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心态叫平衡-生活是一门平衡的艺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 内心的平衡才是幸福的能量源

    人类要生活得幸福安宁,也需要与生存环境保持平衡。这种平衡不需要人们刻意去改变什么,只需要人们重新排列自己的思想,在生活的愿望与日常的行为之间创造一种真正的平衡,生活就是一门平衡的艺术。

    有人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幸福的人和不幸的人。这两种人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拥有的心情不同,准确地说,是他们控制内心的能力有所不同。

    一个幸福的人,并不是他(她)在人生道路上有多么的一帆风顺,也不是他(她)的能力有多么的超群,而是因为他(她)善于控制自己的内心,能在狂风暴雨中看到美丽的彩虹,甚至能在一败涂地中看到美好的将来,并时刻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因暂时的困厄而沮丧。

    相反,一个不幸福的人,并不是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缺少运气,也并不像某些人说的老天无眼,给他(她)的保佑不够多,原因仅仅是他(她)不会控制自己的内心,任自己的情绪跟随发生的事情恣意放纵。

    总而言之,幸与不幸就在两个字——内心。内心处于平衡状态,则会感觉幸福;反之,则感觉不幸福。平衡的内心是指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使自己处于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生活中的非理性因素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人们常常会因为这些非理性因素而控制不住自己的内心,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经过分析,这些困扰人类多年的非理性因素有如下几种:嫉妒、愤怒、恐惧、抑郁、紧张、狂躁和猜疑。这些看似极其平常的心理因素,却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是否幸福。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内心就是一个人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而你的内心将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平衡的心态可以实现更多的自我价值,相反,失衡的心态则会妨碍自我价值的实现。

    乐观开朗的人做事一定是很积极的,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他们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就相对较多。自我价值实现得越多,自我肯定的成就感也就越多,这样他们就能拥有更加乐观的心态。相反,悲观、抑郁的人,整天愁眉苦脸地面对生活,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积极,甚至错误百出,那么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就会相对较少,自我否定的因素就会增加,这样也就使他们的心情更加消极抑郁。因此有人说,积极的心态会创造幸福的人生,而消极的心态则让人生充满阴霾。

    曾经有两个人在黑夜的沙漠中行走,水壶中的水早就喝完了,两人又累又饿,体力渐渐不支了。在休息的时候,其中一个人问另一个人:“现在你能看到什么?”被问的那个人回答道:“我现在似乎看到了死亡,似乎看到死神在一步一步地靠近。”不过发问的这个人却微微一笑:“我现在看到的是满天的星星和我的妻子、儿女等待我回家的脸庞。”

    最后,那个说看到死亡的人真的死了,就在快要走出沙漠的时候,他用刀子匆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另一个说看见星星和自己妻子、儿女脸庞的人靠着星星的方位指示成功地走出了沙漠。

    其实,这两个人所处的环境是相同的,仅仅是他们当时的心态有所不同,最后也演绎了截然不同的命运。因此一个人的内心往往会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要想时刻都过得愉快,那就得让自己的内心永远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你拥有什么样的内心,就拥有什么样的生活能量,这种能量将决定你是否能获得幸福的人生。

    心态平衡木

    内心处于平衡状态,则会感觉幸福;反之,则感觉不幸福。平衡的内心是指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使自己处于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第二节 平衡内心的十条准则

    关于平衡内心的问题,卡耐基在多本著作中都提到过。他认为,人们内心的失衡大多由欲望膨胀所致,只有善于调控自己的欲望,享受与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人们才能享受内心的平衡和喜乐。当你感觉内心有些失衡的时候,试试这十条平衡内心的准则,相信你能从中受益,并开始萌生一股新的力量:

    1.克服虚荣心理

    做到自尊自重,绝不能为了一时的虚荣心而牺牲人格换取浮华的东西。要知道,物质生活再富足,也无法弥补心灵的空洞。

    2.不要指望用金钱买到快乐

    人们赚取金钱的多少与快乐的多少没有什么联系,快乐与否其实在于人们对自己的收入是否感到满意。

    3.抛弃完美主义

    世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完美,一个人也不可能拥有一切。用完美主义指导人生,就会终日沉湎于自我嫌弃和挑剔中,无法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与其空谈完美,不如踏实地努力,抓住自己能够得到的东西。

