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份好工作:成功就业的11条法则-法则六:说出动听话,打动主考官的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把话说得更动听,是一种本事。每位求职者都应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力求在面试过程中,以动听的语言触动主考官的心弦,给主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为赢得应聘职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1、说好开场白

    面试时有句话叫做“前三分钟定终身”,言外之意是告诉求职者要说好开场白。得体、大方的开场白,能给主考官留下较好的印象,为顺利通过面试起铺垫的作用。

    实际上,面试是一个交际过程,要想与主考官轻松、顺利地交谈下去,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说好开场白就是众多技巧中的一个。良好的开场白能拉近双方距离,渲染谈话气氛,为进一步交谈奠定基础。每一位求职者,在面试前都应准备一份能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的开场白,这对获得应征职位有很大好处。

    韩超是一位年轻且有闯劲的青年,大学毕业以后,他很轻松地就在一家私营公司谋到了一个职位。工作一段时间后,韩超感觉在小公司里工作,不能使自己得到较快的发展,于是,他决定到大公司去碰碰运气。一次偶然的机会,韩超得知某一家中法合资企业正在招聘董事长助理。韩超怀着试一试的心理,参加了面试。在接待室里,他看到其他求职者都风度翩翩、气宇不凡,有的还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韩超顿时觉得希望渺茫。但是,好强的性格不允许他就此退缩,他想:反正都来了,就试一试吧。

    正在这时,人事部经理叫到了韩超的名字。他礼貌地敲了敲人事经理办公室的门,经允许后才推门进入。人事经理示意他坐下,并要求他用法语进行自我介绍。这一测试对韩超来讲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10分钟后,韩超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场面试。负责第二场面试的是该公司总经理,韩超进门后,总经理并没有给他出什么刁钻的问题,只是让他用中文谈谈对应征职位的看法。韩超惟妙惟肖地描述、丰富华美的词汇,深深打动了总经理,因此,他顺利地通过了第二关面试。

    关键时刻终于来临了,最后这一关,主考官是该公司董事长。不一会儿,他被叫进董事长办公室。刚进门,韩超的视线就被董事长办公桌上的一盆花吸引住了,这是一簇橘黄色的非洲菊,插在玻璃花瓶中,散发出一丝法国情调的浪漫气息。韩超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好美的花啊!好温馨的工作氛围。”董事长面带微笑地对他说:“你好,年轻人,请坐。”韩超顿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他只顾欣赏花,却忘记了与董事长打招呼。董事长似乎看出了韩超的心思,对他说:“没关系,年轻人,看得出来你也喜欢这种花。”韩超坚定地点点头,说:“是的,我非常喜欢,它叫非洲菊,通常白颜色的较多,这种橘黄色的却是很少见。”董事长显然对韩超产生了好感,他对韩超说:“我很喜欢这种颜色,因为它与我头发的颜色很相像。在办公室里摆放这样一簇花,能渲染出浪漫气息,正好符合我们法国人追求浪漫的特点。”说罢,董事长自豪地笑了笑。

    接下来的谈话显然轻松了许多,韩超讲述了自己以前的工作经历,包括对职位、职责的理解。董事长也给他介绍了该公司的历史背景、规模、工作范围以及工资待遇等问题。当双方谈到中西方文化区别时,韩超说:“我认为,美国人总是精神激昂,富有信心和勇气;而欧洲人则显得非常绅士,含蓄且彬彬有礼。”董事长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并对韩超的话表示赞同。

    面试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二人在浓郁的谈话氛围中握手道别了。两天后,韩超接到了该公司董事长的电话,通知他次日到公司报道。韩超高兴得合不拢嘴,但他心中始终有个疑问:为什么自己能打败其他竞争对手,比自己优秀的人大有人在,难道是因为自己的运气比较好吗?

