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通过眼睛去认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去体验五光十色的人生。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在学习中也存在着一个“心灵的门户”呢?
这个门开得越大,就意味着我们学到的东西越多;门不小心关上了,一切有用的知识都无法进入,打开这个门户有且只有一把钥匙。大家都知道,高考是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因此我们首先要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这把钥匙,而这把钥匙既不在老师那里,也不在父母那里,它就在同学们自己的手上。
这时候,有同学不禁要问:“这把神奇的钥匙究竟是什么呢?”可千万不要心急,也不要左顾右盼,否则你反而会在不知不觉中丢了它,因为它就是“专心”。
说到底,“专心”本身并没有任何神奇的力量,只是控制注意力而已。
一个人一旦集中注意力,就能调整自己的思想,使它能接受空中的所有思想波。这样,整个世界都将是一本公开的书籍,任你随心所欲地翻阅,汲取你认为有用的精华。
左手画圆,右手画方
《神雕侠侣》里面,小龙女和老顽童都可以做到“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可以练习左右互搏之术。这曾经让很多喜欢武侠的同学们羡慕不已呢!可是在跃跃一试后,却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其实,对此不必太在意,像小龙女和老顽童那样的人本来就是凤毛麟角。
试一试
用左拳连续敲打左腿,同时用右掌在右侧大腿上画圈。五次之后马上调换,把左拳变掌,在左腿上连续画圈,同时右掌变拳,不停敲打右侧大腿。五次之后,再调换,如此反复。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在第四轮后就百分之百地出现了差错呢?
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么简单的两个动作,如果分开进行,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能做好,而为什么把它们交叉起来进行时却是百分之百的人要失败呢?
道理很简单,专心地干一件事情,就能干好,而三心二意一会想干这个一会又想干那个,其结果只能是以失败告终,就如同“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则两不成”。
可见,注意力的集中是我们学习任何东西的保证。那么,你专心吗?你能在多久内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呢?
测一测
来吧!自己准备一张白纸,用5分钟时间,写完1~300这一系列数字。测验前先练习一下,感到书写流利很有把握后就开始。注意掌握好时间,越接近结束速度会越慢,稍放慢就会写不完。
下面提出三点小要求:
(1)能让别人看出所写的字,不要太潦草。
(2)写错了不要改,也不要做标记,一直接着写下去。
(3)到了规定时间,如果没有写完也请你停笔。
5分钟后,你会发现一般写1~199时,每个数不到1秒钟,后面的三位数字书写时每个要超过1秒钟,另外换行书写也需要花时间。
如果你的第一次差错出现在100以前,表明你的专心程度较低;如果出现在101~180之间,表明你的专心程度一般;如果出现在181~240之间,表明你的专心程度是比较高的;如果超过240才出差错或你从头至尾都没有出错,那么恭喜你了,你是个非常专心的人。总的差错在7个以上为较差;错4~7个为一般;错2~3个为较好;只错1个为优秀。如果差错在100以前就出现了,总的差错只有一两次,这种仍是属于比较专心的。要是到180后才出错,但错得较多,说明你的专心总是很难长时间地维持下去。
不可否认的是,不同的人对注意力的控制程度确实有所不同。
高考在即,有些同学感觉自己学习的时候还是挺专心的,但是只要一有风吹草动,他就按捺不住了。即使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分心,集中注意力”,却还是没什么用。只能说他能做到相对专心,而无法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
还有些同学脑袋非常聪明,记忆力、理解力都很好,不过高三学习是有针对性地对高考进行复习,有些知识点虽然算不上是“炒冷饭”,但也已经学过,所以老师每次讲解题目他只要一遍就全都会了。然而,老师上课是面对所有的同学,当老师第二遍讲述重要题型的时候,他就没有耐心听讲,像是坐在了钉板上一样。这样往往会遗漏了最重要的知识点。高三期间老师每一次带领大家“温故”,都会带来一些关于高考考查范围内新的值得关注的知识。这个时候你是不可以轻易地错过的啊!