    4.学会喜欢自己

    据研究,拥有健康心理的人,在面对挫折时表现得较为坚强。喜欢自己的人对自己是比较满意的,对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是充满信心的。因此,这类人无论遇见什么样的失败,都能重新站起来。

    5.正确对待舆论

    他人的评论不应当影响自己的情绪,在冷言冷语中,最可贵的便是自信自强,不为舆论所动。不用在意别人拥有多少,关键是看清自己拥有多少。

    6.立刻停止抱怨

    一个愁眉苦脸、唠唠叨叨的人会令身边所有人望而生厌。因此,在抱怨之前,先想想这有什么用处,要知道牢骚再多也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

    7.不为失去的烦恼

    失去的已经无法挽回,那又何必大惊小怪,耿耿于怀。一味伤感于事无补,人生中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要调整心态,坦然地面对失去的一切,珍惜自己现在的拥有。

    8.珍惜每一个时刻

    快乐来自每天发生的一件件小事,而不是源于几件偶尔带来好运的大事。因此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抓住身边快乐的小事,才能让自己常常快乐。

    9.锻炼身体

    有氧体操、散步、跑步、游泳等运动,可起到缓解轻度的忧郁和焦虑,增添快乐的作用。

    10.保证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为身体重新“充电”,对保持头脑清醒和减轻低落情绪至关重要。

    心态平衡木

    人们内心的失衡大多由欲望膨胀所致,只有善于调控自己的欲望,享受与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人们才能享受内心的平衡和喜乐。

    §§§第三节 摒弃悲观,才能心满意足

    渴望荣华富贵的人,永远都不会满足。他们每天都在不停地追逐和奔波,但是何时能够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他们并不知晓。可是,难道只有拥有荣华富贵的人才能幸福吗?人们不停地忙碌,追逐幸福,可是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终点,静下心来享受人生的乐趣呢?知足的人会告诉你:随时。你随时都可以感受到来自生活的幸福,前提是你懂得知足。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即使是经历苦楚,也能做到心满意足。

    一位少妇,回家向母亲倾诉,说自己的婚姻很糟糕,丈夫既没有很多钱,也没有好的工作,生活总是周而复始,单调无味。母亲笑着问,你们在一起的时间多吗?女儿说,太多了。母亲说,当年,你父亲上战场,我每日期盼的,是他能早日从战场上凯旋,与他整日厮守,可惜——他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再也没有回来,我真羡慕你们能够朝夕相处。母亲的泪水一滴滴掉下来,渐渐地,女儿仿佛明白了什么。

    一群男青年,在餐桌上谈起自己的老婆,说老婆总是对他们管束得太严,几乎失去了自由。他们说着说着便狂饮如牛,扬言回家要和老婆斗争一番。邻桌一位一直在默默倾听的老叟,起身向他们敬酒,问,你们的夫人都是本分人吗?男青年们点头。老叟叹了一口气,说,我爱人当年对我也是管得太死,我愤然与她离婚,以至于她后来抑郁而终。如果有机会,我多希望能当面向她道歉,请求她时时刻刻地看管着我。小伙子,好好珍惜缘分呀!男青年们望着神色黯然的老叟,沉默不语,若有所悟。

    一位干部,因为人员分流,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一时间委靡不振。妻子劝慰他,仕途难道是人生的最大追求吗?你至少还有学历还有专业技术呀,你还可以重新开始你的事业呀。你一直是个善待生活的人,我们并不会因为你做不做领导而对你另眼相待,在我的眼里,你还是我的丈夫,还是孩子的父亲。我告诉你,亲爱的,我现在甚至比以前更加爱你。丈夫望着妻子,久久不语,眼里闪烁着晶莹的光泽。

    一位盲人,在剧院欣赏一场音乐会,交响乐时而凝重低缓,时而明快热烈,时而浓云蔽日,时而云开雾散,盲人惊喜地拉着身边的人说,我看见了,看见了山川,看见了花草,看见了光明的世界和七彩的人生……

    一个失聪的孩子,在画展上欣赏着一幅幅作品,他仔细地看着,目不转睛,神情专注,忽然转身,微笑着大声地对旁边的父母说,我听到了,听到了小鸟在歌唱,听到了瀑布的轰鸣,还有风儿呼啸的声音……

