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人品-在利益的天平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忠诚是一种高尚的品格

    忠诚于自己的工作,忠诚于公司,忠诚于老板,忠诚于自己的领导,这是一名员工应该具备的一种高尚的品格。

    在马耳他流传着一个有关忠诚的古老故事,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一个王子路过一家住户时,看到一位仆人正紧紧地抱着一双拖鞋睡觉,主人试图把那双拖鞋拽出来,却把仆人惊醒了。这件事给王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立即得出了结论:对小事都如此细心的人一定很忠诚,可以委以重任。因此,他便把那个仆人升为自己的贴身侍卫。

    是什么使这个仆人得到了王子的器重呢?是绝对的忠诚。

    每个人终有一天都要走向社会,面临职业选择,因此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忠诚如一,应该成为我们内心的道德底线。

    如今,很多老板用人不仅看能力,更看重品德,而品德中最为核心的又是忠诚度。那些既忠诚又能干的人往往是老板梦寐以求的得力干将。因为,老板的成就感、老板的自信心,还有企业的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忠诚度。

    忠诚于自己的企业,忠诚于自己的老板,忠诚于自己的事业,与企业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全心全意为企业工作,这样企业成功了,你自然也就赢得了成功。

    所以,忠诚其实不仅仅是一种美德,它更可以转换成你的一笔财富,一旦你拥有了这笔财富,你也就赢得了老板的信任和重用。

    下面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个马车夫的故事。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山村里,曾有一位出身卑微的马夫。他小时候生活非常贫苦,只受过短时期的学校教育。从他15岁那年开始,他开始赶马车,两年后他才谋到了另外一个职业,每周只有不到3美元的报酬。他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机会。后来他又应某工程师的招聘,去了卡内基钢的铁公司上班,日薪1美元。由于他勤奋好学,没多久就被提升为技师,接着升任总工程师。到25岁时,他已经是那家公司的总经理了。到了39岁,他一跃升为全美钢铁公司的总经理。他就是现在美国著名的企业家查理·斯瓦布先生。

    如果你想向斯瓦布先生学习,那么请记住他成功的秘诀:他每得到一个职位时,从不把薪水看得有多么重要,而是把忠诚自己的职业放到首位,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自己获得的职位。他经常用美国西点军校的一句著名格言来勉励自己:像忠诚上帝一样忠诚国家,像忠诚国家一样忠诚职业。

    斯瓦布先生的一生就像是一个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我们从他的成功之路中,可以看到努力工作忠诚于职业所产生的价值。他做任何事情总是十分乐观和愉快,同时要求自己做到精益求精。

    任何人都有责任去信守和维护忠诚,这是对自己所爱的人和所坚持的信念的最大保护。丧失忠诚,就是对责任最大的伤害,也是对自己的品行和操守最大的亵渎。

    为坚守忠诚所付出的代价,得到的是荣誉。

    为丧失忠诚所付出的代价,得到的是耻辱。

    而诱惑——无论什么样的诱惑,都是对忠诚最大的考验。面对诱惑,无数人禁不住考验而丧失忠诚,昧着良心出卖了一切。其实,当他在出卖一切的时候,他也出卖了自己。

    忠诚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也是一个员工的基本道德。那些忠诚于老板、忠诚于企业的员工,都是能担当重任、不找任何借口的员工。在本职工作之外,他们还积极地为公司献计献策,尽心尽责地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而且,在危难时刻,这种忠诚会显现出它更大的价值。能与企业同舟共济的员工,他的忠诚会让他达到我们想象不到的高度。

    人们往往因为虚荣心,就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因美德而遭受苦难。一个人只有摈弃思想的杂念,荡涤心灵的污点,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遭受的苦难实际上是上苍对美德的考验,而非对恶行的报应。

    请记住:每次当你为他人加倍付出一分时,他就因此需对你承担一份义务。若你真诚地对待你的老板,相信他也就会真诚地对待你。

    有些人可能会频繁跳槽,但身在其位却一定要谋其事,表现出对所从事的职业高度的责任感。也许正是这种态度,使他们常常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对于企业来说,忠诚能带来效益,增强凝聚力,提升竞争力,降低管理成本;对于员工来说,忠诚能带来安全感。因为忠诚,我们不必时刻绷紧神经;因为忠诚,我们对未来会更有信心。

