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也是一个“容大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的理念、频道在某一程度上是一致的,所以你们也可以说,我是一个“香海人”。我们都不约而同地信仰着爱的理念:将爱传递给更多的人,燃起爱的星星之火。
韩总将这个公司命名为“容大”。什么是“容”?你们每到一座寺院,一进山门,首先见到的就是一尊弥勒佛,他身边的对联是什么呢?“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归纳成两个字,就是“笑”和“容”。只有具有开阔、宽容之胸襟的人,才能够从自己的心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微笑。当我们不再局限于身边的是非时,身心才是舒畅的。当你把心打开了,就会有包容的心境;心生包容,则身体康健;身体安然,则能笑若莲花。这就是“笑”与“容”之间的关系。
中国人最喜欢在牌匾上写的四个字无过于“正大光明”。我们往往追求大的境界,殊不知没有豁达心境的人,是没有办法成其大的。所以我常说:“有大愿力者必有大福报。”
佛教中有四大菩萨,象征“愿、行、智、悲”四种理想的人格。其中象征着愿力的就是地藏王菩萨。地藏菩萨曾经发出“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愿。被贬到地狱中的都是些什么人呢?那都是无恶不作的人,烧杀掳掠。连这样的人地藏王菩萨都要度化,想让他们也能成就圆满。这是多么艰难、多么慈悲的大愿啊!正是因为这样,地藏王菩萨才受到了中国各家各户的供奉。如果我们能够把这样的精神贯彻到企业文化当中去,这个企业一定会兴旺发达,你的客户一定会源源不断。
回到中心
不要进入自己世界漩涡的边缘
心中一直有我欠执着寻找的静地
有一次,我和韩总聊天时打趣说:“你们容大的品牌叫做金纳斯。我们的观音菩萨被称为‘东方维纳斯’,听上去还挺有渊源的。”因为观音菩萨在西方人眼中象征着东方女性的圆满境界。不管是哪个寺里的观音菩萨都非常漂亮,我们却不敢亵渎,我们的内心中会自然升起一种崇敬的情愫,使我们愿意屈膝而跪。这种漂亮并不是来源于表象,而是来自于一种难以言说的摄受力。如果寻根问底,这种力又是来自于哪里呢?
我们知道,观音菩萨有一章经叫做《妙法莲华经·普门品》,经中说,应以何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我们仔细揣摩一下这句话:如果要度化的人是个农夫,她就现身化作农夫;如果是个读书人,她就会化作读书人的样子。也就是说,他度化别人的方式是按照被度化的对象能够得度的条件而进行变化的。你们在跟客户对接的过程中,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
别人跟你交流他的企业遇到什么问题,你是不是会说我以前也有过这样的问题,然后再告诉他用怎样的方法解决。其实沟通的艺术就是那么简单,为什么我们会常常找不到对接的点呢?为什么会感到自己和别人生活在两个世界中呢?为什么不能试着了解别人的思想观念呢?因为很多人都习惯自行其道、各扫门前雪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所以心理学家研究说,在普通人的日常对话中,就有70%左右的内容都是自说自话。
昨天,我看了稻盛和夫讲课的视频,他说到婚姻时这样形容:“婚姻,是毫无理由地接受。”是不是这样的呢?无论你的另一半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你都要接受。这是什么?这就是无条件的爱,完全放弃自我观点和执见的爱。因为爱在开始的第一刻就充满了盲目性和不可知性,如果能够把这样的包容绵延下去,婚姻就能够得到幸福。但凡我们有所要求,我们的婚姻就不会理想。
西方就曾经有人说过:“爱情就是深深的理解和无尽的包容。”对于喜欢探求爱的本质的人而言,无条件地付出就是其本质。当你的爱情、婚姻出现问题的时候,你就把这句话设定在自己的手机屏幕上就行了。天天看着它,你家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个人为什么会不幸福?就是因为我们的观点和对方的观点不一致,所以两者才会矛盾重重。如果你是包容的,是忍让的,即便对方有再多的观点,两个人也吵不起来。
我有一次遇到一位妇联主席。她外表看起来好像很阳光,但实际上八年来天天失眠,每晚借助安眠药。仔细看,她的脸都是青黑的。我就和她分享了一则关于“空船理论”的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个年轻的农夫,性子暴躁。一天,农夫划着小船去邻村运送货物。那天烈日当头、酷暑难熬,他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划着小船,希望赶紧完成任务,以便能在日落之前回家,突然发现对面驶来一只小船,向着自己顺流而下。对方丝毫没有避让的意思,径直撞了上来。农夫大发雷霆,跺着脚斥骂、诅咒、喊叫,但是任他怎样叫骂,也于事无补,终于两船重重地撞在了一起。此时,农夫彻底被激怒了,实在没法控制怒气。但当农夫定下神来,仔细审视对面的小船时,吃惊地发现,船上空无一人。他斥责、嗔怒的对象,仅仅是一条被人遗弃的空船而已。
