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雨雪 光风霁月:陶诗言传-童年的快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 王江泾的陶家大院

    1920年代浙江省嘉兴王江径淀上村的陶家大院里,这一天上午,阳光明媚,一阵阵清风徐徐吹过。几个小男孩正在宽敞的院子里欢快地奔跑玩耍,跑在最前面的就是陶家的二儿子陶诗言。虽然还不到6岁,可小诗言却跑得最快,嗓门儿也最大。只见他一边大声喊着,一边挥舞着小胳膊往前跑,紧跟在后面的,是他的一帮小玩伴儿,他们也学着小诗言,一边挥着胳膊,一边发出快乐的叫声。

    孩子们都喜欢和陶家的小诗言玩耍,因为他从来不跟人打架,更不欺负小伙伴儿,而且总是能够想出许多新的点子和小伙伴们玩上一阵子。此外,孩子们也特别喜欢陶家的大院儿。陶家的大院儿有很多的房子,一间挨着一间,到底有多少间,好像总也数不过来。每一次小诗言带着一帮小玩伴奔跑,从这院到那院,从那院又到另一座院,一直跑到气喘吁吁,还是没有跑出陶家的大院儿,陶家的房子实在是太多了。

    此时小诗言带着小伙伴儿跑来跑去,已经从正院跑到了偏院,又从偏院跑到了后边的院子里,院子没有跑到头,孩子们却有点儿累了,于是他们就在院子里找块地方坐下。可是不一会儿,孩子们又开始跑起来了。一个胆子大的,更是没用几下就爬上了树,其他孩子不由叫了起来。

    看到这儿,小诗言高兴了,不由搓了搓手,也准备爬上去。一个小伙伴忙说:“诗言,别爬了,要挨说的……”小诗言笑了:“没事的,我妈从来不说我的。”孩子们都笑了,他们都知道,陶家的伯母最善良,看见孩子们时,脸上总是露出慈祥的笑容,赶上做了好吃的,也一定会分给他们吃。

    说着,小诗言已经爬上了树,孩子们高兴地笑着、叫着,一片欢乐声中,小诗言的脸上更是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而此时陶家大院的正房里,则完全是截然不同的气氛。大北房的屋里屋外,到处都是一片安静,连陶家佣人走路都是轻轻的脚步。屋内桌旁小诗言的父亲,陶家的男主人陶传鼎正在和坐在对面的夫人邱毓章轻声交谈。

    风云雨雪光风霁月——陶诗言传第一章童年的快乐“明天吃过早饭,我们就出门,老大已经懂事了,老二还小,我先带着他一块儿去嘉兴。”陶传鼎声音不高,语调中却充满了稳重和坚定。

    “随身的衣物已经打点好,家中的事不用挂念。”陶夫人的轻轻话语中,更有一股平静和温顺。她知道,走出王江泾淀上村,到外面去闯荡,是自幼读书的丈夫一直想做的事。对这些,她虽然还不太懂,但有一点她明白,对丈夫的决定,自己一定要服从……

    此时的陶传鼎似乎轻松了许多,他终于要迈开脚步走向外面的世界,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了,想到这里,一向沉稳的陶传鼎竟不由有些激动了……

    一旁的陶夫人仍是一脸的安详,虽然她不知丈夫走后自己带着几个孩子留在淀上村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却没有丝毫的胆怯,只是以她一贯的稳重面对未来的生活。也许这才是一向温柔善良的陶夫人身体里潜在的坚强性格。

    陶家大院后院里仍然是一帮孩子们追逐奔跑的身影,玩兴正浓的小诗言仍在快乐地玩耍,小伙伴们高兴地追逐着,大声地喊着,跑在最前面的小诗言仍是一张灿烂的笑脸,全然不知,他就要离开王江泾的陶家大院,走到外面的一个新世界……

    2. 走出淀上村

    陶家大院年轻的男主人陶传鼎终于要走出王江泾的淀上村,去嘉兴开辟一片新天地了,这是读书有成的陶传鼎多年来一直心怀的愿望。

    这一切,还要从陶家大院说起。

    陶家在王江泾的淀上村已经是生活了几代人的大户,从祖上起,陶家就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裕人家。在历代遗留下来的宗族家谱等资料里清清楚楚地写着,家境一直富有的陶氏家族在清朝乾隆年间是最兴旺的时期。陶家祖上更不乏为官之人,其最高的官位是知府。世代居住在淀上村的陶家不仅有良田几百亩,更有瓦房几百间,因此,多年来陶家在当地一直被称为“陶之大户”。

