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中国-郑亚旗——孩子王的孩子,皮皮鲁的哥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物小传

    郑亚旗,1983年生于北京,“童话大王”郑渊洁之子。小学毕业后,在家接受“私塾式”教育。2005年创办《皮皮鲁》杂志并重新策划《皮皮鲁总动员》系列丛书。2007年开办皮皮鲁讲堂。2008年创办郑亚旗摄影工作室,出版摄影集《非洲》、《郑亚旗摄影》。2010年创建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他是童话大王郑渊洁,他的作品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他是郑渊洁之子,自小辍学,放荡不羁,才情十足。他是个微博控,凡是他关注的问题大多都得到了解决,影响力超群;他是公司老板,每个月给爸爸发工资、结稿费。父子对阵,让人了解传说中的郑式教育,和一个想法独立、能力不凡的80后青年。

    我回家第一件事就问郑渊洁:“凉的屎是比热的屎难吃吗?”所以我后来一直在密谋,是不是小学毕业以后就不去上学了。

    小学二年级,他就告诉我:“十八岁前,你要啥有啥;十八岁后,你要啥没啥,还得养我”。现在,我是他老板,是他的合作伙伴,我要给他发工资,这样也挺好嘛。我十八岁前,他是我老子,他说了算;可十八岁后,他还得被我改造呢。

    不管怎么说,他给了我一个和别人都不一样的人生,这个是我觉得最宝贵的。

    ——郑亚旗

    爸爸是个不会说话的羞涩老头儿

    《皮皮鲁和鲁西西》、《舒克和贝塔》、《魔方大厦》这些让人熟悉的名字,以及脑中浮现出的旋律与画面,让人不禁一次次怀念童年。同时,伴随着这些卡通人物,一个人的名字也占据着从那个时期走来的许郑渊洁许多多孩子的心。他头发挺多,却爱以光头示人;他四年级肄业,小学文化,如今却是著作等身的著名作家;他眼睛不大,戴着眼镜,却目光犀利,能发现世间的不平常之事;他说自己不是明星,他的作品却影响了几代人。他是一个在童年时给儿子自由的三好爸爸,他是一个在儿子十八岁后,切断经济支持的狠心爸爸,他是五十多岁却童心未泯的老男孩,他是有一说一的童话大王郑渊洁。

    郑渊洁:本来我在五十多岁之前,是不爱说话的,从小就没人理我,我应该是有轻度的孤独症吧。后来郑亚旗建议我其实可以去做做电视节目,练练口才。可我看到摄影灯一亮就不敢说话。我记得我第一次上节目的时候特紧张,我怕别人看出我肚子大,就把裤腰带勒得特别紧,结果在我勒的过程中,它断了……我又不懂什么叫录播是吧,以为直接就播出去了呢,我就并着腿,一步一步蹭到女主持人那儿。她说郑老师你没事吧?我说没事,就坐下了。我想坐下来就没事吧,后来我就忘了。等到节目当中有一个环节是到黑板上去做连线,我一站起来,完了……总之就是很紧张,唯独给我开了窍的就是《鲁豫有约》。

    鲁豫:我记得第一次应该是2005年?

    郑渊洁:差不多。鲁豫是怎样一下子让我敢说话了呢?别的地方的主持人都拿一张纸,他会和你说着说着话就去看提纲,我会觉得他不重视我。我还有一特点,说话喜欢看人眼睛,如果你往下一看,我就不说了。但是鲁豫那一次是连着录了好几场,我是最后一场。鲁豫一场串下来,一个字都没拿。哎呦,我当时觉得,肯定她是很重视我的吧,做了我的功课了。而且鲁豫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事,她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她能够让你把银行密码都说出来。前几天我参观北京市看守所,我和他们说,给你们推荐一个人做预审工作。因为预审犯罪嫌疑人主要就是让他说话嘛,让他把犯罪事实都说出来,我说鲁豫来最合适。

    鲁豫:可以,我让犯罪分子把银行密码都说出来。很难想象你以前是个特别宅、不爱说话和不会说话的人,我翻了翻你最近的行程,起码一年得有一百场活动了。你的身份是作家,但是有一只脚已经跨入公众人物的范围里了。

    爸爸是个影响力超群的微博控

    郑渊洁的新浪微博的粉丝高达一百八十万人,影响力非凡。郑渊洁在微博中妙语连珠,经常发表很多关注社会或者引人深省的话。

    如果你投胎为肉用动物比如一头肉用牛,你会心甘情愿坐以待毙吧。意大利一头小牛在进入屠宰场时抗争命运越狱跳进海中向彼岸奋力游去,竟然穿越了默西拿海峡,但被海岸警卫队擒获。它引发大众关注,被命名为特雷莎,脸谱网上众人为其建立救援网页,人们争相收养特雷莎。它不会再进入屠宰场了。你比它强?

