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操纵术:掌控你身边人的113种经验-令他人首肯的心理策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将心比心,启发对方点头

    说服的最佳效果是双方达成共同认识,通过主动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可以启发对方进行心理位置互换,即将心比心。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从心理学角度,说服的最佳效果是双方达成共同认识,而启发对方进行心理位置互换,让对方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心理。主动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就是将心比心术。

    下面举两个例子来阐述这个观点。

    下乡知识青年小红在农村和农民小刘结婚,还生了个女儿。后来重逢昔日的恋人,小红欲重修旧好,却又举棋不定,于是向奶奶寻求帮助。

    “你的事,奶奶全知道,如今你打算怎么办!”

    “不知道,我……我说不出来……”

    奶奶说:“奶奶知道你委屈。人,谁没有委屈呀。我24岁那年,你爷爷就牺牲了,本家本村的都劝我再找个主儿。你曾爷爷跟我说:‘女儿,地头还长着呢,往前去一步吧。’我不愿给孩子找个后爹,硬是咬着牙过来了。儿子一个个长大了,参了军,又一个个地牺牲了。可我没在人前掉过一滴眼泪。人活着,就是为了别人,去受苦,去受难,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幸福?要说委屈,就先委屈一下自己吧!”

    “可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啊?”

    “做人哪,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你和那个小伙子倒是挺般配的,可就算你俩成了,日子过得挺舒心的,你就保准一早一晚地不想小刘他们父女?那时,你虽吃着蜜糖,但却忘不了人家在喝苦水。你甜在嘴上,苦在心里。甜的苦的一掺和,一辈子都是块心病。我今年80岁了,什么苦都尝遍了,可就是没留下一件亏心事。俗话说,‘人’字好写,一撇一捺,真正做起来就难了!”奶奶说的话句句动人心。

    “奶奶,我懂了。”小红擦了擦眼泪,说,“我今天就回家去带孩子,安心过日子。”

    奶奶的劝说语重心长,而且,她用通俗的语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孙女分析情况,从而使孙女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用语言做假设,可达到将心比心的目的;也可用实际的行为,现身说法,让对方体验别人的心理,进而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调整,同样可达到将心比心的目的。

    某商店有位营业员很会做生意,他的营业额比一般营业员都高,有人问他:“是不是因为能说会道,所以生意兴隆?”他回答说:“不是,我的秘密武器是当顾客是自己人。”他总是站在买者的立场上替顾客精打细算,现身说法,使对方的戒备心理、防范心理大大降低,而且产生了一致的认同感,故而说服了对手,做成了生意。

    将心比心术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谋划和考虑,理解对方的心理、对方的需求、对方的困难,因此这种说服方法容易使对方接受,并能达成统一认识。

    永远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想,并从对方的观点去看事物的趋向,如果你从书本学到的是这样的一件事,那就不难成为你一生事业的一个关键。

    要说服对方赞同你的观点,你必须与说服对象站在一起,两者的关系越融洽,说服越容易取得成功,这是因为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天性,即喜欢听“自己人”说的话。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哈斯也说过:“一个酿酒专家也许能给你许多理由为什么某一种牌子的啤酒比另一种牌子的要好。但如果你的朋友,不管他对啤酒是否在行,教你选购某种啤酒,你很可能听取他的。”

    此外,在具体行动上,甚至是些很微不足道的方面,在感情上表现出与你的听众的亲近感与认同感,往往会使你得到巨大的感情回报和共鸣。而一旦建立了这种感情共鸣,就不需要任何苦口婆心地劝诫与说服。

    点石成金:

    有一句格言这么说:“人的心和降落伞一样,必须是开的才有用。”这同样是说服的原则。如果你不了解应该先攻击对方的最容易被感动的那一点,而只是一味地想在言辞上占优势,你就会像那些不了解水温和水深的跳水者一样,一跳归天。

    以利益为说服导向

    不要忘记,凡是人,都想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利益。在说服过程中,以对方关心的利益为诱导,往往能事半功倍。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相信你一定经历过,在说服别人或想拜托别人做事情时,不管怎样进攻或恳求对方,对方总是敷衍应付,漠不关心。这时你首先要消除对方心理上的漠不关心,然后再说服诱导。在推销方面,推销员为了唤起顾客的注意,并达到80%的购买率,往往是先诱导,后说服。

