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要多懂点国学修养-心中要有一间恬静的房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即使身处浮华尘世,面对万千诱惑,心中也要留存一间恬静的房子,安放一颗娴静的心。而要静心,就要学会忍受孤独与平凡,远离名利的纠缠。幸福与快乐源自内心的简单,简单使人宁静,宁静使人快乐。

    见素抱朴,人生至境

    国学大师如是说

    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对人要真诚。

    ——学者南怀瑾

    人原本生下来都很朴素、很自然,只是后来由于教育、环境等的影响,人的自然本性被雕琢了,反而失掉了最初的质朴。

    大浪淘沙沙去尽,沙尽之时见真金,大多数人都在浮华过后才意识到本色的可贵。质本洁来还洁去,不要让尘世浮华掩盖了原本纯洁的心灵。玉不琢,不成器,但有时,人应该成为一块拒绝雕琢的“原木”,始终保持人性中单纯、自然、朴实的本质。

    1928年,时年26岁的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

    在此之前,沈从文以行云流水的文笔描写真实的情感,从而赢得了一大批读者,在文坛享有很高的声望,但他给大学生讲课却是头一回。为了讲好第一堂课,他进行了认真准备,精心编定了讲义。尽管如此,第一天走上讲台,看见台下黑压压地坐满了学生,他心里仍不免发虚。

    面对台下坐着的莘莘学子,沈从文竟整整呆站了10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后来开始讲课了,由于心情紧张,他只顾低着头念讲稿,事先设计好的穿插内容全都忘得一干二净。结果,原先准备的一堂课,十分钟就讲完了。接下来的几十分钟怎么打发?他心慌意乱,冷汗顺着脊背直淌。这样的尴尬场面,他以前可从来没有经历过。

    后来,沈从文没有天南地北地瞎扯来硬撑“面子”,而是老老实实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这老实可爱的坦言,引起全堂一阵善意的笑声……

    胡适深知沈从文的学识、潜力和为人,在听说这次讲课的经过后,不仅没有批评沈从文,反而不失幽默地说:“沈从文的第一次上课成功了!”后来,一位当时听过这堂课的学生在文章中写道,沈先生的坦率赤诚令人钦佩,这是有生以来听过的最有意义的一堂课。

    此后,沈从文曾先后在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和北大任教。正因为不是科班出身,他从不墨守成规,而是代之以别开生面、言传身教的讲授,从而获得了教学上的成功。而他那“成功”的第一课,则在学生之中不断流传,成为他率直人生的真实写照。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一句“我害怕了”,袒露了一代文学巨匠的质朴内心。面对失败不敷衍、不做作、不逃避,能老实可爱地袒露内心的人,当然会得到别人的谅解。

    质朴是这个世界的原始本色,就像花儿的绽放、树枝的摇曳、风儿的低鸣、蟋蟀的轻唱,它们全听凭内心的召唤,是本性使然,没有特别的理由。人也须抛弃自己引以为傲的所谓精明机巧,抛弃自私自利的贪图之心,否则很可能就会像《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一样,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生智语】

    见素抱朴正是圣人超凡脱俗的生命情操,佳质深藏,光华内敛,一切本自天成,没有后天人工的刻意雕琢。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如果将绝圣弃智的观念归纳到生命理想中,便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见”指见地,观念、思想谓之见;“素”乃纯洁、干净;“朴”是未经雕刻、质地优良的原木。

    活得简单,才能让心灵自由

    国学大师如是说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文学家、语言学家林语堂

    清贫的生活符合自然,尽量节约,崇尚朴实,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或许仍然会有人把“吝啬”等同于“清贫”,但两者的实质截然不同:清贫者追求的是一种简单的生活,对家境较为宽裕的人而言尤其如此,不花钱并不是因为舍不得。

    大凡简单而执着的人常有充实的生活。一个人若时常追求复杂而奢侈的生活,苦难则没有尽头,他会因为自己的贪欲无度而烦恼缠身,日夜不宁,心无快乐。因为复杂,往往会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因为奢侈,极有可能断送美好的人生。

    在生活中,人们会有许多的追求、许多的憧憬。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生活,追求刻骨铭心的爱情,追求金钱,追求名誉和地位。有追求就会有收获,于是,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拥有很多,有些是我们必需的,而有些却是完全用不着的。那些用不着的东西,除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外,最大的可能,就是成为我们的一种负担。

    其实,幸福与快乐源自内心的简单,简单使人宁静,宁静使人快乐。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自己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生;有人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没法死而复生。

    这件事情传到了当地的寺院里,寺里的一个小和尚便去问农民为什么选择救妻子。农民说,他救人时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就在他身边,他拉起妻子就往山坡游。待返回时,孩子已被洪水冲走了。

