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一个微笑是一种最为普通的身体语言,它能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同时,人与人之间的最短距离,便是一个可以分享的微笑。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微笑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是打开每个心门的钥匙。在与人交流中,主动报以微笑不仅能迅速拉近彼此心与心的距离,赢得他人好感。
飞机起飞前,一位乘客请求空姐给他倒一杯水服药。空姐很有礼貌地说:“先生,为了您的安全,请稍等片刻,等飞机进入平稳飞行状态后,我会立刻把水给您送过来,好吗?”十五分钟后,飞机早已进入平稳飞行状态。突然,乘客服务铃急促地响了起来,空姐猛然意识到:糟了,由于太忙,忘记给那位乘客倒水了。空姐来到客舱,看见按响服务铃的果然是刚才那位乘客。她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带微笑地说:“先生,实在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延误了您吃药的时间,我感到非常抱歉。”这位乘客抬起左手,指着手表说道:“怎么回事,有你这样服务的吗?”无论她怎么解释,这位挑剔的乘客都不肯原谅她的疏忽。
在接下来的飞行途中,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每次去客舱为乘客服务时,空姐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然而,那位乘客余怒未消,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样子。
临到目的地前,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给他送过去。很显然,他要投诉这名空姐。飞机安全降落。所有的乘客陆续离开后,空姐紧张极了,以为这下完了。没想到,她打开留言本,却惊奇地发现,那位乘客在留言本上写下的并不是投诉,相反却是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在整个过程中,你表现出的真诚的歉意,特别是你的十二次微笑,深深打动了我,使我最终决定将投诉信写成表扬信。你的服务质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机会,我还将乘坐你们这趟航班。”空姐看完信,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赢得他人的好感,必须要学会微笑,像故事中的那位空姐一样,用自己迷人的微笑来赢得他人的好感。微笑就像温暖人们心田的太阳,没有一块冰不会被融化。要带着真心、诚心、善心、爱心、关心、平常心、宽容心等去微笑,别人就会感受到你的心意,被你这份心感动。微笑可以使你摆脱窘境,化解人们彼此的误会,可以体现你的自信和大度。
在现实生活中,微笑,能化解一切冰冷的东西,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比如朋友、同事之间的吵架、误解,家人、邻居之间的矛盾,恋人、兄弟之间的隔阂得等,都可以一笑了之,一笑泯恩仇。所以,人际交往中,不管是遇到什么困难,不管遇到多么尴尬的事情,要常常告诉自己要“微笑”,没有什么事情不能用微笑化解的,只要你是真心的!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微笑能够化解矛盾和尴尬,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纵使再远的时空阻隔,只要一个微笑就能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当别人取笑你时,用微笑还击他,笑他的无知;当别人对方愤怒时,用微笑融化他,他会知道自己是在无理取闹;当彼此发生误解,争执不休时,用微笑打破僵局,你会发现事情其实并你们想象的没有那么复杂和严重……
微笑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和微笑的人打交道!
