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人生在世,最希望的是受人尊敬,最不希望的就是被人看不起、遭人白眼和羞辱。然而,有些时候,世事并不向你希望的方向发展,你常常会遭到父母的批评、老板的责骂、同事的误解,或者和陌生人发生口角。
当面对侮辱和责难时,你会怎么面对?
用同样的言语回敬他?冷静、客气地与他讲道理?还是干脆大打出手,先出一口恶气再说?
无论是哪种方法,都不是最好的。
证严法师说:“要志气用事,不要意气用事。”
什么是意气?就是脑袋一热,热血上涌,不管不顾,胡乱发泄。这样做的结果多半会把事情搞砸,不仅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什么是志气?就是冷静思考、当下反省、提高自己、理智做事,最终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意气用事是情绪化的,愤怒、厌烦会蒙住你的心智,让你无法安于当下,所以看似将一口恶气发泄出去了,实际上心情还是难以平复。而志气用事却不同,它能使你的心冷静下来,认真地审视这一刻,在每一个当下作出努力,取得理想的结果。
孔子的祖上原本是贵族,但是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
有一次,鲁国贵族季孙氏举办了一次专门招待士一级贵族的宴会。根据当时宗法制度的规定,孔子是有资格参加这个宴会的。于是孔子也和别人一样去赴宴。谁知在大门口,就被季孙氏的家臣拦住了。
那个人十分轻蔑地看着孔子,对他呵斥道:“我们家宴请的是士,谁宴请你了呀?”
这番话,对于年轻的孔子来说,无异于挨了响亮的一耳光。孔子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悻悻地往回走。这是多么羞辱又无奈的事情啊!
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有什么反应?反唇相讥,给他些教训,还是郁郁寡欢,独自生闷气?
孔子当然没有一蹶不振,虽然他也感到耻辱和难堪,但这次打击使他从中看到了更多的内涵,那就是:在别人眼中,你连吃一顿贵族饭的资格都没有!
只有自强不息、提升自己,才能改变这一切!所以,孔子在忍辱后,勇敢地选择了面对现实,并且勤奋学习,孜孜不倦。
在那个时代,接受教育是贵族子弟们的特权。对于已经家道中落的孔子来说,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掌握贵族子弟们在学校里所学的那些知识,而且要比他们学得更好。
就这样,孔子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流传了几千年,为后世所尊崇。
别人越看你不行,你越要做出个样子给别人看。这就是所谓的“不蒸馒头争口气”!
遗憾的是,现在的很多人不懂得忍辱,认为这是一种懦夫行为。
当然,光忍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知道忍,任凭别人欺负也不敢出声,那真是一个没出息、不思进取的懦弱之人。忍辱只是第一步,目的是让你冷静下来,把当下的挫折转化成前进的动力,让下一个当下越来越好,这才是忍辱的意义!
人的一生如果都在别人的尊敬中活着,那只能算是幸运,并不能证明他的能力与修养。如果他能在受辱时隐忍,在受辱后奋起,那才能算得上强者,才能承担更多的重担!
苏东坡在《留侯论》中写到了张良的一则故事。年轻时候的张良虽然很有才华,但是行事鲁莽,做事只凭一时之气,完全不顾后果。他甚至求一时之快意,在博浪沙用大铁椎击杀秦始皇,使自己的生命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经过了我们所熟知的桥下拾鞋的经历后,张良改变了性情,开始隐忍处世,以他坚毅的忍耐力、冷静的思考能力,辅助刘邦建立伟大的功业。
当韩信打败齐国想自立为齐王时,高祖很生气,面现不悦之色,说了一些过激的言语,当时全靠张良的劝解,才避免了一场内讧,拉拢了韩信,成就了刘邦的大业。
与此相比,楚霸王项羽只因为不能忍耐,所以虽百战百胜却轻露锋芒;高祖能忍耐,保养他的全部实力以等待项羽的衰败,这正是张良的计谋!
有一句成语叫“忍辱负重”。一个人只有忍得羞辱,将怒气化作动力,才能承担更多的重担。虽然你不一定要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但就算只做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也应该多一些忍耐,不要把心思放在别人嘲讽的眼光中,而应该将它回归当下,汲取当下的力量,让自己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迈步向前!
