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世界翻新的技巧-换一种方式,你的路会越走越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有句话叫做“不撞南墙不回头”,是说一个人太死心眼儿,不会变通,也不会另辟蹊径。实际上,当一条老路行不通,或走得不顺利时,不妨换一条路走走,没准儿就会“柳暗花明”。这换一种方式的努力,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因为它也是一种形式的创新。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善于开拓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米贩子

    大米贩子张广金决定在南市镇推销大米。

    张广金之所以选择了南市镇,是因为经过考察得知该镇人口稠密、交通便利;而且偌大的一个镇子,只有一位推小车的小米贩子挨家挨户送大米。张广金自信自己凭着一辆敞篷机动车,拉着小山似的大米往大街小巷一出入,定能以大取胜,从而把那个其貌不扬的小米贩子挤出南市镇。因此,当那个小米贩子见了他朝他微笑示意时,他连瞅也懒得瞅。

    然而,结果却让张广金大惊失色。

    张广金一大早就把机动车开到镇里来回穿梭,一边对着大喇叭不停地喊:“大米啦!上好的江南大米、小籼米!”喊到日出三竿,嗓子都哑了,也未见一个人朝他招手,反而遭到那些被轰隆隆的机器声和刺耳的喇叭声吵得直捂耳朵的镇民们的反感。张广金只好放下架子,把车靠在路边停下,亲自挨门挨户去敲门,见岁数大的称大爷大娘,见岁数小的喊大哥大姐,点头又哈腰,问人家要不要称点大米。而得到的回答不是没吃完就是刚刚有人送过了。直到曰薄西山,又饥又渴的张广金只好把一车大米原封不动地拉回他的出租房。而此时,那个又矮又丑的小米贩子却洗了澡、吃罢饭,正躺在门口的沙发上听话匣子哩。

    “回来啦?”小米贩子友好地问。

    “回来了。你呢?”

    “早回来啦。”

    张广金细心地观察了他的小推车,果然空着。这就怪了!难道小推车上的大米比机动车上的大米香些吗?

    为了解开这个谜底,第二天张广金不再卖大米,而是粘上胡须,戴着草帽,打扮成一个老货郎子,挑着米糖出门,意欲跟踪那个小米贩子。小米贩子第二天没有出门,第三天才推着两袋子大米出去,吱吱呀呀地径直送到几户人家门前。

    “大米啦!”一声吆喝,里面便颠出东家,无不举起米袋子道:“来得正好!来得正好!”双方一边交易,一边嘻嘻笑笑拉家常。

    张广金远远跟着,把这一切看得真真切切,一连三天皆如此。心里越发纳闷:神了!难道这小子事先跟人家通了气?不然他怎么酉发百中呢?甚至,他连每天能够卖出多少大米也心知肚明,小推车从不带货而归。这可是难以想象的事呀!这时,张广金的脑子里不得不蹦出一个成语:海水不可斗量。看来,得对他刮目相看了。

    张广金左思右想,决定拜师求教。他打算把对手请到镇上最好的饭店一品香去用膳。谁知见面后未及开口,小米贩子率先发话了:

    “张先生,是不是请我的饭局呀?我已替你在一品香定下了一桌酒席。”

    “你、你怎么知道?”张广金大吃一惊。

    “走吧,咱们边吃边谈。”

    两人到了一品香,找个雅间坐好。又是小米贩子先开口:“张先生,你是想请教我的生意秘诀,比如,为什么我对每一个家庭的口粮了如指掌吧?”

    张广金连忙抱拳作揖,讪笑道:“过去我太小看你了,请多海涵。”

    小米贩子微微一笑,从兜里掏出一个本子递给张产金。张广金迫不及待地翻开本子,看见整个镇子的每一个家庭的姓名、人口、日耗大米多少斤,以及某月某日购买多少大米、大约能吃几天等等详细情况,全部记录了下来。

    “哦——,”张广金豁然顿悟,长长地舒了口气,“我明白了,原来你利用闲聊之机,了解对方的情况并把它记下来了!这个小本本就是你的商业情报和秘诀呀。只是,这么珍贵的商业秘密,你怎么会轻易告诉你的对手呢?”

