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宴请行为规范-商务宴请中的敬酒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宴请中,酒自然是少不了的媒介。但是要让你的客人痛痛快快地喝酒,喝到皆大欢喜、喝到把事情办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谁都知道,喝酒不但伤身,有时还会误事。但是这宴请中酒却不能不喝,如何喝?那就要看你的敬酒术有多高明了。

    喝酒在前,办事在后

    酒席酒席,无酒不成席。中国人的宴请,从来就少不了酒。三两杯酒下肚,感情也深了,办起事来就轻松了。所以,即使不会喝酒的人,在一些宴请上,往往也会横下一条心来喝上两口,以烘托气氛,增进感情交流。于是,人们也从中总结出了一条规律:这顿饭请的效果如何,先要看看这顿酒喝了多少。

    在生活中,我们请人吃饭,大多数时候都是有求于人,为了增进彼此感情的宴请可以说是很少的。可是求人办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来求人的话往往不好说出口,二来让对方帮忙、出力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但是在宴请过程中,有了酒这个媒介,一切就会变得容易多了。清醒时不好说出口的话,在几杯酒下肚后,借着酒劲这胆也就壮起来了。经过几番推杯换盏之后,彼此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原本对方还要多方斟酌的事也不那么较真了,这就是酒的好处。所以说,在开口请人办事之前首先要喝酒。

    小周是一家电脑公司的销售人员,平时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那些经常用电脑的客户,由于他们公司的电脑是三年质保,所以经常会有客户买了电脑后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来找他解决,而每次小周也会耐着性子跟他们解释,哪些方面公司可以给他们电脑保修卡,哪些方面不在公司保修范围。

    可有一次,他们公司就碰上了一个爱钻牛角尖的客户,他说既然公司卖电脑的时候说了保修,为啥不给他保修,原来他的电脑买后没到一个月就因为电池问题而经常自动关机,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毛病,顶多换一块电池就行,但原本跟他接触的那个销售员因为感觉这不是公司应该保修的范围,所以就没太重视。

    这位客户觉得这是公司故意欺骗消费者,于是越闹越凶,最后接连给消费者协会以及当地的工商局都打了电话投诉,还扬言要告到当地法院去。公司派了很多人跟他接触,并答应给予他一定的赔付,希望他息事宁人,但他就是不依不饶。

    这种事情进一步发展下去,肯定对公司声誉有所影响。小周得知情况后自告奋勇去跟那位客户接触,不过他的方式很奇怪,他先是把人约出来,一起吃了顿饭,又喝了顿酒,最后两人都醉了,谁把谁送回家的都不知道,后来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而这位客户自然很痛快地就接受了小周他们公司的赔付方案,这件事也就平息下来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例子。有些人不禁会问,难道这一切就真的要归功于那杯酒吗?当然不是,但没有那杯酒,就无法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双方也就没有坐下来谈一谈的机会。试想小周跟那位客户在上酒桌之前还处于一种商家与客户的关系,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一丝半点联系,所以两人一见面说的自然是维护各自利益的话,不会因为抹不开面子而退让一步,这样事情就会闹得不可开交。但是,如果喝了这杯酒,那两人之间,就不再是纯粹的买卖关系了,而这种关系,抛却买卖,还有仁义,要不怎么会常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呢?

    所以,在饭桌之上要想把事情办好,不但要会说话,更要会喝酒,会在酒桌上拉近彼此的关系,加深彼此的感情,说的比亲兄弟还亲,喝的比好哥们儿还铁,这时候再坐下来谈,自然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古往今来,因为喝酒而成事的例子比比皆是,因喝酒而成为莫逆之交、生死与共的也大有人在。《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话说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引出了涿县中一个名叫刘备的英雄。他乃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当年刘胜之子刘贞,汉武帝时被封为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留下了这一支后裔在涿县。刘备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幸得叔父刘元起经常资助。十五岁时,母亲让他去游学,结识了郑玄、卢植、公孙瓒等人。及至刘焉发榜招军时,刘备已经二十八岁了,仍没有什么成就。当日见了榜文,于是慨然长叹。这时,只听身后一人厉声喝道:“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刘备回头一看,只见一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的汉子立在身后。刘备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对方答道:“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刘备回道:“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张飞说:“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刘备非常高兴,于是与张飞一同进入村店中饮酒。

    正喝着,只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来到店门首,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刘备见此人相貌不凡,彼有豪气,便邀他同坐,问其姓名。得知对方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因当地豪绅倚势凌人,被他杀了,后逃难江湖流落至此。听到这里招军破贼,特来应募。三人因志趣相投,于是便同到张飞府上相议大事。张飞的府邸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于是提议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共图大事。刘备和关羽也大为赞同。于是,三人便于桃园中歃酒盟誓,结为生死之交。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想有个好人缘,想将为你办事的人拉拢成你的好兄弟,那宴请之上这酒可是少不了的。并且这酒不但要喝,还不能少喝,只有大家一起喝醉了,下次见面时才会有惺惺相惜“共患过难”的特殊感觉,这样次数多了,自然就成了无话不谈的酒中好友。