    ——郑渊洁新浪微博

    虽然如此,他却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而是和微博上的人打成一片。在北京一场大雨之前,郑渊洁说:“北京貌似要下大雨。天空很暗。有雷声。”下面有粉丝回他:“郑老师,我被堵在地铁站了……没带伞……”郑渊洁立刻贴心地回复:“你在哪号线哪座车站?如果离我不远,我给你送伞去。”

    鲁豫:虽然我上网不是很多,但我也知道你的微博影响力特别大,你的很多读者每天都会关注你说的话,不亚于报纸的影响力。经常是你看到一个什么社会现象,觉得需要解决的,就会发到微博上,然后都能得到解决是吧?

    郑渊洁:有的吧。

    鲁豫:你最得意的一次是什么啊?

    郑渊洁:最得意的是有一次我在皮皮鲁讲堂(在北京的SOHO现代城)上完课以后,突然往窗外一看,看到大望桥下边有一个公共汽车站,是开往通州的,将近有一千人挤一辆公共汽车,我就呆了,就这么看着。然后我说这是干什么呀?他们告诉我说这是下班了,要回到远处去。我说干吗不住在这儿啊?他们说房价太贵了,年轻人买不起这儿的房子,但在这儿工作机会多嘛,他们就要买到远处去。

    鲁豫:都跑通州那边?

    郑渊洁:通州也买不起,要买到河北那儿去,所以这辆车开着开着,所有人的短信都响了,大家拿出来一看,都是:河北人民欢迎你。我把非常拥挤的场面拍下来,放到我的微博上,然后很多报纸转载。后来就解决了,现在就跟火车似的,一辆接一辆的。

    鲁豫:那你的影响力太大了。如果你要说房价很高,然后发一个微博的话,房价也能下来吗(观众笑)?

    郑渊洁:我试试看(笑)。

    鲁豫:这个任务难了点儿……据说你是从一个不太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变成一个去专门管理不遵守规则的人。

    郑渊洁:纠正一下,我是非常遵守交通规则的。我是看到别人不遵守,去纠正他,但纠正的过程当中有可能会别他一下什么的。

    鲁豫:就是你以一个不太合法的方式去纠正那些违规的人,是这意思吧?

    郑渊洁:对,为了让他印象深刻嘛。比如说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国家规定最高的时速是120公里,我现在就以120公里的速度在开,他就在后面按喇叭和拿大灯晃我。可我就是国家速度啊,他非要超过去,还别我。

    鲁豫:那你可以不理他,或者打电话告诉警察。

    郑渊洁:不不不,报警没用,我就要追上他,把他别下来,然后告诉他:你这样违章了。不过我现在不这样了,这些事其实在微博上说效果更好。比如酒后驾车,原来只是行政拘留,现在上升为刑事犯罪了,这个最新设立的罪名叫做“危险驾驶罪”。

    鲁豫:你会有发微博上瘾的感觉吗?

    郑渊洁:还行,叫微博控是不是?

    鲁豫:嗯,你平均多长时间就要看一次手机?

    郑渊洁:我本来不太用手机写微博的,后来郑亚旗送了我一个,说这样我在外面也可以发微博,可以拍下来直接发上去。刚开始我不会弄,拍完发上去都是头朝下的,后来就知道了,出来没事就老会看。有个词叫愤青是吧?我看到公共汽车里好多人挤就会愤怒,看到地铁里,列车拉着一千多人,才一个司机,也会愤怒。我说你这不是拿我们当儿戏呢吗?

    鲁豫:那需要几个司机啊?

    郑渊洁:当然应该两个吧,万一底下遇到问题的话,两个人可以商量可以壮胆,后来我就写了微博,改成两个了现在。

    鲁豫:还增加就业机会了(笑)。现在你们工作室的事,你管多少啊?

    郑渊洁:我不管,都是人家管我。

    鲁豫:但你肯定是幕后大老板吧?

    郑渊洁:不是不是,郑亚旗是我的老板,我现在给他打工呢。

    鲁豫:要不然把你的老板介绍上来——郑亚旗,既然提到了就上来。来,跟你爸坐一块儿。

    郑亚旗:我就坐中间啊?这不跟一家三口似的吗?

    郑渊洁:我给介绍一下,亚旗,这是你姐。

    郑亚旗:那她管你叫叔叔。

    从前,郑渊洁总是一个人来上节目,讲述自己的另类成长经历和育儿经历,每次都会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今天,他津津乐道的故事主角来了,那就是他的儿子,一个80后新新人类:郑亚旗。

    他在家就喊我哥,我有时候也喊他弟

    1983年夏天,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出生在北京,他和父亲有着相同的发型,相同款式的眼镜,相似的爱好和经历。出生在一个童话王国里,一切经历都是那么与众不同,十八岁前他听父亲的安排,十八岁之后他开始安排父亲的一切。在这个充满童趣的家里,没有传统的长幼尊卑,父亲,儿子之间更像是朋友。

    鲁豫:记得第一次采访你爸,你爸说,你管他就叫郑渊洁,他管你叫哥。你们俩整个乱了。

    郑亚旗:对。因为好多年前有一天我说,我是1983年出生的,而《童话大王》是1985年创刊,我比《童话大王》大两岁,我爸又是“童话大王”,所以我比他大两岁。

    郑渊洁:一般我回家,一进门他就嚷嚷:是我哥回来了吗?

