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春节来临,专家就提醒人们,在尽情享受假日的同时,要预防一些假日综合征。春节这几天,有很多人因为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每天约上几个好朋友在家尽情狂喜,抽烟、喝酒、熬通宵。几天下来,搞得面黄肌瘦。诸多玩乐后终于撑不住,浑身发冷,最终进了医院。这种现象在春节期间经常发生。
很多人喜欢在春节期间疯狂玩乐,这是因为没能适时地转换好自身的角色,因为从繁忙的工作中一下子要清闲很多天,让很多人无法按捺心中解放的狂喜。然而对于春节忙于狂欢的你,是否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是否想过在身心快乐的气氛中度过呢?
在春节假期里,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注意预防,以免身体和精神上透支,从而危害到身体的健康。
首先,在心理上不要对春节期望过高,因为再隆重的假日也是生活中的一天或者说几天,不要总以为肆无忌惮地和亲友狂欢才是真正的开心。
其次,长时间通宵熬夜、频繁参加社交聚会和作息不规律造成的疲劳,会让你在数天内马上感到情绪低落,精力不济。更有甚者,在长假里烟酒无度,或暴饮暴食造成肠胃和体重的负担。因此一定要保持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保证拥有充足的睡眠。
最后,在春节期间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必须保持自己的生活规律,合理地安排假期生活。做到规律地起居,均衡营养,定时饮食,有节制地娱乐等。并且身为父母不能一味地迁就孩子,要时刻监督孩子的饮食和运动,不能让孩子出现过于懒散和疲惫的状况。
春节健康“饮食经”
在春节的饮食方面,无论是专家还是营养师都提醒,一定不能过度地大吃大喝。并且营养师为我们的饮食提供了以下几点建议,做到健康饮食,保证在美好的假期有一个健康的饮食之旅。
首先,主食要简单化。节日的饮食当中最需要的就是以淀粉为主的米以及面食,不能用一些点心来代替主食。
其次,主食要定量化。节日里的各种菜肴很丰盛,但是主食摄人量却变得不足,应当把一部分的“胃口”留给主食,健康成人每天吃的主食要在300克以上。
再次,主食要杂粮化。燕麦、大麦、荞麦、玉米、高粱米等杂粮中,都含有白米、白面中所缺乏的营养素,并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能起到很好的补充和调剂作用。
在饮食当中,素食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不仅可以调节情绪,还能够调节肠胃功能。并且高纤维的食物对消化十分有帮助,首选芹菜、韭菜、西兰花等;绿叶蔬菜,如菠菜、芥菜、油菜、生菜等,能提供多种营养和维生素,也是吃了一些油腻之后最佳的调味和去油腻的菜肴。还有一点就是,过节更要重视早餐,这是因为一顿丰富的早餐可以让人在一天内对食物有一定的节制,避免乱喝乱吃,从而影响健康。
春节访友懂健康
春节的时候,走亲访友,酒难免成为朋友间聚会聊天的调剂品,聊到尽兴处难免多贪几杯甚至只图一醉才能尽兴。殊不知,这样的喝法却损害了健康,甚至有人喝出了胃肠疾病,得不偿失。用喝酒来调节气氛的手段也应适可而止。如果都要醉得不省人事,这场聚会也便没有多少乐趣了。毕竟,春节亲友们一块儿聚聚,更重要的是交流一下感情。
对于春节如何饮酒是有讲究的。首先是选择酒的种类,比如选择红酒、白酒或者啤酒。营养师认为,从健康的角度考虑,红葡萄酒最佳。而白酒对身体则十分不利,应该少喝,最好不喝。
对于饮酒的量多少合适呢?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换算,人体肝脏每天的代谢约为每公斤体重代谢酒精1克。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每天酒精的摄入量应限制在60克以下。对于在60公斤以下体重的人,酒精每天摄入量最好掌握在45克左右。也就是说60。的白酒50克、威士忌250毫升、啤酒1升。红葡萄酒也不能多喝,每天最好控制在2~3杯为佳。
饮酒前喝杯牛奶,可以在胃肠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减少酒精对胃肠道的刺激。
还有就是在做菜的问题上,应首推高蛋白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如瘦肉、豆类、新鲜蔬菜、鲜鱼、蛋类等,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
在饮酒的时候,还要禁忌下面的情况:服用抗生素类药物的人,不适合饮酒。
禁忌空腹饮酒,这样饮酒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不利于进食消化;在睡觉和洗澡前都不适合饮酒。
春节燃放烟花谨防眼外伤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国人的爆竹情结由来已久,这已成为春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噼啪作响的鞭炮声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喜庆的气氛,也增添了年味。但烟花爆竹并非总是给人们带来喜气洋洋,也可能带来无尽的伤痛和悔恨。
