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中国-李灵——最美丽的乡村女校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物小传

    李灵,生于1982年,2002年创办周口市淮阳县许湾乡希望小学。2010年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2011年被选为《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杰出代表人物之一。她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她是让全国人民尊敬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2010年2月11日晚,李灵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李灵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80后。”

    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很感动,大家都在帮我。每天都接到电话,有的发信息,我都不知道是谁,都是素不相识的,就打电话安慰我,鼓励我,关心这些孩子们。我每天都在这种感动之中。现在学校的条件也比以前好多了,我就想着吧,我以后会更加努力,等我有能力了,我能帮助其他的更多的孩子们,能帮一个算一个。我就想着能把基金成立起来,其实名字我早就想好了,就叫“李灵关爱留守儿童基金”。

    ——李灵

    鲁豫:她是一个非常普通的80后农村女孩,但是在2009年夏天,她的一个非常不寻常的举动被路人拍了下来,那组照片被放到了网上,感动了很多的网友。大家都说她是最美丽的乡村女校长。她就是来自河南省周口市许湾乡的美丽乡村女校长——李灵。

    由一组照片引起的重大关注

    她,是一个来自河南农村的普通女孩。同时,她又有着一个不普通的身份。2009年夏天,一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的照片吸引了所有网民的眼球。她为了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有书读,前往郑州收废旧书籍,不顾烈日奔走街头。她为了留守儿童有学上,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借钱办学。她就是李灵,最美丽的乡村女校长。

    鲁豫:校长好。

    李灵:鲁豫姐姐好。

    鲁豫:你要知道,我印象中的小学校长一般女的是比较多,但是都是上了年纪的,至少是阿姨,甚至是要叫奶奶的。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见到校长这么年轻。那组网上的照片,你当时被拍的时候完全意识不到吧?

    李灵:嗯。

    鲁豫:那天下雨吗?

    李灵:下雨了。雨下得特别大,我害怕书淋湿了,就用力地蹬着车子往我姨家赶。

    鲁豫:你自己完全也没有带个雨具?

    李灵:那天不知道要下雨,就是突然间就下了。

    鲁豫:书被淋湿了吗,后来?

    李灵:没有。有的书在袋子里包着,还有的在纸箱子里,一直盖得严严的。

    鲁豫:为什么去小区收书?觉得那儿家长多,所以可能会有一些书适合给孩子看,是吗?

    李灵:对。我就在小区门口等。第一次去的时候有的人还不理解。他们好奇地问这问那。问我你是干啥的?我说我给孩子收书的。他说你干啥不好,你干这个!以为我是倒卖书籍的。我说我是给小孩收的,让孩子们看的。他就说你回去卖给小孩,多少钱一本?说啥的都有。

    鲁豫:你哭过吗?

    李灵:哭过。

    鲁豫:别人说这些话以后,你会觉得委屈,会掉眼泪?

    李灵:那个时候没有掉,虽然我心里边委屈,但没有哭出来。

    鲁豫:但是还是好人多,也会碰到让你特别感动的时候吧?

    李灵:对。第一次收书,在小区门口等了很久,直到下午才有一个大娘过来。她领着她的孙女,抱了特别厚的一摞书。我就赶紧跑过去接她,拿了个袋子去称,那是我第一个顾客,我激动得不得了。可她说,我知道你为孩子收书,不要称了,给孩子们带回去看吧,以后大娘还给你留着,你明年来收的时候,我还给你。那一次我哭了,真的,是感动的哭,因为大娘给我书,也给了我勇气和信心,给了我一直继续收书的坚定信念。

    现在你也是明星

    “每次看到其他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我真的很难受。我也想为自己的学生搭建一个阅览室,哪怕是最简易的。”这便是李灵一直以来的梦想,也是让她萌生收书想法的动力。她向爸爸要了二百元只身来到郑州,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后,开始收购旧教辅和儿童读物,就像收废品一样,骑着车到处转着去收书。而她给出的价格,却比收废品的买纸价格高出不少。这一幕幕被有心人拍摄下来,发到网上:

    “希望每一个曾经有过这种经历的人,可以稍稍给女孩尽一点力量……”

    写着如此简短文字的照片,迅速引起网友们的巨大反响。

    鲁豫:李灵自己没觉得这行为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别人拍下来以后放到网上,大家都觉得很了不起。李灵突然觉得这好像是个事了,是因为有一天正在收书的时候,他们县长给她打电话。县长的官很大啊,你怎么能相信他就是县长呢?

