大幅度贬值,它反映了国际市场对日本未来的捉摸不定,也反映了日本国内对日元战略的左摇右摆。人民币将冷眼旁观,一旦日元企图通过贬值取得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人民币正好取而代之。

    第四节中国将从辅助欧元变成旁观欧元

    当日元被收成“囊中之物”以后,当一带一路能够穿越“伊斯兰墙”之后,人民币战略就将考虑“占领欧洲”!这个战略计划的实施,将才旁观欧元开始。

    必须承认,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初始阶段,欧洲是出了大力的,包括英国,它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长期的谈判中,主动让出份额给人民币,是SDR最终达成协议的关键。但不能说是欧洲人帮助了人民币,而应该说是:人民币长期以来一直不遗余力地帮助欧洲,包括欧元和英镑。中国大量持有欧洲债券,包括在英国伦敦建立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可能意在长远!

    欧洲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聚集地,英国更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但它们,也是近百年来全球地缘政治最倒霉蛋的地区:两次世界大战已经使欧洲大伤元气,美国的崛起,大批殖民地的独立,后来又是亚洲的崛起,欧洲的战略地位在下降,英国成为很可能被边缘化的国家。欧洲要想维持最后的竞争力,只能团结。但团结永远是大问题!英国有可能脱离欧盟,为此,将付出英镑贬值15%左右的代价;欧洲债务危机之所以爆发,不怪所有的欧元区国家,但怪欧元设计!为什么总是想当老大呢?这可能是欧元致命的软肋!金融危机的内因是失衡,一个国家还难免失衡,一个庞大的欧元区,十几个国家,怎么可能不失衡。不是债务失衡,就是福利失衡,创新失衡,财政失衡,劳动力价值失衡。欧元是付出极大努力了,但欧元的前景仍然还不乐观!

    欧债危机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希腊缓过劲了吗?没有。现在欧元区又将经历两大考验,一是中东难民潮涌向欧元区,它对失业率高企的欧元区国家是重大考验,更可怕的是很可能把恐怖分子也带进欧元区国家,这可是大麻烦;第二个考验是英国要退出欧盟,虽然英国不属于欧元区国家,但它将开启一个范例,任何国家都可以通过公投脱离欧元区!不要以为英国公投只是损害英镑。

    现在大概没有人说欧元有可能取代美元了吧!前十年,这可能是国际金融市场的热门话题。这个话题不知道框了中国政府多少钱——中国政府外汇储备一度曾经以欧元为主!但是,欧洲人可能永远不明白:在它们企图收购美国的时候,中国已经在开始考虑收购欧洲!

    在解决欧债危机的过程中,德国是出了大力的,第二个可能就是中国!中国在欧债危机期间买了多少欧债?可能有几千亿!尤其是希腊债券。试想一下,没有中国的支持,欧元区可能早就解体。欧元区,想过回报吗!中国要想,没有钱还债,但有的是资产!能不能拿到欧元区的好资产,是人民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欧元区经济还算稳定,欧债危机也算是有一点点缓和,但中国的外汇储备危机也来了。正好,我们可以向欧洲索取——能不能以资抵债!?中国在减仓外汇储备的过程中没有“偏袒”欧元,该减就减!就是施压!目前中国政府外汇储备的大头已经恢复为美元占比60%,欧元占比只有30%稍微多一点。但我认为,为了人民币战略,未来还要减持!欧元是再经不起风吹草动了,必须迫使它卖资产,尤其是希腊这样的国家!

    从未来全球货币体系发展趋势看,人民币将很可能率先超过欧元。虽然欧元区国家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但它已经没有心思考虑欧元区以外的事物,比如说带头参与一带一路。欧元区的地缘优势是紧靠中东与非洲,而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瞄准的就是中东与非洲。这些地区若一点点靠近中国,就是在削弱欧洲。这一点也是只能做,不能说的。

    习主席给非洲撒了600亿美元,又借给中东560亿美元,直观的看是共同发展,背后作用则是此消彼长——中国在染指欧洲权益。中国的地缘政治目标已经定位在中东、非洲,其实瞄准的是欧洲。一带一路已经得到中东大国的支持,沙特、叙利亚、伊朗,包括伊拉克,这些四分五裂的国家都将与中国合作——团结中东,这是千古难求的大战略。未来中国的高铁将很快会通过中东修到埃及,一直跨越非洲大陆到达欧洲。是中国走向欧洲,还是欧洲走向中国?答案几乎是肯定的,那时候,世界经济的老二是谁?肯定是中国!

