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士心理健康诊疗手册-找回工作的快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选择是你的根本自由

    如果所从事的工作你并不喜欢,事实上这样情况非常常见,那这份工作将成为你的负担,长期下去将使你心情压抑,工作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身心疲惫。如果你暂时没有更好的选择,那么选择调节自己的心态就显得非常重要。

    马利是金融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到一家银行工作,在过去的四年里,她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在单位里得到了同事的赞许和领导的肯定,去年她被提升为部门经理。她是一个值得下属为之卖命的上司,她总能认真倾听同事的想法,了解员工所关心的事情;同时也赢得了下属的喜爱和尊敬。她的团队能出色完成每一项任务,她个人也成为领导公认的可以委以重任的人。

    个金部(个人金融业务部)一直以来绩效都不理想,是单位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今年年初个金部部门经理跳槽离开了,银行为了能快速改善个金部的现状,把马利调到个金部做经理。

    个金部死气沉沉,员工没有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低下。马利刚来的时候理不清思路,不知从何下手,但她非常自信,相信自己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的一个月她尝试了各种办法,但结果是令人失望的,整个部门没有任何改变。面对这样的下属,面对没有进步的工作,马利渐渐失去了信心。她开始感到工作压抑,变得暴躁易怒。上司本来对马利寄予了很大希望,可现在看不到好转,也开始对她施加压力。马利现在越来越讨厌这份工作,讨厌这个职位,甚至想到了跳槽。

    为此,有人给马利介绍了一位心理学医生和一位职业专家。他们给了马利如下建议:

    1.调整心态、重树自信

    态度决定一切。现在的状况对马利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如果能成功的解决这个问题,马利个人的领导能力将得到一个飞跃式的提升。把它看成一个机会而不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这样她的心态就会好转,积极性也会提高。

    2.界定问题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职业咨询师和她一起分析了失败的原因:马利以前采取的措施都是基于她对现状的推测,认为问题出在哪里,然后采取行动,而没有了解问题的真正成因。气氛沉闷,没有积极性只是表面现象,如果不知道这种表面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那么所有的措施没有效果也就是正常的了。马利以前认为是共同的因素导致了这种情况,而事实并非如此。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原因,有的人可能是因为家庭问题而导致工作没有积极性;有的人可能是因为压力或者指标而导致的;有的人可能是因为觉得没有发展空间而导致的;有的人可能是因为受部门整体气氛的影响而导致的……所以建议马利首先要做的是了解每一位员工的具体原因。

    3.积极的思考

    仅仅发现原因是不够的,还必须思考你所希望事情是什么样子。不能简单地认为气氛活跃就是我们想要的,这样太空洞而且不好衡量。需要做的事情必须具体,明确。为每个员工设定明确的、可实现的、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改变目标。

    4.有效的行动

    与每位员工讨论他们的问题,提出你对他们的希望,让他们明确并认可你为他们指定的改变目标,从而获得他们的支持与积极配合。

    其实,任何人都有可能不得不做一些令人厌烦的工作。即使给你一个很好的工作环境,但是如果总是一成不变的话,任何工作都会变得枯燥乏味的。假如我们赞同这个观点,那我们是不是也会同意任何事情都可以带着活力与热情去做呢?即使无法选择工作本身,我们还可选择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啊。但如果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也许频繁地变换工作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们却总是有机会选择自己的工作态度的。我们可以选择每天工作的态度,选择对每一件事的工作态度,任何一种选择都会决定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效率。

    在职场人士当中,大约有75%的时间花在与工作有关的事情上,像是准备上班、前往办公室、为工作殚精竭虑、下班后缓解工作压力等。如果一天有这么多时间要花在跟工作有关的事情上,就应该乐在其中,因工作而生龙活虎。可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太棒了!今天是星期五!”仍然是许多人的思考方式。

    我们应该以谈恋爱的心情面对工作,不仅要选择所爱,忠于自己的选择,还要在漫漫情路上费心经营,这样的爱情才可长可久。用这样的态度面对工作,才可能在工作中有所收获。

    做自己想做的人

    美国《幸福》杂志曾在征答栏中刊登过这么一个题目:假如让你重新选择,你做什么?一位军界要人的回答是去乡间开一个杂货铺;一位女部长的答案是到海滨经营一个小旅馆;一位市长的愿望是改行当摄影记者。几位商人的回答最离奇:一位想变成女人,一位想成为一条狗。其间也有一般百姓的回答,想做总统的,想做外交官的,想做面包师的,应有尽有。但是,很少有人想做现在的自己。

