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宴请客,是打通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不过,怎样让你欲请的对象如愿赴约,那就需要找一个好理由了。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宴请是交际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恰当的宴请可以为顺利拓展人脉提供条件、奠定基础。
刘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入职场的他和办公室里元老级的同事总有些不合拍,连科长都说他有些木讷。办公室里的同事总能找到理由请客,科长也时不时欣然前往。而刘强更加被孤立,虽然他也在寻找请客的理由,以期拉近和大家的关系。
刘强没有女朋友,生日也还有半年多的时间,他实在找不到可以宴请大家的理由,又怕落个马屁精的雅号。这天,刘强在路边的饭厅吃午餐,看到对面有个福利彩票销售点,很多人排着队在买彩票。马林灵光一闪,顿时想到一个好办法。
从那天,刘强开始买彩票,还有意无意将买来的彩票遗忘在办公桌上。刘强买彩票的消息,在同事间不胫而走。还没等大家把这个消息炒成办公室最热门话题,刘强一天早上郑重地宣布自己获得20000元的一个奖。下班了,同事和科长被请进了饭店,酒足饭饱后,刘强从大家的眼神里看到了认可和友好的神情。
从此以后,他也渐渐融入了办公室这个大集体,上司和同事对他伸出帮助之手。就连他以后结婚分房的事,也是科长和同事鼎力相助的结果。而这一切要谢就得谢那次虚拟的“中奖”了。
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宴请人们都会捧场,能够拒绝的,即使是自己一分钱不花,也往往会想办法拒绝。所以,宴请别人一定要找个好理由,理由找好了,才能让对方欣然赴宴,你的目的才有可能达成。
通常情况下,根据邀请对象的不同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发出邀请。如大多数学者、专家、领导等,工作忙、时间紧,对他们最好提前相约,以便他们做好工作调整、时间安排;如对某团体的要人,公开邀请,甚至借助传播媒介,既能体现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又利于引起关注、促进宣传、扩大影响。
对别人发出邀请,或者采用开门见山式,例如,当你想邀请上级领导吃饭时,就可以直接说:“请问徐经理吗?我们现在在某某酒楼吃饭,过来认识几个朋友吧,我们等你来啊。”这种方式既显示出了关系的亲近,活跃气氛,又能使求人办事变得很自然。
或者采用借花献佛式,例如:“陈工!今天获奖名单公布了,我获奖了!走吧,我们去庆祝庆祝!”然后在酒宴上再提自己求他所办之事,那个时候他的酒都喝了,哪好意思不帮你?
或采用喧宾夺主式,例如:“哦!你中午没有时间啊?没有关系,这样吧,下午我去订个位置,然后晚上你带上你的家人,我们一起去吃怎样啊?晚上我给你电话哦!” 这样发出去的邀请,别人就很难再有借口推辞了。你也就有了接近对方的机会。
如今,请客吃饭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了原来意义,变成了一种排场,一种面子,一种投资,一种手段。因此,有人戏言:“做事情离不开请客吃饭。”也许人们正是发现了请客吃饭是一种十分体面而又毫无风险的“创收手段”,所以请客的理由越来越多,五花八门。比如生日、乔迁、工作调动、开业典礼等都要请客,单是在孩子身上就有满月、百天、抓周、生日、上大学等多次请客的机会。甚至在求人办事时,也会找出好多理由宴请别人。那么,想要拓展人脉的你,更应该在宴请的时候找一个好理由,让对方无法拒绝你的好意。
点石成金:
餐桌是广交朋友的好地方,它不仅能快速缩短宾主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消除误解摩擦,而且可以扩大视野和圈子,展示一个人的素质和才华。不过,在宴请他人之前,先了解一下对方的脾性等,找到他可以接受的理由,如期赴约,你的设宴算有意义。
菜点对了,打开对方心扉便不难