    在宴请之中,通常一点酒也不喝的人,有两种:一是心里面装着事,需要先把事说清楚了才有心思坐下来喝酒;二是喝怕了或者因为醉酒出过事,所以对于酒是又爱又怕,喝不喝就看你怎么劝酒了。

    喝酒不可不知的“潜规则”

    人类文明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之后,在许多行业、领域都形成了一些没有硬性规定,却都心照不宣的规则人们,被称之为“潜规则”。比如职场潜规则、楼市潜规则、官场潜规则等等。这种规则你不遵守,明着没有人会说,暗地里人家却会找你麻烦。在宴请酒场,“潜规则”也是不胜枚举,这一条条、一项项都要好好遵守,倘若一个不小心僭越了,那后面的麻烦有多少、后果有多严重可不是你所能预料得到的。

    阿强是程总的侄儿,刚刚大学毕业,现在程总的公司做业务员。一日程总带着阿强去参加一个宴会,一方面是让他多见见世面,另一方面是介绍一些生意上的客户给他认识,也便于阿强日后的工作和发展。

    席间大家相互敬酒,不管谁敬酒,阿强都会随着程总站起来陪敬,可是每每举杯时,阿强的杯沿总是所有人里面最高的,而且总是碰得酒杯“哐哐”作响。阿强这种表现明显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满,让程总深觉脸上无光,不时拿眼睛瞪阿强,可阿强却一点也摸不着头绪,不知道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办。

    宴会结束后,程总把阿强狠狠地说了一顿,并让他好好学学饭桌上的“规矩”,暂时也不再带他出去应酬了。

    故事中的阿强幸亏跟程总是亲戚关系,要不然不是被炒了鱿鱼,就是去坐冷板凳。可见,出去参加宴请,酒场上的一些潜规则不可不知。

    别人敬酒时,站起来是没错的,可是如果不知道敬酒时自己的酒杯应该略低于对方,以显示自己的谦虚和懂礼貌,则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如果对方是自己的上级或长辈,一般是碰其酒杯的三分之一处略低,而且碰杯时不要太用力去碰,而是略倾斜酒杯,拿自己的酒杯口轻轻一碰。也不要太倾斜,否则就太做作了。如果对方是年纪很长的长辈,或是官级比你高很多的领导,可以换做用双手敬酒。另外,不能让酒杯“哐哐”作响,只要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即可。除此之外,碰杯后,就算你不打算喝,也应该用嘴唇碰一碰杯口,以示敬意。

    如果是自己敬别人,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但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在敬人。敬酒,就讲究一个诚意,而酒桌上的诚意就在于能喝一斤绝不喝八两,好比韩信用兵,多多益善。有时候就是感情深一口闷,但有时候你酒量有限,实在不敢那样喝,那么切记,只要喝的比对方多就行了。

    有些人自己不能喝,却在旁边一味地劝别人喝。这不但会让人反感,而且会让对方心里产生怀疑,那就是你把他灌醉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你越劝他就越不敢喝,到最后双方都下不了台,这顿饭就会吃得不欢而散。

    在饭桌上,如果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不胜酒力,你就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的人拦下。这样通常能让领导对你产生一种感激,下次出门应酬就会再叫上你,这对你来说,绝对是宴请之上的一大收获。

    如果你是领导,那么为了公平起见,你得跟在场所有人都喝一个才能坐下,但如果你不是,那么可以随大多数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出风头的结果就是成为“众矢之的”,酒量再好也扛不住众人的“车轮战术”。

    因此喝酒前,端起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就不要放太低,不然下属也不好做。

    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敬酒最好按顺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碰杯、敬酒,要有说词,这是很多酒桌上的“新人”都会忽略的一个问题,往往你鲁莽地朝别人举起酒杯时,却想不出劝酒词,一时胡乱找几句话敷衍了事。一般这种情况下,人家跟你喝是给你面子,不跟你喝,你也别急,只怪你劝酒的手法不高明。试想,对于这些酒桌上的“老手”,如果别人一劝他们就喝,那么还能喝到今天仍然健健康康地坐在这里么?所以,举杯之前一定要给自己找一个恰当的理由或者劝酒词。

    如果喝酒的时候有几个领导同时在场的话,那么千万记住这一条: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别一上来就举着杯子到处敬酒,你这种热情会被人视为不会做人的一种幼稚表现。

