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优等生最欣赏的200个人生故事-时刻注意增加处世的智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做人的道理,就在于不妨害他人的权利,而同时又能达到自己的愿望。

    ——哈佛教授    詹姆斯·科南特

    今天这个时代,并不缺少聪明的人,但聪明并不一定会取得辉煌的人生,因为他缺少处世的智慧。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指出,一个人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人际关系所决定的。实际上,人际关系的好坏关键还是在于处世是否有智慧。智慧往往是朴素的,其实处世的智慧很简单。要想让自己的人生和谐,那就增长自己左右逢源的处世智慧吧!

    卡耐基的表现欲

    船锚是不怕埋没自己的。当人们看不见它的时候,正是它在为人类服务的时候。

    ——(俄国)普列汉诺夫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一天晚上,卡耐基在伦敦参加了一个宴会。宴席中,坐在他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谈的先生提到,他所征引的那句话出自《圣经》。

    “我知道,他错了,”卡耐基后来回忆说,“我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优越感,我很得意地纠正他。”那位先生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

    卡耐基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在他的左边,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经有很多年了,于是他们俩都同意向那位先生请教。葛孟听了,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下,然后说:“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 。这句话出自《圣经》。”

    那晚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对葛孟说:“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是的,当然,”他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给他保留一点颜面?他并没有问你的意见啊,他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抬杠呢?你要记住,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

    “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卡耐基真的记住了这个教训,在后来的人生中,卡耐基一直谨遵这个教诲,从而开创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哈佛金言:

    年轻人血气方刚,遇到事情容易冲动,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常常因为在乎自己的面子而逞能,但也往往会给自己带来重大的损失,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埋下隐患。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表现欲。

    只有控制住了自己的表现欲,才有可能克服逞能的人性弱点。千万不要再放纵自己的表现欲了,否则就会让自己蒙受巨大的损失,而这些损失本是可以避免的,前提是只要能够控制自己。

    最甜美的葡萄

    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

    ——(英国)洛克

    一天,修道院的大门被叫开,看门人惊喜地看到,旁边果园的一个果农给他送来一大串晶莹剔透的葡萄。

    果农对他说:“亲爱的兄弟,感谢你在我每次来修道院时对我的关照,我送给你这串葡萄,来表达我的谢意。”看门人对于果农如此情意浓厚的礼物表示感谢,果农满意地离开了修道院。

    看门人把葡萄洗干净,得意地望着它们。忽然,他想起修道院里的一个病人得了重病,身体正在遭受着折磨,而且什么也不想吃。“他多么需要营养啊!”看门人心想,于是,他决定把这好吃的葡萄送给他,让他开开胃。

    看门人把葡萄送到虚弱的病人床前,病人睁开双眼惊喜地看着这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看门人对他说:“先生,有人送给我这串葡萄,但是我知道你什么都不想吃,我觉得它一定能带给你食欲。”看门人拿来一个大盘子,把葡萄放在上面,让病人享用。然后,他又回去继续工作了。

    病人正被病痛折磨着,看到看门人送来的这串葡萄,感觉病一下子好了许多。他从心里感激看门人,他明白这串葡萄里凝结着一片爱心。病人拿起葡萄,又想起应该把它送给对自己倾注了大量心血,整日整夜地为他操劳的护士,以慰藉自己的灵魂。

    病人喊护士,护士迅速跑了过来,她以为病人出了什么问题。病人对护士说:“小姐,看门人惦记着我的病,送给我这串葡萄,让我品尝。由于我这段时间什么都没吃,我吃了它可能伤胃,我想还是让你吃,你对我一直很不错。”护士坚持不收,她知道病人可以吃下这串葡萄,它看起来太鲜美了。可是,越坚持,病人越是拒绝,护士只好道谢收下。