    “不!我没有把你当做对手,而是合作伙伴。张先生,那个所谓商业秘密,我今天就送给你了。”小米贩子豪爽地说。

    “这不会是真的吧?”张广金半信半疑。

    “千真万确!”小米贩子又从兜里掏出另一个本子来,“南市镇有多少居民,日耗大米多少斤,这些情报已记在这个本本上;而且连本市的北市镇、东市镇、西市镇……二十一个镇的基本情况,我也全部调查完毕,并记录下来。这是多年来我在全市各地推销大米的最大收获。下一步,南市镇的大米零售自然就归老兄你一人了;我准备成立一个全市最大的米市商行,我的合作对象当然包括像张先生这样的各镇大米零售商了,我会按期准时把大米批发给你们。”

    “老弟,你行,一定行!好,从今以后,我就是贵商行的客户了。”

    “不过,为庆贺我与最后一个零售商达成合作意向,今天由我来请客。”

    张广金满怀激动地端起酒杯,手竟有些颤抖。虽然到现在他还不知道这位姓甚名谁,但他打心眼儿佩服他!

    创新一点通

    张广金之所以是个有心人,就在于他不墨守成规,不按老办法做事,而是善于动脑,勇于尝试新办法、新策略。一个人具有这样的闯劲,无疑具备了成功的条件。墨守成规,会让你成为平庸的一员,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让自己成功地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成为引领风潮的旗手。

    防毒面具

    有一个推销员,他以能够卖出任何东西而出名。他已经卖给过牙医一支牙刷,卖给过面包师一个面包,卖给过瞎子一台电视机。但他的朋友对他说:“只有卖给长颈鹿一个防毒面具,你才算是一个优秀的推销员。”

    于是,这位推销员不远千里来到北方,那里是一片只有长颈鹿居住的森林。“您好!”他对遇到的第一只长颈鹿说,“您一定需要一个防毒面具。”

    “这里的空气这样清新,我要它干什么!”长颈鹿说。

    “现在每个人都有一个防毒面具。”

    “真遗憾,可我并不需要。”

    “不对,”推销员说,“您已经需要一个了。”

    接着,他开始在长颈鹿居住的林地中央建造一座工厂。“你真是发疯了!”他的朋友说。“不然。我只是想卖给长颈鹿一个防毒面具。”

    当工厂建成后,许多有毒的废气从大烟囱中滚滚而出,不久,长颈鹿就来到推销员处对他说:“现在我需要一个防毒面具了。”

    “这正是我想的。”推销员说着便卖给了长颈鹿一个。“真是个好东西啊!”推销员兴奋地说。

    长颈鹿说:“别的长颈鹿现在也需要防毒面具,你还有吗?”

    “你真走运,我还有成千上万个。”

    “可是,你的工厂里生产什么呢?”长颈鹿好奇地问。

    “防毒面具。”推销员兴奋而又简洁地回答。

    创新一点通

    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在赵本山的小品《卖拐》里,那只拐杖不是也卖给了一个正常入吗?关键是看你怎么动脑子、想办法。人是解决问题的高手,也是制造麻烦的高手。人的需求,有时也是制造出来的,解决矛盾的高手往往也先制造出矛盾来。

    换一个方式

    有一所高等学府举世闻名,培养的学生都是高材生。但这个学校有着严重的困扰,因为它紧邻一个治安极坏的贫民区,学校的玻璃经常被顽童打破,学生的车子总是失窃,学生在晚上被抢劫已不是新闻……

    “这些人太可恶了,不配和我们这么伟大的学校为邻!”学校开会,一致通过决议,把那些不上档次的邻居赶走。驱赶的方法很简单,以学校雄厚的财力,把贫民区的土地和房屋全买下来,改为校园。

    于是,校园变大了。但是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变得更严重,因为那些贫民虽然搬走,却只是向外移,隔着青青的草地,学校又与新贫民区相接。加上扩大的校园又难于管理,治安更糟了。

    学校领导这下可真不知怎么办了,请来当地的警察共谋对策。

    “当我们与邻居相处不来时,最好的方法不是把邻人赶走,更不是将自己封闭,反而应该试着去了解、沟通,进而影响、教育他们。”警察建议说。

    学校领导们闻言,个个面面相觑,哑然失笑,他们发现身为世界最著名的学府,竟忘了教育的功能。

    他们设立了平民实习班,送研究生去贫民区调查探访,捐赠教育器材给邻近的中小学,并辅导就业,又开辟部分校园为邻近的贫民区服务,帮助他们开发致富项目。经过不懈的努力,面貌大有改观。

