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开始时,虽然双方人员表面彬彬有礼,内心却对对方存有戒备心理,如果这个时候直接步入主题,进行实质性谈话,就会提高对手的警觉心理。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谈判开始的话题最好是松弛的、非业务性的,要善于运用环顾左右、迂回入题的策略,给对方足够的心理准备时间,为谈判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环顾左右、迂回入题的做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且有效的入题方法。
1.从题外话入题
谈判开始之前,你可以谈谈关于气候的话题。“今天的天气不错。”“今年的气候很怪,都三、四月了,天气还这么冷。”也可以谈旅游、娱乐活动、衣食住行等,总之,题外话内容丰富,可以信手拈来,不费力气。你可以根据谈判时间和地点,以及双方谈判人员的具体情况,脱口而出,亲切自然,刻意修饰反而会给人一种不自然的感觉。
2.从“自谦”入题
如对方为客,来到己方所在地谈判,应该向客人谦虚地表示各方面照顾不周,没有尽好地主之谊,请谅解等;也可以向主人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说明自己缺乏谈判经验,希望各位多多指教,希望通过这次交流建立友谊等。简单的几句话可以让对方有亲切的感觉,心理戒备也会很快消除。
3.从介绍己方人员情况入题
在谈判前,简要介绍一下己方人员的经历、学历、年龄和成果等,让对方有个大概的了解,既可以缓解紧张气氛,又不露锋芒地显示己方的实力,使对方不敢轻举妄动,暗中给对方施加心理压力。
4.从介绍己方的基本情况入题
谈判开始前,先简略介绍一下己方的生产、经营、财务等基本情况,提供给对方一些必要的资料,以显示己方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坚定对方与你合作的信念。
5.投石问路巧试探
投石问路是谈判中一种常用的策略。作为买家,由此可以得到卖家很少主动提供的资料,分析商品的成本、价格等情况,以便作出自己的抉择。
投石问路是谈判过程中巧妙地试探对方,它在谈判中常常借助提问的方式,来摸索、了解对方的意图以及某些实际情况。
如当你希望对方得出结论时,可以这样提问;
“您想订多少货?”
“您对这种样式感到满意吗?”
……
总之,每一个提问都是一颗探路的石子。你可以通过了解产品质量、购买数量、付款方式、交货时间等来了解对方的虚实。面对这种连珠炮式的提问,许多卖主不但难以主动出击,而且宁愿适当降低价格,也不愿疲于回答询问。因此,在谈判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投石问路”的方法,你就会为自己一方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点石成金: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想要在谈判中尽快降低对方的警觉性,谈判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你最好先了解和判断对方的权限及背景,然后把各种条件及自己准备切入的问题等将重点简短地写在纸上,在谈判时随时参考,提醒自己。
说话,要看人下菜碟
谈判,主要是靠语言交流完成的。因此,欲取得谈判的最佳效果,就要针对不同的谈判对象,采取不同的语言策略。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有人戏称谈判是一场顽强的性格之战。因为我们要接触的谈判中的对手可能千差万别,无论经验如何丰富,也很难做到万无一失。因此,对于各种不同的谈判对象,可以视其性格的不同而加以调整,采取不同的策略。
1.霸道的对手
由于具有自身的优势,这种人常十分注意保护其在对外经济贸易以及所有事情上的垄断权。在拨款、谈判议程和目标上受许多规定性的限制。与这种人打交道,一般应做到:准备工作要面面俱到;要随时准备改变交易形式;要花大量不同于讨价还价的精力,才能压低其价格;最终达到的协议要写得十分详细。
这种人的性格使得他们能直接向对方表示出真挚、热烈的情绪。他们十分自信地步入谈判大厅,不断地发表见解。他们总是兴致勃勃地开始谈判,乐于以这种态度取得经济利益。在磋商阶段,他们能迅速把谈判引向实质阶段。他们十分赞赏那些精于讨价还价,为取得经济利益而施展手法的人。他们自己就很精于使用策略去谋得利益。同时,希望别人也具有这种才能。他们对“一揽子”交易怀有十足的兴趣。作为卖者,他希望买者按照他的要求做“一揽子”说明。所谓“一揽子”意指不仅包括产品本身,而且要介绍销售该产品的一系列办法。
2.死板的对手
