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从心灵的召唤
美国西部的一个小乡村,一位家境清贫的少年在15岁那年,写下了他气势非凡的毕生愿望:“要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利峰;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着作,谱一首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集一百万美元捐款……”
他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列举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不要说实现它们,就是看一看,也足够让人望而生畏了。
少年的心却被他那庞大的毕生愿望鼓荡得风帆竞起,他的全部心思都已被那一生的愿望紧紧地牵引着,并让他从此开始了将梦想转为现实的漫漫征程,一路风霜雨雪,硬是把一个个近乎空想的夙愿,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他也因此一次次地品味到了搏击与成功的喜悦。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一生的愿望》中的106个愿望……
他就是20世纪着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
当有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凭着怎样的力量,让他把那许多注定的。“不可能”都踩在了脚下时,他微笑着如此回答:“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了。”
信念和努力是成功的一对车轮,没有信念的努力不会持久,没有努力的信念是画在墙上的饼。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哈佛大学哲学系一名教授在一次课上,这样开始他的授课:众所周知,我们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但更要与真理为友”,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一个小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柏拉图的一名助手,故事是这样的:
风烛残年之际柏拉图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诚恳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却被柏拉图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病入膏肓的柏拉图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半年之后,柏拉图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柏拉图说到这里,很失望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这样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整个后半生都在自责。
你可以敬佩别人,但绝不可忽略了自己;你也可以相信别人,但绝不可以不相信自己。
永远坐在前排
在肯尼迪政治学院旁的查尔斯河畔,伴着潺潺流水,一名教授曾给三五个学生们讲述“铁娘子”的成长故事。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对她说:“孩子,永远都要坐在前排。”父亲极力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
玛格丽特在学校永远是最勤恳的学生,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之一。她以出类拔萃的成绩顺利地升入当时像她那样出身的学生绝少奢望进入的文法中学。
在玛格丽特满17岁的时候,她开始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从政。然而,那个时候,进入英国政坛要有一定的党派背景。她出生于保守党派氛围的家庭,但要想从政,还必须要有正式的保守党关系,而当时的牛津大学就是保守党员最大俱乐部的所在地。由于她从小受化学老师影响很大,同时又想到大学学习化学专业的女孩子比其他任何学科都少得多,如果选择其他的某个文科专业,那竞争就会很激烈。
于是,一天,她终于勇敢地走进校长吉利斯小姐的办公室说:“校长,我想现在就去考牛津大学的萨默维尔学院。”
女校长难以置信,说:“什么?你是不是欠缺考虑?你现在连一节课的拉丁语都没学过,怎么去考牛津?”
“拉丁语我可以学习掌握!”
“你才17岁,而且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你必须毕业后再考虑这件事。”
“我可以申请跳级!”
“绝对不可能,而且,我也不会同意。”
“你在阻挠我的理想!”玛格丽特头也不回地冲出校长办公室。
回家后她取得了父亲的支持,就开始了艰苦的复习、学习备考工作。这样在她提前几个月得到了高年级学校的合格证书后,就参加了大学考试并如愿以偿地收到了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的入学通知书。玛格丽特离开家乡到牛津大学去了。
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5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在1年内全部学完了,并取得了相当优异的考试成绩。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活动方面也颇富才艺。所以,她所在学校的校长也这样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40多年以后,这个当年对人生理想孜孜以求的姑娘终于得偿所愿,成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4年当选保守党党魁,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凡是能冲上去,能散发出来的焰火,都是美丽的。
检验信心的支柱
哈佛人的自信在美国高校中首屈一指,在这方面他们每个人心中几乎都有一根看不见的支柱在支撑他们的言行,如同这位设计师一样。
他是英国一位年轻的建筑设计师,很幸运地被邀请参加了温泽市政府大厅的设计。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经验,很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大厅天顶的方案。
一年后,市政府请权威人士进行验收时,对他设计的一根支柱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了,要求他再多加几根柱子。
年轻的设计师十分自信,他说:“只要用一根柱子便足以保证大厅的稳固。”他详细地通过计算和列举相关实例加以说明,拒绝了工程验收专家们的建议。
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年轻的设计师险些因此被送上法庭。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好在大厅四周增加了4根柱子。不过,这四根柱子全部都没有接触天花板,其间相隔了无法察觉的两毫米。
时光如棱,岁月更迭,一晃就是300年。
300年的时间里,市政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市政府大厅坚固如初。直到20世纪后期,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顶时,才发现”厂这个秘密。
消息传出,世界各国的建筑师和游客慕名前来,观赏这几根神奇的柱子,并把这个市政大厅称作“嘲笑无知的建筑”。最为人们称奇的是这位建筑师当年刻在中央圆柱顶端的一行字:
自信和真理只需要一根支柱。
这位年轻的设计师就是克里斯托·莱伊恩,一个很陌生的名字。今天,能够找到有关他的资料实在微乎其微了,但在仅存的一点资料中,记录了他当时说过的一句话:“我很自信。至少100年后,当你们面对这根柱子时,只能哑口无言,甚至瞠口结舌。我要说明的是,你们看到的不是什么奇迹,而是我对自信的一点坚持。”
力量的真正源泉,是一种暗中的、永不变更的对未来的信心,甚至不只是信心,而是一种确信。
你并非一无是处
法国着名作家大仲马在成名之前,是一个生活潦倒,无所事事的青年。有一次,他跑到巴黎去拜访他父亲的一位朋友,请他帮忙找个工作。
他父亲的朋友问他:“你能做什么?”