    郑亚旗:他在家就喊我“哥”,我有时候也喊他“弟”。

    郑渊洁从小就生性倔强,在学校里顽皮、我行我素的他,常常做别的孩子不敢做的事,他也因为在教室里放炮竹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被学校开除,从此便结束了他的学习生涯。

    郑渊洁: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他说郑渊洁,你来解这道题。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道题最保守地说,也是一道哥德巴赫猜想题。我当时只是小学生,肯定做不出来,然后他就说,你名字里有“渊”,没有用,实际上你很无知。然后我实在是无法忍受了,等他放我回座位上去,就拉响了拉炮——这是我很喜欢的一种河南特产,当时我随父母在河南读书。普通鞭炮是要用明火点燃的嘛,这个拉炮,中间是爆竹,两边是两根绳子,一拉,就响了。

    鲁豫:那不会炸到自己吗?

    郑渊洁:当时为了表达我的心情,我把好几个拉炮捆在一起,一拉就爆炸了。所以我说我是人类历史上第二个“自杀性爆炸”的实施者。

    鲁豫:第一个是谁?

    郑渊洁:董存瑞(观众笑)。

    凉的屎是比热的屎难吃吗?

    和郑渊洁的学习经历类似,他只在学校完成了小学教育,之后便像父亲当年一样,在家里接受“私塾”教育。郑渊洁为儿子编写了十本教材,请老师在家里教课。他把所有的初高中参考书买回来研究,觉得里面有很多该告诉孩子的没告诉,没用的讲了很多。有一次郑渊洁到少管所讲课,就问一个小孩怎么进来的,那个小孩说因为偷钱进来的,法律规定偷窃400元就要判刑。郑渊洁问:“你父母没有和你说这是犯罪吗?”那个小孩马上反问他:“您告诉您儿子了吗?”他当时就一愣,说:“没告诉。”于是立刻跑去书店买了刑法来研究,编写了《皮皮鲁和419宗罪——法律篇》,将419宗罪名变成了419个故事,其中很多是连大人都不知道的。郑亚旗还学习了父亲编写的《安全自救篇》,其中很多内容学校都不教,可是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郑亚旗:其实我对学校的教育制度,考试制度,包括学习的内容——所有这些都不反感。上小学之前的所有教育,都是郑渊洁给我的,他告诉我要与人为善,甚至对于动物都应该尊重,更何况人了。但是我上小学的第一天,老师就把一个女同学叫起来,因为她没带一本书,然后很恶劣地骂她二十分钟。当时我非常害怕,我觉得怎么能这么对一个六岁的小孩呢?最难听的是这个老师骂到女孩长大没出息,没出息到什么程度呢,到你长大了吃屎都接不上热乎的程度。

    鲁豫:天呐。

    郑亚旗:我回家第一件事就问郑渊洁:“凉的屎是比热的屎难吃吗?”所以我后来一直在密谋,是不是小学毕业以后就不去上学了。

    鲁豫:当儿子表现出来不太想去学校的时候,你的内心是觉得:“唉,跟我的某些想法不谋而合。”有种暗喜的心情吗?

    郑渊洁:是这样的,我觉得所有的教育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身教,所有的孩子他不听你说什么,他就看你怎么做。作为父母,你想告诉孩子一个道理,你直接对他说的话他记不住,你当着他对别人说的话,他记得非常清楚。所以我在生活当中接触一个人,我不看他这个人有什么成就,我就看他的朋友是谁。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老师。老师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把孩子引导成什么样的人,比如刚才亚旗说的,如果这个老师会当着所有孩子的面那么挖苦一个学生,就说明他没有给孩子应有的尊严。所以亚旗给了我这个信息以后,我觉得这个学校是不能上的。

    郑亚旗在十八岁之前,郑渊洁言传身教,几乎可以说是寸步不离,儿子要什么他就给什么,在成年前,郑亚旗都没有一个人过过马路。十八岁生日,郑亚旗突然就去了非洲,此后不与父亲同住。郑渊洁说,这就像野生动物一样,生了幼子就要呵护它,甚至为了保护幼子而献出生命,但是一旦它长大,绝对要把它轰走。如果你的孩子还在管你要钱买车买房,如果你还在满足他的这一切需求,你就是害了他。

    虽然亚旗仅有六年的正式的学校生涯,但郑渊洁在这六年里对他的影响却至关重要。

    鲁豫:你在学校六年,你爸从来没有问过你考多少分?不知道你们当时,有没有需要家长签字什么的?

    郑亚旗:有,需要签。

    鲁豫:那他给你签吗?