    为什么欧元区国家当下已经无暇顾及非洲、中东呢?欧元区国家有太多的弊病,尤其是它的高福利政策。欧元区能够享受高福利,很大程度是依靠中国——没有中国买欧债,它的福利将一落千丈。现在的欧元区,将花费很长时间、很大财力去处理类似希腊那样的高额债务问题,恰恰在这个时候叙利亚难民涌入,法国已经宣布进入紧急经济状态,接下来是谁?我以为,不是法国经济要崩溃,而是法国不想再给希腊这样的国家白白送钱,不想再接纳叙利亚难民了——欧洲的政治理想正在分裂!

    欧元区可能迟早要分裂,这是中国的麻烦,也是中国的机会。所谓麻烦,就是欧元区欠了我们很多债,它要分裂了,我们的钱有可能打水漂;所谓机会,就是欧元区无力阻止中国的经济扩张,不仅它们原来的地盘中国要占领,即使是欧洲,也在中国收购的范围之内。关键点在资产,欧元区国家的资产还是很有诱惑力的。成本与收益之比,怎么使收益大于成本?就是将债权转移为资产。中国收购欧元区资产,不是空话!

    当然,从金融市场全球化角度,中国不希望欧元区解体或者分裂,中国希望看到的是欧元区能够“带病”竞争,希望欧元多多少少能牵制一下美元,像美国最后不得不同意欧元区提案那样,吸收人民币加入SDR,一点点对人民币让步。收购欧元区资产是一举多得,收购欧元区资产,牵制美元强势。可以想见,未来的欧元恐怕再难重振雄风了,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表现很可能是“有气无力”,要看人民币脸色!

    欧元区汇价有没有可能再度暴跌呢?从中国立场出发,希望欧元能够适度坚挺,欧洲央行也知道欧元是不进则退,不能主动贬值。这一点有利于中国的人民币战略。但我认为,需要防范欧元,欧元强势是很难再现了,它一旦结束盘整(围绕10500——11250)将开始深跌,兑美元很可能跌破1:1!

    欧元区最大的问题是分裂隐患,治它的药方是缩小版图,而这个过程是十分痛苦的,最终会跌一千点。对中国来说,那是小意思,不要过分担忧欧元区国家欠债怎么还,因为中国可以借此收购欧洲资产!

    第五节美元仍然是大哥大,可能要领先很多年

    在人民币战略中,中国如何与美国相处,人民币如何与美元相处,很重要;反过来说,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崛起,如何与中国和平相处,美元未来如何摆正与人民币的关系,可能更重要。

    2015年,美国西点军校举行毕业典礼,我的朋友在现场,他记录了美军四星上将的一次满口脏话的演讲,题目是:美元就是一张纸,但谁要威胁它你们就要上战场了!

    军校典礼最隆重的时刻,就是四星上将詹姆斯训话。

    随着掌声,一位身材瘦高满身戎装的老爷子一瘸一拐地走上台来,他摘下印有四颗星的军帽,露出很亮的秃头,虽然看上去七十多岁了,可老爷子目光像鹰一般,深眼窝,尖鼻子,嘬腮,满脸皱纹,一副爷们劲儿。

    “Howdy,kidos.”(都好吗,小崽子们?)他那典型的德克萨斯南方口音,加上倚老卖老的称呼,为老爷子带来第一次欢呼。

    这时,老将军哆哆嗦嗦地从兜里掏出一张绿纸(100美元)。“All right,kids,what is this damn piece of paper?”(好吧,崽子们,谁知道这张该死的纸是什么?)

    “This is a fucking one hundred dollar bill.”(这是它妈的一百美元)在美国,说F打头的脏话是最接地气的,于是,掌声口哨声响起。现场的我朋友都开始舌头根发痒,上台玩脱口秀的欲望涌起。

    “Do you guys know how much it cost the US to print this damn piece of paper that can not even wipe your ass?”(你们知道美国花多少钱就能印出这张擦屁股都不够用的纸吗?)老将军问。

    “It cost us fucking ten cents…You're damn right,fucking ten cents.”(才花我们十美分,对了,是他妈的十美分)。

    老爷子高举着一百美刀接着说:“美国用十美分一张擦屁股纸,换回别的国家好几百块钱,换回一大堆的东西,Is this fucking fair?(这他妈公平吗?)The answer is fucking NO。(答案是他妈的不公平。)”

    可是,可是,为什么别的国家要咬着牙来接受这种不公平呢?

