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员工要有好心态好方法好素养-责任,永恒的职场生存法则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对工作负责人的人永远追求更好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很久以前,有三只小鸟,它们一起出生,一起长大,等到羽翼丰满的时候,又一起从巢里飞出去寻找成家立业的地方。

    它们飞过了很多高山、河流和丛林,飞到一座小山上。一只小鸟落到一棵树上说:“这里真好,真高。你们看,那成群的鸡鸭牛羊,甚至大名鼎鼎的千里马都在羡慕地向我仰望呢。能够生活在这里,我们应该满足了。”它决定在这里停留,不再飞走了。

    另外两只小鸟却失望地摇了摇头说:“你既然满足,就留在这里吧,我们还想到更高的地方去看看。”

    这两只小鸟继续了飞行的旅程,它们的翅膀变得更强壮了,终于飞到了五彩斑斓的云彩里。其中一只陶醉了,情不自禁地高歌起来,它沾沾自喜地说:“我不想再飞了,能飞上云端,便是伟大的成就了,你不觉得已经十分了不起了吗?”

    另一只鸟很难过地说:“不,我坚信一定还有更高的境界。不过,只能我独自去追求了。”

    说完,它振翅翱翔,向着太阳,执著地飞去……

    最后,落在树上的成了麻雀,留在云端的成了大雁,飞向太阳的成了雄鹰。

    这是一个告诉我们工作的意义和不断进取的故事:三只小鸟在追逐自己的梦想,只有第三只小鸟,不满足于现状勇敢追求更高目标。最终,变成了雄鹰发生了质的飞跃。

    有句话是这样讲的:“如果你把箭对准月亮,那么你可以射中老鹰;但如果你把箭对准老鹰,你就只能射中兔子了。”只有对自己的定位越高,要求越高,才有可能突破更多,收获更多。每个人的身上都蕴涵着无限的潜能,如果你能在心中给自己树一个较高的标准,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我,那么你就能摆脱平庸,走向卓越。

    2006年3月8日,全聚德和平门店大厅里坐着一群特殊的客人,她们是全国三八红旗手的代表,今天被请到全聚德品尝北京的烤鸭。大家落座后,准备停当,只见一位中年女服务员以娴熟的动作将香喷喷的烤鸭快速地片成了鸭肉片,那鸭肉片薄厚均匀,铺在盘上,煞是好看。

    片完鸭肉,她又为在座的客人每人卷了一卷鸭肉饼,并细心地向客人讲解全聚德的历史和烤鸭的部分工艺。最后,这位服务员还耐心地回答了客人们的提问。她的每一步服务都准确到位,博得了客人的好评。

    这位服务员不是别人,正是全聚德的服务大师赵艳萍。她在全聚德已经工作了28年,每一次服务她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以一颗赤诚的心面向顾客,不论服务对象是国际国内政要还是普通百姓。赵艳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在全聚德,要让顾客享受到的不只是烤鸭。”全聚德不仅在服务水平上力求更体贴、更周到,在烤鸭的质量上多年来一直追求精益求精。

    为了保证烤鸭质量,全聚德通过测定水质和土壤来选定鸭种和大葱等原料的生产基地;严格筛选不超过3斤的鸭子,并在鸭子的处理中由专人负责每一道工序,而且在鸭坯出场和入炉时再进行两次检查;鸭坯要在一定的烤炉中烤制并达到规定的重量、颜色、口感、温度等质量标准;烤鸭必须在出炉后三到四分钟内上桌等。通过细致入微的规定,全聚德力求保证出炉的每一只烤鸭都是精品。

    正因为多年来对卓越品质的不断追求,全聚德烤鸭才能成为历史悠久、蜚声中外的餐饮品牌。企业应该追求卓越,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辉煌;个人也应该不断追求更加优异的表现,才能够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习惯于说自己“做得够好了”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工作永远没有“够好”的时候,只有不断进取,把工作“做到最好”,才能真正成功。

    当你工作时,应该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要做到差不多;可以努力达到艺术家的水平,就不能甘心沦为一个平庸的工匠。要让别人暗地夸赞你说:“他做得真棒。”不要让别人说:“喂,你该走人了。”

    责任让你散发无限的人格魅力

    一位曾多次受到公司嘉奖的员工说:“我因为责任感而多次受到公司的表扬和鼓励,其实我觉得自己真的没做什么。我很感谢公司对我的鼓励,其实担当责任或者愿意负责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果他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的话。”

