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做人,就是不招摇,不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凡事都做到心中有数,自己有本事要在最恰当的时候拿出来,即使成功也不骄傲。只有这样,你才能守住自己的底牌。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为人处世应设法保持自己的神秘,亮出自己底牌的人让别人按牌来攻,肯定会输掉。混得再“背”,也不要向别人诉苦,而要企图伪装成十分成功的样子。即使很成功也不要亮底曝光,出人意料更能使人心悦诚服。
你决心要做的事一旦被泄露,就很难获得尊重,反倒常常招致批评。若事后它们结局不佳,则你更易遭到双倍的不幸。
要做到严守底牌的最好办法是以静制动,干脆置之不理。比如说你的位置重要到能够引起人们的期待时,则此种情况更是如此。即使你必须亮出相,也最好避免什么都和盘托出。不要让人把你里里外外一览无余。小心谨慎是靠缄默来维持的。
聪明人应当对不怀好意的人置之不理,并且深藏起你个人的烦恼或家庭的忧虑事,因为即便是命运女神有时也喜欢往你的痛处下手。你的那些丑事或心中的好事,都应深藏不露,以免前者不胫而走,后者烟消云散。
处世中,一定不要和盘托出全部实情,因为吐露真言如从心脏放血,需要极高的技巧。冲动是泄露的“大门”,最实用的知识在于掩饰之中。并非所有真相都可以讲,亮出自己底牌的人可能会输掉牌局。
北宋丁谓任宰相时期,把持朝政,不许同僚在退朝后单独留下来向皇上奏事。只有王曾非常乖顺,从没有违背过他的意图。
一天王曾对丁谓说:“我没有儿子,老来感觉孤苦,想要把亲弟弟的一个儿子过继来为我传宗接代。我想当面乞求皇上的恩泽,又不敢在退朝后留下来向皇上启奏。”
丁谓说:“就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办吧!”
王曾趁机单独拜见皇上,迅速提交了一卷文书,同时揭发了丁谓的行为。丁谓刚起身走开几步就非常后悔,但是已经晚了。没过几天,宋仁宗上朝,丁谓就被贬到崖州去了。
王曾能顺服丁谓的苛求,而终于实现揭发丁谓的目的,不能不依赖其韬光养晦之功。
《阴符经》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低调伏藏是事业成功和克敌制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低调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战胜敌人。
初涉世的年轻人往往个性张扬,率性而为,不会委曲求全,结果可能是处处碰壁。而涉世渐深后,就知道了轻重,分清了主次,学会了内敛,少出风头,不争闲气,专心做事。就像跪射俑一样,保持生命的低姿态,避开无谓的纷争,避开意外的伤害,以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老子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弱胜过坚硬,无为胜过有为。我们应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这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所以,永远不要暴露自己的目标,不要轻易亮出自己的底牌,不要让自己的锋芒在别人的眼前晃动。人生好比一场战斗,要学会隐藏自己、埋伏自己。只有学会防守,使自己得以保全,才能在帷幄中运筹进攻的策略和等待进攻的时机。
点石成金:
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取得成功。具体来讲,就是要在姿态上要低调,不要给自己太高的定位;在心态上低调,以平常心态面对功名利禄;在行为上低调,深藏不露。
别让对方感到你比他更聪明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一再地告诫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你一无所知。”正所谓大智若愚,不要让对方知道你比他更聪明,这是一种掩饰自己、保护自己、积蓄力量、等候时机的人生韬略,经常在交际中使用。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19世纪的英国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对他的儿子说道:要比别人聪明——如果可能的话,不要让人家感到你比他聪明。
三国时期,杨修在曹操手下任主簿,起初曹操很重用他,杨修却仗着自己的才气变得不安分,遇事喜欢耍耍小聪明。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奶酥,曹操吃了一些又盖好,并在盖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大家都弄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杨修见了,就拿起匙子和大家分吃,并说:“这是叫人各吃一口啊,有什么可怀疑的!”