    郑亚旗:他签。而且是考得越低他越签,要万一考高了他还不签。

    郑渊洁:我一定要告诉孩子,考试分数是世界上最不重要的东西,因为那个什么也不能说明,除了说明你的记忆力。作为一个人,我们需要有想象力,要能进行创造性劳动。你知识再多,如果没有想象力,就一辈子只能重复前人的知识。

    鲁豫:我能够认同他考不好,你不说他。但他考好了,你得鼓励他呀。

    郑渊洁:考好了,我也不生气……我每次送他去考试,都是一句话:你随便考,不管你考多少分,在我眼里你都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把郑渊洁的日记翻到年轻时代,会看到日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二十八岁的郑渊洁,在墙上贴了一张纸,上书“三十而立还有两年”。两年后《童话大王》创刊,开始刊载他一个人的作品,从此他有了立身之本。他在日记里写道,“我生日是6月15日,创刊是5月10日,我总算在三十岁之前做了一件立得住的事情,这属于险胜,压哨球。”由于1983年郑亚旗的出生,郑渊洁决定给儿子做一次漫长而又特殊的教育:“我要干点让儿子很震惊的事,就是一个人写一本杂志很多年。然后光凭这个挣很多钱,让这个家从一穷二白变得富有,这就是最好的身教。”

    我生他的时候,也不是郑渊洁

    鲁豫:他出生的时候你真的是一贫如洗。

    郑渊洁:住在筒子楼里。我生他的时候,也不是郑渊洁,就这样奋斗出来的。幼儿园我基本没让他上,因为我觉得他看着我写作,是最好的教育了。看着家里,有了摩托车,又有了汽车。记得买汽车的时候上牌子,窗口里的警察告我说:“恭喜你,你是北京第一百辆私家车的拥有者。”当时,揣着八万块现金买不到车,就到天津去,因为我弟弟的太太的妹妹的爱人的爸爸(观众笑),是天津物资局的局长。然后,他特批了我一辆残车。

    鲁豫:残到什么程度啊?

    郑渊洁:残到从买来以后,基本上每天坏一次,会给我扔到路上。

    鲁豫:开着开着就停下来了?你一年修几次啊?

    郑渊洁:365次……开了一年就不要了。总之,这样的过程都让郑亚旗看到了,实际上这样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你成了,他也成了。所以人生最珍贵的财富就是,你现在二十多岁赶快结婚。80后,我见了就说,赶快生孩子!哪怕你现在没有工作,生完孩子你就有压力,你必须去找工作。不要说上来就要多少钱,你降低门槛,先打入敌人内部,骗取他的信任,让老板觉得你很敬业,品质很好,那你的工资自然就会涨。如果你非常敬业非常卖力,加班也不要钱,老板依然不提拔你,那么这个企业毫无前途。郑亚旗告诉我,好企业的标准是:员工只想企业利益,老板只想员工利益。如果倒过来就完了。

    除了身为北京第一百辆私家车的主人,郑渊洁还号称是北京第一个有手机号码的。他在西直门交了三万多块钱,等了一年,才拿到了那个象征着成功人士身份的大哥大。但由于当时的大哥大开机十分钟以上就要算占频费,所以郑渊洁一直舍不得开机。但有了大哥大走在路上,回头率暴增。他看到美女便掏出大哥大,但是美女不看他,只看大哥大。

    郑亚旗:他拿着也不舍得开。

    郑渊洁:不能开,开了就要交钱。

    鲁豫:那你买它干吗呢?

    郑渊洁:买它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新闻里说,美国总统在汽车上,就能跟全世界通电话。我说好神气啊,我先有了车,再有这么一个电话,那我不就成了美国总统了!

    鲁豫:但是人家美国总统是开机的。你不开机,怎么跟世界联系啊?

    郑亚旗:没事,我们有BP机。

    郑渊洁:两个共同用,手机不开BP机开,别人呼我了以后,我还要把车停在路边,然后依然不开机,找一个公用电话打过去(笑)。

    故意考六十多分是很难的

    郑渊洁:人是要有想象力的,对一个人来讲,最珍贵的东西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差异,才是你能够出人头地和取得人生成功的秘诀。

    郑渊洁在短短的四年小学生涯中,曾经写了一篇《早起的虫子被鸟吃》的作文,和老师发生了冲突,老师原本的题目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郑渊洁说,你先要弄清楚你自己是鸟还是虫子:如果是鸟,你就早起,这样就可以丰衣足食;如果你是虫子,就一定要睡懒觉,这样避免杀身之祸。他认为考卷答案都是千篇一律,太没有创造性,他在做数学应用题的时候,里面提到两个水缸放水,他就想到大海,想到和喜欢的女生划着小船,想到他们一起被鲸鱼吞掉,想着想着,铃声响了,该交卷了,他一道题都没做。

    虽然郑渊洁说起这些事情来,显得很轻松,放荡不羁,但其实在儿子郑亚旗眼里,他是个再勤奋不过的人了。

    鲁豫:印象中你爸当时是怎么写作的?