    把握需求与欲望的平衡

    一个社会对财富的欲望一旦变为贪婪,就会导致对大自然的掠夺;一名员工对财富的欲望一旦变为贪婪,就不会去努力工作,而是想歪门邪道,甚至牺牲部门或公司的利益为自己牟取私利。

    见到利益,人人都想得到,而且希望越多越好,这是世人的共同心理,也是人的本性,没有什么不正常。作为职场中人,看到别人有钱,尤其是看到自己的老板、上司开名车、住豪宅,心生羡慕之情,自己也想发财,这也是正常的现象。关键是,不能将这种欲望作为你工作的唯一目的,更不能为达到这一目的不择手段,铤而走险。

    我们一直在强调做事先做人,无论是敬业、诚信还是忠诚,都以基本的人格作为保证。一个人格卑微的人绝对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可以信赖的员工。一个自私自利、被利欲蒙蔽眼睛的人在个人与公司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往往会牺牲后者而满足自己的一己之利。

    欲望,永不满足的欲望,一方面是人们不懈追求的原动力,成就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箴言;另一方面也诠释了“有了千田想万田,当了皇帝想成仙”、“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人性弱点。

    其实欲望并非万恶之源,它既能使人堕落,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尼采说,意志创造了世界,却对人的自身无补,人们永远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永远受到欲望的煎熬,而这则是人生悲剧的根源。假如每个人都进入无知无欲的状态,那社会以及整个人类会倒退,甚至再度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中去。

    但是这里所说的人不能没有欲望,并不代表人只有欲望,最关键的是要做到欲望与需求的平衡。

    有一个男人,经过了自己的艰苦努力,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房子、车子样样齐全,而投身商海这么多年,没日没夜奔波、操劳的他,有一天终于感觉累了,疲倦了,看着渐渐发福的太太,不由得感叹道:“太太,在这个社会上,我们也算小富有余了,我想好好休整一年,然后去找个简单的工作。”

    太太不满:“作为男人,要有远大志向,不能稍富即安,我们离真正的富翁还差太远。”

    太太的话像针般又一次深深地扎进男人的心中,男人的尊严在那一刻激灵了一下,人活着究竟为什么,就为那些花花绿绿的钞票?他迷茫了。

    然而未等他再展宏图,他却倒下了,莫名其妙消瘦,胸部长时间憋闷,让他不得不去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让他头晕目眩,诊断书清晰地写着两个字:肺癌。他差点晕倒,医生握着他的手,安慰他:“慢慢调养,保持快乐的心情,说不定会有奇迹出现。”

    回到家中,他感觉房子突然间变小了,太太也变得陌生了,他整天一句话也不说,常常面对着窗外的小鸟发呆,自己再也飞不高了,什么创业,什么人生,什么追求,此刻都失去了意义。于是他扔下一张纸条“我走了,是贪婪毁了我,毁了这个家”出了家门。

    正如宋学大家程颐所讲:“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古往今来,贪婪成性的大有人在,因贪婪而身败名裂,甚至招致杀身之祸的人就更是不胜枚举了,而驱使他们作出种种抉择的唯一动力便是贪婪的心态。恩格斯曾鲜明地指出:卑劣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至今日的动力;财富,财富,第三还是财富,——不是社会的财富,而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单个的个人的财富。这就是文明时代唯一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目的。

    生存的底线对一个职场中人来说是完全可以被满足的,但是欲望却永远没有尽头。所以,一名优秀的员工,一个人格高尚、品质卓越的员工会一直坚守这样一条准则:非己勿取。在欲望与道德之间,他们严格遵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绝不会为欲望所左右。

    一个社会对财富的欲望一旦变为贪婪,就会导致对大自然的掠夺;一名员工对财富的欲望一旦变为贪婪,就不会去努力工作,而是想歪门邪道,甚至牺牲部门或公司的利益为自己牟取私利。

    一名优秀的员工不会放弃对金钱和物质生活的追求,但他会严守道德的底线,严守良知的底线。这是因为,对个人而言,这才是立足于公司、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一个被金钱蒙蔽了道德与良知的人不会为社会所接纳,也不会为老板所接纳,甚至不会为他的亲友所接纳。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欲望可以让你充满动力地工作,也可以将你投入牢狱。要想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就必须处理好需求与欲望的关系,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

