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高端的魅力修炼课-揣着明白装糊涂,配合别人的“装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洞悉一切,识破可不点破

    当我们发现某个人正在说谎,该不该当面揭穿?当我们察觉到某些人说错了话,要不要当面揭穿?当我们听到了别人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比如,发现某位同事与另一位同事有暧昧,能不能说出来?

    真正聪明的人洞悉一切,识破可不点破。即使你善于察言观色,洞悉一切,了解了别人的小把戏或小阴谋,也别急着拆穿或拿到背后偷偷跟别人议论。比如发现老板跟他的女秘书关系有些非比寻常,既然与我们无关,又不会威胁到自身利益,最好管住嘴巴,以免惹祸上身,丢了饭碗。

    袁涛随自己的老板去应酬,酒桌上,那位张老板借着喝酒的劲头跟袁涛的老板说:“兄弟啊,你可不知道你嫂子最近折腾的,她听说威华那小子去了别家公司,心里担心得很。口口声声说那小子以怨报德,过河拆桥,我这耳朵快被她磨破了。”

    袁涛听了这话想起威华是刚来他们公司不久的一个年轻小伙子,为人十分聪明机灵,做事有头脑,是个难得的人才,老板非常器重他,可没想到威华过去居然是张老板的手下。

    袁涛的老板听了这话,随意地说道:“那是嫂子想得太多了,一个羽翼未丰的小子,他能有什么作为?”张老板说道:“难说,那小子滑头得很,算了,不说他了,咱哥儿俩合作了十多年了,可不能因为一个半路出家的毛头小子坏了交情。”袁涛的老板听了,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在回公司的路上,袁涛的老板突然说:“威华不能留了!”袁涛心想:好精明的张老板,居然拿关系威胁他们,既不明说又保住了台面。想到这里,袁涛道:“老板,江苏那边现在正缺人手,而且那算是独立出去的门户,界内并不清楚其内部情况,业务进展非常顺利。”老板听了袁涛的话,眼前一亮,笑道:“刘助理请了几天假,你先顶着他的位置。”

    假如别人对我们故意卖关子是为了从我们身上获得某种好处,这时我们若不假思索地揭穿对方的企图,对方多半会为了掩饰而恼羞成怒,从而影响彼此的关系。有些事情,心里明了就可以了,没必要太较真地把事情弄得众所周知。既然对方也揣着明白装糊涂,我们不妨随之打太极,若威胁到了我们的利益,也别急着争论,总有办法可以两全其美。

    有时,我们会因为了解到一些关键的小道消息或别人的小秘密而欣喜若狂,激动得想告诉身边每一个人,而这往往是暴风雨的前兆。如果我们清楚那是不被公开的事情或丑闻,最好先冷静下来,思考思考到处宣扬会给我们带来的结果。一旦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利弊,我们便不会再冲动。

    我们可以从别人的一言一行中探出风声,可以从一件小事中找到关键,凡事留个心眼,才能做到面面俱到。如果知道有些话说出来会带来麻烦,就让它烂到肚子里。洞悉天下事,也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不堪之事,沉默是一种净化。

    作家、心理学教授格瑞德罗在《谈话的艺术》中说道:“沉默可以调节说话和听讲的节奏。沉默在谈话中的作用相当于零在数学中的作用。尽管是‘零’,却很关键。没有沉默,一切交流都无法进行。”所以,不管今后遇到什么事,在没想到最好的解决方法前,请先用沉默冷静。

    当一些人正在议论某些负面的事情时,如果我们清楚这关乎到身边一些人的是非,且不想被卷入其中时,最好尽快撤离现场,因为一旦谣言四起,总要有人背黑锅,是非沾不得。

    有人明着问我们对某事或某人有什么看法时,该装糊涂就一定要装——回答要简单明了,哪怕扫了对方的兴,也比明着破坏别人的声誉好。

    2.有时候,大智若愚比聪明可爱得多

    “我当初只花了两天时间解决的策划案,没想到他却用了一周,真是‘后生可畏’!”

