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你一直浪费生命 还安慰自己追求稳定-重塑自信,你是职业舞台上唯一的主角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个人失去了自信,就像一条鱼离开了水面一样可怜。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在职业舞台上表演,而自己永远只能做个看客。其实,这一切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只要永远坚信这一点,你是职业舞台上唯一的主角。你可以使你的“舞台生涯”变成一部悲剧,也可以使它成为一部喜剧——关键看你如何“表演”。你的“表演风格”不但能改变台下观众对你的认可程度,甚至还能改变你自己的命运。

    破解囚禁自我的咒语

    我的第一个老板,是一个要求非常严格的人。而我,却生性懒散,始终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这份可有可无的工作。

    有一次,老板把我叫到办公室,非常严肃地说:“小赵,你知道我对你的看法吗?你是一个天生喜欢抱怨的人,不断地为失败找借口,所以你一直遭遇失败。你很少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从来不认为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却将抱怨和找借口视为理所当然!”

    我虽然没有立即反驳,但对这个评价很不以为然,自己难道真像他说得那么不堪吗?

    老板笑了笑,继续说:“你的聪明才智应该用来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而不是整日抱怨,把大好的光阴白白浪费掉了。甚至,当你不愿意去做一件事情时,早在做它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借口。”

    终于,我忍不住小声抗议道:“我没有,有的工作确实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老板不紧不慢地说:“难道我说错了吗?你最常见的借口就是:‘我已经很努力了,但这种产品太没有名气了’‘我真是没有办法了,谁让对手太强了’‘我真的尽力了,不过我们的产品太贵了’‘我有什么办法,公司知名度那么低,谁会买咱们的商品呢’……”

    我有些脸红了,这些的确是我的口头禅。

    老板继续揭发我:“当你没有做好上司交代下来的工作时,就会说:‘这工作我本来就做不了,他以为我是哈佛毕业的吗’‘都怪他没有安排适合我做的工作,他就不能发现我的优点吗’‘唉,都是环境不好’‘别的同事都不配合我,我怎么干得完呢’‘他把我当成万能的主了,这种事情是我干得了的吗?’……”

    我不得不承认了,但是仍然抗议说:“这有什么奇怪,就连我的上司们,也会出现诸如这样的借口:‘这个项目我真的尽力去做了,但我手下的员工太笨了’‘我不能同时做好几件事情的呀,他们也不帮帮我’‘真让人头疼,这些人太难以沟通了’……”

    老板叹了口气:“你说得很对,你们如此煞费心机地找借口,却无法将工作做好,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如果你们肯将一半的精力和创意用在工作上,一定能够取得卓越的成就。你不妨反过来思考,既然你这么善于寻找借口,那么试着将找借口的创造力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情形会大为不同。”

    老板的话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不得不开始反思了。

    是的,多年来,我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深深挫败感,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的人。作为从一家高等院校毕业的我,甚至很少触及自己专业领域,怕唤醒自己学无所用的痛苦。每逢看到自己那些同学们纵横驰骋在职场,在事业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耀眼的成就时,自己心态就变得相当晦涩,像泰坦尼克号一样,迅速沉到冰冷的海底。

    这个心态就像一个可怕的咒语,一直囚禁并折磨着我,直到此时,我才彻底解除了对自己的精神折磨,解放了我的心灵。

    放弃本专业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是否找到了值得你投入全部力量的新的奋斗领域!问题在于你在这个领域里做得怎样!问题在于你是否享受你所改行的事业!是的,确实就是在这一瞬间,我从心灵深处,破解了囚禁我很多年的自己给自己的“失败者”的咒语,释放了自己心灵深处自信自爱的涌泉,使之滚滚喷出激情创业的激流。我对天发誓,要在自己从事的这个领域里,做出和同时代的杰出者一样伟大的成绩来。