    护士边走边想,这串葡萄应该送给兢兢业业为大家服务的厨师。于是,护士来到厨房,找到了厨师,对他说:“你的心像这串美丽的葡萄一样高尚,你的工作真的很辛苦,为我们提供可口的饭菜,这串葡萄送给你吧。”厨师谢绝了护士的好意,最后把葡萄送给了为大家操劳的修道院院长。

    就这样,这串葡萄在整个修道院里传来传去,最后重新回到了看门人手中。看门人惊奇地看着葡萄原封不动又回到了自己手中,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他决定,不能再让葡萄兜圈子了,他不再迟疑,开始吃起葡萄来,他觉得这是他吃过的最甜美的葡萄。

    哈佛金言:

    传递着的哪里只是一串葡萄,其实就是人们朴实真诚的感恩之心。修道院的人们懂得感恩,他们的心灵一定是安宁的,是感恩让他们收获了更为宝贵的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感恩让他们拥有了幸福的生活。

    感恩是一种生活状态,如果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平凡中的美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枯燥的生活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肥沃土地的位置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英国)赫伯特·斯宾塞

    有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弟子们聚在一起聊天。一位学生,趾高气扬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炫耀他家的富有,因为他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

    正当这位学生口若悬河地向同学们大肆吹嘘的时候,一直在其身旁不动声色的苏格拉底拿出了一张世界地图,然后让这位同学给他指出亚细亚的位置。学生指着地图洋洋得意地回答说,这一大片都是。

    苏格拉底说很好,然后又让他指出希腊的位置。这次,这位学生感觉比较困难了,他好不容易在地图上将希腊找出来。他自己感觉希腊和亚细亚相比真太小了。这时,苏格拉底又让他指出雅典的位置。这下可难坏了这位学生,过了老半天,他才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小点给苏格拉底看,还说雅典简直太小了,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最后,苏格拉底微笑着又让这位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他家那片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的位置。这下,学生急得满头大汗,最后,当然还是找不到。因为他家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地图上连个影子也没有。然后,他很尴尬又很觉悟地连连对苏格拉底说对不起。

    哈佛金言:

    其实,任何人所拥有的一切,与广袤的大地相比,与浩瀚无际的宇宙相比,都不如沧海一粟,实在是微不足道。人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就像一句谚语中说的那样:“光滑的瓷器来自泥土,一旦破碎就归于泥土。”

    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吧,因为容易被别人接受的秘诀就是谦卑。谦卑是一种美德,任何人都不喜欢骄傲自大的人。保持谦卑之心的人可以永远把自己置于学习的地位,并有助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好好的和他人相处。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不管拥有什么、拥有多少、拥有多久,都只不过是拥有极其渺小的瞬间,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永远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真诚的年轻人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英国)乔叟

    在美国内华达州,有一个名叫麦尔宾·达玛的年轻人。那一天,他正哼着小曲,驾驶着新买的法拉利车兜风。在路上,他见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老人看起来很疲惫,正艰难地向前挪动着双腿。

    于是,他停下车,走到老人的身边,关切地问道:“老先生,您要去哪儿,我可以载您一程。”老人气喘吁吁地说:“我要去拉斯维加斯,你顺路吗?”麦尔宾没有想去那里,不过,他看着老人疲惫的样子,点点头说:“真巧啊!我正要去那里呢!”

    这时,也许会有人说,这个麦尔宾真是个傻瓜啊!为什么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开车去那么远的地方呢!可是,麦尔宾的想法很单纯,他只是真心想帮助老人而已。

    他载着老人到了拉斯维加斯。当他看到老人穿着破烂,以为老人是流浪汉,他又掏出25美分,让老人坐公交车。老人很有礼貌地接过硬币,并向麦尔宾索要名片。

    临走时,老人还说:“年轻人,我叫哈维德·修斯,总有一天我会报答你的。”麦尔宾并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他笑了笑,挥挥手和老人告别后吹着口哨开车返回了家中。