    “还是慢工出细活,这策划案做得非常完美,不像我当初毛毛躁躁的,急功近利。”

    这两句话比起来,还是第二句话听着让人舒服。无论我们是否比别人聪明,若表现得太张扬了,都只会惹人讨厌。因为比起爱到处卖弄聪明的人,人们更欣赏凡事低调、大智若愚、懂得谦逊的人。

    姚启很会揣摩领导的心思,凡事都能做到面面俱到,很受领导的器重。

    一开始,领导总是称赞姚启有眼力,是个难得的人才。因为领导不断的夸赞,姚启变得招摇起来,只要揣摩到上头有什么动向或心思,便立刻跟同事们分享,以此换得同事们的另眼相看。有时姚启甚至为此下赌注,预测上司的下一步行动。

    不久,领导就发现了姚启的小伎俩,于是对他越来越冷淡。此后无论他再如何表现,或者取得了什么成绩,领导大都视而不见,有时还在鸡蛋里挑骨头,专挑出一些事端来批评他。不久后,领导发现姚启不仅不知收敛,还开始到处散播他的坏话,于是他干脆以历练为由,把姚启安置到基层去工作了。

    利用自己的聪明揣测上司的意图,借机投其所好,并能做得不露声色,实属好事。但如果借机炫耀大肆宣扬,就成了一种威胁,会让原本聪明的上司在你面前产生挫败感,从而对你心生忌讳,怀恨在心。

    太聪明了,给人的感觉是危险。尤其在职场上,大家都在为利益竞争,越聪明越会对别人的地位造成威胁。上头怕被你取而代之,下头怕你把他们挤下去,结果聪明反而把我们置于四面楚歌的险境。所以,在特殊的环境中,我们最好别处处彰显聪明,必要的时候低调些。在竞争者面前隐藏必要的实力,才能在更多的机会面前把握良机,而更重要的是,你好我也好,大家相安无事,事情才会进展顺利。

    在朋友堆里,过于聪明的人,也不容易被信任。因为你的聪明会让对方非常没有安全感。这样一来,聪明反而成为拉近彼此关系的阻碍。

    所以,别急着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轻了会遭人嫉妒,重了会让人敬而远之,怀疑你事事都在算计。

    做到“大智若愚,大勇若怯”,在聪明人面前不露锋芒,让别人尽可能对我们放心,才是和谐相处的关键。比如,朋友因为愚笨或疏忽做错了件事情,我们万不可嘲笑过后又去急着纠正和教对方怎么做,尤其是对方是男士的时候。

    我们有更好的主意也别急着发表,先听听大家的发言,尊重所有人的看法,我们说话时才能换来同样的尊重。

    如果是朋友之间的闲聊,别总谈论自己曾经做过什么伟大的事情或经历过什么自豪的事情,多让朋友发言,人家才不会觉得我们是在自卖自夸。

    总之,在跟别人交涉的时候,一定不可以让自己的锋芒盖过对方,太聪明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即便你表现得很随和,也会拉开彼此的距离。

    偶尔向别人请教一些问题,不仅是最好的恭维,还体现了我们敏而好学的谦逊心态,会博得更多人的好感。因此,即便我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广博的学识,也要学会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平凡低调些。

    3.永远说实话的,只有傻子和孩子

    性子耿直不要紧,但什么事都直来直去,坦率过头,总是实话实说,就有可能得罪了人还不自知。

    在一次会议上,上司笑呵呵地说:“这阵子大家辛苦了,希望再接再厉,我已经向上面申请给大家涨工资,应该很快会有消息!”

    底下人一听这话,面上均是对上司的感激之情。然而这时,露丹却说道:“从去年一直说到现在,也没见涨工资,倒是工作量越来越大。”

    此话一出,办公室内原本活跃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上司干咳了两声,道:“这次会议就到这,散了吧!”

