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员工要有好心态好方法好素养-善用人脉成事是优秀员工的捷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活用“借石攻玉”法,善于利用他人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就可以把别人的优势变成自己的优势,把别人的力量变成自己的力量,从而加大自己成就事业的速度和力量。

    犹太人之所以能在商界和科技界有众多的成功者,就是因为他们普遍都具有善于借助别人之智的本领。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且不说其在外交工作上的政治手腕,就说他在处理白宫内的事务方面,就是一位典型的巧于借用别人力量和智慧的能手。他有一个惯例,凡是下级呈报来的工作方案或议案,他先不看,压它几天后,把提出方案或议案的人叫来,问他:“这是你最成熟的方案(议案)吗?”对方思考一下,一般不敢肯定是最成熟的,只好答:“也许还有不足之处。”基辛格即会叫他拿回去再思考和修改得完善些。

    过了一段时间后,提案者再次送来修改过的方案(议案)。此时基辛格看完后,问对方:“这是你最好的方案吗?还有没有别的比这方案更好的办法?”这又让提案者陷入更深层次的思考,把方案拿回去再研究。他就是这样反复让别人深入思考研究,用尽最佳的智慧,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这不愧为犹太人基辛格的一个高招,也反映出犹太人成功的一个诀窍。

    犹太人密歇尔·福里布尔经营的大陆谷物总公司能够从一间小食品店发展成为一家世界最大的谷物交易跨国企业,主要因其善于借助先进的通讯科技和大批懂技术懂经营的高级人才。他不惜成本,不断采用世界最先进的通信设备,宁肯付出极高的报酬请有真才实学的经营管理人才到公司工作。因此,他的公司信息灵通,员工操作技巧高超,竞争能力总是胜人一筹。他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取得这些优势,但他借用这些力量和智慧赚回的钱远比他支出的大得多,可谓“吃小亏占大便宜”。

    犹太大亨洛维格也是借用别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完成事业的。

    洛维格第一次做的生意是打捞一艘船的生意。

    他让人把一艘沉入海底的一艘船打捞出来。这艘船已经搁置很久,他用了4个月的时间将它维修好,并将船承包给别人,自己从中获利50美元,这使他很高兴。他感谢父亲能借钱给他,他明白了借贷对于一贫如洗的人的创业是多么重要。可是,在创业初期,他总是被债务所扰,屡屡有破产的危机。他始终没有跳出平常的思维,达到一种有希望的新境界。就在洛维格即将进入而立之年时,突然来了灵感。他想买条一般规格水准的旧货轮,然后动手把它安装、改造成赚钱较多的油轮,但他手里资金不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找了几家纽约银行,希望他们能贷款给他,但是一一遭到了拒绝,理由是他没有可用于担保的东西。面对一次次的失望,洛维格并不气馁,而是有了一个不合常规的想法。洛维格有一只老油轮,这只油轮仅仅只能航行,他将这条油轮以低廉的价格包租给一家石油公司。然后,他去找银行经理,告诉他们自己有一条被石油公司包租的油轮,租金可每月由石油公司直接拨入银行来抵付贷款的本息。经过多番努力,纽约大通银行终于答应贷款给他。

    洛维格尽管没有担保物,但是石油公司潜力很大,而且效益也很好,除非天灾人祸,否则石油公司的租金一定会按时入账。此外,洛维格的计算十分周密,石油公司的租金刚好可以抵偿他银行贷款的本息。这种奇异而超常的思维使洛维格敲开财富的大门。

    拿到银行的贷款后,洛维格就买下了他想要的货轮,然后动手将货轮加以改装,使之成为一条航运能力较强的油轮。他利用了新油轮,采取同样的方式,把油轮包租出去,然后以包租金抵押,再到银行贷款,然后又去买船。就这样不断循环,像神话一样,他的船慢慢变多,而他每还清一笔贷款,便有一艘油轮归他所有。随着贷款的还清,那些包租船全部划在了他的名下。

    可见,借助别人的力量成就自己的事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不仅经商要借力,在政治领域也是一样。

    198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决战是在共和党候选人里根与民主党候选人卡特之间进行的,由于两人实力相当,因此,他们的竞争是美国竞选史上最为激烈的争夺战。

    当时的卡特是已经当政4年的在职总统,但政绩并不突出,而且内政方面不能令人满意,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失业人数猛增。人们对这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十分不满,怨声载道。而这些正好成了里根手中的王牌,他集中火力攻击卡特经济政策失误,并信誓旦旦地宣称他要消除“卡特大萧条”。