    人,有时非常矛盾。本来活得好好的,各方面的环境都不错,然而,当事者却常常心存厌倦。

    小常在深圳某家电子有限公司工作了五年多,已享有较高职位与不菲待遇,一年前却毅然辞职,与几个朋友开了家小小的电脑配件销售公司,经营状况一直不是很好。当朋友问及为何辞职时,小常却笑着说:“原公司的确是很多人羡慕的地方,我也不否认那里的待遇不错,但在那里我已经找不到激情了。”他认为那里没有多少值得发展和留恋的前景,远不如自己出来开拓另一片新天地。

    小常对公司太熟悉了,循环往复地工作,使得他在后来几年的时间里,已不再有激情的碰撞,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台工作机器罢了。《幸福》杂志上的那些部长、商人及平民百姓们,之所以不愿做他们现在的自己,这与小常辞职的因缘大概一致,是对向往事业拥有的激情已经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了。

    人生征程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当感动过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动你,吸引过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甚至激怒过你的一切也不再激怒你,这时,人就需要寻找另一处能够满足激情发挥的用武之地。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辞职,不都是工作的待遇因素,而是因为熟悉的地方已没有激情。

    做自己的主人,很难;在环境复杂诱惑纷繁的情况下做自己的主人,更难,但我们要知难而进,生命的意义在于攻克难题,不断成熟。只要我们有一颗淡定从容、积极乐观、充满爱的心,一切都将变好。

    (1)简单生活。你真正需要的不是那么多,多出来的任何一样东西对别人都有用,将它送出去,或是捐出去义卖,让真正需要的人善用,简单生活惯之后,生命自然不再累赘。

    (2)别为小事抓狂。你为什么生气?塞车、买票插队、同事争执、服务生态度恶劣……生气之前,思考哪些才是真正值得生气的情况,例如:虐待儿童、人民遭受饥饿之苦、战争……相比之下,就可以知道那些事是多不值得生气。将怒气转向值得生气的事上,并且想想自己能为值得生气的事做些什么。

    (3)别对你的人生说没空。日常生活需要良性循环,人生只有一次,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每个月定出一天可以彻底休息的休息日,放自己一天假。

    (4)活出健康的人生。分析自己的饮食习惯,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让营养更均衡。每周至少三次运动,持之以恒,至少上一次恢复精力的课程(如瑜珈或太极),身心健康,精力充沛。

    (5)分享。不论是分享阅读心得或是生活偶得,让东家长西家短的无聊变成丰富彼此生命的启发。经由感受每个人不同的经验,赋予生命全新的刺激与成长,世界将变得更好。

    (6)勇闯生命难关。有人为工作而生活,有人因梦想而生活,有人因为要找出究竟为什么要活着而继续生活,生是上天赋予的权利,活则要靠自我的智慧与勇气。

    (7)再试一下。人生最大的压力来源是怕压力,当你相信自己能面对现实时,这已是一个好的开端,一切的多虑都将消失,你终会发现:事情并不棘手难办,别人能做,当然你也能做。

    再忙碌也要享受片刻轻松

    对每日都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丛林里的都市人来说,不但要忍受越来越厉害的嘈杂和污染,而且工作生活的节奏也更快了,有太多的压力和情绪找不到宣泄口而堆积在心里,我们甚至没有时间去检视自己的情绪,更谈不上调整、管理了,最终导致情绪发生变化,时常无端地烦躁、郁闷起来,发现身边的楼房虽然越来越高,可自己的心情却越来越逼仄;看似热闹繁华的都市,却是一种枯燥单调毫无灵感的生活的重复。久而久之,心灵就像是落上了厚厚一层灰尘,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现代工业囚禁的“笼中鸟”……

    如何面对“职场之痒”,仔细观察,我们身边有不少人已经这样做了。曾经,他们在职场压力的逼迫下玩命工作,十来年间,他们就赢得了个人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由于精力透支,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开始陷入一种“亚健康”状态,更可怕的是,进入“职场十年之痒”,工作对于他们不再快乐如从前。于是,“衣食无忧”的他们齐声喊出了职场新口令:35岁“稍息”。