    酒桌上虽然有“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的说法,但是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为何?这句话一出口,就是一个两头不讨好的结局,尤其是在人多的宴会场合。试想,你跟哪些人感情浅,舔一舔就行了?如果你要跟每个人感情深,一口闷,这就先苦了自己,还让对方也下不了台,只能舍命陪君子了。搞不好,下次大家都不敢跟你喝酒,不是跟你感情不深,而是酒量实在有限。再能喝酒的人也不敢一上酒桌就充大,而别人眼中那种“千杯不醉”的人往往是前期韬光养晦,后期厚积薄发,细水长流。

    在饭桌上,人家既然能跟你敞开了喝酒,说明要承你的情,替你办事情了,但是切记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因为大家心里面都有数了,不必反复提醒对方,以免惹人生厌。如果不小心说错话,办错事,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这酒一喝,刚才那不和谐的一幕就算是揭过去了,谁也不会再旧事重提。

    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乎乎地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很小,因为一般快没酒时,就会有人去张罗一些回来。宴会到最后的时候,还会有最后一杯共饮的酒。这个时候是都不倒满的,却会倒得很平均,然后大家共同举杯,一饮而尽,宾主尽欢。所以,不要让自己的酒杯空着,最后一个闷杯酒总是逃不了的。

    在酒场上,即使你觉得自己真的不能喝,也不要把“我不会喝酒”常挂在嘴上,免得不知情的人在心里面骂你虚伪。更何况,人能不能喝酒,有时候自己不清楚,别人却能看出来。确实是滴酒不沾的话,那就不要开这个口,在任何宴会上都不要喝酒。一旦开了口,当众喝了一次酒,那就要做好常常喝酒的准备,这是必然的。

    当然,规矩也好,建议也罢,这些东西,都是经过酒桌上千锤百炼、“酒精”考验后总结出来的,如果你不知道或者不清楚,那你就很难游刃于酒桌之上,你想要设的局也就难以成功了。

    劝酒有道,其中的技术要学好

    通常在宴请中,要让别人喝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宴请酒场中混久了的人都知道,有时请人办一件事容易,劝他喝一杯酒却难。为何?因为有时候人家替你办一件事,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但是跟你喝一次酒,万一彼此话匣子打开了,从此成为“酒友”,那讲的就不仅仅是交情那么简单了。除非对方嗜酒如命,见了酒,肚里的馋虫就往外冒,不要你劝他也会很自觉地喝。因此,要让你请的客人吃好喝好,这劝酒的技术可是不能少。

    上海的张先生有个姓郑的朋友,要去东北出差。张先生一个电话打给哈尔滨的朋友吴先生:“哥们儿,要款待好老郑啊!”

    吴先生带着两个酒场高手直奔火车站迎接上海的郑先生。郑先生下了火车马上去参加了一场官宴,吴先生和那两个兄弟饿着肚子在宾馆耐心等待。郑先生终于回来了,吴先生说:“走吧,咱们哥四个找个地方继续整。”

    四个人来到海边一家海鲜酒店,吴先生一张口就要了两箱啤酒。一起来的一个兄弟说:“两箱才24瓶,不够不够,第一次见面咋说也得搞个吉利数字嘛,拿38瓶!”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郑先生一看这架式,忙说:“怕是喝不下了,我已经喝得不少了,还是少要酒,多吃菜。”

    吴先生说:“官场只讲场面不讲真情,没意思。咱们哥几个到一起,酒到情到,酒透情透,您就放开整吧。”

    此时此刻,郑先生的酒欲的确不是太强,因为已经喝了不少了,着实有些疲倦。但是他的情绪被感染了,不知不觉地增加几分酒胆,就跟着“整”了起来。所以这场酒注定要“整透”,四个人喝完38瓶啤酒,都是“说话断断续续、走路摇东晃西、看人两眼发直、睡觉忘记脱衣”。

    郑先生尽管被东北朋友陪“透”了,当时难受,过后却打心里觉得东北人够朋友,也觉得自己有面子。

    其实客人并不是怕喝酒,只是你要让他喝的心服口服,外带舒服。要做到这一点,劝酒的技术可得好好修炼。如何修炼呢?下面的这些方面一定要学好:

    1.形形色色的劝酒方法

    饮酒的文化源远流长,劝酒的方法也层出不穷,比如“文敬”、“武敬”、“回敬”、“互敬”、“罚酒”。

    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也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酒席开始,主人向所有的客人敬酒,往往在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了第一次敬酒。这时,宾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经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间,主人往往还分别到各桌去敬酒。

    武敬是在几轮酒下来之后,几个人可以划拳,谁输谁喝,但要注意不要太过于喧哗,影响别人。

    回敬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互敬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的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在这种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