    而这时的卡特也抓住广大民众关心的战争与和平问题,指责里根增加防务开支的主张是好战之举。

    里根与卡特就这样唇枪舌剑,双方一时难分高下。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的影响已经极为广泛。一个人的形象,在美国民众的心中往往占有重要位置,有时甚至直接决定了选民的投票。所以,总统选举,与其说是选民在选择候选人的政策纲领,不如说是在品味候选人的性格、智慧、精力、风度。在这方面,里根可以说是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里根当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之后,他以前在好莱坞演过的电影,一下子成了热门,全国各影剧院、电视台争相放映。这股里根影视热风,无疑替里根做了一次绝好的宣传。人们从影视中看到,当年的里根英俊潇洒、精明强干,而现在仍然生机勃勃、干劲十足,风度不减当年。这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

    在里根影视风兴起的同时,里根还借电视媒体极力展示自己的风采。在与卡特的电视辩论中,里根表现得能言善辩、妙语连珠,而卡特则相形见绌、呆板迟钝、结结巴巴。因此,在投票之前关键性的一场电视辩论后,民意测验的结果显示,支持里根的人上升到67%,支持卡特的人则下降为30%。1980年11月4日大选结果,里根以绝对优势大获全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一名现代社会中的人,在拓展自己的人脉时,要能做到取长补短,广交友。我们不应过分计较他人身上的缺点,不应计较他人的身份、辈分、阅历等,而是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和专长,在需要时,把别人的优点和专长拿来为己所用,既弥补了自身能力的不足,又为自己事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利用贵人造就职场传奇

    如果你的贵人有100个,而这一百个人中,每个人都拿出百分之一的力量来帮助你,那么就成就了你一个人的百分之百。所以,无论是生活还是创业,都要广结贵人。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快地走向成功。

    《21岁当总裁》的董思阳就是一个善于利用贵人成就自己的带着传奇色彩的创业者。

    13岁时,董思阳只身前往新加坡留学,那时她的生活并不如其他同学那般富裕,所以她常常幻想能够成为一个富人。17岁时,因为偶然机会读到了一本《亚洲企业家传奇》,从此她立下了“成为华人史上最成功女企业家”的目标。

    之后,她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实践,卖过花,开过饰品店,做过推销员,私人助理……在这些工作中,她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认识了很多人。这对于她以后在事业上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后来,她通过橘子树的生意赚到了50万新币的第一桶金,开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可是,她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成绩,希望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她报名参加了只有富人才参加的学习班。

    这样的学习班里,每一任讲师都是国内或者国外十分有名的富人,这给董思阳提供了与商界名人相识的机会。她每节课都去得很早,总是坐在讲堂的第一排,并且每次都很认真的听讲,也会在课后准备很多问题。时间长了,几乎每一任讲师都认识了这个勤奋好学的年纪很轻的女孩。

    在以后的事业发展中,董思阳几乎调动了她所有认识的人,凭借他们的力量,董思阳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的董思阳已经是香港凤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亚洲智慧女性副会长。2007年3月,她又在上海开办了“中国首家有机茶餐厅”喜客多连锁店,将重心转到国内有机食品市场。

    现在,她的朋友遍及商圈、政府圈、媒体圈,甚至娱乐圈。董思阳说:“做哪行都可以赚到钱。只要在对的时机,有一个好的智囊团并整合一切有用的资源,就能撞出火花。”

    从最初只有3个员工的贸易公司,到如今拥有1000多名员工的凤博集团,董思阳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因素就是她有一支出色的智囊团队,她懂得借用每一个贵人的资源,让他们为了自己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董思阳的成功,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其实许多时候,我们面临的生活问题、工作问题,单单依靠个人的力量很难解决。但是朋友多了会帮你出主意、出人力、出物力、出财力,和你一起解决问题,那样你前方的路就变得宽广了。所以,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一个人永远不要靠自己一个人花100%的力量,而要靠100个人花每个人1%的力量。”

    良好的人脉网络,能帮你拓宽自己的财路,能让你在财路上走得更快更顺。在一个讲究多赢的时代,你不可能还靠孤军奋战来成就大业。人脉即是你事业的命脉,你的人脉有多深 多广,你的事业也就能发展到多深多广。

    “攀龙附凤”是种高明的职场技巧

    有时一个人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不勤奋或没有才能,而是因为他没有抓住机遇,获得贵人的提拔。成功者最容易成为我们的贵人,要想得到命运的垂青,你首先要结识一些成功人士。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主动和成功者联系,大胆亮出你自己吧,可能当你亮出自己时,贵人已经赏识、重用你了。

    银行业是非常注重资历和经验的,所以,在银行中担任要职的往往是老成持重的人物。但一个年轻人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登上了“金字塔尖”,他的成功经历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一位作家打算揭开这个谜底,他去拜访这个年轻的银行家时,问了这样的问题:“很少有年纪这么轻就能在银行里得到这么高职位的人。告诉我,你是如何奋斗的?”