    李灵:那个时候我正在收书,突然间接了一个电话,他说是县里边的领导,说要找我。我特别害怕,我就想说我没有跟领导们接触过,我是一个农村的老师,怎么有领导要找我?

    鲁豫:你当时有没有想我干什么了?

    李灵:我就是害怕,是不是我干啥错事了?最后电话突然没电了。

    鲁豫:啊,关键时刻你电话没电了。

    李灵:没电了。当时在那个小区门口,我一直在收书。到下午两点多的时候才回去。

    鲁豫:你们县长很郁闷,估计从来没有被人挂过电话(笑)。你可能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怎么社会上会那么关注,然后那么多记者来采访你。开始习惯被记者采访了吗?

    李灵:没有。有一次我都躲到我姨家的楼上去,最后又被拽下来了。

    鲁豫:哈哈,记者是很厉害的。

    李灵:我当时有点犯怵。他说你不要害怕,这是好事。我以前见到电视台的记者,好像就跟见到明星一样。

    鲁豫:现在你也是明星啊。

    李灵:我不是(观众笑)。

    鲁豫:这件事李灵已经干了八年了。她从学校毕业以后的选择跟很多人不一样。李灵读的是师范,其实当老师应该是特别正常的一个选择。但是可能很多师范毕业的女孩不会像她这样,自己在农村里面要建一个希望小学。

    如今在许湾乡,李灵已经是乡亲们眼里的名人了。就连李灵的母校——淮阳师范学院也将李灵评为优秀毕业生代表,邀请她给今年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们作就业动员讲话。

    李灵告诉摄制组,像这样隆重地在学校大礼堂讲话还是第一次经历。上台前,她反复默读自己的发言稿,紧张得来回揉搓着手指。

    最对不起的就是我妈

    2002年,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成为一名面临就业的学生。而学校所处的河南省淮阳县,属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村里90%的青壮年都离家前往外地打工,将孩子留在村里,托付给爷爷奶奶看管。再加上当地小学布局分散,许多孩子面临辍学。师范专业毕业的李灵开始琢磨办一所小学,解决村里留守儿童上学难的问题。于是2002年7月,经当地教委批准,在同样从事教育事业的父亲的支持下,李灵开办了属于自己的希望小学,并担任校长一职。

    李灵的学校紧挨着村子主干道,校名简单,只在门楣上写了“希望小学”四个字,旁边挂着一块黄色匾额:周口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基地。当地村民说,这个匾额以前没有,是在李灵“出名”后,才挂起来的。

    学校很小。从只有一间办公室的办公区穿过一道围墙到教学区,全路程只有十几步的距离。八间教室里有五个年级的孩子要上课,总共五百多人。教学区最南端的一间屋子作为“希望书屋”,存放着数万册图书,那都是李灵一本一本收购回来的,或者是好心人捐赠给学校的。

    学校没有操场,教室门前一块三百多平方米的空地,就是学生们活动的场所。学生们在树下读书,吃饭,聊天,在空地角落里放着的单杠、滑梯和旋转木马上玩耍。这些活动道具是李灵在前几年收购的旧物件,也是学校日常使用的全部体育器械。

    鲁豫:李灵不仅自己管,家里面人也管。比如她妈妈是学校的厨师。

    李灵:嗯,妈妈给孩子做饭。最主要的就是小一点的孩子,有的冬天了他尿裤子了,棉裤湿了还要给他换。不会吃饭的小孩子,还要给他们喂饭。

    鲁豫:姥姥也得给你们提供菜。

    李灵:我姥姥今年八十六岁了,她身体很好,种了一亩多地的菜,每天就要往我们学校里送菜。

    鲁豫:全家都动员起来了。最开始建这个学校的时候有几间房子啊?