    创新一点通

    同样的一件事,开始时因缺乏变通的方法,虽经努力,却于事无补;后来因势利导,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反而大收其效。这就是变通与不变通的两种结果。我们在生活中,不要一味啃硬骨头,而要采取灵活的办法处理一些问题,这样往往能使问题迎刃而解;在学习中,如果有一道难题按既有思维不能解开,可尝试新的思路,或许就能柳暗花明。

    成功和方法

    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滚开!”仆人说。

    “不要来打搅我们。”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这个可怜人,这时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石头汤喝”。

    “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

    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

    当然,你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创新一点通

    当我们在办事过程中遇到挫折或无可避免的变化时,往往就会像很多书籍所鼓励的那样:坚持!再坚持!却不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另一条道路。因此,当一再遭受挫折与失败后,就心灰意冷、沮丧失望,哀叹时运的不济,命运的不公。唯一没有想到的是:通往成功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

    不要担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为劝说青年当兵,军方请心理学家编了一套劝说词:

    “当了兵有两个可能:一个是留在后方,一个是送到前方。留在后方的没有什么担心的;送到前线又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受伤,一个是没有受伤。没有受伤不用担心;受伤的话也有两个可能:一个是轻伤,一个是重伤。轻伤的不用担心;重伤的话也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能治好,一个是不能治好。能治好的不,必担心;治不好也有两个可能:一个不死,一个是死。不死的话不用担心;死了嘛……也好,因为他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创新一点通

    一个人的接受能力,受语言的左右。难得这个心理学家会编这么委婉地说词。其实,他要说明的事很简单:要么战死,要么生还。但他却用了许多假说,在假说里将生的可能说得很多很多,而把死的可能说得很少很少,这就给人造成一个错觉:生的希望很大,死的机会很小。受众被这冗长的语句所纠缠,最后只能剩下这样的结论:不用担心!可见,语言对人的心理作用多么重要而复杂。

    怎样测量高楼的高度

    一天,我接到同事的一个电话,他问我愿不愿意为一个试题的评分做公证人。好像是他想给他的一个学生答的一道物理题打零分,而他的学生则声称他应该得满分,这位学生认为如果这种测验制度不和学生作对,他一定要争取满分。导师和学生同意将这件事委托给一个公平无私的仲裁人,而我被选中了……

    我来到我同事的办公室阅读这个试题。试题是:“试证明怎么能够用一个气压计测定一栋高楼的高度。”

    学生的答案是:“把气压计拿到高楼顶部,用一根长绳子系住气压计,然后把气压计从楼顶向楼下坠,直到坠到街面为止;然后把气压计拉上楼顶,测量绳子放下的长度。这长度即为楼的高度。”

    这是一个有趣的答案,但是这学生应该获得称赞吗?我指出,这位学生应该得到高度评价,因为他的答案完全正确。另一方面,如果高度评价这个学生,就可以给他物理课程的考试打高分;而高分就证明这个学生知道一些物理学知识,但他的回答又不能证明这一点……

    我让这个学生用六分钟回答同一问题,但必须在回答中表现出他懂得一些物理学知识……在最后一分钟里,他赶忙写出他的答案,它们是:把气压计拿到楼顶,让它斜靠在屋顶有边缘处。让气压计从屋顶落下,让停表记下它落下的时间,然后用落下的距离等于重力加速度乘下落时间的平方的一半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看了这答案之后,我问我的同事他是否让步。他让步了,于是我给了这个学生几乎是最高的评价。正当我要离开我同事的办公室时,我记得那位同学说他还有另外一个答案,于是我问是什么样的答案。学生回答说:“啊,利用气压计测出一个建筑物的高度有许多办法。例如,你可以在有太阳的日子在楼顶记下气压表上的高度和它影子的长度,又测出建筑物影子的高长度,就可以利用简单的比例关系,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很好,”我说,“还有什么答案?”