点石成金: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程度。”所以,想让对方喜欢你,友善地对他微笑吧!不过,想把微笑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还应做到两点:一是要真笑,而不是假笑;二是要把握好微笑的时机和方式。
附和地倾听,博取对方欢心
附和地倾听,不仅表明了你对他的理解和支持,而且是一种赞美的体现,从而使对方更愿意与你进一步交流。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多听别人说,自己才了解得到对方更多的信息。然而,不是每个听力正常的人都懂得倾听的艺术,尤其是想讨对方欢心的时候,仅仅靠听就完全不够了,更重要的是要会适时附和对方。不信,看看下面的例子就知道了。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来证明听者的态度对说者有着极大的影响。
实验者让学生表现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结果上课的教授照本宣科,不看学生,无强调,无手势;让学生积极投入——倾听,并且开始使用一些身体语言,比如适当的身体动作和眼睛的接触。结果教授的声调开始出现变化,并加入了必要的手势,课堂气氛生动起来。
由此看出,当学生表现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教授因得不到必要的反应而变得满不在乎起来。当学生改变态度,用心去倾听时,其实是从一个侧面告诉教授:你的课讲得好,我们愿意听。这就是无声的赞美,并且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从上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出,倾听时加入必要的身体语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行动胜于语言。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可以显示出激情、赞美的信息,可增强、减弱或躲避、拒绝信息的传递。精于倾听的人,是不会做一部没有生气的录音机的,他会以一种积极投入的状态,向说话者传递“你的话我很喜欢听”的信息。
录音机是没有眼睛的,俗语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适当的眼神交流可以增强听的效果。这种眼神是专注的,而不是游移不定的;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发自灵魂深处的眼神是动人心魄的。
录音机做不了“小动作”,而倾听者则必须做一些“小动作”。身体向对方稍微前倾,表示你对说者的尊敬;正向对方而坐,表明“我们是平等的”,这可使职位低者感到亲切,使职位高者感到轻松。自然坐立,手脚不要交叉,否则让对方认为你傲慢无礼。倾听时和说话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恰当的距离给人以安全感,使说话者觉得自然。动作跟进要合适,太多或太少的动作都会让说者分心,让他认为你厌烦了。正确的动作应该跟说话者保持同步,这样,说话者一定会把你当做“知心爱人”。
倾听并不意味着默默不语,除了做一些必要的“小动作”外,还得动一动自己的嘴。恰当的附和不但表示了你对说者观点的赞赏,而且还对他暗含鼓励之意。
当你对他的话表示赞同时,你可以说:
“你说得太好了!”
“非常正确!”
“这确实让人生气!”
这些简洁的附和使说话者为想释放的情感找到了载体,表明了你对他的理解和支持。
不仅如此,附和地倾听本身还是一种赞美。它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别人,有助于克服彼此判断上的倾向性,有利于改善交往关系。在入神的倾听别人谈话时,你已经把你的心呈现给对方,让对方感受到了你的真诚。我们去倾听别人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的幸福、痛苦与欢乐的时候,使我们能够把对方的优点和缺点看得更清楚。而这些结论再通过我们有效的附和来传达到对方心里,这才能算是一次完美的交流。
入神的倾听并在适当时间附和也有利于对方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对方明白我们的倾听是对他的尊重以后,他同样会认真地听我们说活,这样大家彼此的交流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例如,对于领导来说,适时附和地倾听职员的谈话,在有助于充分了解下情的同时,说明了你对下属的体贴和关心。这种没有架子的平民领导到哪儿都会受到员工欢迎的。在朋友之间,这种附和式地倾听则能促进情感,加深相互间的理解,引发精神上的共鸣。
所以,与他人交谈的时候,你若想博得对方欢心,想把交流愉快地延续下去,那么,请不要只是傻傻地倾听,要学着适时地附和。
点石成金:
听人说话时并不是默默地听就好,应该要边听边做出反应,如看着对方的眼睛、上半身往前倾、表情有变化,并在关键处出声附和等,以态度与言词表现出自己正在听。同时,还要注意,应在每一段话结束时,不疾不徐地响应,同一句附和语不要重复三次以上,可从表示同感、归纳对方所说的内容等方向来附和。
让他做主角,像卡耐基一样与人交流
