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最宝贵的,过去就不再来。
然而,越是宝贵的东西就越容易丢失。时间也是如此。
很多人都在抱怨:“我每天都在忙碌着,并没有松懈,可是事情好像总是做不完。当到了规定的时限内,事情也还没有完成。时间怎么这么快就过去了?我根本感觉不到!”
时间似乎就这样被无声无息地偷走了,而你连窃贼的影子都没有瞧见,更不要提将他逮个正着。
当你对“时间窃贼”恨得咬牙切齿时,有没有想过那个偷走时间的贼正是你自己呢?
维克托·米尔克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现代化大食品公司墨西哥城推销中心的技术总监,其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公司5000雇员中3000多人的影响。
米尔克总是忙得不可开交,似乎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了,更不要说休息、度假了。然而,他的工作却从来也没有干完过,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一次机缘巧合,他参加了一个在北京举行的时间管理研讨会。
经过这次会议之后,他把浪费时间的因素制成表格贴在了墙上,核对了其中20条浪费时间的因素,发现自己平时做事有三个大浪费时间的因素:
做事没有次序,办公桌上总是杂乱无章;
很多事情习惯拖一拖再办;
没有及时处理危机的措施。
米尔克下决心对这些坏习惯进行改正。数周之后,那些每周工作50~55小时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他再也不用把工作带回家去做了,而且每天完成与过去同样的任务后还能有一个多小时的自由时间。
是什么使他改变了这一切呢?
第一,制订每天的工作计划。
第二,明确地确定了各项目标。
第三,树立了“现在就办”的观念。
这看似简单的三点却极大地解决了他的问题。
像米尔克一样,我们也存在着时间不够用的问题,而也正是自己偷走了宝贵的时间。
据时间管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之所以总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往往是由于以下十大因素造成的:
第一,找东西;
第二,懒惰;
第三,时断时续;
第四,一个人包打天下;
第五,偶发延误;
第六,惋惜不已或做白日梦;
第七,拖拖拉拉;
第八,对问题缺乏理解就匆忙行动;
第九,消极情绪;
第十,分不清轻重缓急。
这十大因素使你一天的24小时只剩下20个、19个甚至更少。如果你的时间总是不够用,就会比别人的效率低得多,办事能力也显得很差。国际调查表明,一个效率糟糕的人与一个高效的人工作效率相差可达十倍以上。长此以往,你的一生都将比别人少很多!
这是多么可怕啊!人生的光阴本来就很短暂,如果再被自己偷走,那就更加不堪。当生命完结的一刻,你还能回忆起多少个真实的刹那?
因此,你必须马上学会时间管理,抓住每一个当下时刻!
方法一:当你觉得时间总是不够用时,先不要手忙脚乱地急着做事,而要先停下来思考一下为什么时间总是紧张,是不是方法不对或者顺序不对。理清头绪再做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法二:找出浪费时间的原因。每个人都可能将时间浪费在不同的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具体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改善状况。原因要具体,越具体越容易改进。
方法三:针对原因制定相关措施。原因找出来了,可如果没有相对应的措施就等于白下工夫。行动是制胜的关键。
方法四:使你的桌面和电脑硬盘永远保持利落整洁。良好的办公环境会提高你的办事效率,避免你将时间都花在找东西上。电脑硬盘内存放的资料也应该分门别类,按顺序存档,否则光是找资料就可能花掉一个上午的时间。
2.掌握“要事优先”原则
我的一个同事在全公司敬业是出了名的,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做事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但令人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好员工,却总是受到老总的责难,几乎每天都要被训斥。
之所以会有如此情况,皆因为她虽然敬业,但什么有成果的事情都没做出来。她是老总的秘书,负责的事务比较杂。她常常是手头的事情做了一半,忽然想起还有其他事没做,便扔下正在做的事,转而去做其他的。而其他的事做了一点儿,又跑去忙别的了。因此,她所有的工作都只是做了一半,每当老总问她某件事的结果时,她总是说“还没做完”。长此以往,自然惹得老总不满了。
这样的秘书当真是不合格,即使脾气再好,对人再友善,也只能算是一个好人,绝不能算是一个好员工。
像这样的人是不懂得时间管理的典型,在我们的周围并不少见。其实,要改变这种任劳任怨还得不到赏识的窘境很简单,只要你掌握“要事优先”原则。
要做到“要事优先”很简单,先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放在你面前的有五样东西——一个玻璃瓶、一些小碎石、一些沙子、一些水和一堆正好能够装满玻璃瓶的鹅卵石。请你将后四样东西全都装进玻璃瓶里。你会怎么做呢?