这种人谈判特点是准备工作做得完美无缺。他们直截了当地表明他们希望做成的交易、准确地确定交易的形式、详细规定谈判中的议题,然后准备一份涉及所有议题的报价表,陈述和报价都非常明确和坚定。死板人不太热衷于采取让步的方式,讨价还价的余地大大缩小。与之打交道的最好办法,应该在其报价之前即进行摸底,阐明自己的立场。应尽量提出对方没想到的细节。
3.好面子的谈判对手
这种人顾面子,希望对方把他看做是大权在握、起关键作用的人物。他喜欢对方的夸奖和赞扬,如果送个礼物给他,即使是一个不太高级的礼物,往往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热情的对手
这类人的特点是,在业务上有些松松垮垮。他们的谈判准备往往不充分又不过于细致。这些人较和善、友好、好交际、容易相处,具有灵活性,对建设性意见反映积极。所以要多提建议性意见,并友好地表示意图,必要时做好让步。
5.犹豫的对手
在这种人看来,信誉第一重要,他们特别重视开端,往往会在交际上花很长时间,其间也穿插一些摸底。经过长时间、广泛的、友好的会谈,增进了彼此的敬意,也许会出现双方共同接受的成交可能。与这种人做生意,首先要防止对方拖延时间和打断谈判,还必须把重点放在制造谈判气氛和摸底阶段的工作上。一旦获得了对方的信任,就可以大大缩短报价和磋商阶段,尽快达成协议。
6.冷静的对手
他们在谈判的寒暄阶段,表现沉默。他们从不激动,讲话慢条斯理。他们在开场陈述时十分坦率,愿意使对方得到有关他们的立场。他们擅长提建设性意见,做出积极的决策。在与这种人谈判时,应该对他们坦诚相待,采取灵活和积极的态度。
针对以上6种人,我们总结出9种经典应对策略:
1.对凶悍派特别有效的方式是引起他们的注意,必须把他们吓醒,让他们知道你忍耐的底线在哪里。其目的不是惩罚,而是要让他们知道你忍耐的极限。
2.指出对方行为的失当,并且建议双方应进行更富建设性的谈话,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也会收敛火气。这时最重要的是提出进一步谈话的方向,给对方一个可以继续交涉下去的台阶。
3.对于逃避派或龟缩派,要安抚他们的情绪,了解他们恐惧的原因,然后建议更换时间或地点进行商谈,适时说出他们真正的恐惧,让他们觉得你了解他们而有安全感。这种方法对凶悍派也有效,只要他们产生了安全感,自然也不会失去控制。
4.坚持一切按规矩办事。凶悍派、高姿态派、两极派都会强迫你接受他们的条件,你应拒绝受压迫,而且坚持公平的待遇。
5.当对方采取极端立场威胁你时,可以请他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极端的要求,可以说:“为了让我更了解如何接受你的要求,我需要更多地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6.沉默是金。这是最有力的策略之一,尤其是对付两极派,不妨可这样说:“我想现在不适合谈判,我们都需要冷静一下。”
7.改变话题。在对方提出极端要求时,最好假装没听到或听不懂他的要求,然后将话锋转往别处。
8.不要过分防御,否则就等于落入对方要你认错的圈套。在尽量听完批评的情况下,再将话题转到:“那我们针对你的批评如何改进呢?”
9.避免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辩解,应多问问题。只有问问题,才能避免对方进一步的攻击。尽量问“什么”,而避免问“为什么”。问“什么”时,答案多半是事实;问“为什么”时,答案多半是意见,就容易有情绪。
点石成金:
著名人际关系学家兰·勒贝茨先生指出,谈判时最怕碰到的5种人。第一种是凶悍派,常用语言或肢体暴力威胁对方。譬如,“这是什么话”,或“我现在就要……”,或者“你要是不……我就……”。第二种是逃避派,采取的是避而不见或拖延战术。他会说“明天再说吧”,或“我没时间”。第三种是龟缩派,通常采取的是逃避策略。他常说“我不懂”,或“这不通”。第四种是高姿态派,习惯于用极端的要求吓倒对方。他会说“我只等到5点”,或“中午以前一定要交”。第五种是两极派,根本不谈,只逼你做要还是不要的决定。
扼制他,用你嘴说出他的反对意见
谈判中,应当事先预测对方可能会提出哪些反对意见。你若抢在对方前将这些意见说出来,便可不费吹灰之力将其扼制住。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把方案带到客商那里去的时候,应当事先就料到对方会提出哪几种反对意见。如果坐到谈判席上,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突遭对方的反驳后再支支吾吾地招架,则有失体面。
事先估计到人家会反驳,但只准备一些应答的对策还不够,仍容易被对方打败。在争论中占据上风并不是谈判的根本目的,充其量不过是谈判形势的走向问题。
那么,应当如何对待意料之中的反对意见呢?