    当承担责任成为你的工作习惯时,你的身上就会焕发出无穷的人格魅力。

    这是一位医生亲眼目睹的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突发事件。

    西部地区的一个城乡结合部正在大搞建设,工地一角突然坍塌,脚手架、钢筋、水泥、红砖无情地倒向下面正在吃午饭的民工,烟尘四起的工地顿时传来伤者痛苦的呻吟。

    这一切都被路过的两辆旅游大客车上的人看在眼里。旅游车停在路口,从车里迅速下来几十名年过半百的老人,他们好像没听见领队“时间来不及了”的抱怨,马上开始有条不紊地抢救伤者。

    当急救车赶来的时候,已经过了50分钟,从一个外科医生的眼睛来看,这些老人们至少保住了10个民工的生命。

    在机场,这名医生又遇到了这些老人们的领队,两个时尚的年轻姑娘一边激烈地讨论这么多机票改签和一些费用结算问题,一边抱怨这些老人管了闲事却让她们两个为难。

    老人们此时已经换上了干净的衣服。他们身上穿的大多都是去掉了肩章的制服衬衣,陆海空都有,每个人都以平静祥和的神态四下张望候机厅的设施。那位医生断断续续听到其中一个老人面带歉疚地对两个年轻姑娘说道:“军医同学……不管心里多么过意不去……老人们这脾气……”

    是啊,这些老人做得对,如果说责任还可以逃避,但你的心能吗?一个人可以完全忘掉歉疚,或者带着歉疚生活一辈子,只要他觉得这份歉疚对自己不会有任何影响。可是,你要知道,任何经历过的歉疚都会像醋酸腐蚀铁制的容器一样慢慢侵蚀你的心灵,久而久之,让你再也无法用明亮清澈的眼睛和一颗坦然的心对待工作和生活。

    一个人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时刻抱着负责的态度,他才能更坦然和无愧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有很多方法可以培养我们内心的责任感,例如,一个书店的营业员都能经常擦拭书架上的灰尘;一个公交司机能让自己的车天天保持整洁……

    当责任感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担负起责任,而不是刻意地去做。当一个人自然而然地做一件事情时,当然不会觉得麻烦,更不会觉得劳累。当你意识到责任在召唤你的时候,你就会随时为责任而放弃别的一切,而且你不会觉得这种放弃有多么艰难。当责任成为你的工作态度和习惯时,工作对于自身的意义就不仅仅是赚钱那么简单,也就不会因为公司的规定而觉得自己的自由受到了羁绊,更不会作出违背公司利益的事。

    作为员工,不要总抱怨老板没有给你机会,有空的时候不妨仔细想一想,你是否能够把老板交给你的任务,漂亮地完成并且没有那么多的废话?你是否平时就给老板留下了一个能够承担责任、勇于负责的印象?如果没有,你就别抱怨机会不来敲你的门。

    当你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牢骚、少一些理由,多一份认真、多一份责任、多一份主动的时候,你再看看机会会不会来敲你的门。

    责任是落实的灵魂

    近年来,在服务行业中出现了一种名为“首问制”的处事原则。所谓“首问制”,就是指,当客户提出的服务要求时,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第一负责人,不管客户要求的服务是不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和自身有没有直接的关系,都要把他当做服务的对象,不要找理由去推托客户要求你做的事,或是对客户的一些其他要求不理会,而是积极主动地当好第一负责人。即通过相关的部门或是自己的努力尽量地满足客户的要求,要最大限度地做到让客户满意。

    布伦达·库瑞1985年加入了联邦快递,现在她已经是联邦快递的一名高级客户服务代表了。这天她正在值班,一个来自凤凰城某医学实验室的电话打了进来。对方说有两个送往实验室的羊水样本还未送达,羊水来自两个情况十分危急的孕妇,如果再延误,羊水就变质不能使用了,那么两位孕妇就必须再次忍受取羊水的痛苦。

    布伦达·库瑞放下电话,立刻进行了货物的运送查询。她发现这两件样品就在附近的达拉斯市。在联邦快递总部同事的帮助下,她截住了那辆运送的汽车,并搬下了车上 2000磅的货物找到了羊水样品。为了保证羊水不变质,按照实验室的要求,在剩下的运输过程中,羊水必须保存在冰箱里,但公司里找不到现成的冰箱。布伦达立刻赶回家中,将自己的小冰箱和备用电源搬上了汽车。