    在英国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时,以发明发电机而闻名的法拉第,为了能够得到政府的研究资助,去拜访首相史多芬。

    法拉第带着一个发电机的雏形,非常热心并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个划时代的发明,但史多芬的反应始终很冷淡,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事实上,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他只是一个政客,要他看着这种周围缠着线圈的磁石模型,心里想着这将会带给后世产业结构的大转变,实在是太困难了。但是法拉第在说了下面这段话后,却使原本漠不关心的首相,突然变得非常关心起来,他说道:“首相,这个机械将来如果能普及的话,必定能增加税收。”

    显而易见,首相听了法拉第所说的话后,态度突然有了巨大的转变。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发动机,将来一定会获得相当大的利润,而利润增加必能使政府得到一笔很大的税收,而首相关心的就在于此。

    是的,通常我们行动的目的都是“为自己”,而非“为别人”。如果能够充分理解这一点,那么想要说服他人就有如探囊取物般容易了。只要了解对方真正想追求的利益何在,进而满足他的欲望,便可达到目的。但是,将这条最基本要件抛于脑后的却也大有人在。他们没有满足对方最大的利益,一心一意只是想要满足自己的私欲。例如以下这个故事:

    某酒厂的负责人成功研发了新水果酒,为求尽快让产品打进市场,于是他决定说服社长批准进而大量生产。

    “社长,又有新的产品研发出来了。这次的产品是前所未有的新发明,绝对能畅销。连我都喜欢的东西,绝对有市场性。我敢拍胸脯保证。”

    “什么新产品?”

    “就是这个,用梨汁酿制的白兰地。”

    “什么?梨汁酿的白兰地!那种东西谁会喝?况且喝白兰地的人本来就少,更甭说用梨汁酿的白兰地……就是我也不会去喝。不行!”

    “请你再评估评估,我认为很可行。用梨汁酿酒本来就不多见,再加上梨子有独特的果香,一定很适合现代人的口味。”

    “嗯,我觉得还是不行。”

    “我认为绝对会畅销……请您再重新考虑一下。”

    “你怎么这样唠叨?不行就是不行。”

    这样的劝说不仅充分显露不顾他人立场的私心,还打算强迫他人赞同自己的意见。

    “好歹也要试试看才知道好坏,这是好不容易才研发出来的呀!”

    “够了,滚吧!”

    最后,社长终于忍不住发火。这位负责人不仅没能说服社长,反而砸掉了自己的名声。

    碰到这种自私自利、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别人只会感觉:“瞧他口气,根本是个主观主义者,只会考虑自己的家伙,还想把个人意见强加于别人!”如此一来,怎么可能赢得说服的机会呢?

    因此,无论如何,你都应该考虑以对方利益为出发点的劝说方式。

    点石成金:

    欲说服他人,首先应充分考虑对方的利益,再考虑自己的利益,然后将两者合并起来,找出双方共有的利益所在,最后再着手进行劝说。先不要急着说双方没有共同的利益,一定会有的。重要的是,不要放弃,直到找出为止。

    讲道理时最好打个比方

    譬喻,可谓说辩艺术之精华,不仅能给人以哲理上的启迪,而且能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在说服策略上,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譬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手法。说理中,取喻明显,把精辟的论述与摹形状物的描绘糅合为一体,既能给人以哲理上的启迪,又能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

