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即修行 且行且珍惜-心灵美是一种能够引起共鸣的和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心灵美是人一生中所必不可少的修行。每个人都追求美,出众的外貌,美丽新潮的服饰,潇洒、婀娜的风度,都可令人倾倒,但那些发自心灵深处的内在美,却更能在人们心底留下烙印。心,是个没有刻度的容器,可大可小。心灵美的人,人们往往能从他及他平常的一言一行中,从他对人生、对社会、对他人以及对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态度中看到他的魅力。一个人流露在外的美往往能迷惑人的眼睛,而内在美却可以深深打动人的内心。

    心存善念的人美在心里

    善良,是生命中的一种成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它都能让一种热爱的情绪高涨起来。一个在时尚、喧嚣中成长起来的人,也许可以永无寂寥之虑,但他的生命往往会流于平庸,而一个懂得善良的人,就会于沉默中酝酿出惊人的美丽。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人世间最宝贵的是善良,因为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在生活中,无论时光如何斗转星移,拥有一颗健康、善良、美丽的心灵才是一个人快乐的源泉,也是永葆青春活力的秘方,心存善意的人美在心里。

    善良的人,总是将心比心地对待别人,受人滴水之恩,必定涌泉相报,他们诚惶诚恐,就是怕对不起别人。如果他们不小心伤害了谁,自己则比受伤的人更痛苦不堪。他们也不会藏任何害人之心,若被别人伤了,也会很愤怒,但却绝对不会去以怨报怨,因为他们懂得,若与坏人一般见识,自己也就跟那坏人差不多是同类了。

    古时候,有个生性淡泊、与世无争的老和尚安静地住在一个村子边上,每天自己挑水浇园种菜,很得村民的尊重。

    一天,村子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未婚少女怀孕了,这在保守封建的当时、当地是件不得了的大事。人们纷纷责骂她,向她逼问孩子的父亲是谁。那个女孩子迫于人言,又想保护自己的情人,便说孩子是老和尚的。村民感到十分震惊:谁能想到看上去道貌岸然的老和尚竟然干出这种事情呢?村民觉得自己被愚弄和侮辱了,纷纷把鄙夷的目光和愤怒的唾沫星子丢向他,但老和尚没有辩驳。后来,那个女孩把孩子生下来后,村民们干脆把孩子也丢给了他。就这样,这个老和尚在大家心中的地位生生翻了个底儿朝天,转眼由受人尊重的高僧变成了一个人人所不齿的混蛋。可是他仍旧神态平和,行卧如常,照样念经种菜,他像对自己的亲生骨肉一样悉心照料那个孩子。这让村民们更加相信了此事和对他也愈加鄙视。

    一个老人要想拉扯一个婴儿,其艰难可想而知,可是没有人帮助他。直到有一天,那个女孩和她的恋人——村子里的一个年轻人再也受不了良心的惩罚,双双跪倒在老人的面前,请他原谅。村民们此时才明白冤枉了好人。可是老人却神色如常,只是微笑地扶起他们,并替他们向村民求情,请大家成全,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经此一事,人们对老和尚更加尊重了。可是老和尚却仍旧一切如常,每天只是念经、种菜。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如同故事中的老和尚一样,即使被冤枉,声名受损,但依然能悉心地照顾无辜的小生命,误会化解后又能替陷害自己的人开脱,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善良的人看到一只小鸟儿伤了,会捧回家里替它疗伤;听说哪里受大灾了,会无法安然入睡;路上发现骑自行车的母亲将孩子放得不舒服了,也会主动上去提醒。他们把善良物化成每天一点一滴的行动,也许是一句温馨的话,也许是一次的随手帮助,也有可能是给予了别人自己的所有。

    19世纪初的一个夜晚,有一个年轻人在回家的路上为生计发愁,他酷爱音乐、作曲,却贫穷得连作曲的纸都买不起。这时候,在维也纳街头,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在叫卖一本书和一件旧衣服,他知道这孩子比他更穷。也许是于心不忍,于是他掏出所有的古尔盾(钱币)买下了那个小孩的书,而他自己却真正的一无所有了。然而,就在那本书中,他发现了诗人歌德的诗作《野玫瑰》,他一遍遍读着,在超越心灵的境界中完成了《野玫瑰》这首音乐宝库中的瑰宝。这个年轻人就是著名的音乐家舒伯特。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首名曲诞生的原因是因为一颗善良的心呢?

    由此看来善良真的是一种令人怦然心动的美。授人玫瑰,他人闻香,自己手有余香!如果没有舒伯特当时的善良,也就不会出现后来举世闻名的音乐名曲《野玫瑰》了。上天是不会辜负善良的人的。

    所以,做一个善良的人吧,不以善小而不为,也不以恶小而为之。可能我们会在过程中感觉到辛苦,但内心也因为付出而感到充实和满足,度过每一天也会很安然很幸福。

    自私的人在别人眼中永远是丑陋的

    自私的人,总是时刻想着自己,认为整个世界就是为了他而存在,而忽略了世间的其他人。他们总是想着扩张自己的空间,从不去想别人,也从不去看别人,只有在别人有助于他的时候,他才重视。这样的人在别人眼中永远都是丑陋的,他所渴望得到的东西,也往往难以得到。

    人在这个世界上,往往最爱的人就是自己,这一点无可厚非,因为以自我为中心是人的本能。我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我能得到什么?是否会受到损失?其实,为自己考虑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过分地只想着自己而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和利益,甚至为了自己去牺牲别人的利益,那就是自私自利了。而这些人在人群中大都是最不受欢迎的,他们在别人眼中永远是丑陋的。

    在小时候,我们就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连幼儿园的小孩子都懂,就是做人做事不能太自私,要先人后己。可是,有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忘记了最初受到的那些最浅显也是最重要的教育: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事要时时想着他人,不能光顾自己。这些道理是指引我们一生的明灯,任何时候都不可丢弃。

    下面是关于自私的一个小故事:

    一个人、一头驴和一只狗一同赶路,这个主人走到半路,坐在路边睡着了。

    驴子停下来又香又甜地吃着草,狗却没得吃,饿得难受,只好向驴子恳求:“亲爱的朋友,装饭的篮子就挂在你的背上,请你蹲下来,我想吃一点儿东西。”

