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操纵术:掌控你身边人的113种经验-治心有方,顺势将他制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制造精神紧张,将他慑服

    再刚强和难制的人,只要其精神一倒,其意志和雄心便会随之土崩瓦解。这样,你便可以轻松将其制伏。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如果你想管理别人,让对方服从自己,很多时候可以采用震慑对方精神的方法。因为让人的精神恐惧,任何人都会屈服。

    唐玄宗靠政变上台,他先后诛灭韦党和太平公主,所以当上皇帝后也很不安心。

    宰相姚崇一日和玄宗闲谈,说起内患之事,姚崇叹息说:“我朝屡有内部变乱,实由人心散乱、不惧皇威所致。陛下若不整治人心,使人不敢心起妄念,朝廷就很难长治久安啊。”

    玄宗点头说:“内乱重生,致使大唐危机重重,朕定要设法根绝。依你之见,朕该有何动作?”

    姚崇进言说:“防患于未然,必须早作预见,惩人于未动之时。即使小题大作,也要造成震慑他人的效果,使人不起异念,自敛谨慎。这就需要陛下割舍情感,痛下重手了。”

    玄宗示意已知,微微一笑。

    不久,玄宗在骊山阅兵式上,以军容不整为由,判功臣兵部尚书郭元振死罪。惊骇万分的大臣中有人进谏说:“郭元振是当世名将,有勇有谋,他不仅屡立战功,更在诛灭太平公主过程中功不可没。如此功臣如今犯小过错,陛下不念旧情就治他死罪,惩罚太重了,也有损陛下贤德之名。”

    玄宗厉声痛斥进谏之人说:“功臣犯法,难道就可以不问吗?有功必赏,有罪必惩,此乃治国之道,朕大公无私,本无错处,你们竟替罪臣求情责朕,莫非你们要造反不成?”

    玄宗这般严厉斥责,吓得群臣再也不敢说话。最后,玄宗虽然赦免了郭元振的死罪,还是把他流放新州。

    宰相刘幽求也是大功臣,他一贯和武党抗争。除灭韦党和太平公主的过程中,他也参与谋划,功劳不小。玄宗因为一件小事就将他罢相,还告诉他说:“百官之首当为百官作则,故朕对你要求甚严,也是正常之举。”

    刘幽求十分不满,背后常发牢骚说:“皇上现在不念恩义,判若二人,他不该如此待我啊。我为他出生入死,谁知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玄宗听到刘幽求的牢骚,他马上又下旨把他贬到睦州当刺史,他还对群臣激愤地说:“天下多乱,朕当严治臣子,此朕的职责所在。刘幽求以功劳和朕对抗,口出不逊,这便是大罪。朕若徇私枉法,反让人有了造反的口实,朕怎会做这样的蠢事呢?”

    不久,刘幽求怨愤而死。群臣见玄宗对功臣都如此心狠无情,一时都惶恐不安,不敢犯一点小错。

    一次,同为朝廷功臣的钟绍京在面见玄宗时,无故竟被玄宗训斥说:“你为朝廷户部尚书,议事之时却不发一言,是不是有些失职?难道你不顾朝廷安危,准备明哲保身吗?”

    钟绍京脸色惨变,直呼有罪。事后,姚崇有些不忍,他对玄宗说:“陛下重治功臣之罪,已让人心震骇了,陛下的目的已然达到。钟绍京无端被责,臣以为过于唐突,其实不必这样。”

    玄宗调笑说:“朕依照你的办法,才有这样的举动,你不该出言反对吧?”

    姚崇又准备说什么,玄宗却摆手阻止了他,苦笑说:“朕也不想如此啊。不过朕也想过,这些功臣都几经政变,实在是政变的行家里手,如果不把他们慑服,谁保他们日后不变心呢?朕折辱他们,也是让群臣心悸,只思自保。朕纵是背上无情之名,也心甘了。”

    玄宗把钟绍京降为太子詹事,后来又将他贬为绵州刺史,不久又将他贬为果州尉。

    后来,功臣王琚、魏知古、崔日用一一被贬,朝中再也无人敢以功臣自居。群臣整日战战兢兢,玄宗这才罢手。

    可见,人的精神一倒,其意志和雄心便会随之土崩瓦解。再刚强和难制的人,也抵御不了精神的打击;抓住了这一攻击点,也就是掌握了人最薄弱的环节。制造精神紧张首先要制造恐怖气氛,在人人自危的环境下,人们总是本能地加倍小心。了解别人的内心想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把别人的潜在意图都一一点明,谁都会心惊肉跳,不敢轻举妄动了。