    李灵:学校刚建立的时候,我就租人家的房子。租了两个教室,也就是最简单的两个班,收了三十多个小孩。当时那些孩子都是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要去下地干活,带着他们挺不方便的,就送到我那儿。我教他们学习,平时还要送他们回家啦、阴天下雨啦、小孩有病啦,都要照顾他们,这些都担到我的身上。到后来,突然间小孩就多了。

    鲁豫:家长们可能听说了以后,都把孩子们送到你这来,家长们也会放心啊。

    李灵:是啊。比如学校没有课桌椅了,我就出去找那种旧的,别人不要的,然后拿回来自己刷一下。

    鲁豫:当时收了多少旧桌椅啊?

    李灵:有一年夏天,那个课桌要翻新,我和父亲刷桌椅。我感觉男孩做的活,我一学就会。我们刷了有三百多张课桌椅,就是那种木质的,有的上面还有洞,需要补一补再漆。都漆好了之后,谁知道到下午突然下雨了,那几百张桌子都要往屋里面搬。搬完我累得腿都不想动。

    鲁豫:就你一个人搬?

    李灵:还有我父亲,我们两个就冒着雨一直搬。到了第二天,害怕桌子淋湿了发霉,又折腾出来,搬到外面晒。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几天,我感觉累到极点了,就老是往那一蹲,就不想动了。

    鲁豫:受苦,受累,然后还得投钱呢。这么多年,你家里面包括你自己,为了这个学校欠了多少钱?

    李灵:欠了有八万多。都是我亲戚家的,借的。

    鲁豫:你妈妈和姥姥也很辛苦。

    李灵:我感觉到我最对不起的就是我妈(哽咽)。我是比较内向的,从来没有跟我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我说不出口。我妈妈为了给小孩去蒸馒头,手腕子都肿了,然后就用针去扎。她还有肌瘤,一直带着病去给孩子们干活。我还埋怨她,有时候她干不好,我还批评她,我还吵她。

    鲁豫:你怎么批评她啊?你以为她真是你的部下,是你的员工呢。

    李灵:哎。有时候我一急是吧,然后那脾气一下就上来了,她干得不好了我就说她。我妈有时候恼得狠了,就说我还不给你干了,我还累,我还受气!就这么嘟囔一句。我妈妈真的现在还住在一个小棚子里面,因为要给孩子腾那个教室,就在外面搭了一个旧毡,上面铺了一个石棉瓦,四面透风。之前下雪,树枝快要掉下来,我一夜都睡不着,总害怕那个树枝掉下来会把那个棚子砸个洞,砸着她。我问她冷不冷,她说不冷。其实下雨下雪的,那个水就一直啪啪啪地拍在她的床头,她要用雨布盖住被子。可我问她冷不冷,她说不冷。

    鲁豫:特别苦,特别难,但看到那些孩子的时候就觉得还是挺有力量的,是吧?

    李灵:嗯,我知道我妈她拼命地干活儿,主要可能是想让我少操点心(落泪)。

    李灵的母亲刘桂芝,是个朴实厚道、不善言谈的农村妇女。她说之前女儿放暑假的时候,和爸爸说想去郑州,爸爸还以为女儿是去游玩,没放在心上。直到有报社的记者找到李灵,李灵妈妈才知道自己的女儿是出去吃苦去了!一路上饿了只能啃干馍。

    “俺心疼得受不了,灵儿是个女孩子,还没成家呢!说心里话,俺怕人家说她不像个女孩样儿,办个学人都办傻了,将来谁还敢跟俺闺女提亲说媒啊?”刘桂芝心疼女儿,但并不阻止她现在所做之事,反而努力去分担那份辛劳,作为对女儿最好的支持。

    为了办学校,即便李灵淘来了不少旧物件:油印机、大喇叭、书桌、教具等等,简单翻修后都能派上用场,但民办学校无法享受国家免费教育,随着学生的增多,学校规模的增大,教辅材料还是出现了大量匮乏的问题,成了李灵的心病。

    “闺女经常躲到屋里、厕所里哭,我和她爸劝她,说实在不中,学校就散了吧。可灵儿说再难也要办下去,村里很多人出门打工了,留家的孩子不上学不行。”刘桂芝心疼女儿,于是她和老伴在学校搭个窝棚,吃住都在学校,陪着女儿。

    时近中午,刘桂芝走进窝棚旁边的厨房忙着烧菜。“几百个孩子在学校吃午饭,俺请了几个亲戚过来帮忙,今天吃大肉烩菜和白面馍。”刘桂芝告诉记者,李灵八十六岁的姥姥在老家种了一亩地菜,隔几天就让人送来一些。“叫孩子们上好学,吃好饭。这是灵儿定下的规矩。”刘桂芝说,女儿的话,“不能不听”。

    每天天不亮就要为将近500个孩子准备午饭

    每天早上8点,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整个村庄。因为条件所限,老师人员不够,每个年级基本上只有一个班。每位老师需要承担起所有年级的教学任务。希望小学里9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为了解决这些孩子们的吃饭问题,学校开设了小饭桌。而李灵的妈妈和婶婶们每天天不亮就要为将近500个孩子准备午饭。

    记者:每天要几点钟起来做这个?