每年春节医院都会收治一些因燃放烟花爆竹而致眼伤残者。眼科专家警告说,眼外伤病人轻的被炸伤眼睑皮肤和眼球表层组织,造成视力障碍;重者眼睑皮肤被烧焦,出现眼球挫伤或破裂、眼内积血、异物存留等,甚至大量眼内容物脱失,不得不进行眼球摘除。伤势严重的,还可能合并颅脑外伤,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为了度过一个快乐而安全的春节,专家建议,对于那些爱好燃放烟花爆竹的人,在燃放烟花时人不要靠烟花太近,点着捻信后应迅速跑开,躲到5米外的安全地点,切忌把鞭炮拿在手中燃放。遇到哑炮不要走近察看,更不能马上用手去捡;对未爆炸的烟花爆竹,不要擅自撕拆分解。
一旦发生眼外伤,不要麻痹大意或随意使用药物,应立即到专业医院就诊。人的本能会在烟花爆竹冲击眼睛时闭眼保护自身,如果仅是单纯颜面伤和眼皮伤.应前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清洗、缝合、涂药处理,部分或对外观有影响的,需酌情处理;如果是眼球受伤,有伤口存在,则一定要找专业眼科医院对症处理,因为眼球内容物丰富,一般的外科或急诊医生不一定能把握精确。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及早手术。如果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间,则可能出现视力无法挽回、眼球萎缩等严重后遗症。
春节居家防病注意
春节将至,人们欢欢喜喜地准备过大年,千万个家庭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然而,一些疾病并没有因为人们的喜悦心情而却步。为防患于未然,专家提供了如下几条注意事项:
第一,小心呼吸道传染病。春节前后气候干燥,温度偏低,人员流动频繁,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发易感时期。因此,过年期间应该避免长时间聚会,老人、小孩、体质较差的人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通风效果差的场所。
第二,谨防狂犬病。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与陌生犬接触和被犬致伤的机会明显增加,为此专家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如果不小心被狗咬伤,一定要及时到指定医院接受正规的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养犬人在出门遛犬时要拴好犬,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接触宠物时不要与其过度“亲热”,不要让其舔及人的黏膜和破损的伤口。
第三,谨防一氧化碳中毒。春节期间是煤气中毒事故的易发期,很多家庭为准备丰盛的美食而大量使用煤气。同时,天气寒冷,门窗紧闭,这都给一氧化碳中毒带来了隐患。一氧化碳中毒,轻者表现为头昏、四肢无力、呕吐等症状,重者逐渐出现意识障碍、昏迷、面色潮红、口唇为樱桃红色。专家指出,一氧化碳中毒重在预防。使用煤气时,要注意不要让外溢的水将火扑灭,使用完后要把煤气总阀关闭。一般老年人的记忆力差,容易忘记关闭煤气,子女应经常提醒父母注意安全。另外,使用煤气热水器洗澡时,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安装,切勿使用“三无”产品。如同时能打开房间的排风扇,且家中有人的话则更加安全。如果发现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立即把窗户、门打开,并拨打急救电话,把中毒者迅速转移到通风处,注意将患者平放,把其头偏向一侧。如患者口内有呕吐物,应将其清除,避免窒息。如室内煤气浓度极高时,切忌开闭电器并关,以免引爆。
第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在春节期间不要熬夜、过度饮酒,尤其是老年人不能过度操劳,情绪不要过于激动,要多吃低脂低盐的食物。洗澡前后要多饮水,洗澡水不要过热、时间不要太长。注意室内通风换气,预防感冒。因为感冒能够加重心脏负担,引发疾病。要按时服药,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春节健身有新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关注健身,也注意到了春节的大吃大喝之后出现的一些不适。现在,春节健身已渐成时尚,但依旧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最为重要的就是春节健身要注意度。这个“度”指运动量的大小,包括整个假期的运动量和每次的运动量。有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不动不好,但“动”了又很容易走向另一极端,春节“恶补”锻炼,弄得自己腰酸背痛,真正是“过犹不及”!