    一位病人,医生郑重地告诉他,手术成功,化验结果出来了,从他腹腔内摘除的肿瘤只是一般的良性肿瘤,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便可康复出院,并不危及生命。病人顿时满面春风,双目有神,紧紧地握着医生的手,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这些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折磨,可是他们的内心是满足的,因为他们学会了抛开眼前的不幸,看到了自己所拥有的,因而从另一方面获得了重生。

    也许,在生活中,你的那一点挫折跟他们相比,真的算不了什么,可是为什么你还一直在抱怨呢?原因就在于,你一直在用悲观的眼睛看着这个世界,你的内心充满了消极的想法,所以看不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乐趣。其实,只要你摒弃内心的悲观和消极,你也可以对任何事情都感到心满意足。

    心态平衡木

    你随时都可以感受到来自生活的幸福,前提是你懂得知足。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即使是经历苦楚,也能做到心满意足。

    §§§第四节 生活的悲喜取决于内心

    我们每天都要经历不同的事情,随着事情发展的好坏,我们的心情会跟着起伏。于是,从表面上来看,是事情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情。但是,事情的存在是客观的,不论心情好坏,我们都不可能让已经发生的事情消失或者发生改变。我们所谓的“好”与“坏”,不过是在自己的心里给事物下的定义。好的程度,坏的程度,也是按照心情来衡量的;事情对我们产生的影响,也是通过自己的内心来判断的。我们内心的判断,决定了我们的态度、心情甚至命运。

    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同样,生活带给我们的影响,也取决于我们的内心。如果内心是悲观的、消极的,那么我们从生活中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都将是伤感的、痛苦的;如果内心是乐观的、积极的,那么我们从生活中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都是幸福的、快乐的。

    有一位哲学家,当他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小屋里。尽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总是觉得自己很快乐,很幸福。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这样的生活也能算幸福吗?”哲学家说:“和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哲学家一个人,但是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这样的生活你还觉得幸福吗?”

    哲学家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能不让人觉得幸福呢?”

    几年后,哲学家也成了家,搬进了一栋大楼里。这栋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在这栋楼里底层环境是最差的,楼上的人家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其它杂七杂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幸福吗?”

    哲学家回答说:“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费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让我特别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些花,种些菜。这些乐趣呀,数之不尽啊!”

    后来,那人遇到哲学家的学生,问道:“你的老师总是觉得自己很幸福,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学生笑着说:“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福由心生,我们的心灵就如同一块磁石。积极乐观的心灵,吸引过来的总是幸福和快乐;消极悲观的心灵,吸引过来的总是伤感和悲痛。幸运的人,并不是命运的天平总是倾向于他(她),而是他(她)在内心里不停地呼唤幸运,所以他(她)最终获得了幸运;不幸的人,总是一遍又一遍的诅咒生活,本来并不悲惨的生活,却因为他(她)的抱怨、沮丧变得乱七八糟了。

    心态平衡木

    如果内心是悲观的、消极的,那么我们从生活中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都将是伤感的、痛苦的;如果内心是乐观的、积极的,那么我们从生活中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都是幸福的、快乐的。

    §§§第五节 剔除无谓的欲想,专注人生目标

    人的一生背负的东西太多,钱、权、名、利都是我们想要的,一个也放不下,这些东西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有时我们拥有的东西太多太乱,心思太复杂,负荷太沉重,有诱惑力的事物太多。这些事物大大地妨碍着我们的前进,无形而深刻地损害着我们的生活。生命如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怎样使之不在中途就搁浅或沉没?我们该选择轻载,丢掉一些不必要的包袱,那样我们的旅程也许会多一分从容与安康。

    人生要有所收获,就不能让诱惑自己的东西太杂太多,不能让努力的方向过于分叉。我们要简化自己的人生,对于一些不必要的负担要学会放弃,要学会经常否定自己,对自己生活中和内心里的一些负面的东西要断然放弃。

    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诱惑因素,是什么一直干扰着我们,让我们的心灵不能安宁?是什么让我们坚持得太累?又是什么在阻止我们的快乐?把这些让我们不快乐的包袱通通扔弃,我们才有机会同真正有益于自己的人和事亲近,才会获得适合自己的东西。只有放弃我们人生田地和花园里的这些杂草害虫,我们才能在人生的土地上播下良种,最终收获鲜丽的花朵和丰硕的粮食。