    驴子只顾着低头吃草,没有理它。过了好大一会儿,它才对狗说:“你不要着急,等主人睡醒了,他就会拿东西给你吃的。”

    这时,从树林里蹿出了一只狼。驴子连忙向狗求救,狗却说:“朋友,不要着急,等主人醒了,他就会救你的。”

    狗正说话间,狼已经扑上来把驴子咬死了。

    驴子终因自己的自私付出了代价,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独自生存,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或多或少地需要与他人发生接触,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太过自私,可能会遇到和驴子一样的下场。

    其实,自私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品德有问题,总想占别人的便宜,但不愿付出任何代价;一种是生怕自己的利益受损,所以处处都极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即使吃一点点小亏都不肯。品德有问题的人终会为此而付出代价,这个可以不必说。但怕吃亏的人是完全可以将这一习性改掉的,我们帮助了别人,那么在我们自己有需要的时候,别人同样也会帮助你。有的时候,你将利益让给了别人,暂时吃了一点小亏,但是,你能获得大家的信任和友情,这会让你收获更多。这个世界上不懂得知恩图报的人毕竟是少数,哪怕你给乞丐一枚硬币,他尚且还要跟你点点头,说句“谢谢”,更何况是与你朝夕相处的同事、朋友呢?

    自私者的算计到头来终将是一场空。

    春秋时期,晋国的近邻有虞、虢两个小国,晋献公决定吞并这两个小国。于是他计划在公元前658年,先攻打虢国。但是晋军要开到虢国,就必须先经过虞国,如果虞国出兵阻拦,甚至和虢国联合起来抗晋,晋国即使实力强劲,也难于招架。这时在位的虞公贪财无义,于是晋国的荀息根据他的这个弱点,提出用宝物贿赂虞公,以便“借道”先伐虢,最后再灭虞。结果,虞公接受晋国的礼物后,不但答应“借道”,甚至愿意出兵帮助晋军。虞国大夫宫之奇向虞公进谏,讲“唇亡齿寒”的道理,但虞公这时已经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就这样,在虞公的帮助下,晋献公轻而易举地把虢国给灭了。待晋军得胜回来的时候,就驻扎在虞国不肯走了,说是要整顿人马,暂住一段时间,虞公毫无戒备。谁知不久,晋军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就把虞国也灭掉了。

    虞公正是由于自己的自私,贪图小便宜,结果将自己的整个国家也葬送了。这个代价不可谓不重。

    这个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生存在这个世上,我们就要和不同的人来打交道。从出生的那天起,我们就与这个社会各种各样的人发生了联系。这其中,有父母的关爱,亲朋好友的关心,或邻居的关照等。渐渐的,我们长大了,入学后,有了老师、同学,以及自己的朋友。等到了年龄,你找到了男(女)朋友,结婚、生孩子等等。在这些人里,无论别人怎么样,请你都不要自私!

    如果你是个自私的人,那你将会给身边爱你的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如果你对自己的父母自私,那你会辜负了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当你自私的只去考虑自己的生活现状而不去努力改变你自己的话,那你的同学,你的朋友都有可能会离你而去。

    其实,为自己谋利并不是什么坏事,但你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到别人,那样的话必然会给自己带来恶果的。比如很多的贪官污吏,那都是自私自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后果。他们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利用职权之便,贪污公款,行贿受贿,实际上拿走的是国家的钱、纳税人的钱,所以,他们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如果他们不是私心过重,怎么会白白地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呢?

    总的来说,做人不可以太自私,否则,终有一天会因自己的自私而付出代价。

    太过自负的人往往看不到自身的缺点

    自负的人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缩小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他们固执己见,唯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即使是明知别人正确,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

    自负,最准确的解释就是自信得过了头。由于自信与自负只有一步之遥,因此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容易将两者混为一谈。

    在行动上,人们很多时候将自负炫耀成自信。如三国时期著名的历史事件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都是自负心理导致的恶果。据说刘备被陆逊所打败之际,他仰天长叹“我竟被陆逊所折辱,岂不是天意?”其实这哪里能归咎于什么天意,完全是他不冷静、不理智,为小怨而兴大兵、见小利而求速成造成的苦果。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自负使人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从而导致失败。

    可见,为了不让自己过于盲目,成为一个失败的人,当务之急是改变自己傲慢自负的心理。可惜的是,大多数人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认为自己有学识、有能力、有功劳。如果得不到他们理想中的被认可,还会觉得是他们怀才不遇。但是实际上,导致一个人自负的根本原因并非博学多才,而是因为他的无知和修养上的欠缺。相反,越是博学多才的人越是谦虚,有关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个小故事,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个问题。

    苏格拉底学识渊博,富有智慧,但是他从来不以权威自居,为人谦虚而低调。即使是在辩论中,他也是循循善诱,让对方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他广博的知识和谦逊的品格,赢得了世人的普遍尊敬,人们公认他是最聪明的人。

    但苏格拉底却不这么觉得,他屡次纠正说:“不可能!我唯一知道的事情是,我一无所知。”

    可是人们仍然坚持,并且建议他到神庙中占卜一下,问问神灵的意思。苏格拉底推辞不过,只好到神庙中去占卜,结果占卜出来的结果与众人说的一样——他确实是城邦中最聪明的人。不过,即使面对神谕,苏格拉底仍然喃喃自语道:“我唯一知道的事情是,我一无所知。”

    但是大多数像我们一样的凡夫俗子,每天都在世俗社会中摸爬滚打,谁又能够达到苏格拉底的境界?大部分人都是“只要葫芦不要叶子”,自负得只知有己不知有人。结果成功无望不说,巨大的心理落差还会让人们叫苦不迭。

    毫无疑问,骄傲和自负是人性中最普遍的弱点,任何人都必须多加注意,戒骄戒躁。即使是那些已经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一旦骄傲自负,也会止步不前,甚至一落千丈,令人扼腕。即使是发明大王爱迪生也照样因为自负而“晚节不保”!