春节健身不为减肥。现在有很多人天天把“减肥”挂在嘴边,但春节确实不是减肥的好时机。其一,春节期间珍馐美味,零食小吃,你能抵挡住美食的诱惑吗?其二,我国传统医学指出,养生之道,首推“顺四时”。所谓“顺四时”,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念来调整自己的生活。冬季是藏气血、养精蓄锐的季节,不宜过度注重减肥。
春节健身不为赶时髦。运动健身贵在持之以恒,仅有春节期间短短几天的坚持是不够的。春节健身应该是自己长期健身规划中的一部分,而不该把它看成是投身春节健身的时尚潮流,追赶春节健身的时髦。
总之,春节健身,首先要注重热身和整理活动,这也是任何运动的普遍要求。通过热身,唤醒或许还在睡梦中的某些运动细胞,调动体内的各种运动因子,能有效地防止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效率。其次,春节健身,也要注意保暖。运动肯定会出不少汗,尽管不是大汗淋漓,但当运动结束的时候,也要尽快穿上厚点的衣服保暖。
预防假日综合征
春节长假,是人们放松心情的最好时间。可是人们常常会因为过长的休假而出现一些假日综合征,一定要注意这些症状,防止出现而损害身体的健康。
购物综合征
购物综合征,就是在节日商场优惠连连、促销不断、热闹非凡,自己正逛得兴高采烈的时候,突然有头痛头晕、心慌气短、胸闷心烦、恶心欲吐等一系列不适症状。这个时候就不适合在商场中逗留了,专家建议应该试着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在商场购物的时间不宜超过一个小时。
厨房综合征
厨房综合征,就是全家团聚在一起,享受春节的团圆气氛时,人厨的人搞到全身乏力,并且出现头晕、喉咙不适的症状。这是因为人厨的人在做饭的时候,处在长时间的精神和体力的消耗中,并且忙碌起来的时候精神高度紧张。还有就是吸进了油烟中的有害物质——丙烯醛,油温越高,时间越长,对身体的危害越大。
零食综合征
零食综合征,就是在春节期间,吃瓜子、花生、糖果比较多。摄取的糖分和香料的量比平日的要多出很多,胃肠的负担会变得很重,并且很容易引发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不适的症状。因此一定要注意,在吃零食的时候要有节制。
歌厅K歌四要点
春节期间,很多人都选择去歌厅K歌,一方面可释放一下一年来的工作压力,其次,还可过把歌星瘾,享受一下音乐的快乐。但是由于歌厅包房大多空间狭小,而且为了隔音,密闭性能都比较好,这就造成了通风不畅,再加上许多人在狭小的房间内高歌,呼出大量二氧化碳及废气,室内空气很容易变得浑浊。所以,在包房中待的时间长了,经常会感觉到头晕、头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加上歌厅包房内的通风设施运行不好,就极易使人陷入缺氧状态。正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21%,这时人体的感觉是比较。
清明是适宜养生的节气
清明节,是一个天地清明的节日。在这个时候,气候变暖了,桃花也开了,杨柳也青了。正是祭拜祖先清扫墓地的时日。除了这些,在忙碌中的人们也应该知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养生节气。
从中医的养生学上来说,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中医认为人应该顺应四个时节。春季是万物生成的季节,也是机体生长和养护的时节。因此建议大家在这个节气,可穿一些宽松的衣服在空气新鲜的地方走动。比如到有着茂盛植被的公园或者广场,慢走、做操、打拳等。尽量的多活动筋骨,让身体得以舒展,以使身体更加健康。
而在立春以后,身体的肝气会随着春日渐深更加旺盛,在清明节时会达到最旺盛。如果肝气太过旺盛,会对身体的脾胃造成不良的影响,妨碍身体内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甚至造成气血运行不畅,情绪失调,进而引起各种疾病。这个时节也是高血压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因此要十分重视。