    随后,她又找到达拉斯市联邦快递的空运经理,“我要把这两件羊水样本亲自送往凤凰城。”当晚11点,她乘上了飞往凤凰城的飞机。

    第二天一早,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看到了羊水样本。“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实验室的人对她的所作所为颇为不解。“这件事需要有人来做,”布伦达说,“正好,我在那儿。”几天后,实验室打电话告诉布伦达,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两件羊水样本品质完好,检测数据非常精确。她救了四个人的命——两位年轻的妈妈和两个可爱的小宝宝。

    “首问责任制”的出现,正是体现了一种责任至高无上的精神。每一名员工,无论自己职务和权限大小,面临责任时都应当把自己当做“第一责任人”,毫不犹豫地承担。

    一天,某公司接待处小阮接到一个接待外地的客户的电话。经过查询公司资料,她发现今天并没有这样一位客户要来公司的记录,小阮便告知对方要进行一下核实。

    过了10分钟,客户确认是小阮所在的公司发出的邀请函。于是,小阮又仔细查看了一下电脑上的客户记录,确认没有这件事。因此,小阮询问对方是谁发出的邀请函。客户答道:“好像是营销部。”小阮听后又进行查找,确实是有这件事,但是客户名字并不相符。

    小阮把情况告知客户,又打电话给营销部,与对方重新核对了名字。原来是营销部的人写错了,客户方面没错。核实清楚后,小阮马上联系工作人员去火车站接客户。她同时告知客户,接站人会做个接客牌,并将客人名字打到上面。客户清楚了。

    挂机后,小阮又联系车队,告之其车次及抵达时间,并交代接车事宜。然后,小阮通知服务中心打印一张接车牌,放至总台,交给车队司机,并一再叮嘱,由于车队司机与客人的语言障碍,有关费用问题,一定要等到客人到店由接待员负责向客人解释收取。

    一切安排妥当后,小阮方才下班,这时已经是晚上8点。临走时,小阮将联系电话交给中班接班人,把一切都交代得很清楚。

    次日上班,小阮便联系到客户,询问他:“一切可否顺利?”客户笑着说:“一切很顺利,太谢谢你了!”

    小阮把“首问责任制”诠释得相当完美,当客人有问题找到她的时候,尽管她不是承办人,但她把自己当成了“第一责任人”,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只有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一个窗口,主动去落实责任,充分发挥“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才能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共赢”,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搏杀中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保证结果,事情要做就做好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你做某事,那就把它做好,如果你不会或不愿做它,那最好不要去做。”责任心教我们不只是“做事”,而是“做成事”。那么,“做事”和“做成事”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先来看中国台湾著名作家刘墉教育女儿的故事。

    有一天,刘墉和女儿一起浇花。女儿很快就浇完了,准备出去玩,刘墉叫住了她,问:“你看看爸爸浇的花和你浇的花有什么不一样?”

    女儿看了看,觉得没有什么不一样。

    于是,刘墉将女儿浇的花和自己浇的花都连根拔了起来。女儿一看,脸就红了,原来,爸爸浇的水都浸透到了根上,而自己浇的水只是将表面的土淋湿了。

    刘墉语重心长地教育女儿,做事不能做表面功夫,一定要做彻底,做到“根”上。

    其实,工作就和浇花一样,如果只是简单地做事,不用心,不细致,不看结果,敷衍了事,那就等于在浪费时间,做了跟没做一样。

    只做事,而没有做成事,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很多人看起来一天到晚都很忙,似乎有做不完的事,却忙而无效:事情没有任何结果。

    小王和小李同时受雇于一家超市,大家都是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小王便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从售货员到领班,从领班到部门经理,一再被提升。小李却像被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小李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对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倒提那些吹牛拍马屁的人。

    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李,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了点儿什么,缺什么呢?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说清楚了他也不服,看来……他忽然有了个主意。

    “小李”,总经理说:“你现在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小李很快从集市上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在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小李又跑去,回来后说有40袋。

    “价格是多少?”总经理又问。

    小李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休息一会儿吧,看看小王怎么做的。”说完,总经理叫来小王:“小王,你现在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小王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总经理看。这个农民一会儿还将弄几箱西红柿上集市卖,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像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大约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来几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总经理看了一眼红了脸的小李,说:“请他进来。”

    有强烈的责任心去做事,就不只是 “做”,而要“做对”、“做成”、“做好”。许多员工都会说‘这个我已经做过了’,但是从来都不管做的结果怎样,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如果一个企业的销售人员每天忙着推销,却不看对象、不问方法,看起来是在“做事”,但结果可能是一件产品都推销不出去。