    这些“稍息族”的主要特征是:正值壮年、事业小有成就、本行业的骨干、主动要求“稍息”。

    他们年龄大都在35~40岁,从经济上而言,他们有房有车,属中产阶级;就个人身份而言,他们多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大都占据着“中层以上”职位和业务骨干的地位。他们年富力强却“游手好闲”,他们事业有成却无心打理,他们离开办公室回到家中,他们抛开工作开始寻找自我,他们从急驰的轨道上从容走开,他们手里擎着一面旗帜,上面书写着两个大字:稍息。拼搏也需要“稍息”。

    当然,提倡“稍息”不应该仅仅局限于35岁以上的青壮年人士,每个人都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工作打拼固然重要,可是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在职场拼搏。企业也应该时刻关注员工的健康状况,因为员工是企业腾飞的基石。

    所以,目前不少企业将一年一次员工的体检作为企业福利之一,尤其是一些着名外企的HR还会为员工制定健身计划,安排员工及其家属郊游等,这些不仅能有效地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还能充分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让员工真正拥有归属感。

    的确,人生总有不少这样的驿站,走累的时候歇一会儿,然后整理一下自己的思想,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在作一番周密调整后,又整装待发,踏上新的征程。暂时的退,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进,它会使我们更明白内心的真正需要。人的本性就是探索,选择你想要的生活,这才是“稍息”的意义所在。这个意义不仅可以用于你的健康,更可以用于你拼搏的职场人生。

    (1)享受美食。碳水化合物能调节大脑中细胞反应的次数,从而使全身达到放松的效果。紧张的表现如生气、紧张、易怒、注意力分散等,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调节。所以,在极度紧张的日子里,可以多吃一些自己喜欢的零食,使体内的卡路里达到适当的水平。

    (2)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

    ①这件事很重要吗?

    ②我的反应合适吗?

    ③情况可以改变吗?

    (3)进行体育锻炼。在紧张工作了一天之后,适当的锻炼可以缓解焦虑和沮丧的情绪,但同时要注意不要使锻炼本身成为一种压力,即使是每天30分钟的散步也是如此。最好是陪着家人一起散步,效果更好。

    (4)多给自己一些时间。每天留出半小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说,在假期中留出一些固定时间和家人、朋友聚会等。

    (5)经常做深呼吸。在工间休息时,可以做一些迷你锻炼,比如用腹部呼吸,可以使肺部扩张,同时增加大脑所需要的氧气。

    (6)学会幽默。一阵轻松的笑可以使你肌肉放松,血压降低,并能抑制与紧张情绪密切相关的某种荷尔蒙(激素)的生成,同时亦可以强化你的免疫系统。当你感到工作压力很大时,不妨想一想自己最喜爱的喜剧演员在遇到了这种压力的时候会当如何。

    (7)常饮绿茶。很多饮料,如咖啡、可乐等,大都含有咖啡因,这种物质往往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更容易使人产生紧张情绪。如果你想喝点提神的东西,那么你不妨选择绿茶。

    (8)留出机动时间。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是满负荷的工作安排,这也是人们常常感到压力很大的原因之一,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早做计划来解决。每天都在自己的时间表中留半个小时的时间,利用这半个钟头你可以打电话、浏览信件等。

    用手触摸工作,用心感觉生活

    人活着必须要工作。只有工作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只有工作才能获取谋生手段;只有在工作中,人才能磨炼自己,发展自己。但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是为了生活。如果仅为工作而生活,那我们人就成了异化的对象。正确的人生态度应是:工作时工作,生活时生活,并以享受生活而非拼命工作作为人生的目标。

    我们平时在工作的时候,大脑总是处于一种紧张、亢奋的状态,一个工作结束,另一个马上接替上来,周而复始,身体机器超负荷运转,来不及调整,最终以崩溃作为代价。

    于是,很多人的工作、生活理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渴望在工作之余找到一片能使身心放松、压力缓解的“绿洲”。其实,在工作的同时你也可以享受到它的快乐,可以让自己过得轻松愉快。

    有张有驰,像音乐一样有节奏感,才会让工作变成悦心的事情,完成后才会有成就感。工作总是无止境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很重要,不要把工作当成自己惟一的生活重心,否则心很快就会疲惫,兴趣很快就会消失,如果想到工作后还有上网、听歌、聚会、聊侃,多姿多彩,你会充满希望,轻松应对。在这种放松的状态中,你也许还会思路大开。