    回到各自座位后,露丹旁边的一位同事小声提醒道:“你胆子可真大,小心上司找你麻烦。”露丹理直气壮地道:“我说的是事实,还能不让人说话啊?”那同事赶紧捂住她嘴道:“谁不知道是事实,可你看谁跟你一样傻到跟上司理论?说不好听点,你这是扰乱军心,跟上司对着干。”露丹叹口气,继续埋头工作。

    两天后,上司把露丹叫到了办公室,拿她这一年平平无实的业绩,狠狠批了她一顿。

    马克·吐温曾在《谈撒谎艺术的没落》中写道:“儿童和傻子永远说实话。”在人多口杂的场合,实话实说固然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正义和品质,但令我们陷入不利局面的往往也是那些大实话。

    比如有位身材特别丰满的人在我们面前跳舞,旁边的一个人说:“你跳得可真带劲。”另一个人说:“技术不错嘛!”我们却接过一句:“就是那身肉太碍眼了。”无论是开玩笑,还是认为是事实,对别人来讲都是一种打击和讽刺。就是老熟人,这话也很伤人。

    别人身上若有什么缺陷或不足之处,即使是事实也不能拿来随意评价,无论是当着对方的面指出他自身的不足,还是在背后与他人议论,都不可取。当然,我们更不能在人多的地方公然指导或教育某些人,否则无异于公然挑衅对方的自尊心,若当事人是自尊心非常重的人,可能当场恼羞成怒,而旁观者会觉得我们无礼又自大。

    小孩子说实话难能可贵,可在成人的交际圈子里,实话往往说明一个人很笨,头脑不够灵活,为人处世不会变通。比如,老板提出一个意见,大家都说好,独独你说不好,即便你提出的建议的确不错,但你的态度会得罪了老板,大度点的领导可能不说什么,小心眼的或自尊心很强的领导可能会让你吃点苦头。

    实话实说不一定会在别人面前提高我们的人气,因为不管别人度量有多大,也不希望有人指着他说“你错了”或批评他。我们要学会变通,偶尔说点善意的谎言其实没什么,只要能让别人开心,不会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便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有位女士总在你面前说她老了,面色越来越差,其实她是希望有个人证明她是错的,她还年轻。所以,这时候,我们应该装作非常惊讶地说:“您可不老……”虽然这是谎话,却满足了别人的心愿,又不会有什么损伤,算是好事一件。

    如果你不满意别人的意见,或认为别人的想法或做法不太妥善,别当众指责批评对方的不是,有时候直来直去不如绕个弯子更容易让人接受。

    有个小伙子在给别人提意见时,常事先夸赞对方的建议哪里非常好,然后和当事人一步步分析自己的看法,而每谈到有问题的地方时,小伙子都会加重语气,稍稍停留片刻,让当事人自己发现纰漏,之后小伙子再适当地提醒两句,等对方找出更妥善的办法。这样做可能有点费力,但却比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更容易让人接受。要知道,照顾别人的面子,就是照顾自己的面子。

    “我笑起来真的很难看。”“不是啊!笑时你的眼睛弯弯的非常漂亮。”这样的回答,对方听了怎么会不高兴?如果实话不好说出口,说谎又太明显,我们可以转移话题,用优来补对方的缺。在我们身边总有些爱唠叨、自我抱怨的人,对于他们,不说话显得我们漠不关心,所以我们要说话,而且要说得驴唇不对马嘴:他说他外貌不好,我们就说他的内在美;他说他不够聪明,我们就说他踏实能干,等等等等。总之,只要是对方能够用来夸的地方,我们都可以拿来用。

    4.做最佳配角,多给别人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

    太张扬的人,往往会给人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因为对方越爱卖弄聪明,我们就越会觉得那都是华而不实的小聪明。所以,爱表现的人通常不会给人足够的信任感。

    凡事都该有个度,多给别人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我们这些配角也会跟着出彩。

    吴孟达先生踏入影坛20多年,可以说从未在一部电影中当过主角,但他那丝丝入扣的表演,将诸如警察、乞丐、教师、和尚等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难以忘怀。他曾说:“一部电影90分钟,给配角的戏不会超过20分钟,我的角色的主要作用就是配料。比如主演是条鱼,而我就要想着加什么佐料才能把鱼做得最美味。我就是那锅底的配料。”