    运气对求职来说固然重要,但韩超的成功并不单单取决于运气,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以温馨的开场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谈话气氛,打破了主考官与应聘者之间那种剑拔弩张、似敌非友的紧迫感,瞬间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这为接下来的顺利交谈搭建了一座坚固的桥梁,为面试成功埋下了一颗善意的种子。

    有些求职者不知道如何才能将开场白说好,当然这要因情况而定,不过,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第一,不能缺少寒暄、问候。

    寒暄、问候在面试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小视的环节,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问候,却能起到烘托谈话气氛的作用。任何求职者都不能否认,第一印象往往决定着面试的成败。倘若能给主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无论是从言谈举止还是穿着打扮,都将直接影响到你被录用的几率。众所周知,大多数企业在招聘过程时,都要求应聘者通过电子邮件将个人简历发送到用人单位的邮箱中。应聘者接到面试通知,说明用人单位已经审核了你的背景且给予你面试资格。此时,求职者应将面试重点放在吸引考官的注意力上,而寒暄、问候性的语言就能帮助求职者达到这一目的。

    第二,注意提问的方式。

    有些时候,主考官会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求职者,此时,为了不破坏谈话气氛,求职者还应注意一下提问方式,一般涉及到考官隐私的问题不能问,涉及公司股份的问题不能问,总之一些不合身份的问题,尽量不要问。

    第三,选择轻松的话题。

    面试气氛往往是比较严肃的,主考官一般会根据应聘者的简历,提出几个相关问题,依据求职者的回答内容判断其是否符合应聘职位。此时,求职者如果单一的与主考官聊这些正面话题,通常情况下,不能排除面试场合中的紧迫感,影响面试效果。为了缓解紧张的谈话氛围,求职者可以谈些轻松的话题,如个人兴趣爱好、外语水平、将来的打算等。要知道,任何一个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到一个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而谈这些轻松的话题,则能很好的体现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为主考官进一步了解你的能力,提供便利条件,这是一举两得的做法,何乐而不为呢?

    求职锦囊妙计:

    通常情况下,面试程序是一成不变、不可更改的,但是主考官的心情是可以被感染的。主考官心情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面试的成功率。求职者应使用一些求职技巧,让主考官的心情因你的到来而灿烂起来,这会提高你的成功率。

    2、说主考官感兴趣的话

    面试过程中,怎样用语言吸引主考官的注意力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也是每个求职者都渴望掌握的技巧。无论何人,在倾听别人说话过程中,都偏爱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所以,求职者不妨说些主考官爱听的话,说不定能为顺利就业增加一些机会。

    说主考官感兴趣的话,并不是告诉求职者要学会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这一套,而是用足够的知识与技巧表现自己。通常情况下,身为一名主考官,最感兴趣的问题,莫过于求职者是否能胜任应聘职位。求职者应抓住这一点,把话说得符合主考官的口味。

    林雨大学毕业以后,和其他求职者一样,奔走于人才市场中。可是,由于求职者过多,竞争异常激烈。林雨为了找到一份与新闻专业相关的工作,吃尽了苦头,在多次被拒绝之后,一家报社的领导终于答应给她一次面试机会。这对林雨来说,实在是太难得了,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决定将自己的才华展现给该报社领导看。

    二人见面后,林雨把上学时曾发表过的作品,以及在校期间取得的荣誉证书全部摆在了报社领导面前。该报社领导面无表情地打量着林雨的一举一动,不时发出一声“嗯”。林雨知道,这是不满意的信号,但是这次面试对她来说太重要了,所以,她准备说些令主考官“爱听的话”,为自己创造一次机会。于是,她对报社领导说:“我想您不仅对传统文化很精通,对现代文学想必也有一定的研究……”这句话果然引起了该领导的兴趣,他高兴地说:“你对这方面也很了解吗?”林雨点点头,说:“可以这么说。”二人就此话题聊了将近一个小时。最后,报社领导对林雨说:“我们报社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明天就过来报到吧。”

    就林雨的求职过程来看:起初,林雨将自认为非常重要的东西摆在报社领导面前,不但没有引起该领导的注意,而且还使其产生厌烦感。为什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赢得了报社领导的赞许,且成功地获得了应聘职位呢?其原因就在于,林雨说出了令该领导感兴趣的话题,并借着这一话题,把个人渊博的知识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也加深了领导的印象。

    面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并不是学历的高低、证书的多寡,而是摸清主考官最为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借题发挥,把渊博的知识展示出来。其实,要想打动主考官的心,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能摸清主考官“胃口”,并将揣摩与发挥有机结合在一起,就能达到目的。不过,有些求职者,只注重揣摩主考官的心思,而忽略了发挥个人才能,这不免惹人非议,影响面试效果。

    求职锦囊妙计:

    面试时,说些主考官爱听的话,为个人形象加分的同时,还能更好地把握就业机会。

    3、幽默是最好的表达

    和谐、愉悦的谈话气氛,是面试过程中最理想的谈话情境。其容易形成也容易被破坏,一句幽默的话会给柔和的谈话氛围锦上添花,而一句冒失的话则可能使谈话气氛顿时僵硬起来。

    幽默具有神奇的魅力,面试中,如果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与主考官交谈,势必会赢得考官的好感,活跃的谈话气氛会给主考官留下良好的印象,增加就业几率,这些都是意料中的结果。

    一位留美的大学毕业生,为了生计急需尽快找到一份工作。一天,他跑到一家报社去毛遂自荐。

    他刚进报社门就遇到了一位经理,他客气地问道:

    “你们需要一个好编辑吗?”

    经理不假思索地说:“不需要。”

    大学生不死心地继续问:“那么记者呢?”

    “也不需要,我们这里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经理不耐烦地回答着。

    大学生笑嘻嘻地说:“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经理抬头一看,只见他手里拿着一块精致的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

    经理对大学生的机智幽默产生了兴趣,便立刻打电话把这件事情报告给老板,随后,对大学生说:“如果你愿意,就到我们报社的广告发行部工作吧!”

    这位大学生之所以被录用,是因为他那幽默的推销方式最终打开了求职大门,在一家原本没有空缺的公司,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他的求职经历中,体现出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幽默是打动主考官的最佳方式之一。

    谈吐幽默的技巧有很多,是学之不尽的。最重要的是要讲究分寸、注意场合。要使幽默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就不要刻意挖苦和嘲笑别人,以免让主考官误认为你在侮辱他,这对面试没有任何帮助。

    另外,还不能唠唠叨叨地说个没完没了,幽默语言是非常精练的,而不是一味地滑稽、俏皮,无止境的幽默。一味地滑稽会使主考官认为你是一个吊儿郎当的人,给主考官留下不良印象。而无止境的幽默,也会使语言失去幽默的魅力。

    幽默虽然有很多好处,但它也有一定的忌讳,例如,不能装腔作势、刻意刺激别人,也不要牵强附会、含糊其辞、低级庸俗、油腔滑调等。

    幽默的语言最容易让人接受,无论是渲染气氛,还是发表严肃的条款、律令,或者是回击别人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在幽默面前,原本钢硬的东西也会逐渐失去了棱角,变得具有柔性,使人在快乐中逐渐接受,且不会受到伤害。

    求职锦囊妙计:

    对于面试,大多数人的感觉是紧张、压抑,尤其是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更是如此。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工作和职位都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有时候,面试方式也需有些创意,适时的幽默更能打动主考官,缓解紧张、压抑的谈话气氛。

    4、精言妙语破难关

    在多数人眼里,面试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困难的一道关口,此话的确不假。有些求职者为了顺利通过面试,使出了浑身解数,可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当然,有人欢喜有人忧,尽管面试过程十分困难,但仍然有很多人能轻松过关,其原因并不是他们的运气比较好,而是运用了一些面试技巧,机智巧对主考官的话,就是众多技巧中实用性最强的一个。

    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可以说出一些精言妙语。面试过程中,求职者应时刻保持沉着、冷静,以便应对考官的测验,用巧妙的话化解刁钻的提问。

    2003年,“巧克力之父”弗斯贝里的公司获准登陆中国市场,于是,他发布了一则招聘广告,希望能在中国招到一批人才加盟他的公司。广告内容是这样的: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总结出以下四位著名人士究竟想说些什么。

    第一位著名人士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954年4月2日,是该大学建校100周年,爱因斯坦应邀回母校进行演讲。在演讲中,爱因斯坦说了这样的几句话:“我的学习成绩并非很好,只处于中等水平,按学校的标准,我根本不能算是一个好学生,但是后来我才发现,忘掉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剩下的才是教育”。

    第二位著名人士是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之一丁肇中。他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1984年6月4日,丁肇中回母校进行演讲,在接受学生提问时,他说:“据我所知,在获得诺贝尔奖的90多位物理学家中,还没有一位在学校里经常考第一,经常考倒数第一的,倒有几位。”