很多时候,你总是觉得自己说什么都是对的,对方也认为他自己是对的,对和对碰在一起,争执就产生了。这世间的种种矛盾,归结到一点是什么?就是“不容”,不容就产生了种种不和谐的声音和种种矛盾,不容就没有办法把事业做大,没办法把家庭经营好。所以,我们是“容大人”,就要用容大的思想去思考,要打开自己的心量,有容乃大。一旦你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了一个空间,你就只能在这个有限的世界里去思考、实践,自然而然地,你就会画地为牢。
为什么我们的客户不能与我们长期合作?为什么我们的员工总是流动,留不住人才?就是因为施舍、奉献的意识还不够。你想想,如果这个房间里已经放满了家具,再让你重新设计,难度不是比设计空房间要大吗?如果你要布置一个会场,就必须先要把与会议无关的东西给搬出去。我们遇到种种瓶颈,就是因为原先你的心里、头脑里已经装满了东西。思维的成见、习惯、作风、行为模式,一直左右着我们,限制了我们的发展。
所以,要幸福,要成功,关键的因素就是容大的“容”字。“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高度,是与佛相遇的必经之路,也是走向无限的不二法门。
那个妇联主席听了我这个比喻之后,困扰她八年的失眠竟然不药而愈。这不是我给她下了什么药,我只是将她自己引向“容”的开阔,“空”的自由而已。
这也就是我们禅修中经常提到的“内察”,或者说是“观照”、“觉知”;就是向内去了解自己,疗救自己的心灵。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质会导电,有些则不会?这就取决于物质自身了。一块塑料导电了,它去问木头自己通电的原因,木头是不能够告诉它的。所以一个人幸福与否、成功与否,终究要内察。别人责骂、讥讽我们的内容,如果恰恰是自己所缺少的东西,那么你就会感到特别地难受、不平;如果你的内心是丰足的,那什么言辞、问题都不会影响到你。
十年前,别人说我长得像一只长颈鹿,我照照镜子,发现自己确实长得很像,所以不是很开心。但是今天别人无论说我像长颈鹿还是竹竿,我都只会付之一笑。自尊心强的人,别人只要稍加指责,就会很容易动怒,肯低头的人,永远不会撞到矮门。
比方说,我们要让顾客买东西,就要不断地让你的员工做产品销售的练习。这个人这样销售,那个人那样说,在互相的对比与学习中修正自己的销售模式,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这种练习是什么?就是修行。
我时时都会提醒自己,我不是贤者,也不是完美的人,我有缺陷。既然有缺陷,就要不断地修正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只不过他有一个特长或者是品质值得我们向他去学习,这就是“见贤思齐”。不要把任何一个人理想化,否则终归会让你大跌眼镜。但是,我们的人生道路中,应该要有无数个老师。他的表情很安然,是我的老师;他很有慈悲心,也是我的老师;他善于洒扫庭除,更是我的老师。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就能够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了。
依法养己生,缘空修禅行
当你的思维对于万事万物能够做最圆满的理解与思考时,这就是你幸福人生的开端。
为什么不圆满呢?因为我们习惯把局限的东西视为是完美的,把生灭的东西视为是永恒的。在这里,大家恰恰忽视了一个事物最基本的原理——就是运动、变化、无常、生灭。把世间的事物视为是永恒、不变、静止、常住的,那就如同是指鹿为马一样地可笑了。
那么事物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好比说你今天买了一个很漂亮的木雕,拿在手里把玩,爱不释手,想要把它一直传承下去。你似乎认定它会永远像你今天看到的崭新动人。你根本不会去想,有一天,它可能会被虫子蛀坏,有一天它可能会被小偷偷走。当那一天真的来临的时候,你就会非常伤心、失落,甚至像猩猩一样地捶胸顿足。殊不知你在看到它的第一刻起它就已经在坏灭的过程中了。异、灭是每一个事物的最终宿命,人也好,物也好,都是一样的。
傅大士写过一首有名的偈子:“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四句看起来像是大反话,却真正在提醒我们生与灭之间、有与无之间、动与静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转变。手里拿着的锄头会永远都在吗?身下骑着的水牛会永远都行走吗?在你的眼中,可能桥梁比水流要坚固得多,因为水似乎总是在流动的,而究其本质呢?百年以后,水不是还在那里流淌,而桥梁早已坏灭了吗?