另一些同学从小就比较好动,不仅身体一刻都闲不住,头脑也容易开小差。高三的学习对每位同学来说都非常的紧张,你的“闲不住”不仅会耽误了自己也会妨碍到别的同学。因此,当你出现类似这种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一定要让自己下定决心克服,必要时还要借助老师和父母的力量。
此外,还存在着有些自认为注意力不集中、不够专心的同学,恰恰问题并不在注意力本身,而是在于他们对自己要求太过苛求,有种完美主义的倾向。面对竞争激烈的高考,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本来就很大,这时候还一味地要求自己能够完全“心无杂念”是不可能的。如果把很多正常的心理现象当成了异常,对外界刺激过分敏感,就会造成另一种局面,越是苛求自己要注意力集中,注意力越是跑到了“怕被干扰”“怕注意力不集中”上,结果真的“注意力不集中”了,岂不是更加苦恼?
对于普通人来说,要很长时间做到注意力完完全全集中地做一件事是非常困难的,或许只有胸口写着一个大大的S的超人才可以完全做得到。
千里之外,琴声何来
晚饭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你信步回到自己的房间,坐在书桌前,从书包里抽出数学模拟试卷正准备做。明天还要进行第二轮复习的小测验了,心里不免七上八下。代数推理题怎么冥思苦想还是得不到答案,立体几何快要让一个脑袋变成两个大,解析几何又是怎么样把数和图形联系在一起的呢?刚演算了两个等式,耳边传来楼上哥哥陶醉的歌声“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你只好努力使自己集中思想;不料隔壁的小妹妹此时开始了对车尔尼钢琴曲的苦苦练习,你再也无法专心看书,大呼:“千里之外,琴声何来……”
同学们,相信你们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不到专心学习,特别是我们心里还有一块名叫“高考”的石头没有落下来。容易让人分心的环境,胡思乱想的脑袋,躁动不安的情绪,都会让自己无法安静下来。思路就像一只跳来跳去的猴子,要想让自己专心就要驯服这只大猴子,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才更容易对症下药。
不专心的原因有很多很多种,仔细想一想究竟有哪些呢?
挥之不去的噪音,窗外不时有汽车开过,那刺耳的喇叭声绵延不绝。
建筑工地的机器声,建筑工人们打夯的声音震耳欲聋,搅得我们心绪不宁。
楼下行人的谈笑声、脚步声、音响声,声声入耳。
高度不合适的椅子和桌子,坐得腰疼。
光线太昏暗了,又或是阳光太刺眼,闪呀闪的眼泪快要流下来。
电视里正在播放“康熙来了”,小S的笑声实在很夸张……有时候我们对着眼前许多叉叉的物理试卷却怎么也提不起兴趣,梦想着看卫斯理的科幻小说一看一个晚上。
有时候虽然还没有下课,但是我们已无法再专心,收拾好了书包,偷偷拿起饭盒准备对食堂进行百米冲刺,全怪肚子咕咕叫的声音太大了。
有时候刚刚那一场惊心动魄的篮球赛会让我们兴奋得坐立不安,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的精彩画面,写字的时候手还在颤抖得不停……
读一读
故事一
杰克与朋友在公园散步边走边聊。杰克的心情非常糟糕,2年内5次跳槽,直到现在还在苦苦摸索自己的出路。朋友点头,却沉默不语。
当他们走到一个岔路口的时候,看见从另一个方向缓慢走来一个盲人。盲人用竹竿探路,走得很慢。盲人走向了杰克要去的那条路。
过了一会,杰克偶然回首,竟然没有看见那个盲人。“那个盲人呢?”杰克脱口问。
“他已经走过去很久了,”朋友微笑着说。
“一个盲人怎么可能走得比我们快这么多?奇怪!”杰克惊叹道。
“怎么不可能?我们东瞧瞧,西看看,慢慢地散步,而他却是一门心思在走路……”朋友说。
故事二
从前,有个棋艺十分高明的人,名叫弈秋,他是当时全国最著名的棋手。
有两个年轻人,慕名前来,拜弈秋为师,跟他学下棋。
这天,弈秋正在讲学,大徒弟聚精会神地听课,耳朵里听着弈秋讲的话,字字句句都记在心里。小徒弟呢?也坐在那儿听,可是听着听着却分了神,眼睛离开了教室,紧盯着窗外远飞的大雁,耳边好像隐隐约约地听到了大雁的叫声。他不由地想:大雁快飞过来吧!我要是弯弓搭箭,“噌”的一下射下一只,那该有多好哇……
两个徒弟就这样一同下棋,过了几年,大徒弟棋艺精湛,成了高超的棋手;而小徒弟呢,却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专心是成功的基石,养成做事专心的好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以迎接高考的挑战,收获更大的成功。
成功者往往会专心致力于自己所完成的工作,他们会一直做到工作完成为止。他们一次只专心做一件事,不会漫无方向或三心二意地做事。因为,他们深知:专心致志是保持做事高效率的一个必要条件。有关专家曾经调查过许多不同的成功人士,结果表明: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聪明程度,还与专心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对我们而言,现阶段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交一份满意的高考答卷。想想你离升学目标还有多远?一旦发现距离,你就能萌生危机感,知道自己应该专心致志,知道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高考。许多名人都养成了做事专注的好习惯,给我们做出了好榜样。比如居里夫人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这都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全身心投入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嚼一块口香糖吧
想集中注意力吗?嚼一块口香糖吧!妈妈或许会嘀咕:“这孩子看书的时候还在吃口香糖!一点不专心啊。”
这时候,你可以洋洋得意地告诉她:“妈妈,你不知道了吧,嚼口香糖可以帮助我提高注意力呢。”
的确,国外一些行为研究已经表明,咀嚼口香糖可以显著增强记忆、注意能力,增强情绪调节能力。在美国,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在考试前给考生派发口香糖,以帮助考生舒缓紧张情绪,提高学习和备考注意力。不过,你可千万不要拿这个作为借口,偷偷在课堂上嚼着口香糖还沾沾自喜以为老师没有发现。
除了口香糖,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呢?