    很快他就把这件事忘记了。可是几年后,哈维德·修斯的律师却找到他,告诉他亿万富翁哈维德·修斯把他财产的1/16送给了他,那是一笔一亿五千万美元的馈赠!麦尔宾惊呆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当初付出25美分,却得到如此丰厚的回报。

    亿万富翁哈维德被麦尔宾的善良打动,将自己财产的1/16送给了他,这是哈维德对麦尔宾真诚帮助的感谢和嘉奖。

    哈佛金言:

    真诚的人不会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有所顾虑和计较,而他得到的回报也往往是自己难以预料的。真诚的价值其实不在于我们付出后收获了多少,而在与在与人真诚的交往中,我们的内心始终充满了安和与喜悦。

    生活中的奇迹,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发生。有时一句真诚的问候,一个微笑或肯定的眼神,这些极容易做到的小事,功用却无比巨大。因为这种真诚的力量能直入人心,让人感觉如沐春风,给身处困境中的人带来一丝温暖、一点希望。这种人间的美好,这种真诚所产生的价值却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

    理智的洛克菲勒

    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英国)培根

    1915年,洛克菲勒还是美国科罗拉多州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当时,发生了美国工业史上最激烈的罢工,并且持续了两年之久。愤怒的矿工要求科罗拉多燃料钢铁公司提高薪水。小洛克菲勒正负责管理这家公司。

    由于群情激愤,公司的财产遭受破坏,军队前来镇压,因而造成了流血事件。可以说当时的情况是民怨沸腾。小洛克菲勒后来却赢得了罢工工人的信服。他是怎么做的呢?

    小洛克菲勒花了好几个星期结交工人朋友,并向罢工者代表们发表了一次充满人情味的演讲。那次演讲可以称之为不朽,它不但平息了众怒,还为他自己赢得了很多赞誉。他的演讲始终是一种诚恳和商量的口气:

    “今天是我一生中值得纪念的日子,这是我第一次有幸和这家伟大公司的劳方代表、职员和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员齐聚一堂。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很荣幸到这儿来,而且有生之年将不会忘记这场聚会。

    “这场聚会如果在两星期以前召开,我对这里的大多数人一定还很陌生,我只认得几张面孔。上星期我有机会到南区煤矿所有的工棚去看了一遍,并且和各位代表有过个别的谈话,除了不在场的代表外,我都见过了;我拜访过你们的家庭,见过你们的家人,今天我们都以朋友的身份见面,不再是陌生人,我们之间已经有了友善互爱的精神,我很高兴有此机会和大家一起讨论有关我们共同的利益问题。

    “这次聚会本来是由厂方职员和劳工代表共同参加,承蒙大家的好意,我才能站在这里。因为我既不是员工代表,也不是劳工代表,然而我深深觉得,我跟你们的关系格外亲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也代表了资方和劳工。”

    哈佛金言:

    毋庸置疑,这是一次出色而感人的演说,这是化敌为友的最恰当表现形式。如果小洛克菲勒不理智,采用的是另一种强硬的态度,与矿工们争得面红耳赤,用不堪入耳的话辱骂他们,或用话暗示错在他们,用各种理由证明矿工的不是,那会是什么结果呢?相信,那肯定只会招来更多的怨恨和暴行。

    可见,只有理智的人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有智慧处理各种棘手的问题。只有理智,才能自制,而自制是一个人内在的力量,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强大的准则。一个只有能够控制自己,才能成就大事。要勇敢地当好自己的卫兵,只有自己才能把好人生的大门。世界上最难攀越的山是自己,征服了自己就征服了一切。

    尊重是一种力量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德国)弗洛姆

    在美国,一个十分有名望的富商在路边散步时,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那人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有着同样苦难经历的富商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便不假思索地将8美元塞到年轻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

    没走多远,富商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书,希望年轻人要介意。最后,富商郑重其事地告诉年轻人说:“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

