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4年4月23日,威廉·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他在家里的八个孩子中排行第三。父亲约翰·莎士比亚是镇上一个殷实的商人,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等生意。莎士比亚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被选为该镇镇长;母亲名叫玛丽·阿尔登,是附近一个富裕地主罗伯特·阿尔登的女儿。
莎士比亚童年时,经常有一些旅行剧团到斯特拉特福镇巡回演出,这激起了小莎士比亚对戏剧表演的兴趣。1571年,7岁的莎士比亚被送到当地的一个文法学校接受教育。这所学校成立于1553年,是一所免费教育的学校,学校距离他家四分之一英里。当时整个英格兰学校的课程设置由法律规定,学校提供拉丁语和古典文学的强化教育。莎士比亚在那里学习了6年,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获得了较丰富的知识,熟练地掌握了拉丁语和希腊语,接触到了古罗马诗歌和戏剧。1577年,由于他的父亲经营不善,家境逐渐衰落,家庭的经济状况愈来愈困难,他没毕业就被父亲从学校接回家中。他先帮父亲做了一段生意后就外出走上独自谋生之路。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镇上当过学校的助理教师,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无疑增长了他许多社会阅历。
在伦敦的剧团生涯(1582—1612)
1582年底,18岁的威廉·莎士比亚与年长他8岁的安妮·哈瑟维结婚,伍斯特主教教区的宗教法院于1582年11月27日为他们签发了结婚证书。次日哈瑟维的两位邻居为他们做了婚姻担保。伍斯特法官允许结婚预告通常是三次,而这次只宣告了一次,这对新人就匆忙地安排了仪式,哈瑟维当时已经怀上了莎士比亚的孩子。结婚6个月后,女儿苏珊娜·莎士比亚降生,于1583年5月25日接受洗礼。两年后,哈瑟维又为莎士比亚生了一对龙凤胎——儿子哈姆莱特和女儿朱迪思,在1585年2月2日接受洗礼。
不久,莎士比亚带着儿时的梦想离开家乡,来到了伦敦。当时伦敦戏剧界正进行革新,戏剧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文化的主流。莎士比亚在伦敦度过四五年默默无闻的生活后,1590年左右参加了剧团,开始了他的舞台表演和创作生涯。他当过杂役、跑龙套,偶尔演主角。同时,他改编和创作剧本,他的戏剧创作已深深根植于英国都铎王朝和伊丽莎白时期的现实生活中,写下了历史剧《亨利六世》中篇、下篇和十四行诗等,此后他的作品甚丰。在那个要求巨人而又的确产生巨人的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卓越的性格和戏剧性的生活,使他找到了丰富的创作源泉。1592年,伦敦的舞台已经公演了他的几部剧作,他作为剧作家和演员在伦敦逐渐有了知名度。莎士比亚靠自己的打拼向人们证实了自己是一个脚踏实地、品行端正之人,他成为了剧团的股东,很快赢得了同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1592年,英国一位赫赫有名的剧作家罗伯特·格林(1560—1592)临死前曾在《千悔得一智》中模仿莎剧的台词来影射和攻击莎士比亚,说“那里有一只用我们的羽毛美化了傲慢自负的乌鸦,他的表演者的外表里面裹着一颗老虎的心”,恰恰是这句攻击莎士比亚的话,从反面证明了莎士比亚已取得了值得“大学才子”们羡慕、嫉妒的成就。
1593—1594年,剧院因为瘟疫而关闭,莎士比亚出版了两首叙事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表现了起源于欲望的罪行和道德的困惑。第三首叙事诗为《爱人的怨诉》,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悔恨被一个求婚者诱奸的故事。《凤凰和斑鸠》哀悼传说的不死鸟凤凰的爱情和斑鸠的忠贞,寄情于纯粹的精神恋爱、凸显纯粹的贞洁,宁愿死去,也不愿意放弃生存的至高标准。
1594年,30岁的莎士比亚在英国戏剧界有着超凡的成就,他的一些剧本以四开本出版。他所在的剧团被称作“宫廷大臣剧团”。这是一家由剧作家组建的剧团,后来成为伦敦最主要的剧团。莎士比亚是这个剧团最受欢迎的主要演员,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卖点,闻名全国。作为演员,他成为一个成功的剧作家后继续在自己和别人的剧作里表演。他曾在皇宫为伊丽莎白女王演出,偶尔还去大学和法律学校演戏。夏季瘟疫流行,伦敦剧场停演时,就到外省演出。作为著名诗人,他所写的诗歌和诗剧为社会各阶层广大群众所喜爱,他的经济状况也日益丰裕,并成为剧团的股东之一。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又先后三次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1599年,莎士比亚搬到了泰晤士河的南岸,同年,他作为剧团股东同其他人在泰晤士河南岸建造了他们自己的剧院——环球剧场。他以后的戏剧作品主要在这里公演。
1598年,一位文学评论家佛朗西斯·米尔斯(1565—1647)曾在他所编辑的《智慧的宝库》一书中,列举了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是能与古代的第一流喜剧诗人们并称的,把他誉为当时英国最卓越的悲剧和喜剧诗人。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一世逝世,新国王詹姆斯一世即位,他被授予“宫廷大臣剧团”皇家标志,并改名为“国王剧团”。莎士比亚和剧团其他成员一同被任命宫廷侍从职务。此时,诗人已完全放弃演员生活,专门从事编剧。1607年以后,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较少。1609年,剧团增加了“黑衣修士剧场”,莎士比亚仍为此剧团的股东之一。
回归故里的晚年生活
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住在斯特拉特福镇。1612年左右,接近天命之年的莎士比亚告别伦敦回归故里斯特拉特福,在故乡安度晚年。回乡后的前几年,他继续和剧团保持联系,关心剧团演员的生活与工作。1613年之后没有新的作品问世。
1616年4月23日,这位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在他生日这天不幸与世长辞,病逝于斯特拉特福镇,享年仅仅52岁。逝世两天后,莎士比亚被安葬在该镇的圣三一教堂。
1623年之前,就有一座纪念墓碑和他的半身肖像竖立在北墙上,肖像雕刻了莎士比亚正在创作的样子。碑文中将他与希腊神话中的内斯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相提并论。墓志铭上写着:“看在上帝的面上,请不要动我的坟墓,妄动者将遭到诅咒,保护者将受到祝福。”
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像朝圣一般去瞻仰这位英国文艺复兴诗人、剧作家、人类戏剧史上里程碑式的巨匠。
1623年,是莎士比亚逝世的第七年,与他同剧团的两位演员朋友约翰·郝明和亨利·康德尔将他的剧作汇编出版,号称《第一对折本》,共收入了莎士比亚的36个剧本,其中20个是首次出版。在这个《第一对折本》中的莎士比亚剧作被划分为喜剧、历史剧和悲剧三大类。传奇剧是莎士比亚创作生涯后期的4个剧目。本·琼森为《第一对折本》献诗,他对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做了极富远见的评价:“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