交流过程中,如果你总是压制对方、强迫对方服从自己,对方不久就会对你产生敌对情绪,从而失去对你的信赖。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卡耐基认为,人与人交往时,只有尊敬对方交际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因此,交际中应努力让对方感到交际的主角是他。
试着留意对方的反应,尽力使对方心情舒畅。在人际交往中,要让对方扮演主角就得准备多个“剧本”。因为不知交往会在何处受挫,所以就必须把能观测到的对方谈话内容写进“剧本”,然后自己根据“剧本”演好配角。要做到使对方成为主角,调查收集与此相关的信息就显得非常重要。如:对方有什么爱好?对方最喜欢什么?憎恶什么?对方讲话有什么特点?对方有什么个人习惯?对方的弱点有哪些?要基于这样的信息,拟写一份能使对方成为主角并能打动对方的“剧本”。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步,对方就会感到与你交往心情舒畅,因而对你产生好感。
在交际过程中,如果遇到某个人你原先准备采用“中等水平”的交际方式,但当你发觉这种方式实在无法进行下去,这时就需要修改“剧本”重新预演一下。不过在事先应该假设出交际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想一下自己应做出怎样的调整。
另外,卡耐基还建议我们必须考虑到:对方也有针对于自己的“剧本”,如果对方提出自己预料之外的问题,那么失败的可能是自己,所以必须反复斟酌,不断改善,这样才能使对方成为主角。
点石成金:
在生活中我们都只有两个角色可演,要么演主角,要么演配角。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主角。但事实上,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演主角,那样会活得很累,演一下配角,看别人的表演的时,自己往往会领悟到很多。更值得一提的是,主角会因为你的全心衬托而喜欢你。
给他点便宜占,让他记住你
与人交往要有一定的“手腕”。不要怕被别人占了便宜,相反,适当让人家占你点儿便宜,常常会使对方永远把你记在心里。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人,他们做事时一门心思只考虑不能便宜了别人,却忽视了于自己是否有利。让别人占点便宜,是为了自己以后不吃亏,所以做事要有“手腕”,不要怕便宜了别人。
陈嚣与纪伯是邻居,某天夜里,纪伯偷偷地将隔开两家的竹篱笆,向陈家移了一点,以便让自己的院子宽一点,恰好给陈嚣看到了。纪伯走后,陈嚣将篱笆又往自己这边移了一丈,使纪伯的院子更宽敞了。纪伯发现后,很是惭愧,不但还了侵占陈家的地,而且还将篱笆往自己这边移了一丈。
陈嚣的主动吃亏,让纪伯感到内疚,他产生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觉,就欠了陈嚣的一个人情债。每当他想起时,他还会内疚,还是会想法报答纪伯。
不管是大亏还是小亏,对办事有帮助的,你要尽可能地吃下去,不能皱眉。尤其是大亏,有时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徐先生从香港到广州,投资200多万港币,在花园酒店附近,兴建了第一家南朝鲜酒家,但生意平平。徐先生的南海渔村开张也很不顺利,头三个月就亏了50多万元。
一天,他在同一街上看到两家时装店,一家生意兴旺,另一家却相当平淡。什么原因呢?他走进那家旺店一看,原来店里除了高档货外,还有几款特价服装。
他受到了启发,于是就创出了“海鲜美食周”的点子——每天有一款海鲜是特价的,售价远远低于同行的价格。当时,基围虾的市场价格为500克38元,徐先生把它们降到18元。
不出所料,这一招一举成功,很多食客就冲着那一款特价海鲜,走进了南海渔村大门。
降低价格,原来是准备亏本的,但由于吃的人多,每月销出4吨基围虾,结果不但没亏本,反而赚了钱。
自此以后,南海渔村门庭若市,顾客络绎不绝。
饭店酒楼的经营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往往是在人的“贪便宜”、“好尝鲜”的本性上做足了文章。因为贪便宜,一看到原本38元一斤的基围虾跌到18元一斤,于是人们便蜂拥而至抢便宜货,酒楼因此也就出了名,大把的钱自然流入老板腰包。
不过,让别人占点便宜并不是要大家随时随地都去吃亏。吃亏是有学问,有讲究的。我们要学会吃亏,要吃在明处,至少你应该让对方“瞎子吃汤圆——心中有数”。这样做你才能让别人觉得欠你人情,以后你若有求于他,他才会全力以赴。
点石成金:
不要因为吃一点亏而斤斤计较,开始时吃点亏,实为以后的不吃亏打基础,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是为了着服于更大的目标。
暴露自己,增进彼此亲密度
研究交际心理学的人士指出,让人家看到自己的缺点或弱点,人家才会觉得你真实可信,不存虚假,从而产生亲近感;反之,完全把自己“藏起来”,就会使人感觉造作、虚伪、有压力。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小敏是同宿舍中最擅长交际的一个,并且人也长得漂亮。但同宿舍甚至同班的其他女孩都找到了自己的男朋友,唯独漂亮、擅长交际的小敏仍是独自一人。
为什么呢?她身边的同学都表示,她太神秘,别人很难了解她。和她有过接触的男同学也说,刚开始和她交往时,感觉她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时间一长,就发现她很自私。
原来,小敏一直对自己的私生活讳莫如深,也从不和别人谈论自己,每当别人问起时,她就把话题岔开,怪不得同学们都觉得她神秘呢!