    两年之后,富商应邀参加一个商贾云集的慈善募捐会议时,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书商迎了上来,紧紧地握住他的手感激地说:“先生,您可能早忘记我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我一直认为我这一生只有摆摊乞讨的命运,直到你亲口对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这才使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创造了今天的业绩……”

    富商万万也没有想到,两年前一句普通的话竟然能够让一个自卑的人树立了自尊心,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找回了自信心,一个自以为一无是处的人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价值,终于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哈佛金言:

    不难想象,那位富商当初即使给年轻人很多钱,没有那一句尊重鼓励的话,年轻人也断不会出现人生的剧变。这就是尊重的力量!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不是同情、怜悯,更不是赏赐,可以给人以自信,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温暖。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尊重别人也等于尊重自己。一个真心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一定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联合国的地皮

    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这匹,就要丢掉那匹。

    ——(德国)歌德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以美、中、英、法、苏为首的战胜国经过几翻磋商,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处理国际事务的联合国。但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大家才蓦然发现,这个世界性组织竞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如果去买一块地皮,刚刚成立的联合国机构还身无分文。如果让世界各国筹资,又担心负面影响太大。毕竟联合国的牌子刚刚挂起,就要向世界各国搞经济摊派,不是合时宜之举。况且,刚刚经历了战争的浩劫,各国都国库空虚,甚至许多国家的财政赤字一直居高不下。所以,在寸土寸金的纽约筹资买下一块地皮,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

    听到这一消息后,美国著名的家族财团洛克菲勒家族经商议,果断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将这块地皮无条件地赠予了这个刚刚挂牌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同时,洛克菲勒家族也将毗连那块地皮的大块土地全部买下。

    870万美元,对于战后经济萎靡的美国和全世界,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呀!而洛克菲勒家族却将它拱手赠出了,并且什么条件也没有。洛克菲勒家族的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令当时美国许多大财团都吃惊不已,也招来了许多非议。这条消息传出后,美国许多财团和地产商纷纷嘲笑说:“这简直是蠢人之举!”他们断言:“这样经营不要10年,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财团,便会沦落为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贫民集团!”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联合国大楼刚刚建成,它四周的地价便飙升起来,相当于捐赠款数十倍、近百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尽地涌进了洛克菲勒家族财团的腰包。

    这种结局,令那些曾经嘲笑过洛克菲勒家族捐赠之举的财团和地产商目瞪口呆。这是除了洛克菲勒家族之外,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这时,先前嘲笑别人的人才意识到自己目光是多么短浅,不过,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哈佛金言:

    人的内心就是这样,总是希望要有所得,认为自己只要拥有得足够多,自然就会幸福、快乐。其实,得与失从来都是平衡的。要得到更多的财富,就要牺牲与家人共处的时间;想要清新的空气,就要放弃都市的便捷;想要做一名勇敢的登山者,就要放弃安逸的生活……

    人有所得必要有所失,总是想得到而一无所失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妄想。有智慧的人总会利用其中的道理来平衡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他们深知得与失之间的奥妙。所以,即使暂时的失去也可以不用顾忌,暂时的失去正是为了以后的拥有。

    总统的肚量

    举凡成大事者,必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忍耐,乃是所有困难的最佳解决方法。

    ——(古罗马)布劳道斯

    威廉·麦金莱刚任美国第25任总统时,指派某人做税务部长。当时有许多政客反对此人,他们派遣代表前往总统府,要求麦金莱说明委任此人的原因。为首的是一位矮身材的国会议员,他脾气暴躁,说话粗声粗气,开口就把总统大骂一番。

    麦金莱却不吭一声,任凭他声嘶力竭地骂着,最后才极和气地说:“你讲完了,怒气应该平息了吧!照理说,你是没有权利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然愿意详细地给你解释……”