    公元前598年(周定王九年),南国霸主楚庄王兴兵讨伐杀死陈灵公的夏征舒。楚师风驰云卷,直逼陈都,不日即擒杀了夏征舒,随即将陈国纳入楚国版图,改为楚县。楚国的属国闻楚王灭陈而归,俱来朝贺,独有刚出使齐国归来的大夫申叔时对此不表态。楚王派人去批评他说:“夏征舒杀其君,我讨其罪而戮之,难道伐陈错了吗?”申叔时要求见楚王当面陈述自己的意见。申叔时问楚王:“您听说过‘蹊田夺牛’的故事吗?有一个人牵着一头牛抄近路经过别人的田地,践踏了一些禾苗,这家田主十分气群情激奋,就把这个人的牛给夺走了。这件事如果让大王来断,您怎么处理?”庄王说:“牵牛践田,固然是不对,然而所伤禾稼并不多,因这点事夺人家的牛太过分了。若我来断,就批评那个牵牛的,然后把牛还给他。”申叔时接过楚王的话茬儿说:“大王能明断此案,而对陈国的处理却欠推敲。夏征舒弑君固然有罪,但已立了新君,讨伐其罪就行了,今却取其国,这与夺牛的性质是一样的。”楚王顿时醒悟,于是恢复了陈国。

    与之类似,毛泽东同志说话也好用比喻,他的比喻往往闪耀着思想、智慧的光芒。他的许多妙喻,看似顺手拈来,实则深思熟虑。在与党外人士的谈话中,他经常是妙“喻”如珠,一语胜千言。

    1941年11月,开明绅士李鼎铭先生向共产党提出了“精兵简政”的建议。党内有些同志很不理解这一建议,甚至还怀疑李先生提出这个建议的动机。毛泽东慧眼识良策,果断地采纳了这一建议,还写了一篇名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的专文,阐述与推广这一政策。文中写道:“目前根据地的情况迫切要求我们脱掉冬衣,穿起夏服,以便轻轻快快地同敌人作斗争,我们却还是一身臃肿,头重脚轻,很不适应于作战,若说,何以对付敌人的庞大机构呢?那就有孙行者对付铁扇公主为例。铁扇公主虽然是一个厉害的妖精,孙行者却化为一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肠胃里去把她战败了。柳宗元曾经描写过的‘黔驴之技’,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大驴子还是被小老虎吃掉了。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孙行者和小老虎,是很有办法对付这个日本妖精或日本驴子的……”全文虽然只有短短两百多字,却妙“喻”连珠,非常行动形象地说明了“精兵简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李鼎铭先生的建议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高度的赞赏。

    毛泽东的比喻既有深刻而鲜明的政治性、政策性,又极富情感性,成了打开别人心扉的一把好钥匙。

    足见,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借喻说理会使本身摸不到、看不见的语言变得生动而富有感性,大大提高了语言的说服力。

    点石成金:

    讲道理以打比方为辅助,有很多好处,一是比较含蓄委婉;二是比喻晓理,道明理通;三是如此说话,较有美感。因此,说服他人时不妨采用适当的比喻,既对说服有很大效用,又能体现一个人说话的艺术感。

    从对方得意的事说起

    说服别人前,先谈一些对方得意的事情,他一定会高兴地听你说,此时进行说服,自然就会容易多了。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生活中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得意的事情,这事情的本身,究竟有多大价值,是另一问题,而在他本人看来,却认为是一件值得终身纪念的事。你如果能预先打听清楚,在有意无意之间,很自然地讲到他得意的事情,只要他对你没有厌恶的情绪,只要他目前没有其他不如意的事情,在情绪正常的情况下,他一定会高兴地听你说的,当然此时说服他就容易得多了。

    你在说服的时候当然要注意技巧,表示敬佩,但不要过分推崇,否则会引起他的不安。对于这件事情的关键,要慎重提出,加以正反两方面的阐述,使他认为你是他的知己。到了这种境地,他自然会格外高兴,会亲自讲述,你应该一面听,一面说几句表示赞赏的话,如此一来,即使他是个冷静的人,也会变得和蔼可亲,你再利用这个机会,稍稍暗示你的意思,进行试探,作为第二次进攻的基点。这不是失败,而是你说服他的初步成功,对于涉世经验不丰富的人,得此成绩,已不算坏,若想一举成功,除非对方与你素有交情,又正逢高兴的时候,而且你的谈吐又是很容易令人接受的,否则千万不要存此奢望。