    年轻时,爱迪生自信而且谦虚,当他因为取得了很多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而被称为天才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所谓天才,不过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此后通过不懈的努力,他又取得了多达一千多种的各类发明,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可是到了晚年,爱迪生的自信就变成了可怕的骄傲和自负,这让他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也看不到别人身上的优点,他甚至对他的助手们说:“不要向我建议什么,任何高明的建议也超越不了我的思维。”结果可以想见——因为他的自负,不仅使自己停滞不前,很多颇有才华的助手离他而去,因此直到去世,他再也没有取得什么重大的成就。

    无疑,自负心理给爱迪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他自己也是全人类的巨大损失。正如那句老话说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对自己保持必要的自信固然很好,但是过分的自信却往往会令人们自绝于胜利,甚至遗憾终生。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在深圳某服装厂的例会上,厂长吴大海故作姿态地询问了那些唯唯诺诺的下属们:“大家看我这个方案怎么样啊?都畅所欲言啊!张工有没有建议?没有啊,那李工呢?也没有……既然都没有,那就执行!”然后他想当然地拍了板。

    “慢着!”新来的厂长助理小赵站起来,他不看大家惊讶的目光,不合时宜地阻止道:“吴厂长,我认为不能这样匆忙决定,咱们得搞一个可行性方案……”

    “你懂什么!”没等小赵说完,吴大海就不耐烦地打断了他。

    “不能盲目乐观,否则很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现在金融危机越来……”初来乍到的小赵还想说些什么,却被旁边的营销部经理拉走了。

    “真是的,我走过的桥比他走过的路还多!把本职工作干好就不错了!”对于小赵的多事,吴大海不无气愤。

    “是,是!”几个部门经理附和着。在厂里,吴大海就是真理,小赵的劝谏无疑是自取其辱。

    结果不言而喻,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就像小赵所说的那样,金融危机越来越严重,分厂投产后不久便被迫停产,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

    此外,自负还容易导致嫉妒甚至嫉恨心理的产生。因为一个自负的人,通常嫉妒心都很强。在学校里,他瞧不起成绩比他差的同学,更容不得成绩比他更好的同学;在职场中,他看不起那些能力稍差的同事、领导和客户;而对于那些比自己能力强的同事则心怀嫉妒,尤其是那些能力比自己差却高他一等的人;在生活中,他看不到别人的付出,总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的更多……久而久之,这种心理日益增长,这种人就会成为一个心理阴暗、怨天恨地的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自信,但绝不可自负,因为自负会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的缺点,也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这样困于自己狭小的世界中,很难得到进步。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否定

    一个自卑的人只能忍受失败的煎熬,自卑会将人的雄心壮志消磨殆尽,把人拖入自暴自弃、悲观失望的深渊之中,让人痛苦不堪。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立的个体而存在,要懂得欣赏自己,你有你的特长,你有睿智的头脑、善解人意的情怀。发挥自己的长处,施展自己的才华,也许你那双小眼睛就会被看做是智慧的象征。

    自卑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能从自己身上找到缺陷和不足,而这种了解可以让一个人痛苦不堪。

    自卑的人独自忍受着失败的煎熬。殊不知,为自己容貌不出众而发愁的人只会越来越丑,如果总是拿自己和那些美女帅哥去比,永远都能找到你五官的缺陷。但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你有你的优点和特长,也许你有睿智的头脑、善解人意的情怀等,能彰显你的智慧。所以,永远不要小看了你自己,不然你会白白地错失许多的机会。

    美国作家诺拉·普罗菲特曾经讲述过他的一段往事:

    许多年前,诺拉家还在纽约,一个春天的晚上,他到百老汇娱乐区外的一座剧院去看音乐剧,并在那里第一次听到萨洛米·贝的演唱。诺拉被迷住了,但见观众稀少寥落让他感到很失望,于是诺拉决定写一篇评论来帮助萨洛米·贝引起公众的注意。

    不过,由于他当时既不是一名职业作家,也并不是一名记者,所以当他打电话给萨洛米的时候有点退缩了,硬着头皮开始采访。诺拉尽量使自己表现得非常沉着,有深度,同时他在一个黄色的记事本上写下采访记录。

    平安到家后,诺拉开始写这篇报道。但是,每写下一个字,他内心里都好像有一个细小的、严厉的声音指责他:你不是作家!也从来没有写过文章。而且,你甚至连像样的杂货清单都没有写过。你做不到的!

    就这样,诺拉努力地写了很多天,写了改,改了写,重写重改,把一份草稿改了无数遍。好不容易,终于定稿了。诺拉把它打印出来,装进一个大信封里寄出去。当邮差把信取走之后,诺拉就开始猜测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收到杂志编辑寄来的回复信。

    三个星期后,诺拉的原稿被放在诺拉自己写的信封里寄回来了。这让诺拉感觉受到了侮辱,他开始质疑自己,怎么能和一群以写作为生的职业作家竞争呢?诺拉没有勇气面对编辑的拒绝信,于是他没打开信封就把它扔进了最近的一个橱柜里,并很快就把它忘记了。

    五年后,诺拉要搬往别处,结果,在清理橱柜的时候,他又无意中发现了那封信。信封里除了稿子以外竟然还有一封编辑写给诺拉的信。

    亲爱的普罗菲特,你写的有关萨洛米·贝的故事非常好。我们需要在文章里增添一些引证。请把那些资料加进去,然后,立即把文章寄回来。我们将在下一期的杂志上把你的作品刊登出来。

    诺拉惊呆了,因为当初的自卑,害怕被拒绝使他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他至少失去了500美元的稿酬,失去了让自己的文章在一份重要杂志上发表的机会,失去了证明他能够成为职业作家的机会。

    这件事对诺拉的影响可以说是深重的,在诺拉作为一名全职的自由作家六年,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后,回顾过去的那次经历,诺拉获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自卑需要付出很昂贵的代价。

    如果我们被自卑所控制,就很容易像诺拉·普罗菲特那样,它会将我们的雄心壮志消磨殆尽,甚至被拖入自暴自弃、悲观失望的深渊之中,也让我们抓不住自己的机遇。一个人如果产生自卑,对自己不再信任,不仅会因缺乏自信而丧失良机,还极有可能自暴自弃,消极颓废,自毁人生,甚至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其实,自卑无处不在,问题是怎样去面对它。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每个人都有的,自卑会让人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励个体奋发图强,进而获得成功;然而,在面对比自己更成功的人时,又会再次自卑。这样,自卑与激励循环往复、永无止境。”而说出这番话的阿德勒本身也曾是个非常自卑的人,只是他将自卑化为动力,获得了成功。