    贪婪是埋葬良知的毒药

    一个贪求名利、永不知足的人,等于是在愚弄自己。贪婪是埋藏良知的毒药。贪婪能令人抛弃一切。贪婪令人丧失理智,作出愚蠢的行为。

    贪婪是一种顽疾,人们极易成为它的奴隶,变得越来越贪婪。人的欲念无止境,当得到一些时,仍指望得到更多。一个贪求名利、永不知足的人,等于是在愚弄自己。贪婪是埋藏良知的毒药。贪婪能令人抛弃一切,甚至自己的人格。贪婪令人丧失理智,作出愚蠢的行为。

    在俄国民间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贫穷的年轻人,因为救了部落首领一命,因此部落首领便要赏赐他,于是这个人便请求部落首领赐给他一块地。首领答应了他的要求,点点头说:“好吧,你就从这儿向西走,可以一边走一边做标记。只要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标记之内的地方就是你的了。”

    年轻人听了很高兴,立即出发向西走去。可是太阳落山了,他还没有走回来,因为他觉得应该得到更多属于自己的土地,所以越走越远,而等不到回到原地,太阳就落山了,而他也累死在了回来的路上。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不禁为这个年轻人感到惋惜。如果不是因为贪婪,他很快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而后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可就是因为贪心太重,结果连一寸土地都没有得到,甚至还丢掉了性命。

    贪婪源于我们人性中邪恶的一面,它由外界的物质条件触发而生。

    一名贪婪的员工会为了争权夺利而不顾大局,老板的权威、同事的友谊、良好的团队氛围等都会因为他的贪婪而受到损害。

    不可否认,对大多数人而言,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换取薪水。但是,如果将换取薪水或金钱作为工作的唯一目的,你就会被利欲蒙蔽眼睛,并将很快陷入贪婪的深渊。

    因为贪婪迷失方向的人比比皆是;因为贪婪丧尽天良的人也随处可见。贪欲不仅可怕,也是导致许多人失败的原因。

    1856年,俄亥俄州的亚历山大商场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共失窃8只金表,损失16万美元,在当时,这是相当庞大的数目。

    就在案子尚在侦破中,纽约商人罗森到此地批货,随身携带了4万美元现金。当他到达下榻的酒店后,先办理了贵重物品的保存手续,接着将钱存进了酒店的保险柜中,随即出门去吃早餐。

    在咖啡厅里,他听见邻桌的人在谈论前阵子的金表盗窃案,因为是当时的新闻,这个商人并没有太在意。

    中午吃饭时,他又听见邻桌的人谈及此事,他们还说有人用1万美元买了两只金表,转手后净赚3万美元,其他人纷纷投以羡慕的眼光说:“如果让我遇上,不知道该有多好!”

    然而,罗森听到后,却怀疑地想:“哪有这么好的事?”

    到了晚餐时间,金表的话题居然再次在他耳边响起,等到他吃完饭,回到房间后,忽然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你对金表有兴趣吗?老实跟你说,我知道你是做大买卖的商人,这些金表在本地并不好脱手,如果你有兴趣,我们可以商量看看。品质方面,你可以到附近的珠宝店鉴定,如何?”

    罗森听到后,不禁怦然心动,他想这笔生意可获取的利润比一般生意优厚许多,于是便答应与对方会面详谈,结果以4万美元买下了传说中被盗的8只金表中的3只。

    但是第二天,他拿起金表仔细观看后,却觉得有些不对劲。罗森将金表带到熟人那里鉴定,没想到经鉴定这些金表居然都是假货,全部只值2000美元而已。直到这帮骗子落网后,罗森才明白,从他一进酒店存钱,这伙骗子就盯上了他,而他一整天听到的金表话题,也是他们故意安排设计的。

    歹徒的计划是,如果第一天罗森没有上当,接下来,他们还会有许多花招准备诱骗他,直到他掏出钱为止。

    人的私心、贪婪常使人跌倒,重重地跌在自己恶念的深渊里。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同理,我们也可以说欲望越大,就越容易致祸,的确,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欲壑难填,又有多少人被贪婪打败。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舍弃。

    利己是人的本性,人们总是在追求更多、更大的利益,这种利己来自人的欲望。满足欲望需要物质财富特别是金钱,有了钱才能购买满足各种欲望的物品与服务。追求财富本无可厚非,但是,当追求财富变成一种攫取或以牺牲公司利益为代价时,那么你的人格将随之一落千丈,职业生涯也要结束了。

    工作中的贪婪使我们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一旦“东窗事发”,我们损失的不仅是既得的利益,还包括我们的声誉和前程。