    时代巨变,职场巨变,人生机会也瞬息万变,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自己追求成功的意识和意志,应变的是自己发现机会、适应机会、捕捉机会以及咬定机会的能力。这是21世纪人才成功最重要的要素,也是企业、组织、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繁荣发展的基本教义。

    在蓝海战略、长尾理论这些说法出笼之前,我就随机应变、急流勇退、给自己开辟出了一片滔滔蓝海了……这一切的起点,都来自于我善于摆脱“失败”暗示、在残酷的现实挑战面前能够自我调节、努力适应,培养一个多看光明、求胜好斗的美丽心态。

    面对失败,与其抱怨,与其挖空心思地去找借口,不如积极地寻找方法,建立全新的工作模式。其实你完全有能力将工作做到最好。

    任何时候,都不要自我设限

    一个人的能力,好像水蒸气一般,不受任何拘束,没有限制。除了你自己,谁都无法把它装进固定的瓶子里。你如果把所有的能力都发挥出来,其能量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然而事实上,这种情况非常少。

    有个小孩子总被另一个大孩子欺负,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

    每次挨了打,小孩子就哭哭啼啼地跑回家,向母亲述说委屈。母亲十分气愤,对他训斥说:“你这个笨小子,怎么不反抗呢?去,把那家伙揍趴下!”

    “我不敢,”孩子哭着说,“我打不过他。”

    “唉,你这个胆小鬼。”母亲摇摇头。

    后来,小孩子长大了,而且身强体壮,但他仍然受着那个大孩子的欺负。尽管他足足高过大孩子一个头,可仍然不敢反抗。

    有一天,小孩子的母亲出门买菜。在大街上看见了儿子,只见人高马大的他竟蹲在地上,双手抱头,任凭一个小个子拳打脚踢。

    “儿子,站起来!”母亲气得大叫,“你要像个男子汉,快还手啊。”

    听到母亲的呼唤,儿子猛然跳了起来,一拳就把小个子打倒在地。小个子逃走了,可儿子仍然傻愣愣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那个小个子就是以前欺负他的大孩子。

    “原来,我可以打得过他。”儿子对母亲这样说。

    因为自卑,人们总是给自己的能力设定一个界限。一旦超越,就惊讶得不得了:“怎么回事,我根本做不到的呀?也许是运气太好了吧。”

    于是,你把所有的成功归结于运气。当下一次遇到相同的机会,你仍然没有信心去抓住它。你只是想,上次只是运气而已,这次恐怕不会再成功了吧?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你彷徨,你犹豫,然后机会早已经逃之夭夭了。

    相信自己的能力,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自我设限。如果每当遇到困难,你总认为自己的能力无法克服,久而久之,任何困难都能把你打倒。

    当你害怕大狗时,一只小狗也敢过来咬你一口。

    不要自我设限,更不要以为自己永远无法成功。就算你现在事业无成,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其实与那些成功者不相上下。

    一个成功者处理任何事时绝不会吞吞吐吐、模棱两可。他全身都充满了魄力,因此他不必依靠他人,而能独立自主。那些毫无成就的人既无自信心,本身的能力又非常欠缺,他的姿态总是一副日暮途穷的样子,他的谈吐和工作处处表示他已无能为力了。

    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就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相反,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无论他有多大本领,也不能抓住任何机会。他遇到重要关头,总是不肯把所有的本领都表现出来,明明可以成功的事,结果却往往弄得惨不忍睹。

    从“不可能”到“一定能”

    接到任务,不要动不动就说“不可能”。面对工作,你只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能”!有了这种心态,任何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其实,很多事情,虽然表面看起来不可能成功,但只要努力去做,十有八九会成功。因为很多看似“不可能”的工作,其困难只是被人为地夸大了。当你冷静分析、耐心梳理,把它“普通化”后,你常常可以想出很有条理的解决方案。

    于是,人们常常感慨道:“原来成功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高不可攀!”