    1870年,阿德勒在奥地利维也纳郊区一个富裕的谷物商人的家里出生。他从小因患脊柱症而驼背、身体孱弱、行动笨拙,喉部也常因哭叫而感觉窒息,因此他的整个童年都生活在自卑和不幸之中,每每看到哥哥健康活泼的身影,他便不由自主地自惭形秽、自卑起来。不同的是,他一次次超越了自卑,并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阿德勒超越自卑获取成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超越自卑呢?这就要从“五从”做起:

    1.从小事做起

    成功是自卑的克星,可以先做一些容易获得成功的小事。试着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在这些小小的成就中肯定自我,一步步找回自信。

    2.从长处做起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不要总是盯着自己的缺点、别人的优点,拿自己的缺点去比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亚洲歌后王菲也曾自卑过,不过后来她通过找到自己的爱好而克服了自卑。我们可以像王菲这样,先做一些自己一直感兴趣的事情。

    3.从小时候想起

    找到自卑的根源,有些严重的自卑心理来自小时候受到过的创伤,也许你自己也已经不记得了,此时你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4.从鼓励自己做起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鼓励自己。例如:一直坚信“我能做好,没有问题”“我有能力做得更好”等,只要成功了一次,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赶走自卑。

    5.从交往做起

    自卑常常伴有孤僻,使你不愿意与人交往,容易钻进自卑的“牛角尖”里出不来。多交朋友,从朋友身上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包括自信。

    综上所述,自卑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一种心理反应,是一种消极的自我否定,但只要克服了这种消极心理,反而能让我们发现自己的所长,在超越自卑中得到成长。

    懂得与人分享才能感受快乐

    甘于分享是豁达,懂得分享是智慧。生活中一个懂得分享的人,就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他们是生活中知冷暖、知风雨的人。当我们分享美食时,就懂得了厨师的辛劳,分享丰收的果实时,就懂得了花开的过程和劳作的辛苦;当分享喜悦之时,就要懂得付出者的汗水和泪水。

    在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伴侣,可以是朋友、爱人,他们与我们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和痛苦。分享是一种快乐,没有人分享的人生,无论面对的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种惩罚。

    从前,有一位犹太教的长老,酷爱打高尔夫球。一次,在一个安息日,他忍耐不住,很想去挥杆,但根据犹太教规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须休息,什么事都不能做。

    可是,这位长老却忍不住了,他偷偷地一个人到了高尔夫球场,想着打九个洞就好了。

    这天,球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因此长老觉得不会有人知道他违反规定。

    然而,当长老在打第二个洞时,被一个天使发现了,天使生气地到上帝面前告状说:“有一个长老不守教义,居然在安息日出门打高尔夫球。”

    上帝听了,便答道:“我一定会好好惩罚这个长老。”

    于是,奇迹出现了,从第三个洞开始,长老每次都打出超完美的成绩,几乎都是一杆进洞。

    长老兴奋极了,连续打到第七个洞,都非常完美。这时,天使跑到上帝面前,问道:“上帝呀,你不是要惩罚长老吗?为何还不见有惩罚?”

    上帝说:“我已经在惩罚他了。”

    直到打完第九个洞,长老都是一杆进洞。因为打得太神乎其技了,于是长老决定再打九个洞。

    天使又去找上帝了:“到底惩罚在哪里?”

    上帝只是笑而不答。

    打完十八个洞,成绩比任何一位世界级的高尔夫球手都优秀,把长老乐坏了。

    天使很纳闷:“这就是你对长老的惩罚吗?”

    上帝说:“正是,你想想,他有这么惊人的成绩,以及兴奋的心情,却不能跟任何人说,这不是最好的惩罚吗?”

    就如培根说的那样:“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像故事中的长老这样,即使拥有很好的成绩,但是也不能说出来与人分享,只能自己一个人穷开心,这也是一种惩罚。

    自私的人,心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相反,懂得与人分享的人,心中可以包容全世界。看看下面这个“橘子为什么会长成一瓣一瓣的呢?”的故事,看你会不会有一些新的感悟。

    一个春天的下午,太阳暖洋洋地照在大地上。一对母女在街心花园里玩耍。小姑娘看上去三岁,一身鹅黄色的衣裙,头上戴着一个大大的蝴蝶结,跌跌撞撞地跑来跑去,追逐着低飞的花蝶;年轻的母亲则在旁边的长椅上静静地坐着,微笑着注视着女儿的一举一动……

    由于长时间地跑动,小女孩头上的蝴蝶结有些松动了,红扑扑的脸蛋上也沁出了细细的汗珠。细心的妈妈看到了,心疼地叫道:“囡囡,快过来,妈妈帮你系系你那漂亮的蝴蝶结。”

    小女孩听了,一路蹦蹦跳跳到妈妈身边,让妈妈帮忙重新系好蝴蝶结。之后,妈妈又轻巧地把一个剥开的橘子放到她的手掌上,“先吃完这个橘子,然后再玩吧。”

    小姑娘接过后,好奇地把这个橘子捧在手心里举起来,对着阳光,眯起眼睛来仔细地看。突然,她闪着疑惑的眼睛问妈妈:“为什么橘子是一瓣一瓣的呢?”

    妈妈愣了一下,想了想,就笑着说:“你听!这个橘子不是正在告诉你,‘我长成这个样子,就是希望你能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我,而不是一个人自己吃哦!’”

    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接着,她就从上面掰下最大的一瓣,踮起脚塞进了妈妈的嘴里。然后,又高举着那个橘子,跑向坐在不远处的一对老夫妇……

    懂得分享的人是幸福快乐的,就像故事中的这个小女孩似的,她将快乐掰成了好几块分给别人,让他人也感觉到了她的快乐和无私。其实,分享是一种理念,一种双向的沟通,彼此给予,是与他人共享快乐、幸福、思想、经验……分享促人成长并走向成熟。

    所以,当你找到快乐时一定要记得与别人分享,因为快乐是可以传递的,你播撒的种子越多收获也就越多。可能是一本好书,一句幽默的话,一些有趣的电视节目,往往都会使你拥有一天的好心情。在分享快乐的过程中,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快乐也能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在每一次交流中我们都会收获友情、知识,也收获了快乐。

    难怪有人说,分享快乐是一个人在社会的各种行径中的制胜法宝,你如果是一个爱分享快乐的人那么你将在你的社会道路上畅通无阻!