    这几句话说得那位议员羞惭万分,但总统不等他表示歉意就和颜悦色地对他说:“其实也不能怪你,因为我想任何不明真相的人都会大怒。”接着,他便把理由一一解释清楚。

    其实不等麦金莱解释,那位议员已经被他折服,议员心里懊悔自己不该用这样恶劣的态度来责备一位和善的总统。因此,当他回去向同伴们汇报时,只是说:“我记不清总统的全部解释,但有一点可以报告,那就是——总统的选择并没有错。”

    哈佛金言:

    忍,不但使麦金莱的解释获得好的效果,而且使那位议员从此悔悟,以后永远不再做出令人难堪的举动。如果别人故意用种种不良的手段使你大发脾气,而你如果真的不忍住的话,恐怕就会在一气之下,做出不理智的事情,这样无疑是自讨苦吃。

    忍,也就是克制,是为人处世的一大智慧,它有助于人们在攀登理想境界的征途中,消除现实世界不可避免的潜在危机。因而,对于一个成功的开拓者来说,它既是实现既定目标的保证,又是取得更大成功的起点。只有能忍耐,忍别人所不能忍,才能绝处逢生,才能成就自己的伟业。

    站在对方立场上

    如果成功有任何秘诀的话。就是了解对方的观点,并且从他的角度和你的角度来看事。——(美国)亨利·福特

    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一生都致力于成人教育。其中有一段时间,他向纽约某一家饭店,租用了一个大舞厅用来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每一期的课程大概要20多个晚上。

    有一天,卡耐基收到那家饭店经理的一封信函。原来,是要让卡耐基付出以前三倍的租金。不然的话,就要收回他的使用权。可是,在他接到信函之前,入场券都已经分发出去了,而且所有的通告都已经公布了。

    但是,谁也不愿意多付给他人租金,即使他再有钱,他也会对这种无理增加租金的事情感到愤怒。当然,卡耐基也是如此。问题是,就算他去和饭店的人交谈,又能有什么用呢?他们关心的是钱,只对自己所关心的感兴趣。

    几天之后,卡耐基去见了饭店的经理。当时,卡耐基说:“收到您的来信,我感到非常惊讶。但是,我能理解您的做法。如果我是您,也许我也会发出一封类似的信函。您是饭店的经理,有责任和义务尽可能地增加饭店的收入。不过,如果您执意要增加租金的话,现在请允许我拿出一张纸,把您可能得到的利与弊列出来。”

    然后,卡耐基拿出了一张白纸,在中间画了一条直线,一边写着“利”,另一边写着“弊”。在“利”的一边,他是这样写的:“如果把舞厅空下来,租给他人开舞会,或者开大会,将有更大的好处。因为,像这样的活动,收入会比租给他人当课堂更多。可见,租给我用,对您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在“弊”的一边,卡耐基是这样写的:“不租给我,您有两个坏处:第一,您不但不能从我这儿增加收入,反而会使您的收入大大减少,事实上,您将一点儿收入也没有。因为,我无法支付您所要求的租金,只好被迫到其他地方去开课。当然,您可以租给他人,把这个坏处变成好处。第二,来这里听课的,有很多是受过教育并且地位很高的人,这对您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难道不是这样吗?即使您花费几千美元登广告,也无法像我的这些课程一样,能吸引到那么多高层次的人来光顾您的饭店。您不让我在您的饭店讲课,就会使您的饭店失去那么多潜在的顾客。身为一个经理,您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而不应该只顾眼前的!”

    写完后,卡耐基把纸递给饭店经理,然后说:“我希望您能好好考虑这其中的利与弊,然后再将您的最后决定告诉我。”

    第二天,卡耐基就收到了饭店经理的信函,告诉他租金只涨了50%,而不是原来的300%。这两者的差距,竟然是如此之大!