清明节和寒食节总是连在一起,并且有的地方还依稀保留着清明吃冷食和禁火的习惯。不过在这个时候有些人是不适合吃冷食的。清明节时,各种损害或者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避免。因为“阳气”升发,也就是脾胃的运动收缩。损害或阻碍阳气会对脾胃运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清明这个时节,要注意饮食的适度,保护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
清明这个时节的气候属于多雨并且阴湿。这个时候在饮食上要求温和。舒适的;随着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低,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的人会出现头晕、四肢乏力等症状,影响身体健康。
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春节到歌厅唱歌的朋友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待在包房的时间不要过久,要经常出去透透气,有呼吸系统和过敏性疾病的人尤其要减少在室内停留的时间。第二,最好不要在包房内吸烟,少使用气味浓重的香水,对于某些敏感体质的人来说,“二手香”要比“二手烟”危害还大。第三,老人、儿童和孕妇等体质较弱者应尽量少到歌厅这种公共场所。第四,人员较多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大一些的房间。最好多吃一些水果或者蔬菜,尤其是韭菜等合时令的蔬菜。还有白菜、萝卜、地瓜等有着温胃祛湿的作用,适合多吃。
清明踏青要量力而行
清明,作为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也是人们出游寻找春天很好的时节。在清明出去踏青,我们不但可以欣赏无尽的大自然之美,而且还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不过这个时节也是一个容易发生疾病的时节,在外出踏青的时候一定要格外注意身体的健康。并且外出踏青活动与传统意义上的锻炼是有很大区别的,除了一些经常锻炼的人,这个季节并不十分主张大幅度的动作或运动。
对于踏青的人来说,一些老年人在活动的时候心率应不超过105次/分钟,而呼吸应不超过24次/分钟。对于一些中青年人可以因体质的情况适当放宽。应强调的是一些患有心脏病、’肾炎、贫血、肺气肿、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结石病的病人,千万不要逞强去登山。因为在登山方面要考虑的是个人的体力和身体的素质。如果是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也不要为了逞强好胜一鼓作气地爬上去,以免发生意外。
清明时节,春风温和,景色明媚,大地上也布满了绿色。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在大气中有着较多的阴离子,能够为人体的新陈代谢提供天然的养料。尤其是对于处在精神紧张中的人,是一种很好的疗养时机。只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相信会取得不错的健身效果。
清明踏青谨防植物中毒
清明节,踏青、扫墓进入高峰期。健康专家提醒,去郊外要防止植物中毒,野菜蘑菇等更要慎采慎食。
春天很容易导致各种呼吸道、胃肠道疾病高发。而外出带孩子出行,孩子喜欢在郊外“拈花惹草”,采摘不认识的野菜、蘑菇等,甚至误食。专家说,一旦孩子出现眩晕、呼吸困难、嘴唇发紫、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应及时给孩子喝一些温水,人工催吐,反复几次,并尽快到附近的医院就诊。如果出现痉挛、休克等重度中毒症状,就不宜催吐,应第一时间送医院治疗。
到野外扫墓还应预防嘴唇干裂、花粉过敏症、紫外线辐射等。有过敏体质的人到野外扫墓应戴好口罩、墨镜,行走时应选择花草树木上风方向行走,必要时还应带上防止过敏的药物。此外,到野外扫墓时还要小心防备草丛中的恙螨(恙虫幼虫),一旦被恙螨叮咬,就可能会感染上恙虫病。到野外应避免深人草丛;最好穿长袖衣裤及长靴,束紧袖领及裤脚口,以避免皮肤暴露;身体暴露处要涂擦驱虫剂。有支气管哮喘史的病人,体质比较弱的人,过敏体质的人应适当远离植物。
清明祭祖,蚊虫叮咬如何用药
清明时节雨纷纷,说的就是清明时的天气潮湿,易滋生蚊虫,因此,出游时需要注意,少到野外杂草多的地方。那么如果不慎被蚊虫叮咬该如何用药呢?