    “有呀,”那个学生说,“还有一个你会喜欢的最基本的测量方法。你拿着气压表,从一楼登梯而上,当你登楼时,用符号标出气压表上的水银高度,这样你可以用气压表的单位得到这栋楼的高度。这个方法最直截了当。”

    “当然,如果你还想得到更精确的答案,你可以用一根弦的一端系住气压表,把它像一个摆那样摆动,然后测出街面和楼顶的g值(重力加速度)。从两个g值之差,在原则上就可以算出楼顶高度。”最后他又说:“如果不限制我用物理学方法回答这个问题,还有许多其他方法。例如,你拿上气压表走到楼房底层,敲管理人员的门。当管理人员应声时,你对他说下面一句话:‘亲爱的管理员先生,我有一个很漂亮的气压表。如果你告诉我这栋楼的高度,我将把这个气压表送给您……’”

    创新一点通

    同样一个问题,却能找到这么多答案。可见,世上没有解不开的难题,只是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同时,人的智力潜能也是巨大的,只要努力开发,总会产生无穷的智慧。

    驴子过河

    在驴子运货的路上有一条河,河上有一架木桥。驴子运货物过河,一直都是走这架木桥。

    一次暴风雨过后,木桥被水冲塌了,驮着货物的驴子只好趟水过河。由于驴子驮着的两袋盐很重,它不想绕远去趟浅一些的河水,因此,它直接从桥塌的地方趟了过去。在河水深的地方,水漫过了驴子的货物,结果驴子上岸后,盐已经化掉了多半。正因为如此,在剩下的后半段路上,驴子感到浑身轻松,很快就把货物运到了目的地。

    第二天,驴子又驮着货物过河,它想如法炮制,再偷一次懒。但是,当它走到河中间时,发觉背上的货物越来越重,以至于它无法趟到河对岸,结果,驴子就这样被淹死了。

    原来,驴子这次驮的货物是棉花,只是它到死也没有明白,这次驮的货物为什么浸在水里后,就越来越重了。

    创新一点通

    过去的经验未必可靠。随着时间、条件或环境所变化,已有的方法会不会适用自己的新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思维定势,养成随机应变的习惯。例如,在学习方法上,受常用解题思路的影响,我们对一道新题往往束手无策。这时,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变通方法,难题或许就可以迎刃而解。

    寻找美女

    英国有一位漂亮的女人,大选期间有人企图利用她的美色来拉拢一位代表投票。为了选举的公正性,必须尽快找到这位美女,及早制止她的行动。但由于地址不详,担任这一任务的菲利普上校经过24小时的努力,仍未掌握她的足迹,急得坐卧不安。

    这时,卡达尔上尉来访,表示愿意帮助。上尉转身上街,找到一家大花店,让老板选一束鲜花,并让其帮助送给那位妇女。老板一听到美女的名字,把鲜花包装好,举笔在纸上写下这个女人的地址,上尉轻易就获取了这个女人的地址。

    创新一点通

    上校用一天的时、间没找到那位美女,而上尉用半个小时就找到了。为什么呢?因为上校用的是查户口和布控寻访的方式找人,费力而难见成效;而上尉用的则是创造性思维。上尉知道那名美女受人爱戴,名气很大,给她送花的人肯定不少,花店也会经常光顾其门,熟知其住址,故采取“按图索骥”的方式,很快就达到目的。你瞧,一个固守成规,一个创新思维,办事结果就有天壤之别。

    一张特别的账单

    小鲁是在一家大公司做会计。公司里的贸易业务很忙,节奏也很紧张,往往是上午对方的货刚发出来,中午账单就传真过来了,随后就是快寄过来的发票、运单等。小鲁的桌子上总是堆满了各种讨债单。

    讨债单太多了,都是千篇一律的要钱,小鲁常常不知该先付谁的好。

    经理也一样,总是大概看一眼就扔在桌上,说:“你看着办吧。”但有一次,经理却说:“付给他。”

    那是一张从南非传真来的账单,除了列明货物的价格、金额外,大面积的空白处写着一个大大的“SOS”,旁边还画了一个头像,头像正在滴着眼泪,线条简单,但很生动。这张不同寻常的账单一下子引起了经理的重视,他看了便说:“人家都流泪了,以最快的方式付给他吧。”

    创新一点通

    其实,经理和会计心里都明白,这个讨债人未必在真的流泪,但他却成功了,一下予以最快速度讨回了大额货款。因为他多用了一点心思,把简单的“给我钱”换成了一个富含人情味的小幽默。正因为这点创意,他成功地脱颖而出。可见,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创新,就可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灯泡的测法

    爱迪生在发明白炽电灯前,一天,他在实验室里想知道灯泡的容积大小,于是便请助手去测量。可过了许久,他见助手还没有把数据送来。于是他来到了助手实验室。

    走进门,爱迪生看见助手正在桌旁不停地演算着,便上前问他在干什么,助手回答道:“我刚才已经测量了灯泡不同部分的周长,现在正在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马上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爱迪生哭笑不得:“难道你就不知道先把灯泡里灌满水,然后再去测量水的体积吗?”