    因此,我们真正应当采取的态度是:远离贪婪,适可而止,知足常乐。

    绝不宽恕不忠诚的行为

    忠诚是个人求生存、求发展的最重要的能力,忠诚也是企业选择人才最基本的底线。一个对企业高度忠诚的人比一个具有非凡才华的人更能博得领导的信赖。

    在选择人才时,麦当劳公司总裁克罗克非常强调一条在他看来是缺之不可的原则——对麦当劳的忠诚。

    克罗克对此深有体会。在克罗克还没有创立麦当劳前,克罗克曾经与一个推销员合伙准备做厨房折叠式桌椅的生意,后来却发现这个推销员与自己的秘书勾结,仿造这种桌椅并更换了另一个名称把它推向市场。克罗克一气之下就把他们解雇了。

    后来这个推销员得知麦当劳公司成立并经营得很红火时,想再次投靠克罗克,却被克罗克断然拒绝了。他对那个推销员说,人可以原谅偶尔犯一次无意但诚实的错误,但对不忠诚的行为却是永远无法宽恕的,他绝不会宽恕或原谅不忠诚的行为。

    麦当劳公司认为:忠诚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忠诚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能力,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统帅和标志。如果缺乏了忠诚,其他能力便失去了用武之地。

    忠诚是一种义务,忠诚是一种责任,忠诚使人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为荣誉而工作,用生命去执行。

        一个缺乏忠诚的人,企业不可能放心地用他,因为这样的人一旦背叛企业,企业由此遭受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

    有一家丝钉厂是我国中部省份的一个县办集体所有制企业,20世纪70年代,工厂的业务特别红火。虽然那时还是计划经济,各种原材料都要依靠计划指标才能购置,但该厂的产品却远销全国各地。

    到20世纪80年代,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在计划之外做市场,这种丝钉类的产品没有多少技术含量,逐渐被沿海地区价格更便宜、质量更好的产品所替代。

    产品滞销,工厂的日子当然越来越不好过,慢慢地开始只能发70%的工资,有时甚至连70%的工资也不能保证按时发放。很多员工对此很是不满,有的开始在下班的时候往工具包里装钉子,然后到集市上低价倒卖。时间长了工厂越来越支持不下去了。

    为防止工人下班偷钉子,工厂曾经在大门口安放了大型吸铁石和报警器,搞得人人自危。结果可想而知,工厂最后还是垮了。

    这个工厂垮掉的结果是什么呢?除了有点技术的年轻人离开了工厂,绝大多数的工人从此下岗了。没有了工厂,员工自然也就失去了劳动的场所,失去了创造价值的地方,失去了工资来源。

    一个优秀的员工必须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必须全力以赴,努力工作。对老板和公司忠诚,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自己的忠诚。

    忠诚是一个人求生存、求发展的最重要的能力。忠诚也是企业选择人才最基本的底线。一个对企业高度忠诚的人比一个具有非凡才华的人更能博得领导的信赖。

    我们并不否认老板和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但是,忠诚可以改变这种关系,使员工成为老板最信得过的优秀助手。

    忠诚永远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在商业社会,经济的因素很重要,对个人来说,金钱自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优秀品格。

    对公司而言,在工作能力之外,个人对公司的忠诚也是评价一个员工的重要标准。没有能力可以培养能力,使其逐步提高工作能力,最终完全融入公司之中。而员工如果没有忠诚,即使能力再高,本事再大,对公司也不会有太大的价值,这样的人,公司是不会容忍他存在的。

    忠诚于自己的企业,忠诚于自己的老板,忠诚于自己的事业,与企业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全心全意为企业工作,这样企业成功了,你自然也就赢得了成功。

    私欲膨胀必引火烧身

    我们都曾听过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老头儿的渔网住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老头儿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酬谢老人。老太婆向金鱼提出要木盆、要木房子、要当贵妇人、要当女皇的要求,金鱼一一答应了她,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霸王的要求时,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一切回到了从前,老太婆依旧一无所有。

    渔夫救了金鱼,这是义,但渔夫的老婆不能挟义索利。金鱼知恩图报也是义,但它不能无限地满足人类贪婪的要求。在这个故事中,义最终变质,蜕变成纯粹的利,让人鄙弃。而贪婪的、唯利是图的老太婆也最终得到了惩罚。 