    第三位著名人士是比尔·盖茨,1999年3月27日,比尔·盖茨应邀回母校哈佛大学参加募捐活动,有位记者向比尔·盖茨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您愿不愿意回到哈佛大学继续学习,直到取得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书为止?”比尔·盖茨只是对这位记者微微一笑,没做任何回答。

    第四位著名人士是美国总统布什,2001年5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回到母校耶鲁大学领取法学博士学位证书,由于他当年的学习成绩一般,被问到具体感受时,布什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他说:“我要对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说一句‘干得不错,继续努力’;对那些成绩相对差一点的学生说一句‘你可以去当总统了’。”

    由于公司待遇优厚,而且是跨国公司,许多中国求职者纷纷报名参加了应聘,并绞尽脑汁地思考这四位著名人士话语中的弦外之音。

    2003年3月10日,“巧克力之父”弗斯贝里的公司的北京分公司正式开业了,当天,他只邀请了一位求职者参加了公司的开业典礼,其余几百名求职者都未被录用。被录用的这名求职者是这样总结这四位著名人士的弦外之音的:“学校里有高分低分之分,但校门外没有,校门外总是把校门里的一切打乱重整。”这句巧妙的回答使他敲开了职场大门,顺利地找到了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语言是与人交流的一种工具,在任何领域里都不能缺少。与人交际过程中,精言妙语能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双方的感情、扩大人脉关系、摆脱不必要的麻烦;在求职过程中,精言妙语能打动主考官的心,突破面试这一难关。

    求职锦囊妙计:

    一句经典的精言妙语,往往能叩开主考官的心扉,为面试打开绿灯。作为一名求职者,不但要用能力说话,还应尽可能地锤炼面试语言,力求在语言上打动主考官的心。

    5、把话说活,才能巧过面试关

    评价求职者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是言谈举止。面试时,考官的眼睛是雪亮的,每时每刻都在观察着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句说得不准确,就可能影响面试结果。作为求职者的你,应力求把话说活,这样才能巧妙地通过面试关。

    要想把话说活,说难不难,但也非轻而易举就能办到,还需掌握以下几点说话技巧,这样才能帮助人们,顺利通过面试,获取应聘职位。

    (1)迂回作答,无懈可击

    主考官提出的问题是千变万化的,即便求职者准备得非常充分,也会出现一些意外状况。此时,如果不具备随机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无形中就是告诉主考官你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将这一点暴露出来,录用名单中肯定没有你,试问:哪家公司愿意聘请一位处事能力欠佳的员工呢?

    李梅出生在内蒙古的一个小镇上,大学毕业后,她希望走出小镇,到大城市去开开眼界。于是,只身来到了深圳。与其他大学毕业生一样,李梅穿梭在人才市场中。工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几天的努力,她终于找到了一家贸易公司。面试当天,李梅身着一身职业套裙,将高雅的气质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老板对她说:“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吧!”李梅骄傲地描述着家乡的美丽。老板听完后,继续说:“内蒙确实是个好地方,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千里迢迢来深圳工作呢?”

    李梅微微一笑,说:“深圳四季如春,天天都可以穿裙子!”李梅的回答,显然使老板大吃一惊,他立刻上前握着李梅的手,说:“祝贺你,你被录用了,我很欣赏你那纯真质朴的个性,希望你能将这种个性,发挥到日后的工作当中。”

    李梅一句轻松的调侃,避开了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也因此获得了应聘职位。就此看来,人们不得不佩服她随机应变的能力。

    (2)说话看场合分时机

    有些初来乍到的大学毕业生,除了学历以外什么经验都没有,如果再不懂得说话的艺术,这机缘一失,可能三五年都弥补不回来。随着时代的改变,求职面试中的技巧也在随之变化。以往,求职者只要有较高的文凭,无论到了哪个单位都是一块“香饽饽”,好单位任由求职者选择。但现在,已今非昔比,凭学历已经吃不饱饭了,招聘者除了考察求职者的学历外,还会考察求职者的能力、说话水平。

    对求职者来说,要说出一些符合考官口味的话,才能称得上是会说话的人,才能顺利通过面试。但究竟该如何说,便是一个关键问题。在面试过程中,自我展示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此时,求职者可以通过说话营造良好的谈话气氛,拉近与考官间的距离,并将自信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一些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不知该不该询问公司的福利制度,担心问了之后,会产生负面影响。其实,对于福利待遇问题,求职者自然应该了解清楚。只不过,在提问过程中,要注意一下顺序问题。作为求职方,不能一开始就向考官询问福利待遇问题,要先了解一下工作的内容和性质,然后再提及这一问题。否则,很可能给主考官留下不良印象。