一次,曹操令人建一座花园。快竣工了,监造花园的官员请曹操来验收察看。曹操参观花园之后,是好是坏是褒是贬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拿起笔来,在花园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扬长而去。一见这情形,大家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也猜不透曹操的意思。杨修却笑着说道:“门内添‘活’字,是个‘阔’字,丞相是嫌园门太阔了。”官员见杨修说得有道理,立即返工重建园门,改造停当后,又请曹操来观看。曹操一见重建后的园门,不禁大喜,问道:“谁知道了我的意思?”左右答道:“是杨修主簿。”曹操表面上称赞杨修的聪明,其实内心已开始忌讳杨修了。
杨修最后一次聪明的表露是在曹操自封为魏王之后。曹操亲自引兵与蜀军作战,战事失利,进退不能,长期拖下去,不仅耗费钱粮且会挫伤士气,真的撤兵无功而归,又会遭人笑话。是进是退,当时曹操心中犹豫不决。此时厨子呈进鸡汤,曹操看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觉得眼下的战事,有如碗中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他正沉吟间,夏侯悍入帐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夏侯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自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夏侯惇大惊失色,立即请杨修到帐中问他:“为什么叫人收拾行装?”杨修说:“从今夜的号令,便知道魏王很快就要退兵回去了。”“你,怎么知道?”夏侯惇又问。杨修笑道:“鸡肋者,吃着没有肉,丢了又觉得它味道不错。魏王的意思是现在进不能胜,退又害怕人笑话,在此没有好处,不如早归,明天魏王一定会下令班师回转的。所以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说:“您可算魏王肚里的蛔虫,知道魏王的心思啊!”他不但没有责怪杨修,反而也命令军士收拾行装。于是寨中各位将领,无不准备归计。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入睡,就手按宝剑,绕着军寨独自行走。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自准备行装。曹操大惊,我没有下达撤军命令,谁竟敢如此大胆,作撤军的准备?他急忙回帐召夏侯惇入帐,夏侯惇说:“主簿杨修已经知道大王想归回的意思。”曹操叫来杨修问他怎么知道,杨修就以鸡肋的含意对答。曹操一听大怒,说:“你怎敢造谣乱我军心!”不由分说,叫来刀斧手将杨修推出去斩了,把首级悬在辕门外。曹操终于寻得机会,除掉了杨修,杨修也终于结束了他聪明的一生。
杨修确实够聪明,聪明得能看透别人看不到的很多东西,能猜透别人猜不透的许多事情。然而,他又太愚蠢了,愚蠢得不知如何保护自己。他到死都不明白,正是他的过分外露的聪明使他成了刀下鬼。他的聪明使他招人喜欢,招人赞赏,但他太滥用自己的小聪明,而最糟糕的是,他又特别自恃聪明,动不动就表现出来,这样终究是会被人嫉妒的。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果你是真正的聪明,就不要总是在别人面前随便地“卖弄”。那样,不但使你的聪明变得“廉价”,有时还会给你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点石成金: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你可以比对方聪明,但千万不要让对方知道你比他聪明。因为,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来炫耀自己,一个得意的眼神,一种高傲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难堪的后果。