做一只百灵鸟
读一读
刘源快要高考了,可是他是个典型的“夜猫子”,一到晚上便来劲,贪黑熬夜,总是要爸爸妈妈三番五次地催促才肯睡觉。躲进被窝后,他又从枕头底下掏出准备多时的手电筒看起书来。结果,每天早晨都赖床不肯起来,风风火火地骑车到了学校以后,上课又开始打瞌睡,脑袋昏昏沉沉,根本无法专心听讲。
许多同学在高考前大搞“时间战”“题海战”,每天晚上挑灯夜战。这样不但不利于所学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还使大脑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影响了第二天的正常学习。不妨规定自己每天学习多长时间,学习的时候就集中精力、注重效率,按时睡觉。
并非所有人都能适应长期熬夜的生活。要知道,人的生物钟分“猫头鹰型”和“百灵鸟型”两种。“猫头鹰型”的人,一到夜间,脑细胞兴奋活跃,精力充沛,思维敏锐,爱开夜车。相反,“百灵鸟型”的人在清晨的精力、思维、效率都优于晚上,他们习惯于一大早起来读书,做事。
你是“猫头鹰”还是“百灵鸟”呢?
如果你和刘源一样是个“猫头鹰”,那么看来你要努力改变一下自己了。虽然“猫头鹰”也没什么不好,但是这是个“百灵鸟”的世界,所以很多事情都对“猫头鹰”们不公平,比如我们的高考永远不会安排在黑漆漆的夜晚。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学习任务也都是白天在学校完成的,上课像在梦游,写字像鬼画符,怎么能专心听讲,在高考中又怎么能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呢?所以,我们每个人应该争做一只“百灵鸟”,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养足精神,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
五分钟小清理
做一做
当你在家中复习功课或学习时,将书桌上与你此时学习内容无关的其他书籍、物品全部清走。在你的视野中,只有你现在要学习的科目。这种空间上的处理,是你训练自己注意力集中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呢。
同学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生动的场面,你坐在桌子前,想学数学了。这儿有一张报纸,本来是垫在书底下的,上面有关于NBA的最新消息,你忍不住就看了,看了半天,才猛然醒悟我是来学数学的。或者本来你是要学习的,桌子一角的小电视还开着呢,看着看着,从数学王国出去了,到了张学友那儿了。甚至可能是一个小纸片,上面写着什么字,看着看着又想起一件事情。你都已经高三了,怎么能被一张报纸牵着鼻子走,怎么能时常思念张学友呢?