虫咬皮炎
虫咬皮炎是指昆虫叮咬皮肤而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由蚊虫、白蛉、跳蚤、臭虫等节肢动物叮咬引起。疹子常发生于身体暴露部位,皮肤表现为局部红肿,在疹子中央常可见有叮咬痕迹。自觉瘙痒或奇痒,有时因搔抓继发感染,皮肤出现红线,表示淋巴管发炎,有时局部淋巴结肿大。一般病情,局部可分别外用0.5%氨溶液、风油精、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艾洛松乳膏。瘙痒重,皮疹范围广可以内服抗过敏药,如扑尔敏4毫克,每日2~3次;或氯雷他啶10毫克,每日1次;或仙特明10毫克,每日1次。
蜂蜇伤
蜂蜇伤是由蜂尾的毒刺或毒液进入人的皮肤后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的过敏反应。如被蜇伤应该尽快处理伤口,吸出毒汁;如果局部红肿,应该立即检查伤口内有无毒刺遗留,如有,应小心将其拔出,吸出毒液;然后用生理盐水或1:5000高锰酸钾液冲洗。在咬伤后应尽早采取措施阻止毒素吸收,如结扎止血。需要注意的是,止血带每隔15~20分钟应放松1~2分钟。如果有严重过敏反应,如颜面苍白、血压下降、气促、呼吸困难等过敏性休克症状及局部多处蜇伤,应尽快到医院救治。
蝎蜇伤
蝎蜇伤严重者将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心慌、口唇面发紫、抽搐和精神错乱,若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如被蝎蜇伤,应立即在肢体伤口近心端扎上止血带,尽快吸出毒汁,用1:5000高锰酸钾液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局部可外用0.5%氨溶液,也可外用风油精,或外敷米醋调制的明矾粉及雄黄、枯矾末。疼痛剧烈时,可用5%苏打液冷敷,如程度甚重,或出现严重全身中毒症状,须到医院急诊。
清明凭吊不要过度悲伤
清明节,是一个有着双重意义的节日。它不仅是一个充满盎然生机的节气,还是一个追悼故人的祭祀日。
在生活中,人们本来就忙碌得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面对清明这样一个特殊的时节,凭吊故人更要关注自己的健康。许多在外地的游子长途跋涉赶回老家祭祖添坟,这时尤其要注意,旅途疲劳会使人的免疫力在一段时间内有所降低,如果再加上情绪波动,很容易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要注意稳定情绪。人的喜怒哀乐都会影响交感神经的活动,进而影响脏腑器官的功能,所以有上述疾病的人要多提醒自己稳定情绪,扫墓时最好有专人陪伴。曾经有一位从远方赶回家乡祭拜丈夫的女性在扫墓的时候因过分激动,而产生了幻觉和错觉,并且看到了自己已经亡故的丈夫,从而导致了精神错乱的发生。其实在清明时节,本来是对亲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适度的凭吊对心理健康是有帮助的,人们借此可以宣泄一下心中的哀伤,对排解郁结在心中的不良情绪也是十分有利的。
还有一种情况,对于失去至亲的人,在清明时节很容易有触景伤情之感。尤其是大家聚在一起为亲人进行扫墓的时候,也是很容易造成一个情绪磁场的。因为人们在一起追怀亲人的时候,悲伤的情绪是很容易传染的。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在扫墓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负面的极端情绪。
曾经有一位老年人因为在祭扫的时候,情绪过于激动而造成了脑出血。所以,如果是过于悲伤,那么扫墓时间不宜太长,一定要特别注意身边老人的情绪。
此外,清明节属于春季的一个节日,这个季节也是中风、心肌梗死的高发时期。对于一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血压过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过于劳神伤心。专家提醒,在扫墓的时候要时刻提醒稳定自己的情绪,扫墓的时候最好有亲人或者朋友陪伴。
献花比烧纸更有意义
清明节将至,按照传统习俗,人们为了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常以烧香、烧冥币、献祭品等方式进行祭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仅用于祭祀而焚烧的纸张就达上千吨。而清明前后,气温升高、大风天气较多,加之地面多干枯树枝和杂草,烧香、烧冥币极易引发火灾,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此外,纸张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烟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多环芳烃等空气污染物,间接损害人的呼吸器官,引起咳嗽、气喘等疾病。
因此,为了防止发生火灾、保护自己的健康,大家在扫墓时应注意提高警惕,重视防火。未经许可的区域,尤其是山地丘陵等草木较多的地区,严禁烧香、烧冥币、燃放鞭炮和吸烟等可能引发火灾的行为。其实,与烧纸相比,买一束鲜花敬献给逝去的亲人,既健康环保又美化了环境,是一种更好的表达思念的办法。
端午粽子的健康吃法
端午节吃粽子,是最为传统的一种过节方式。虽然粽子很好吃,但它含有非常高的热量。同时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由于黏性大而不容易被胃消化。此外,还有很多人习惯吃粽子的时候用糖蘸着吃。这样让糖尿病患者在吃粽子的时候无法享受到粽子的原始美味。专家建议几种健康吃粽子的方法,让你吃得更放心。