“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本事,老伯。”
“数学精通吗?”
“不行。”
“你懂物理吗?或者历史?”
“什么都不知道,老伯。”
“会计呢?法律如何?”
大仲马羞愧地低下了头,第一次知道自己太差劲了,便说:“我真惭愧,现在我一定要努力补救我的这些不足。我相信不久之后,我一定会给老伯一个满意的答复。”
他父亲的朋友对他说:“可是,你要生活啊!将你的住处留在这张纸上吧。”大仲马无可奈何地写下了他的住址。他父亲的朋友笑着说:“你终究有一样长处,你的名字写得很好呀!”
你看,大仲马在成名前,也曾有过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然而,他父亲的朋友,却发现了他的一个看似并不是什么优点的优点——把名字写得很好。
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宠儿,要有发掘自己长处的眼光。
低等船票
在美国的一次移民浪潮中,有个卢森堡家庭要移民美洲。他们非常穷困,于是辛苦工作,省吃俭用3年多,终于有钱买了去美洲的船票。当他们被带到甲板下睡觉的地方时,全家人认为整个旅程中他们都要待在甲板下,而他们也确实这么做的,仅吃着自己带上船的少量面包和饼干充饥。
一天又一天,他们以充满嫉妒的眼光看着头等舱的旅客在甲板上吃着奢华的大餐。最后当船快要停靠爱丝岛的时候,这家其中一个小孩生病了,父亲去找服务人员并且说:“先生,求求你,能不能赏我一些剩菜剩饭,好给我的小孩吃?”
服务人员回答说:“为什么这么问,这些餐点你们也可以吃啊。”
“是吗?”父亲回答说:“你的意思是说,整个航程里我们都可以吃得很好?”
“当然!”服务人员以惊讶的口吻说:“在整个航程里,这些餐点也供应给你和你的家人,你的船票只是决定你睡觉的地方,并没有决定你的用餐地点。”
没有经过你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贬低你。
真实的高度
在哈佛大学的欧洲文学史课堂上,一位研究大仲马文学的教授讲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大仲马得知自己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就告诉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短信,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小仲马断然拒绝了父亲的建议,他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面对那些冷酷而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坚持创作自己的作品。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这位知名编辑曾和大仲马有着多年的书信来往。他看到寄稿人的地址同大作家大仲马的丝毫不差,便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却和大仲马的截然不同,带着这种兴奋和疑问,他迫不及待地乘车造访大仲马家。
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伟大的作品,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
“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老编辑疑惑地问小仲马。
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老编辑对小仲马的做法赞叹不已。
《茶花女》出版后,法国文坛书评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的价值大大超越了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记》,小仲马一时声名鹊起。
自我信任是成功的第一个秘诀。
要有自己的主见
一名哈佛欧洲文学系的学生苦心撰写了一篇小说,请一位驻校作家评点。因为作家正患眼疾,学生便将作品读给作家。读到最后一个字,学生停了下来。作家问道:“结束了吗?”听语气似乎意犹未尽,渴望下文。这一追问,煽起学生的激情,立刻灵感喷发,马上接续道:“没有啊,下部分更精彩。”他以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构思叙述下去。
到达一个段落,作家又似乎难以割舍地问:“结束了吗?”
小说一定摄魂勾魄,叫人欲罢不能!学生更兴奋,更激昂,更富创作激情了。他不可遏止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接续、接续……最后,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打断了学生的思绪。
电话找作家,急事。作家匆匆准备出门。“那么,没读完的小说呢?其实你的小说早该收笔,在我第一次询问你是否结束的时候,就应该结束。何必画蛇添足、狗尾续貂?该停就停,看来,你还没把握情节脉络,尤其是缺少决断。决断是当作家的根本,否则,绵延逶迤,拖泥带水,如何打动读者?”