当估计对方会予以反驳时,有这样一种对付的办法:在他们还没有说出之前,你让同伴将预料中的反面意见说出来,然后将其否定。
首先与同伴进行磋商,列举几条意想中的反对意见,事先布置好:“估计对方会以此为理由攻击我们,你先主动地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在谈判中,当同伴讲出了这个意见以后,你马上指出:“不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此这般,将这些反对意见一个一个地化为乌有。同时,你方的几个人之间还可以故意发生争执。这样做不会在对方面前露出什么破绽,反而会在保全对方面子的情况下使其接受你方的方案。
反对意见多种多样,有的可以从理论方面回答,有的无法用语言去解释,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去理解。对方提出的意见可以用道理来说明的部分很好处理,至于那些难以解释的问题,最好还是用内部争吵的方法来解决。比如数落自己的同伴:“你总是提出这类问题,什么时候才能有点出息呢?”只有这种语言才能处理好这种反对意见。
坐在谈判席上,总是有意识地将与会者分为说服的一方和被说服的一方,这种想法要不得。对方有3个人,你方也有3个人,我们应当把这看做是与会的6个人正在共同探讨着同一个问题,而不是3比3的对话。
所以,你方的与会人员有时最好也处在相互敌对的关系上。因为如果总是保持一致对外的姿态,对方就会产生一种随时有可能遭到你方攻击的顾虑。把既成的事实强加于人,这是被说服一方最厌恶的一种做法。
当你方内部互相争论的时候,很容易形成一种在场的所有人都在议论的气氛,结论也仿佛是在对方的参与下得出来的。于是在大家的思想中能够形成一种全体参与、共同协商的意识。
但是,若只有你一个人在场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无论事先做过多么周密的准备,一旦到了谈判桌上,仍然会察觉到要有某种反对意见出现。这时,你可以把它处理为临来之前曾经听到公司里有人提出过这种意见。这样,当你发觉这种反对意见即将提出的时候,就抢先说道:“在公司里谈论这个方案的时候,有个家伙竟然这样说……”这么一来,不管持这种意见的人有没有,都会产生敲山镇虎的效果。说完以后,你还要征求对方有什么感想。听你这么一说,只要不是相当自信的人就很难说出“我也是这么想的”这句话。即使摩拳擦掌准备提出这种反面意见的人,也不愿落得与“这个家伙”相同的下场,所以只得应付说:“是嘛,这么说可就太奇怪了。”
用这个办法,将对方的反面意见压制住,哪怕只有一次,在以后的谈判过程中对方就不会轻易反驳了。你方大致预料到反面意见的内容时,抢先说:“谈到这里,肯定会有个别糊涂虫提出这么一种反对意见……”于是对方唯恐提出不恰当的反对意见,以后被人耻笑为“个别糊涂虫”。
还有一个办法:抢先说出对方从他们自己的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不安和所要承担的风险。如说:“我如果是经理的话,这种事情太可怕了,恐怕不敢瞎说。”或者说:“也有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所以我如果站在经理的立场上,也许会想办法回避。”把自己所预料出现风险的可能性间接地表达出来。在达成协议还是谈判破裂的岔口上,语气再稍微强硬一些也未尝不可:“如果站在经理的立场上,我会认为,造成谈判破裂要比被迫接受对方的条件可怕得多。”
无论怎么说,反正不能让对方把反对意见先说出口,这与你方的意见让对方说出令对方感到满足是一样的道理。对方的反对意见从你方嘴里说出来,这样做给人留下了对方反驳的观点你方已经研究透了的印象,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将其扼制住。
点石成金:
提前说出对方可能有的反对意见,不仅能让对方认为你对他的思路已了如指掌,同时又可避免现在听到对方提反驳意见时发生的骚动。
多用“所以”,使他与你统一战线
谈判中,多用“所以”,少说“但是”,会让对方觉得与你在同一条战线上。那样,你们谈判也会更加顺利。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为了使讲话的内容充分展开,首先要给对方留下这样的印象,即谈判的对手和自己谈论的是同一个内容。双方在发言中多少有点矛盾时,也应这样对人家说:“我和部长之间只是表达方式和所处的地位不同:其实说的都是一回事。”把话引导到双方共同的目标上来,共同努力寻找到达这一目的的最短路线。
相反,彼此耿耿于怀,各朝各的方向发表议论,双方在心情上都会有一种蒙受了损失的感觉,于是相互抱怨自己损失的那一部分让对方赚去了。我们并不希望这样,因此必须给对方留下双方是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坐在一起的印象,本着“我赚,你也赚”的精神进行商谈。