    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十分有趣的动物叫作大黄蜂。曾经有许多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社会行为学家联合起来研究这一种生物。

    大黄蜂之所以引起这么多学者的关注,就在于它特殊的体态。根据生物学的观点,所有会飞的动物,其飞行条件必然是体态轻盈、翅膀十分宽大;而大黄蜂这种生物,却正好完全相反。它的身躯十分笨重,而翅膀却是出奇的短小。依照生物学的理论,大黄蜂是绝对飞不起来的。物理学家则强调,从流体力学的原理看,大黄蜂因为其身体与翅膀的比例,绝对没有飞行的可能。总之一句话,大黄蜂这种生物,根本是不可能飞得起来的。

    然而,只要是正常的大黄蜂,却没有一只是不能飞的;甚至于,它们飞行的速度并不比其他飞行动物差。这种现象,仿佛是大自然和科学家们开的一个很大的玩笑。

    最后,社会行为学家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信念。

    每一只大黄蜂在成熟之后,本能就让它很清楚地知道,它一定要飞起来去觅食,否则就必定会活活饿死!这正是大黄蜂之所以能够飞得那么好的奥秘。

    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大黄蜂能够接受教育,学了生物学和流体力学,很清楚地知道了自己身体结构与翅膀的设计完全不适合飞行,那么,这只学会告诉自己“不可能会飞”的大黄蜂还能够飞得起来吗?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妨拿另一个故事来作为参照。一只鹰从小就生活在鸡窝里,所有的鸡都告诉它“你不可能会飞”。结果这只鹰就真的丧失了飞行能力,它像一只普通的鸡一样度过了平凡的一生。

    所以说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因为你对自己的看法决定了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事实上,人有许多潜在的能力,只有到了紧急情况下才有可能发挥出来。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紧急能力是潜伏着的。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念,就一定能将这些潜能发掘出来。

    当亨利·福特决定生产著名的V-8型汽车时,他选择制造一组8缸发动机,并指示工程师们去设计这种发动机。工程师们同意照办,可设计一直都停留在纸上,因为在他们看来,要把8个汽缸放在1个发动机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能的。

    福特说:“无论如何都要生产出来。”

    “但是,”他们回答,“这是不可能的!”

    “接着干,”福特说,“我需要它,我会拥有它。”

    他们只好继续试验,好像受到某种魔力的冲击,通过一年多的辛苦工作,尝试了各种方法,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秘诀。

    可见,要想走出“不可能”这一自我否定的阴影,你必须有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用信心支撑自己完成在别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当然,在灌注信心的同时,你必须了解这些工作为什么被认为“不可能完成”。针对工作中的种种“不可能”,看看自己是否具有一定挑战能力,如果没有,先把自身功夫做足做硬,“有了金刚钻,再揽瓷器活儿”。须知道,挑战“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常有两种结果,成功和失败。而你的挑战能力往往使两者只有一线之差,不可不慎。

    即使离开,也要保持你的自信

    当过兵的朋友,想必都听过这样一句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其实,军队如此,职场又何尝不是如此?职场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地方,人才流动也属平常。但很多人却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他们在这个变化的职场中显得彷徨失措。

    于是,他们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职业彷徨期,不知道如何才能求得新发展,缺乏工作动力,对未来失去信心,内心充满了抵触情绪。有些思想偏激的人,甚至对即将离开的公司做出种种报复行为。这不但是职场缺氧的表现,更是不自信的表现。

    大学毕业后,叶子应聘到一家贸易公司。初来乍到,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每天忙忙碌碌,除了专注眼前的工作,根本无暇顾及他人。但是就在叶子来公司半年后,她的目光第一次被工作之外的事情吸引了——曾带过叶子的董姐辞职了。

    而叶子注意到这件事的原因,是董姐在离职时竟然发泄私愤,把电脑里的文档资料、合同底稿、企划文案等全部删掉了,留给继任者的是一部格式化了的电脑。继任者要什么没什么,一切从头做起,连续几天加班,苦不堪言。

    不仅如此,临走时,她还对叶子们这些后来者出言不逊:“你们也别在这里卖命了,卖命的结果肯定跟我一样,不,比我还惨!”