当你觉得无法静下心来看书时,不妨来收拾一下书桌。这恰恰是为了用视野中的清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那么,你同时也可以清理自己的大脑。经常收拾书桌,慢慢就会有一个形象的类比,觉得自己的大脑也像一个书桌一样。大脑是一个屏幕,那里面也堆放着很多东西,将自己此时此刻在心头浮光掠影活动的各种无关的情绪、思绪和信息收掉,就只留下你现在要进行的科目,就像收拾你的桌子一样。同样,我们还可以进行视觉、听觉、感觉等方方面面的类似训练。
眼睛代表你的心
读一读
根特先生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在读书时经常使用一种精神集中法。其做法是,在他读书前,或者在书房里深思冥想问题时,他必定是透过窗户凝视着远方屋顶上的一个随风摆动的风向标箭头。他一边眼盯着风向的转动,一边下意识地沉浸于深深的思考之中。这种方法大大帮助了他,哲学中的许多理论就是这样思考出来的。这种方法好像没有什么奇特,我们这些读书人,也有这方面的经验,当两眼凝视着某一点时,一边对着视点出神,一边思考着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思考已读过的内容,好像无形之中,注意力就集中在一起,促进了思考的深度。
原来训练眼神还能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地学习和看书,有这么大的作用!这种做法所以会产生如此好的效果,也还是有其道理的。当人的双眼长时间地凝视一点时,视野就会变得狭窄,那些容易吸引你并导致注意力分散的事物也就不会进入眼帘,因此人的意识范围也随着变窄,从而使人达到注意力集中的心理境界。
据说以前练习射箭的人,将一个中间空的小铜钱挂在远处,经常远远注视它,分辨出铜币的空心,练到一定的时候,再练习注视高空中的飞鸟,极力分辨鸟的头和身子及其他部位,长期坚持训练,其结果不仅增强了视力,而且还增强了集中注意的能力。同学们,这可是训练神箭手的方法噢。
不妨像这些学者那样,当你每次准备看书前,先把面前某一件东西作为注意的靶子,例如屋外的天线、树枝、电线杆或书桌上的台灯开关、铅笔、自己的手指等。然后用双眼凝视着它,并经常做这种练习。相信这一定能使你在备战高考的紧张学习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排除干扰真轻松
敬爱的毛主席年轻的时候为了训练自己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曾经给自己定下这样一个目标,不呆在家里安静地读书,而是跑到城门洞里,在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地方读书。这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训练自己的抗干扰能力。
很多同学说他们到了高三,却仍然可以坐在那里发呆一整天而不觉得苦恼,潜意识里不想集中精神去学习,宁愿去“神游”,可是在紧张而关键的复习阶段,这种“神游”是非常奢侈的。这时候,我们不仅需要排除外界的干扰,还要善于排除内心的干扰。环境可能很安静,在课堂上,周围的同学都坐得很好,但是,自己内心可能有一种骚动,有一种干扰自己的情绪活动,有一种与这个学习环境不相关的兴奋。对各种各样的情绪活动,要善于将它们放下来并适当地加以排除。这时候,要学会将自己的身体坐端正,将身体放松下来,将整个面部表情放松下来,也就是将内心各种情绪的干扰随同这个身体的放松都放到一边。内心的干扰常常比环境的干扰更严重。
练一练
这个练习要在家里做。舒舒服服地躺下,全身尽量放松。选择一件你所熟悉的简单物体,像钢笔、铅笔或书等(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牌号、标题或刻印在上面的其他东西上)。选定之后,闭上眼睛,尽量想象这个东西几分钟。开始时会有些困难,因为与之相关的东西差不多总会溜进你的头脑里。在你集中精力想铅笔的时候,你可能会想到拿着铅笔的手或印在铅笔上的字等。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你的思想偏离了铅笔本身,没有像要求的那样坚持在铅笔上。
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课堂上,为什么有的同学坐在那里稳如泰山、坚如磐石?为什么有的同学像吃了二十五只老鼠——百爪抓心呢?除了有没有学习的目标、兴趣和自信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善于不善于排除自己内心的干扰。有的时候并不是周围的同学在骚扰你,而是你自己心头有各种各样浮光掠影的东西。如果你就是想浑浑噩噩、糊糊涂涂、庸庸俗俗过一生,乃至到了三十岁还要靠父母养活,或者你就是想混世一生,那你可以这样得过且过。但是,如果你确实想在高考中笑到最后,并且打算以后做一个令自己满意也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那么就需要具备这种事到临头能够集中自己注意力的素质和能力,善于在各种环境中不但能够排除环境的干扰,同时能够排除自己内心的干扰。
专心在课堂
高三的绝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听老师讲课。如果我们能够对课堂学习再重视一点,上课再专心一点,就不仅能够牢固掌握好各科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读一读
语文课上,王老师觉得有几个同学神情有些别扭,数学委员何健的头一直低着,手在一张纸上写着什么东西;许爱佳的头却一直抬着,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林小羽的眼光就没往书上落,好像在看自己的铅笔,又好像什么也没看。下课后王老师把他们叫来问问他们都在干什么。
何健:“上节课数学老师出了个几何题问我们有没有其他解法,我下课时想出点头绪了,就忍不住在纸上写下来。老师,我错了!”