    求职锦囊妙计:

    万事万物的发展都应遵守一定的规则、秩序,说话也不例外。场合不同,对说话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人们要因情况而讲话,要把话说活。

    6、自圆其说,弥补口误

    生活中出现一些口误,或许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但在面试过程中就不同了。一句话说不好,就可能会给考官留下不良的印象。所以,求职者必须具备自圆其说的本事,才能弥补面试中的口误。

    口误问题,说大不大,可说小也不小。面试过程中,如果说了主考官不喜欢听的话,而且不能及时补救,那么口误就成了大问题;但如果能自圆其说,把错话说对,那么,口误便成了面试中活跃气氛的小插曲,不会引起考官的不满。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一家合资公司求职,面试过程中,主考官递给大学生一张名片。由于紧张,大学生竟然把主考官的名字弄错了,他说:“腾野木石先生,作为一个日本人,能背井离乡来华创业,精神与勇气非常令人钦佩。”主考官微微一笑说:“我姓腾,名野拓,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

    大学生感到非常难为情,但是聪明机智的他,用自圆其说的方法,弥补了自己的口误。他说:“对不起先生,您的名字使我想起了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老师——藤野先生,他教给鲁迅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让鲁迅终身受益。今天能得到您的指点,我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时常得到您的点拨。”滕先生赞许地点点头,这位大学生如愿以偿地被录用了。

    这个大学生自圆其说的本事可称得上一个“高”字,他将自己的口误嫁接到鲁迅先生的老师藤野先生上,并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这份工作的意愿,这使主考官感到非常满意。

    面试过程中,通过自圆其说来弥补口误有以下几种方法:

    (1)转移法

    所谓转移法,就是把说错的话转移到别人头上。例如:“这是某些人的观点,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样一来就给自己弥补口误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即使主考官意识到了你的口误,可经你这么一说,也不能抓住你的把柄不放,因为你说的并没有错。

    (2)转折法

    所谓转折法,意思是说不要在出错的地方继续纠缠下去,而要迅速将错误言词撇开,避免越陷越深,然后再在错误言词后面接上一句:“然而正确说法应是……”或者:“我刚才那句话还不够完善,还应加以补充……”这样一来也就将口误甩到了一边,取而代之的是正确的言论。

    (3)意思延伸法

    意思延伸法,就是说将错误的意义延伸为其他的含义。当意识到自己出现了口误时,索性继续下去,然后把先前错误的意思转变成其他含义,让它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修改错误含义时,一定要选用适当的言辞,小心弄巧成拙。

    (4)将错就错法

    将错就错的方法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在特别明显的错误面前,再将错就错下去,势必会吃苦头。也就是说,口误出现后,在别人尚未察觉前,可以使用将错就错的方法,然后,逐渐将自己的言辞引向正确方向,这样就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自圆其说,来弥补自己的口误,而且不会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5)借题发挥法

    借题发挥,妙在一个“借”字,难在一个“发挥”上,借什么样的“题”,怎样发挥,这是关键所在。它不是不动声色地掩盖错误,而是有意地凸现错处,借机大做文章,为自己的话找到最合理的解释。

    (6)就地取材法

    在面试过程中,说错话是难免的,就像事例中的大学生一样。当你认为错误无法补救时,不妨采取就地选材的方法,顺着这个既定的话题继续说下去,然后根据当时的情境自由发挥,尽量能自圆其说,把口误弥补过来。

    求职锦囊妙计:

    虽然说出去的错话很难收回来,但可以用妙语给予弥补,只要你是个聪明的求职者,就可以自圆其说,将口误修补得天衣无缝。

    7、说话留余地,求职机会多

    “逢人只说三分话”的说话原则,不仅可用在社会交际、经商处事、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在求职面试场合。回答考官问题时,倘若把话说得太满,就上了考官的当,堵了自己的退路,丢掉就业机会也是有可能的。