    责任保证结果,一切以“做成事”为最终目的。一名员工如果懂得了这一点,就会积极想办法,既看过程又看结果——不仅把事“做”了,还把事“做成”了。

    员工的责任就是企业的竞争力

    责任保证了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一家想以竞争取胜的公司都必须设法使每个员工有责任感。没有富有责任感的员工,企业就无法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就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企业也就无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

    德国是奔驰、宝马的故乡。面对奔驰、宝马,你一定会感受到德国工业品那种特殊的技术美感。从高贵的外观到性能优异的发动机,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极好地体现出德国人对产品完美的无限追求。德国货有如此高的品质,以至于在国际上成为“精良”的代名词。

    那么为什么德国的这些产品就能获得这样的好口碑呢?这受益于公司员工的责任感。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不放过任何一个瑕疵,因此,最后的成品才能广受好评。正是责任感让奔驰、宝马成为国际品牌。

    员工的责任心就是企业的竞争力。决定一个企业成败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所有的成员有没有责任意识,能否对得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海尔的一位员工说:“我不管是在自己家里,在朋友家里或是大街上,时时都会把别人对我们海尔的意见记录下来。”这就是海尔人的责任意识,这就是海尔为什么能成功的秘密。

    在IBM公司,每一位员工都有一种意识——我就是公司的主人,并且对同事的工作和目标有所了解。员工主动接触高级管理人员,与上司保持有效沟通,对所从事的工作更是积极主动,并能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

    在IBM公司的理念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无论这个人是管理者、普通员工、顾客,还是竞争对手。IBM公司尊重每一个员工的想法。在IBM,每个人都可以使公司有所改变,公司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个进步,都与个人密切相关。虽然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企业理念,却对所有的员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仅是IBM,许多著名的公司都已经认识到让员工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性。

    美国惠普公司创建于1939年,该公司不但以其卓越的业绩跨入全球知名的百家大公司行列,更以其对人的重视、尊重与信任的企业精神闻名于世。惠普的创建人比尔·休利特说:“惠普的成功,靠的是‘重视人’的宗旨,就是相信惠普员工都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得更好。”

    3M公司鼓励所有的员工提出新点子,可粘贴的小记事本就是一个普通员工的发明,现在它已经是办公室文员案头必备的办公用品。

    苹果电脑公司认为,“人人参与”、“群言堂”的企业文化是公司生命力的源泉。苹果公司愿意发现每一个员工智力的闪光点,他们鼓励每个员工说出对新产品开发的想法,发表自己的创意。正是这种人人参与的企业文化构筑了苹果公司最坚实的基础。 所有这些成功企业的经验带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有责任心的员工是企业的栋梁,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每一名员工都应当意识到自己对公司的责任,并为公司的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关于员工责任感,一名企业经营者曾讲述过这样一段亲身经历:

    有一次坐公共汽车,等了很久,公共汽车终于来了,大家“呼”的一声蜂拥而上,有限的空间立刻挤得密不透风。也许是压得太沉,车子走了一段路后,“咣”的一下在马路中央抛锚了。司机下车检查了半天,无奈地对大家说:“没办法,请大家帮帮忙,把车子推到路边。”

    大家只得下车,只有三个人下车后主动来到车后,和售票员一起推车;一部分人在旁边看着,嘴里不停地埋怨;还有些人或许有“急事”,准备另找车子。

    开始,四个人吃力地推着,但推不动车子,在售票员的再三招呼下,又加入三个人。人多力量大,很轻松地就将车子推到马路边,推车的人没有一句怨言。

    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抛锚”的情况,也有像上面那样的三种人:

    1.有的人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会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2.有的人会持观望的态度。

    3.还有人毫无责任感,身边的事似乎与己无关,遇到问题不闻不问,一走了之。

    其实,这辆车子就好比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富也好,穷也罢,都是我们大家的:车况好时,我们坐在上面很快就能到达目的地;车子坏了,走不动、推不动时,我们不能抛弃它,要爱惜它,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它,更要明白这是我们的责任!只有人人都尽了自己的责任,车子才能再次发动起来,载着我们顺利前进。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那些勤奋、敬业的员工往往会在工作中受益匪浅:在精神上,他们获得了快乐和自信;在物质上,他们也获得了丰厚的报酬。相反,一个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往往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也是一个无法体会快乐真谛的人。要知道,当你将工作推给他人时,实际上你也将自己的快乐和信心转移给了他人。