    不过,对方得意的事情要从哪里去探听,那当然要另谋途径,试着在你的朋友之中找一下有否与对方交往的人,如果有,向他探听当然是最容易的。如能留心报纸上的新闻或其他刊物,平日记牢关于对方的得意事情,到时便可以应用。此外,随时留心交际场合中的谈话,像这些时候谈到对方得意的事情,也是很平常的。但是必须注意,对方得意的事情,是否曾遭到某种打击而消灭,如有这种情形,千万别再提起,以免引起对方不快,反而对你不利。因为对方在高兴的时候,你的请求,易于接受;在对方不高兴的时候,虽是极平常的请求,也会遭到拒绝。比如对方新近做成了一笔生意,你称赞他目光精准,手腕灵活,引得他眉飞色舞,乘机稍示来意,也是好机会。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全在于你随时留心,善于利用。

    还要注意的是,当你提出请求时:第一,要看时机是否成熟,第二,说服过程中要不卑不亢。过分显出哀求的神情,反而会引发对方藐视你的心理。尽管你的心里十分着急,但说话表情还是要表现大方自然,并且要说出为对方着想的理由来,而不是为你自己打算。

    点石成金:

    说服其实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怎样让对方接受你,不排斥你。因为一般被说服的对象都会对前来说服的人有所排斥和提防。从对方得意的事谈起,令对方心花怒放,自然也会忘记保持距离。

    利用同步心理好说服

    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多种实验,得出结论是大多数人都具有“从众”心理。若能抓住这一点,说服其实已经不难进行了。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什么是同步心理呢?同步心理就是在思想上想跟他人同步调、同节奏,也就是“追随潮流主义”。虽然说同步心理的存在,有时候易人们盲目地做出与他人相同的举动,但在说服他人方面,利用好这种心理往往能事半功倍。

    妻子:“听说小张买了房子,而且还是座小型花园别墅,总共有90平方米。真好啊!我们的一些朋友都已经陆续有了自己的家。唉,真是让人羡慕,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和他们一样呢?”

    丈夫:“啊,小张?真是年轻有为啊!我们也得加快脚步才行,总不能在这里待上一辈子吧。可是贷款购房利息又沉重得惊人。”

    妻子:“小张还比你小5岁呢。为什么人家可以,你就不行呢?目前贷款购房的人比比皆是,况且我们家也还负担得起。试试看嘛!不如这个星期我们去看看吧。现在正是促销那种花园别墅的时机呢。买不买是另一回事,看看也不错!”

    于是星期天一到,夫妇俩就带着孩子去参观正在出售的房子。

    妻子:“这地方真好啊!环境好又安静,孩子上学也近,而且房价也是我们负担得起的。一切都那么令人满意,不如我们干脆登记一户吧!”

    丈夫:“嗯,是啊!的确不错。我们应该负担得起。就这么决定吧!”

    这句话正中妻子的下怀。她早看准了丈夫的决心一直在动摇,而用旁敲侧击的方法让他做出决定,这是妻子的成功所在。

    这位妻子为何能够如愿以偿呢?因为她懂得去激发同步心理。

    上述例子中的妻子成功地掌握了丈夫的同步心理,进而采取相应的说服对策。她先举出邻居张先生的例子,继而运用“大家都买了房子”、“大家都不惜贷款购屋”等一连串话语来激发丈夫的同步心理。

    通常人们在受到这类刺激后就很容易变得没主见,掉入盲目附和的陷阱。所以,推销员或店员经常会搬出“大家都在用”或“有名的人也都用”等推销话语,促使人们毫不犹豫地接受。

    点石成金:

    从心理学角度,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在说服对方的时候,举出其他类似者的事例,如亲属或朋友,激发对方的同步心理后,说服就容易生效了。

    适当沉默能获得信赖感

    说服时,适当地保持沉默,引起对方的好奇心和信赖感,无疑是一种很容易奏效的方法。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中国有句古话:“不言之言。”还有句俗话:“雄辩是银,沉默是金。”这都说明保持沉默也能达到说服的效果。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就是善于用“沉默”战术赢得公众支持的领导人。