    大婶:七点。要是拧包子,要凌晨一点钟起来和面。

    记者:今天一共做了几只鸡啊?

    大婶:做三只。

    记者:三只鸡,够这帮孩子吃的吗?

    大婶:够,这鸡大,一个六、七斤呢。没有肉他们都不好好吃。

    叫孩子们上好学,吃好饭,这是校长李灵定下的规矩。李灵的妈妈说:“不能不听。”

    到了饭点儿,几百名小学生拿着饭盆儿排队打饭。有的在教室里吃,有的就干脆蹲在院子的树下吃起来。

    记者:吃几个馍?

    小朋友:两个。

    记者:你都能吃了两个馍了!这里菜好吃还是家里的好吃?

    小朋友:这里好吃。

    这群被老师宠爱的幸福小朋友,也从学校走进了演播室,并将迈向更宽广的道路。

    鲁豫:这里有三个小朋友都是李灵学校里的学生。先从男孩介绍起吧,五年级的,他叫高翔;旁边的女孩也是五年级的,叫高展;然后那个小朋友呢是四年级,叫周云洁。阿姨问问你们,你们怎么称呼李老师呢,是叫校长还是叫李老师?

    高翔:叫李老师。

    鲁豫:你说话怎么那么像小女孩呢(观众笑)。周云洁,你们李老师平常上课是什么样子的?

    周云洁:特别严肃。

    鲁豫:那你害怕吗?

    周云洁:不害怕。

    鲁豫:刚才我们都看到了,你们学校午饭都很好吃,比如阿姨今天中午也是在食堂吃的,我们今天吃的是炒豆芽,炒冬瓜,还有鸡肉。你们来北京之前,在学校吃的什么?

    高翔:吃的鸡,还有包子。

    鲁豫:包子啊,什么馅的包子?

    高翔:肉馅的。

    鲁豫:要知道这些小孩在学校吃饭的话,每个学期交150块钱。但小孩们都挺能吃的吧,这些钱够吗?

    李灵:反正麦子是自己家种的,菜是我姥姥家种的,在农村买东西还挺便宜的。不够也就那样了。反正小孩得吃饱。

    鲁豫:小孩们最喜欢吃的什么呀?

    李灵:最喜欢吃就是小鸡炖土豆,还有包子。

    我想妈妈了

    鲁豫:高翔在班里学习特别好,可是老师说最近你的成绩有点下降了。不过我觉得还是很好啊。以前都是全班第一,是不是?

    高翔:嗯。

    鲁豫:最近是全班第三,也还是很好啊。你自己觉得这算退步吗?

    高翔:算。

    鲁豫:那你总结过原因是什么吗?

    高翔:因为我想妈妈了。我一给妈妈打电话我就想哭(落泪)。我天天都想妈妈。

    鲁豫:这些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爸妈基本上都不在身边,在外面打工。像高翔的爸爸妈妈本来都在北京打工,然后高翔特别想妈妈。最近妈妈回家了,是吧?

    高翔:是。

    鲁豫:妈妈回去多长时间了?

    高翔:几个星期了。

    鲁豫:高兴吧?

    高翔:高兴!

    鲁豫:你跟妈妈在家都做什么?跟妈妈聊天吗?

    高翔:嗯。

    鲁豫:那你觉得妈妈回家以后你的成绩又会上升了,是不是?明年再考试的话,又会是第一了。

    高翔:嗯(笑)。

    鲁豫:哇!你很厉害啊。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天放学后,老师们的教学例会就在一间既是卧室又是办公室的小房间里展开。在今天的会议上,李灵给老师们安排有关期末考试的相关事宜。而一向成绩优秀的高翔,更是老师们关心的重点。于是李灵决定今晚再去高翔家家访。而这已经是她近期内第三次前往高翔家了。但与前两次不同的是,高翔妈妈终于在李灵的多次劝说之下回到老家陪伴儿子。

    记者:平时也是这样去家访吗?