    宽容受益的不只是别人,还有自己

    宽容和气度,不是天生的,而是高度的智慧和高度的自我克制。古语说,“宰相肚里可撑船”,只有胸襟开阔眼光锐利的人,才有运用智慧的能力。

    宽容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风度和气质。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法宝。

    宽容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待人,才能让自己心态平和、心胸开阔,心里永远充满阳光。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一位大臣的孩子前呼后拥地走来,在年轻时画家的父亲曾经被这位大臣欺诈得心碎地死去。这孩子在画家的作品前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一幅,但画家却迅速地用一块布把它遮盖住,声称这幅画不卖。

    此后,这孩子因为这事儿病了,他父亲也出面,表示愿意付出高价买画。可是,画家宁愿把这幅画挂在自己画室的墙上,也不愿意出售。他阴沉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的报复。”

    每天早晨,画家都会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可是现在,他觉得这些神像与他以前画的神像日渐相异。这使他十分苦恼,他不停地找原因。然而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跳了起来。他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大臣的眼睛,连嘴唇也是那么的酷似。

    他把画撕碎,并且高喊:“我的报复已经回报到我的头上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心存报复的人,自己所受的伤害会比对方更大。因为,报复会让一个好端端的人趋向疯狂的边缘,还能把无罪推向有罪。现在有很多的刑事案件就是因报复而引起的。

    经心理学家研究证实,报复心理非常有碍健康,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等疾病就是长期积怨和过度紧张造成的。有一位好莱坞的女演员,失恋后怨恨和报复心使她的面孔变得僵硬而多皱,她去找一位最有名的化妆师为她美容。这位化妆师深知她的心理状态,中肯地告诉她:“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我敢说全世界任何美容师也无法美化你的容貌。”

    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无法避免的怒气,这就要我们学着适度地释放它,不要自我封闭。要学会适度宣泄,如找朋友倾诉或是干脆痛快地哭一场。我们应宽解自己,少发脾气,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曾经,一位企业家在医院进行诊疗时,医生劝他多多休息。但病人愤怒地抗议说:“我每天承担巨大的工作量,每天都得提一个沉重的手提包回家,里面装的是满满的文件,没有一个人可以分担一丁点的业务。”

    医生讶异地问:“为什么晚上还要批那么多文件呢。”

    病人不耐烦地回答:“那些都是必须处理的急件。”

    医生问:“难道没有人可以帮忙吗?助手呢?”

    “不行呀!只有我才能正确地批示呀!而且我还必须尽快处理完,要不然公司怎么办呢?”

    “这样吧!现在我开一个处方给你,希望你能照着做。”医生有所决定地说道。

    这病人接过医生的处方,只见上面写道:每天散步两小时;每星期空出半天的时间到墓地一趟。

    病人怪异地问道:“为什么要在墓地待上半天呢?”

    “因为……”医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希望你四处走一走,瞧一瞧那些与世长辞的人的墓碑。他们生前也与你一样,认为全世界的事都得扛在双肩,如今他们全都长眠于黄土之中,将来有一天你也会加入他们的行列,而其他世人则仍如你一般继续工作。我建议你站在墓碑前好好地想一想这些摆在眼前的事实。”医生这番苦口婆心的劝说终于敲醒了病人的心灵,此后,他依照医生的指示,开始释缓生活的步调,并且转移一部分职责。他比以前活得更好,事业也蒸蒸日上。

    如故事中的这位企业家一样,有时为缓和四处蔓延的紧张气氛,我们也要对自己宽容些,首先应该放缓生活步调,使心情回复平静,让自己不再焦虑暴躁。

    我们不仅要宽容别人,也要对自己多宽容,不要太过苛求。正如一位哲人说的,宽容和忍让的痛苦,能换来甜蜜的结果。

    古时候,陈嚣与纪伯是邻居。有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把陈嚣家的篱笆拔起来,往后挪了挪。陈嚣发现后,心想,你不就是想扩大自己的地盘吗,我满足你。他等纪伯走后,又把篱笆往后挪一丈。天亮后,纪伯发现自家的地又宽出了许多,他心中很惭愧,于是主动找到陈家,把多侵占的地统统还给了陈家。

    忍让和宽容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并不容易。我们谁都会碰到个人的利益受到他人有意或无意侵害的时候。如果能像陈嚣那样再寻找出一条平衡自己心态的理由,说服自己,那就能把忍让的痛苦化解,产生出宽容和大度来。即使在感情无法控制时,也要管住自己,忍一忍,就能抵御急躁和鲁莽,控制冲动的行为。

    在生活中,忍让和宽容不是怯懦胆小,而是关怀体谅。忍让和宽容是给予和奉献,这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法宝,受益的不只是别人,还有自己。

    虚伪是罪恶之源,诚信是做人之本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说到底就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所以我们一定要以诚信为本。试想一下与一个虚伪的人长期交往,如何让人感觉到放心呢?这样的人怎么会得到真正的朋友呢?