    哈佛金言:

    一个人自从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之后,就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逻辑方式去看问题。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如果能够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即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那就会产生一种非常奇妙的效果,不仅使对方感到受人尊重,而且还会增加彼此的感情,达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如果一个人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有意无意就只为自己着想,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他就不会交到好朋友,生活的空间就会局限在一片很小的天地,道路也会越来越窄,生活的果实也会是青涩的。所以,一定要学会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多为对方考虑。这是善良的付出,会结出甜美的果实;是力量的源泉,会推进文明的前进。

    一枚硬币

    ?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

    ——(美国)爱默生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虽然很有名,又出身于贵族,但他却十分喜欢和平民百姓在一起,与他们交朋友,从来都不摆大作家的架子。

    一次,他作长途旅行时,路过一个小火车站。他想到车站上走走,便来到月台上。这时,一列客车正要开动,汽笛已经拉响了。托尔斯泰正在月台上慢慢走着,忽然,一位女士从列车车窗里冲他大喊:“老头儿!快替我到候车室把我的手提包取来,我忘记提过来了。”原来,这位女士见托尔斯泰衣着简朴,还沾了不少尘土,就把他当做车站的搬运工了。

    托尔斯泰赶忙跑进候车室拿来提包,递给了这位女士。

    女士十分感激地说:“谢谢你啦!”随手就递给托尔斯泰一枚硬币,“这是赏给你的小费。”

    托尔斯泰接过硬币,瞧了瞧,装进了口袋。

    正巧,这位女士身边有个旅客认出了这个风尘仆仆的“搬运工”就是托尔斯泰,就大声对女士叫道:“太太,您知道您的小费给谁了吗?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呀!”

    “啊!老天爷呀!”女士惊呼起来,“我这是在干什么事呀!”她对托尔斯泰急切地解释说:“托尔斯泰先生!看在上帝的份上,请别计较!请把硬币还给我吧,我怎么会给您小费,多不好意思!我这是干的什么事啊!”

    “太太,您干吗这么激动?”托尔斯泰平静地说,“您又没做什么坏事!这个硬币是我挣来的,我得收下。”

    汽笛再次长鸣,列车缓缓开动,带走了那位惶惑不安的女士。

    托尔斯泰微笑着,目送列车远去,又继续他的旅行了。

    哈佛金言: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别人误解的时候,但是在受到别人的误解还能做到平等地去对待,这就是最高尚的情操和品德的表现。

    林肯的转变

    如果你想采蜂蜜,就别踢翻了蜂巢。

    ——(美国)卡耐基

    美国前总统林肯在印第安那州湾谷的时候,总是喜欢评论是非,还经常写信去责备和讽刺他人。他常常把信丢在马路上,使得当事人很容易就发现了。

    1842年秋天,林肯讽刺了一位自负而好斗的詹姆斯·西尔斯。林肯在《春田时报》上发表了一封匿名信嘲讽西尔斯,全镇引为笑料。西尔斯愤怒不已,很快就查出写信的人是林肯,于是下战书要求决斗。

    林肯本来是不喜欢决斗的,但迫于情势和荣誉,他只好接受挑战。林肯有选择武器的权利,因为他手臂长,就选了骑兵的长剑,并且向一名西点军校毕业生学习剑术。到了决斗那天,林肯和西尔斯在密西西比河岸碰面,准备一决生死。幸好在最后一分钟有人阻止了他们,这才终止了决斗。

    这是林肯一生中最惊心动魄的一件事,也使他懂得了如何与人相处的艺术。从此,他再没有写信侮辱过人,也不再肆意嘲讽人了。从那时起,他没有为任何事而责备过任何人。

    哈佛金言:

    随意地责备是危险的导火线,一种能使人丧失自尊的导火线。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喜欢责备他人,造成了矛盾和对抗情绪的滋生,甚至导致仇恨的产生,对个人的人脉关系和前途都有负面作用,于己于事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可见,这是一种多么愚蠢的行为啊!我们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赞扬,同样都害怕他人的责备。所以,不要轻易责备他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