    李灵:放了学,然后家访,回来天都黑了。

    记者:一般会因为什么情况去家访啊?

    李灵:大部分都是小孩想他父母啦,这一段时间成绩下跌啦,有时候不太开心之类的。

    鲁豫:像这些孩子们基本上都是爸妈在外边打工是吧?所以每个孩子,都可能像高翔这样,会很长时间见不到爸妈。

    李灵:对。高翔就是有一段精神不太好,我问他,一开始他也不说,然后我问他问急了,他就说我想我妈。他比较听话,想得狠了才跟我说。我就给他妈电话,我说你回来吧,她说可能要等过年放假的时候再回来。我说不行,高翔想你想得太狠了,要不然你孩子的成绩就一直在跌。这样下去精神各方面都不好。我给他妈妈打了好几次电话,最后她终于回来了。

    鲁豫:现在成绩又好一点了?

    李灵:嗯。

    鲁豫:他成绩挺棒的,第一名、第三名都很好啊。

    李灵:他一直就是第一名。

    鲁豫:高翔你很厉害。你平常最喜欢上什么课?

    高翔:我最喜欢上李灵老师的课(笑)。

    鲁豫:李灵老师教什么课啊,平常?

    高翔:她教品德,还教语文。

    上午把他们撵走了,下午他们自己又回来了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未来,家长们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而作为这些特殊孩子的老师,李灵将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在体会着老师给予的爱的同时,孩子们也将自己的爱回报给李灵。

    鲁豫:这帮小孩特别懂事,有一次李老师得到一份礼物,是一副手套。然后也不知道是谁送的,后来找啊找啊,是谁送的那个手套?

    高翔:高展。

    鲁豫:高展送的啊。你怎么想到送老师一副手套呢?

    高展:就是那一天老师为我们讲课,她的手没戴手套,冻得红通通的,都肿了。我就给老师买了一副手套。

    鲁豫:然后你偷偷地放到老师那儿了,也没有署你的名字。

    高展:是。

    鲁豫:所以这时候你就觉得,再辛苦的话,这些小孩这么懂事,这么可爱。这些付出都是很值得的。

    李灵:对。孩子们跟我在一起,我每天都很开心,也很快乐。

    鲁豫:要知道李灵也有特别难的时候,就是想到过算了吧,我不开这个学校了。

    李灵:想过。

    鲁豫:让孩子们都回家,但孩子们谁也不走。

    李灵:不走,上午把他们撵走了,下午他们自己又回来了。

    鲁豫:对啊,他们离开的话要去哪呢。

    李灵:上午的时候,我说你们都回家吧,然后到下午来学校一看,班里面坐得满满的,都等着上课呢。还有几个学生到我家里边去,去求我。

    鲁豫:所以学校还得继续办下去,对吧?

    李灵:说心里话,我真的舍不得那些孩子。那个时候说不办是没有办法了,说实在的我真的不想放弃。

    歌声 一年一次的团聚

    鲁豫:你们刚才在底下说,要唱什么歌?

    周云洁走出来演唱,动人的歌声让李灵老师和在场的观众忍不住流下眼泪。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

    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

    冬天的风儿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

    走啊走啊走啊走,走过了多少年华。

    春天的小草正在发芽,又是一个春夏。

    父母外出打工,小云洁就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每天放学回家,奶奶都会在狭小而又黑暗的厨房里为云洁准备好晚饭。父母已经外出打工四五年了。

    得知云洁的故事之后,节目组决定为孩子做点什么。经过多方联系和找寻,终于在北京的某建筑工地,找到了云洁的父母,并将他们请到了演播室现场。而此时的云洁并不知情。当听到女儿在现场演唱流浪歌时,一年多未见到女儿的爸爸妈妈,终于抑制不住,流下了眼泪。

    鲁豫:这些孩子每个人家里面的情况你都特别清楚?