    郑亚旗:郑渊洁是一个特别勤奋的人,当时我就在一个竹车里站着,他就这么一边摇,一边写,一直写到现在,每天早上都要写上几个小时。我前两年跟他一块出差,好不容易到了出差的地方了,晚上挺晚睡的,可他早上四五点就把我吵醒了。我说你起来这么早干吗?他说我还是要写。

    鲁豫:你爸在你小时候,由于你的原因,有一次把稿误了,别人罚他十几万,这事儿你记得吗?

    郑亚旗:我当时当然不记得了,当时他也不会跟我说这事儿,后来还是他上你的节目,我才看到这事儿的。

    郑渊洁:《童话大王》杂志,是每个月都要交稿的嘛,他如果和我在一起,还是会影响我的进度。所以我就把他放到我父母家去了,之后他就每天打过来一个电话,问我今天写了多少。因为他知道我正常进度是一天十页嘛,结果我说写了三十页,他在电话里就不吭气了。我突然出了一身冷汗,我怎么可以说孩子走了以后我反而写得多了呢!这样他就会认为他在我这儿是负面的。后来我就赶快把他接回来,让他坐在我的桌子上,看着我写。这样肯定是影响我的思路了,我只好当着他面抄书。那时候我占一便宜,他不认字,我就开始抄《红楼梦》。但那期稿子就误了,罚钱了。但是这样做我觉得很值得,这其中的所有细节都告诉我,在教育的时候,爸爸妈妈一定不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定要分析这件事情,分析孩子的特点。家教非常重要,甚至高过了学校。

    鲁豫:郑亚旗你当时听到以后还是很感动的吧?

    郑亚旗:对。但是反正这种让我感动的事儿也特多,所以都快麻木了。

    鲁豫:哦?你爸这么高大呢?

    郑亚旗:嗯,这种事儿很多。有一次跟他到燕莎商城,那时候在北京刚开业,算是最豪华的商城了。去了以后,我就有了一架直升机。

    郑渊洁:那个是遥控的,却是正经烧柴油的,一万多块钱。我觉得作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有什么欲望之前先满足他,绝对不能让他先提出来。如果他提出来之后你再和他有抗衡,比如提条件,你必须考一百分,或者是根本买不了,这就更麻烦了。可能有的爸妈说,那我没这条件,没这条件你努力呀,你好好工作呀。

    鲁豫:但这不是说努力就能够努力成的,很少有人给孩子买那么贵的玩具。

    郑渊洁:这个世界上,懒的人多,因循守旧的、保守的人多,其实你稍微动一下脑子,马上就胜出了。

    鲁豫:你当时能看出郑亚旗是喜欢那个飞机的?

    郑渊洁:对,所以我就说,咱们买这个飞机吧?他说可以啊。我从来没跟他提过什么条件,但那一次我想试试,看看作用到底有多大。我就说,如果明天的期末考试,你考六十多分——别不及格,不及格还得补考是吧——我就给你买。所以他明明知道这个题怎么答,故意答错,这就是大智若愚的培养。

    鲁豫:那考到多少分就不给买了?

    郑渊洁:考到七十分以上或者不及格都不给买了。最后他考了六十二分,还可以吧,那很难的。

    郑亚旗:特难这事儿。你还得估每道题多少分,然后作文你还得有一个大概的,觉得能得多少分。

    郑渊洁:因为这考试分数,真的是世界上最不重要的东西。

    幸福感只能通过帮助别人来实现

    郑渊洁:一个孩子到了十八岁就成人了,男孩只能管到十八,女孩可以管到八十。在郑亚旗十五岁的时候,我就和他说,等到你十八岁以后,我不会给你一分钱,要完全自食其力才可以。他十八岁生日那天,我送了他一辆车,那车不重要,重点是车里面,我放了一盒安全套。因为我觉得他在家上学,我唯一对不住他的事儿就是,让他失去了早恋的机会——没有女生嘛。所以我希望他能够早日完事儿,我就在每个安全套上都用大头针扎了一个洞……

    郑渊洁认为,十八岁是一个人生重大的分水岭。他在儿子十八岁的时候,送给儿子一辆汽车作为生日礼物。于是郑亚旗从十九岁开始,便每年送爸爸一辆汽车。直到爸爸求饶了,说,你别送了,我这儿没地方放了,才罢休。这是儿子对爸爸的孝心,对爸爸的感谢,更是向爸爸证明自己,不但可以独立了,还可以让爸爸沾光过上好日子。郑渊洁曾开玩笑地说,早知道你这样回馈我,我当初应该送你一个女友或者房子。