    “这需要花许多工夫并勇于奉献,”年轻的银行家解释道,“但真正的秘诀是,我选择了一位良师。”

    “一位良师,这是什么意思?”作家问。

    银行家说:“在我大学快毕业时,有一位退休的银行家到班上做讲座。他当时已经70多岁了。他的临别赠言是:‘如果你们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打电话给我。’听起来好像他只是客套一番,但他的建议却引起了我的兴趣。我需要他给我一些建议,告诉我在我想步入银行业时该走哪一步才是正确的。可我又很怕碰钉子,毕竟他是个有钱而杰出的人,而我只不过是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已。但是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打电话给他。”

    “结果怎么样?”

    年轻的银行家这么回答:“他非常友善,甚至邀请我与他见面谈谈。我去了,得到许多意见后,我满载而归。他给我一些非常好的指导,告诉我应该选择在哪家银行做事,又告诉我如何将自己推荐给别人而获得一份工作。他甚至提议:‘如果你需要我的话,我可以当你的指导老师。’”

    “我的指导老师后来和我有着非常良好的关系。”银行家继续说,“我每周打电话给他,而且每个月至少一起吃顿午餐。他从来没有出面帮我解决问题,不过他使我了解要解决银行的问题有哪些不同的方法。而且有趣的是,我的指导老师还衷心地感谢我,我们的交往使他的思想保持年轻。”

    成功者的帮助就在身边,前提是你必须去主动寻找。

    在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许多非常成功的人,人们随时准备着帮助那些订立成功目标的人。如果我们请求他们帮助的话,他们一定会帮助的。

    多结交一些成功人士,你成功的几率会成倍增加,懂得了这一点,就等于发现了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所以,想要成功,请先结识一些成功人士。

    当然,这种社会关系总量骇人的人,一般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很难与之相识。但是反过来说,困难总是有的,有没有真正的能耐结识这些人才是关键。有很多人总是能够成功地“攀龙附凤”,结交到那些社会关系总量骇人的人,然后他们真的“鸡犬升天”,成为天人一般的大人物。

    许飞就是这样一个从幼稚无知的大学生,“鸡犬升天”跨入成功者行列的。

    当许飞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时,就来到北京闯荡。年幼的他跟很多初来北京的年轻孩子一样,满心幻想但又总是无处下手。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结识了某外资银行副总裁董先生,这是他在北京创业的成功开始。

    原来,许飞在北京租的房子是董太太的,而董太太又恰好是许飞的老乡。许飞与董太太都是健谈的人,一来二去,他们就熟识了。谈论的话题也更加随意,从人生到事业,小到生活中的各个细节。通过他们渐渐深入的交谈,许飞逐渐获得了董太太的欣赏和信任。再经过董太太的推荐和美言,董先生也表现出了对许飞的欣赏和信任。所以,当后来许飞说到自己对未来事业的期许和打算,准备创业但资金极其困难之际,董先生很快为他筹集了大笔资金,从而使他的创业如鱼得水,一举成功。

    正是通过结交社会关系总量大的董太太,许飞一个刚刚毕业的“嫩娃子”才能与身为外资银行副总裁的董先生相识,并演绎一出“男版灰姑娘变身记”的故事。虽然这只是一种巧合,但这次巧合撑起了他人生的重大事业,这不得不让人慨叹:一个社会关系总量大的人的力量是多么骇人!

    贵人扶一部胜过自己走百步

    富人、贵人所能给予的帮助自然会比普通人大许多,主动和这些人建立关系,可以对自己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是人脉中的关键一环。

    哈里森来到丹佛市,住在第2大道的一套小公寓里,他想在这里开始创业生涯。初来乍到,人们并不认识哈里森。因此,他必须计划好为自己的房地产事业铺平道路的每一个步骤。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加入该市的“快乐俱乐部”,去结识那些出入该俱乐部的社会名流和百万富翁。对哈里森这样一个无名小辈来说,要想进这样高档的俱乐部,实在是很不容易,但他还是决定去大胆尝试一番。哈里森第一次打电话给“快乐俱乐部”,刚说完自己的姓名,随着一声斥责,电话就被对方挂了。哈里森仍不死心,又打了两次,结果仍遭到对方的嘲弄和拒绝。“这样坚持下去,将会毫无结果。”哈里森望着电话机喃喃自语。突然,他心生一计,又拿起了电话。这次他声称将有东西给俱乐部董事长。对方以为他来头不小,连忙将董事长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告诉了他。