    难得的是,陶家虽然资财雄厚、家道显赫,却从不以富贵自傲,更不以强欺弱。平日里不仅对家中子女注重读书教育,更舍得钱财,义务资助乡里学堂。对左邻右舍,乡里贫困村民,更是不少周济。因此,虽为嘉兴一代有名的“陶之大户”,陶家人却一直很得当地村民的敬重。

    陶传鼎是陶家这一代的独子,在他的少年时期,家境富庶的陶家已开始逐渐衰落。虽然如此,陶家却仍然不忘对子女以读书为重的教育,对困难乡民也仍是常常给以慈善接济。这让陶传鼎不仅从小就能够进学堂读书,更亲身感受到陶家与人为善的家风。

    陶传鼎虽然只念到东南大学训练班毕业而且已经娶妻生子,但心中却有理想和抱负。时局的动荡,连年的战乱,更激发了年轻的陶传鼎一心要走出王江泾报效祖国的决心。终于,嘉兴传来了消息,经人介绍的那所小学已答应陶传鼎前去做教员。兴奋的陶传鼎立刻开始准备行囊,他在心中默默告诫自己,此次出行嘉兴,一定要努力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贪玩的小诗言对这一切却浑然不知,他只知道,快活地玩耍了一天,大口大口地吃完晚饭,接着就是钻进被窝,美美地睡着了。那一刻,这个不到6岁的小男孩似乎并没有感到,当天晚上母亲为他铺的被子是那样柔软舒适。当他发出熟睡的鼾声时,母亲正在昏暗的菜油灯下,用心地把他的一身新衣服叠好,整整齐齐地放在了床头。他更不知道,已经到了深夜,辛劳了一天的母亲仍然坐在他的身边,用她一双温柔善良的眼睛看着她的二儿子,一直到热泪淌下双颊……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母亲为小诗言穿上了一身新衣裳,懵懵懂懂的小诗言才知道,自己要跟着父亲出门上路了。

    走出陶家大院不远就是一条大河,河流虽然不算宽,却是淀上村通往外面世界最便利的交通路线。陶传鼎背着包袱,一手拉着小诗言向河边走去。终于还是忍不住,他回过了头,只见妻子抱着小儿子,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陶家大院门口,他不由挥了挥手,不懂事的小诗言也高兴地冲着远处的母亲抬起了胳膊……

    载着陶家父子的小船终于驶向河心,陶家大院已经隐没在一片村庄中。望着逐渐远去的淀上村,陶传鼎忽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他一直渴望嘉兴的新世界,更渴望自己成为陶家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然而他也惦念留在陶家大院中的妻儿……

    坐在父亲身旁的小诗言仍然是无忧无虑,天真快乐,他不知道,这一次出门,竟是对家乡的告别,从此走向一个新的世界。

    小船终于缓缓划出王江泾的淀上村,划过当地有名的九丽桥,向嘉兴的方向驶去……

    3. 集贤小学的住宿生

    一心要到嘉兴闯出一片新天地的陶传鼎终于如愿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员。接下来就是如何安排好他带在身边的二儿子了。为此,身为父亲的陶传鼎还着实费了一番心思。走出陶家大院之前,他在淀上村对孩子们的生活起居管教并不多,但他知道,小诗言该进学校读书了,虽说是聪明伶俐,但这个年龄的男孩正是顽皮淘气之时,除了上课学习,课堂以外孩子需要大人管理照顾的地方还是很多的,这就必然要自己在工作之外付出更多的精力才行。

    对于刚刚当上小学教员的陶传鼎来说,这也正是他最不愿意的事。小学教员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谋到一份这样的工作也是很不容易的,更何况当时胸怀大志的陶传鼎正信心百倍地要努力干好工作呢。

    正在陶传鼎反复思量的时候,一位当地的老师对他说:“你一个男人,带着小孩教书确实不容易,再说教学工作又很忙,依我看,不如让孩子去寄宿学校,孩子有人照管,你也可以安心工作了……”

    这位老师说完,还很热心地向陶传鼎推荐了一所寄宿制学校,并答应帮助他把小诗言送进这所寄宿制小学。陶传鼎很高兴,就这样,走出淀上村陶家大院的小诗言终于要在嘉兴上小学了。

    小诗言即将走进的小学校,就是当年嘉兴的集贤小学。和当地一般的小学相比,集贤小学除了是寄宿制学校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经常开展体育活动,并且把体育活动搞得丰富多彩。追溯起来,集贤小学对体育活动的重视和开展还是有着“渊远历史”的。