你可以得意,但不要忘形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曾说过:“一个人如果自以为已经有了许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了。许多人一开始奋斗得十分起劲,但前途稍露光明后,便自鸣得意起来,于是失败立刻接踵而来。”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有这样一个寓言:说一只野兔被老鹰捉住了,像小孩一样的大哭大叫。这时,一只乌鸦飞了过来,得意忘形地对野兔说:“你平时不是跑得挺快吗?这次怎么不跑了?看,还是我们有翅膀的好啊。”接着便大谈自己翅膀的好处,说到忘情处,还手舞足蹈起来正在这时,另一只老鹰突然飞下来捉住了它,它将得到和野兔一样的命运了。野兔在断气之时,对乌鸦说:“啊,你方才还在为自己的平安而得意忘形,现在你也该哀叹和我有着同样不幸的命运了。”
当一个人事业有成,或加官晋爵之时,当然是应该值得庆贺的,但这种庆贺应适可而止,切忌得意忘形而无所顾忌地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特别是在言辞上,那种“上嘴唇顶天,下嘴唇顶地”的高谈阔论,还是少一些为妙,因为在你的身边,还有一些失意的人,你的张扬会引起他们的心态失衡,有时会激起他们做出一些超出自己能力控制范围的事情,以至于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是在失意的朋友面前,则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了,只有在言辞上低调,才能融入朋友之中,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
得意忘形而使自己身败名裂的人物不只现在,古代也有许多。
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魏延就有一定的典型性。在蜀国的全盛时期,魏延也算是一员猛将,但在“五虎将”面前还算不了什么。在经过东征西伐之后,“五虎将”相继死去的时候,魏延就成了无人能敌的战将,他也由此有了值得骄傲的资本。此间他不但被封为南郑侯,还被称为征西大将军。但魏延并不像诸葛亮那样为蜀国大业鞠躬尽瘁和竭尽忠诚,而是想自图霸业。他此时的心态已膨胀得不能自控,仿佛觉得他已经是天下第一高人,无人能与其匹敌了,于是他得意忘形起来。
《三国演义》是这样描写他的:当姜维斥责他说:“反贼魏延!丞相不曾亏你,今日如何背反?”魏延横刀勒马而言:“伯约,不干你事。只教杨仪来!”杨仪在门旗影里,拆开锦囊视之,如此如此。杨仪大喜,轻骑而出,立马阵前,手指魏延而笑日:“丞相在日,知汝久后必反,教我提备,今果应其言。汝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便是真大丈夫,吾就献汉中城池与汝。”魏延大笑:“杨仪匹夫听着!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谁敢杀我?”一声未毕,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众皆骇然。斩魏延者,乃马岱也。原来孔明临终之时,授马岱以密计,只待魏延叫时,便出其不意斩之;当日,杨仪读罢锦囊计策,已知伏下马岱在魏延身边,故依计而行,果然杀了魏延。
踌躇满志、春风得意,是人人向往的人生境界。但是得意却不可忘形,如果被一时的得意冲昏了头脑,就会故步自封、停滞不前。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时刻反省自己,这样才能顺达一生。
一个人心里再怎么高兴,也必须加以掩饰,否则,自己的心意岂不全被对方猜透了。喜怒形于色,易于冲动,思想偏激,生出的古怪念头,稍稍过量便会使我们的判断处于病态,使我们因失控而幼稚、肤浅。感情用事不会有好结果,你要做到不管是大顺之时还是大逆之际,都不会有人批评指责你情绪不稳定。
谨慎的人总是试图永远保持自我控制能力。这种能力显示出真正的人格和心力,因为成大事者不会轻易受情绪制约,纵使有如何厌恶与愉悦的心情,也绝不会轻易地流露出来。对于极端厌恶的人,能把嫌恶之情深深隐藏起来,见面时,仍然装出十分亲善的表情,礼貌而诚挚地问候对方。
点石成金:
在人生与交际中,取得一定的成就,或积累一定的资本,你可以得意,但千万不要忘形。感情用事,嘴上没有把门,便得意忘形有点成绩,乃是人生之大忌讳。
收敛锋芒,不做对方的靶子
身负绝世才华是好事,但如果丝毫不懂收敛,也是很难立足的,甚至会招致厄运。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古今中外,一些过分张扬、锋芒毕露之人,不管功劳多大,官位多高,多数不得善终,这是尽人皆知的历史教训。
吴王箭射灵猴的故事留给人们的启迪正在于此。