    郑渊洁:我常告诉郑亚旗要博爱。也许有的爸爸妈妈觉得我是在溺爱孩子,其实应该是这样,你不能光溺爱他,你还要溺爱他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世界上所有的人,这就不是溺爱了。这不是双重原则,如果你光对他好,对他妈不好,对别人不好,那这孩子就完了。对所有人好,这就是博爱了。这个教育是奏效的,从一件事情可以说明。就是在汶川发生地震以后,郑亚旗获得了一个信息:有一些学校正在上课的时候就塌了,有些孩子也受到了伤害。于是他就跟我说:你要捐钱。我说为什么?他说你最近有六本书要重印了,这几十万稿费就全捐了吧。

    鲁豫:好,这个好。

    郑渊洁:我一开始还真有点舍不得,但是捐完了以后,我有很奇怪的感受。其实我写作这么多年,除了要演示给郑亚旗看以外,我一直在追求一个东西,就是我要活得幸福。但这种幸福感从来没有出现过,我知足,我有成就感,我快乐,我看着我这么一个字一个字写着,把这个家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大,却从来没有过幸福感。但是这个钱捐完以后,幸福感来了。我告诉大家一个秘诀啊,幸福感不用奋斗,幸福感只有通过这件事才能获得:就是帮助别人。

    鲁豫:真的。你的教育成功了,他又反过来教育了你。

    郑渊洁:确实是。后来我又买了五万块钱的干脆面,解放军帮我们往车上搬,他买了好多好多我的书,送给灾区的孩子。后来,玉树又不幸发生地震了,又有学校倒塌了,又有孩子受难了,然后郑亚旗又回来找我说,郑渊洁你要捐。我说这回我有觉悟了,我知道这是能够给我带来幸福感的事儿。

    鲁豫:郑亚旗自己评价呢?你爸对你的教育如何?

    郑亚旗:不管怎么说,他给了我一个和别人都不一样的人生,这个是我觉得最宝贵的。

    最让郑渊洁感动的事就是我能自立

    郑渊洁在十五岁那年走出家门,成了一名空军战士,负责维修战斗机。在部队里历练了四年之后,郑渊洁复员成了工厂里一名锅炉工人。郑亚旗和父亲有着相似的经历,成年后由于没有一般求职者拥有的大学文凭与社会经验,他找工作时四处碰壁。凭借着郑式童话教给他的只知快乐、不知沮丧的心态,他终于找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份工作。

    一天郑亚旗回家,郑渊洁发现他的衣服很脏。原来他在一个超市扛鸡蛋,这个工作不要文凭,扛一箱五毛钱。亚旗每次开车去都怕人看见,就把车停在离得老远的一个停车场里。他说:“要是别人看到我开着奥迪来扛鸡蛋,肯定会以为我不正常。”郑渊洁非常高兴,对于儿子来说,“开着奥迪扛鸡蛋”就像在现实生活中扮演一个童话人物。

    郑亚旗:我小时候,他去广州出差,给我买了一个擎天柱(变形金刚),然后他上飞机的时候,就和送他的那个广州的出版社的人说,如果我坐的这架飞机掉下来了,你就照着买个一模一样的,给我儿子寄去。

    郑渊洁:因为那时候北京还没有这东西。擎天柱那时候一百二十块钱,但是我还是没有想象力,没有经济头脑,当时要买两个,另一个不拆包,现在多少钱?

    郑亚旗:至少得卖个十万吧。

    鲁豫:你觉得你做过什么让你爸感动的事吗?

    郑亚旗:我觉得我现在不管是开公司,做皮皮鲁品牌,还是做皮皮鲁讲堂,所有的事儿跟他都是明码标价的合作关系。这是肯定让他觉得——不能说是感动——但至少说明我能自立了嘛。他从来没有说过要求我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对我最大的要求可能就是希望我能独立。现在我做的这些事,不但独立了还能为他带来收入,他应该都挺高兴的。

    从2005年1月开始,为纪念由郑渊洁一人撰稿的杂志《童话大王》的二十岁生日,郑亚旗创办了《皮皮鲁画册》。对于读者来说,消失了十年之久的皮皮鲁、鲁西西,又回到了他们中间。

    虽然曾经有人说郑亚旗,怎么创业都离不开爸爸?办《皮皮鲁画册》,开“皮皮鲁讲堂”,其实都是靠着老子给他写稿、替他讲课。郑亚旗的回应是:“别人怎么评价我不管,我只知道如果有个金饭碗,你却要因为所谓的骨气和面子把它废弃在一旁,才是蠢事。”

    吃爸爸这一碗饭的想法,是在2004年的9月,时任报社技术部主任的郑亚旗接到郑渊洁的电话。放下电话,隐藏身世低调了四年的他决定玩一把高调的辞职。

    “你辞职后干什么啊?”同事很关心。

    “我要做一本杂志,《皮皮鲁画册》。”

    “那不是要郑渊洁的授权才行吗?”

    郑亚旗在这时先把第一枚炸弹扔出来:“我已经拿到了。”

    果然引来一片惊呼声:“你太牛了!连郑渊洁的授权都能拿到!”

