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别只闻花生香-今晚放电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秦德龙

    银幕已经挂好了,放映机也支好了。小学校的操场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凳子——占地方呗。听,孩子们已经满街吆喝了:“今晚放电影喽!”

    今晚放电影,乡亲们都知道。而且,要放老电影,乡亲们也知道。天一擦黑,人们就扶老携幼,往小学校奔去。

    银幕前面,坐得一疙瘩一片,一疙瘩又一片。都是小片,连不成大片。反正人不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儿童了。

    放什么电影呢?人们都在翘首期盼。

    村主任陪着放映员,打着洒嗝来到了。

    好一阵忙活,电影开演了。

    银幕被照得雪亮,放映机打出了字幕:《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呵呵,好啊!《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这是老人们喜欢的老电影。老人们笑了。演的是我们年轻时候的故事嘛。老人们睁大眼睛,兴奋地盯着银幕。

    故事情节,老人们都知道。当初,谁不是看过一遍又一遍呢?修水利、架电线,改变农村面貌……老人们看得津津有味。没错,这部老电影,还有一条主线,就是几对年轻人谈恋爱。年轻人经历了种种曲折、坎坷,爱得有滋有味。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特别喜欢看这个。爱情勾起了他们幸福的回忆。坦诚地说,当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许多人都在暗恋电影演员,把演员当成了身边的年轻人。

    片子确实很老了。放电影的时候,声音刺刺啦啦,情节还有跳动——是因为断过片子的缘故。可这并没有影响老人们的兴趣。老人们深情地观看着老电影,仿佛又回到了火红的岁月。

    倒是小孩子们对老电影没有任何兴趣。什么老掉牙的破电影啊。他们才不喜欢看《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呢。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在哪里呢?在“北、上、广”啊!谁愿意在农村干一辈子呢?长大了,咱要去做大城市的年轻人呢!

    片子老了,爱断。断了就得接。正演到一个谈恋爱的情节,片子断了。放映员就开始接片子,显得很专业。

    村主任手拿麦克风,站到了前边:“趁这个工夫,我给大家说两句。我这不算是插播广告啊,因为,我不卖东西!我要说的是村里的治安和卫生。过去,村里安全得很,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现在呢,丢牛的、丢钱的、丢其他东西的,越来越多。我的意思是,大家要提高警惕,出门时,一定要记得锁门。路上见到什么东西,千万别捡啊,别掉进人家设计的陷阱。还有,卫生状况也越来越差。就算大家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也没必要不把自己当成农民吧?我们要建设新农村呢,到处脏、乱、差,这怎么行?”

    村主任滔滔不绝地讲着。

    小孩子们觉得他讲话特别没意思,比老电影还没意思,就在院场里打闹起来,追逐起来。

    村主任讲了一会儿,看到片子接好了,示意放映员继续放电影。

    老人们却无心再看电影了。虽然,“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回到了眼前,他们也没有心思再看了。他们想起了在外面打工的儿子儿媳和闺女。儿女们在外面都好吗?这么晚了,回“家”没有?吃饭没有?“家”在哪儿呀?吃的什么饭哪?

    不知电影放到了什么地方,片子又断了。

    断了就接。放映员显得很麻利。

    接好了,再放。放映员显得很认真。

    小孩们都闹着回家。爸爸妈妈那般年纪的年轻人,只能在电影里看见,有什么意思?可是,爷爷奶奶们却不肯回家,因为,电影还没放完。爷爷奶奶们做任何事情,都讲究善始善终。何况,电影里演的是他们年轻时的故事。小孩子们只有趴在老人的怀里或偎在老人的膝下瞌睡。

    片子又断了。放映员又开始接片子。

    每次接片子的时候,村主任都要站到前面来,发表“电影讲话”,从村里讲到乡里,再讲到县里……一直讲到联合国去。村主任或诙谐,或庄重;时而插科打诨,时而严肃认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村主任知道,老人们是不会走的。平日,想给村民们开会,难以召集,只好发锅,发纪念品,才能把留守的老人们聚齐。今晚,放老电影,就是想把他们拢到一块,给他们讲讲话。可见,老电影还是有凝聚力的。

    这个主意,是村主任想了许多天,才想出来的。

    片子断了就接,接好了再断。断断续续的,电影演到了半夜。

    第二天早上,村主任见到了几位老人,问了早安后,又间:“昨晚的电影,怎么样啊?”

    老人们都说:“好。”好在哪里,却没说。

    “这部老电影,就是给你们放的!”村主任说。

    几位老人笑笑,都没搭腔。

    上午,有人到村委会报案。昨晚看电影,家里招贼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