中国人对喝热茶是很有讲究的。比如一杯温热清香的茶,可以起到很好的消食、解暑的作用,是很好的健康饮品。我们可以根据热茶有消食的作用,在吃粽子的时候,沏上一杯热茶,这样就会帮助你解除吃粽子后的油腻感了。此外专家首推的是红茶,具体种类没有什么限制。不过茶一定是要热的,因为冷的茶不仅不能消除粽子的油腻感,而且会让糯米变得更加不容易消化,还会产生腹胀的感觉。
萝卜能够健胃,并且消食通气,在养生上是绝佳的食品。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孩,还有一些老人或消化不良的人群来说,在吃粽子的时候搭配上清爽的萝卜,能够起到除去体内的积食、通气的功效。此外,大家在吃粽子的时候可以搭配其他一些与萝卜相同效果的蔬菜,比如菠菜、芹菜以及洋葱等。这些蔬菜可以帮助人们很好地把油腻的粽子消化掉。
端午吃粽有讲究
端午前后,很多人多贪食端午粽,结果除了会“食滞”外,还会引发慢性病!每年端午节前后胃肠道病人会明显增加两成左右,专家提醒大家小心乐极生悲。
早晚吃粽子易患胃病
端午节前后不少人喜欢拿粽子当早餐吃,个别酷爱粽子的人甚至放弃正餐,顿顿吃粽子。事实上,这种做法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消化,还会伤害你的胃部。食物消化从胃到肠至少需要停留6个小时。一大早就吃粽子,停留在胃里的时间则更长,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慢性胃病、胃溃疡的人发病。另外,临睡前绝对不能把粽子当夜宵,否则一晚留在肚子里不容易消化。
老人小孩不宜多吃
吃粽子也会引发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是因为粽子中糯米黏度高,难以消化,容易使消化功能差的人肚腹闷胀,有的甚至一吃就“滞”。而甜粽由于含糖分较多,容易提升人体内血糖含量,故糖尿病者不宜食用。老人、小孩不宜多吃,因粽子易致腹泻、便秘。
粽子属于高热量、不易消化的食品,因此在食用时应注意量的控制。以1只粽子为例,若包了猪肉、香菇、葡萄干、虾米、蛋黄、花生等馅,热量为500~650千卡;人们常爱吃的肉粽,热量为200~250千卡。这么高的热量,还难以消化,当然会影响正常消化系统的工作,抵抗力稍差的人就会生病。
为了度过一个温馨健康的端午节,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
(1)粽子要充分加热,煮热变软后才能吃。
(2)胃不舒服的人吃粽子可选白米粽,别蘸糖,不要吃得太甜。
(3)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脂肪、蛋白质过高的粽子。
端午时节注意健康
在端午节的前后,气候已经慢慢地转热,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因为这正是春夏交接的时节,天气变暖,病菌也处于生长的高发期,病毒容易传染和滋生。
端午时节,季节过渡并不十分明显,也没有太强烈的感觉。在端午这个时节,病菌复苏快,病毒的生长环境温度一般是20~25℃。因为经过一个冬天的缘故,很多人居家的空调都相对比较脏,能够给很多细菌创造有利的环境,因此在使用前要做好清洗。如果不做好清洗,寄生在空调内的细菌在空气中传播开来,极容易使人患呼吸道疾病。
此外,五六月是病毒致病高峰期。病毒很可能从口进人体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病从口人。因为,在端午这个时节是新鲜水果上市的时候,很多人在吃水果的时候不削皮而去直接吃,或者不注意饮食卫生,而造成病菌从口中进人体内。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一些腹泻、呕吐、腹痛的症状,甚至急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
此外专家提醒:在端午时节,不能因为忙碌和愉悦而忽略一些影响健康的因素。专家建议注意以下方面:在防御呼吸道感染上,一定要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此外,还要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C的食品,因为他们有着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病毒的功效,并且还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
端午时节不可贸然减衣
端午时节,正值初夏,此时的气候,就像孩子的脸,善哭爱笑,常常会出现暴冷暴热。暖时气温可高达30℃以上,像夏天;冷时气温可降至5℃以下,仿佛寒冬。
专家指出,端午时节,人体内生理性散热和保暖功能与冬天和初春时节已有很大不同。冬天或初春时节,人体受到低温强烈刺激后,体表汗腺毛孔会闭锁,以抵抗外寒并保存体内热量。春夏之交,随着气温上升,人体的汗腺已经“开放”迎接夏季,如果此时天气突然“变脸”,冷邪极易侵入肌体各系统。脏器生理性协调一时适应不了温度的剧变,引起功能紊乱、失调、抵抗力降低,导致呼吸道感染,如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感冒、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
所以谚语告诫我们:“过了端午节,还要冻三冻。”这是在提醒人们,端午时节气温极不稳定,切不可将寒衣收之不用或贸然减衣,以防冷空气突然入侵,诱发多种疾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