    真的,放慢脚步,紧张中找些悠闲,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无论你平时工作多忙,都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也不要活得太累,要有张有驰,这样生活工作才相得益彰。

    (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有氧运动,如跑步、骑自行车、游泳等,可使人体发生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从而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2)不要强忍眼泪,而要学会倾诉。研究表明,流泪有助于排除人体在激动和紧张时产生的有害物质。将心中的委屈、压抑、担心和焦虑统统说出来,说给那些愿意倾听我们,并且真心实意帮助我们的人。如果难于启齿,就把它写下来。总之,只有吐露出那些困扰你的东西,才能感到踏实。

    (3)周末的时候,不要从事一些类似工作的活动,这样只会使你更紧张和疲劳。相反,应该努力为自己营造一个“非工作”的情境,如郊游、野餐,或者去参加社区、家庭的文化或创作活动。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所带来的快乐与价值感能够平衡你在日常工作时所产生的苦闷,让你活得更快乐。

    快乐在于改变自己

    人要参与社会,就必须受到一定的社会规范的制约和限制,这就要求个体要根据社会信息及时调整自己,有效化解矛盾冲突,尽可能减少问题的发生率,使之适应于社会的要求。

    人们从接收一定的外界信息到做出相应反应,这中间有一个大脑根据以往的认知,对信息进行加工并产生相应的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个体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有三个要素:一是外部信息的刺激;二是已有的认知的参与;三是个体的自我整合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外部信息所作的适应性反应并不总是成功的:个体的体验与原有的认知不一致,就会导致冲突。这种冲突,既是促进个体发展、成熟的动力,也可能导致其应激(如彷徨、自责、压抑、痛苦、愤懑等)以及相应的肌体反应(如内分泌失调、失眠等),引发问题。

    个体通过对外部信息接收角度和强度的转换,或对原有认知在重组、迁移、升华的基础上予以整合,使外部刺激与认知互为进退地实现协调一致,以避免矛盾冲突激化所造成的困境,这就是调适的重要方法——合理变通。

    头脑灵活、做事懂得适时变通的人,总是能够得到比别人更高的成绩。你的上司绝对喜欢有潜质的下属,而不喜欢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你如果想要表现出自己的才干,使上司知道你有更佳的潜质,适时变通是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很多上司认为下属不懂变通,尽管他们工作非常努力,但这样的人在上司心目中充其量不过是一头老黄牛,只能用来干一些粗重的不需要什么才智的活计,被人牵着鼻子工作。而心眼灵活的人,才懂得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掌握适时改变自己的技巧。

    1回避——转移注意力,尽可能躲开导致困境的外部刺激。

    在困境中,人的大脑里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灶。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的新的兴奋灶。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困境。

    2变通——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

    就是通过找一些理由为自己开脱,以减轻痛苦,缓解紧张,使内心获得平衡的办法。弗洛伊德指出,常见的合理化有两种:一是希望达到的目的没有达到,便否定该目的的价值或意义,俗称酸葡萄效应。二是未达到预定的期望或目标,便提高目前现状的价值或意义,俗称甜柠檬效应,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于是便不感到苦恼。调适可借用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事实,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

    3转视——换个角度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

    因为并不是任何来自客观现实的外部刺激都可以回避或淡化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同一客观现实或情境,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使人陷入困境;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可以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体验转化为积极情绪体验,走出困境。

    4换脑——换一种认知解释事物,更新观念,重新解释外部环境信息,也就是相当于换一个脑袋思考、解释问题。

    在个体出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可以通过换脑法,减少或消除认知与体验的矛盾冲突。

    5升华——让积极的认知固着,把挫折变成财富。

    人的问题长期不能解决,往往与他们的消极固着有关。如何克服固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位移,即选择一种新的、高层次的、积极的、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固着代替旧有的认知固着,从而改变消极的状态,这就是升华法。“失败乃成功之母”、“化悲痛为力量”就是从失败的消极因素中认识其中蕴涵着的积极因素,使之成为个体奋起图强,取得成功的动力和契机。