    1960年美国总统的选举,尼克松和肯尼迪是一对竞争激烈的对手。尼克松以其时任副总统之职,在开始时占绝对的优势,但选举的结果,肯尼迪扭转了形势,获得胜利。

    1968年,尼克松再次竞选美国总统,他汲取上次失败的教训,想要彻底改变形象。他所采用的技巧之一就是沉默说服。

    这次的选举对尼克松来说,形势远比上次艰难,因为他首先必须打败洛克菲勒等强劲的对手,取得共和党的提名。所以尼克松在迈阿密的共和党大会中,尽量保持沉默稳重,表现得对自己很有信心。他说话时,除了强调“法和秩序”以及“尽力达到完美境地”外,绝口不提其他具体的策略,希望能借此完全的沉默战略,给人以可信赖感,彻底改变他的“败犬尼克松”的形象。结果,他的战略成功了,他不仅以微弱的优势获得共和党提名,而且在总统大选中,大败民主党对手,荣登美国总统宝座。

    在人们的印象中,一般都认为说服应当凭借好口才,用语言攻势,打败对方,让人信服。其实不然,偶尔采取沉默战术同样可以达到说服的效果。沉默可以引起对方注意,使对方产生迫切想了解你的念头。以下我们就来看看一个利用沉默成功说服的例子。

    一家著名的电机制造厂召开管理员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关于人才培育的问题”。会议一开始,山崎董事就用他那特有的声音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公司根本没有发挥人才培训的作用,整个培训体系形同虚设,虽然现在有新进职员的职前训练,但之后的在职进修却成效不显著。职员们只能靠自己的摸索来熟悉工作情况,很难与当今经济发展的速度衔接在一起,因而造成公司职员素质水平普通低下、效益不高。所以我建议应该成立一个让职员进修的培训机构,不知大家看法如何?”

    “你所说的问题的确存在,但说到要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培训职员的机构,我们不是已经有这种机构了吗?据我了解,它也发挥了一定的功用,我认为这一点可以不用担心……”社长说。

    “诚如社长所说,我们公司已经有组织,但它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实际上,职员根本无法从中得到任何指导,只能跟着一些老职员学习那些已经过时的东西,这怎么能够将职员的业务水平迅速提升呢?而且我观察到许多职员往往越做越没有信心、越做越没干劲。所以,我认为它的功能不佳,所以还是坚持……”山崎不卑不亢地说。

    “山崎,你一定要和我唱反调吗?好,我们暂时不谈这个话题,会议结束后,我们再做一番调查。”社长有些生气。

    就这样,一个月后公司主管们重新召开关于人才培训的会议。这次社长首先发言。

    “首先我要向山崎道歉,上次我错怪他了。他的提案中所陈述的问题确实存在。这个月我对公司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它竟然未能发挥应有的功效。因此,今天召集大家开会是想讨论一下应该如何改变目前人才培育的方法,请大家尽量发表意见吧!”

    社长的话一出口,大家就开始七嘴八舌地提出建议,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一次山崎董事始终一语不发地坐在原位,安静地聆听着大家的意见,直到最后他都没说一句话。

    会议结束以后,社长把山崎董事叫进社长办公室晤谈。“今天你怎么啦?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这个建议不是你上次开会时提出来的吗?”

    “没错,是我先提出来的。”山崎说,“不过上次开会我把该说的都说了,其实那无非是想引起社长你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罢了。现在的目的已经达到,我又何必再说一次呢?还不如多听听大家的建议。”

    “是吗?不错,在此之前我反对过你的提议,你却连一句辩解也没有。今天大家提出的各种建议都显得很空洞,没有实际的意义,反倒是你的沉默让我感到这个问题带来的压力。这样吧,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好了!今天起由你全权负责公司的人才培训工作。请好好努力吧!”社长终于交底了。

    “是,谢谢您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山崎说。

    上面这个例子是个典型的沉默说服法成功的案例。如果你真能适时地利用沉默,有时发挥的作用可能反而要比说话大得多。

    点石成金:

    不要一直保持沉默,因为沉默说服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说服技巧。一味的沉默只能说明你无话可说。沉默之后应有“一鸣惊人”的语言,这样才能达到说服的目的。

    《150》《如何掌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