    因为她曾经带过叶子,领导让叶子转告她,她的移交手续没有办清,请再来一趟。叶子打电话给她,婉转地请她来一趟。谁知,她怒气冲冲地对叶子说:“告诉他,让他死去吧。”叶子握着电话目瞪口呆。

    董姐的走,让叶子见识了什么叫职场上的怨妇。

    转眼三年过去了,叶子也从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青涩毕业生成长为一个业务熟练的资深员工。然而,随着一场经济危机的到来,公司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叶子也被划入了被裁员的行列。

    从接到裁员通知的那一刻起,叶子就开始不动声色地准备离职了。想到自己刚出校门便进入这家公司得到锻炼,叶子心里对领导、对公司充满了感激,当晚叶子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充满对老总、同事以及团队的感激之情。第二天,叶子将辞职书以及感谢信递给老总,说:“王总,这几年,我跟随您成功地打赢了好多场商战。在这里,我不但提高了业务能力,还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虽然现在不得不离开,但我希望能在临走前,把我的感谢信在例会上读一读……”

    那天,叶子还根据自己三年细心的观察,针对具体情况给公司提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老总边听边点头,听完后,他感动地说:“一个即将离职的人临走前还对公司的事务这么上心,真是难能可贵。”

    公司规定,员工在离职前,有义务培养好接替离职员工的人选。为了降低辞职可能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叶子根据老总的指派开始重点培养一个接替叶子的员工。叶子热情地传、帮、带,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这个员工基本上就可以顶替叶子的日常工作了。

    离职的日子越来越近,叶子更是早到晚归,想站好最后一班岗。她不但提前培养出了接班人,并把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当时临近年终,公司还把叶子的年终奖金提前发了。

    按照叶子与老总的约定,在周五下午的例会上,老总将公布叶子离职的事情,同时由叶子宣读感谢信。叶子的离职让大家很意外,但是叶子的感谢信让每个人都感到了温暖。以至于在读感谢信的时候,她好几次都被大家热烈的掌声打断。老总破例在会议上宣布:“感谢小艾这几年给公司做出的贡献,这个月的公司聚餐提前到今天下午下班后,算是给小艾饯行。”用聚餐的方式给辞职的员工饯行,这在公司还是第一次。

    饭后,叶子给大家鞠了一躬,算是正式告别。离开不久,叶子收到同事的手机短信:“小艾,同事们一致认为你转身离开的姿势非常优雅!”

    很多人由于被公司辞退,而使自信心变得支离破碎,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职场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一个员工被辞退有很多原因,并不能完全归咎于能力不行。所以,你完全没必要因为一次离职而对自己失去信心,更没有必要自暴自弃。

    即使离开,你也要保持你的自信。

    跨越自卑,做人生的主宰

    有一人身为董事长,每次开董事会的时候,他却总是蹑手蹑脚地走进会议室,就好像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就好像他完全不胜任董事长的职位。他甚至还感到奇怪,自己为什么在董事会中威信这么低,竟然很少有人尊重他!

    他没有意识到,这正是因为他给自己全身都贴满“降价”的标签!每天他都像一个无足轻重的人那样立身处世,给人的印象是这样不自信,如何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世人因自卑而痛苦者往往如是!

    无数事实证明,很多人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太自卑。他们总是忍不住问:“像我这样的人也能成功吗?”有的人竟然这样认为:“假如我也能发财,那全天下的人都会发财了。”这样的人,实在傻得可怜!