    6补偿——改弦易辙不变初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人们难免会由于一些内在的缺陷或外在的障碍以及其他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最佳目标动机受挫。这时,往往会采取种种方法来进行弥补,以减轻、消除以上的困扰。这在医学上称为补偿作用。补偿,就是在目标实现受挫时,通过更替原来的行动目标,求得长远价值目标实现的一种调适方式。

    7求实——切合实际调整目标。

    当实现目标过程中受挫时,就会产生紧张或痛苦。避免或缓解这种状况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及时、切合实际地调整自我,并变换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人生路上,如果所面对的无法改变,那就先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找回工作的乐趣

    心理学上的研究发现,EQ高手在回答“为何而做”的问题时,先冒出来的答案总是“It's a lot of fun!”,而不论其工作的内容是文书处理,业务交涉,还是创意开发。换句话说,他们深切地懂得“为乐趣而做,而非为钱而做”的道理,并拥有在工作中感受快乐的能力。

    这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钱,或不爱财(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我们都需要靠工作赚钱维生),只是EQ高手聪明地知道,当我们把工作的焦点放在获得乐趣时,不但越做越有趣,也越做越有劲,工作表现佳,当然更会越做越有钱。相反的,如果是整天在心情上背负着“为钱而做”的沉重十字架,一旦在工作上遇到个风吹草动,就很容易陷入“我真无奈”的愁苦之中,既赔上心情又毁了表现,恐怕也会离大笔的金钱越来越远。这么一想,你我当然应该为乐趣而做,不是吗?

    接下来是:如何在看似单调枯燥的工作中找到乐趣呢?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乐趣不是你费尽心力“找”来的,而是体会出来的。心理学家提醒我们,快乐的动力来自心底,而非建立于外在的收获。“找”乐趣的人会给快乐设下条件:“等我完成工作就会快乐”;“等我赚够了钱就会开心”;或“等我换了上司就会高兴”,所以汲汲地追求目标,一心一意地想往快乐的道路大步迈进。

    然而,心理学家发现,没有所谓“通往快乐的道路”,因为快乐本身就是道路。一个无法感受到快乐的人,即使中了乐透捞到一亿,依旧找不到乐趣:“有了一亿又怎么样,上一期那个中了三亿的还不照样不快乐!”

    而一个拥有体会快乐能力的人,不论外在环境状况为何,都总能发挥心理健康作用,时时感受到轻松与喜悦。

    所以,真正的问题该是:如何感受乐趣!

    (1)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是快乐的基本功力。请试着放慢脚步,去专注感受当下的情境,不妨从“一次使用一种感官”开始,例如,吃饭时只用味觉专心感受食物的味道;听音乐也全神贯注“听”出感觉……接着就能在工作时练出心无旁骛的专注。只有专注,才可能有感触。

    (2)心怀感激。有关快乐的研究文献有千百种,结论也不尽相同,然而每一个研究都会提到两个字:感激。也就是说,感激是快乐的激活力。时时提醒自己生活中值得感激之处,你就会立即感受到快乐的舒活。很棒的一个念头是:“感谢老天爷我是……”。事实上,经专家研究指出,如果你在心情低潮时想三个值得感激的原因,就能扬弃负面的情绪,重新感受快乐。

    所以,请放弃向外寻找快乐的念头,而培养感受乐趣的功力。这样一来,你就能每天都像亿万富翁一般快乐地工作!

    控制你的精力状态

    当工作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看似八小时只占了一天的1/3,分量却远远超过了这个比例。抛开那些加班加点不说,单单就是面对日常的工作任务,一天天地重复着,今天,重复做着昨天的事,明天,也依旧如此……

    在我们还需要按劳分配的时候,在我们还要把一份工作当作生存基础的时候,我们依然要认真负责地对待属于自己的那份工作,依然要尽心尽力地完成工作任务。埋头苦干固然是一种精神,而劳逸结合也不失为一种工作技巧。养精蓄锐,以利再战。

    但大多数职场人士都做不到劳逸结合,他们往往不会控制自己的精力状态。在工作中,总是把自己变得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结果,弄得自己身心俱惫。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精力再旺盛的人也有疲劳的时候,一味地工作而不知道休息的人是做不好工作的,同时也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因此劳逸结合才是科学利用时间、有效生存的方法。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忙碌成了生活的基本样式,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工作的时候也需要休息。每个人的体力、耐力都是有限的,到了该休息的时候就应该毫不迟疑地放下工作。否则,腾不出时间休息的人,总有一天会腾出时间看病。