    最大的炸弹在这时爆炸:“因为他是我爸。”

    鲁豫:等于你爸现在给你打工是吗?你给你爸开工资?

    郑亚旗:对,开工资,还有版税。

    鲁豫:开的高吗?

    郑亚旗:正常水平。就是人家跟他合作开多少,我肯定就给他开多少,甚至有的时候还更高。

    郑渊洁:他其实是自从我在鲁豫的这个节目开窍了以后,他就发现了我的价值,然后给我开了一个所有一线主持人的名单,让我挨个参加他们的节目,跟他们过招,练口才。他的目的是办一个皮皮鲁讲堂,把我小时候对他的教育方式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孩子知道。他觉得这些孩子从此左手拿着传统的文凭,右手受我这样的教育,肯定要比他还厉害。

    郑亚旗:郑渊洁有的时候想法还是比较保守的,当时我第一次跟他说讲堂的事儿,他说:“这事儿不行,我不干这个,你老爸好歹也算个大师吧?大师干的事儿都是,随便跟人讲一遍,然后拍屁股就走了,你们就复制去吧。”我说,你这想法不对,那孔子算大师吧?孔子几乎没写过东西。那苏格拉底也算大师吧?他也没写过东西。

    郑渊洁:他说这两个人就只对着弟子讲课,弟子给记下来。这就叫做:一字不著,尽得风流。

    郑亚旗:对。然后郑渊洁当时就说,你今天是来羞辱我的吗?他不知道“坑爹”这词儿,要是知道,肯定要说:你今天是来“坑爹”的吗?然后我说不是,你在备课的过程当中,你在和这些孩子近距离互动的过程当中,一定能产生很多新的想法,新的创意。来这儿讲课,我还给你钱,你还能获得新的灵感,挣更多的钱,这事儿肯定是你应该做的吧。我就这样一步一步说动了他。

    我一直以为矿泉水瓶上印的是娃哈哈的老板

    从小在家中私塾里长大的郑亚旗,接触同龄人的机会少之又少,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和平常的孩子不同,我没有心理上的青春期,然后,就是这样的经历,使他对当下年轻人,热衷的事情和了解的内容一无所知,也因此闹了不少笑话。

    郑渊洁:那时候他在家学习,没有女孩儿。我就老说你在网上一定要认识几个女孩,然后跟人家见面去。他好不容易认识了一个,人家问他你知道F4吗?他一点儿都不知道,就马上就跑到楼上来,说郑渊洁你知道F4吗?我说这你算问到你老爸强项上了,因为你老爸是空军出身,F4就是美国战斗机啊!他就回去告诉那个女孩儿,女孩儿就给他回了一句话之后,就再不理他了:“我奶奶都知道F4。”

    鲁豫:后来跟那个女孩就分了吧?

    郑亚旗:都没见过面,那是网友。这种事很多,前一段还有个女孩跟我说她喜欢王力宏,我说我真不知道王力宏是谁。她说你肯定见过,你喝过娃哈哈矿泉水吗?我说喝过,她说瓶上面那男的就是王力宏。我说我一直以为那上面的是娃哈哈的老板,我还说这老板长得真帅,把自己照片印在娃哈哈矿泉水瓶上。

    鲁豫:有观众问郑渊洁,以后教育自己的孙子——也就是郑亚旗的孩子——还会采取这样的方式吗?

    郑亚旗:那得问我了。因为我的孩子他就管不了了。

    鲁豫:你会采取你爸这样的方式吗?

    郑亚旗:得看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他要是特喜欢上学,那我就让他去上,但我肯定要去侦察一下这个学校教什么,怎么教;如果他不喜欢上,那我家有现成的教材可以用啊,我还省事了。

    鲁豫:如果小孙子喜欢上学,他爸会让他去上学,作为爷爷你同意吗?

    郑渊洁:可以,孩子喜欢就可以去,但是不可能一直喜欢下去,绝对不可能。

    鲁豫:因为你们家有这个遗传基因,是吗?

    郑渊洁:对,他要一直喜欢下去,我觉得就有必要做个亲子鉴定了(笑)。

    鲁豫:还有观众问郑渊洁老师,希望未来的儿媳妇是什么样的?

    郑渊洁:应该是一个与人为善的、勤快的姑娘,我很喜欢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女孩。因为郑亚旗喜欢动物嘛,现在我们都吃素了,他养了一些猫啦狗啦的宠物,其中猫是需要经常换猫沙的。我觉得他交的女朋友,只要到他这儿来,给他换猫沙的,就马上要。

    鲁豫:那要都换猫沙呢?

    郑渊洁:没有,一个都没有。猫沙就是要去清理猫的粪便,一般女孩儿都不愿意。我对他说,只要是第一个给你换的,就是她了。

    鲁豫:亚旗呢?你想找个什么样的女朋友?