    因为自卑,总认为自己不行,所以他们做起事来畏首畏尾,“我不行”、“我干不了”成了他们习惯性的思想。其实,他们并不笨,也不是没有才能,只是心中对自己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盲目地否定自我,从而丧失了信心,以至于对目标浅尝辄止。

    实际上,只要跨越了自卑,你就能成为人生的主宰。

    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曾被当权者驱逐出境,流落到英吉利海峡的泽西岛上,同时又病魔缠身。而更可怕的是,他还被深深的自卑困扰着。

    在那段日子里,雨果每天都久久地坐在能够俯瞰海港的一张长椅上,凝视落日,陷入冥思苦想之中。然后,他总是缓缓却坚定地站起来,在地上捡起石头,一块块地掷向大海。掷完了,就带着满足的心情和变得开朗的神情离去。

    他天天如此,终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天,一个大胆的孩子走上前来问他:“为什么你要跑来这里,向海里投这么多的石头?”雨果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严肃地说:“孩子,我扔到海里的不是石头,我扔掉的是‘自卑’。”

    雨果终于没有让那无益的自卑夺去自己的斗志,而是用自信战胜了它,从而战胜了逆境,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雨果使用了一个极为聪明的方法,他借助有形的石头将无形的自卑感扔进了大海,同时也将那些长久以来困惑他的不安感驱逐殆尽。结果,他也确实转变了自己的观念,并让他的潜在能力也获得了自由地发挥。

    只要扔掉自卑,拥有自信,你就有了前进的勇气与力量,就有了奋斗的动力,从而能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失败与挫折,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

    梁启超说:“凡任天下大事者,不可无自信心。每处一事,既看得透彻,自信得过,则以一往无前之勇赴之,以百折不挠之耐力持之。虽千山万岳,一时崩溃而不以为意。虽怒涛惊澜,蓦然号于脚下而不改其容。”信心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有了自信,就有了顽强的精神和意志,从而能战胜自己,战胜重重困难。

    一个自信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总能不畏险滩、不畏暗礁,从容不迫,跌倒了顽强地爬起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成功的青睐。

    记住,跨越自卑,你就是人生的主宰。

    一个人有了信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卢梭说:“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事业简直是奇迹,有了它,你的才智就可以取之不尽。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无论有多么大的才能,也不会有成功的机会。”

    经营自身,改变你的世界

    一人一世界,就是说,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不相同。

    穷人的世界到处都是贫穷,富人的世界满是财富;失败者的世界充满了凄风苦雨,成功者的世界到处是鲜花和掌声。

    然而,每个人的世界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穷人可以通过努力,拥有充满财富的世界;失败者也可以走向成功……你需要的只是足够的自信。

    现在,你是在为自己工作,同时你也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你准备通过工作来改变自己的人生。但你也许还缺少一点自信,这也是很多人最终半途而废的原因。

    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工作没有信心,那么,即使有再大的热情,也会被一次次挫折和失败的冷水所浇灭。

    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取决于其自信程度。如果拿破仑没有自信,那他的军队决不可能成功地翻越阿尔卑斯山;如果刘翔没有自信,那他也不可能在奥运会上夺取110米栏金牌。同样,如果你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成功的信心不足,那你的一生也不会成就伟大的事业。可以说,自卑被自信超越之日,便是生命之花怒放之时。

    那么,一个人如何建立自信呢?

    方法有很多,比如,你可以记住、理解并时常重复着说: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成功!这是自我暗示的一种形式,是取得成功的一句自我激励语。

    让我们来看看英语狂人李阳是怎样建立自信,并改变自己的世界的。

    李阳原本性格封闭,最不爱当众说话,但又渴求当众说话。为了改变自己的世界,他决定用英语挑战自我。

    他的激励语与众不同:I enjoy lose face !(我热爱丢脸!)现在看来,李阳的成功秘诀正是不怕丢脸!他说:“成功人的常态在普通人看来就是变态。”

    为了战胜不敢当众讲话的自卑感,李阳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写成40多页的演讲稿,要在全校师生面前大声演讲。他让同学贴出海报,说有一个叫李阳的小子要开一个英语学习讲座。