    人们常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被动休息有睡眠静卧,感到身体累了的时候就应休息。积极休息是锻炼身体。工作要掌握主动权,休息也要掌握主动权。动以养身,静以养心,二者结合,交替进行。锻炼身体是壮大体力部队的惟一办法。一个人不注意锻炼身体,英年早逝,何谈建立功业,而且,从人生角度来看,身体是“1”,有了这个“1”,后面的事业成功、家庭幸福、金钱荣誉越多越好;没有了这个“1”,后面跟多少东西也是空空的“0”。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他,什么也谈不上。

    (1)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当你勃然大怒时,很多蠢事都会干得出来,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自制,把愤怒平息下去。

    (2)偶尔也要屈服。要心胸开阔,做事从大处看,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小事则不必斤斤计较,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3)暂时回避。在遇到挫折时,应该暂时将烦恼放下,去做些喜欢做的事,如运动、看电影等。

    (4)增加愉快生活的体验。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包含有各种喜怒哀乐的生活体验。对于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多回忆正面的、愉快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状态。

    (5)使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人在情绪不安与焦虑时,不妨找好朋友说说,找心理医生去咨询,甚至可以一个人面对墙壁,倾吐胸中的郁闷,把想说的说出来,心情就会平静许多。

    (6)善于从光明的一面观察事物。任何一个事件,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给人以不同的印象。很多表面看上去是引人生气、极其悲伤的事件,如果从另外的角度去看,可以发现一些正面积极的意义,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7)不对自己过分苛求。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负定得过高,根本无能力达到,却在别人面前天高海阔地讨论起来,受到别人的嘲讽后,终日郁郁寡欢;有的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往往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如果把自己的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自然就会心情舒畅了。

    (8)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许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若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失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何必要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

    (9)找人倾吐烦恼。如果把心理的烦恼告诉你的挚友、师长,心情就会顿感舒畅。为别人做些事,帮助别人不但能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还可以确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

    (10)培养幽默感。幽默感是有助于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工具。当一个人发现不协调现象时,既要能客观地面对现实,同时又要不使自己陷于激动的状态,最好的办法是以幽默的态度应付,往往可以使一个本来紧张的情况变得比较轻松,使一个窘迫的场面在笑声中消逝。

    从失败和挫折中恢复过来

    心理上所说的挫折,是指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采取的行动受到阻碍而不能克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心理和情绪反应,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谁都不是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的,都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失败,甚至饱经风雨和坎坷。一般工作中的不顺利、同事之间的一时误会和摩擦等,固然会引起不良情绪反应,但相对而言,毕竟影响不大。

    但严重的挫折,会造成强烈的情绪反应,或者引起紧张、消沉、焦虑、惆怅、沮丧、忧伤、悲观、绝望。长期下去,这些消极恶劣的情绪得不到消除或缓解,就会直接损害身心健康,使人变得消沉颓废,一蹶不振;或愤愤不平,迁怒于人;或冷漠无情,玩世不恭;或导致心理疾病,精神失常;也有的可能轻生自杀,行凶犯罪。因此,怎样对待逆境、应付挫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需要用行动做出抉择和回答。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挫折和失败。

    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阻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生活中的失败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负向功能。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关键在于你怎样面对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

    首先,挫折帮助你成长。人的成长过程是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如果适应得好,就觉得宽心和谐;如果不适应,就觉得别扭、失意。而适应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动机、追求和行为。学会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规范条件下调整行为。

    其次,挫折增强你的意志力。心理学家把轻度的挫折比作“精神补品”,因为每战胜一次挫折,都强化了自身的力量,为下一次应付挫折提供了“精神力量”。同时,挫折也有负面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对于挫折的反应并不相同。一方面这决定于对挫折的感情理解。另一方面,感情上的失落比物质上的失落反应激烈。当你追求的目标代表着爱、名誉、地位、尊严时,一旦目标丧失,就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这是一种负面效应。人在遭遇挫折时,往往会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难以安下心来,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工作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随时都可能遇到失败挫折,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痛苦。虽然我们不能避免所有的挫折和失败,但我们却有办法去对付挫折和失败,疏导压力。