2.越成功的人越容易失去当下
在你的周围,其实不乏成功人士。但是,你却很容易将他们忽略,因为他们只是曾经成功。
看看你的同学,在那个寒窗苦读的年代,那些最优秀的、最拔尖的同学,现在又在何处?不一定有大成就,多数是平庸无奇;看看曾经比你出色的同事,他们现在可好?可曾晋升为公司的高层领导?也许现在还不如你的职位高;再看看那些优秀的老板、企业家,他们的公司规模扩张了几倍?资产增加了多少?也许过了这么多年,你已经听不到关于他们的消息了……
在所有成功人士中,只有少数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领军人物。而更多的人不是停滞不前,就是急速后退,成为名不见经传的小卒。
一时的成功不代表永远的成功,更不代表能创造下一个成功。当他们不能将成功维系下去时,自然就会被别人取代。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越是成功的人越容易失去当下。
有一个很成功的推销员,他口才很好,工作努力,业绩在同事中一直名列前茅。很多难搞定的客户,只要他一出马,便能手到擒来。
同事们很崇拜他,都希望能成为向他一样优秀的人才。领导也很重视他,经常当众表扬他。
生活在成功的光环中,他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奇迹,可以把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
有一天,他路过一间寺庙时突发奇想:“我能不能把保险卖给和尚呢?”
一定没问题,凭自己的口才这并不是难事。等保险卖出去以后,自己又可以在同事面前骄傲一把了。想到这里,他很兴奋,迈步进了寺庙。
正巧,有一个老和尚在扫地。他热情地迎了上去,打招呼说:“嗨!你好。”
那个老和尚也说了句:“嗨!你好。”
然后,他便拉住老和尚,施展他浑身解数,滔滔不绝地向老和尚推销起保险来。
老和尚笑眯眯地听着他讲话,一点儿也没有走开的意思。
看着和尚非常耐心地听自己的推销,他心中一阵窃喜,心想这次肯定能成功了。
可谁知,正当他高兴的时候,老和尚却说了这样一句话:“人啊,最好是第一次见面就有一种让人记得住的东西,否则,一生不会有什么成就。”
老和尚的这句话,对于终日生活在成功光环中的他可谓奇耻大辱,这也太打击人了!
他沮丧地走出了寺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与羞辱。不过,这种羞辱感也使他那颗骄傲自大的心冷却了下来。他开始回想老和尚所说的话:“人啊,最好是第一次见面就有一种让人记得住的东西,否则,一生不会有什么成就。”
回去后,他开始认真反省自己。他给自己的客户发了请帖,邀请他们前来参加一个小型集会。
在集会上,他自掏腰包,准备了牛排、啤酒,让客户在集会上享用,还买了一些小礼物送给大家。
当客户们接到邀请时,以为只是一个拉近感情的集会。可当集会开始时,年轻的推销员却对大家说:“今天,我邀请大家前来,是为了举办一个‘批评会’。”
正当大家惊讶的时候,他继续说:“我才疏学浅,又没上过大学,因此连如何反省都不会。所以决定召开‘批评会’。恳请大家对我的缺点加以指正,谢谢!”
听到他诚恳的话语,大家都很感动,纷纷向他提出了宝贵意见,指出他需要改进的地方。
此后,这位推销员定期举行批评会,邀请大家来参加,给自己提意见。他将这些意见一一记录下来,再仔细琢磨,进行改正、提高。
这样的举动一直坚持了很多年。最终,他成为日本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就是被誉为“推销之神”的原一平。
越是成功的人越看不清当下的自己,总认为自己还是原来的样子,殊不知,人是在不断变化的,此时此刻的自己已经面目全非了。好比一个曾经很谦虚的人,总是向人学习,不断取经,所以他成功了。可成功以后,骄傲与自大让他变得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但他很难意识到这一点,还以为自己没有变。这样一来,眼界和思路自然窄了,亲和力也差了,便会以失败收场。
就算你不曾变过,周围的环境也会不断变化。当环境变化了时,你就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
如果你不能认清当下的自己,就会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当别人超过了你时,你就远远落于人后了。
假使你曾经成功,现在却碌碌无为,那么便应该重新认识当下的自己,突破这个被囚于瓶颈中的自己;
假使你正在享受成功,就应该有所警惕,时时提醒自己归于当下,这样才能超越原有的成功,迈向下一个成功!