宴请他人的时候,点菜应顾及到所有的宾客。每一个人都吃得适口,打开他们的心扉就容易多了。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点菜是摆在众人面前一道严峻的选择题。如果菜点安排太少,会怠慢客人;反之安排太多,则会造成浪费,引起他人误解。所以,点菜是一个人饮食文化修养的集中表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值得大家探讨。
作为请客者,若时间允许,应等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当然,如果是公务宴请,要控制预算,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饭前功课,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如果由你来埋单,客人也不太好意思点菜,都会让你来做主。
如果你的上司也在宴席上,千万不要因为尊重他,或是认为他应酬经验丰富,酒席吃得多,而让他来点菜,除非是他主动要求,否则他会觉得不够体面。
如果你是作为赴宴者出现在宴席上,在点菜时,不应该太过主动,而要让主人来点菜。如果对方盛情要求,你可以点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最好征询一下同桌人的意见,特别是问一下“有没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较喜欢吃什么”,要让大家有被照顾到的感觉。
点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进餐的心情和氛围,在点菜时一定要心中有数,牢记以下三条原则:
中餐宴席菜肴上桌的顺序,各地不完全相同,但一般普遍依循下列六项原则:即先冷盘后热炒;先菜肴后点心;先炒后烧;先咸后甜;先味道清淡鲜美,后味道油腻浓烈;好的菜肴先上,普通的后上。因此,点菜也要遵循这个顺序。
点石成金:
点菜,除了要考虑客人的口味偏好,还要注意菜肴搭配。一桌饭菜主要是由汤、热菜、凉菜三大类组成,而原料无非是肉类(畜、禽)、海产品(鱼、虾、蟹)和蔬菜三类,六要素最好全部涵盖,但应避免同一要素的重复。菜肴应强调荤素、浓淡、干湿、多种烹调方法搭配,原料尽量不重复。
主次分明敬酒,谁也不得罪
觥筹交错的时候,最容易攻开对方心门,拉拢人心、增进感情。而此前,敬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一个人礼仪修养的体现。通常,主次一定要分明,从而谁都不得罪。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宴请别人时,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就需要向别人敬酒。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
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一般来说要遵循先尊后长的原则,按年龄大小、辈分高低分先后次序摆杯斟酒。
另外在同领导一起喝酒时,最大特点就是秩序,这跟开会一样,官大的自然上座,然后按级别、所在部门依次落座。敬酒的次序仍依座位次序进行。小人物要是不小心坐错了位置或者敬错了酒,必然惊出一身冷汗。小官敬大官要一干到底。做下属的在敬酒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所谓机遇是零距离接触领导,是溜须拍马的绝好时机;所谓挑战是因为人一喝酒思维和平时就不一样,搞不好也是最容易得罪领导的时候。所以对下属来说敬酒很累,如履薄冰。小人物既要考虑酒场这一环境的特殊性,又要察言观色,随时揣摩领导的心思,新上的菜,领导不下筷子,自己绝对不能先动。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清主次,即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
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席上的某位客人,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的身份的人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总之,在宴请时你一定要注意敬酒的次序,做到主次分明,这样才能有利于你扩展人脉、拉拢关系及求人办事等。
