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不大,收藏古玩的却多。吉色古香的小城,也便因了这些收藏家们而精彩起来。
一只笔筒,只在南城古玩街一现身,便被一位花白胡子的老人买走。走时,卖笔筒的中年人只瞥见一束老人眼中喜极的光。
老人姓魏,曾任文化局的局长,老了赋闲在家,以收藏古玩为乐。
老人捧着那只笔筒,眯着眼,瞧一眼,再瞧一眼,瞧到后来,只知道重复着同一句话:“好货啊,好货。不过看这成色,到底是明代的还是宋代的呢?”
一天,老人生日,单位里来了几个同事,有文物馆馆长贾完、现任文化局局长丁宝。酒过三巡,魏老忽然想起一件事儿,便颤巍巍进屋去捧出了那只笔筒。
魏老将笔筒递给丁宝,两眼放光,说:“老丁,你给鉴鉴。”
只瞧了一眼,丁局长便淡淡地说:“赝品,民国仿冒的。”声音虽轻,却不容置疑。
“你……”魏老憋得老脸发紫,问,“何以见得?”嗓音儿打颤,他不想怀疑自己的眼光。
“尾巴,只看花瓶上雀儿的尾巴。”丁局长说,“民国的雀儿尾短,宋、明的雀儿尾长。”
魏老摇摇头,说:“你不懂。我收藏文物几十年,难道会看走眼?看这成色,绝对是宋代官窑无疑。”
丁局长冷笑:“只怕老眼昏花,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两人仗着酒兴,你一言,我一语,竞争得面红耳赤。
魏老火了,说:“幸亏还有个专家在场——小贾,你是文物方面的专家,你给鉴鉴,这是民国的吗?”当年,魏老在位,总觉贾完是个人才,有眼光,有知识,对他颇为器重。他,该不会不说实话吧?
谁知贾完接过笔筒,只瞅了一眼,便说:“民国的,赝品。”
贾完不看魏老震惊的表情,又继续说:“民国的尾短,宋、明的尾长。”
丁宝便很得意。丁宝也从怀中摸出一只笔筒,说:“看看,这才是真正的宋代官窑。”
魏老不屑:“这也配叫宋代官窑?分明是近期仿制!”
“是么?”丁宝将那笔筒递给贾完,“这是近期仿制的么?”
贾完手捧笔筒,凝视一会儿说:“魏老,这笔筒的确是宋代官窑。”
丁宝瞟一眼昔日的老局长,“嘿嘿”地笑了两声。
魏老的嘴唇便哆嗦得厉害。
魏老转身问:“小贾,你没看走眼吧?这果真是宋代的官窑?”
贾完点头道:“看这成色、花纹,绝对是宋代官窑。”
“我相信你。20年前,你便是文物鉴定方面的专家了。”魏老颤巍巍起身说,“两位等着,再给你们看一样东西。”稍顷,魏老从内室出来,手中赫然多了一块绿玉佩。
魏老将玉佩攥在手心,晃一晃,沾沾自喜地说:“丁局,看看,这战国玉可否价值连城?”
丁宝瞄了那玉一眼,道:“这不过是一块新出的缅甸玉罢了,70块钱一枚。”
魏老气得胡须打颤,竟破口说出一句粗话:“你,你胡说!”
“我胡说?”丁宝冷笑道,“不信,也让贾完鉴一鉴。”
“好,小贾给鉴一鉴。”魏老将玉佩递给贾完,一副稳操胜券的模样。贾完接过玉,瞧了瞧,还给魏老,叹息一声说:“魏老,这的确是一块缅甸玉啊!”
“什么?一块缅甸玉?”魏老大叫一声便昏了过去。
醒来,魏老叹息一声说:“小贾啊,你知道这块玉的来历吗?十年前的一个晚上,你捧来这块玉,口口声声说它是一块战国玉,价值连城。蒙你馈赠,这么多年,我一直将它奉若奇珍,精心收藏。这会儿我啥都不是了,你给说说,为啥这玉也啥都不是了呢?”
贾完和丁宝听了,竟无言以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