3.蛰伏于当下,会让你走得更远
很多人都能够做到急流勇进,但很少人愿意急流勇退。尤其是当你已经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取得了成就时,就更不愿意放弃已经拥有的一切,同时,你也放不下心里的架子,不能从头再来。
比如有些人,已经做到了大公司的高层,很想出国学习,但又舍不得高薪高职,一直在犹豫着,不知道如何选择。
其实,人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蛰伏,像冬眠的昆虫一样,积蓄能量,这样才能在来年振翅高飞,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提起邓亚萍你一定不会陌生。她曾获得了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乒乓球冠军。一般来说,运动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后,不是进入娱乐圈,就是退役后当教练。
然而邓亚萍退役时却并没有选择这两条路,她说:“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
不久后,她被奥委会看中,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这条路并没有她想象中轻松,首先面临的难题就是语言。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然而,由于运动员的特殊性,邓亚萍的文化课不是很过关,尤其是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更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邓亚萍十分着急。
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
老师想看看她的英语水平,就让她把英文的26个字母大小写都写出来。这样容易的考题,邓亚萍却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勉强写出来。
假使换了旁人,也许会就此退缩,但邓亚萍却很踏实,把曾经在赛场上的成功完全抛开,像个小学生一样,很认真地投入学习。她回忆自己那段学习经历时曾说:“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
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
为了学好外语,邓亚萍申请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每天起早贪黑,只睡几小时。
刚开始时,她的导师对她还有些不放心,担心一个运动员完不成学业。但是邓亚萍对导师说:“我可能比您的其他学生基础要差,请您多费心了,别人一次能听懂的课程,我可能要两次甚至多次,别人需要一年,我可能需要一年半甚至两年。但不管费多少力,用多长时间,我都要把学业拿下来!我是那种很要强,性子也很犟的人,因此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一年后,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三万五千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
这篇论文被考官们无条件地一次通过。
最终,邓亚萍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我很佩服邓亚萍,不仅仅佩服她的毅力,更佩服她能够抛掉原有的成就,从头再来。
回顾她的整个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蛰伏的过程。不受名利的诱惑,不畏沉重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安于当下的超然境界,是我在上学时未曾拥有的,而一个已经铸就了无限辉煌的冠军,竟然轻易做到了。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痛苦与挣扎。为了能够取得下一个成功,为了能让人生永远向前,为了能使自己不断超越,你必须克服种种不安,将心力用于当下的一刹那。
怎么样才能克服内心的不安呢?
第一,要勇敢地从成功的记忆中走出来。
不要膜拜往昔的辉煌,不要过高地看待自己,更不能活在成功给你带来的喜悦与自豪中。
那只代表过去,不代表现在,更不代表未来。如果你不能挣脱它的束缚,便会沦为它的奴隶。
第二,虚心地学习别人的成功。
你的眼里不能只看到自己的成功,更要看到别人的成功与优点,因为那必有你可以学习、借鉴之处。倘若你总认为别人不如你,那么有朝一日,你将不如别人。
4.王者往往诞生于最恶劣的环境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特别痛苦,投资失败,欠下一千多万的债。更惨的是,他的母亲发生了车祸,生命虽然保住了,但却瘫在了床上,只有腰以上能动。女朋友看到这种情况,也提出了分手,一声不响地出了国,再也不和他联系。
他以前是朋友中的佼佼者,现在一下从高处跌落下来,当真是摔得很惨。
为了还钱和给母亲治病,他卖了房子和车子,借遍了亲朋好友,月月拆东墙补西墙。
“我连死的心都有。”当时他这么说。
朋友们都尽自己所能地帮助他、开导他,可我们的力量太渺小,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他依然窘迫,情绪十分低落。
一天晚上,我看电视。科教台演的一档节目中,介绍了一种名叫“塔格依力斯”的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雪莲花。
总是提到雪莲花,可是真正对它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它生活在别的植物无法存活的雪山上。在清代赵学敏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这样描述它:“大寒之地积雪,春夏不散,雪间有草,类荷花独茎,婷婷雪间可爱。”
听电视里介绍后,我对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雪莲花生长在天山山脉4000米海拔的悬崖上,那里空气稀薄,气温在零下几十度。它之所以能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生长,是因为它的叶片很特别。不像普通花朵的叶子,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而是非常密,像白色的长棉毛一样,聚在一起像一个棉球。当很多长棉毛一样的叶片交织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很多细小的空间。这些空间中的气体很难与外界交换。当白天阳光照射时,它们能吸收大量的热,而到了夜晚,温度又降低得非常缓慢,可以起到抵御寒冷和防止水分流失的作用。
为了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雪莲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雪莲的高度就能超过其他植物将近七倍!