    集贤小学建于1905年,早在1915年建校10周年的时候,学校庆祝的方式就是举办声势浩大的运动会。为了表示庆贺,不仅学校的全体学生积极参加校庆运动会,连学生的家长也都热情地投身到集贤小学校庆的运动会中了。

    运动会比赛开始后,只见操场边上有一支喊声最大,热情最高的成人队伍,那就是学生的家长们自动组织起来为孩子们加油助威的拉拉队。再看小运动员身上整齐的运动服,那也是家长们的“杰作”。为了开好这次运动会,热情的家长们不嫌麻烦,亲自动手帮助学生缝制运动服……

    热闹的运动会,也吸引了很多外校的学生和老师,数了数,那一天,竟有18所小学派人前来向集贤小学校庆10周年的运动会表示祝贺。

    校庆运动会后,集贤小学的体育活动开展得更丰富了,不仅如此,他们后来还曾在全县的联合运动会上取得了团体操冠军和田径分组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聪明淘气、贪玩好动的小诗言就走进了这样一所“体育环境”十分良好的小学。虽然当时不曾有人料到,这个淘气的小男孩日后会为他的母校带来荣耀,但说起来,也许集贤小学更应该感谢那位和陶传鼎一起共事的小学教员,因为正是他的“穿针引线”,让6岁的小诗言成为集贤小学的住宿生。

    几十年后,就是这个当年走进嘉兴集贤小学的一年级住宿生,成长为中国科学界的大家——声震国际大气科学界的一代中国气象学家。

    4. 爱踢足球的一段“佳话”

    陶传鼎终于把他的二儿子送进了寄宿制的集贤小学。看着蹦蹦跳跳走进校门的小诗言,不知怎的,本应该愉快工作的陶传鼎却有些不好受,他只觉得一股歉疚之意在心中陡然升起。

    小诗言毕竟只有6岁,从小就在父母的疼爱之下长大,现在突然离开父母,小小年纪就要独立生活,尽管陶传鼎一心只想着好好工作,但真的看到儿子成了一名住宿的小学生的那一刻,对小诗言的疼爱、挂念之心,仍然让陶传鼎体会到了人世间那种难以割舍的父子之情。

    小诗言却在心中有着和父亲完全不同的“一片天地”。虽然第一次走出了从小长大的陶家大院,第一次离开了父母,但是一个完全不同于陶家大院的新环境无疑让年幼的小诗言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看到那个可以让无数孩子任意奔跑的大操场,活泼好动的小诗言立刻就止不住地兴奋起来。那一会儿,不管是刚刚分开的爸妈,还是陶家大院快乐的玩伴,似乎全都抛到了脑后。

    就这样,带着一份好奇和兴奋,贪玩淘气的小诗言走进了集贤小学。而外面的世界与快乐无忧的陶家大院是不同的。在这里,一切都要听从学校的安排,要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上课,等等。虽然这些一连串的“统一行动”让淘气的小诗言受到了约束,但只要一想起那个不知比陶家大院的场地大出多少倍的大操场,想起那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欢乐玩耍的身影,小诗言对学校里所有的规章制度就不那么在意了。

    终于有一天,小诗言被集贤小学的大操场彻底“征服”了。那是走进校门不久的一天下午,上完课的小诗言又奔向了学校的大操场,想不到这一次他竟看到了大操场上一群男孩子踢足球的热闹场面。只见操场上是一群飞快奔跑的孩子,和他们一起不断奔跑的,则是那个像中了魔一般在他们脚下迅速跟着滚动的足球。

    小诗言一下就被深深吸引了,他瞪大了双眼,一动不动地看着,仿佛那些来回奔跑的孩子们一个个都变成了追逐足球的勇士。忽然,足球被踢到一个高个子的学生面前,只见他不慌不忙,猛地飞出一脚,小小的足球立刻飞向空中,远远地落在了球门外。虽然没有射中,却博得了操场边上观看者的一片喝彩声。

    一旁的小诗言也陶醉般地鼓起掌来,一时间,他想起了刚刚离开的陶家大院和那些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他登时觉得,就是把陶家大院和淀上村所有好玩儿的物事都拿出来,也比不上眼前这个足球场。

    从此,集贤小学的足球场上,又增添了一个不断追逐奔跑的身影,那就是刚刚走进校门的一年级小学生陶诗言。

    小诗言开始喜欢上了踢足球,比起陶家大院里天真快乐的玩耍,足球场上奔跑的小诗言显得更加无拘无束、快乐无比。从此,贪玩的小诗言想得最多的是踢足球,对学习却从不挂在心上。