生活中有一些人是相当封闭的,当对方向他们说出心事时,他们却总是对自己的事情闭口不谈。但这种人不一定都是内向的人,有的人话虽然不少,但是从不触及自己的私生活,不谈自己内心的感受。
有些人社交能力很强,他们可以饶有兴趣地与你谈论国际时事、体育新闻、家长里短,可是从来不会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一旦你将话题引入略带私密性的问题时,他就会插科打诨,转移话题。可见,一个健谈的人,也可能对自身的敏感问题有相当强的抵触心理。相反,有一些人虽不善言辞,却总希望能向对方袒露心声,反而能很快和别人拉近距离。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要想与别人成为知心朋友,就必须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和真实想法,向别人讲心里话,坦率地表白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己,这就是自我暴露。
当自己处于明处,对方处于暗处,你一定不会感到舒服。自己表露情感,对方却讳莫如深,不和你交心,你一定不会对他产生亲切感和信赖感。当一个人向你表白内心深处的感受,你可以感到对方信任你,想和你达到情感的沟通,这就会一下子拉近你们的距离。
在生活中,有的人知心朋友比较多,虽然他(她)看起来不是很擅长社交。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样的人一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为人真诚,渴望情感沟通。他们说的话也许不多,但都是真诚的。他们有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来帮助,而且很慷慨。
而有的人,虽然很擅长社交,甚至在交际场合中如鱼得水,但是他们却少有知心朋友。因为他们习惯于说场面话,做表面工夫,交朋友又多又快,感情却都不是很深。因为他们虽然说很多话,却很少暴露自己的真实感情。
实际上,人和人在情感上总会有相通之处。如果你愿意向对方适度袒露,总会发现相互的共同之处,从而和对方建立某种感情的联系。向可以信任的人吐露秘密,有时会一下子赢得对方的心,赢得一生的友谊。
小鱼是某大学的研究生,刚入学不久,她就把同班同学给震了。一天早上上课,课间,坐在前排的她转过身和一位同学借笔记,还回来时笔记里竟然夹了一张男生的照片,于是小鱼打开了话匣子,跟后面的同学聊了起来,说那是她在火车上认识的新男友,正热恋。她从她和男友在哪儿租了房子、昨天买了什么菜、谁做的晚饭,说到她如何如何幸福,甚至说到二人世界里亲密的小细节……
这样的事情有很多,而且她经常不分时间场合随便就跟别人讲自己的一些私事。到后来,同学们一见到她就躲开了,大家都受不了她了。
由上面的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自我暴露要有一个度,过度的自我暴露反而会惹人厌。
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暴露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自我暴露应遵循对等原则,即当一个人的自我暴露与对方相当时,才能使对方产生好感。比对方暴露得多,则给对方以很大的威胁和压力,对方会采取避而远之的防卫态度;比对方暴露得少,又显得缺乏交流的诚意,交不到知心朋友。
2.自我暴露应循序渐进。自我暴露必须缓慢到相当温和的程度,缓慢到足以使双方都不感到惊讶的速度。如果过早地涉及太多的个人亲密关系,反而会引起对方的忧虑和不信任感,认为你不稳重、不敢托付,从而拉大了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
点石成金:
真正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得很慢的,它的建立要靠信任和与别人相处的不断体验。因而,你的“自我暴露”必须以逐步深入为基本原则,这样,你才会讨人喜欢,才能交到知心朋友。
话中点缀些“流行语”,增强你的吸引力