    罚酒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不免带点开玩笑的性质。

    2.妙用激将法

    兵法上讲“劝将不如激将”,这招有时在酒桌上也十分有效,有人左劝右劝劝不动,用计一激他就痛痛快快地喝了。女性激男性,小个子激大个子,老头子激小伙子,被激者必须是直心肠,受不了话语的进逼和众人帮腔的“舆论压力”,“一怒而天下定”,我喝给你们瞧瞧,别啰嗦了。但是,激将法要看对象,“老奸巨滑”的朋友不要去激他,激不成功的,有时用此法反而会弄巧成拙。“少年见酒喜欲舞,老大畏酒如畏虎”,对那些确实畏酒的人,不要去激,弄得人家进退两难也不好。

    3.歌声笑话劝酒法

    去过少数民族地区的朋友都清楚,以歌劝酒是有些少数民族的拿手好戏。酒到酣时,豪情纷飞。主人可以提议,自己一方善唱卡啦OK者清唱一曲,众人为活泼气氛往往会鼓掌催歌。歌声起,性情悦,再尽一杯乐无穷。

    主人还可以提议,善讲笑话者讲一则笑话事,讲完无人笑,罚他一杯,谁笑谁吃罚酒。

    故事讲得好要绘声绘色,一点一点蓄势,到末尾猛一放噱头,使宴席充满欢乐和笑声。

    4.火力侦察法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全桌都是老朋友,知根知底,此法可略去。碰到“初次见面,请多关照”的新朋友,是要来一番火力侦察的,不能凭想当然,弄错目标,造成“张郎贪酒无人敬,李郎醉酒苦哀求”就不好了。

    最简单的办法是,主人以豪情带动大家,请各位客人痛痛快快自报酒量,采用“酒筹记数法”,自报白酒3两者,门前放酒筹3枚;自报白酒8两者,门前放酒筹8枚。饮完1两,酒司令收取1枚,凡门前酒筹未清者都可攻。假如客人有心计,不暴露实力,酒司令就要“投石问水深,打草观蛇行”,逐一碰杯试探,有经验者一看苗头就有数,说话爽不爽,饮酒痛快否,准能发现目标。

    火力侦察出每位宾客的酒量大小,才能找到对方的中心人物,才能对每位宾客攻得恰到好处。

    5.全面兼顾法

    所谓攻,就是敬酒。既然大家坐到一桌上宴饮,那就不论位高位低,量大量小,善言讷口,都一律平等。主人要注意,全面兼顾,逐一敬酒,“攻”遍宾客,充分表达东道主对每一位客人的诚意与敬重。

    千万不能只顾敬主宾,不敬从宾;只顾敬量大者,而忽略了量小者;只顾陪活跃者,冷落了讷口者。更不能因为宾客不善饮酒,主人忘乎所以,同自己一方热闹斗酒,弄得宾客旁观枯坐,一无滋味。这是糟糕透顶的主人。

    熟练掌握了劝酒的技术后,还要注意一点。在酒桌上,劝酒的现象是肯定有的,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别人不喝到量,就说别人不实在。可是这种“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对于酒量小的人则不可过分地劝酒,以免出现意外。

    敬酒有技巧,方法要因人而异

    大家都知道,在酒桌上,劝酒目的都是一个:咱要豪爽仗义,让客人喝好喝够,唯恐客人没喝好,显得咱小气吝啬。客人喝好了,彼此的情谊也就深了。但这劝酒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你劝好了,人家不但会爽快地跟你喝,还会跟你处得越来越好;你若不会劝,弄不好人家当场就会拂了你的面子,有的就算当场喝下了,但今后也会对你这个人敬而远之。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位仁兄的经历:

    孙凯是一家公司的销售经理,参加过很多的宴请,可以说是个酒场老手,在酒场遇到许多劝酒高手让他的胃可算是饱受了酒精的摧残。但是没办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有一天孙凯陪同事去办事,事情办完后正好赶上饭点,同事便拉孙凯去吃饭。原本准备回家休息的孙凯被同事硬拉到了饭店。酒菜上齐之后,同事开始敬酒:“今天多亏你帮忙了,你得喝一杯感谢酒!”孙凯没法拒绝,一饮而尽。同事又敬酒:“今天让你受累了,你得喝一杯辛苦酒!”孙凯又干了。同事又敬酒:“今天耽误你休息了,我得敬你一杯赔罪酒。”孙凯又喝了……于是,这顿饭下来,两人的关系从此走得很近。

    还有一个朋友找孙凯借钱,要给母亲看病,孙凯二话没说就掏出来了。不久后朋友还钱,非请孙凯喝酒不可,孙凯没法拒绝,去了。朋友说:“为了感谢你的帮助,敬你一杯感谢酒!”孙凯没法拒绝,干杯了。朋友说:“咱们再喝一杯感情酒,向很多人借钱,就属你最痛快,咱们的哥们儿情谊没的说。”没法拒绝,孙凯又喝下了。朋友又说:“再敬一杯感叹酒,人世沧桑,祸福无双,哥们儿你出门在外,要多保重。”孙凯还得喝……于是之后,哥们儿的关系更铁了。