    那天晚上,用李阳的话说是“紧张得想呕吐”。可他还是登上了讲台,气喘吁吁地完成了演讲。想不到,这次演讲居然一举成功了!此后,他又走出校园进行了几十场演讲,一下子成了校园名人。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能力呢?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你将无法获得真正的成功,更不可能得到真正幸福。因为健全的自信往往是导致成功的关键,而自卑感和无能感却常常是达到目标或希望的障碍;与此相应,自信会帮助你发挥更大的潜能,以实现愿望。

    效率第一,职场不需要“愚公”

    每一个成功老板的背后,必定有一群能力卓越、忠心耿耿且业绩突出的员工。没有这些成功的员工,老板的辉煌事业将无法继续下去。

    而对于员工来说,业绩也是职场生存的有力保证。

    所以,在工作中一定要讲究效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到位。与其把今天可以完成的任务千方百计地拖到明天,还不如用这些精力把工作做完。而任务拖得越后就越难以完成,做事的态度就越是勉强。在心情愉快或热情高涨时可以完成的工作,被推迟几天或几个星期后,就会变成苦不堪言的负担。比如,在收到信件时没有马上回复,以后再捡起来回信就不那么容易了。许多大公司都有这样的制度:所有信件都必须当天回复。

    古时有个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愚公面山而居,他在九十高龄时,决定开山修路,于是谱写了一个子孙相继、不畏艰难移山的悲壮故事。愚公精神曾鼓舞了中国历代勤劳勇敢的人们。

    但是,社会正在以不可预料的速度向前发展。21世纪,以“愚公”的速度开山修路无疑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了。于是,速度和效率成了一个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下面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效率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狮王要毛驴负责开垦一块500亩的荒洼地。

    毛驴接到命令后马上行动起来,它领着众毛驴们起早贪黑,干得非常起劲。

    过了几天,狮王前来视察,看后对毛驴说:“怎么这么长时间了,还没开垦出来,要抓紧时间,争取下个月完成。”

    毛驴一听傻了眼,自己没日没夜地干,还落个不是!

    下个月完成?这怎么可能呢?还剩下这么大一片呢……

    毛驴整天愁眉不展,茶饭不进,又加上日夜操劳,瘦了一大圈。一天,一只狐狸悄悄来对毛驴说:“毛驴兄,你干活也要讲究点策略。你没见狮王每次来都在公路上转一圈便走吗?什么时候到地里去看一次了!你若听我的,先把路边的地开垦好了,至于里边的,你再慢慢来嘛!”

    “唉,也只好如此了!”毛驴无奈,便听从了狐狸的建议。只把路边的地开垦了出来,并种上了庄稼。

    一个月后,狮王又来视察,它看见地已开垦出来,庄稼也已长出了小苗,很高兴,当即表示奖励毛驴十万元钱。

    毛驴用这些钱雇了几十台机械,把余下的荒地也开垦了出来。

    第二年,毛驴因“业绩突出”,被调到了狮王府。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像“小毛驴”这样的情况:费力不讨好。

    职场是靠实力说话的地方,在这里,做出业绩才是硬道理。因为出众的工作业绩更能证明你的能力,体现你的价值。经验、资历与努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辛苦和努力,虽然值得同情,但是没有价值。唯有辉煌的业绩和出类拔萃的能力,才是衡量一名员工价值的唯一标准。在职场里再怎么辛苦忙碌,如果没有功劳,也只能徒劳无益。

    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创造出丰硕的业绩,而绝不希望看到员工工作卖力却成效甚微。即使你费尽了全部的气力,如果做不出一点实绩,那也是没有用的。仅仅会埋头苦干、不问绩效的“老黄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企业更需要能插上效益翅膀的“老毛驴”。

    埋头犁地的老黄牛,勤恳作业,可是不抬头看路,错了方向,那么一天的劳动岂不是付之东流?我们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别等别人来问,要先问好自己。