    没有盐的话,菜再香也无味。偶尔当当配角,让别人好好表现一把,亦是在帮我们发挥自身的价值,更何况这对彼此关系的维护非常有帮助。

    赵博觉得杨凯最近对他越来越冷淡,认真反思了很久,赵博才发现,这是因为他最近表现得太勤快了,事事都赶在杨凯前面。这不,经理又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在这次会议上讲讲对此次任务策划的方案和看法。赵博明白上司的意图后,说道:“经理,这次让杨凯来做总策划吧,这次的方案他付出了很多,而且做了不少创新!”经理看赵博有心退让,便不再为难他。

    会议上,经理说道:“我听说杨凯对此次的方案有很多新看法。那么,杨凯你就来为大家做策划演讲吧。”杨凯听到上司的夸赞,一脸的兴奋和激动,似乎这阵子的不愉快全消散了。会议结束后,杨凯竟然主动找赵博说话,并邀请赵博一起来做这次的策划案。虽然这次杨凯表现得非常好,但上司是个明白人,清楚赵博的实力远在杨凯之上,只是赵博更懂得如何维护好与同事间的关系。

    尽全力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的确可以博得很多人的好评和重视,但对于同样想通过表现而获得重视的人来讲,我们的成功剥夺了他的机会,所以被其怨恨或仇视是理所当然的。只是对于需要累积人脉资源的我们来说,这样做是大大的不利。所以,有些机会该让则让,偶尔让周围的人表现一番,大家便不会对我们有所排斥。

    除此之外,有任务时,我们还要学会征集大家的意见,当然这不是要依靠别人,而是避免将功劳都扣在个人身上而遭到他人嫉妒。这需要我们把握好主干而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多问问别人。当我们表现出对大家异常信任和重视时,对方自然乐意多帮忙。

    总之,周围的人越多,我们越要学会低调行事,尤其是我们明显只是个小配角的角色时,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即可,切不能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而特意做出某些抢风头的事情。

    正如19世纪英国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对他的儿子所说的:“要比别人聪明——如果可能的话,就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懂得藏锋露拙、给他人提供表现的机会的人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交际圈。

    5.不要再犯让别人丢面子的错误

    面子是人际交往中的禁忌,人们常说“伤什么也不能伤对方的面子”,“人要脸,树要皮”,一旦你不小心做出损伤他人颜面的事情,就算亲兄弟也会翻脸无情。

    在一次新老同事的聚会上,宋岩遇到了老同事徐涛。徐涛是个秃顶,不过人却聪明得很。宋岩听说他最近刚高升,于是就在大家起哄嬉闹的时候心直口快地说道:“你小子可真行啊!真是热闹的马路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

    徐涛当下就被宋岩的又说又笑弄得脸红脖子粗,周围的同事见状赶紧打哈哈。然而徐涛越想心里越不舒服,冷着脸回道:“不像某些人外强中干,原地踏步这么多年,还是那副皮囊。”

    宋岩一听这话,脸色瞬间耷拉下来,不过想到是自己不对在先,于是忍了下来,道歉道:“我的玩笑话你也当真啊?太小气了吧!”可宋岩笑声未断,徐涛便冷哼一声,拂袖而去。宋岩愣在当场,尴尬得很。结果好好的同事聚会不欢而散。

    开玩笑也要有个尺度,好的玩笑可以令气氛升温,而不合时宜的玩笑,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满和怨恨。

    当我们面对不同的种族或生理有残缺的人士时,万不可做出伤害对方面子的事情。比如,对双腿残疾的人,我们偷偷嘲笑他的怪异举止,或过于热情地帮助对方,均是对他们尊严的一种伤害。因为残疾人希望大家可以不将目光放在令他难堪的地方,更不希望别人把他当做没用人一般地照顾。