    又过了几天,孙凯参加一个同学聚会。其中有一个同学端起酒杯说:“这几年你在外边发达了,不认识老同学了,不认识你就不喝。”孙凯无奈只得喝了。同学又说:“同学的深厚情谊你忘了,忘了你就不喝。”孙凯还得干。同学喝得兴起,又说:“这杯你还得喝,不喝就是孬种。”孙凯不能不喝……酒是喝完了,但是之后凡是有这个同学参与的聚会,他都会找个借口推掉。

    为什么,前面两位敬酒,孙凯不但喝了,而且喝得心里舒坦,彼此关系也越来越好;而后面这位敬酒却把人家劝得不再想见面了?原因很简单,敬酒也要把握好分寸。喝酒的由头要好,言辞要妥当。如果动不动就来一句:“不喝就是孬种。”人家就算喝了心里也不痛快。因为是被强迫的,而不是被诱惑的。另外,在我们给客人敬酒时,还要根据与对方的关系,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敬。这样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通常如果给领导敬酒,作为下级你的态度一定要诚恳,同时要表现出恭敬。首先要毕恭毕敬地站着,面含微笑,双手捧着酒杯,酒杯的高度不能超过领导的酒杯,如果领导的酒杯放得比较低,要用手将领导所举的杯从底部托至一定的高度。敬酒的时候,要微微地欠着身子,说声:“领导你请!”领导没有举杯的时候,你千万不能先喝,等领导喝了你才能喝。

    如果是上级给下级敬酒,杯中的酒酿含着多种意思,即使是空杯也代表亲民、慰问、鼓励和关怀。如果你给下属多些平等对饮的机会,此时酒则意味着你对他们莫大的赞赏。通常,领导跟下级喝酒时,一般不会说敬。有的领导会直接叫秘书替自己跟谁谁喝一杯。当然,如果一个领导能与下属在酒桌上打成一片,也不失为是一种为官之道。

    如果是商务合作上的关系,敬酒还有更多讲究。首先是斟酒。按照规范来说,除主人和服务人员外,其他宾客一般不要自行给别人斟酒。如果主人亲自斟酒,应该用本次宴会上最好的酒斟。斟酒的顺序要从高位者开始,然后顺时针斟。斟的酒如果是白酒和啤酒可以斟满,而其他洋酒就不用斟满了。接下来是敬酒的时间,敬酒应该在特定的时间进行,以不影响来宾用餐为首要考虑。在对方没有和其他人敬酒或是嘴里没在咀嚼的时候去敬。如果向同一个人敬酒,应等身份比自己高的人敬过之后再敬。然后是敬酒的顺序,一般情况下应按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避免出现尴尬的情况。如果职位、身份的情况不明,也要按统一的顺序敬酒,比如先从自己身边按顺时针方向开始敬酒,或是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依次进行。最后是敬酒的举止。首先是站起身来,面含微笑,手拿酒杯,面朝大家。然后说祝酒辞。向别人敬酒时还要注意,如果对方酒量不济,不可强求。因为喝酒的最高境界是“喝好”而不是“喝倒”。此外,在具体的应对上还要注意,比如对方是东北、内蒙古等北方地区的人,敬酒的时候往往讲究“端起即干”。在他们看来,这种方式才能表达诚意、敬意。如果自己酒量欠佳应该事先诚恳说明,不要看似豪爽地端着酒去敬对方,而对方一口干了,你却只是“意思意思”,这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

    如果是作为一个晚辈去给长辈敬酒,态度一定要恭敬,要双手捧杯;同时眼神也很重要,要流露出对他的尊敬与祟拜。酒杯的高度一定要低于长辈的酒杯,也就是说你碰杯的时候要碰长辈杯子的下方。

    最后一种情况就是向异性劝酒。通常男人劝酒往往是自己先一饮而尽后再说,而女人去劝酒多用一个眼神、一个浅笑外加言语,便可让喝酒的男子觉得很有面子。通常女人在抵御劝酒上,也有一套,所以男人尽量不要去劝女人喝酒。女人喝酒讲究矜持,也是有尺度的,基本上你好话说尽了,她不喝就是不喝。所以为了避免不开心,你不可勉为其难。还有一点要记住,女人要么不喝酒,喝酒的女人酒量多数都是很大的,并且女人在酒桌上也是抱成团的。