    人的一生中,与陌生人、朋友、亲人特别是与爱人到底该怎样相处,是该虚伪的做作还是真诚地面对他们呢?这个问题让很多人都非常困扰。因为如果诚实地面对他们,肯定会在很多时候说出一些对方并不愿意听到的话,但虚伪待人,却又是大多数人不愿意去做的。须知,虚伪是罪恶之源,诚信是做人之本。

    种下虚伪的种子,也只能开出虚伪的花,你以虚伪待人,人们也不会待你以诚。林肯曾经说过:“你可以骗部分人一世,骗所有人一时,但你不可能骗所有人一生一世。”倘若一个人总是虚伪地应付讨好他人,那么,总有一天会被别人识破的,到时不仅自己难堪,恐怕别人也会远离你,毕竟虚伪的人让人难以信任。

    而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人与人之间,唯有诚信是最好的通行证。

    据说,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两个小人儿,他们一个叫诚信,一个叫虚伪。

    虽住在同一屋檐下,但平日里,两者却是势同水火,互不两立,互相掐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有一天,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发现了父亲新买来的小斧头,手痒痒地想试试这把斧头的锋利程度。于是他拿着斧头来到果园,抡起斧头,使出全身力气向一棵小樱桃树砍去,一斧下去,那棵小樱桃树顿时就断成了两截。小男孩很满意这把斧头的锋利,便得意地将斧头放回了原位,找小朋友玩去了。没一会儿,男孩的父亲看见断成了两截的樱桃树,十分生气,便找来仆人,厉声呵道:“樱桃树是谁砍的?”并放出话来,若仆人说不出个所以然,便要将仆人赶走。小男孩听了急了,有些不知所措。“到底要不要向父亲承认樱桃树是我砍断的呢?说了定然会被责骂一番甚至是挨顿打,但是如果不说的话,岂不是……”

    此时,小男孩脑中的诚信小人和虚伪小人各自站了出来。

    “孩子,诚信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只有讲诚信、守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去向你父亲认个错吧,他会原谅你的,他一定懂的,一棵小小的樱桃树再怎么值钱和珍贵,也比不上自己儿子诚信的品质重要,孩子!”诚信小人好言劝道。

    “去!去!去!”,虚伪小人在一旁好不耐烦地吼道,并一副大仁大义的样子:“别听他瞎说!你想想,要是你说了,你不是被打就是被骂,到时候够你受的!那个仆人的去留与你何干,你就装什么都不知道。人人都是戴着面具,虚伪地过活,他们个个都享受着荣华富贵,告诉你,做人还是得虚伪一点,别听他胡说!”

    小男孩依旧犹豫不决、摇摆不定,而诚信小人和虚伪小人也在他脑中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

    最后,二者终于决出了胜负。小男孩到父亲跟前,勇敢地说出了事情的真相,果然像诚信小人所说,父亲不仅没有责备小男孩,反而对他的诚信倍加赞赏。

    此后许多年里,小男孩脑中的诚信小人一直战胜着虚伪小人。直到多年后,小男孩长大成人,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这个故事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故事中诚信的主题似乎也说得多了,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仍不能改变诚信这一品质于我们的重要性。

    生活在当代的我们,虽然体验着各种各样高科技、信息化的产品,享受着丰富多彩、高品质的生活。但是,不讲诚信、虚伪的人终将四处碰壁,毫无人缘。可见,于我们,诚实守信的品质更是不可或缺。

    学会感恩,一个人的内心才会平和淡定

    如果你不能对目前所拥有的事物真心的感激,那么你就不可能为你的生命带来更多。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他一些东西而存在。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配偶的关爱、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慷慨赐予……人自从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

    传说,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一个新来的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这个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住持提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住持说的“魔”,就是新和尚心里的不满,这使他只考虑自己要什么,却从来没有想过别人给过他什么。有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像新和尚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他们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如意,怨气冲天,牢骚满腹,总觉得所有人都欠他的,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对他的生活所做的一切一切。这种人心里只会产生抱怨,不会产生感恩。

    有两个在沙漠的旅人行走多日,在他们口渴难忍的时候,碰见一个吆骆驼的老人,老人给了他们每人半瓷碗水。面对同样的半碗水,两个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体的饥渴,结果竟不小心将半碗水洒掉了;另一个也知道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体的饥渴,但他怀着感恩之心喝下了这半碗水。结果,前者因为拒绝半碗水死在沙漠之中,后者因为喝了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那些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感恩者遇上祸,也能将祸变成福,而那些常常埋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也会将福变成祸。

    另外,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年,当代科学大师霍金在北京科学会堂作完学术报告,报告非常精彩,观众们还沉浸在闪烁思想火花的精彩绝伦的报告当中,这时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急切地走到这位科学大师面前,提出了一个十分不解的困惑:“霍金先生,颅伽雷病已将您永远地固定在轮椅上了,您难道没有为自己已失去太多而悲伤过吗?”

    霍金微笑着缓缓地抬起手臂,用不大灵便的手指,一点一点艰难地敲击着胸前的键盘,宽大的投影屏上,也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了下列几行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够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最重要的是,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骤然间,肃穆的会场上再次响起如潮的掌声,人们纷纷拥上台前,向这位坦然面对磨难、挑战艰难并不断铸就辉煌的人生斗士表示深深的敬意。

    霍金的故事,教给了我们一堂十分重要的人生课——做人,要常怀感恩之心。

    如果你不能对目前所拥有的事物真心的感激,那么你就不可能为你的生命带来更多。为什么?因为当你没有感恩之心时,你的思想和感觉都是负面的。这些感觉都无法把你想要的东西带给你,它们都只会把你不想要的送来给你。这些负面情绪阻断了属于你的好运的降临。

    所以说,要学会感恩,感激你现在所拥有的。当你开始去感激生命中值得感恩的一切,你将会感到惊讶,这世上能让你感恩的事竟然多得数不完。你会惊喜地发现,你将会被锁定在感恩的频率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将属于你。

    奉献本身也是一种快乐

    如果一个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只知道接受,而在接受之后不懂得奉献,那么结果是让人难以忍受的。这就像农夫耕作一样,在秋收时间尚未来到前,播种、插秧与除草,每一个栽培的动作,他们都一定要尽心尽力地付出,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人生需要追求,需要奉献。有奉献,才有收获,而奉献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提醒我们,“请记住,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我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赖着别人的劳动,我们一定要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们所领受了的和正在领受着的东西。”

    人生在世,不劳而获这样的事情是很少的,即使有幸运之神光临你的身边,但在你还未取得之前,还是要先学会付出。

    很久以前,有个人在沙漠中穿行,可是不幸的是,他遇到了可怕的暴风沙,从而迷失了方向。他独自一人在沙漠中行走了两天后,烈火般的干渴几乎摧毁了他生存的意志。沙漠就仿佛一座很大的火炉,要蒸干他周身的血液。绝望中,他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拼足了最后的气力,爬进堆满枯木的小屋,居然发现在枯木中隐藏着一架抽水机,他兴奋得无以复加,立刻拨开枯木,上前汲水,可惜的是,折腾了大半天,他也没有抽出半滴水来。

    他再一次绝望了,颓然地坐在地上,结果发现抽水机旁有个小瓶子,瓶口用软木塞堵着,在瓶上还贴了一张泛黄的纸条,上边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瓶子里的水装满!

