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管理日志-4月3日搞清楚“官办”还是“民办”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企业要生存,要有生机和活力,最重要的一条是我们企业一定要把官办和民办这个问题搞清楚。所谓“官办”,就是政府办企业;所谓“民办”,就是人民当家做主,自己办企业。乡镇企业“官办”的弊端很多。在新的一年里,我打算把官不官、民不民的现象来一个彻底的改革,把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由乡经联社、企业、全乡人民三者分钱,成立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逐步使企业变为真正由人民群众自己办的企业,使人民真正得到利益,得到实惠,使企业出现生机和活力。

    “官办”的集体所有制,必须在管理体制上进一步改革。原因很简单,即它还无法从根本上克服乡镇企业吃乡(镇)集体“大锅饭”的弊病。以我多年办厂的实践愚见,改革的突破口应是用民办的集体股份制取代目前“官”办的集体所有制。我以为,改革的焦点是改属全乡(镇)人民所有为属企业职工所有,或部分企业职工集体所有,从而把它办成真正集体所有的合作企业。改革的实质是“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还利于企业”,使企业对拥有股份的股东负责,而不是对乡(镇)政府或其中个别领导负责。改革要求我们,“官”“民”分开,政企分开,使每一家乡镇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有自主权的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责、权、利的统一。一句话,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

    ——1986年10月,《集体股份制是乡镇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好办法》

    背景分析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乡镇企业总体上开始出现后劲不足的现象,于是,以苏南模式为代表的乡镇企业发起了一场产权变革运动,向着更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迈进。鲁冠球对于这一点早有认识,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思考和探索乡镇企业的体制创新。

    鲁冠球当时的想法似乎还有些理想化,也很超前,就是这里所说的“彻底实现政企分开,实行责、权、利的统一”。这种思路本身无可非议,恰恰也说明乡镇企业是从市场中走出来的。事实上,鲁冠球几乎是同时期最早有产权意识的企业家之一。1983年,鲁冠球实施了产权改革,改革方案规定:万向节厂所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50%归企业所有,50%归镇政府所有;由股东大会选举厂长,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实行厂长负责制,由厂长“组阁”,生产经营由厂长承包,对股东大会负责;镇政府不参加企业利润分配,企业以销售额的20%作为管理费上缴乡政府,将其作为销售费用计入成本。这些举措都为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产权改革方面,鲁冠球可以说是理性而又大胆的实践派,同时他也做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效统一。

    行动指南

    不改革则无出路,但改革既要勇于尝试,也要把握好分寸,如此方能在高速的行进中保持应有的平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