    我们讲话要懂得留情面,就算对方无礼,也不能不甘示弱地与之针锋相对,否则只会两败俱伤。

    争吵不能解决任何事情,那些伤人的话说出来也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只会让对方更痛恨我们而已。想想一个恨我们的人会做出什么事情?到处说我们的坏话,破坏我们的名声,离间我们与其他朋友间的关系……有的人会为了恨、为了挽回面子而不择手段地报复。

    因此,当我们了解对方是个尖酸刻薄的人时,应尽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这也体现出了我们的善解人意、识大体、顾大局。

    面对不同的人,我们当掌握一套圆滑的处事技巧,才能维系好自己的人脉圈。比如了解有些人喜欢撒谎,有些人喜欢吹牛说大话,有些人爱故作深沉,有些人喜欢假客套……了解到这些,对我们与对方的相处有很大的帮助,但我们不能轻易揭露或碰触他们的这些嗜好,无异于一巴掌扇在对方脸上,难免要为此付出代价。

    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遇到点小尴尬,比如,在公共场所衣服扣子崩掉,说话跑调,走路崴脚等。遇到这些情况,谁都会特别在意周围人有没有发现或嘲笑。所以,不小心看到身边的人出糗时,我们万不可幸灾乐祸地看热闹,而要把头扭向别处,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或者转移话题,让对方解除被注视的羞愧。

    过失也好,意外也罢,我们都不能将之作为取乐的把戏,因为伤对方的面子是破坏彼此关系最直接、最决绝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不想因为无意的行为而失去个朋友,就该懂得尊重他人,时刻体会他人内心的感受。一个懂眼色、顾大局的人会更受欢迎。

    6.不是主角,就少说两句

    在非特殊的情况下,我们一般不会是主角,也就是说,在一些场合我们要学会找准自己的位置,若只是个普通的小角色,我们应尽量少开口,以免遭人质疑,引人不满,给自己惹来麻烦。

    文娟正在家中看书,这时她的好友王倩一脸愁容地过来找她。文娟见此有些担忧地问道:“你这是怎么了?”

    王倩有些哽咽地道:“工作丢了,现在李帆也不理我了!”

    文娟惊讶道:“怎么会这样?你工作好好的怎么会丢呢?是不是跟上司闹别扭了?还是做什么错事了?还有你跟李帆怎么回事?别动不动就为一些小事闹别扭,你们得懂得相互谦让,你看我们旁边的邻居,他们……”

    文娟一个人说个没完,王倩在一旁低头蹙眉,终于王倩听不下去了,制止道:“你说的都不对,别说了。”

    文娟一听这话不乐意了:“你看你光知道憋着,我又不了解情况,当然就是瞎劝了。但不管怎么说,工作丢了可以再找,可你跟李帆两个人不能就这么算了。你就是平时想得太多了,你……”“你”字刚吐了半截,王倩就有些生气地道:“你又不了解情况,怎么埋怨起我来了?算了,我回去了。”

    文娟还想说什么,可王倩已经气冲冲地起身离开了。没过几天,文娟就听说王倩跟李帆已经和好如初了,只不过,从此王倩不再来找文娟,就算两人碰面了,文娟上前打招呼,王倩也只是“嗯”一声便转身走人。

    与人相处的最好办法是倾听。在倾听时不失时机地表态,能使对方觉得内心舒畅,更愿与我们深入攀谈。在对方心情不好时,让对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心中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对方心里才会好受,才觉得从我们这里找到了平衡。

    不管我们跟谁面对面地交谈,得让对方清楚我们重视他尊重他,想真心了解他的内心需求,才能更好地走进对方心里,使其愿意与我们交涉。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尽量配合主角,让他对我们敞开心扉。

    比如,当我们在跟客户打交道时,不能自己在一旁大谈公司的优惠政策、合作指标等。一般来讲,顾客最烦的就是对方巧舌如簧的样子。可如果我们尽量让对方多说话,以征询对方意见的方式来满足他的口味,让客户得到了尊重,他才会乐意与我们合作。

    比起倾听,人们更喜欢做能言善辩的演讲者。因为人们喜欢听他说话代表着他有较高的地位和威望。所以,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对别人身份的尊重。