    伊索说过,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都失去了。

    春秋时期,一年夏天,鲁宣公兴致勃勃地把渔网撒在潭里准备捕鱼。正在这时,里革刚好从潭边路过,见到后立即把鲁宣公的渔网的绳剪断了,并且把网拉上来扔掉。

    鲁宣公不明就里,正要发怒,里革忙解释说:“我主可曾听说过,古时候,春暖花开之际,万物复苏。这时候,鸟兽刚好怀胎,水中的动物也基本成熟,狩猎师就下令禁止用兔网、鸟网捕捉鸟兽,而只用矛刺取鱼鳖,将它做成鱼干,以备夏天食用,这样做是为了促使鸟兽生长;到了夏天,鸟兽长成,水中动物又开始孕育,渔师在这时又下令禁止使用大小渔网捕鱼,只是设陷阱,在陷阱中装设捕兽的装置,捕取禽兽,这样一来,不论鱼虾鸟兽都能有休养生息的时候了。如此都是为了积蓄物力,补足国家所需。那个时候,人们不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贪得无厌,一味索取。比如,人们在山上不会砍伐树木所生的新芽;在草地里,也不会随意割取未长成材的草木;捕鱼时,禁止捕捞有卵的鱼和小鱼;狩猎时,要等到那些幼鹿等小兽长大后再猎捕;抓鸟也要先等那些鸟卵孵出,小鸟长成;就是对可食的虫子,也要留下卵和未生翅的幼虫。这样各种植物、动物才能世代繁衍,人们也才能有源源不断的食物供给啊!如果古人为了一时痛快、一时的满足而不计后果,恐怕现在留给我们的就所剩无几了。现在鱼正在产卵,您不等鱼生长,又用这样的小孔网捕捞,大王这可是有些贪心不足啊!

    您是一国之君,如果下面的人效仿你的样子,更加贪婪,干脆把这潭水都抽干了不就可以把所有的鱼都捉到吗?但这样做以后这里还会有鱼吗?所以说,贪得无厌最终只会让自己、让子孙后代一无所获啊!”

    人的本性本身就存在着美与丑两个方面,如果说贪得无厌是人的劣根性,那么能够自制就是人性的光辉亮点。谁都容易掉进贪婪的泥潭,唯有克制自己才是救助自己的绳索。要时刻记住:贪婪容易,自制难。一时的获利或许会令你兴奋不已,但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一无所获。

    李克是一家公司的业务部副经理,刚刚上任不久。他年轻能干,毕业短短两年就能够有这样的业绩也算是表现不俗了。然而半年之后,他却悄悄地离开了公司,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离开。

    李克在离开公司之后,找到了他原来关系不错的同事彼得。在酒吧里,李克喝得烂醉,他对彼得说:“知道我为什么离开吗?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为了获得一点儿小利,失去了作为公司员工最重要的东西。虽然总经理没有追究我的责任,也没有公开我的事情,算是对我的宽容,但我真的很后悔,你千万别犯我这样的低级错误,不值得啊!”

    彼得尽管听得不甚明白,但是他知道这一定和钱有关。后来,彼得知道了,李克在担任业务部副经理时,曾经收过一笔款子,业务部经理说可以不下账了:“没事儿,大家都这么干,你还年轻,以后多学着点儿。”李克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但是他也没拒绝,半推半就地拿了5000美元。当然,业务部经理拿到的更多。没多久,业务部经理就辞职了。后来,总经理发现了这件事,李克就不能继续在公司待下去了。

    贪欲的最终结果是葬送自己。为蝇头小利铤而走险,最终葬送了生命的大有人在。因此,要活得长久快乐,最好戒除自己的私心与贪婪。

    做人要拥有自己的气节

    作为企业的员工,我们需要“可以托六尺之孤”、“临大节而不可夺也”的气节。这样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忠诚之士。

    中国儒家文化中讲究忠勇的精神,《三国演义》中关羽就是“忠诚”的象征。忠诚的精神之所以让人感动、感喟,就在于其“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今天,作为一名普通的员工,同样需要忠诚的品质,因为这关乎个人的信誉与做人的气节。

    忠诚,我们今天的理解应当是做人的骨气与气节。一个人如果没有忠诚的心,那么他在“临大节”的时候必定会不顾道义。在民族遭遇危难的时候,这种人会沦为汉奸;在太平盛世,他为老板做事,或为朋友谋事,只要见利就会忘义。所以孔子才要求我们要“见利思义,临危受命”。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对人性中的忠诚进行了一个诠释。