    这让小诗言不仅成了学校里一个异常喜欢踢足球的孩子,更是老师眼里的一个既不努力学习,又顽皮淘气的学生。为此,老师没少动脑筋想办法,力图严格要求小诗言好好学习,无奈收效甚微。而由于父亲忙于工作,母亲又远在王江泾的淀上村,无拘无束的小诗言更加我行我素,继续奔跑在足球场上。

    一天天下来,集贤小学的足球场上少不了精力充沛的小诗言奔跑速度越来越快的身影,他的“球艺”在一天天提高,学习成绩却毫无起色。只可惜了老师的一番苦心,那个动了许多脑筋的老师在好长的时间里都对这个只喜爱踢足球的小男孩“无计可施”。

    显然不管什么事,都不是永远不变的,不久,淘气的小诗言终于被一直“关注”他的老师抓住了“把柄”,实实在在地领略了一回老师的严厉管教。

    其中的原因,自然离不开踢足球。那是一天上午的课堂上,心不在焉的小诗言还在想着头一天下午足球场上那一场痛快的球赛,踢完后几个小球友还约好,第二天下午放学后仍在足球场上一比高低。想起这些,小诗言的嘴角又露出了笑容。

    一心想着下午踢足球的小诗言早已走了神儿,根本没有听见老师在说什么,更没看见老师已经走到了他的座位前。

    “陶诗言,为什么还不拿出作业本?”老师的声音虽不高,却透着一股严厉。

    小诗言猛的一愣,立刻低下头开始翻找作业本。却猛然想起来,作业根本就没做。原来,昨天的足球实在是踢得太高兴了,追逐奔跑的孩子们一直踢到大汗淋漓,忘乎所以,以致疲惫的小诗言竟把作业忘了……

    精明的老师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很快,小诗言的作业本被老师翻了出来,果然,昨天的抄写课文,小诗言一个字都没写,算术题也没有完成。这一下,老师“积郁”在心中多日的“苦水”终于倾泻而出。遭到了一顿训斥之后,小诗言又被怒气未消的老师罚站了整整一节课,这还不算,没有完成的算术题写3遍,课文补抄10遍!

    自知理亏的小诗言只有乖乖服从,谁让昨天踢得那么高兴呢,看来真是什么事都不能高兴过了头。

    那一天,小诗言踏踏实实地坐在课堂,连课间休息都在教室里低头专心补写作业,这让老师的怒气消了不少,不管怎么说,今天放学后,这个一心想踢足球的调皮学生是去不成足球场了。

    但是下午放学后,并没有像老师预料的那么晚,小诗言已经把作业本全交上来了,连同被罚补写的和当天的作业,全都完成了。老师有些不相信地打开他的作业本,字迹虽有些潦草,但确实都做完了。望着一脸无辜状的小诗言,原本还想再教育小诗言一番的老师只点了点头,小诗言立刻拔腿就跑了。

    “这个孩子只要拿出一半的力气用在学习上,保准拿到前几名……”望着小诗言的作业本,他的老师不由自言自语。

    小诗言早已高高兴兴地奔向了足球场……

    贪玩淘气,快乐无忧地奔跑在足球场上,聪明好动,酷爱踢足球却不知努力学习,这就是当年集贤小学的住宿生陶诗言。

    一转眼到了1929年,勤奋努力、一直为实现理想而辛勤工作的陶传鼎已经从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员提升为总务主任,淘气的小诗言也成了集贤小学四年级的小学生。这一年,离开家乡王江泾近4年的陶传鼎终于把妻子和孩子接到了嘉兴县城,几年来分分聚聚的一家人终于安顿下来。

    和父母兄弟团聚的小诗言也终于结束了几年的集体生活,勤奋的陶传鼎仍在忙于他的工作,贤惠善良的陶夫人一心操持家务,抚养照料几个子女。四年级的小学生陶诗言仍然顽皮淘气,如一匹脱缰的小马般在足球场上追逐奔跑……

    对于小时候自己这一段近乎顽劣的“足球生涯”,80多年后,耄耋之年的陶诗言院士回忆说:“上小学的时候我很淘气,从来不知道努力学习,让老师最头疼了……那个时候啊,我最喜欢踢足球,现在我身体为什么这么好?我的本钱还是吃老本,就是在初中和小学我踢足球踢得很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