    他激动地拨开瓶塞,望着满瓶救命的水,干渴与理智让他内心无比挣扎:“我只要将瓶里的水喝掉,能不能活着走出沙漠还很难说,但起码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倘若把瓶中唯一救命的水,倒入抽水机内,或许能得到更多的水,但万一汲不上水,我恐怕连这间小屋也走不出去了……”但最终,他还是把整瓶的水,全部灌入那架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里,接着便用颤抖的双手开始汲水了……水真的涌了出来!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一顿,然后将瓶子里装满了水,重新用软木塞封好,又在那泛黄的纸条后面写上:相信我,真的有用。

    几天之后,他终于穿过沙漠,来到了绿洲。每当他回忆起这段生死历程的时候,他总要告诫后人:在获取之前,要先学会奉献。

    其实,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在通往成功和富足的道路上,我们所缺少的并不是获得扶持的机遇,而是我们自己无法好好把握它。正如故事中的那个人,如果他喝光了瓶中的水,那他就永远也看不到抽水机奔涌出来的水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先学会奉献,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错过机会,才不至于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太多的遗憾。

    如果一个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只知道接受,而在接受之后不懂得奉献,那么结果是让人难以忍受的。这就像农夫耕作一样,在秋收时间尚未来到前,播种、插秧与除草,每一个栽培的动作,他们都一定要尽心尽力地付出,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在巴勒斯坦境内,有两个名字叫“海”的湖泊,这两个著名的湖泊各有各的特色。

    其中一个叫“加黎利海”,是一个很大的湖泊,水质清澈甘甜,可以供人们饮用,因为湖水无比清澈,所以连鱼儿在水中悠游的景象也可以清晰地看见,而且附近的居民也喜欢到此处游泳和嬉戏。在加黎利海的四周全部都是绿意盎然的田园景观,因为环境清幽,所以有很多人都把他们的住宅与别墅建在湖边,享受这个犹如仙境的美丽景致。

    另一个名字叫“死海”,也是个湖泊,它也正如其名,水不但是咸的,而且还有种怪味道,不仅人们不敢拿来饮用,并且连鱼儿也无法在这个湖泊中生存。在“死海”的岸边,连株小草都无法生长,更别提让人们选择居住在这里了。

    两个湖泊其实都是出于同一个源头,这才是令人好奇的。人们后来发现,它们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不同,是因为“一个有‘接受’也有‘付出’;另一个则是,‘接受’后便‘存留’起来。”

    原来,在加黎利海,有入口也有出口,当约旦河水流入加黎利海之后,水会继续流出去,这样一来,水流不但生生不息,而且也会不断地循环更换,水质自然就清澈干净了。而死海只有入口没有出口,当约旦河水流入之后,水就被完全封锁在死海里。于是,在这个只进不出的湖泊中,所有的污水或废水也全部都会聚在这里,因为它只知道自私地保留己用,最终的结果就和它的名字一样,成了没有人愿意亲近的死海。

    因为加黎利海肯付出,所以它的收获,正是干净的湖水与热闹的人潮,它如同辛勤耕作的农夫,天天耕耘,努力付出,自然就得到了应有的成果。至于一味地接受而没有付出的死海,结果则是贫瘠与足迹罕至。它就像一个不问付出只问收获的农夫,在撒下种子以后,任由秧苗生长,即便是杂草丛生、土壤干涸也置之不理,到了秋收的时节,那么他又怎么能看见丰收的景象呢?

    有奉献才会有收获,只有不断流动更替的水才会充满氧气,这样一来,鱼儿才会在舒适的空间生存,为湖泊增添生命活力。有舍才会有得,只要我们不吝于奉献,我们便能腾出新的空间,容纳新的机会,同样也会收获更多的果实。

    懂得奉献的人总是能够轻易地拥有快乐:

    有一个馒头店的老板,他的店每天只蒸三笼,每次固定蒸120个馒头。出售100个,剩余的20个则接济老人和孩子。在生意好时,馒头一出笼就会被抢光,但不论客人如何要求,他从来不肯把多出的20个馒头出售。

    每次老板都是用十分坚定的口吻拒绝每一个想要买的客人:“这是送的,不卖!”说着,他用夹子把热乎乎的大馒头分送给老人和孩子。在那一刻,老板黝黑的脸上绽放出明亮的光彩,那种动人的亲切和笑容,是其他顾客看不到的。

    懂得奉献的人往往也懂得生活,而奉献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上例中的馒头店老板把馒头送给老人和孩子,这使老人和孩子感受到了快乐,而老板则是通过看到自己的行动给别人带来的快乐,自己也感受到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当你敞开心胸,乐于付出的时候,快乐、喜悦和收获,便会进入你的心中,这时候,你便会体会到真正的快乐——付出本身就是快乐!例如:你在公共汽车上给别人让座,别人会感到很开心,你也会很快乐;你为父母买了一些生活用品,父母的脸上会露出亲切的笑容,你也会因此而感到快乐;你为辛苦了一天的老师送上了一杯热腾腾的开水,老师会真诚地向你说一声“谢谢”,你也会因此感到欣慰;你考试成绩考好了,你会感到喜悦,因为你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回报;你在工作上取得了好成绩,你会快乐,因为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收获,同时也得到了肯定……

    综上所述,在人生道路上,要想获取什么,就要先想想我们能给予什么,奉献并不是吃亏,恰恰相反,在奉献的同时,我们也能得到快乐。

    勤劳不一定带来成功,懒惰一定会带来失败

    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必有其道理,即使勤劳不在其中占有主要因素,但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而失败的人之所以失败,则多数是因为懒惰。

    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证明,“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勤奋乃成功之道,懒惰为衰败之源。换言之,勤劳不一定会带来成功,但懒惰一定会带来失败。社会上所有的物质、财富、知识、荣耀、功名等等都建立于辛勤劳作的汗水之上。成功的人不一定是聪明的人,但一定是勤奋的人。

