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敏指出:父母要赢得孩子的信任,必须要先学会倾听。而耐心倾听的基础是父母要认识到: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
王开敏曾说,朋友般的平等与尊重,是亲子交流的首要前提。从血缘关系上,孩子是父母生的,但是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决定他的一切。如果那样的话他就很可能会疏远父母,将会关闭父母与他沟通的渠道。试着在生活中和孩子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努力去做孩子的朋友。不要担心这样会失去尊严,事实证明做孩子的朋友,不仅让父母获得他的爱与信任,还会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王开敏的儿子艾天如果做错了事情,只要他告诉了王开敏,王开敏就从不轻易地去批评他,相反会耐心地问明情况,帮助他对这件事情进行分析。
在艾天还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对小刀有了兴趣,拿着小刀到处跑到处玩儿,王开敏劝也不听。没过一会儿,就听到他的哭声,过去一看,原来他不小心把手指划破了,看着他大哭的样子,王开敏心里虽然也有气,但还是忍住没有骂他。看着他坐在地上满脸泪珠的可怜相虽然有些心疼,但王开敏没有去给他包扎,只是拿了创可贴给他,让他自己动手。他开始不会,就眼巴巴看着王开敏,看王开敏没有给他包扎伤口的意思,就边哭着边把手指包好。等他平静下来,王开敏才把他抱起来,问他:“妈妈让你放下刀子,是不是对的?”他点点头,王开敏于是又接着说:“玩小刀危险吗?”“危险。”他的声音里微微发颤。“下次还拿着刀子胡闹吗?”他马上摇摇头。王开敏又提示他说:“除了记住下次不要乱玩刀具以外,还要记住一点,如果遇到意外受了伤不要慌,去找些创可贴包上就没有事了,很简单的。”
从这件事情后,小艾天再也不乱玩刀具了,而且还学会了简单的医疗方法,后来同学在球场上受伤,他还成了小医生了呢。
王开敏指出:要学会倾听,要赢得孩子的信任。
王开敏认为:做一个好的听众,除了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外,还应给孩子提供有益的忠告和建议。做孩子的朋友,让他无所顾忌地在父母面前讲出心里话,这只是第一步。而父母理智的判断和有利的建议才是赢得他的信任的关键。和孩子交流也不一定总是做一个轻言细语的听众,父母也可以严肃地发出警告。只要父母的警告有理有据,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就会赢得孩子的尊重与信赖。
有一次艾天和别人打架,对方是个大个头,两个人扭打成一团,但艾天明显处于下风,后来满脸是血的回到家,看到他的样子,王开敏少有的发火了,王开敏不仅没有安慰他,还打他一下,让他记住一个简单的道理“打不赢就跑”。
结果儿子对这句话印象最深。直到现在他也总是把王开敏当成他最好的朋友,任何事情都不隐瞒王开敏,并喜欢听王开敏给他的意见。
教子智慧:倾听是和孩子成功沟通的前提,而沟通则是走入孩子内心赢得信任的最有效的方式。
2、教会孩子科学地运用时间
王开敏认为:帮助孩子统筹安排时间,培养孩子养成合理运用时间的良好习惯,也是做父母的一项重要责任,而这也要在他小的时候完成。王开敏在向其他父母介绍自己经验时说:“如何培养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和取得最大效率,主要靠引导孩子进行统筹安排,让他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这个技能。”
在艾天刚刚上小学的时候,王开敏就给他立下一个规矩:做完作业以后才可以玩。
虽然只是作业这样的小事,如果父母肯花心思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于时间的管理能力。
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告诉孩子“做完作业你就可以出去玩”,他当然会很高兴,他就会很积极地去完成作业。另外,这个简单的句子里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完成得越早越快,你就可以多玩会儿”,孩子很快就会明白这里面的道理,他就会非常投入地去写作业,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样时间管理的效益就出来了。因为孩子要想办法尽快地完成作业,以便好出去玩儿,他就不会带其他小朋友到家里玩而影响自己做作业了,这时他就只有一个人独立完成作业,不知不觉中又可以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
王开敏说:不仅要管理学习的时间,玩儿的时间也要学会管理,每天踢足球踢多久,打篮球打多久心里都要有个数,不能一味沉迷其中而耽误其他的事情。而一旦他决定去玩,那他就会把玩的时间给挤出来,比如课间休息的时候,别的学生都出去了,他却端坐在教室里继续做作业,以便挤出更多时间在放学后去玩。
统筹安排,管理好时间后,就得合理地利用时间,为了最大发挥时间效率,首先得了解自己的生理规律,人每一天的时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安静和喧哗、最佳思考和最不灵光阶段。只有在不同的阶段去做不同的事情,这样才能得到各自最大的效率。
--安静阶段,用来看书,这个时候看起书来,很可能过目不忘,效果特别好。
--喧哗阶段,去与人聊天,畅所欲言,宣泄自己的情绪。
--思考阶段,思考一些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思维的火花很可能就在这个阶段迸发。
--最不灵光阶段时,那就去进行体育锻炼,锻炼身体,调节自己。
王开敏指出:通过对孩子的了解,然后指导孩子在对应的阶段干适合做的事情,只有合理安排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时间,并且得到最高的效率,不难想像在喧哗和最不灵光的时候去看书,在安静和最佳思考的时间去锻炼将是多么的可惜。