许爱佳:“我什么也没干呀,我一直在听你讲课呀!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听完了以后总是记不住重点,所以我没能回答您的问题。”
林小羽:“您刚才讲林冲后来上了梁山,我想起我以前看的《水浒》,想着想着就走神了!”
这三个同学的问题在于,上课时,身子坐在课堂上,脑子却不知道在何处云游,没有积极主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和讲解走。在我们的身边,不乏有这样的同学。可是,这样的听课,效果可想而知……
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在课余时间不妨向班上成绩好的同学取取经,问问他们是怎样把握课堂的45分钟的。他们肯定会饶有自信地拍拍胸脯告诉你:上课必须专心听讲!如果你此时依然眉头紧皱,那么来看看应该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专心吧。
一、要认识到这堂课是非常重要的,高三的我们尤其应该如此
因为每堂课老师都会强调一部分特别关键的知识,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只会讲一遍。多想想这些,并以此引起我们对课堂的兴趣和注意,我们就能专心听讲。
二、要认识到老师讲课的重要性,要适应老师的讲课方式
有的同学到了高三还把注意力放在某门课老师的普通话水平不好上,这既对老师不尊重,也对自己的学习丝毫没有积极意义。老师对于高考的经验和知识都比我们丰富得多,如果没有老师的授课和指导,光靠我们自己去孤军奋战,学习的困难就会增大,甚至学不下去。“一个好汉”还需要“三个帮呢”,所以同学们,你们要常提醒自己,要听好老师的讲课,向老师学习,不能错过学习的好机会!
三、排除干扰,不受内外影响
当你发现自己有轻视讲课内容的苗头,或者觉得老师的讲课方式不适合自己的口味,或者思想不自觉地开小差的时候,要及时纠正过来,不能放任自流。高三的课堂可能比以往都要枯燥,但是也比以往更富有挑战。上课当然不如看电影、听故事,电影和故事有着强烈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形象,可以吸引着你的注意。课堂上的知识有它自己的知识体系、概念系统,听上去比较抽象概括,因此它需要借助意志力的帮助。做到自我控制,去战胜分散注意的各种内外干扰因素,做到有意识地注意,有目的地学习。
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们还应该有意追随着课堂的内容和老师的思路
如果在课堂上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听老师的讲课,不思考老师授课的内容,不理解这些内容,那么老师的声音就会不知不觉地变成催眠曲,使你慢慢进入了瞌睡状态。现在高考越来越强调发散性和创新性的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勤思考,跟随着老师的讲解进行积极思考和对问题的探究。做一个“会听课的学生”,让自己的思维变成一个探照灯的光束,紧紧地追踪着老师的思路。
五、课堂上要善于分配注意
上课其实不仅要听、看、想,而且还要记笔记,特别是以往高考中出现的知识点,怎样合理地分配注意力,而不至于顾此失彼,也是很重要的。有些同学只顾一字不漏地记录老师讲的内容,恨不得连一个喷嚏都不放过,这样一来就没有工夫思考;有些同学就顾着听,不愿意思考一下,左耳进右耳出,听而无味;也有的只顾着想,忘了听下去,或者记笔记。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都会影响上课的效果。
保持专心小诀窍
保持专心有很多小诀窍,下面介绍对同学们最有帮助的两个诀窍。
学会不想自己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一个毛病,常常以为自己是被注意的中心,因此不自觉地把注意力指向自己。
当他穿了一件新买的耐克的宝蓝色衣服,或者戴了一顶阿迪达斯的棒球帽,会以为众人都在注视自己。当她考试不理想,或做了某件错事,也觉得众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甚至觉得想找个地洞钻下去。当他站在座位上回答问题,虽然紧张却还能勉勉强强地回答出来,但是如果站到讲台上面对着全班同学,他会吓得张口结舌,因为害怕答错了惹人耻笑,怕招来老师的批评,怕别的同学会议论,结果是越想心越慌,以致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其实这种以为众人在注视着自己的想法多半是或者完全是自己的臆想,自己的许多不自然的态度和表现都是自己遐想的结果。在高三阶段,每个人的学习目标都很明确,为了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每个人的思想重点或注意指向都不相同,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来注视着你。同学们,就像你们自己常常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一样,试想想看其他同学说不定也在关注着他们自己呢。话又说回来,即使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众人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呀。