吴王乘船在长江中游玩,登上猕猴山。原来聚在一起戏耍的猕猴,看到吴王前呼后拥地来了,立即一哄而散,躲到深林与荆棘丛中去了。
但有一只猕猴,想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它在地上得意地旋转,旋转够了,又纵身到树上,攀援腾荡。吴王看这猕猴如此逞能,很是不舒服,就弯弓搭箭射它,那猕猴从容地拨开射来的利箭,又敏捷地把箭接住。吴王脸都气红了,命令左右一齐动手,箭如风卷,猕猴无法脱逃,立即被射死了。
吴王回头对他身边的人说,这灵猴夸耀自己的聪明,倚仗自己的敏捷傲视本王,以致丢了性命。前车之鉴,我们要以此为戒,不要用自己的姿态声色骄人傲世。
时常有人稍有名气就到处洋洋得意地自夸,喜欢被别人奉承,这些人迟早会吃亏的。所以在处于被动境地时一定要学会藏锋敛迹、装憨卖乖,千万不要把自己变成对方射击的靶子。
三国时的祢衡年少才高,二十来岁时便跻身名士权贵之中。祢衡目空一切,很瞧不起那些所谓的上层贵族高人,把他们视为酒囊饭袋,行尸走肉。祢衡眼下,举世无才。
汉献帝初年间,孔融上书荐举祢衡,大将军曹操欲召见他,祢衡不知道天高地厚,出言不逊。曹操心中不快,最后给他封了个击鼓小吏,以羞辱他。祢衡也因此更嫉恨曹操。一次曹操大会宾客时,命祢衡穿鼓吏衣帽击鼓助乐,祢衡竟当众裸身击鼓,以羞辱曹操,扫他们的兴。曹操对之深以为恨,但曹操聪明,不愿杀祢衡而脏了自己的手。他把祢衡送给荆州牧刘表。
不久,祢衡又因倨傲无礼而得罪了刘表。刘表也很聪明,不杀祢衡,把他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了。祢衡在黄祖那里,仍是率性如前。一次,祢衡竟然当众顶撞黄祖,骂他:“死老头,你少啰唆!”黄祖气极,一怒之下把他杀了。祢衡死时只有26岁。
祢衡的杀身之灾,全因他的才气和性情所为。人有才情,本是天赐良物,正好周济人生。祢衡却相反,恃才傲物,因情害事,不知天下大于人才,权柄重于才情,最终唐突权贵,以身涉险并终被人杀。这是使个性、才情不得善终的一个典型事例。
才智,除自身的审美和创造外,也包括对他人和环境的审视、知晓和防范,以至利用。而不是糊里糊涂地,以一己之小暴突世界之大,最终横遭不测。
点石成金:
跟他人在一起,要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不要以为只有自己是最优秀的,非自己不足以达到目标,只图自己想干想说,好干好说,要多从他人角度,想想他人会怎样想,他人又会怎样说,他人将怎样做。这样才不至于四面树敌,让自己丧于他人之灾的浪潮之中。隐藏自己的锐气,做一个成熟而有城府的人,你的路就会好走很多。
面对别人故意制造的矛盾,不争是最好的回击
白居易的诗中有这样一句“此时无声胜有声”。与之类似,人际交往中,有时面对别人故意制造的矛盾,不争就是对对方最好的回击。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面对矛盾,许多人会用强力去争。但如果对方比你还强,你用强人亦用强,结果就难以预料了。实际上,低头不单是缓和矛盾,也能化解矛盾,而争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才能解决矛盾,而在多数情况下只能是激化矛盾。在很多事情上,头低一些,退让一步,不但自己过得去,别人也会过得去,产生矛盾的基础不复存在,矛盾自然就化解了。彼此能够相安,离祸端就远了。
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有一个平日和卡耐基在生意上就存在竞争的钢铁商人大肆抨击卡耐基,说了他许多的坏话。
当卡耐基到达而且站在人群中听他高谈阔论的时候,那个人还未察觉,仍旧滔滔不绝地数落卡耐基。害得宴会主人非常尴尬,他生怕卡耐基会忍耐不住,当面加以指责,使这个欢乐的场面变成了舌战的阵地!
可是卡耐基表情平静。等到抨击他的那人发现卡耐基站在那里,反而感到非常难堪,满面通红地闭上了嘴。他正想从人群中钻出去,卡耐基却真诚地走上前去,亲热地跟昔日的对手握手,好像完全没有听到他在说自己坏话似的。
他的竞争对手脸上顿时一阵红一阵白,进退不得。卡耐基给他递上一杯酒,使他有机会掩饰一时的窘态。
第二天,那个抨击卡耐基的人亲自来到卡耐基的家里,再三向卡耐基致谢。从此他变成了卡耐基的好朋友,生意上也互相支持。自此后,这个人常常称赞卡耐基,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使得更多朋友都知道卡耐基是多么和蔼、多么慈祥,从而更加亲近他、尊敬他。
卡耐基就是卡耐基,受到对手的侮辱也不在乎,相反示以友好,拿出诚意,从而使双方获得了交流,赢得了友谊。卡耐基和他的竞争对手的交情是一种“不打不相识”的交情,其中有宽恕,有忏悔,有慷慨的义气,有豪爽的侠情。