很多老师都说,看起来艾天每天都在玩儿,但是学习成绩也还不错。王开敏认为,成绩好坏并不在于花了多少时间,关键在于学到了多少,收获了多少。每个父母都应该帮助孩子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哪个阶段最利于学习,一旦养成习惯,学习起来将非常轻松。
艾天就告诉妈妈,打球之后自己看书简直是过目而不忘,效率特别高,聊天之后,思考问题特别清晰,能够产生灵感。通过艾天的成长经历,王开敏越发感觉到培养孩子学会管理时间有多么重要,孩子一旦养成这个好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会使他从中不断受益,反之,则只能做时间的奴隶。所以,父母要从小指导孩子学会科学地运用时间。
3、教会孩子学会和他人友好相处
王开敏认为:我们做父母的有时太想让孩子成才了,往往只在意了他自身实力的增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与众不同,但是恰恰没有意识到“独木不成林,红花也要绿叶配”的道理。
要使你的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不仅仅要培养他出众的个人能力,还必须赋予他良好的“和商”,让他从友谊中、从他人的帮助中获得更大的力量。
(1)学会共处
父母要教育子女,要善于与人相处,要学会让自己融入集体中去,并从中得到快乐。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细心地去寻找兴奋点,去谈一些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可以让人很放松,可以很愉快地与他人相处,并通过交流获得友谊,学到想学的东西。
王开敏不但不反对儿子艾天参加集体活动,相反还会鼓励他去与陌生人接触,跟朋友一起去玩耍。一个不善于融入集体的人,他的生活空间无疑会变得狭小,他会因此而失去很多乐趣和机遇。
参加集体活动,通过大家的互动,会让他在无形中学会交际的艺术,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这会对他日后的工作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在任何情况下,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成功。
(2)学会包容
王开敏认为:家长应该提醒孩子不要妄想去交到没有缺点的朋友,要让他们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欣赏他人的优点。因为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的长处,都有值得孩子去学习的地方,何必非把眼光停留在别人不好的一面呢?让孩子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包容别人的缺点,欣赏他人的优点。
在学会容忍他人缺点的同时,还要善于在适当的时候帮助他人改正缺点,如果容忍他人缺点的时候,也为他人缺点的改正而付出努力的话,那么就可以从中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3)学会展示
要鼓励孩子敢于参加集体活动,积极参加各项比赛,这是“和商”中很重要的部分,而这需要有表现自我的勇气,从而赢得与朋友交往的机会,所以父母也要善于引导孩子,让他敢于在集体活动中展示自己。
王开敏认为:培养孩子展示的勇气,首先要让孩子在家庭中敢于表现,然后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演讲比赛或者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不管成功与否,表现如何,只要孩子参与其中,父母都要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给他表扬与称赞。
在儿子艾天小学三年级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命题写作文,然后还会请几位同学到台上去朗读自己的作文。艾天很快就写好了,他写的题目是“我的妈妈是只母老虎”,在他的文章中他把王开敏与母老虎进行了详细的对比,自己读着读着就笑出声来。回到家,他还把这篇作文给王开敏看,王开敏并没有生气,反而表扬了他敢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的勇气。
专家感言:
不要轻易打击孩子的勇气,要多给他鼓励,让他对自己充满自信,敢于参与社会交往,勇于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这对他今后的成长会有无形的帮助。
4、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在幼儿园时期,王开敏开始教艾天注意安全教育。
告诉他哪些电器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要远离它们,如何过马路,还教他如何应对意外情况,等等。让他学会保护自己,安全地生活。
(1)过马路
早在儿子艾天刚懂事的时候,王开敏就开始教他要注意安全,每次拉着他过马路时,就把自己编的顺口溜念给他听:“过马路两边看,先左后右,斑马线上快速过。”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却教会儿子如何避免意外,安全地过马路,没有几次艾天便记熟了,有时候还会反过来用这句话来叮嘱王开敏,“妈妈,你过马路也要像我一样过哦”,孩子的关心让王开敏感觉很开心。
王开敏要求儿子艾天,如果在过马路的时候看到比自己小的孩子,就要带他们一起走,这一条艾天也遵守得很好,他会牵着比自己小的小朋友的手,嘴里说着王开敏的顺口溜,安全地过马路,一点儿也不紧张。
(2)骑车
在小学三年级时,艾天就能够骑着自行车上路了。为了能够保证他骑车安全,王开敏又编了句顺口溜:“上车前先试刹车,车座不要放高位,两脚落地最安全,切记骑车靠右行。”简单易记的几句话,到现在艾天还牢牢记在心里。艾天整天在路上跑个不停,从来没有出过问题,甚至一块皮也没有擦伤过,艾天得意地说:“这都得益于老妈教给我的骑车’宝典‘.”