    我们的老祖宗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洞察了天机,并留下一句简洁朴素的千古真理——天道酬勤。在这个世界上,机会是均等的,上天只会垂青和照顾那些勤劳勇敢的人,那些孜孜不倦忘我工作的人。劳动就是生活,懒惰将会使人误入失败的深渊。

    刘海和陈宇两个大学生同时进了一家公司同一个部门工作。经理很看重刘海,三年间,他连升了三级;而陈宇只调了一次薪。陈宇为此心里很不服,觉得这实在是不公平,他心想:我与刘海都是大学生,又是同时进厂,能力也差不多,凭什么刘海的机会就那么好?于是,他决定找经理“讨个说法”。

    谁知,经理很轻松很幽默地说:“我也说不清为什么,大概是因为我每天总是看见他上班最早下班最迟;每次交代的工作他总是第一个完成;每次活动或评比跑来跑去的是他;每次在办公室擦玻璃拖地板的是他,倒垃圾的也是他。大概就是这些吧,他这样让我感动,陈宇,你说我不给他机会行吗?”

    刘海的成功就在于他的勤劳,他愿意比别人多干一些,所以他也就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不仅仅是他这样的普通人,即使是李嘉诚那样的大富豪,也认为他的成功来源于他的勤劳。

    华人首富李嘉诚被评为“终身成就奖”后,很多人问他:“你做生意这么成功,做人这么成功,有什么秘诀呢?”李嘉诚笑着说:“我哪有什么秘诀,只不过我做任何事情都比别人快一点,愿意多付出一点而已。”这话不假,李嘉诚十二岁做茶楼小伙计的时候,他最勤快,客人和老板都很喜欢他。于是,一个客人要他去帮忙做塑料桶的销售员,李嘉诚的人生正是从这里开始有了第一个转折的机会。

    如果李嘉诚也像一般的小伙计,能懒就懒,能拖就拖的话,也许就永远做他的店小二了。他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将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发展机会,并最终开创了人生和事业的辉煌。

    毫无疑问,懒惰者是不能成大事的,因为他们总是贪图安逸,遇到一点风险就被吓跑了;另外,他们还缺乏吃苦实干的精神。但对成大事者而言,他们只相信勤奋者必有所获。

    懒惰、好逸恶劳乃是万恶之源,懒惰会吞噬一个人的心灵,轻而易举地毁掉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

    历史上,亚历山大征服波斯人之后,他亲眼目睹了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他发现,波斯人的生活十分腐朽,他们只想舒适地享受一切,厌恶辛苦的劳动。亚历山大不禁感慨道:“没有什么东西比懒惰和贪图享受更容易使一个民族奴颜婢膝的了;也没有什么比辛勤劳动的人们更高尚的了。”

    由此可见,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而言,懒惰都是堕落的、具有毁灭性的。懒惰是一种精神腐蚀剂,它让人们不愿意爬过一个小山岗,也不愿意去战胜那些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

    比尔·盖茨曾经引用过一位名人的话,“一个无所事事的懒惰人,不管他多么和气、令人尊敬,不管他是一个多么好的人,不管他的名声如何响亮,他过去不可能、现在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生活就是劳动,劳动就是生活,懒惰将会使人误入失败的深渊。”因此,那些生性懒惰的人不可能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一个成功者,他们永远是失败者。成功只会光顾那些辛勤劳动的人们。

    懒惰是一种恶劣的精神重负。人们一旦背上了懒惰这个包袱,就只会整天怨天尤人、精神沮丧、无所事事。

    有些人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干什么都不愿多花力气、多下工夫,他们总是有各种漂亮的借口,不愿意好好地工作、劳动,却常常会想出各种主意和理由来为自己辩解,甚至总想不劳而获,成天盘算着去掠夺本属于他人的东西。他们总是很轻易地原谅自己的懒惰,给自己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比如“那山太难爬了”或者“那没必要试,我已经试过多次了都没有成功,无需再试了”等。针对这种种诡辩,华盛顿曾写信给一位年轻人说:

    “你这懒惰行为,所谓没有时间等等,都只是一种借口,你总是用种种漂亮的借口来为自己辩解,我看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肯努力,不肯下工夫,你的理论就是每一个人都会把他能干的事情干好的。如果有哪一个人没有干好自己的事情,这表明他不胜任做这件事情。你没有写文章表明你不能够写,而不是你不愿意写。你没有这方面的爱好证明你没有这方面的才干。这就是你的理论体系——一个多么完整的理论体系啊!如果你这个理论体系能为大众普遍接受的话,它将会产生多大的负面作用啊。”

    确实,如果你想拥有某种东西,却因为害怕而不敢或不愿付出相应的劳动,这是懦夫的表现。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人们只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懂得它的来之不易,也才会愈加珍惜,人们才能从这种拥有中享受到快乐和幸福,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原则。

    几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想要偷懒的时候,这是人的惰性,但问题是我们面对它时我们会怎么处理。有的人浑浑噩噩,意识不到这是懒惰;有的人寄希望于明日,总是幻想美好的未来;而更多的人虽极想克服这种行为,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因而得过且过,日复一日。

    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同懒惰作斗争呢?

    1.做一些难度很小的事或是你最爱干的事,也可以做些你想了很久却一直没做的事,不要只看结果。

    2.遇到挫折时,生气于事无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冷静地查找问题所在,可以自己解决,或是与别人商量,哪怕只是争论一番也可能对扫除障碍有益处。这个过程带来的喜悦能使你更加好学。

    3.学会肯定自己,将自己的不足变为勤奋的动力。学习、劳动时都要全身心投入,争取做到最满意的结果。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看到自己努力的一面。

    这样努力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不再像以前一样为做了某件事而感到遗憾,而且以坚强的毅力、乐观的情绪,脚踏实地地实践着由易到难并不断更换目标,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正如克服任何一种坏毛病一样,克服懒惰,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只要持之以恒,那么,一定可以将它克服的。

    综上所述,勤劳不一定会带来成功,但懒惰是一定会带来失败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克服自己的懒惰习气,不要让这种坏毛病毁了我们的未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