    李灵:就是家访的次数多一点,有时候要到他们家去看一看。家庭条件特别穷的孩子,要对他各方面照顾。比方云洁,我不敢问她想不想妈妈。问第一句还好,再问第二句就不行了,云洁就想哭。

    鲁豫:因为这次我们想把小孩们都带到北京来玩一玩,但是后来说到底找谁呢。当时云洁拽了拽编导说,我特别想我爸爸妈妈。然后我们编导一下就受不了了,说一定要带她到北京来看一看。因为她爸爸妈妈在北京工作,我们之前也不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说一定能够找到她爸妈。因为有时候工作可能流动性很大。但是我们拍到了。云洁,你要不要看看?

    云洁的爸爸妈妈工作地点位于北京郊区某建筑工地,爸爸是一名修理工,而妈妈则是社区学校里的一名清洁工。为了减少交通费用,两个人就住在工地边上临时搭建的简易住房里。北京的冬天异常寒冷,而在他们居住的房间里,却没有任何取暖设备。

    云洁妈妈告诉记者,自己工作的小学里条件非常好,她很希望自己能够攒钱让云洁也来这样的学校读书。但是每个月刨去生活费用之后,仅剩下的一点点钱,让妈妈的愿望根本无法实现。

    鲁豫:云洁,我想请你原谅阿姨,阿姨知道一个秘密,但是没有告诉你。所以阿姨先请你原谅我们,好吗?然后,云洁你往后面看。

    云洁的父母在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出现了,云洁扑向妈妈,抱住就不肯松手。云洁、云洁的妈妈一起流泪,在场的很多观众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陪着她们一起落泪。

    鲁豫:刚才在节目开始之前呢,云洁妈妈就跟我们说,这次看到云洁之后,就不想让云洁回去了。但是我们说那学期还没有结束呢,现在我们就征求老师的意见。李老师决定到时候云洁是留在北京,跟爸妈待一段时间,还是回去跟你继续上课?

    李灵:期末考试已经考完了,再有十来天就放假了,就让她在这儿待几天,然后她爸爸再送她回去。

    鲁豫:云洁爸爸有多长时间没有看到云洁了?

    云洁爸:一年了吧。

    鲁豫:她长高了没有?

    云洁爸:长高了。

    鲁豫:你们在北京打工,想她的时候怎么办呢?

    云洁爸:就只能打个电话跟她说两句了。

    鲁豫:嗯。平常多长时间能够回去一次呢?

    云洁爸:就一年一次吧,回家也就是十多天就又要回来了。

    鲁豫:就是春节的时候。

    云洁爸:对。

    鲁豫:那这次在北京的话,准备带她去哪玩?

    云洁爸:跟我住几天嘛,关心她一下。

    鲁豫:云洁,跟我们说说你现在的心情吧。

    云洁:能见到爸爸妈妈很高兴。

    鲁豫:高翔,你看到他们在一起,你是什么心情,也替她感到高兴吧?

    高翔:嗯,很感动(流泪)。

    鲁豫:你一说很感动,让我们听了很感动。来,擦擦眼泪。高翔是个特别感性的小男孩。

    我想长大以后继续帮老师办这所学校

    鲁豫:你们长大都想做什么呀?

    高展:我长大要给老师买一件衣服。

    鲁豫:哈哈,买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啊?

    高展:好看的。

    鲁豫:好!这也是个理想,长大以后给老师买一件好看的衣服。高翔呢?

    高翔:我想长大以后继续帮老师办这所学校(全场长时间鼓掌)。

    鲁豫:所以李老师的学校必须要继续做下去。

    李灵:是。

    鲁豫:我们那天在聊的时候也在说,为什么李灵不像一般的学生那样,从师范毕业以后去一个学校当老师,要自己做这些事,多辛苦啊。后来我们编导说,你们要去现场看一看的话,可能你们都会明白了。说那么多孩子,这个人叫李老师,那个人叫李老师……

    李灵:还有小班的小孩,每天搂着我、抱着我,喊阿姨,喊大姨。

    鲁豫:还喊大姨呢。

    李灵:嗯。在我们那儿,叫大姨就是比较亲的称呼。

    鲁豫:李灵以后有一个特别大的梦想,要成立一个基金。对吧?