    简单自然是一种最睿智的生活方式,这个农民如果进行一番思想斗争的话,事情的结果会是怎样呢?洪水袭来,妻子和孩子都被卷进漩涡,片刻之间就会失去性命,而这个农民还在反复思量:是妻子重要,还是孩子重要?如果迟迟无法做出决定,后果将不堪设想。

    人的一生,有很多时候,是没有多少时间让你去抉择的,此时,你只须倾听内心的声音,遵循最简单自然的方式。

    我们很多人,都有着太多的需求,想要这个,还想要那个,而且贪图享受,还总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这些东西越积越多,最终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殊不知,简简单单的生活才是最好的。

    【人生智语】

    简单的生活是快乐的源头,为我们省去了汲汲于外物的烦恼,又为我们开拓了身心解放的快乐空间。“简单生活”并不是要你放弃追求,放弃努力,而是要抓住生活、工作中的本质及重心,去掉世俗浮华的琐务,用一颗简单的心去寻找生活的快乐。

    这就好比带着枕头被子出门,非但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反而更加的累赘。欲壑难填,心灵则更加的苦楚。如若回归简朴,那么即使贫穷也是一种富有。因为简朴,我们每每都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因为简朴,我们时时都能感觉到自己没有虚度每一天。平凡是人生的主旋律,简朴则是生活的真谛。

    简单地做人,简单地生活,在名利的诱惑下洁身自好,不盲目依附权贵,不贪求金钱,心静如水,无怨无争,拥有一份简单的快乐,不也是一种很惬意的人生吗?

    与世无争,故天下不能与之争

    国学大师如是说

    争到最后一无所得,这是常有的事。不一定非要做多大的官,办多大的事,默默无闻,哪怕成为一朵小花,也未尝不可。

    ——学者南怀瑾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做事情要力争上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逐渐明白,很多事情只能有一个第一名,只能有一个主角,只能有一个焦点。当我们身披荣光引来万千目光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还是要接受平淡与寂寞,为别人做配角,这种滋味很不好受,毕竟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是红花,被绿叶衬托。其实,只要我们不那么在乎名利,即使是当绿叶,也有绿叶的快乐。

    洞山禅师感觉自己即将离开人世,这个消息传出去后,人们便从四面八方赶来,连朝廷也派人赶了过来。

    洞山禅师走了出来,脸上洋溢着净莲般的微笑。他看着满院的僧众,大声说:“我在世间沾了一点闲名,如今躯壳即将散坏,闲名也该去除。你们之中有谁能够替我除去闲名?”

    殿前一片寂静,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

    忽然,一个前几日才上山的小和尚走到禅师面前,恭敬地顶礼之后,高声说道:“请问和尚法号是什么?”

    话刚一出口,所有的人都投来埋怨的目光,有的人低声斥责小沙弥目无尊长,对禅师不敬,有的人埋怨小沙弥无知,院子里闹哄哄的。

    洞山禅师听了小和尚的问话,大声笑着说:“好啊!现在我没有闲名了,还是小和尚聪明呀!”于是坐下来闭目合十,就此离去。

    小和尚再也忍不住悲伤的泪水,他看着师父的身体,庆幸在师父圆寂之前,自己还能替他除去闲名。

    不一会儿,小和尚就被周围的人围了起来,他们责问道:“真是岂有此理!连洞山禅师的法号都不知道,你到这里来干什么?”

    小和尚看着周围的人,无可奈何地说:“他是我的师父,他的法号我岂能不知?”

    “那你为什么要那样问呢?”

    小和尚答道:“我那样做就是为了除去师父的闲名!”

    我们身边的很多人总是执拗于一个方向,那就是认为做主角才是自己的唯一目标,他们太过于追求名利和地位,太热衷于鲜花和掌声。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多面的、复杂的,我们不应该以单一的标准评定一件事的好坏。当事情不能按照我们的预想发展的时候,我们不妨转换一下思维:如果做不了红花,不妨做一片绿叶。当我们的思路换了一个方向时,成功的定义也会跟着发生转变;当我们不再执着于一个方向时,幸福也就变得随处可见。

    有的时候,充当生活的绿叶,还可以锻炼我们,这一次没有当上主角的原因可能是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只要肯坚持、肯努力,总有成功的那一天。千万不要因想不开、看不开而迷失了自我,以致停滞不前。

    【人生智语】

    当不成绽放的花朵,我们还可以拥有绿叶的生机;当不成浪漫的皓月,我们还可以做一颗闪烁的星星。

    我们虽然不能立刻当上第一名,却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鼓励自己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我们虽然无法预测成功何时降临,但可以向着成功努力。当我们暂时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时,不妨换一个思维方向。

    要有一颗闲逸的心

    国学大师如是说

    千万别浮躁,学会静心,学会忍受孤独。在孤独中思考,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升华。不要因为寂寞而乱了方寸。