(3)与人争斗
只要是孩子就会犯错误,犯了错误不要紧,关键是父母要帮助孩子去认识错误,让孩子记住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有一次,艾天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打架,两个人互相撕扯,脸上都渗出了血渍,王开敏回来后看到他一副可怜样儿,做母亲的当然很心疼,但当时王开敏没有去抱怨老师管理不严,也没有向对方的家长抱怨,王开敏只是告诉艾天:
打架是不对的,打架会伤害到两个人,同时要求他学会保护好自己,特别要保护好脸部,不然会感染。
在王开敏教育艾天的同时,对方的母亲就找了过来,但当她看到艾天脸上破得更厉害的时候,也就不再说什么。
男孩子之间发生争执甚至打斗是避免不了的,既然如此,与其责骂他们不如教他们保护好自己,这可能更为重要。
(4)走散以后有一个周末,王开敏和丈夫一起,带艾天其乐融融地在武汉中南商场逛街,爸爸牵着艾天,王开敏就开始放心地试穿衣服,等王开敏付钱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发现艾天不见了。当时王开敏一下子急晕了头,到处找。艾天此时正坐在门口等王开敏来找他,他一点儿也不焦急、不害怕,也不哭。
冷静下来,王开敏回忆起以前曾告诉艾天:如果出现走失的情况,应该首先要找警察叔叔,或者待在原地等家长来找。儿子记住了妈妈的话,避免了危险的发生。
(5)安全用电现代家庭都拥有很多电器,因此用电安全就成为一件大事。孩子动手能力强,更要注意对孩子进行安全用电的引导。
艾天很小的时候,王开敏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到外地出差,一次出差在外,不巧晚上宿舍楼突然停电,艾天想可能是熔丝烧了。以往王开敏在家的时候都是王开敏去接熔断丝,可那天家里就剩下艾天和奶奶。艾天决定自己去修好熔断丝,于是让奶奶打着手电,自己拿着熔断丝、试电笔和钳子就开始换起熔断丝来,由于身高不够,他就在高凳子上再放一个小凳子,摆弄了半天,居然熔断丝让他换好了,整栋楼又通电了。
这一切被楼上的一位韩老师看到了,当时他没有批评艾天,而是告诉了王开敏。
王开敏为了告诉儿子电的危险性,直接拿着电线,当着艾天面示范,将电源两极接在一起,只听“嘭”的一声,火花四溅,升起一股青烟,房间里再次陷入黑暗。
这次经历在艾天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从此他知道了电的危险性,在利用电给自己生活带来便利时,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
5、掌握惩罚孩子的艺术
王开敏认为:对孩子,以教育、表扬、鼓励为主,但也并不排斥必要的惩罚。
因为对某些孩子来说,惩罚是一种不可缺的教育辅助手段,它对遏制孩子不良思想行为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是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惩罚不是体罚,不等于棍棒教育,也不可辱骂或侮辱孩子的人格。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错必改。
对孩子实施惩罚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比如:孩子这次没有做好某事,罚他重新做,而且要做好;采取感情上的冷淡处理,让孩子在孤独中反思悔过,再进行说服教育;暂时“剥夺”孩子最心爱的东西和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限制其某种自由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有一次艾天和同学踢足球,一不小心踢破了学校的玻璃,同学们一哄而散,艾天也跟着同学们跑了。当天晚上艾天郁郁不乐,没有吃晚饭就睡了。王开敏认为儿子病了,却没有想到儿子有心事。第二天中午学校老师找到王开敏说艾天打破了玻璃,王开敏一听火气就上来了,准备好好“教训”一下儿子。等晚上儿子回来,王开敏一看闷闷不乐的儿子心又软了,问:“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艾天一看妈妈泪水一下子涌出来,扑到妈妈怀里,一边哭一边喊:“妈妈,我把学校玻璃打坏了!我不敢跟你说,我憋了两天了,我好难受!”王开敏只好安慰儿子。虽然艾天主动认错了,但王开敏为了让他牢记教训,还是让他写了一份检讨书,并把赔玻璃的钱,让艾天交给了老师。
教育专家告诫父母们,惩罚孩子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惩罚必须要有理有据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教训得心服口服,而不能一味的用暴力“征服”。教训孩子只是为了在他犯了较大过错的时候,进行严肃批评的一种方式,是为了彻底杜绝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但是,一般情况下,父母还是不要轻易行使这种“权利”,应以说教为主,但非这样做不可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错在了哪里。