    李灵:嗯。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很感动,大家都在帮我。每天都接到电话,有的发信息,我都不知道是谁,都是素不相识的,就打电话安慰我,鼓励我,关心这些孩子们。我每天都在这种感动之中。现在学校的条件也比以前好多了,我就想着吧,我以后会更加努力,等我有能力了,我能帮助其他的更多的孩子们,能帮一个算一个。我就想着能把基金成立起来,其实名字我早就想好了,我不敢说。

    鲁豫:叫什么?你说。

    李灵:我取个名字就叫“李灵关爱留守儿童基金”。

    鲁豫:很好的名字啊,很有意义。

    李灵:我就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孩子,不光是我们这个地方的。

    图书六万多册、书柜二十个、电脑八台、钢琴一台、电子琴四台、捐款十一万元……这些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被李灵一一登记珍藏。她说她最怕辜负的,就是大家的希望和爱。大家越关注她,她越要让学校有更大的提高。做不好,在良心上怎么过意得去!

    李灵手捧鲜花和奖杯

    李灵在郑州收书的时候,许多送书给她的人没有留下名字,这让她觉得很遗憾。后来,只要有人给学校捐款捐物,不管捐多少,李灵一律记在本子上。只要一有空,李灵就会翻看小本子,给每一个帮助过学校的人打电话或者发短信说谢谢,有的甚至登门拜访。一个叫陈万春的老人捐了两万元给希望小学,李灵就选择了一个周末,带上两个学生和一些土特产,坐车到新密看望陈万春。

    每收到一笔捐款,李灵都会主动询问捐赠人,他想把捐赠的钱用到何处。一个在外地打工的人每个月给学校捐两百元钱,李灵在电话里和他商议好,用这笔钱批发桶装水,解决孩子们喝水的问题。尽管是民办学校,但李灵没有把学校当做“私产”。李灵把对捐助者的每份感恩,都化为对孩子们的爱。

    27岁,已是考虑结婚的年龄,但李灵说现在没有男朋友,也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现在的目标,就是要把学校建好,别的事情想都没有想过。越多人的关注,越让她感动和信心倍增,但同时带来的,也是更多的压力,生怕学校办不好,辜负了社会对这些孩子的期望。“我的梦想没有变,其他都得靠边。”

    最珍贵的礼物

    鲁豫:我们有一些礼物想送给学校的孩子们。在这呢,我想特别感谢得力公司,他们知道了李老师的行动,以及这些孩子们的故事之后特别感动。他们给全校所有的孩子,一共提供了500份文具,价值15万元,谢谢你们。今天在现场呢,我们先给你们三个小朋友一人一份,你们到时候都自己背回去。然后学校的每个小朋友都会有一份,好吗?

    孩子们:好!

    鲁豫:在这我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如果有一些书的话,怎么给你们呢?你们说说都需要什么样的书?

    高展:作文书。

    高翔:童话。

    云洁:神话(观众笑)。

    鲁豫:可惜我们家没有小朋友,我没有那些童话、神话和作文书。在座的很多学生,包括电视机前的很多朋友,如果你们家有这种书的话,搜集起来。那怎么样给你呢,李老师?

    李灵:一般都是邮到我们学校就可以收到了。

    鲁豫:河南省周口市许湾乡李灵希望小学收。就可以了。

    李灵:嗯。

    鲁豫:谢谢李老师,我相信以后会有很多的人,加入到你们这个行列里面。然后,希望所有的孩子们能够幸福快乐。

    高展默默拿出一份礼物,递到鲁豫面前说:“阿姨,送给你。”之后云洁也拿出了自己的礼物,送给鲁豫。鲁豫完全没有预料到,开心地一个一个研究孩子们送她的礼物。她把围巾围到脖子上,不住地说,真好看。然后把保暖的臂套戴上,摆弄孩子送她的钱包。

    鲁豫:我觉得我这辈子可能收到过很多礼物,但这是阿姨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谢谢孩子们。

    李灵曾笑称自己在学校是校长也是工人,自己为自己打工,每件事都要身体力行地自己去跑,她承担了那些在外打工父母们心中的挂念与寄托,以及这帮孩子的未来。可爱的孩子如生机勃勃的幼小植物,他们是社会的希望,也是李灵坚持办学的最大理由。这个80后女孩眼角已生出皱纹,手上的褶皱和粗糙是她操劳的印记。但她细腻如丝的心,赢得了无数人对她的尊敬和祝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