    敬酒不是灌酒,喝好不是喝倒

    在宴请上,为烘托气氛大家总是会不停地相互劝酒、敬酒。一场宴请开始之后,喝酒排在了最前位,有的一开始就得先来个三杯,并美其名曰酒过三巡,并且这三杯酒必须全部喝完。喝过这三杯酒,才开始吃菜、交谈。吃了几口菜,第二轮的敬酒就又开始了。这时主人就会端起酒杯跟来宾敬酒,这主人在敬酒,客人可不好不饮,就算不喝完,多少是得喝一点的。等主人敬过酒后,陪客又开始敬酒了。等陪客敬过酒,客人又一个一个回敬。这一轮又一轮的敬酒,大家彼此都得喝。

    如果酒宴上你级别最低,不管你是主或是宾,你必须每一杯酒都喝完,你不喝完,领导就会说喝酒看工作,你这人不实在,滑头,总之这敬酒无论多么难下咽,你也必须喝下去,最后敬酒就变成了灌酒。而且许多人总是觉得,在酒桌上要是没有“喝倒”就是没有喝好。于是在酒宴上,主宾之间你敬过来他敬过去,最后总要有人喝醉了好像才算是喝好了。

    在饭桌上,大家相互敬酒、劝酒本是为了营造一下气氛,如果喝到最后敬酒变成了灌酒,这种气氛就可能会被破坏掉。

    酒是一把“双刃剑”,敬酒、劝酒的工夫拿捏得好,能“酒半功倍”;相反,把喝酒看成了自己耍威风、要面子的武器,把敬酒、劝酒变成灌酒,那就会“酒倍功半”,说不定还会出现因劝酒、灌酒误事,甚至酿成悲剧也不足为奇。

    曾经就有过因酒场上过分劝酒而出事的报道:

    某日,私交不错的王某和刘某等4人相约在当地一家餐厅吃饭、喝酒。酒桌上,王某等人仗着自己酒量好,频频给刘某敬酒,刘某推辞不过,多喝了两杯。酒后,刘某骑摩托车回家,不慎掉入水渠里摔成了重伤。发生了这种事,刘某的妻子认为,王某等3人与自己的丈夫共饮,对此负有责任。王某等3人却认为刘某出事是因本人不慎所致。后经当地司法局调解,王某等3人共同赔偿刘某3万元。

    在不少人眼中,朋友相聚“感情有,喝一宿”,而且认为不劝酒会“冷场”,往往忽视对方身体是否健康,是否适合饮酒。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共同饮酒者应当尽到保护、提醒义务。如因劝酒造成共饮者出现意外,受害者自身固然有过错,劝酒者也要承担部分民事责任。因此,酒场劝酒虽是常事,但也要讲究一个适度。毕竟大家聚在一起原本就是为了加深感情、办好事情,倘若因喝酒喝出了意外,就算不需要承担责任,大家的心里肯定也是不好受的。

    如今,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和谐”,所以在酒桌上也应该做到这个“和谐”。敬酒,应该看准对象,因人而异,不能把敬酒当成耍威风、要面子,否则酒宴也就会变成“鸿门宴”。做到了这一点,对大家都有好处。那些爱喝酒,经常喝酒,喜欢拿喝酒说事的人也要从改变敬酒的态度,做到解放思想,坚决摒弃那种“宁伤身体,不伤感情”的陈腐观念,把握“度”,做到适可而止。

    在一个商务酒宴上,李刚作为东道主代表,饱含深情,频频举杯,盛情让人难以推却。这时候,来宾中有一位先生举杯回敬道:“各位朋友,我们今天能聚首一堂,实属不易,我们今天喝的不是这酒杯里的酒,而是跟东道主、跟大家能够聚到一起的一种情分,这种情分,即使是饮尽千杯,也不足以述其万一。所以,我建议,让我们用这一杯,来回敬东道主,回敬他们的热情招待,并借助这个机会,也回敬大家一杯,谢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多照顾,我们今天不能喝醉,因为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那就是记住在座每一位朋友的情,让我们为了这永不忘怀的情谊,干杯!”

    他这一番说辞下来,众人都干了杯里的酒,东道主也不好意思再频繁地敬酒,这喝酒的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而且当天,果真没多少人喝醉,但都喝得很尽兴。因为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第一次不在酒里醉里看人,而是清清楚楚地记得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情谊。

    敬酒是为了体现主人的热情好客,是一种礼貌,因此给客人敬酒时一定要尽着每个人的量,由着每个人的兴,切不可将敬酒变成了灌酒。大家都喝尽兴了、喝开心了就好了,不一定得“喝倒”。

    女士敬酒,五大妙招轻松搞定宴请

    现如今,社会上早已不再是男人的天下,在各行各业,上至政府机构,下至企事业单位,无论是官场还是商场,都少不了女士的身影,尤其是在职场中,女性在做外联工作上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做公关工作的几乎都是女性。各行各业没有哪一行没有宴请,甚至可以说,没有哪一场宴请上会少得了女人。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少数女人跻身于大多数男人的宴请之中。不管是出于怜香惜玉,还是出于绅士风度,在宴请中,女人往往可以占尽优势,让宴请中的男人情不自禁地心软、轻而易举地让步。