    创新一点通

    成功,与正确方法有很大关系。一个看似难以实现的目标,一旦采取了正常的方法和步骤,就会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不是没有可能,而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所以,我们要用脑,要动智,不要一根筋地闯,想想办法,转个弯,或许就能心想事成。

    揖让救火

    古代有个人叫新阳,有一次他们家的房子着火了,因为房子很高,没有梯子登不上去。火势非常凶猛,必须马上登上房顶灭火。新阳就派他儿子到村里东生氏的家里去借梯子。

    新阳的儿子平日里饱读诗书,对礼节之道烂熟于心。此时,他穿上衣服,戴上帽子,打扮得整整齐齐,不慌不忙地走到东生氏家里。主人迎了出来,他连作了三个揖,才缓步登上台阶,进到厅堂里,安静地坐在西边柱子下的客人席位上,丝毫不提一句有关救火的事。

    主人见到年轻的客人这样从容不迫、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一种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便更加殷勤地招待客人。主人命令仆人摆下宴席,盛情款待这位客人。主人举起酒杯,向客人敬酒。年轻的客人离开座位,站起来喝完了酒。为了表示感激之情,他也举起了酒杯,回敬主人。一切都进行得有条有序,礼节周到完备。

    喝到正高兴的时候,主人开口说话了。他问客人道:“先生大驾光临,真令寒舍蓬荜生辉。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吗?如果有的话,请尽管吩咐,能做到的话,我一定不会推辞。”

    听到主人的话,新阳的儿子这才说明了来意。他语气不急不缓地说:“家门不幸,上天降祸到我家,房子着了火,肆虐的烈火烧得正旺。想要爬上高大的房屋去浇水灭火,可惜肋下又没生翅膀,飞不到房上,只好望着失火的房子号哭。听说你们家里有登高的梯子,可不可以借给我家用呢?如果可以的话,晚生不胜感激。”

    东生氏一听,大吃一惊,这才知道他家着了火。俗话说:水火无情,怎么能这样不紧不慢呢?东生氏急得直跺脚,说:“你怎么这么迂腐呢?假如正在山上野餐,老虎来了,你不赶紧吐出口中没吃完的东西,奔跑逃命。你家房子已经着火了,这哪里是你作揖礼让的时候啊?快,我们赶紧去救火吧!”

    于是,东生氏带着仆人,抬着梯子,让新阳的儿子带路,朝成家奔去。

    大路很远,他们就抄近路,小道又崎岖不平,他们深一脚浅一脚,跌倒了爬起来再跑。跑啊跑啊,他们终于跑到了新阳的家,抬头一看,房子早已烧成灰了。

    创新一点通

    “书呆子”之所以是书呆子,是因为他们读死书、死读书,不知变通,不知灵活运用,不知书本应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任何知识都是理论性的东西,是抽象的。也是教条式的;而要运用这些知识,就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场合,加以变通。不知变通的人,唯书本是举,做事迂腐,处处碰壁,总会发现知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

    皮鞋的传说

    很久以前,人类都是赤着双脚走路的。

    一天,有一位国王到偏远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刺得他的脚又痛又麻。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旨意: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认为这样,不只是为自己,还可以造福臣民,让大家走路时不再受皮肉之苦。

    但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筹集不到足够的皮革,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不知几何。虽然根本做不到,甚至还相当愚蠢,但因为是国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摇头叹息。

    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进言道:“国王啊,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国王听了,很惊讶,但也当下领悟,于是立刻收回成命,改用这个建议。“皮鞋”便因此而生。

    创新一点通

    改变世界,是从改变自我开始的;即使不能改变世界,也要学会适应世界。我们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记住这一点:一切从“我”做起!