    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匈奴还逼苏武投降。单于派先前投降匈奴的汉人卫律劝降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荣华富贵。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绝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

    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这时候正是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单于见折磨他没用,就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做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挖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派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 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称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有心同汉朝和好,就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真的以为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还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匈奴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都说他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苏武作为臣子,在关键的时刻没有背叛自己的国家,没有失去自己的气节,他的忠诚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从这个故事联想到现在,我们可以得知,作为企业的员工,我们需要的也正是这种“可以托六尺之孤”、“临大节而不可夺也”的气节。这样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的忠诚之士,一名经常表达自己对公司忠诚,但是一到考验他的时候就无法兑现自己承诺的人,绝对称不上“忠”。做人要有气节,在遭遇困难的时候不辱使命,在面临诱惑的时候不会倒戈相向,在企业最需要你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仗义执言,这就是“忠诚”的内涵,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

    靠自己的劳动获取财富

    你活着的每一天,都应该努力地去追求财富。只要你制造的财富是正大光明的,你会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与赞扬。

    比尔·盖茨曾说过:“你活着的每一天,都应该努力地去追求财富。只要你制造的财富是正大光明的,你就会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与赞扬。”在这个世界上,财富是很多人想追求的。财富本身并没有任何颜色,只是因为人们追求的方式不同,让财富有了“金色”或“灰色”,甚至“黑色”等不同的颜色,但只有阳光下的财富才是最具有亮色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们对阳光下的财富心怀敬意,同时,阴暗中的财富自然也会遭到人们的质疑。求富贵、去贫贱都应以义为准绳,以义导利,以义去恶,否则将适得其反。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他的手下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朱元璋的这个账算得颇有哲理,“一口井”哲学说出了明哲保身的财富哲学,靠自己的劳动获取财富最踏实,攫取不义之财,最终葬送的是你的整个人生。

    古往今来,被法办的贪官,都有一个最大的教训,就在于守不住自己那口“井”,贪得无厌之徒,总嫌“水井”不满,于是利用职权,贪赃枉法,不择手段地谋取不义之财,当他们的不义之财如大江大河之水滚滚而来时,常常就是连同他们自己也一起毁灭之日。此时,不仅大量的金钱财宝自己享受不到,就连浅浅一口井的水也丧失了,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人生的辩证法是无情的,有得必有失,想得到的更多,反而失之更惨。过于贪心的人不仅享受不到“一口井”给自己带来的幸福,而且弄不好会把自己的脑袋也搭进去。有人说,在一个高速发展带来巨额财富的时代,想明白财富在哪里,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在一个社会急剧转型、贫富悬殊已损害社会公平的时代,追问财富、透视财富,是财富得以久远保持的正义保障。

    一个铁匠技艺高超,名满天下,收了很多徒弟,但他从不教给他们应该怎样做,每天只是默默地抡锤打铁。有一天他突患重病,奄奄一息,徒弟们都围在他的四周,希望能听到他最后说出绝招,铁匠用尽全身的力气断断续续地说:“记住,铁热的时候,别用手摸……”

    岳飞曾赞一匹千里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才也。”它食量大而不苟取,拒食不精不洁之物,力量充裕而不逞一时之能,称得上负重致远之才。人亦如此,不义之财毋纳,不正之道毋走,才能肩负重任,有所成就。

    世上的路千千万万条,但只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即正与邪。很多人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产生了质疑,从而选择邪道走下去,一步步迈向黑暗的沼泽地,到了万劫不复之时,才发现自己曾经拥有最珍贵的幸福——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本章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获得以下认识:

    ·忠诚不仅仅是一种美德,它更可以转换成你的一笔财富,一旦你拥有了这笔财富,你也就赢得了老板的信任和重用。

    ·一名优秀员工不会放弃对金钱和物质生活的追求,但他会严守道德的底线,严守良知的底线。

    ·一个对企业高度忠诚的人比一个具有非凡才华的人更能博得领导的信赖。

    ·对真正懂得工作的人来说,工作就像是他最爱吃的巧克力,这个来自他心灵真实的隐喻,将带给他无比的快乐和热情。他将对工作乐此不疲。

    ·做人要有气节,在遭遇困难的时候不辱使命,在面临诱惑的时候不会倒戈相向,在企业最需要你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