然而,假使你对雪莲产生怜悯之心,想将它们带到良好的环境中进行人工栽培,那反而会让它们无法存活。
看完这个节目,我感慨良久,忽然想起那个朋友,便打电话给他,将刚刚看到的关于雪莲的故事讲给他听。讲完后我说:“真正的王者往往都诞生于最恶劣的环境中。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受到磨砺,韬光养晦、卧薪尝胆,有朝一日东山再起、一鸣惊人。”
他沉默半晌,郑重道谢。
几年过去了,他已经通过不懈的努力还清了债务,还重新建立了公司,稳扎稳打地做起了事业。当然,他也收获了比以往更多的尊敬。
谁不希望自己的一生都一帆风顺,无灾无难?可谁又能保证一生绝不受一点儿挫折呢?
有些挫折可能很快就会过去,而有些挫折却会让你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被环境所困,无法突围而出,也没有人向你伸出援手。
假使真的遇上这样的逆境,又该怎么办呢?不妨将当下视做磨炼自己心智的道场,将难题视做提升自己的良机。当你将问题一个个解决掉时,能力会有很大的进步,心也变得坚强、成熟了。
一个真正的强者,不仅在逆境来时能坦然面对,而且还会有意识地将自己置身于艰难险阻中。我在星云大师的一本著作里,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和尚在某寺挂单,刚开始时大家都相安无事。但是过了几个月后,寺里的僧人发现,小和尚有个很奇怪的举动,就是每个月有固定的几天,他都会出门去。
小和尚的举动引起了大家的好奇,于是派了一个僧人跟踪他,想看看他到底去做什么了。
傍晚时,小和尚又出去了,那个僧人就悄悄尾随着他。一路走去,都没有什么异样,但就在这时,僧人发现小和尚在一家妓院的角门停了下来,非常自然地敲门。门开了以后,几个妓女将他迎了进去。从言谈举止中看来,他们非常熟悉。
僧人大吃一惊,这岂不是破了色戒?他急忙返回寺里,将看到的情景告诉大家。听到这个情况后,所有的僧众都愤怒不堪,觉得小和尚简直就是禅门败类,破坏了寺院的声誉。大家告到方丈那里,要求把小和尚赶出去。
方丈听到大家的报告,也非常吃惊。因为小和尚给他的印象很好,平日专心修行,怎么会做这样的事呢?会不会有什么误会呢?于是方丈决定等小和尚回来后,亲自问问他再作决定。
小和尚刚回到寺里,就被方丈叫到跟前。方丈不动声色地将当天发生的事告诉了小和尚,并表示大家决定将他赶出去。
小和尚沉默了一会儿,说:“我有个请求,就是明天大家和我一起出去,亲眼看看我做了些什么,然后再作决定。”
方丈同意了小和尚的请求。
第二天黄昏,小和尚和平时一样出了寺门,所有僧人都跟在他的后面。他们来到那间妓院的角门,小和尚还是那样敲门,然后迎出了几个妓女。
事实俱在,还有什么话说?僧人们非常愤怒。可就在这时,小和尚却回过头来招手,请他们一起进去。
方丈坦然而入,大家也只好相随进去。
当大家进了院子,所有僧人都愣住了。原来那里是一个念经的场所,许多妓女身着素服,表情端庄,正坐在那里诵读经文。
原来,小和尚每个月固定的外出,就是为了教这些妓女诵读经文。
修习的人,只有到诱惑最大、困难最大的地方,才能得到考验,完成自我的提升。假使你拥有远大的志向,不应该躲于安逸中,而应当为自己设置障碍,迎接挑战。就如同洞山良价和尚的名言:“两刃交锋不须避,好手却同火里莲”。其意就是要将自己投向最困难、最艰难的境地,修炼自己的定力与智慧。
在这个看似不堪的当下,其实有着巨大的力量。善用它,可以突破自己、超越自己,让自己如同天山雪莲一般,傲雪迎风,吐纳着一份自在的清凉。
5.腐烂的泥土里也有茶香
周末去马连道茶城闲逛,顺道拜访两位朋友。他们在茶城做大红袍生意,所以向他们请教一些茶道。
其中一位朋友是武夷山人。武夷山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世世代代养育了很多茶农。据朋友所说,在他的家乡,八九岁的孩子就已经懂得茶艺了。武夷山的茶中以大红袍最为有名,被称为茶中之王。那位朋友家里就是种茶树的,对大红袍十分了解,讲起来滔滔不绝。在他所讲的故事中,有一段大红袍的历史,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大红袍是一种灌木,数量并不多,很珍贵。尤其是树龄久远的老树,更是为数不多了。在文革时期,茶树曾经遭遇过一场巨大的浩劫——造反派将火力对准了茶树,哪家茶农有茶树便要砍掉,说是要“割资本主义尾巴”。