    哈里森立即打电话给“快乐俱乐部”的董事长,告诉他想加入俱乐部的要求。董事长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却让哈里森来陪他喝酒聊天。

    通过喝酒聊天,哈里森逐渐与这位董事长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几个月后,在董事长的特殊关照下,他如愿以偿,成为“快乐俱乐部”中的一员。在俱乐部中,哈里森结识了许多富商巨贾,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网。

    1972年,丹佛市的房地产业陷入萧条时,大量的坏消息使这座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们严重受挫,丹佛人都在为这个城市的命运担心。然而,在哈里森看来,丹佛市的困境对他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从前那些对他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好地皮,现在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任意挑选收购了。就在这时,哈里森从朋友处得到一个消息:丹佛市中央铁路公司委托维克多·米尔莉出售西岸河滨50号、40号废弃的铁路站场。

    哈里森凭着自己敏锐的眼光和经验判断出:房地产萧条是暂时性的,赚大钱的好机会终于降临了。为此,他把自己所拥有的几个小公司合并起来,改称为“哈里森集团”,以使他更具实力。第二天一早,哈里森便打电话给米尔莉,表示愿意买下这些铁路站场。

    他们很快便达成协议:“哈里森集团”以2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西岸河滨的那两块地皮。不久,房地产升温,哈里森手中的两块地皮涨到了700万美元。他见价格可观,便将地皮脱手了。

    经过许多人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哈里森终于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后,他开始了在美国辉煌的经商生涯。

    可见让自己成为富人,就先让自己像个富人,和富人有某种接触,即使得不到直接的

    帮助,这种接触在其他人面前也是一种能提升自己身价的“背景”。

    永远也不会有人能独自取得成功

    每当秋天来临,大雁南飞的时候,整齐的雁群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它们之所以在空中不断变换队形,同它们的续航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是它们在长期适应中所形成的最省力的团队飞翔方式。

    雁群以一字形或人字形列阵飞翔时,后一只大雁的一翼,能够借助前一只大雁鼓翼时产生的空气动力,使飞行省力。当飞行一段距离后,左右交换位置是为了使另一侧的羽翼也能借助空气动力缓解疲劳。

    没有一只鸟能飞得太久,如果它只用自己的翅膀飞翔。分享共同目标和集体感的雁群可以更快、更轻易地到达它们想去的地方,就是凭借着彼此的冲劲、助力而向前飞行,同时继续“鼓舞”尾随的同伴。这样,雁群飞翔比孤雁单飞增加了70%的飞行距离。而当一只孤雁即将脱离队伍时,它马上就会感到有股动力阻止它离开,借着前一个伙伴的“支持力”,它很快就能回到队伍中。

    更重要的,当一只野雁生病了,或是因枪击而受伤脱队时,另外两只野雁就会主动脱队跟随它,帮助并保护它。它们跟着落下的那只野雁一起落到地面,直到它能够再次飞翔或者死去。只有到了那时,另外两只野雁才会再飞走,或随着另一队雁赶上它们自己的队伍。

    正是由于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协作,雁群才能够越过万水千山,最终回到它们的栖息地。

    像大雁一样,人同样是群体动物,离开了群体,人便不能健康成长。

    群居是人类的特性,现代人同样离不开群体,而且群体的组织形式也越来越发达。除家庭、社区外,还有学校、工厂、公司、军队、政府部门等具有严密组织的社会群体。人无法离开群体而生存。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作为功能交换的体系越来越发达。个人对群体的依赖虽然如旧,但个人对群体的选择性却越来越强。通过对群体的选择和确定,个人可以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信息社会一大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交流增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增加交往的机会。发达的交通工具、便捷的通信网络等都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成为可能。

    只要你想生存,你想成功,你就离不开合作——各种各样的合作。只是合作的形式与合作的效率不同,仅此而已。

    精诚合作、集思广益是人类最了不起的能耐,它不仅可以创造奇迹,开辟前所未有的新的天地,也能激发人类的潜能,即使面对人生再大的挑战都不畏惧。两根木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个体承受力的总和。俗语 “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断就难”也说明了合作的力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