    点石成金:

    “震慑”作为一种战略思想,其实质是通过极大地摧毁或挫败对的抵抗意志,使他们除了接受你的意图和目标外别无选择。通常,运用这种思想要考虑三个要素:目标,即控制作战对手的意志、感知力和理解力;力量使用,即通过上一要素,使对手完全无力采取抵抗行动;方法,即使对方怯懦、震惊,乃至瘫痪,从而被摧毁。

    创造困境,将他与你栓在同一绳上

    如果对方处于优势,而你却身陷劣势。你不妨创造一种困境,将他与你栓在同一绳上,使其陷入同样无法全身而退的困境。那么,他为了保全自身,自然也会无条件帮助你。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春秋时伍子胥的大名在中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他被斥候抓住以后,人们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都认为其当时所处的几乎是一种绝境。但是,伍子胥毕竟不是凡夫俗子,他采取了一个绝妙的策略,让自己绝处逢生。

    他的祖父伍举、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俱是楚国忠臣。公元前522年,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人为乱”,迁怒于太子太傅伍奢,将伍奢和伍尚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

    在逃亡中,伍子胥在边境上被守关的斥候抓住了。斥候对他说:“你是逃犯,必须将你抓去面见楚王!”伍子胥说:“楚王确实正在抓我。但是你知道楚王为什么要抓我吗?是因为有人跟楚王说,我有一颗宝珠,楚王一心想得到我的宝珠,可我的宝珠已经丢失了。楚王不相信,以为我在欺骗他。我没有办法了,只好逃跑。现在你抓住了我,还要把我交给楚王,那我将在楚王面前说是你夺去了我的宝珠,并吞到肚子里去了。楚王为了得到宝珠,就一定会先把你杀掉,并且还会剖开你的肚子,把你的肠子一寸一寸地剪断来寻找宝珠。这样我活不成,而你会死得更惨。”斥候信以为真,非常恐惧,赶紧把伍子胥放了。伍子胥终于逃出了楚国。

    其实,伍子胥是利用了他和斥候的信息不对称:他知道楚王抓他的真正原因,但是斥候不知道。他利用这一点设了一个局,在他设的局中,斥候只能帮助他。对于伍子胥的话,斥候为了小心起见,一定会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对伍子胥大为有利,并最终帮助他摆脱了困境。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伍子胥三言两语巧妙地转换了自己的劣势处境,并且把个人的困境与对手的困境捆绑在了一起,迫使其作出了帮助自己解围的理性选择。

    这对于我们每个人在处于劣势时转换思维方式,是很有启示的。创造一种困境,使对方陷入与你一样无法全身而退的困境,那么即便在这种困境出现之前,他本来拥有拿走你所有的一切的优势,此时他也只能被迫进行理性的决策,与你合作。

    点石成金:

    拴在同一条绳上的蚂蚱,不管哪一只挣扎,只能是让绳上的每一只都更加受伤。现实亦是如此,如果想让占优势的对方帮你转换自己的劣势,不妨通过言语或请第三方帮忙设局,创造一种困境,使大家处于同样的劣势,这样他才会无条件地出力,为你所用。

    在他最脆弱时出手,一击制胜

    以己之长,攻子之弱,善于抓住对方最脆弱的那一刻,胜利就在你的掌握之中。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人们常说“没有平平凡凡地成功。”一点也不错,真正的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到成功的突破点,若能抓准对手最脆弱的时刻,竞争中制胜就要简单的多了。

    有一天,更羸和魏王站在一个高台上,仰头看见天空中有鸟飞。更羸对魏王说:“请大王看看,我可以只拉弓不发箭就能把鸟射下来。”魏王不相信地说:“难道你的射术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吗?”更赢很自信地说:“可以。”

    不一会儿,一只雁从东方飞来,更赢拿起弓拉了一下空弦,那只雁应声栽落到地上。魏王惊叹道:“你射箭的本领居然可以达到这样一种地步!”更羸说:“这是一只受伤的孤雁啊!”魏王问:“先生是怎么知道的呢?”更羸回答说:“它飞得很缓慢,叫声很悲惨。根据我的经验,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叫得惨,是因为长久失群。由于它的旧伤没有长好,一直处于一种害怕的心情中,所以一听见弓弦响,就急忙往高处飞,这就引起伤口破裂,从高空掉下来了。”