    ——就因为你们。(Because of you guys.)全场鸦雀无声。

    老将军鹰一般的眼睛环视着场下,台下坐着五百名军装笔挺即将奔赴各大战区的军校毕业生。

    “Kidos,you bear this in your mind.(崽子们,你们给我记住了。)Whoever dare to challenge this damn piece of paper,it's time that you guys go to war.(谁要敢挑战我们这张擦屁股纸,你们就该去打仗了。)”

    老将军说完,用右手的两根手指横着敬了个军礼,把那一百美元叠好,装进兜里,然后转过身,在一片口哨掌声和欢呼声中一瘸一拐地走下台。

    为什么在本书最后一节我要引用这位美国老将军的话?因为我与所有读者都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美国军人也认识到全球贸易以及货币体系的不公平,他们打算用武力去捍卫这种不公平——其实也就是美元高估所带来的一系列利益。

    谁是这种不公平的最大受害国?显然是中国。

    而人民币战略的最终目的肯定是改变这种不公平!但要不要通过武力?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没有必要为美国人的虚妄置气。军人之所以存在的价值就是准备战争,军人有着“像鹰一般”的眼睛和头脑,不足为奇。问题是:中国的人民币会对美国那张“擦屁股纸”形成威胁吗?起码在短期,看不到。美国的鹰派天天想挑起美国政府包括美国人民与中国对着干,这是事实。但它不是美国的全部!今天的世界已经不是强权能够统治一切的时候,全球政治讲的是制衡、竞争,而不是毁灭——想毁灭吗?美国也许能毁灭中国一千次,中国只要毁灭美国一次即可——中国与美国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

    人民币战略与中国梦是相辅相成的,融入世界并不是为了统治谁,或者被谁统治。

    必须承认,包括美元在内,很多西方国家货币,都具有“先到先得”的优势。

    因此,当后来者人民币出现之后,它们的优势相对会被削弱——如同人民币加入SDR前夕,西方国家要坐在一起,商议各自让出多少份额(给人民币)。这一次,美元让出的份额最少,日元其次,未来,它们会一点点让步,眼看着人民币蚕食它们的“地盘”(投票权)。但这不是战争!

    人民币战略包含纠正以往国际货币体系不公平的内容,只能做,不能说。能不能想?既然是战略,当然需要设想、预想:当人民币成为亚洲区域性货币体系的领导者,当人民币与欧元平起平坐之后,与美元是啥关系。这是大战略,必须提前考虑;进一步说,中国要想取得亚洲货币老大的地位,如何借力美元?这也是重要的人民币战略。

    针对美元前景,尤其是人民币国际化以后的美元前景,经济学家多有分析,但却争论颇多。我的观点是:任何轻视美元的想法都不仅是幼稚的,很可能还是致命的,中国远没有到超越美国的时候。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很可能要二十年,人民币短期内取代美元,更是做梦。相反,如果与美国联手,则是全世界最怕,这可能是人民币战略最重要的选择之一。中国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曾经向美国敬礼,而中国几千年凝结的传统文化,也值得美国向中国敬礼。未来中美合作是可能的,尤其是在金融领域。如果共建全球化的金融市场成为中美合作的战略选择,则是中国的幸事。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大格局中,中美间在政治上已经能够合作——美国认可并且任命中国人做世界银行的行长,未来美国会不会成为亚投行的股东?

