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的力量-将台湾最好的人文素质教育带到长沙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文/王铭俊

    9月3日,常德安乡,91岁老兵杨天云在老家目不转睛盯着电视看阅兵直播。1945年,杨天云去了台湾,43年之后的1988年,他回到大陆。

    2012年春节,杨天云伤感地说,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回湖南了。儿子杨开沥和姐姐杨湘兰商量,一定要趁父亲还能走动,陪他在湖南多待些时日。姐弟俩在湖南的事业由此启动。长沙市银盆南路,他们创办的华塾教育培训学校于去年5月开业。

    跨越海峡,什么样的勇气和底气让他们选择在教育强省湖南开办培训机构?他们怎么理解大陆家长愈发看重的国学教育……三湘都市报《创周刊》通过杨开沥姐弟的创业故事,与您一起探讨创业、教育等热点话题。

    为了91岁老兵父亲的心愿

    长沙市银盆南路,较市区其它地方,静谧得出奇。各式培训机构散落在这条街上,家长们穿梭于各个培训学校,为孩子们寻找着辅导场所。

    杨开沥说,这里像极了台北车站附近的培训一条街。其家人在台湾台中、台北开设有培训机构。去年,他看中了银盆南路的群聚效应,选择在此办培训学校。杨开沥毕业于台湾科技大学,研究生学历。来长沙创业,这还得从父亲的心愿说起。父亲杨天云,祖籍湖南安乡,十来岁便当兵,1945年去了台湾,由于在台没有亲人,生活并不好。直到四十多岁才结婚。

    杨天云57岁时生了杨开沥。找到大陆的亲戚,一直是老人的心愿。1988年,杨天云通过台中的同乡邻居打听到安乡这边的亲人。

    每一次从台湾回湖南,满满的行程,杨天云并不觉得疲惫,一路上望着窗外的风景,“眼睛都舍不得眨”。

    2012年春节,88岁的杨天云身体每况愈下。他对子女和湖南的亲人说,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回湖南了。杨开沥很伤感,他对姐姐说,“我们要趁着老爸还能来,让他在湖南多待一些日子。”

    看中大陆素质教育广阔市场

    选择在长沙开设培训学校,一来沿袭了家族在台湾的旧业,二是看中了大陆未来素质教育的广阔市场。杨开沥说,大陆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个人特质培养转变。

    如今的台湾,成绩只是撬开企业大门的门票,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团队协作考验着个人特质与魅力。这一点,台湾用了10多年。

    因为爱玩电脑游戏,杨开沥大学选择了计算机科系。但读了四年,后悔了四年,感觉什么也没学到,好像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直到读研,杨开沥才找到兴趣所在。

    在长沙创办培训学校,杨开沥和姐姐商量,要让学生朝自己的兴趣去发展,让孩子的素质得以提升,由被动学变主动学。一开始,他们受到的打击很大。千余份传单发出去,仅20多位家长选择报班。不接受的家长认为孩子就是来学习的,毕竟在大环境与现实面前,别人都从成绩着手,家长还是会认为,孩子必须将学习放第一位。

    到底是贯彻自己的理念还是去追求成绩?杨开沥不得不往市场去靠,“做了百分之五十的屈服与妥协。”

    “把孩子的素质提升出来”

    不过,杨开沥深深觉得,尽管大陆的培训机构遍地开花,但多着眼于应试教育,这已经过时了。学生学得很累、很苦,但人文特质、团队精神、传统美德的培养却没跟上来。而这恰恰是台湾地区走过十多年的路,经过多年反思,领先于大陆教育的地方。于是,在杨开沥的学校,他们注重国学,注重英语口语的交流,也教小孩子打垒球,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家长希望杨开沥能把国学传授给孩子。杨开沥说,国学最终还得体现在行为举止和个人素养所表现出来的气质跟风范上。在湖南的半年时间,他在思考,我们还欠缺什么:欠缺礼。孔孟强调的是礼,对谁都不能失礼。台湾也一直在教导君子该怎么做,要怎么为人处世 ,怎么修身养性。这种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已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杨开沥把自己经历的模式拿到这里用,将台湾的课本与大陆的课本相融合。

    在新加坡工作时,杨开沥碰到很多来自大陆的学生。他们托福、雅思分数都很高,但口语、听力常常卡壳。英文是个沟通工具,当时他和姐姐说,如果来长沙开培训学校,把英文落地是很有用的。英文就是用来说和听的,如果你没有用来实际付出,那就一点用都没有。开沥和姐姐也认为,教学就是要提起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要让他们知道知识与生活的共鸣。

    在台湾,创业市场已趋近于饱和,大者恒大,毕业生创办个资企业,开个2-3个人的工作室可以接接小单,而再大一点,就没有办法。大陆的创业市场契机则很大。杨开沥想承载父亲的心愿,将素质教育理念的种子撒到二、三线城市等更广阔的地方。他也希望自己的理念能影响到学校的老师,和他们产生共识。有共同的理想与目标之后,再去引导学生。“长沙是总部,这里是种子”,杨开沥等着老师足够了就去开分校,影响更多的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