    郑亚旗:对我来讲,这个女孩一定得是一个对世界感恩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点就是得有幽默感。

    郑亚旗热爱动物,热爱摄影,所以经常背着各种相机和镜头去世界各地拍摄动物的照片,狮子、大象、斑马全是他摄影作品的主人公,甚至还潜到太平洋、印度洋去拍摄海洋生物,曾出版摄影集《非洲》。2008年,郑亚旗在北京建造了一座硕大的摄影棚,成立了个人摄影工作室。摄影棚里各种专业摄影设施一应俱全,摄影棚大到能开进去十几辆汽车,竟还设有小型电影院。

    他开始拍一些客片,经常接待的对象当然包括了郑渊洁的忠实读者。很多情侣,因为皮皮鲁的故事相遇相知,直到相守,跑去郑亚旗的工作室拍婚纱照。忠于爱好,另起炉灶,赚钱养家,一直是郑亚旗的理想。

    其实人生就是两万多天

    1981年,皮皮鲁跃然纸上,郑渊洁的童话儿子诞生了,和对郑亚旗呵护一样,郑渊洁将无微不至的父爱也投射到了这个儿子身上。可以说皮皮鲁这个童话人物,几乎陪伴着郑亚旗一起成长。皮皮鲁的故事终结于小学,郑亚旗的人生也是从小学毕业的那天起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再出现在人前时,皮皮鲁是个科学家了,郑亚旗则成了他爹的“经纪人”,很认真经营郑渊洁这块金字招牌。皮皮鲁只是个故事,而郑亚旗才是现实。

    无论当初是为给儿子找个玩伴,还是突发奇想,去写儿时的自己,如今皮皮鲁和鲁西西已经走过了三十年,依然有人在看他们的故事,依旧有人在听这个学习成绩不好,顽皮小男孩的喜怒哀乐。

    郑渊洁:我1992年去郑州签售,当时一个特火的商场叫亚细亚,排队排得很长,签到最后的时候,来了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女生,等我签完名就问我:郑叔叔我长大了能到你身边去工作吗?我说可以呀。因为我觉得成年人对孩子只能做一件事,就是鼓励。说完了以后,我又多了一句话,我说我身边的助理就缺个会英文的,别的都有了。因为我跟外国人谈版权的时候老吃亏,我以为他给我一万美元呢,其实是一美元,one,我就吃亏了……结果她说,那你给我写在这本书上吧!我就写上:“长大以后,学好英文到我这儿来。”写完了,她走了,我忘了。这个女孩本来在班上的学习成绩是我这样比较有出息的人(笑),后来被我扼杀了。白纸黑字一写,就这么几秒钟,她很快就从靠后的名次变成了全班第一。

    鲁豫:那你不是害了她了吗?

    郑渊洁:对,真是害了,这是我人生做的坏事之一(笑)。后来这个女生考上了广州外国语外贸大学,学了好几门英语——不是——学了好几门外语。后来她来找我,但我不记得这事儿了。

    鲁豫:她拿着那本书吧?

    郑渊洁:嗯,她把书一拿出来,我就没办法了。

    鲁豫:她当你的助理了吗?

    郑渊洁:她现在给我当了六七年助理了,英语很棒,有一次我和美国大使洪博培对话,她就是翻译。但是翻到最后,发现那人中文比她还好,比我还好。

    鲁豫:这属于在无意当中激励了别人,走了一条很特别的路。

    郑渊洁:我愿意让年轻人相信生活中随时有奇迹。这个奇迹属于有准备的人。大仲马说过一句话:“每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每一天至少碰到六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我不知道“六”这个量词怎么来的,说得有点邪乎,但确实是这么个意思。绝大部分的人抓不住,和机会失之交臂,但其实奇迹的机会随时在出现。不要觉得人生很长,可以浪费,其实人生就是两万多天,所以你要很隆重地过每一天,品质好,与人为善。一定会有奇迹等着你。

    鲁豫:你对你的人生每一步,都有规划吗?

    郑渊洁:有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80后的朋友,一定要有计划,有了计划之后,人生会大不一样。郑亚旗给我定了一个计划,他说以后你就做慈善吧。

    郑亚旗“命令”郑渊洁,把五十岁之前从读者手里挣到的版税,在五十岁之后返还给读者,通过慈善事业来回报社会。这是郑亚旗作为一个80后拥有的难得的社会责任,也是让郑渊洁最欣慰的地方。郑亚旗的其中一项计划,就是做一个皮皮鲁中文总动员计划,和父亲一起去往贫困地区的学校。给孩子们有限的物质,不如教他们一个本事。这就是郑渊洁的强项了,教孩子们写一手好文章,便可以拓宽人生路,遇到更多发生奇迹的机会。

    郑亚旗把父亲在皮皮鲁讲堂讲课的画面都拍下来,刻录成盘,连同电视机、DVD机一起送到小朋友的手里,当然,还有书籍和杂志里,皮皮鲁和鲁西西那些经典不衰的故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