    事实表明,既能跟老板同舟共济,又业绩斐然的员工,是最令老板倾心的员工。如果你在工作的每一阶段,总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经济的办事方法,你就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将会被提拔,会被实际而长远地委以重任。因为出色的业绩,已使你变成一位不可取代的重要人物。如果你仅仅忠诚,总无业绩可言,尽忠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起色,老板不可能重用你,因为把重要而难办的事交给你他不放心。更进一步讲,受利润的驱使,再有耐心的老板也绝难容忍一个长期无业绩的员工。届时,即使你忠贞不贰,永不变心,老板也会变心,甘愿舍弃有忠诚无业绩的你,留下业绩突出的员工。

    细节制胜,不要输在小事上

    职场无小事,小事成就大事。作为一名员工,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只要用心去做每件事,都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任何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不能对工作中的小事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记住,工作中无小事。所有的成功者,他们与我们都做着同样简单的小事,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从不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

    人生、事业、爱情、家庭的成败往往也出在一些小事情、小动作的处理上。就像一座宏伟的建筑,建筑设计方案恢宏大气,但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甚至会因某一个细节的疏忽而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苏联有个一心想当飞行员的小男孩谢夫卡,他曾找过一位名叫格罗莫夫的将军,问他怎样才能成为一名飞行员。这位功勋飞行员、空军上将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却带他去郊外玩,回来后对谢夫卡说:“我们认识只有一天功夫,然而有四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妨碍你成为一名飞行员:你找我的时候,只知道敲门,却没有发现墙上的门铃;在车站你忘了自己的车票搁在哪里;在让你记录地址时,你竟不知道自己身上是否带有笔;你把我的住所门牌号记错了。”

    接着他又说:“人们会把一架飞机交给这样一个漫不经心的人吗?如果他在飞机驾驶舱里,很可能不会发现仪器的指示信号或者忘了在着陆时放下起落架……”他拍了拍谢夫卡垂下的头说:“不要灰心,我建议你每天干好哪怕一件这类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在飞行中往往因错、忘、漏,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开关、一个手柄、一个小动作,都会造成严重的飞行事故。”

    工作中无小事,要想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无懈可击,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付出你的热情和努力。士兵每天做的工作就是队列训练、战术操练、巡逻排查、擦拭枪械等小事;饭店服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对顾客微笑、回答顾客的提问、整理清扫房间、细心服务等小事;公司中你每天所做的事可能就是接听电话、整理文件、绘制图表之类的小事。但是,我们如果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小事,没准儿将来你就可能是军队中的将领、饭店的总经理、公司的老总。反之,你如果对此感到乏味、厌倦不已,始终提不起精神,或者因此敷衍应付差事,勉强应对工作,将一切都推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借口上,那么连你现在的位置都会岌岌可危。在小事上都不能胜任,何谈在大事上“大显身手”呢?没有做好“小事”的态度和能力,做好“大事”只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根本成不了气候。

    不要小看小事,不要讨厌小事,只要有益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全力以赴。用小事堆砌起来的事业大厦才是坚固的,用小事堆砌起来的工作才是真正有质量的工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细微之处见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才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因为成功就藏在每天细小而琐碎的工作中。

    劲舞吧,这是你的舞台

    职场就像一个大舞台,无数演员在这里展现着各自不同的人生,有的精彩,有的平庸;有的光芒四射,有的默默无闻。但很多人站在这样一个舞台上,却茫然不知所措,只会消极地听从老板的指挥,自己似乎永远是个配角。其实,这种态度大错特错,没有人能够完全支配你,你才是职业舞台上唯一的主角。