所以王开敏告诉做父母一定要切记:如果你要发脾气,严厉批评他或者惩罚他的时候,你一定要让他知道他错在了哪里,这样会形成正向反馈,有利于他健康成长。而最忌讳的莫过于“不教而诛”,那样会伤害他们,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
(2)惩罚的时间把握
惩罚的时间最好在孩子出现过失后立即进行。拖延了,会失去惩罚的时机,孩子也可能把过失忘记了,孩子往往会“赖账”,这时的惩罚便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不可当众惩罚孩子
特别是当邻居来告状时,不要指着孩子,当面教训给别人看。
因为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其不满或反抗情绪。
(4)惩罚的语气
不要用恫吓的语气对孩子讲话,比如对孩子说“你再拿人家的东西,我就打死你”,“你再考不好,我就不让你上学了”这类语言,这会使他们产生恐惧。
(5)惩罚要有原则
最后切记一点,父母惩罚孩子要有一套规矩,不要以自己当时的情绪为转移。如父母在星期一心情不好,这时孩子犯了点儿错,就痛打一顿。而在星期五,父母心情愉快,孩子犯了同样的错误,却没有给予惩罚。这样做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专家感言:
惩罚孩子是一门艺术,每个父母只有掌握了这门艺术的实质,才有可能利用这种工具促进孩子的成长,从而避免其对孩子造成伤害。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惩罚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惩罚的同时,父母应该教会孩子仍然保持阳光心态。
艾天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沮丧地回到家中,在王开敏的询问下,他委屈地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妈妈:
由于他字迹潦草还喜欢乱涂乱抹,老师就罚他要把每个字母再写100遍。
知道详情后,王开敏当时面对两种选择,要么把责任都归在儿子身上,让他无条件地接受惩罚,强迫他去把每个字母写100遍;要么把责任都推给老师,到学校找老师去“算账”,告诉老师不能这样对待孩子。但这两种选择都有明显的负面后果,如果罚儿子,那么王开敏担心他会产生厌学情绪,毕竟让孩子花上一天的时间抄写那些拼音字母对一个孩子会是很大的负担,在潜意识里孩子会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如果一开始就有厌学的倾向,那么以后如何去学习呢?同时王开敏又绝对不可能去找老师,虽然老师这样做并不是非常合理,但他毕竟是出于好心,希望艾天学会认真对待学习,况且如果说是老师的不对,那会影响老师在孩子幼小心中高大、权威的形象,今后就会不听老师的话,这就会影响到学习教育的正常进行,所以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妥的。
思来想去,王开敏采用了一个“阳奉阴违”的做法,既让惩罚实施,让艾天受到教育,又不让惩罚成为艾天的负担。王开敏让艾天接受了惩罚,但是并不让他一个人去完成。王开敏让他把每个字母在前面先写几行,中间的由王开敏来代笔写,最后再让他收尾。艾天有些担心怕被老师发现,王开敏就告诉他老师不会真去看这些的。毕竟老师也只是想纠正艾天的不好习惯。
第二天,艾天把母子俩的“劳动成果”交给了老师,没有检查就顺利过了关,还被老师评了个“好”。艾天拿着作业本回来给王开敏看,高兴得不得了。
从此以后,虽然他仍然屡次受罚,但都不会太放在心上了,因为他已经学会应对这些“惩罚”了。所以,从小学到高中,虽然学业任务很重,但艾天从来没有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这一点和他对受罚的阳光心态不无关系。
家教名家名言
当孩子和老师之间产生矛盾时,家长要学会在两难的处境下,采取正确的办法,既不能让孩子失去阳光的心态,又不能让孩子滋生对老师对立的情绪,要帮助孩子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陈鹤琴
一定要让孩子出门去接触更多的人,更多的环境,特别是到愉快的环境中去,这有利于克服孩子怕生的心理,使孩子早早就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叶圣陶
既要让孩子每次都坚持完成一件事情,又要让孩子从坚持中尝到甜头,这样的效果比单纯的说教要强得多,也更容易把收到的成效保持下来。
--陶行知
习惯决定性格,而性格造就命运。所以,每个父母都应从小就注意从细节上打磨孩子,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孙云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