点石成金:
酒文化源远流长,在餐饮文化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在宴会敬酒的过程中,难免会带有一定程度的劝酒。这时,必须把握好分寸。因为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酒文化,如一些国家和地区视劝酒为不礼貌,主人若是一味劝酒,也很容易无心冒犯宾客。
《办事艺术全集》
不想喝时,“自然”拒绝不伤颜面
酒桌本身就是个交际场,你不能喝酒,必然要拒酒。然而,直接拒酒不仅会伤了大家的雅兴,还很容易伤害敬酒者或劝酒者的颜面。这时,你想解围,一定要把理由说得自然些。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酒桌上的氛围总是喝酒容易拒酒难,想要拒绝本身就是一件难事。拒酒的话要说得不让劝酒的人觉得是你故意不给面子或者不让其他人觉得你在故意扫大家的兴,就更不是容易的事。下面我们介绍几种行之有效又自然大方的拒酒方式。
1.满脸堆笑,就是不喝
张力大喜之日,特邀亲朋祝贺,小波也在其中,然而小波平素很少饮酒,且酒量“不堪一击”。酒席上,偏偏有人提议小波与张力单独“表示”一下,小波深知自己酒量的深浅,忙起身,一个劲地扮笑脸,一个劲地说圆场话:“酒不在多,喝好就行。”
“经常见面,不必客气。”
“你看我喝得满面红光,全托你的福,实在是……”
结果使张力无可奈何。在筵席上一些“酒精(久经)考验”的拒酒者,任凭敬酒的人说得天花乱坠,他就是笑眯眯地频频举杯而不饮,而且振振有词。这种“满面笑容,好话说尽”的拒酒术往往能让对方拿你没办法,最后只好作罢。
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小君的朋友吴勇,人很好,就是有一个毛病,喜欢在酒席上盛情劝酒,而且通常采取那种欲抑先扬的劝酒术,先恭维对方是“高人”或“朋友”,再举杯敬酒,让对方骑虎难下。因为吴勇已经“有言”在先,如果不喝,就不配为“高人”,不配做“朋友”。
这天在酒席上,吴勇又故伎重演,劝小君喝酒,可小君怎么也不想喝了,于是说:“今天你要我喝酒简直是要我的命。如果你把我当朋友,就不要害我了!”
吴勇也不好意思再劝了,小君使用了和他一样的说话技巧,可谓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因为小君的言下之意也很明白:你要我喝酒就不够朋友!而劝酒者都有一个心理:喝也罢,不喝也罢,口头上都必须承认是朋友,是兄弟。抓住这个弱点予以反击,劝者碍于“朋友”的情面,不得不缄口。
3.坦白求“从宽”
赵波去参加一个宴会,王刚好久没与他见面了,坚持要和赵波痛饮三杯,赵波说:“你的厚意我领了,遗憾的是我最近一段时间身体不好,正在吃药,好久已是滴酒不沾,只好请老朋友你多多关照了。好在来日方长,后会有期,日后我一定与你一醉方休,好吗?”
此言一出,宾客们纷纷赞许,王刚也就只好见好就收了。
事实胜于雄辩,拒酒时,若能突出事实,申明实际情况,表明自己的苦衷,再配上得体的语言,那就能取得劝酒者的谅解,使他欲言又止,辍杯罢手。
4.夸大后果,争取谅解
饮酒当然是喝好而不喝倒,让客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那种不顾实际的劝酒风,说到底,也不过是以把人喝倒为目的,这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低级趣味的劝酒术,是劝酒中的大忌。作为被动者,当酒量喝到一半有余时,就应向东道主或劝酒者说明情况。如:“感谢你对我的一片盛情,我原本只有三两酒量,今天因喝得格外称心,多贪了几杯,再喝就‘不对劲’了,还望你能体谅。”
如此开脱以后,就再也不要喝了,这种实实在在地说明后果和隐患的拒酒术,只要劝酒者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善解人意者,就会见好就收。
5.女将出马,以情动人
媛媛陪丈夫去参加聚会,酒席上丈夫的好朋友们大有不醉不归的架势。但丈夫身体不好,嫒媛担心生性内向的丈夫会一陪到底,而不会适时拒绝。等丈夫三杯白酒下肚,嫒媛站了起来,举起手中的酒,对酒席上丈夫的朋友们说:“各位好朋友,我丈夫身体不好,两周前还去过医院,医生特地嘱咐说不能喝酒,可今天见了大家,他高兴,才喝了那么多。既然都是好朋友,你们一定不忍心让他酒喝尽兴了,人却上医院了。为了不扫大家的兴,我敬各位一杯,我先干为尽!”