在日常谈话、交往活动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流行语可以大大增加自己的语言魅力,进而增强自己对他人的吸引力。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流行语”就是那些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里高频率地运用于人们口头交际中的鲜活新潮的词句。它和着时代的脉搏,折射着生活的灵光,为人们的日常言谈增添着魅力与色彩。
流行语并不一定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共同语、规范语,它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例如,在香港,人把谈恋爱称为“拍拖”;广东人逢人称“阿哥”;南京人说事情好到极点为“盖帽了”;北京人谈吃喝用“撮”……有些流行语在传播中扩大了范围,如北京人把闲谈聊天叫“侃”,现在其他不少地方也用开了“没事我们一道侃侃去”。
大多流行语往往在一定的年龄、文化水平以及职业的人群中使用。比如在商业界,“看好”、“看涨”、“看跌”、“滑坡”、“走俏”等词语运用得很普遍;在演艺圈,“走红”、“领衔”、“性感”很流行。流行语多数是现有词句的一种比喻、替代、延伸,例如,知识分子把从商称为“下海”,把改行叫做“跳槽”,把撰写文章搞创作戏称为“爬格子”。
流行语具有较强较浓的时代色彩,沉淀着一定时期内的政治色彩、文化特点与生活气息。比如,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旧时代是“内人”、“太太”,现代则有“爱人”、“那口子”、“另一半”等说法。说一个人样子好、气质佳,以前是“眉清目秀”,后来是“健壮有朝气”,现在是“潇洒风流”、“有魅力”等。
在日常谈话、交往活动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流行语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流行语可丰富、更新自己的谈话色调。一个人的谈话色调既包括话题、语调、声音的选择,也包含词句的筛选与锤炼。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与别人交谈时老是一种腔调,老运用一些自己重复多遍、陈旧蹩脚的词句、口头禅,毫无新鲜明朗的气息,给人的感觉是迂腐而沉闷,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之乎者也”不断,又像《编辑部的故事》中的牛大姐,官腔套话不离口。跟紧时代的步伐,注意吸收运用流行的词句,可以使自己的谈吐变得丰富多彩,永远保持谈话色调的生机、活力,使话语常讲常新。
使用流行语可沟通联系,赢得别人的好感。愉快顺利的交谈活动,往往离不开流行语的使用。比如称呼别人,以前多是“师傅”、“同志”、“××长”,现在多用“女士”、“先生”、“小姐”、“老板”,这样更能增强谈话双方的亲近感、尊敬感,使交谈始终处于轻松自如的状态下,不至于因过于拘谨、正儿八经而影响沟通,引起别人反感。
使用流行语可增添生活情趣。生活是五彩斑斓的万花筒,人们常在一起聊天、谈笑,少不了流行语的点缀。一位男生发现一位女生新穿了一件连衣裙,故意惊呼道: “哇!真3.14。”这3.14是圆周率π的值,与流行语“派”谐音,因而立刻博得大家一阵会心的大笑。
流行语是怎么来的?其实,流行语不是哪位名人或语言学家创造发明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留心于生活,留心于别人的言谈,并借鉴、发挥,推陈出新,启动灵感,随口说出。平时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搜集、学习。
当然,运用流行语还必须考虑交谈对象的年龄、知识水平以及谈话背景。
点石成金:
借助健康的富于生命力的“流行语”,你可以在搞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更加如鱼得水,“流行语”是语言不可或缺的“调味剂”。
《每天》《最神奇心理定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