先依次将碎石、沙子、水放进瓶子中?你会发现当这些东西放进去时已经填满了半个瓶子,鹅卵石怎么也装不进去了。
如果你换一种方法,先将体积较大的鹅卵石装进玻璃瓶中,再放入碎石、沙子和水,那么后放的这些东西便都散落在鹅卵石的缝隙中,刚刚好把瓶子填满。
这就好比在工作时,先将最重要和最紧急的事情完成,然后剩下的事情也就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这就是“要事优先”原则。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一度很苦恼,因为他的公司管理总是不尽人意。
有一次,舒瓦普见到了著名的效率专家艾维·利。
艾维·利说:“我的公司能帮助你把钢铁公司管理得更好。”
舒瓦普说:“应该做什么,我们自己是清楚的。如果你能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我听你的,在合理范围内价钱由你定。”
根据艾维·利建议,舒瓦普取出一张白纸,并在上面写上自己明天要做的六件事,依事情的重要程度标明做事的先后顺序。
艾维·利告诉他:如果舒瓦普和他的员工每天都能列这样一个表,并能够总是做着最重要的事情,他公司的业绩至少能提高50%。并说这个实验他愿意做多久就做多久,价钱也可以看着给。
整个会见历时不到半个钟头,让我们来看看效果——几个星期之后,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了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这说明此方法确实很有效果。
五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而其中,艾维·利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没。这个方法为舒瓦普赚得了一亿美元。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很容易有舒瓦普曾经的烦恼,不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总是被一时的情绪所左右,选择喜欢干的或者手边上的事去做。这样导致一些琐碎的小事很快地完成了,而很多大事还没有着手进行。这在老总眼中看来,就等于什么也没有做。
我们应该在每天开始工作之前,先理一遍当天的工作内容,看哪些是重要且紧迫的事,哪些是重要但不紧迫的事,哪些是紧迫但不重要的事,而哪些是既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
根据这些等级,你很容易就能明白自己究竟应该先做什么。
要说明的是,所谓的重要程度,是指对实现目标贡献的大小,贡献越大的就越重要,越应该优先处理,而不是依个人的喜好来定。
在这本书中,我不断地提到“当下”两个字,而时间管理正是让你把握住当下的重中之重。假使你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凡事抓重点,抓要点,就能够像舒瓦普一样,取得巨大的成功。而如果你管不好自己的时间,就无法掌握当下,也就无法受益于当下,当下二字对于你也就只是个空洞、毫无意义的概念。
3.不可无休止地计划,但也不能无计划
在上一章“打造超强的行动力”中,我曾经指出不能无休止地筹谋计划,那会让你丧失先机,永远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然而,世间的事就是这样奇妙,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礼记·中庸》中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有了计划做起来才会顺畅,才会成功。没有计划很多的工作就无法做好。因此,你应该学会做出恰当的计划。
说到做计划,有些人认为很简单。从上学时开始,我们就开始做学习计划了,几点起床、几点背外语、几点吃早餐、几点开始上课等等。然而,上学时的生活较有规律,不会有太多突发事件,而到了社会中则不一样,我们每天要面对的是大大小小各种事务,还要应付突然降临的任务。这时,计划便显得不那么容易做了。
艾曼每天到达办公室的时间是8点30分。她习惯性地整理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然后再看看电脑里有没有工作邮件。
艾曼发现第一份文件需要和其他部门的同事配合完成,而此时同事还没有上班,于是她将文件放在了一边,准备一会儿再处理。
第二份文件需要影印,分发给每个部门一份。于是她马上跑到楼下的影印室去影印,再穿梭在各个部门间分发。
当她做完这件事时发现已经是9点10分了,她开始看第三份文件。这份文件比较急,要在明天上班之前做完,然后开会时拿出来一同讨论。
正当艾曼着手要做文件时,突然电脑上的邮件提示声吸引了她。她收到了一封很有意思的邮件,被吸引着看了下去。
“艾曼,这个急件你马上处理一下,中午吃饭前给我。”正当艾曼津津有味地看着邮件时,经理走了过来,将一份急件摆在她面前。
“哦,好的。”艾曼接过文件,立刻关上邮件,马上处理起来。这还真是挺棘手的,不过对于艾曼来说也并不算是很难的事情。
然而,正当此时,另一个部门的同事跑过来说:“拿上那份文件,15分钟后开会去。”
“啊?现在?我要赶一个急件呢。”
“那你现在把你的意见告诉我吧,我汇总后转告给其他人。”
“啊,我还没有看文件内容……”
“你怎么能这样呢?我昨天就通知你了呀。”
于是,艾曼只得迅速地花了15分钟看文件。
就这样,艾曼在忙乱无序中过了半日,到中午的时候没有完成经理交代的工作,而到了晚上下班的时候,第二天要用的文件也没有做好,只得带回家去做。
一个人如果没有做计划的习惯,只会让有限的工作时间消耗在无序的忙碌之中,最后是工作没少做,但是却毫无成绩。
说到工作繁忙,则不能不提到受人尊敬的周恩来总理。国内外很多有名、有影响的人都曾经说过:“无疑,周恩来是这个世界上工作最忙、工作最多的一个人。”