说完,一杯酒就下了嫒嫒的肚子。丈夫的朋友们,听她说的话挺在理,又充满感情,再看她豪爽的架势,也就不再劝她丈夫的酒了。
酒席上,女人拒酒往往更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如果女人能帮着丈夫拒酒,不就是帮丈夫解围了吗?当然这时,一定要慎重,不要贸然代替丈夫拒酒,否则会让人觉得你的丈夫不豪爽,反而有损丈夫的面子。
6.设下陷阱,请君入瓮
刘某新婚大喜之日,当酒宴进入高潮时,某“酒仙”似醉非醉、侃侃而谈,请三位上座的来宾一起“吹”一瓶。面对“酒仙”言辞上的咄咄逼人,三位来宾中的一人站起来说:
“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不是孔子的话?”
“是的。”“酒仙”随即说。
来宾又问:“你是不是要我们三个人一起喝?”
“酒仙”答:“不错。”
来宾见其已入“圈套”,便说:“既然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你又提出要我们三人一起喝,你现在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请你先示范一瓶,怎么样?”
这突如其来的一击,直逼得“酒仙”束手无策、无言以对,只得解除“酒令”。
这一招叫“巧设圈套,反守为攻”,就是先不动声色,静听其言,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抓住对方言辞中的“突破口”,以此切入,反守为攻,使对方无言争辩,从而回绝。
当然了,这一招最为关键的是“巧设圈套”,这需要设局者跳出当时的处境,以旁观者的心态,去看待事情本身。这时,往往会有“闪亮”的圈套跃入思维。酒场上最忌的是“直白”、“粗鲁”。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是酒场的轴心。
点石成金:
在拒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说话。生硬拒绝的话,如“我偏不喝,你能把我怎么样?”这样没准就会和劝酒者发生争吵,而趁着酒疯,一旦争吵起来,很可能就会丧失理性,使喜庆的宴会变成充满火药味的战场。拉开架势的话,如“你逼我喝?好,我今天豁出去了,谁怕谁?”本来是想拒绝,经这么一说,反倒成了挑战,实在是事与愿违。有漏洞可钻的话——“不用了吧,咱俩谁跟谁?”没准对方会说:“就是,咱俩谁跟谁?我的酒你能不喝吗!”
《150》《宴道——中国式宴请细节全知道》《局之道》《应酬之道》
主随客便,彬彬有礼操控他
成功的宴请,要让客人感到像在家一样放松和愉快,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甚至是饮食的不同口味等得到尊重。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宴请是针对别人进行的,就要最大化地满足别人的需求与方便,所以宴请的时机与地点就要尽可能地遵守主随客便的原则。
在决定社交聚餐的具体时间时,主人不仅要从自己的客观能力出发,更要讲究主随客便,即要优先考虑被邀请者,尤其是主宾的方便,切勿对此不闻不问,勉强从事。如有可能,应先与主宾协商一下,力求两厢方便,达成一致。至少,也要尽可能的为之多提供几种时间上的选择,以显示自己的诚意。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宴请时都没能做到这一点,而因此造成的求人不成、办事无果的例子有很多。
有一次张经理因为一件事想请另一个公司的孙主管帮忙,于是就和妻子商量着要请孙主管吃一顿饭。张经理想到市郊新开了一家韩国饭店,那里的烧烤做得不错,就决定请孙主管到那家饭店吃一顿。妻子想了想觉得那家饭店市区太远,交通很不方便,孙主管能欣然赴宴吗?张经理却始终想要去那家,最后妻子也勉强同意了。
第二天,张经理一再万分诚意邀请孙主管吃饭,没想到孙主管很干脆地就拒绝了。他告诉张经理,烧烤的确不错,但是自己最近很忙很累,所以不能去那边吃饭了。