    在任何一家公司,只要你努力工作,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件事情,你就会受到尊重,从而获得更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论你的工资多么低,不论你的老板多么不器重你,只要你能忠于职守、毫不吝惜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和热情,渐渐地你会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就会赢得他人的尊重。以主人翁和胜利者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工作自然就能做得更好。

    生活总是会给每个人回报的,无论是荣誉还是财富,条件是你必须转变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努力培养自己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尽职尽责的精神之后,才会产生改变一切的力量。

    工作的底线是尽职尽责。改变态度,努力培养自己勇于负责的精神,你将成为工作与生活中的赢家。

    格林大学毕业之后在一家保险公司做业务代表。这是一项很让人头痛的工作,因为很多人都对保险业务员敬而远之,所以,格林的工作开展起来很困难。

    办公室的其他业务员整天对自己的这份工作抱怨不停:“如果我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我肯定不会在这里待下去。”“那些投保的人,太可恶了,整天觉得自己上当了。”当然,这些人只能拿到最基本的薪水。只有在业务部经理的催促下,或者是“胡萝卜+大棒”的政策下,他们才有一点点进步,否则就是原地踏步或者在退步。

    唯有格林和他们不一样。尽管格林对现状也不是很满意,薪水不高,地位不高,但是格林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与其说是放弃工作,不如说是在放弃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人强迫你放弃自己,除非你主动为之。因为格林还相信,努力是没有错误的,努力还会让平凡单调的生活富有乐趣。

    于是,格林主动去寻找客户源。他熟记公司的各项业务情况,以及同类公司的业务,对比自己公司和其他同类公司的不同,让客户自己去选择。虽然一些人很希望多了解一些保险方面的常识,但是他们对保险业务员的反感使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很欠缺。格林知道这些情况之后,主动在社区里办起“保险小常识”讲座,免费讲解。

    人们对保险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格林有了好印象。这时,格林再向这些人推销保险业务,大家没有反感,而是乐于接受。格林的工作业绩突飞猛进,当然薪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格林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努力工作就是对自己负责,这也是为什么格林能获得成功,而其他人却碌碌无为的原因。当你尝试着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时,你就会发现,你自己还有很多的潜能没有发挥出来,你要比自己往常出色很多倍,你会在平凡单调的工作中发现很多的乐趣,最重要的是你的自信心还会得到提升,因为你能做得更好。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你的尽心尽力得到了老板的认可,自尊受到了敬重,自信也会逐渐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你获得乐趣的同时也得到生存的资本,培养了生存的能力。

    责任唤起勇气,让我们勇往直前

    责任不仅能唤起我们的勇气,责任还能战胜死亡和恐惧。面对责任,我们无从逃避,只有勇敢地迎上前去。能够用一颗责任心挑战生命及其困难的人,他当之无愧是一个坚强的人,也将会是一个成功者。

    温斯顿·丘吉尔说:“一个人绝对不可在遭遇危险的威胁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这样做,只会使危险加倍。但是如果立刻面对它,毫不退缩,危险便会减半。绝不要逃避任何事物,绝不!”当生活落入困境时,我们不必寻找借口和理由来逃避,只需拥有一点点责任心,我们的世界就会诞生勇敢,从而变得不一样。对此,哈佛心理学教授乔治·桑比那曾如是说:“勇敢的精神,是一个人最不缺失的元素。因为人类哪怕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需要勇气作为先导。”

    在古老的印度,一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那是个有关一只小松鼠的深刻寓言。

    森林中所有的小动物,一直都快乐地生活着。这片森林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变故,即使间或有几只猛兽经过,小动物们也懂得将自己妥善地藏匿起来,不至于成为猛兽口中的食物。所以这些小动物们大都能够在森林中怡然自得地直到终老。

    一日,天神心血来潮,想要测试森林中动物对于危机的应变能力,便从空中挥下一道闪电,刺眼的电光击中森林中最大的一棵树木,立时便燃起熊熊的大火。这阵森林大火一发不可收拾,火舌立刻四处飞蹿,席卷了森林中无数树木的枝叶,同时也威胁到所有小动物的生命安全。

    惊慌的动物们拼命向森林的外沿奔逃,希望能逃出这场大火造成的劫难。但它们却不知道,当闪电击中那棵大树,大火燃起的同时,在森林四周,早已引来了无数贪婪的肉食猛兽,它们也正张开大口、流着馋涎,等候这些小动物自己送上门来。