很多茶农忍痛将茶树砍掉了,但有一位老人家,实在不忍心暴殄天物,便挖了一个坑,把几株茶树推倒,用土掩埋起来,躲过了造反派的检查。
很多年以后,武夷山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又开始家家户户种茶树了。但是以前的老树已经全都砍掉了,死了,只能种新树了。
有一天,那位老人家无意中把当年埋的茶树挖开,惊讶地发现那几株茶树并没有死。因为当时只是把它们推倒了,并没有破坏树干和根系,所以在树的枝杈上,竟然长出了新芽!取叶制茶,茶香扑鼻,沁人心脾。
那几株茶树有幸活了下来,成为武夷山存活不多的几株老茶树。
从两位朋友那里告辞后,我还不停地想着这个故事。茶树历经浩劫被埋于土下,还能顽强地活下来,并生长出新芽,真是让人佩服。再看看我们自己,也经历过坎坷挫折,甚至还摔过一些大跟头,但对待逆境的态度,却不尽相同。有的人怨天怨地,抱怨不停;有的人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其态度之消极,竟然不及几株茶树。
这皆因为不能安于当下。也许你会问:“要如何安于当下?就这么认命吗?”
当然不是。安于当下并不是要你向命运低头,而是接受此时此刻的不好,然后反省自己的不足,吸取更多的能量。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可以东山再起,成就辉煌。这是一个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过程。
有一个年轻人,从小顽劣,不思进取,游手好闲。十几岁的时候,他认识了一些坏朋友,伙同他们一起偷窃,作案多起。终于有一次,他被警察抓住了。在牢里的日子,他十分后悔,想到伤心欲绝的父母,就觉得痛彻心扉。
想想未来的日子,他更加绝望。就算将来出去了,又有谁会愿意接受一个坐过牢的人呢?他还能有什么前途?
他每天生活在自责中,连饭也难以下咽,恨不得早早死了才好。他的情况被看管的教官发现,于是找他谈心。
“小伙子,怎么这么垂头丧气呢?”教官问。
“在这里的人,有谁充满希望呢?”他头也不抬地说。
“那是因为你没有抬起头,好好看看,”教官说,“这里又不是你一个人,大家都很积极地改造,就是为了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有什么可回归的?出去了也是一样,被人看不起,找不到工作,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更别说赡养父母了。”他说。
“你能想到赡养父母,就说明你还是个很孝顺的孩子。如果你就这么放弃了,父母岂不是会更伤心吗?难道这样就是对他们负责了吗?”
提到父母,年轻人伤心地哭了:“我还能对他们负责吗?”
“当然!”教官肯定地说,“首先你要做的,就是不要放弃自己!人是要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的,既然做错了,就要深刻反省,努力改正,再怎么后悔也是没有用的。”
听了教官的开导,年轻人想开了一些。是啊,反正后悔也没有用了,那还何必沮丧呢?
从那以后,他的心情开朗了。很快,他就成为那一组犯人里的表率——做事情认真、积极,待人真诚、友善。
后来,他听说犯人也有参加自学考试的权利,就让父母寄来了教材,在牢里自修起心理学。他的成绩非常好,每门考试都能顺利通过。几年的牢狱生涯没有白过,他成为当地首位拿到自学考试本科学历的服刑人员。
当他刑满释放,重新回归社会的时候,很多人都对他张开了热情的双臂。他被一家公司聘请,成为一名业务员。几年过后,他渐渐地升为业务经理。
出狱之后的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每次遇到别人瞧不起的眼神或是刁难时,他都能坦然面对,因为他已经懂得安于当下的真谛。
这个年轻人,真像那被埋藏于地下的茶树。虽然经历过不见天日的时光,但却能利用这段时光完成生命的另一段旅程。
得意时活在当下,是为了珍惜和感受更多真实的东西;失意时活在当下,是为了反省自己,重塑自己。当重见天日的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拥有了比以前更强大的力量,犹如脱胎换骨一般,不可同日而语。
当下失意,当下安心,你就可以迎来新的人生。请记住,腐烂的泥土里也有茶香!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