    粥的分法

    有九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然而,粥每天都是不够吃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特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四人的分粥委员会及五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变成凉的。

    最后,他们终于想出来一个好办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就这样,九个人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创新一点通

    同样是九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和结果。这说明,如果一个单位存在不正之风,一定是机制有问题。在生活中,公平正义也是可以实现的,关键是我们是否找到一种机制,一种可以约束腐败的合理法则。

    减少奖金的策略

    某公司成立以来,事业可谓蒸蒸日上。但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本年的利润却大幅滑落。

    总经理知道,这不能怪员工,因为大家为公司拼命的情况,丝毫不比往年差,甚至可以说,由于人人意识到经济的不景气,干的比以前更卖力了。

    这也就愈发加重了总经理心头的负担,因为马上要过年,照往例,年终奖金最少加发三个月的工资,多的时候,甚至再加倍。

    今年可惨了,算来算去,顶多只能给一个月的工资做奖金。

    “这要是让多年来已被惯坏了的员工知道,士气真不知要怎样滑落!”总经理忧心忡忡地对经理说,“许多员工都以为最少加两个月,恐怕飞机票、新家具都订好了,只等拿奖金就出去度假或付账单呢!”

    经理也愁眉苦脸了:“好像给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现在突然改成两颗,小孩一定会吵。”

    “对了,”总经理突然触动了灵机,“你倒使我想起小时候到店里买糖,总喜欢找同一个店员,因为别的店员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秤,再一颗一颗往回扣。那个比较可爱的店员,则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后一颗一颗往上加。说实在话最后拿到的糖没有什么差异。但我就是喜欢后者。”

    突然,总经理有了主意……

    没过两天,公司突然传来小道消息:由于营业不佳,年底要裁员,上层正在确定具体实施方案。

    顿时人心惶惶了。每个人都在猜,会不会是自己。最基层的员工想:“一定由下面杀起。”上面的主管则想:“我的薪水最高,只怕从我开刀。”

    但是,不久后,总经理就宣布:“公司虽然艰苦,但大家同在一条船,再怎么危险,也不愿牺牲共患难的同事,只是年终奖金,绝不可能发了。”

    听说不裁员,人人都放下心头上的一块大石头,那不至于卷铺盖的窃喜,早压过了没有年终奖的失落。

    眼看新年将至,人人都做了过个穷年的打算,取消了奢华的交往和昂贵的旅游计划。

    突然,总经理召集各单位主管紧急开会。看主管们匆匆上楼,员工们面面盯觑,心里都有点儿七上八下:“难道又变卦了?”

    是变卦了!

    没几分钟,主管们纷纷冲进自己的单位,兴奋地高喊道:“有了!还是有年终奖,整整一个月,马上发下来,让大家过个好年!”

    整个公司大楼,爆发出一片欢呼,连坐在顶楼的总经理,都感觉到了地板的震动声。

    创新一点通

    这种欲擒故纵的策略虽然有点“卑劣”,却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有个成语叫“朝三暮四”,讲的是一个主人要给猴子减少食品,为每日朝四暮三,共7个,猴子们不干,要求增加;主人便假装同意,改为朝三暮四。虽然依旧是7个,猴子却高兴得不得了。这种依据人的心理特点想出来的“智慧”,实在不可小视。

    贷款一美元

    美国,华尔街,某大银行。

    一位提着豪华公文包的犹太老人,来到贷款部前,大模大样地坐了下来。

    “请问先生,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吗?”贷款部经理一边小心地询问,一边打量着来人的穿着:名贵的西服,高档的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镶着宝石的领带夹子……

    “我想借点钱。”

    “完全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的经理惊愕了。

    “我只需要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我们都可以照办。”

    “好吧。”犹太人从豪华公文包里取出一大堆股票、国债、债券等放在桌上:“这些做担保可以吗?”

    贷款部经理清点了一下:“先生,总共五十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是的。”犹太老人面无表情地说。

    “好吧,到那边办手续吧,年息为百分之六,只要您付百分之六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就把这些作保的股票和证券还给您……”

    “谢谢……”犹太富豪办完手续,准备离去。

    一直在一边冷眼旁观的银行行长怎么也弄不明白,一个拥有五十万美元的富豪,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

    他从后面追了上去,有些窘迫地说:“对不起,先生,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你想问什么?”

    “我是这家银行的行长,我实在弄不懂,您拥有五十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只借一美元呢?要是您想借四十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为您服务的……”

    “好吧,既然你如此热情,我不妨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儿来,是想办一件事情,可是随身携带的这些票券很碍事,我问过几家金库,要租他们的保险箱,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银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嘛,就将这些东西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了,由你们替我保管,我还有什么不放心呢!况且利息很便宜,存一年才不过六美分……”

    创新一点通

    银行确实是一个保密性和安全性很高的地方。犹太富翁之所以能想到这个独到的主意,是因为他的精明和算计。可见,好办法总是垂青那些肯动脑子的人。世界万物,林林总总,各有各的特色,能将万物为我所用,最大限度地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也是智慧。

    羚羊和乌龟

    有一次,羚羊遇见了乌龟,夸耀自己跑得很快,并且问乌龟说:“你会跑吗?”