然而,周总理是一个善于做计划的人,他虽然很忙,但是忙而不乱,总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别人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工作。这无疑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做计划能使你从烦乱的现状中脱离,到达顺畅的境地,更能使你明确达到目标所需要的资源是什么,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这对于时间管理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环。
具体的方法有四点:
第一,列清单。
在每天工作开始前或是前一天工作将要结束时,将一天要做的事情列出一个清单,最好是记录在纸上或是工作簿上,而不要记在电脑上,这更方便你随时查阅,不用每次都打开电脑这么麻烦。
第二,将每项工作划分等级。
重要的事标为A类,次重要的事标为B类,以此类推。这可以直观地提醒你要先做哪些事情。
第三,对当天没有完成的工作重新进行安排。
如果因为一些突发事件使你没有完成当天的任务,那么就要对未完成的项目进行重新安排,添加到第二天的工作计划中来。但是,尽量不要出现这种情况,更不要依赖这个方法拖延,不然工作清单中的内容会越来越多。
第四,学会制作工作计划表。
做一个表格,将本月和下月的大致事项记录下来,这样不会使你因为遗忘而手忙脚乱。
做个真正会利用时间的人吧,不是忙乱地做无效的工作,而是有条不紊地做出成果。抓住每一下当下,才能拥有丰盈的人生。
4.拥有更多时间的诀窍
“如果我把睡觉的时间也用来做事该多好,那就可以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
不少人都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然而,真正能够不睡觉的人并不存在。在自然界,只有海豚可以做到零睡眠,这是由于它大脑的特殊性造成的。
而人类则做不到这一点,活动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疲惫,需要通过睡眠来调节。这使得人们拥有更多时间的梦想无法实现。
其实,要想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并不难,不一定要靠减少睡眠来实现,只要你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做出比别人更多的事,就等于延长了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有些人总喜欢往身上揽无关紧要的闲事,结果耽误了正事,应该做的却没做,而闲事也未必能做好;有些人没有全局意识,总在做重复的、无效的事情;有些人不会选择做事方式,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人为地增大了难度、浪费了时间;还有些人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既牵扯精力也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你应该学会解放时间,让一天的24小时变得更加充裕。
艾森豪威尔本是欧洲盟军总司令。二战结束后不久,他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有一次,副校长安排他听有关部门的汇报。
在听了十几位先生的汇报后,艾森豪威尔有些不耐烦了。他把副校长找来,问他究竟要听多少人的汇报。副校长说:“总共有63位。”
“天啊,太多了!”艾森豪威尔大惊失色,“我做盟军总司令,那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支军队,而我只用接见三位直接指挥的将军,他们的手下我完全不用过问,更不需要接见。想不到,做一个大学的校长,竟要接见63位主要的部下。这种做法,不论是对他们、对我,还是对学校都没有好处。你还是把那日程表取消了吧!”
后来,艾森豪威尔又当选了美国总统。他同样采取这种充分授权的手段来进行管理,只接受几位官员的汇总报告。
有一次,艾森豪威尔正在打球,白宫送来急件要他批示,事先拟定了“赞成”与“否定”两个批示,只待他挑一个签名即可。
谁知艾森豪威尔一时不能决定,便在两个批示后各签了个名,说道:“请副总统帮我批一个吧。”
然后,他又若无其事地打球了。
看看我们的周围,有多少人整天忙忙碌碌没有一点儿闲暇,而艾森豪威尔身居要职却还有工夫打球,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由此可见,时间的多少是可以由自己掌控的。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拥有更多时间的诀窍。
第一,去掉不必要的事情。
在使用电脑时,你总会用到“Delete”——删除键,来清理没用的垃圾文件,节省硬盘的空间,也便于资料的查找与保存。在做事时,你的心里也应该有一个删除键,用来删除无关紧要的事情。
当把不必要的事情删除后,你会发现一切变得简单明了,目标也更明确了,行动起来更方便迅捷。
第二,同类事情合并做。
有一些事情是有关联的,甚至是很相似的,你完全可以将它们放在一起做。避免了重复工作,时间就自然多出来了。
第三,寻找更优的处理方法。
有些人遇到事情总是采取同一种方法,也不管该方法适不适用。这很可能使工作效率降低,造成时间的浪费。
在做事之前,应该先想一想哪种方法最恰当,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替代。
第四,学会利用资源。
当你碰上一些不熟悉、不会做的事情时,便要学会利用资源。你可以向能者求助,让他帮助你讲解一二,你再做起来就会顺手很多,比一个人埋头研究要好得多;还可以利用网络查找方案,看别人有没有遇到类似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一个人作战不仅寂寞,而且耗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