    有些人很糊涂,连美联储加息的动因也归结于其想方设法捣乱中国,制约中国崛起,按照这个逻辑,我很快反问:美联储若宣布暂缓加息,是不是在帮助中国呢?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美国未必高兴,因此它还会配合人民币汇率调整,仍然人民币汇率下行。

    美国是信奉市场经济的国家,它当然希望中国能够市场化,有时候说一下希望中国改革的话。这不是干涉内政,因为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中国强大。美元强大,未必等于压制人民币,人民币走向世界未必等于直接削弱美元。美联储加息以及不加息,首先考虑的是美国经济,当然,如果它能够考虑一点点加息快慢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们欢迎。市场已经看到,美联储在2016——2017年是否连续加息的问题上已经后撤,这一点是符合中国利益的,是中美经济“合体”的典范。

    美联储只是美国政府信誉的代表,而不具有政府意志。如果说美联储是美国的,只是在维持美元地位方面代表国家利益,但它更多的是通过维护美国经济利益来实现国家战略利益。但美国的国家利益未必等于是削弱中国,做空中国,中美间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今天的国际经济环境仍然是不稳定的,尤其是中国经济,困难很多,人民币对美元应该取守势。同时,必须考虑远交近攻,考虑依靠美国支持取得亚洲老大地位,在亚洲,适度强势。企图超越美国是愿望,不是战略,尤其是取代美元,这种想法不仅是战略误判,政治上也是很幼稚的!

    中国要保增长,人民币要走出去,中国企业要大干快上,一带一路,一路向西,这些战略问题,哪一步都离不开美国的认可或默许。从美国经济近期表现看,美元是充满自信的,起码它相信,全球经济唯有美国最好,相反,稍有风吹草动,“裸泳者”就会暴露出好几个,包括中国。

    美联储开始紧缩举动,并不是针对哪个“裸泳者”,而是表示自信!我始终提醒大家关注我们所处的经济时代,这是一个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全面覆盖为代表的大数据时代,是高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它很可能引发人类历史上最大一轮生产力大飞跃,它的代表是美国;这个时代也很可能是“改朝换代”的时代,落后者将被历史淘汰,跟上美国,胜算要大很多。美联储升息的举动说明,它相信美国企业和美国人民已经做好了迎接新时代的准备,相信美国经济将长期领先世界。而它也悄悄地讨论,能否暂缓升息,除了考虑美国,也在考虑世界,包括中国。我们千万不要轻视美国人的勇气,也千万不要把美联储的所有决定都认定为无知,或者针对中国。相反,我们要时时扪心自问:中国会不会成为“裸泳者”。

    当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美国经济要想长期保持一枝独秀也很难,更何况,即使是最先进的技术也要市场,而中国应该说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这是中美合作的关键点。

    千万不要忘记,人民币的宽松周期还要维持很久,一带一路以及土地改革都将促使中国央行释放更多的人民币,从大环境看,中国的市场利率还要下行,相反,美联储的利率上行周期有可能刚刚开始。利差的缩小不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中国需要美元(控制热钱外流),需要美国对一带一路的支持,需要美国暂缓加息!

    从国际市场未来表现看,美元会不会再度走强?会不会突破100.70大关?可能性非常大!当我这本书出版的时候,美元指数很可能已经站上100大关了,虽然它在中国春节前夕大跌了一下。

    当前,美联储未必希望美元很强,但“裸泳者”太多,经不起风吹草动的货币太多,黑天鹅随时可能在全球外汇市场上起飞,美联储管不住!美元强不强,也要看其他非美货币的脸色。从美联储角度思考,既要通过终止零利率表示出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同时也要勒住强势美元,防止市场爆炒强势美元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失衡。由于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欧元区经济的复杂性,美联储不会连续加息,这一点我不是在本书才第一次提及,早在2015年8月即提及。我继续预测:美联储在2016年最多两次加息,每次0.25个基点。但即使是这样的步伐,美联储也很可能是2016年唯一选择加息的大国央行,英国央行不会加息,欧洲央行会扩大超宽松力度,日本央行已经这样做了。预计美元将在2016年维持强势,最低也不会跌破95,而美元指数上行的高度有可能达到101,突破,就看106了!

    第六节愈演愈烈的大国货币博弈

    整个世界货币体系背后充满着复杂的博弈,美元不可能永远是强势货币,人民币也并非无机会走向世界。

    众所周知,美元是世界货币的老大,美联储则是全球央行,美元的一举一动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变化则会影响全球经济。

    美元是美国的,更是世界的,美联储是美国的,它的美国中央银行地位不是美国政府特许或者靠撒钱来维护的,它的地位之所以权威,主要靠长期以来的“政策信誉”,尤其是国际市场信誉——除了9.11以为,美元很少出现黑天鹅事件,也很少大起大落、暴涨暴跌,具有大国货币的范儿。