    “我会跑,”乌龟回答说,“而且比你跑得快!”

    羚羊笑了起来:“既然这样,那咱们就比赛一下吧。”

    乌龟同意了。

    第二天早上,它们到指定的出发地点去。到了那里,羚羊说了声“跑吧”,就飞快地跑了,把乌龟远远甩在后面。

    过了一会儿,羚羊停了下来,高声地问:“喂,乌龟,你在哪儿啊?”

    乌龟回答:“我在这里!”

    羚羊很惊奇,于是跑得更快了。它跑了一会儿,又停下来问:“乌龟,你在哪儿啊?”

    它又听见乌龟回答说:“我在这里!”

    再往前跑还是这样,羚羊时常停下来问:“乌龟,你在哪儿啊?”

    每一次乌龟总是回答:“我在这里!”

    最后羚羊跑到了指定的终点,可是乌龟已经在那里等它了。

    “我早就在等你了,”它说,“我第一个跑到!”

    原来,这是乌龟骗了羚羊。它在头一天夜里把自己所有的亲属召集起来,让它们待在羚羊跑的路上的青草里,羚羊每次停下来喊乌龟,其中的一个就马上回答它。

    从此后,人们都说:“要紧的不是跑得快,而是长一个好脑袋。”

    创新一点通

    当你的力量不如人时,要战胜对方,智慧的作用就显得弥足珍贵。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强大的不是有形的力量,而是无形的智慧。所以说,外表可怕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战无不胜的,看似渺小的东西也未必就任人宰割。培养一个智惠的大脑,是挑战人生的最锐利的武器。

    成功如此简单

    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一下子成了举世闻名的人,这引来了很多人的忌妒。

    一次宴会上,一位达官贵人起身对他说道——

    “尊敬的哥伦布先生,您发现新大陆似乎让人觉得很了不起。不过,在我看来,这却是件极其平常的事情,任何一个绕着地球航行的人都会发现这块新大陆的,即便他是一个傻瓜。”

    哥伦布答道:“噢,你认为这是一件‘极其寻常’的事吗?”

    “是的,再简单不过了。”

    哥伦布想了一会儿,他指着餐桌上的一只鸡蛋对大家说道:“女士们,先生们,我们不妨来做一个实验,看看有谁,能把这个鸡蛋在桌面上竖起来?”

    大家都纷纷试了试,结果没人能做到。

    大家试完后,哥伦布拿起鸡蛋,轻轻往桌上一磕,便使鸡蛋立在桌上了。接着,他笑着说道:“即使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也需要有人去一个发现它。成功虽然十分简单,但很多人却往往想不到它的办法。”

    创新一点通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也有这样的体验:一个难题怎么想也找不到答案,当别人找到答案后,又觉得方法是如此简单,以至于不服别人,因为自己也可能想到这一步。其实,就是因为这一步没想到,才造成一个成功,一个不成功。虽然一种方法看似简单,但其中也包含着创新的因子。

    是谁打了我

    一座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唯一的出口被堵得严严实实,五名矿井工人深困其中。幸运的是,矿井里备有少量食物和水源,这给他们赢得了生机。时间艰难地走着,一个星期过去了,矿工们始终听不到救援队的声音。有人开始烦躁起来,还有人发出凄厉的叫声,大家感觉身心都要崩溃了。

    突然,黑暗中传来“啪”的一声。马上有人叫了起来:“谁打我?”其余四个人都开始辩解:“不是我!”可那被打的人就是纠缠不放,一个个地审问。过了许久,又听到“啪”的一声,又有人挨打了,洞内马上,传来了一阵吵嚷声。就这样,时间在不时的吵嚷声中悄悄流逝着。直到在暗无天日的井底足足被困了23天后,他们获救了。

    后来,躺在医院里,矿工们开始讨论究竟是谁在打人,一位矿工笑着说道:“都是我打的。”

    “你疯了吗?”矿友们问道。

    “不。”他笑着回答,“我这样做,是为了提醒大家,我们必须活着。”