故此,对话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转折连词。使用过多,无论怎么解释也会形成一种相互对立的氛围。即使对方反驳自己,也不能用“但是”来接受。不管人家说些什么,一定要用“所以”、“正因为如此”等顺接连词来对付。
人际关系的发展不见得那么规范,那么完善。有些表达写进文章里显得文理不通,但在口头对话中往往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比如有两个女高中生在谈话,你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听起来有些驴唇不对马嘴,可她们在那么一种特定的气氛里就能一直聊下去。两者之间的谈话不必100%吻合,其中有30%对不上,关系也能够融洽起来。所以,在理论上应当使用转折连词的地方,即使你用了顺接连词,谈话仍然可以继续,内容也没有意外地发生变化。比如对方在指出缺点时问道:“这种场合,你们应当如何处理?”这时可以回答:“没什么,正在考虑对策。”也可以回答:“所以,正在考虑对策。”两者的意思都讲得通,但以后者为好,因为它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我们双方都在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经过各种考验并能够从跌倒的地方很快地站起来的人,往往善于使用顺接连词。不想心甘情愿地接受对方的意见时也用“所以”开头把自己的意见坚持讲下去的人,应该说是强者。如果讲话过程中,无论受到怎样的攻击也不改变自己的论点,用转折连词来迎接对方的挑战,那么,谈判就在不知不觉之中误入了歧途。
点石成金:
谈判的最高境界就是让谈判双方走向双赢,谈判就像分“蛋糕”,自己分得一定利益,同时要让对方知道他也能分得“一块”,这样“蛋糕”才能越做越大,谈判方向上你才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150》
《把话说到点子上》
布下“最后通牒”,逼服对方
在谈判中,有些谈判者支出架子准备进行艰难的拉锯战,而且他们也完全抛开了谈判的截止期。此时,你的最佳防守兼进攻策略就是出其不意,发出最后通牒并提出时间限制。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最后通牒”策略的主要内容是,在谈判桌上给对方一个突然袭击,改变态度,使对手在毫无准备且无法预料的形势下不知所措。对方本来认为时间挺宽裕,但突然听到一个要终止谈判的最后期限,而这个谈判成功与否又与自己关系重大,不可能不感到手足无措。由于他们很可能在资料、条件、精力、思想、时间上都没有充分准备,在经济利益和时间限制的双重驱动下,会不得不屈服,在协议上签字。
美国汽车王亚科卡在接管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公司后,觉得第一步必须先压低工人工资。他首先降低了高级职员的工资10%,自己也从年薪36万美元减为10万美元。随后他对工会领导人讲:“17元一小时的活有的是,20元一小时的活一件也没有。”
这种强制威吓且毫无策略的话语当然不会奏效,工会当即拒绝了他的要求。双方僵持了一年,始终没有进展。后来亚科卡心生一计,一日他突然对工会代表们说:“你们这种间断性罢工,使公司无法正常运转。我已跟劳工输出中心通过电话,如果明天上午8点你们还未开工的话,将会有一批人顶替你们的工作。”
工会谈判代表一下傻眼了,他们本想通过再次谈判,从而在工薪问题上取得新的进展,因此他们也只在这方面做了资料和思想上的准备。没曾料到,亚科卡竟会来这么一招!被解聘,意味着他们将失业,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工会经过短暂的讨论之后,基本上完全接受了亚科卡的要求。
亚科卡经过一年旷日持久的拖延战都未打赢工会,而出其不意的一招竟然奏效了,而且解决得干净利落。
所谓“最后通牒”,常常是在谈判双方争执不下、陷入僵持阶段,对方不愿做出让步以接受交易条件时所采用的一种策略。实践证明,如果一方根据谈判内容限定了时间,发出了最后通牒,另一方就必须考虑是否准备放弃机会,牺牲前面已投入的巨大谈判成本。
在某些关键时刻,最后通牒法还是大有裨益的。不过,该方法并非屡试不爽,一旦被对方识破机关,最后通牒的威力可能会反作用到自己身上来。
所以,发“通牒”一定要注意一些语言上的技巧,要把话说到点子上。
1.出其不意,提出最后期限,要求谈判者时必须语气坚定,不容通融。
运用此道,在谈判中首先要语气舒缓,不露声色,在提出最后通牒时要语气坚定,不可使用模棱两可的话语,使对方存有希望,以致不愿签约。因为谈判者一旦对未来存有希望,想像将来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时,就不肯最后签约。故而,坚定有力、不容通融的语气会替他们下定最后的决心。
