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988年)是司徒美堂先生的120周年诞辰。司徒美堂“所走的道路反映着国外爱国侨胞自鸦片战争以来所走过的道路”。(廖承志同志在公祭司徒美堂先生大会上的悼词)他漫长、坎坷、曲折而且颇富传奇色彩的一生反映了海外华侨光荣的爱国历史的一个侧面。
司徒美堂出生于广东开平县的一个破产的农民家庭里。鸦片战争以后,闽粤沿海地区的许多劳动人民,为生活所迫,远走异乡,成为海外华侨。他也走上了这条道路,少年时代就远涉重洋去“闯金山”,谋求生路。
司徒美堂在国外侨居的漫长岁月里,也像其他漂泊异邦的华侨一样,历尽了种种的坎坷与苦难。他刚刚踏上美国的土地,就在旧金山码头受到一群美国流氓的袭扰、辱骂。尔后,他在华侨餐馆和美国军舰上当过厨子,也打过短工,做过沿街叫卖的小贩。他孔武有力,为人侠义,好打不平,20岁那年曾因打死欺行霸市的美国流氓而蹲牢狱。
身为“海外孤儿”的华侨,面对美国流氓、军警的欺凌,往往不得不组织起来,依托堂口自卫求存、自助互济。洪门致公堂是当时美国华侨社会中的著名堂口之一。作为它的成员之一的司徒美堂感到它组织涣散,难于发挥更大的作用,就集合堂内富有正义感的一群青年,组织了安良堂,以“锄强扶弱,除暴安良”为号召。他被拥为“大佬”(大哥),曾连续担任了40余年安良堂的领袖。在他的积极活动下,安良堂实力不断发展,成员曾多达两万余人,遍布美国东部各州。司徒美堂在加强华侨内部团结,互助互济,兴学办报等方面为美国华侨社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司徒美堂虽然长期生活在美国,但他始终自认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因此只知爱中国”。他热切地期待着祖国的独立、统一和富强。
司徒美堂在美国生活的早期,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展开。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得到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司徒美堂是积极的支持者之一。1904年,孙中山到美国,司徒美堂第一次见到了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从孙中山那里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提高了认识。他所创立的安良堂曾在人力、财力等方面有力地支持了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以后,广大华侨本着爱国热情,继续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国革命,司徒美堂的个人历史也表现了这点。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他曾发动华侨捐款,帮助革命政府,并以美洲致公堂的名义通电拥护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爆发,他与旅美爱国华侨共同组织“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并辞去其他职务,在那里担任了五年的专职工作,积极发动华侨捐款支持抗战。筹饷总会还与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保持密切接触,支持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抗日斗争。他在美洲积极拥护、支持人民的抗战事业,坚决反对投降反共的逆流。在艰苦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司徒美堂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民族气节。1941年,司徒美堂经香港回国,适值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入日本侵略者的魔掌。日本特务头子胁迫他出面组织香港帮会,并担任伪职。他深明大义,不为所动。在爱国洪门人士的帮助下,年逾七旬的司徒美堂化装后冒险离港,跛脚拄杖步行200余里进入东江游击区,辗转到了重庆。
抗日战争胜利后,广大华侨希望中国能走上民主、富强之道。但南京国民党政府却顽固地坚持反人民的内战政策,这使司徒美堂和广大华侨失望万分。严峻的政治现实教育了这位老人:“中间道路”走不通,为“出国族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几经曲折,他终于在1948年10月发表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协的主张,表示“愿以八十有二之老年,为中国解放而努力”。
1949年8月,司徒美堂第六次回国。这次他结束了将近70年的异乡生活,回到祖国参加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我结识司徒美老这位爱国华侨前辈为时较晚,是解放后在北京才认识他的。但他的为人,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走爱国道路,我是早有所闻的。新中国成立前后,我们先后从海外回来。解放初期,我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的委员。这样,在工作中彼此就有了许多接触,经常在一起开会,讨论侨务问题和国家大事。他住在北京北池子筒子河边的一座四合院里,我曾不时到那里拜会他。那时他已是80多岁高龄的老人,但仍声若洪钟,十分健谈,记忆力也很好,叙述往事,生动有趣。1955年4月初,司徒美堂在颐和园度过了87岁寿辰。是日友好云集,高朋满座。我记得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也来祝寿。在祝寿会上,老人格外高兴,谈笑风生,兴致勃勃。但隔了不久,他就因脑溢血而陷于昏迷状态。弥留之际,我曾往病榻前探视。他入殓时,我在场。我还参加了他的公祭大会。时间过得很快,30多个春秋转瞬间就流逝了,但斯情斯景,尚历历在目。
今天,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中国已在亚洲的东方出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也正按“一国两制”的构想在积极推进。倘若司徒美老有知,一定会笑慰九泉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