    只是光倾听还不够,如何让对方越谈越尽兴是关键,而这需要我们从对方的谈话内容中找到他所感兴趣的地方。比如,对方在跟别人聊天时,说到了旅游,那其肯定去过不少好地方或者经历过特别有意义的旅行。这时,我们需要巧妙地牵引,让对方讲讲他曾经历过的趣事,一起分享他的快乐,加深他对你的好感。

    无论我们站在什么位置上,都应尽量配合主角,即便自身实力比对方强,也不可表现得太张扬,因为喧宾夺主是非常不礼貌的,很容易引起误会。

    比如,你的异性朋友领着他的恋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结果你尽说些朋友最近的生活近况,让朋友的恋人半句话插不上言,会让朋友的恋人误会你们的关系亲密得非同一般。

    言多必失,想要一吐为快,我们得分清场合,分清主次。轮不到我们说话就不说,轮到我们说话要言简意赅、表达清晰,争取给主角更多表现的机会,必要的时候推波助澜或帮他一把,让其能够顺利舒心地做一回备受关注的主角,对方才会注意和感谢我们这些幕后工作者。

    7.假装认输,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

    有句话说:“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方法,你可能得到比你期望的更多。”

    然而很多人觉得认输是懦弱的表现,会让别人瞧不起,所以只认输赢,不愿退让。因此,一个小问题,就能让两个人吵出深仇大恨。

    主治医生室,一个女孩冲着医生大吼道:“我一进门,你就耷拉着脸,我欠你的?有你这么当医生的吗?”

    医生听罢语气也尖锐起来:“我态度怎么了?我不就问你还有没有其他事情吗?什么都跟你讲了,是你不说话。”

    女孩更加生气了:“我是病人,什么都还没弄清楚,你光给我个图看看,乱指一番,我要能看得懂,要你们医生干吗?”

    那医生音量也抬高了很多:“我刚不是建议你继续化疗了吗?刚问你还有没有其他事,你不说话,我当然着急了,没看到我这还有其他病人吗?”

    女孩轻蔑一笑:“我不是病人吗?我花钱是来看病的,不是来看你的脸色的,一来你就带着腔调说话,医者父母心,你有慈悲心吗?”

    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时,院长来了。她拍着被气得直喘气的女孩说:“咱不生气,我是院长,有什么话你跟我说。”女孩见院长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瞬间就软下心来,跟着院长走了。

    主治医生仍喋喋不休地埋怨那女孩:“你见过这么没素质的吗?可笑!”

    不是凡事都要争强好胜。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只会弄得双方都不愉快,得不偿失!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不肯退让,非要跟对方争个长短,可就算自己赢了也没什么可值得高兴的,更无奈的是,等自己冷静下来才发现,一场无谓的争辩毁了友谊。

    卡耐基说过:“天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得到辩论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避免辩论。”所以,当因为一些小事而彼此意见不合时,只要不影响大局,我们可以让一步,把胜利让给对方。如此,我们才能与别人继续友好地合作或相处。

    避免争执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总会为顾忌尊严和面子而冲动做事。所以,为避免这种冲动,我们得对争执有所预见,先做好心理准备,并仔细分析争执所产生的一切后果。如此,当争执到来时,我们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并自然地接受对方的意见或看法,尽可能少地与其针锋相对。

    另一种避免争执的方式是提前完成他人所交代的事情。一般,当别人向我们提出某种要求时,会希望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去解决此事,若你拖拖拉拉或漠不关心会激怒对方使之与我们吵闹。所以,面对别人的请求,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我们一定要予以重视,尽快完成。

    若不愉快的争执还是发生了,我们可以在情急之下来个急转弯,表现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突然对对方的说法表示认同。这样可以让对方摸不着头脑的情况下接受我们的突然转变。

    争吵过后,也有办法弥补过失。只要我们对对方依旧保持平时的态度,像是根本没有争吵过一般,公是公,私是私,就能让对方清楚争吵并不会影响我们对他的看法和态度。如此,相信对方也会公私分明,不因无谓的争执而埋怨我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