    创新一点通

    当五个莅难的矿工面临精神崩溃时,一只巴掌解决了他们的心理困境。一次打人虽然引起了混乱,却使大家有了“事”做,可以度过精神危机期。可以说,这一巴掌就是“创新”,是方法的创新,这个创新的方法使他们度过了难捱的23天。这个想到打人的矿工,他就是一个有创意的人。

    将绳结一劈两半

    公元1202年,铁木真和王汗联兵大战札木合,取得了胜利。札木合投降了王汗。那年秋天,铁木真率部来到了斡难河畔,河畔有一棵五人方能合抱的大树,大树上系着一个复杂的绳结。据蒙古传说,谁能解开这个绳结,谁就能成为蒙古之王。

    每年,蒙古都会有很多人来解这个结。扎木合来过,王汗也来过,可他们总是不知如何下手,这个结异常复杂,连绳头也看不到。铁木真仔细观察了这个绳结,他也找不到绳头。

    但他想了一会儿,毅然拔出宝刀,将绳结一劈两半,然后对众人说道:“这,就是我铁木真解开绳结的方式!”

    创新一点通

    将绳结一刀两断,这也是一种解绳结的方法。许多人没想到,而铁木真想到了,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之处。为什么有的人没有想到呢?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停留在“解”的思维定势上,而没有提升到“劈”的阶段。从“解”到“劈”,就是创新,就是跨越。没有这个跨越,你就不是一个头脑机灵的人。

    兴趣的激发

    多塞是法国著名的免疫学家、医学家。他的父亲是一位医生,创办有自己的医院,在当地很有声望。自然,他希望儿子多塞也学医,将来好接自己的班。因此,他期待着多塞中学毕业后报考医学院校。

    为了培养多塞对医学的兴趣,父亲经常有意无意地给孩子灌输做医生的好处,例如:高收入、职业稳定、地位很高、受人尊敬……

    然而,令父亲失望的是,尽管他煞费苦心,多塞就是对医学不感兴趣,甚至有点反感。这是因为,多塞生性倔强,不愿接受别人对自己人生之路的安排,他希望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对于父亲的教导,他虽然不敢顶撞,但还是明白无误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了出来。

    父亲并没有死心,他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多塞对医学的兴趣。一次,一群医学院的毕业生来医院实习,父亲有意把儿子叫过来,让他和实习生一起观摩手术。多塞极不情愿地穿上了白大褂、戴上口罩,远远地站在手术台一边。当医生用手术刀剖开病人的腹部时,那鲜红的内脏展示在众人面前。面对这血淋淋的场面,多塞吓得晕了过去。

    多塞的表现令实习生窃笑不已。“就这胆量,还想学医?”“他若能成为医生,这医生也就太好当了。”“院长家里怎么生出这样一个儿子?丢人!”父亲得知消息后,大为光火。他把多塞叫到自己的办公室,狠狠地给了他一个耳光。

    有人建议放弃对多塞的期望,可多塞的父亲想:这是关系到自己的医院后继有人的大事啊!他怎么也想不通,儿子不痴不傻,为什么不把心思放在医学上呢?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的,怎样才能把他的兴趣转到这上面来呢?

    这时,父亲突然想到一件事:多塞多次向他透露想出去旅游的愿望。既然他对旅游感兴趣,不如满足他,然后再开导他。也许,这对他会产生一些效果。于是,他叫来自己的医生埃迪,吩咐埃迪带着多塞去旅游,并乘机开导他。

    听说父亲准许自己去长途旅游,多塞高兴极了。他和埃迪去了许多地方,玩得很尽兴,很快乐,心情也舒畅起来。一路上,埃迪一边陪多塞玩耍,一边讲解医学知识,并帮助一些游客看病。这期间,多塞因为劳累,还生了一次病,是埃迪给他进行了诊断,开了药方,并认真护理,才使他迅速恢复健康。埃迪的所作所为,对多塞的触动很大,慢慢地,他改变了对医学的态度,对治病救人产生了很大兴趣。最终,他接受了父亲的安排,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创新一点通

    孩子是否喜欢做一件事,归根结底还是兴趣的问题。有位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对某件事抱着浓厚兴趣的人,必然尽心尽力去做。那些取得成就的人,无不是对从事的工作抱着浓厚兴趣的人。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多塞父亲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孩子对某种事物不感兴趣时,换个方式进行激发和培养,就有可能奏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