    美联储相对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拿捏应该是比较到位的,所谓到位,一是对美国,尤其是对美国经济景气度把握很准确,具有超前调控的能力,更由于它对全球宏观经济趋势,资本市场风险(也是世界级的视野),包括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均衡关系都能把握很准,政策具有全球性、前瞻性。

    一个典型例子是:美联储早在两年前就宣布“货币政策的下一个动作是走向正常化”,啥叫正常化?就是零利率时代要结束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需要稳步提高到正常化水准),未来的政策选项就是逐步加息。但在后来的很长时间力,美联储就是迟迟不按下加息按钮,乃至很多人都说美联储说话不算话,忽悠市场。

    终于,到了2015年最后一个月,美联储兑现了它的诺言,终于加息。但在加息之后,美联储官员又频频发声:要根据市场尤其是全球市场情况再度考虑是否加息,结果是:全球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测指数波动率很大,截止2016年2月初,关于美联储3月份加息的概率预测只有10%(与我半年前预测相符)。很多人因此评论,美联储是扭扭捏捏,不情愿加息,最后不得不加息,然后再食言吗,成为全球笑柄。这些人把美联储看简单了!

    必须承认,在全球经济仍然处于下行趋势之时,作为全球央行的美联储有些“谨小慎微”,欧债危机是不是已经过去,需要观察,中国经济下行会不会引发金融市场波动,也要观察,要知道,美联储宽松很久,全球主要央行还在宽松,中国央行会不会也加入超宽松阵营,美联储不能做“孤家寡人”,它的加息时点选择应该更加谨慎。美国政府对此与中国协调,美联储背后的协调更多,美国关注中国不是站在中国立场说话,而是站在美国的立场说话,它要考虑全球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对美国的影响。

    美联储加息快慢的确最容易影响中国,尤其是中国股市,但看一看中国股市的情况,是不是也影响全球、影响美国股市。更重要的是,美联储选择在2015年12月启动第一次加息,是进可攻退可守的选择,不要忘记,2016年是美国的大选年,美联储不可能在这一年启动加息。而美国经济的表现,尤其是全球金融市场的表现可以让美联储在16年保持适度灵活性,可进可退。

    美联储不是中国央行,但它必须考虑中国因素,对此,不要往坏处想,更不要总想着阴谋。不要忘记,美联储在2015年8月、9月的议息会议上都曾经专门研究了中国资本市场发生股灾后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恰恰是在那两次会议,美联储主席耶伦在讲了几次中国因素之后决定暂缓加息;正因为如此,当中国再度发生两次股灾后,全球股市大跌,由此判断,美联储不启动加息周期是合理的。

    全球经济已经一体化,金融市场全球化趋势很明显,暂停加息,等待观察,尤其是观察中国资本市场以及实体经济表现,防范中国资本市场再发生第三次、第四次股灾!截止我写本书的时候,中国股市以及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这与美联储适度释放暂缓加息有极其密切关系。它从一个侧面证明:金融市场全球化不是预言,而是现实:中国离不开美国,美国也离不开中国!

    从美国经济数据观察,在美联储决定加息之前的几个月,美国经济不仅是正常的,而是表现是很好的,如果不是考虑到全球经济下滑很可能继续影响美国,美联储可能更加鹰派,可能更早加息。但是,所谓很好,也有隐患,这就是通胀率始终距离美联储的中期目标(2%)有差距,而且在全球经济下滑的背景下,美国的能源产业裁员很多。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仍然处于通缩环境之时,能源品价格在冬季取暖期仍然一个劲地下滑,甚至一度跌破28美元一桶,大宗商品市场仍然受到中国经济下滑影响没有企稳,美国能够保持CPI稳定已经不错,很难出现连续加息的大环境。

    我在2015年9月曾经做出重要判断(上报最高层):美联储12月肯定加息,但美国不会出现加息周期!虽然美联储在2015年12月加息以后的几次决策委员讲话都透露:2016年美联储将加息四次,每一次0.25个基点,但我仍然坚持:2016年美联储很可能只会加息两次!这个预期,在2016年初已经被全球绝大多数分析机构认可。

    目前,全球经济仍然很不稳定,地缘政治风险还在——比如半岛危机,中东、乌克兰等,中国经济下滑趋势起码在上半年看不到逆转,因此,大宗商品市场包括能源品市场还会处于低迷状态中,尤其是中国连续发生股灾之后,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强。美联储再度加息必须谨慎,不要忘记蝴蝶的翅膀,在南美洲的一个小国开始煽动,也会影响到全世界,更何况这一次搧翅膀的是中国!