    因此,认真检查一下自己肩上的背负,掂量一下自己实际的负荷,自己到底能承受多少,又是什么把我们压得快喘不过气来?把那些太沉重的东西扔掉吧,放弃那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放弃那些太辛苦的追求。仔细想想我们在生活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意义深刻,它对成功目标的制订至关重要。

    要得到生活中想要的一切,当然要靠努力和行动。但是,在开始行动之前,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要打发时间并不难,随便找点什么活动就可以应付,但是,如果这些活动的意义不是我们的本意,那我们的生活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能否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并且使自己满足、有所成就,完全看我们能否决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然后能否尽量满足这些需要。

    生活中最困难的一个过程就是要搞清楚我们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因为我们不曾花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和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不知所措,所以我们会不假思索地接受别人的期望来定义个人的需求和成功的目标,社会标准变得比我们自己特有的需求还要重要。

    如果有什么原因使我们总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话,这个原因就是我们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什么。就像在大海中航行,如果不知道目的地是哪里,就只好遭受漂泊迷失之苦了。所以,在决定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之前,不要轻易下结论,一定要先进行一番心灵探索,真正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勇敢地前行。

    心态平衡木

    人生要有所收获,就不能让诱惑自己的东西太杂太多,不能让努力的方向过于分叉。我们要简化自己的人生,对于一些不必要的负担要学会放弃。

    §§§第六节 放慢脚步,寻找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点

    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只小兔子在路上拼命奔跑,青蛙问它:“小兔子,你为啥跑得那么急?歇歇吧。”“我不能停,我要看看这条道的尽头是个啥模样。”小兔子边跑边回答。

    小兔子一心想跑到终点,从来没有停歇过。直到有一天,它猛然撞到了路尽头的一棵大树。“原来路的尽头就是这棵树!”小兔子喟叹道。更令它懊丧的是,它发现此时的自己已经老迈:“早知这样,好好享受那沿途的风景,该多美啊……”

    你也许觉得这个寓言很可笑,认为这只小兔子真傻,它拼命奔跑的结局就是撞在了一棵大树上。其实,仔细想一想,你的工作与生活是不是正像那只小兔子一样快速奔跑着呢?沉浸在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为了赶时间,不得不在拥挤的餐桌旁狼吞虎咽;人们努力赚钱,却排队购买口味从不变化的星巴克咖啡;人们买得起大品牌与奢侈品,却没有时间停下来看身边的风景;人们追赶时间却早已迷失了回程的方向。人们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脑海里只有“快一点,再快一点”的概念。

    是的,如今速度已经深入人心了,“快”成了大家默认的办事境界。看看机器上一件件飞一般传递着的产品,再听听办公室一族打电话时那种无人能及的语速,人们才发觉休闲的概念早已模糊得看不见了。大家似乎都变成了在“快”这个魔咒控制下的小人儿,连松口气的时间好像都没有了。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规则约束着人们,有形的和无形的鞭子驱赶着人们。人们攀比地位、财富、装饰、收获,似乎自己慢一拍,就会被这个世界抛弃。

    “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离我们而去。”英国歌手约翰·列侬的话无疑成了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写照。在快节奏的生活里,烦恼、不安、苦痛也接踵而至,成为人们的心理暗疾。当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时候,人们才猛然发现自己已变成童话中用灵魂向魔鬼换金币的那个傻孩子了。很多人也从这个时候开始意识到,确实需要放慢节奏,放松身心,享受生活了。

    也许你会问,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哪儿有资本慢下来啊?其实不然,“慢生活”并非让你放弃自我、无所事事,它与物质的富有程度也没有多大关系,慢生活中的“慢”更多的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每一天都是当“慢人”的好时候。只要把“慢”运用得当,做个有品位、有资本的“慢人”绝不是什么难事,更不是坏事。

    “慢”是生活和工作之间的一个美丽的平衡点,“慢”是一种有条不紊、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慢”下来,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诱惑,也许你会损失金钱,但你可以丰富生命。

    生活好像一盏灯,把脚步放慢一些,灯就被点着了,它会照亮生活中原本十分平凡的瞬间。而那些太过实际的人,永远只会被快节奏的生活所累,看不见生活中最精彩动人的细节。慢下来,细心欣赏一朵花的盛开,沉醉于一阵微风的掠过,细想人生百味,咀嚼生活点滴,何其简约,何其舒适!

    心态平衡木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慢”下来,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诱惑,也许你会损失金钱,但你可以丰富生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