    在这片森林的所有动物当中,只有一只小松鼠和其他的动物不同。它非但不选择逃难,反倒奋不顾身地向着大火冲了过去。小松鼠在森林中一个即将被烈火烤干的水塘中,将自己瘦小的身子完全沾湿,然后再冲进火场,拼命抖洒着身上沾附的水珠,希望能缓解正在毁灭森林的火势。

    这时,天神化身成为一位老人,站在小松鼠的身前,问道:“孩子,你难道不知道像你这样的做法,对这场大火而言,是根本无法造成任何影响的。”

    小松鼠那条蓬松而美丽的大尾巴,已经被炙热的树枝烙印出三条黑色的焦痕,但它仍是卖力地用身体沾水试图灭火,它百忙中还对天神化身的老者说道:“也许我的力量不足以灭火,但是生活在森林里,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虽然我微不足道,但我相信凭着我的努力,至少可以避免森林中几只小动物的丧生啊!而且,或许因为我的执著,还有可能感动天神,让它降下甘霖,灭了这场要命的大火也说不定。”

    只听得老者一声大笑,小松鼠的周遭突然变得清凉无比,大火在瞬间消失无踪。天神接着伸出手来,在小松鼠烧伤的尾巴上轻抚一下,顿时焦痕变成了三道奇幻瑰丽的花纹,这就是印度最美的三纹松鼠神奇而美丽的由来。

    责任唤起了一只小小的松鼠的勇气,这种勇气又给它带了无上的荣誉。

    维特根斯坦说:“勇气通往天堂之途,懦弱往往叩开地狱之门。”懦弱是人性中勇敢品质的“腐蚀剂”,时时威胁着我们的心灵。只有在生命中注入勇气,才能帮助你斩断前进途中缠绕在腿脚上的藤蔓和荆棘。

    古代波斯(今伊朗)有位国王,想挑选一名官员担当一项重要的职务。他把那些智勇双全的官员全都召集了来,试试他们之中究竟谁能胜任。

    官员们被国王领到一扇大门前,面对这扇国内最大、来人中谁也没有见过的大门,国王说:“爱卿们,你们都是既聪明又有力气的人。现在,你们已经看到,这是我国最大最重的大门,可是一直没有打开过。你们之中谁能打开这扇大门,帮我解决这个久久没能解决的难题?”不少官员远远张望了一下大门,就连连摇头。有几位走近大门看了看,退了回去,没敢去试着开门。另外一些官员也纷纷表示,没有办法开门……这时,有一名官员却走到大门前,先仔细观察了一番,又用手四处探摸,用各种方法试探开门。几经试探之后,他抓起一根沉重的铁链,没怎么用力拉,大门竟然开了!

    原来,这扇看似非常坚牢沉重的大门,并没有真正关上,任何一个人只要仔细察看一下,并有胆量试一试,比如拉一下看似沉重的铁链,甚至不必用多大力气推一下大门,都可以打得开。如果连摸也不摸,连看也不看,自然会对这扇貌似坚牢无比的庞然大物感到束手无策了。

    国王对打开了大门的大臣说:“朝廷那重要的职务,就请你担任吧!因为你没有限于你的所见所闻,在别人感到无能为力时你却会想到仔细观察,并有勇气冒险一试。”他又对众官员说:“其实,对于任何貌似难以解决的问题,都需要开动脑筋仔细观察,并大胆地冒一下险,大胆地试一试。”

    那些没有勇气试一试的官员们,一个个都低下了头。

    生活当中并不缺少成功的机会,只是我们像故事中的大臣们一样,陷进了固定思维的囹圄之中,不能自拔。思维的框定让人容易产生怯懦的心理,终究无法焕发一丝勇气,最终流于平庸。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分水岭,有时并不在于他们之间有天地般的差距,而在于一点小小的勇气。当我们超越众人被禁锢得有些麻木的思想,勇敢地迈出那一步时,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成功的门从不上锁。

    “人们缺少的不是力量,而是勇气。”法国文豪雨果一语道出了勇气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

    “勇气是在偶然的机会中激发出来的。”莎士比亚说。

    除非你让自己时刻保持一种接受勇气的责任,否则,你不要指望自己的身上会时时刻刻体现出巨大的勇气。在就寝前的每个夜晚,在起床时的每个清晨,你都要对自己说:“我应该做到的,我有这个责任。”并以此作为自己坚定的信条,然后带着勇敢去前进,相信你的人生定会取得成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