    欧元区经济仍然处于平稳复苏中,但其间不断有不和谐的声音发出,比如希腊债务危机其实是无解的,现在又添了一个难民问题。鉴于此,欧洲央行是不敢轻易地结束QE的,很可能还要加码,由此导致欧美央行货币政策差异扩大。

    目前看,美国不希望美元继续保持超级强势,美国政府几次与中国沟通,即是帮助人民币汇率企稳,也是帮助美元适度回调!但这种回调可能被市场利用,于是再度出现“群狼围饿虎”的景象,导致美元指数巨大波动。但我认为,美元指数重返100大关仍然是2016年的大概率事件!

    2016年是美元指数包括全球外汇市场巨大波动的一年,人民币汇率名义上仍然紧盯美元,但已经不是“紧跟美元,你升我也升,你贬我也贬”,而是有时候跟随,有时候相反!观察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的关系,需要有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即美元指数是因为什么而动?因为“群狼围饿虎”而动,人民币汇率与美元同方向。因为美元自身原因而动,人民币汇率与美元反方向!比如,2016年2月3日,美元由于美联储官员杜德利的鸽派言论而大跌,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反方向。

    2016年是人民币国际化能否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一年,人民币汇率市场或曰外汇市场建立的关键年度也在这一年,因此,人民币汇率会有较大幅度起伏波动。在离岸人民币汇率下跌接近10%以后,中国央行联合全球央行做了干预,美元主动回撤,相对减轻了人民币汇率下行压力。但人民币汇率向下调整的趋势是既定的,非美货币弱势趋势也是既定的,这一点会在2016年阶次体现,因此,人民币汇率会一会跟随非美货币调整,一会跟随美元指数上升,反过来,也会导致美元指数的大幅度波动。

    首先是美元指数第一大货币欧元,还要下行——不要以为群狼围饿虎,欧元打先锋。这种现象是暂时的,阶段性的,欧元区经济不稳定,必然导致欧洲央行在2016年继续释放货币宽松。欧元长期担纲非美货币的领头羊,率队攻击美元,因此,它的货币政策背景至关重要,一旦欧洲央行再度宽松,它的下跌趋势是比较大的。这也是2016年外汇市场波动率加大的因素之一。

    另一个主要货币就是日元了,它是美元的小兄弟,也是美元的“麻烦制造者”。2016年初,我们再度领教日元板块的暴涨暴跌,同时对日元的性质应该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日元就是“炒作型”货币:2016年初,日元板块因为美联储加息而显著走强的,这一点市场有些出乎意料。其实日元走强的主要因素是三点:美联储加息周期预期在全球投资者看来是假招子,起码不是那么可怕;美元已经走强近一年,该回调了;既然美元指数很可能在100上方见顶,做空日元的投资者也要适度减仓了;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安倍经济学主旨的转移:既要考虑通过货币宽松刺激日本经济,同时要考虑人民币入篮后对亚洲货币的影响,日元必须适度示强,而不是示弱。两方面掣肘,日元震荡加剧。

    以往市场解读安倍经济学主要是从货币政策角度,似乎追求超宽松是安倍经济学的主旨,依据是,超低的汇率水平将为日本制造业获得竞争优势。错了。缺乏战略高度,也缺乏对市场的理解!依据传统经济学理论得出的货币运行趋势方向往往是错误的:极低的利率汇率的确有助于实体经济复兴,但它也可能摧毁创新经济。一个以创新经济为主体的国家是不会很在乎利率汇率是不是具有“低价竞争”优势,更何况,日元距离超强,还有很大距离,起码对炒作者来说,空间不大。有些资料显示,日本经济中创新经济占比已经超过美国,是全球第一,尤其是模仿创新。这个资料未必是权威的,但可以被参考;第三个因素可能更重要,那就是中国,是人民币走向世界时时刻刻威胁着日元。不要忘记,人民币距离真正“入篮”还有几个月时间,在人民币准备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考察的这几个月中,日元将与人民币进行较量——谁更稳定,谁更有资格做亚洲老大,排行世界老三。这个较量是隐蔽的,但在两国央行官员的心中,那是情节,恐怕在安倍和日本人心里,更是情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