    有些求职者,为了向考官表示自己的求职诚意,不惜昧着良心说话,对于考官的一些提问或者观点,不加任何条件地一律予以肯定。这种态度正中了考官的“下怀”。其实,面试既是考官考验应聘者的过程,也是应聘者考察用人单位的过程,双方是相互选择的关系。你无条件地答应考官的要求,未免显得草率、鲁莽,考官很可能误认为你态度不端正、不诚实或过于自大。

    面试时,要看实际情况,不要把话说得太满,这既给考官留下信任的空间,也为自己留了条退路。

    一家著名的合资企业要招聘一名服装营销部经理,求职者们过五关斩六将后,只有3位女孩进入了最后一轮面试。

    为了挑选出一名最优秀的人才,该公司总经理亲自接见了这3位女孩。双方见面后,总经理面带微笑地向3位应聘者点点头,然后说道:“你们3位能顺利通过前几关,说明具有一定的实力。3位在前几轮面试中的表现,我都看到了,真可谓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啊!不过,能否顺利通过我这关,还要看你们接下来的表现了。”说罢他话锋一转:“我们公司主要经营时尚服装,如果让你们穿着比基尼站在大街上为公司做广告,你们愿意吗?”

    甲立刻坚定地回答:“愿意,为了给公司创收,我愿意作出牺牲。”总经理听完这个女孩的回答后,没有做出任何评价。乙说:“我是来应聘营销经理的,这样的要求对我来说有些过分。”总经理仍然没做任何评价。丙说:“做广告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公司知名度,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穿着比基尼站在大街上,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价值标准,倘若在国际舞台上,人们还能接受,更何况这种宣传方式未必能起到轰动效果。贵公司实力雄厚,如果想把产品推向市场,我愿意献计献策。”

    总经理听后微微一笑,继续问:“倘若你们被录用,愿意在我们公司干多久?”

    甲说:“我很喜欢这工作,我会长期做下去。”乙说:“我和甲的想法一样。”丙说:“我从小喜欢穿漂亮的衣服,如果能被录用,我会感到非常高兴,并愿意献出我的全部智慧,把工作做得更好。我始终坚信一点:一个有用武之地且能获得相应回报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总经理听完三位应聘者的话后,走到丙面前,说:“恭喜你,你被录用了。”

    该事例中,总经理提出的两个问题,显然是为了考验求职者而设计的两个圈套。与丙的回答相比,甲、乙的回答显然不够聪明,且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话说得太满,结果掉进了总经理设下的圈套中,最后丢掉了就业机会。

    与考官说话,不同于与家人、朋友交谈,要三思而后言,别把话说得太满,以免误入考官设下的“陷阱”。一旦被考官抓住“话柄”,面试结果便可想而知了。

    把话说得太满就像将杯子倒满了水,再也装不进一滴水,再装就溢出来了一样。当然,也有人把话说得很满,而且也做得到,并且做得很好。不过凡事总有意外,而这些意外并不是人能预料到的,话不要说得太满,就是为了容纳这个“意外”。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加进其他液体而溢出来。人说话留有空间,便不会因为出现“意外”而下不了台,从而可以从容地脱身。

    正因为有这样的意识,一些政府官员在面对记者的询问时,都偏爱用这些字眼。诸如:可能、尽量、或许、考虑、评估、征询各方意见等,这些都不是肯定的回答。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留一点空间容纳“意外”,否则一下子把事情说绝对了,结果事与愿违,那不是很难堪吗?

    有一位求职者闹出了这样一个笑话:这位年轻人想在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谋得一个职位,恰巧爱迪生需要一个得力的助手,于是就接见了他。年轻人向爱迪生表明了来意,并雄心勃勃地表达了自己的壮志,他说:“我一定会发明出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化一切物品。”爱迪生听完以后,便问他:“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装这种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吗?”年轻人顿时无言以对,只得低头离开了。

    一个有责任心的求职者,不会把话说得太满,以下的状况是你在说话时应该注意的:

    (1)对考官的问题不要给予肯定的回答,但要把话说圆,那些“保证”、“绝对”、“肯定”极端的字眼最好不要使用。

    (2)对考官交待下的任务,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话。这是为万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这样说,事实上也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谨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事一旦没做好,也不会责怪你。

    求职锦囊妙计:

    有些人求职失败,是因为他们把话说得太满了,没有给自己留后路,因此给考官留下了不良印象,使自己陷入了被动境地。如果求职者能谨记“说话留余地”的原则,便不会错失就业机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