    盖女士是某外企的销售总监,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对于敬酒可是很有一套。举着一杯白酒,劝宾客喝酒。“这位大哥长得白,肯定天天发大财,喝了这杯酒,好事天天有。”脱口一段敬酒词,让男士乐开了花,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她又走到一名女士面前说:“这位大姐,美丽又善良,送你一朵吉祥花,年年月月有钱花!”女士被夸得笑靥如花,将杯中饮料也是一饮而尽。基本上,她所到之处,男女宾客都没有拒绝。

    就拿敬酒来说,一个女人倘若想让宴会中的男人喝下她所敬的酒,就不必像男人一般大费周章。下面的这些妙招可帮女士轻松搞定宴请。

    妙招一:展现出你的魅力

    作为女人是一件幸运的事,尤其是做现代社会的女人,而作为一个既甜美又妩媚的女人简直是福中之福。当我们拥有这么好的外在天赋,当我们拥有那么磁性美妙的声音,如果不能在宴请上把它发挥到极致,岂不是暴殄天物?在职场混,就得善于运用女人的本钱。在宴请上自然也不能浪费了自己的独特资源。漂亮的女人在酒桌上想劝酒,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放“电”,只要你电到了他,你让他喝多少他就喝多少。这也是酒场女士最基本的作战方式。

    妙招二:装可怜

    女性如果再表现出可怜楚楚的样子,想必是男人都会让你几分。开始喝酒的时候便可以可怜兮兮地告诉大家你真的是不能喝酒的,很抱歉,请原谅。这时候,如果有人在一旁证明一下就完美了,喝的时候别人会自然相让。女人喝半杯,男人怎么也得一杯吧。这样一来二去几个回合下来,高手也被你灌倒了。

    这一招主要适用于不太熟悉或新交的朋友,若是多年老友和死党,就别玩这种把戏了,谁还不了解谁啊?

    妙招三:捡软柿子捏

    在酒桌上一定要看准形势,主动出击,先抓住一个酒量弱的人进行攻击。这时候要保证杜绝外界的一切干扰力量,所有其他人进攻统统不喝,把眼光和精力只放在目标选手身上,所有的替酒的、代酒的只当是隐形人。目标人物不倒下绝不转移视线,下手要快,态度要硬。

    这一招要求眼光要好,挑选目标的时候要看清楚再下手,否则遇上扮猪吃老虎的酒场达人,那么就不好收场了,说不定趴下的是自己。

    妙招四:在酒桌上别逞强

    大多数女性的酒力都是十分有限的,也就能喝那么一点。在酒桌上切勿有蚂蚁吃大象那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否则第一个趴下的很可能是自己。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保存实力,不要只顾着喝酒,要勤说话,多劝酒。

    这一招是为了防范那些善于饮酒的人的。有人敬酒便一口干了,那就劝他再来三杯。

    妙招五:要敢于变脸

    当吴侬软语失去功效的时候,当对方不懂得欣赏的时候,就到了大家改变攻势的时候了。你可以突然站起来,用纤纤玉手轻轻地一拍桌子,或横眉冷眼,或泪眼朦胧,或无限哀伤地再问他一次:“你喝,还是不喝?”如果他还不喝,你就可以转身走人了,以后不要再跟这个人有任何的来往。

    这一招要求眼神要冰冷、仇恨、无情,且充满杀气。总之要有种让人有不好预感的可能性。这招只适用于跟你有一定交情的朋友,若是不太熟悉的人,说不定他就夺门而出了。

    在酒场上女性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但这也跟宴请之中男女比例有关。如果某个宴请女的比男的还多,或男女参半,这些招数可能就会失灵了。

    拒酒的招数,你也必须要会一点

    在宴请之中,不论你是会喝的还是不善饮的,既然端起了酒杯就没有不喝的道理。所以,参加宴请,我们不但要学会敬酒的技术和门道,拒酒的招数也必须要会一点。如果你不会,当别人敬你酒的时候,你就只能横下心来喝。如果随随便便就把别人敬的酒给挡下来,那么难免会让人觉得心中不快。

    一个酒量不怎么上得了台面的朋友参加宴请,席间有一个领导过来敬酒,这朋友赶忙推脱,说喝不了酒,领导怒了,一指旁边的席位说:“喝不了酒坐这里干嘛呀?”这位朋友尴尬得无地自容,从此落下了宴请恐惧症,一提宴请就情绪低落,脸色苍白。