当你面对矛盾忍不住与人争吵而树立了一个敌人的时候,你所得的将不只是一个敌人,你在精神上所受到的威胁将十倍百倍于他实际上给你的威胁。而你用高尚的人格感动了一个敌人,使他成为你的朋友的时候,你所得到的也将不只是一个朋友,你在精神上所感受的欢乐和轻松也将十倍百倍于他实际上所给你的。
点石成金: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恶意的指控、陷害,或者与人爆发矛盾而争吵,更经常会遇到种种不如意。若因此大动肝火,结果只会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而如果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懂得隐忍,泰然自若地面对各种刁难和不如意,在生活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为对手叫好,才有机会将其利用
漫漫人生路,退一步、等一等,不过是歇歇脚,为走得更远做准备;低一低头,更是为了昂扬成擎天柱。能为对手叫好,才有机会将其利用。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我们在与人初次见面时都会很客气,也能做到欣赏别人且谦让付出。可是时间长了互相了解后就相处不好了,不愿为对方付出,甚至斤斤计较或诋毁起来。成功的处世是与人相处得越久越显示出自己对人的友好,越要懂得欣赏对手,为他叫好。
因为与人相处久了,产生一种视对方为工作和生活中的竞争对手的心理,以致处处戒备和设防,对人的笑容减少了,客气话也少了,反而挖苦与讽刺的话多了。
当我们自己取得成功的时候总是兴奋不已,希望有人为自己鼓掌。可是当身边人,包括你的“假想敌”、你的对手取得成功的时候,你该怎样去面对呢?是嫉妒还是欣赏?是大声叫好还是不屑一顾?尤其是你平日与他相处得很紧张、很不快乐的人成功了,这时候,你为他鼓掌,会化解对方对你的不满和成见,改变他对你的态度,打开你们之间的死结。
黎元洪清末在湖北时,一直位于张彪之下。张彪是张之洞的心腹,娶了一个张之洞心爱的婢女,人称“丫姑爷”。但张彪嫉贤妒能,对黎元洪十分反感,加之当时报纸亦赞扬黎元洪而贬低张彪,张彪心怀不满,常在张之洞面前进谗言,诋毁黎元洪。
张彪在进谗言的同时,还以上级的职位,百般羞辱黎元洪,想让黎元洪不能忍受耻辱而离开军队。张彪的手法非常恶劣,曾经在军中将黎元洪罚跪,并当着士卒的面,将黎的帽子扔在地上。黎元洪忍受着百般欺辱,不动声色,脸上毫无怒容,张彪也对他无可奈何。然而,黎元洪亦非甘为人下者。他明知张彪欺侮自己,却不与之争锋,而是“平敛锋芒,海涵自负,绝不自显头角,以防异己者攻己之隙”。
张之洞任命张彪为镇统制官,但军事编制和部署训练却要黎元洪协助张彪。张彪不懂军事,黎元洪呕心沥血,为之训练。成军之日,张之洞前往检查,见颇有条理,就当面称赞黎元洪,黎元洪却称谢说:“凡此皆张统制之部署,某不过执鞭随其后耳,何功之有?”张彪听了黎元洪这话,心中十分感激,二人关系逐渐融洽。
1907年9月,张之洞任军机大臣,东三省将军赵尔巽补授湖广总督。赵尔巽看不起张彪,要以黎元洪取代张彪,黎元洪坚辞不肯。
同时,黎又面见张彪,告之此事,建议他致电张之洞,让张之洞为其设法渡过难关。张彪一听,心中大惊,立即让其夫人进京活动,张之洞来函,才保全了他的职位。张彪对黎元洪十分感激,张之洞亦认为黎元洪颇有诚心。
张之洞很看重黎元洪的“笃厚”,叹谓:“黎元洪恭慎,可任大事。”实际上,黎元洪心里清楚,虽然张之洞已离开了湖北,但在北京当军机大臣,仍可影响到湖广总督的态度,如果黎元洪在张之洞离鄂之后,即取其宠将职位以自代,不但有忘恩负义的嫌疑,甚至会影响自己的前途。
更为重要的是,黎元洪通过“忍”以及帮助张彪,使张彪改变了对自己的态度,这样,等于在湖北又添一个助手,有利于增强自己的实力,在关键时刻能够帮自己的忙。
1911年10月上旬,瑞平出任湖广总督,对黎元洪极不信任,但此时黎元洪与张彪关系早已改善,因此并未影响到黎元洪的官职。
为他人多鼓掌,这种付出不会让你有什么损失,反而能给你带来很大的利益。处世要成功,就要懂得为对手叫好,这样对手也会为你所用。
点石成金:
很多时候,排斥对手对事情没有一点帮助,弄得不好还会两败俱伤,相反,如果你抱着欣赏对手的心态,放下仇视的目光,则可能赢得人心。人与人之间肯用真心交流,就会增进了解,消除隔阂,使他人变成你的朋友,拿对手当成动力,不是更有利于你的成功吗?
《如何掌控你周围的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