    《孙子·谋攻》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规律不仅为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所推崇,作为一种智慧,——种决策制胜的方略,它同样适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对对手,面对挑战,我们只有清楚地观察到对方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正确的对策赢得胜利。听鸿鸣而知其伤,弹弓而落飞鸟,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艺术。眼中有数,心中不慌,敏锐地观察,直击对方心里的最弱点,就能出其不意地制胜。

    人雁虽然受了伤,脱离了雁群,但是它依然可以飞翔。内心的孤独与恐惧消磨了它前进的动力,它的伤在身体,更在内心。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射手,经过仔细的观察,更羸显然看透了大雁的情况,他知晓大雁的弱点,所以即使弓上不放箭,只是一声空弦声,大雁也便从高空坠落。细致的观察、严密的分析、准确的判断是更羸虚拉弓弦就能射落大雁的原因。这种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只有通过长期刻苦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培养出来。

    你可以羡慕更羸弹弓音儿落大雁的奇观,但你更应看到他的敏锐观察和为了这一次的射猎而经过的刻苦训练。人的一生要面对无数的挑战,每一次的挑战都是艰辛而不同的,但成功的法则是不变的,那就是了解自己,了解对手。以己之长,攻子之弱,在对方最脆弱的那一刻出手,你往往能一击制胜。

    点石成金:

    人生就像海浪,有起有伏。如果你想用最省力的方法击败某人,那一定要抓准时机。一旦窥伺到对方最脆弱的时刻,如生病或遭遇灾难等,你就可以一击制胜了。

    《心理学的诡计》

    抓住把柄,令他不得不听你的话

    所谓“打蛇打七寸”“抓刀要抓刀柄”,要让人受制于己,就要抓住别人的短处和把柄。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汉代的朱博本是武将出生,后来调任左冯翊地方文官。他利用一些巧妙的手段,制服了地方上的恶势力,被人们传为美谈。在长陵一带,有个大户人家出身的人名叫尚方禁。他年轻时曾强奸别人家的妻子,被人用刀砍伤了面颊。如此恶棍,本应重重惩治,只因他大大地贿赂了官府的功曹,不但没有被革职查办,反倒被调升为守尉。

    朱博上任后,有人向他告发了此事。朱博觉得真是岂有此理!就召见了尚方禁。尚方禁心中七上八下,硬着头皮来见朱博。朱博仔细看尚方禁的脸,果然发现有疤痕,就让侍从退开,假装十分关心地询问究竟。

    尚方禁做贼心虚,知道朱博已经了解了他的情况,就像小鸡啄米似的接连给朱博叩头,如实地讲了事情的经过,请求朱博的原谅。他头也不敢抬,只是一个劲地哀求道:“请大人恕罪,小人今后再也不干那种伤天害理的事了。”

    “哈哈哈……”朱博突然大笑道,“男子汉大丈夫,本是难免会发生这种事情的。本官想为你雪耻,给你个立功的机会,你会效力吗?”

    于是,朱博命令尚方禁不得向任何人泄露这次的谈话内容,要他有机会就记录其他官员的一些言论,及时向朱博报告。尚方禁俨然成了朱博的耳目。

    自从被朱博宽释并重用之后,尚方禁对朱博的大恩大德铭记在心,干起事来特别卖命,不久,就破获了许多起盗窃、强奸等犯罪案,使地方治安情况大为改观。朱博于是提升他为连守县县令。又过了相当一段时期,朱博突然召见那个当年收受尚方禁贿赂的功曹,对他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并拿出纸和笔,要那位功曹把自己受贿的事全部写下来,不能有丝毫隐瞒。那功曹早已吓得像筛糠一般,只好提起笔写下自己的斑斑劣迹

    由于朱博早已从尚方禁那里知道了这位功曹贪污受贿的事,看了功曹写的交代材料,觉得大致不差,就对他说:“你先回去好好反省反省,听候裁决。从今后,一定要改过自新,不许再胡作非为!”说完就拔出刀来。

    那功曹一见朱博拔刀,吓得两腿一软,又是打躬又是作揖,嘴里不住地喊:“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只见朱博将刀晃了一下,一把抓起那位功曹写下的罪状材料,将其撕成纸屑扔了。

