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别只闻花生香-领悟悲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杜卫东

    披两肩月色,裹十里秋风,我去领悟悲壮。

    进东直门,走北小街,行不多远便是北京东城炮局胡同21号——昔日的国民党陆军监狱。72年前,一个秋风瑟瑟的下午,身披黑色斗篷的吉鸿昌将军就是从这里缓步走出,泰然自若,从容赴死。

    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值得留恋的吗?

    然而,面对死亡,吉鸿昌将军却是那样坦然。

    与他一起就义的反蒋义士任应岐忽然抢上一步,从身后对他说:“我死了倒没有什么,你死了太可惜了,国家正用得着你啊!”

    吉鸿昌将军回过头,见任应岐满面泪痕,就皱起眉头,安慰他说:“在这时候,你这是干什么?别让他们小看了咱们!”随后冲行刑的特务说道,“这样吧,让他先走一步,我送送他。”

    任应岐擦了擦眼泪,踉跄着走到了吉鸿昌将军前面。冷不防一声枪响,他扑身倒地,血从后脑流出来,染红了身下的土地。吉鸿昌见状,面不改色,冲特务招招手,泰然发话:“这样死可不行,我为抗日而死,光明正大,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遂命:“给我搬张椅子来!”当将军安坐椅中,那个行刑的特务悄悄绕到他身后时,将军把手一挥,回头正色对特务道:“我为抗日而死,一生行为光明磊落,不能在背后挨枪。”

    那特务闻言,竟禁不住浑身战栗,颤声问道:“那您说……怎么办?”

    将军昂首望一眼布满阴霾的天空,厉声喝令:“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着你们怎样打死我!”

    慷慨赴死,古往今来,不乏动人心魄的故事。屈原投江,荆轲刺秦,岳武穆饮恨风波亭,谭嗣同喋血菜市口……然而,最令我动容的当属吉鸿昌将军的死!

    将军其实太留恋这个充满苦难的世界了。

    18岁投军,镇压白朗起义,参与北京政变,持戈军阀混战,进攻鄂豫皖苏区。凡18年,将军在黑暗中苦斗,在郁闷中徘徊,直到与军中的共产党人取得联系,才真正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至此,他宣讲抗日真理,策动旧部起义,筹组民众抗日同盟军,一战而克康保县,再战收复宝昌、沽源,三战又下多伦,从一个旧军人很快成长为一名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正当他高举义旗,驰骋在驱逐日寇的沙场上时,却因弹尽粮绝、伤亡惨重,陷入日、蒋重围。为保留下抗日火种,经北平慈善团体斡旋,与战友方振武将军一起离开部队,为国民党22军所囚。

    将军实在不愿意就此死在国民党的刀下。上下求索,他才刚刚开始有意义的人生;日寇肆虐,他还有多少未竟的愿望。所以,他在被解往国民党北平军分会的途中只身逃出,潜回天津,继续进行抗日反蒋活动。所以,他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国民党特务在天津法租界刺伤,又一次落入国民党政府之手时,他以手指作笔,以大地为纸,满怀愤懑与遗憾的心情在刑场的地上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何为悲壮?壮志未酬,欲生而不能,乃为悲;献身主义,就死却从容,是为壮。

    ——他将不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