结果可想而知,张经理没能邀请到孙主管,也没能办好自己的事情。
所以,你在宴请时一定要做到主随客便,不能仅凭自己的感觉就断定别人会喜欢你的安排。大多数情况下,正式宴请的具体时间遵从民俗惯例。比如在国内外举办正式宴会,通常都要安排在晚上进行。因工作交往而安排工作餐,大都选择在午间进行。而在广东、海南、港澳地区,亲朋好友聚餐,则多爱选择饮早茶。
另外,在请客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尊重对方特别是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比如请回族的朋友吃饭,就应该到清真饭店请客。
点石成金:
宴请是针对所请之人进行的,因此要千方百计地满足客人的需求,宴请的地点和时机应尽可能让客人感到方便。主人可在宴请前征求客人的意见,以便充分准备。
宴会结尾应酬好,让他成为长线鱼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宴会也不例外。结束的时候,你若将客人应酬好了,他很可能成为你今后的长线大鱼。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有些人认为,宴会结束了就可以彻底放松下来了,不用再顾虑什么。其实不然,宴会的结尾应酬很重要,不能因为一时疏忽而使得自己之前费尽心思在宴请对象心里保持的良好形象瞬间崩溃。因此,圆满地结束宴会也是要花费心思应酬的。
1.宴会结束的时间
一般说来,当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或者从餐桌旁站起身来,即表明宴会结束。只有看到这种信号以后,宾客才可以把自己的餐巾放下,站起身来。
正餐之后的酒会的告辞时间按常识而定,如果酒会不是在周末举行,那就意味着告辞时间应在晚间十一时至午夜之间。若是周末,则可晚一些。除非客人是主人的亲密朋友,否则一般都不应在酒会的最后阶段还坐在那里。
2.离席的先后顺序
当宴会结束,离开餐桌时,不应把坐椅拉开就走,而应在自己走出坐席后再把椅子挪回到原来的位置。作为男士,要抓住这个表现绅士风度的机会。你可以帮助身边的女士移开坐椅,然后在她离开以后再把坐椅放回餐桌边。要注意,有些餐厅比较拥挤,贸然起身,或使手提包、衣服等掉落在地上,或是碰到人,打翻茶水、菜肴,出现这样的情况,常常会让人觉得失礼又尴尬!所以在离席的时候,一定要格外的小心,不要在最后的时候还闹出这种不应该发生的“小插曲”。另外离席时一定要让身份高者、年长者和女士先走,贵宾一般是第一位告辞的人。
3.热情话别
当宾客离去时,宴会主人应像迎接宾客一样地站在门口与他们一一握别。当宾客成群离去时,也应送至门口,挥手互道晚安,并应致意说:“非常感谢各位的光临,真谢谢你们把宴会的气氛维持得这样好。”或者为了以后还能有这样的宴请,也会直接表达说:“感谢您的捧场,有您在,给大家增添了很多的欢乐,希望下次还有这样的机会跟您一起进餐。”等等。
在宴会结束以后,很多宴会主人会诚恳的挽留客人。可是,这样做也是要把握好分寸的。除非你知道对方在宴会之后没有其他的安排,并且不介意再多留一段时间,否则你千万不能这样说:“现在还早得很,你绝不能这么早走,太不给我面子了!”尤其是在隔天还要上班的时候,这样做更是不礼貌的。要知道多数人次晨都要早起。
对于迟迟还不离去的客人,他们明显地热爱这气氛,这时你可停止斟酒或停止供糖果瓜子等,以此暗示客人该是离去的时候了。
有的主人为每位出席者备有一份小纪念品。宴会结束时,主人招呼客人带上。除主人特别示意作为纪念品的东西外,各种招待品,包括糖果、水果、香烟等都不能拿走。
点石成金:
当宴会进行到适当阶段后,主人应把握时机,宣布宴会到此结束。当然在宴会结束之前,应征求多数客人特别是主宾的意见。当宴会宣布结束后,主人应站在门口准备送客。送客时,要依依不舍地与客人亲切话别,并感谢众宾客的光临。如有礼物互赠时,应认真处理,当众赠送的礼物,应统一规格,以免产生误会。
《瞬间读懂精华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