    自此后,那位功曹终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工作起来尽心尽责,不敢有丝毫懈怠。

    许多老谋深算的人都知道,抓刀要抓刀柄,制人要拿把柄。在对手身上找到其八百,就能让他为我所用,十分奏效。

    至于把柄的具体内容,既可以是他人的隐私,如绯闻、受贿、罪行等,也可以是随机出现的漏洞,如辩论或谈判中的口误等。

    点石成金:

    很多时候,排斥对手对事情没有一点帮助,弄得不好还会两败俱伤,相反,如果你抱着欣赏对手的心态,放下仇视的目光,则可能赢得人心。人与人之间肯用真心交流,就会增进了解,消除隔阂,使他人变成你的朋友,拿对手当成动力,不是更有利于你的成功吗?

    巧下诱饵,伺机收线拉钩

    要想通融事,必先通融人。不先把人“搞定”,就不会把事搞定。而“搞定”人的方法有很多,“投其所好”便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俗话说:“不怕对方不上套,就怕对方没爱好。”世上所有的事都是由人酌办的。所以,与其苦心地琢磨事,不如尽心竭力地琢磨人。如果能够将对方的脾性爱好摸得一清二楚,只要顺其意行,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个政客,想在东北谋一个美差,曾经请了个有势力的大老板,把他推荐给张作霖,张作霖也表示同意委以重任。可一等再等,委任状迟迟不来,急得那个政客像热锅上的蚂蚁。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旧友,此人正好是张作霖的顾问。这位政客把自己的处境告诉了他,请求他催催张作霖。旧友为他出了个主意,带他来到某总长家陪张作霖打麻将。这位政客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又是个打麻将的老手,不到一会工夫,就巧妙地“输”给张作霖2 000元。爱面子又贪心的张作霖心花怒放,还以为是自己牌运好,天公作美。那政客开了支票,付了赌资,匆匆去了。那个旧友又顺势吹捧起来:“大帅,您今天这牌打得太棒了!”张作霖吸了口烟,笑着:“哪里,碰运气罢了!”旧友话锋一转:“今天那一位可输惨了!他也只是个客人,他这次来这里,是想谋一个差事的。”张作霖听了把烟枪一搁道:“他是你的朋友,那就把支票还给他得了,咱们一千、两千的也不在乎!”说着就装模作样去口袋里掏支票。旧友连连摆手道:“使不得,使不得,他也是个要面子的人,输了的钱,他绝不会收回的。他在前清也是一个京官,还有些才干呢!大帅要可怜他,就周全周全他,给他个什么职司,他就感激不尽啦!”张作霖突然想起了什么,拍拍脑袋道:“噢,想起来了,某老也曾经推荐过他的,我成全了他吧!”旧友忙道:“那我先替他向大帅谢恩啦!”

    政客只用了2 000元的诱饵便轻而易举地达到了目的,看来,要想让人为我所用,下钩时一定要先看准位置,能够让对方真正满意,他才会甘心入套。

    在社会上,很多事情都是经过精心运筹才办成的。人常说,要想谋事,必先谋人。人不通,事也不通。那么,怎样才能把人搞定呢?方法当然有很多,使用一点好处把人搞定却是世人常用之法。

    那些深晓“钓人”秘诀的纵横家,就像钓鱼专家一样,手提钓钩来到深深的水边,只要轻轻地抛下鱼钩,就能钓上大鱼来。“饵”中带“钩”,让敌人悄然不觉,贪“饵”中“钩”,便可制住对手。

    “钓人”和钓鱼有某些相似之处。钓鱼,要知道什么鱼爱吃什么食料;在下钩之前往往要考虑决定钓什么鱼投什么饵。草鱼爱草,下草饵;青鱼爱田螺,下田螺肉;鲫鱼爱蚯蚓,下蚯蚓……“钓人”,要知道对方爱什么,要考虑投什么诱饵。生性贪婪的人,以财货为诱饵;放荡好淫的人,以美色为诱饵;好大喜功的人,以我弱易取为诱饵;贪功图名的人,以权力变诱饵……总之是投其所好巧下诱饵,才能诱其上钩。

    不过,下诱饵的最终目的是套牢对方,让对方为我们做事,即使之前对方抵触的心理极强,在吞下诱饵后也只得乖乖就范。施放诱饵的过程只是一种准备工作,等到时机成熟,对方已尽在我们掌握之中的时候,便可立即收线拉钩,品尝前期投入带来的甘美果实。