学生追悔莫及,自认性格过于受外界左右,作品难以把握,恐不是当作家的料。
不久以后,这名年轻人遇到另一位作家,羞愧地谈及往事,谁知作家惊呼:你的反应如此迅捷、思维如此敏锐、编造故事的能力如此强盛,这些正是成为作家的天赋呀!假如正确运用,作品一定能脱颖而出。
没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自然与成功无缘。
设计自己的命运
哈佛大学的东亚研究所,有一位来自中国的教授正和同学们一道分享他的童年趣事: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考试得了第一名,老师送我一本世界地图,我好高兴,跑回家就开始看这本世界地图。很不幸,那天轮到我为家人烧洗澡水。我就一边烧水,一边在灶边看地图,看到一张埃及地图,想到埃及很好,埃及有金字塔,有埃及艳后,有尼罗河,有法老王,有很多神秘的东西,心想长大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埃及。
看得入神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大人从浴室冲出来,胖胖的围一条浴巾,用很大的声音跟我说:“你在干什么?”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我爸爸。我说:“我在看地图。”爸爸很生气,说:“火都灭了,看什么地图。”我说:“我在看埃及的地图。”父亲跑过来,‘啪、啪’给了我两个耳光,然后说:“赶快生火,看什么埃及地图。”打完后,踢我屁股一脚,把我踢到火炉旁边去,用很严肃的表情跟我讲:“我保证,你这辈子不可能到那么遥远的地方,赶快生火。”
我当时看着我爸爸,呆住了,心想:“他怎么给我这么奇怪的保证?真的吗?这一生真的不可能去埃及吗?”20年后,我第一次出国就去埃及。
我的朋友都问我到埃及干什么,那时候还没开放观光,出国是很难的。我说:“因为我的生命不能被别人设定。所以我要去埃及旅行。”
有一天,我坐在金字塔前面的台阶上,买了张明信片寄给我爸爸。我写道:“亲爱的爸爸:我现在在埃及的金字塔前面给你写信,记得小时候,你打我两个耳光,踢我一脚,保证我不能到这么远的地方来,现在我就坐在这里给你写信。”写的时候感触很深。我爸爸收到明信片时跟我妈妈说:“哦!这是哪一次打的,怎么那么有效?一脚踢到埃及去了。”
你是自己的设计师,成龙还是成虫全在自己。
选择自己的未来
科莱特在1973年考进哈佛大学,经常坐在他身边的同学,是一个18岁的美国青年。大二那年,这位小伙子邀科莱特一起退学,他决定去开发Bit财务软件,想找科莱特一起合作。
不过科莱特拒绝了,因为他好不容易来到这里求学,怎么可以轻易退学?更何况那项系统的研发才刚起步,墨尔斯博士也只教点皮毛而已。
所以,他认为要开发Bit财务软件,必须读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才行。
10年后,科莱特终于成为哈佛大学Bit领域的高手,而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在这一年挤进了美国亿万富翁的行列。
当科莱特拿到博士学位之时,那位曾经同窗的青年则已经晋升到了美国第二大富豪。
在1995年,科莱特终于认为自己具备足够学识,可以研究并开发Bit财务软件时,那位小伙子已经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而且在两周之内,这个软件便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为世界首富,他的名字叫做比尔·盖茨。
勇气的有无与成就的大小成正比。
依靠自己
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南非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看到一位黑人小伙子正跪在地上擦洗黑污的水渍,并且每擦一下,就虔诚地叩一下头。贝里奇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道:我在感谢一位圣人。
贝里奇问他为何要感谢那位圣人?
黑人小伙子说:“是他帮助我找到了这份工作,让我终于有了饭吃。”
贝里奇笑了,说:“我曾经也遇到一位圣人,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你愿意见他一下吗?”
小伙子说:“我是个孤儿,从小靠锡克教会养大,我一直都想报答养育过我的人。这位圣人若能使我吃饱之后,还有余钱,我很愿去拜访他。”
贝里奇说:“你一定知道,南非有一座有名的山,叫大温特胡克山。据我所知,那上面住着一位圣人,专为他人指点迷津,凡是遇到过他的人都会前程似锦。20年前,我到南非登上过那座山,正巧遇上他,并得到他的指点。假如你愿意去拜访,我可以向你的经理说情,准你一个月的假。”
这位年轻的小伙子是个虔诚的锡克教徒,很相信神的帮助,他谢过贝里奇后就真的上路丁。30天的时间里,他一路披荆斩棘、风餐露宿,终于登上了白雪覆盖的大温特胡克山。然而,他在山顶徘徊了一天,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遇到。
黑人小伙子很失望地回来了。他见到贝里奇后失望地问:“董事长先生,一路我处处留意,但直至山顶,我发现,除我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
贝里奇说:“你说得对,除你之外,根本就没有什么圣人,因为,能帮助你的只有你自己,你就是自己的圣人!”
20年后,这位黑人小伙子靠自己的拼搏成为美孚石油开普敦分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名字叫贾姆纳。在一次世界经济论坛峰会上,他作为美孚石油公司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在面对众多记者的提问关于他传奇的一生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发现自己的那一天,就是成功人生的开始,因为找到了自己就找到了世界。能创造奇迹的人,只有自己,你就是自己的圣人!”
只有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