    (1)倾诉法。就是把自己的心理痛苦向他人倾诉。适度的倾诉可以将失控力随着语言的倾诉逐步转化出去。倾诉作为一种健康防卫,既无副作用,效果也较好。如果倾诉对象具有较高的学识、修养和实践经验,受挫人会在一番倾谈之后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其得到抚慰,鼓起奋进的勇气,迎接新的挑战。

    (2)优势比较法。即去想那些在职场上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难更多、处境更差的人。通过挫折程度的比较,将自己的失控情绪逐步转化为平心静气。其次是寻找分析自己没有受挫感的方面,即找出自己的优势点,强化优势感,从而扩张挫折承受力。认识事物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挫折同样蕴含力量,可激发人的潜力。

    (3)痛定思痛。当自己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之后,应认真审视自己的受挫的过程,多从自身找原因,接受受挫的事实,克服工作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4)目标法。职场上的挫折干扰了自己原有的工作氛围,毁灭了自己原有的目标,因此,重新寻找一个方向,确立一个新的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目标的确立,需要分析、思考,这是一个将消极心理转向理智思索的过程。目标一旦确立,犹如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人就会生出调节和支配自己新行动的信念和意志力,从而排除挫折和干扰,向着目标努力。目标的确立标志着人已经从心理上走出了挫折,开始了下一步争取新的成功的历程。

    工作着,美丽着

    我们常常在工作中因某些同事的态度或某些不合自己的做法而大动肝火,既得罪了同事,又不讨好自己,一肚子的委屈和怨气不能随便宣泄,于是,手边的事物便成了自己的“施暴对象”。但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自己的情绪要是控制不了,不仅会在无形之中降低了工作的效率,而且天长日久,对自己身体的不爱惜也会悄悄地报复在脸上。你如果不信的话,看看自己脸上新长出来的小痘痘和晦暗的肤色就知道了。

    所有的女性都希望工作不仅仅给自己带来金钱、地位或朋友,还要有健康、快乐和美丽。尤其是写字楼里带点神秘色彩的那些女白领们,留给人们更多的印象或许就像流行小说里所写的那样,因为接触阳光少而肤色苍白,总是需要彩妆来点缀;或是因缺少运动或饮食不规律而体形消瘦,年轻的身体早早就失去了活力。

    每一个工作着的女性都希望自己面色自然红润,浑身充满活力地面对每一天。其实,要做到这点也不是很难,撇开一些老生常谈的保养话题,也许我们更应该关注一下如何培养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和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

    (1)因同事态度不好引起情绪不佳时。工作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是很常见的,有人说要与领导同事多沟通,这当然没错。但我们也难免会遇到偏心眼儿的上司,蛮不讲理的同事,更何况人在气头上往往会说出令自己后悔万分的话来。与其如此,不如我们自己先培养好调节情绪的能力,以平静的心情平和的语气来跟同事谈话,不是更容易令人信服吗?因此,当你遇到这些不快的时候,不妨先坐下来,作几次深呼吸。然后轻轻拍拍自己的电脑,像面对一个孩子一样,对它露出迷人的笑容,在心中默念或者说出声:“你好可爱哦!”如果你也能做到一次,你一定会扑哧一声笑出来,因为这样的做法不但幼稚而且无聊,但幼稚和无聊的东西有时候往往恰恰是最轻松的。

    (2)少食单、双糖,多食多糖和蜂蜜。有实验证明,糖类摄入过多容易导致人的脾气暴躁。这里的“糖类”指的是单糖和双糖类。单糖主要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这些糖不需要在肠道中分解,吸收的速度最快。双糖则包括蔗糖、奶中的乳糖以及麦芽糖等,吸收速度仅次之单糖。而多糖就是我们平常所吃的淀粉类食物,如米、面等;蔬菜和水果中的纤维素也是一种不可消化的多糖,它不会产生热量,却有减肥排毒的功效。

    为了自己的健康,糖分我们可以从淀粉类食物中摄取,巧克力糖果偶尔吃吃就行了,要多吃的是蔬菜和水果。如果必须在饮食中加入蔗糖,那就尽量用蜂蜜代替,这样既能润肤美颜,又能满足我们的食欲,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一点是,大家或许已经都能倒背如流了,那就是有规律性地参加体育锻炼,这是促进身心健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想要更加美丽,就不能忘了这一点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