    现实生活中,宴请、陪同游玩、热情招待等,都可以成为诱饵,等到对方陶醉其中,忘乎所以的时候,你立即提出要求,结果一举奏效,达到了目的。

    点石成金:

    正所谓“吃人家的嘴软,拿人的家手短”。一旦接受了人家的好处,占了人家的便宜,再拒绝起人家的请求来,就不那么好意思开口了。当然,在设置诱饵之后,对方上钩之前,要让对方无所知晓,因而他便无所畏惧,无所忌怕,才能吞下你设置的诱饵。否则,再重的饵只怕也难以攻入对方的心,一切努力都将是枉费心机,毫无益处。

    《决定人一生成败的50条法则》

    走“流氓路线”,无往不胜

    现实世界里,虽然凡事都需要谨慎小心,但是在某些问题上,就是不能够按套路出牌的。选择“流氓路线”,不循章法,抛开顾虑,百无禁忌,才能无往不胜。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在非常时刻,循规蹈矩只会浪费时间,打破常规、撒泼使赖的“流氓路线”,却可以让对手挠破头皮却无计可施,是取胜的“奇招”。

    郑庄公曾在废立太子问题上犹豫不决。他晚年想废掉太子忽,立次子突,结果被谋臣祭足劝住,但自此给小兄弟俩留下芥蒂。庄公一死,太子忽即位,因公子突的母亲雍是宋国人,突便跑到宋国去了。

    后来宋国国君答应帮公子突坐上郑国国君的宝座,但他想索要些好处,否则不但不帮他为王,还会把他献给郑国,以得到郑国三座城邑的犒赏。公子突便答应宋国国君,只要宋君帮他为王,他便给宋君“六座城邑,年年贡奉粮食”。宋君听后十分高兴,满口答应设法让公子突回国即位,好白得许多好处。

    宋君派人去郑国,告诉各位大臣宋国将派兵送回公子突,那时宋国正强盛,郑国哪里是它的对手,所以大臣们纷纷倒戈拥护公子突。太子忽见大势已去,便跑到卫国避难去了。

    这年秋天,公子突回国即君位,是为厉公。

    宋国一面派人来称贺,一面索要厉公应诺的城邑和粮食。

    厉公当时许诺城邑时,并未打算真给宋国,如今他刚即位为君,就拱手送出六座城邑,怎么向群臣交代,他自己又如何立得住脚呢?所以他假意说要与卿大夫们商量,城邑的事情暂缓,先送点粮食。

    宋君一看厉公反悔抵赖,十分生气,联合齐国准备攻打郑国。郑国与鲁国联合起来抵抗,打败宋齐联军,城邑的事也就没人再提了。

    宋国乘人之危,制造事端威胁利诱,妄图坐收渔人之利,白得好处。郑厉公在紧迫形势下,假意承诺,取得宋国支持,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后过河拆桥,一反前诺,既保全了国土,又夺得了君位。

    对付乘人之危之人,就该走诺而不行的“流氓路线”,反正自身已处安全地带,谅他也奈何不了我。而中国历史上另一人物刘邦,可谓把流氓路线走得炉火纯青,而最终身为“伟丈夫”的项羽被他们打败,虽是情理之外,但也在意料之中。

    《史记》载:项羽问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其赖跃然纸上。后来双方盟约鸿沟为界楚汉讲和,项羽把刘邦的父亲、妻子放了,引兵东归,刘邦突然毁约,以大兵随后攻之,把项羽逼死乌江。刘邦之无赖可见一斑。

    楚、汉两军对峙的时候,项羽曾把刘邦的父亲捉拿到军中,想以此来要挟刘邦。一次,两军对阵,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推到阵前说:“你如果不撤兵,我就把你父亲烹煮了。”刘邦竟然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们俩曾经结拜为兄弟,我爸爸就是你爸爸,你爸爸就是我爸爸,你若把你爸爸煮了来吃,请把肉汤分一杯给我喝。”

    “流氓路线”即不循章法,抛开顾虑,百无禁忌。如此行事,守,对手不知从何下手;攻,对手自然不堪一击。

    点石成金:

    不要经常按套路出牌,被人把握了你的规律,或者是单纯的靠自己希望事情按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那都是很愚蠢的。随机而遇,随遇而安,随时都有自己的路数,随时都能够适应变化,不按套路出牌,才是新时代常胜之道。

    《人生成败潜规则》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