    ——学者南怀瑾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这些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这些田园诗人几乎都是在对现实的不满中选择了回归山林,归隐田园,正是因为有一颗远离尘世的闲适之心,才会有那些优美而空灵的诗句。后人也从这些诗句中,强化了对那种安逸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对那种闲适心态的体认。

    然而,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我们,不可能完全像陶渊明那样,去山林中归隐。我们改变不了社会的快节奏和高速度,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节奏,在节假日,我们完全可以放下手中的工作,让自己融入大自然中,大自然也会敞开怀抱,把日月星辰、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空气海洋无私地赐给我们。如果我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就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能培养一颗闲适的心,拥有万贯金钱也买不到的健康。

    一位名为“书中仙客”的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道:

    平时在都市里生活,我看惯了摩天的大厦,厌倦了让人窒息的、熙熙攘攘的街道。紧张忙碌的工作常常使我焦虑,机械的上下班模式影响了自己的生活情趣,导致我睡眠质量差,白天恍恍惚惚的,精神比较委靡,感觉浑身不自在。

    下了车,我奔跑在乡村的田野上,大口大口吸着大自然的“真气”,享受着山水形成的天然“氧吧”,沐浴着阳光的爱抚,我的精神一下子振奋起来,思绪仿佛在白絮般的柔云上飘扬。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居住在依山傍水的村庄,白天田间耕耘以强身健体,夜晚点烛读书以陶冶情操。远离名利场,离开喧嚣的城市,每天过着陶渊明式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岂不快哉!我想,这种生活方式最闲雅、最诗意、最梦幻。我十分希望自己能在退休之后,隐居于山水之间,修成“正果”,不枉人生走一回。

    如果我们只会工作、学习,不会享受生活,则是人生的一大遗憾。还记得陶渊明的那首流传千古的《饮酒》(其五)吗?他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自然的美景,阐述了自己对生活的达观态度,其中蕴含着何等恬然又何等空灵、超脱的大境界,那种美妙真意也只有每个人自己去亲身体会了。

    古代的诗人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优美的田园诗篇,更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田园的心态。其实,只要心里是田园,那么你就已经身处田园了。读诗,读田园诗,在诗歌里,我们可以看到田园的美丽风光,也可以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是谓:“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白日掩柴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里人,披草共往来。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人生智语】

    如果你能够把陶氏慢生活的真意时刻放在心上,享受你的人生,体验生命的大自在,那么你就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美好。

    人淡如菊自飘香

    国学大师如是说

    蒙娜丽莎的微笑,即是微笑,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生活也好,交友也罢,淡淡的,也同样有味道。

    ——文学家、翻译家梁实秋

    “人淡如菊”是说一个人平实内敛,没有傲气。人淡如菊,要的就是菊的内敛和朴实。生活中不缺少激情,但终将要归于平淡,人也是一样,一如平实淡定的菊花。人淡如菊,不是淡得没有性格,没有特点,也不是“独傲秋霜幽菊开”的孤傲和清高。人淡如菊,是清得秀丽脱俗,雅得韵致天然,也是一种懂得取舍的洒脱。

    人生多秋,总难以事事如意,且无法达到古风再现,毕竟红尘俗事难了,仅有心定的意境却还是能够修到的,随心,随缘,随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一个流浪歌手,抱着一把电吉他,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唱着一首叫不出名字的歌曲。一曲罢了,他说:“我六岁的时候知道自己得了先天性心脏病,这种病无法治愈。妈妈告诉我,以后不能太悲伤,也不能太高兴,因为不论是悲伤还是高兴,都会刺激心脏。”

    他笑了,是那种淡得像水一样的微笑。“但是,我还是想做一些努力,为自己筹一些钱,希望能到上海或者北京的大医院去治疗……”

    他的歌唱得挺好的,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给的钱也越来越多。有一个人挤进人群,看了看流浪歌手,大声对他说:“骗人的吧,街头像你这样的人多的是,谁知道你有没有心脏病!”

    流浪歌手的脸抽搐了一下,又浅浅地笑了,他说:“不是我选择了此生,而是此生选择了我。”在场的人并没有听懂。

    这是一种旷世的淡然情感。命运之潮非常强大,许多时候并非人力所能扭转,“认命”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不是我选择了此生,而是此生选择了我”,如此笑对人生,才能把苦难放下,从而更加沉着淡定地去面对多舛的命运。

    【人生智语】

    只要我们拥有一颗淡泊之心,量力而行,坦然自若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真实,能做到宠亦泰然,辱亦淡然,有也自然,无也自在,生活,就可以平和、从容。

    人生应该是淡淡的,如菊般内敛,如菊般淡然,如菊般潇洒,如菊般朴实。不管外界如何风起云涌,只须淡定处之。

    很多人的一生犹如平凡的菊花茶,清淡中透着甘甜,开始品尝的时候或许会有些苦涩,但随后而来的便是清淡的芬芳和耐人寻味的甜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