    投身职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你才是自己人生事业的老板,你的上司或老板不过是为你提供了平台的“剧院老板”。这台戏的主角当然是你,能否赢得鲜花和掌声,完全取决于你的演出质量。你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积极主动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生活中,很多人对工作不满意,他们抱怨薪水太低、没有发展前途等,总觉得现有工作已不值得留恋。特别是工作不久的员工,在单位接触的是一些平常工作,就觉得平平淡淡的生活对自己是一种折磨,真是怀才不遇。再看看周围比自己干得好的同学、朋友,跳槽的念头就油然而生。其实,这种想法大可不必。很多时候,只要我们主动一点,就会发现自己的工作大有可为。

    在工作中,主动的员工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人生舞台,他们喜欢在上面“劲舞”。是啊,工作给了我们精神的寄托,给了我们生活的保障。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公司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一条生命线。没有了公司这个舞台,我们就会像断线的风筝,诚惶诚恐,飘浮不定,任由风儿把我们吹来荡去。

    曾经站在舞台上享受过掌声的人,很难忘记掌声和舞台带给自己的那种快感。但有些人却是“见不得人”的,上了舞台之后,在灯光的投射下,站在许多的观众面前,除了痛苦之外,什么都没有。因此,主动的人喜欢舞台,被动的人害怕舞台。

    人都乐意选择能使自己快乐的职业,却往往事与愿违。我们也许很不幸,不能与自己理想的职业“结成连理”,但是不要紧,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意思是说如果客观存在的东西不容易改变,那我们就改变自己。没有好的工作不要紧,我们可以有好的心境!

    要知道决定我们真实感受的东西,除了客观的存在以外,还有我们的主观意识。比如,美发师羡慕画家可以坐着工作,而画家却很羡慕美发师可以站着工作……虽然工作一时无法选择,但工作的心态我们是可以选择的!

    既然公司给了我们一个工作舞台,我们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去“劲舞”。主动的员工,要时刻想着为公司多做点什么。这种积极主动的工作习惯对你来说,只会有益处,它会使你更加敏捷,更加有朝气。

    “每天多做一点事”的工作态度将会让你从你的同事中脱颖而出,不管是普通职员,还是管理阶层,你的上司和顾客都愿意加倍地信赖你,从而给你更多的机会。

    德尼斯最开始在杜兰特的公司工作时,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职员,但现在他却成了杜兰特先生最得力的助手,成为一家分公司的总裁。他如此快速地得到升迁就是因为他总是设法使自己多做一点工作。

    德尼斯刚来杜兰特公司工作时,他发现,每天大家都下班后,杜兰特依旧会留在公司工作到很晚。于是德尼斯决定自己也留在公司加班。虽然谁也没有要求他这样做,但他觉得他应该留下来,在杜兰特先生需要时给他提供帮助。

    杜兰特先生在工作时经常找文件和打印材料,最开始他都是亲自做这些工作。后来他发现德尼斯时刻在等待他的吩咐,于是便让德尼斯代替他去做这些工作。

    杜兰特之所以愿意召唤德尼斯为他工作,就是因为德尼斯自愿留在办公室,使杜兰特随时可以见到他。尽管德尼斯并没有多获得一分钱的报酬,但他获得了更多的机会,让老板认识了他的能力,为自己的晋升创造了条件。

    我们可以找出上百条理由为公司多做一点事,尤其是以下两点:

    其一,当你有了“每天为公司多做点事”的习惯时,你已经比旁人具有了更多的优势。无论在哪一个公司,你的上司和客户都会乐于与你合作。

    其二,你要想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多做一点事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你在做分内事的同时为公司多做一点,不但能显示你勤奋的美德,还能提高你的工作能力。

    尽管如此,事实上依旧很少人去这样行动,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记住这一点吧,你才是舞台上唯一的主角,你的同事甚至老板都是你的观众。你能否获得这些观众的认可,就看你的表演是否积极向上了。总之,每天精神饱满地去迎接工作的挑战,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就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你的内心同时也会变化,变得越发有信心,别人也会越发认识到你的价值。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是财富,但它会带给你财富,也会让你得到更多的成功机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