    可见,拒酒可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有人问,这可怎么办呢?我实在是喝不了啊。当然,实在喝不了,或是已喝得太多。这酒该拒的还是要拒,如果来者不拒,这样很容易被灌醉,之后呕吐或是耍酒疯,难受出洋相的可都是你自己。但是绝不能硬生生地拒绝,这会让敬酒的人感到尴尬,感到没趣,从而失去你参加宴请的初衷——宴请交友、宴请办事。拒酒,要做到委婉而又坚决,有理有据而又幽默诙谐,据理力争而又不失融洽和谐,既不伤身体,也不伤感情。

    挡酒的理由千千万,重要的是随机应变。适时用好一些挡酒词,既能全了大家举杯敬你酒的面子,还能凸显你个人与众不同的酒桌文化和经验。下面且看公司新人小童是怎么挡酒的。

    童大宝是一家保洁公司的业务员。这天,他们部门人员聚餐,男士们点了名要喝酒,而且还必须灌醉一两个人,童大宝是公司新人,暗忖今晚是难逃一劫了。

    席间,大家果然商量好了似的向着童大宝和公司另一新人不断灌酒,童大宝有心挡下,但苦于没有什么借口,到最后实在是喝得不行了,童大宝猛地站起来,对着劝酒中某一个组织的人说道:“黄哥,我刚到公司,很多事情都不懂,要不是您一把手一把手地教导我,现在我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呢,就冲这个,我敬您一杯。”说完,一口干了杯中的酒,然后又对他说道:“黄哥,虽然我是新人,今晚该多喝点酒,但您是知道的,明天咱们还有一项工作必须完成,不能喝得太多,希望您跟其他同事说说,放过小弟,不行等下次时,小弟加倍补上就是。”

    黄哥听他这么一说,虽然想想明天没什么重要的工作,但既然他已经喝了这么多了,还说了以上那些话,那不管怎么样,觉得自己都得照顾这个新手,于是果然没再为难他,而是笑着跟其他同事打过招呼,大家就放过了小童。

    宴请之中,劝酒挡酒皆有妙词,有时候酒喝的不多,就在于这挡酒词用得好,用得妙。这挡酒词用好了,有时候抵得上好几斤老白干。当然光说不练假把式,到底该如何把拒酒这事办得漂漂亮亮的,还得实际操作,下面就是几个具体的拒酒法则。

    首先是借口托词法。不喝酒,总得有个为什么吧?理由大致可以分成三种,一是身体健康的理由:胃病又犯了,肝脏不行了,血压起来了,心脏受损了……都是可以不喝酒的理由,身体健康是个大问题,现在的人对健康越来越看重,如果真的是身体的原因,那酒就算了,“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以茶代酒吧。但是总会有些爱较真的人,会刨根问底,啥病啊?多严重啊?不影响喝酒吧?“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来喝点吧!这时候就得把药片拿出来,把病历拿出来,把医嘱拿出来,总之,啥是铁证就拿啥,把这个借口给圆了,把这杯酒给拒了。

    二是以家里人不同意为借口,“来时夫人有交代,少喝酒来多吃菜”,或者说母亲年高,血压也高,在家担心睡不着觉,或者是说孩子年幼,……并要举例说明,如有次酒喝高,回家老婆闹,翻脸要离婚,差点过不下去了。时间、地点、人证、物证全都有根有据,这样这杯酒应该不用喝了吧?

    还有一个比较合适的借口是要开车。现在对酒后驾车和醉驾的打击是越来越严重,如果真是因为这个理由,一般人也就不再逼酒了。

    其次是绝地反击法。反击的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抓住对方话中的漏洞进行辩驳,很少有人能够把话说得严丝合缝,理由充分,逻辑严明,辩无可辩的,总会出现一些疏忽漏洞,就可以抓住这些漏洞进行辩驳,分析其情理,最后要得出该喝酒的不是这而是那。不过这个方法对思维和口才的要求比较高。

    还有一种方法是对攻法,就是以攻为守,一杯我不喝,要喝就喝一瓶,一瓶你也愿意喝?那就两瓶一块喝,总之是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用气势压倒对方,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使用这个方法前要注意两点,事先不能说酒量浅的话,要做出高深莫测,喝酒是为了解渴的姿态,还要注意,如果真的遇到酒仙,这个得方法慎用,还是早点认输为好。

    再次是伪装表演法。一杯酒下肚,如同饮鸩;两杯酒下肚,就要倒地;三杯酒下肚,就可以直接装醉了。使用此方法的注意事项是要有一定的表演功底,喝酒的时候要眉头紧皱,脸色苍白,气喘吁吁,真有再喝一杯前先拨打120的架势,这种情况下,试问谁还敢敬你酒?建议想使用这种方法的酒友们先淘一本中戏的教材好好研究研究。

    拒酒时讲究唇枪舌剑,你攻我守,斗智斗勇,忌讳的是偷偷把杯中的酒倒掉,或是拿水和饮料假装是酒,如被发现,一世英名毁于一旦,酒品会从此被人看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