2.提出时间限制时,时间一定要明确、具体。
在关键时刻,不可说:“明天上午”或“后天下午”之类的话,而应是“明天上午8点钟”或“后天晚上9点钟”等更具体的时间。这样的话会使对方有一种时间逼近的感觉,使之没有心存侥幸的余地。
3.发出最后通牒言辞要委婉。
必须尽可能委婉地发出最后通牒。最后通牒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如果谈判者再言辞激烈,极度伤害了对方的感情,对方很可能由于一时冲动铤而走险,一下子退出谈判,这对双方均不利。
点石成金:
向对方发出“最后通牒”一定要注意技巧,而且在提出期限和要求的时,一定要注意语气。最好语气坚定且时间紧迫,使对方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
打破僵局,靠的是心机
谈判进入实际的磋商阶段以后.谈判各方往往由于某种原因而相持不下,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即我们常说的“僵局”。想打破这种局面,就要费一些心机了。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谈判的内容通常牵涉到很多项目,所做的准备必须要充分,才能够应付各种谈判的僵局。常见的用以打破僵局的策略与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从客观的角度来关注利益。在谈判中,要尽量照顾到双方的共同利益。如果处理不当,谈判双方都固执己见不肯让步,就会由此引发矛盾陷入僵局。此时,就需要找到一项平衡双方利益的方案,建立一套客观的办事原则、程序或衡量事物的标准,来打破这种僵局,将谈判进行下去。
2.对原则问题要寸步不让,据理力争。如果业务洽谈陷入僵局完全是由于对方提出的不合理要求造成的,特别是在一些原则问题上表现得蛮横无理时,要做出明确而又坚决的反应。因为这时任何其他替代性方案都将意味着无原则的妥协,而一味地让步往往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只会增加对方更多的欲望和要求。因此,要据理力争,让对方自知观点难立,能够更为清醒地权衡得失,做出相应的让步,从而打破僵局。
3.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来观察问题。实践证明,如果善于用对方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分析,会获得更多打破僵局的思路。当谈判陷入僵局时,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或设计使得对方站到己方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就能够多一些彼此之间的理解,消除误解与分歧,找到更多的共同点,积极地推动谈判的进程。
4.抓住对方的漏洞借题发挥。如果谈判中对方某些人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或试图恃强欺弱的做法,运用从对方的漏洞中借题发挥的方法做出反击,往往可以有效地使对方有所收敛。
5.换一种双方更容易接受的方案。不论是国际业务洽谈,还是国内业务磋商,双方之间磕磕碰碰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时,谁能够创造性地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谁就能掌握谈判中的主动。当然这种替代方案一定既能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利益,又能兼顾对方的利益要求。对于谈判,双方都做出努力,已经进行的谈判也耗费了很多人的精力和心血,任何一方都不愿轻易放弃,因此,暗示对方谈判已经进行了大部分,借助已经协商好的事项作为跳板同样可以打破僵局。
点石成金:
有时,在谈判后期双方虽达成协议的阶段后,虽然双方的总体利益及其各自的划分已经通过谈判确认,但只要正式的合同尚未签订,总会留有未尽的权利、责任、义务、利益和一些细节要确认与划分。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要一方表现得大度一些,稍微让步也未尝不可,以免在谈判快要结束时陷入僵局。
《瞬间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精华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