有位学者说:“自我的感觉是一种形式。别人并不会如你所想象的那样关心你。他们有各自的事要忙。记住这一点,你在他们面前便不会感觉不舒服了。”
克服这种恐惧感的方法首先是不想自己,不要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要解决的任务上,专心致志干事的人,不会因为其他事而引起不安。
如果眼前没有任务,那么你不妨想点别的事,把注意力引到其他事上去。有位专家说:“不想自己的方法是要寻一点别的事来想。”你必须寻找一种代替物。寻得代替物之后,想自己的毛病便可毫不费力地除去。
读一读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孩子被这只被描绘的鸟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她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同学们,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有什么感触?有时候我们真的不必把注意力过分放在自己身上,相反,如果把它多放在我们的学习上,也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奇迹。
学会听的技巧学会听是很重要的。听是个体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我们来说,学会听课对于学习和个人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我们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此时老师的每一节课都是凝聚了知识的精华,反映了老师的经验。听好每一节课是我们搞好复习的首要条件。
听,有技巧问题,也有注意力的稳定、分配和转移问题。有些不良习惯妨碍着我们大多数同学的听力水平。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一、我们的思维不愿意等待
你的思维速度其实比你的说话速度快3~9倍。当你在听其他同学说话的时候,你的脑子仍然在不断地思考,只不过思考常常处于等待状态。如果此时你突然去思考别的问题,谈话的内容在你的脑子里会变得时断时续,结果只留下片言只语,而丢掉了详细内容。
二、先入为主的固定看法影响了你的倾听
如果你认定了你自己的想法,便不会再竖起耳朵仔细聆听来自与你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的观点。
三、情绪化会使你暂时变成聋子
当你听到同学在一道英语题目上和你意见不一致,你会继续耐心地听吗?为什么你隐约感觉到有可能是自己没有弄清楚这个问题,却还是自然而然地跑出一种情绪阻止你继续听下去。
试一试
试着将注意力放在较慢的讲话速度上,边听边咀嚼其内容的意思,不要让思维的速度超越所听讲话的速度。
试着不受其他事物的影响,不要同时兼顾几件事。
试着训练听力,听广播的内容。听英语磁带的时候,揣摩其发音和含义。上课听讲,课后检查自己听课效果,不仅能促进自己的听课水平,而且能直接促进自己的学习效果。
试着学会理解不同的观点,包括可能与你对立的想法。学会倾听不同的意见,学会倾听自己不喜欢的人的讲话。
试着学会一次就能听明白他人的谈话,对重要的内容可以默默地重复一下,准确地记住。
试着在听人说话或接电话时要养成随手记在纸上的习惯,学会从你获得的各种信息资料中,寻找出最有价值的信息。
试着在倾听他人讲话时,不断地问自己:他人讲的话的意思是什么?目的何在?自己是否明白了对方深层的意思?用这些自我提问使注意力集中。
紧握迈向成功的钥匙
专心是一把钥匙,我们将用专注这把神奇的钥匙,打开通向高考之门。所有获得巨大成功的人,都是在使用了这把钥匙,拥有了一种神奇的力量之后,变成了巨人……
读一读
《成功杂志》在庆祝创刊100周年时,编辑们曾经摘录了一些杂志中的卓越的文章。在这些卓越的文章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西奥多·瑞瑟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有他和爱迪生访谈的部分内容。
瑞瑟:“成功的首要因素是什么?”
爱迪生:“每个人整天都在做事情。倘若你早上7时起床,晚上11时睡觉,你做事就做了整整16个小时。其中大部分人一定一直在做一些事情,不同的是,他们做很多很多事,而我却只做一件。如果你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件事情、一个方向上,一样会取得成功。”
假如我们十分专心于我们的学习,我们将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别人也不能让我们感觉不安,因为我们甚至不觉得有人在自己的旁边。
假如我们知道自己学得很不错,大家看我们时,我们便不会感觉不安,反而觉得向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又迈进了一步。
爱因斯坦不会想着想着就把宇宙变成了一块巨大的馅饼;牛顿并没有把树上掉下的苹果一口吃掉;马克思撰写厚厚的《资本论》的时候也没有困乏地趴在了书桌上。他们专注着自己的目标,才打开了成功的大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