事物并不像我们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单一。正反两方面都是同时存在的。你的先生如果不追求美的东西,那么怎么会被你的美貌所吸引呢?他既然追求美的东西,那当你衰老以后,他是不是会有不忠诚的可能性呢?你看到一个男士幽默风趣,其他的女人也一样感受得到,一样会被他吸引啊。如果你只是想接受其中的一面,而不接受另一面,那你怎么会幸福呢?
要怎样经营自己的婚姻,怎样获得幸福呢?还是要将自己的心打开,让它看清这个世界的基本原理,而不要注目于自己的甜蜜或者苦痛之中不可自拔。我在这里,推荐《平凡的世界》、《绝对的隐私》、《合理的出轨》这几本书给大家看,书里面对于婚姻的本质以及婚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分析都比较透彻。
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一定有一些根本的至理是要靠自己去参悟的。悟透了这些道理,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这样才能使你的人生走向幸福的彼岸。如果总是执着于错误的观念和一己一时的得失,你是不可能用俯视的角度来看待人生的。格局没有打开时,自然只能与幸福擦肩而过了。
世间的规律说到底不就是“成住坏空”,或者是“生住异灭”吗?这个规律早在古希腊的司芬克斯之谜中就已经完全被揭示出来了。狮身人面的司芬克斯是巨人与蛇妖结合所生的怪物,他有人的头、狮子的躯体,还带着翅膀。司芬克斯生性残酷,他从智慧女神缪斯那里学了许多谜语,所以守在大路口,等每一个行人经过。过客必须猜谜,猜错了,它就把他们统统吃掉。由于谜语很难,因此蒙难者不计其数。有一次,一位国王的儿子被司芬克斯吃掉了,国王极为愤怒,发出悬赏的命令,谁能把司芬克斯制服,就把王位让给他。勇敢的青年俄狄浦斯,应国王的征召前去报仇。他来到了司芬克斯把守的路口。司芬克斯拿出一个最难的谜语给他猜。“能发出一种声音,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却用三条腿走路,这是什么?”——“这是人。”聪明的俄狄浦斯很快猜了出来。俄狄浦斯胜利了,他揭开了谜底;司芬克斯原形毕露,立即跳崖自杀以赎回自己的罪孽。在这个谜语中,我们看到,人的本质无非就是从爬行的婴儿长成青年、壮年,最后衰老而死的过程而已。这个过程中的财富、名利都不是人生本有的东西,也终归都会消失殆尽。
想要得到什么果,自然就要种下什么因,缘木求鱼当然不会得到任何的果报。比如说你想让一个人留在身边,那你就要有值得他留下来的理由。如果他需要的是良好的工作氛围,而你的企业内部总是勾心斗角,那他怎么会留下来呢?自己种下什么因,就必须接受什么果。只有当你得到一些报应的时候,这才是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的时刻。所以人生中的苦难更多的是历练自己意志的良方,它帮助你更好地成长,所以我们不要去抱怨它。
智慧断烦恼,奉献增善缘
接下来我们来分享怎样断除烦恼。
佛家说人世间有一百零八种烦恼,所以念珠就有一百零八颗,拨动一颗念珠,念一句佛号,就断除一个烦恼。我们出家人天天拨动佛珠,就是在不断修行,以求断除烦恼。
那么佛教中所说的根本烦恼有哪些呢?佛教把一切痛苦的根源归纳为“贪、嗔、痴”三毒。贪为饿鬼之源,嗔为地狱之源,痴为畜生之源。这三毒不但伤人,而且会让我们堕入下三道,永受轮回之苦。“三毒”让我们诚惶诚恐、坐立不安、夜不能寐,是种种烦恼的根源。
或许有人会认为贪就是奋发向上,是精进,这种看法不对。贪是贪婪,是强烈的占有欲在作怪,是只愿意得到而不愿意付出,就像葛朗台老头和周扒皮那样。而精进则是正念,积极地付出,不断地努力。只有让别人得到他想要的,你才可能得到你所要的。
大家喜欢供养貔貅。貔貅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更重要的是它有嘴而无肛门,能吞万物而从来不泻,所以人们认为它会招财聚宝。
我自己觉得因为貔貅只进不出的特性而供养貔貅是不足取的,就像水流,只有从一方流入,再从另一面流出,才是活水。如果是只进不出,就成为死水,死水就会腐烂发臭。
我们的企业也是一样的。它是社会的一个枢纽,活动流转,才使得社会经济发展起来。这样来思考,我们就不会千方百计克扣员工薪水,也不会损害客户的利益了。只有这样思考,我们的企业才能良性发展。
那么嗔又是什么呢?嗔就是愤怒。你们说一说,人在愤怒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不是瞪大眼睛,高声喊叫,肌肉紧绷,神经紧张,恨不得扑上去咬对方一口呢?这种状态是舒服的还是难受的呢?既然是难受的,为什么还要这样惩罚你自己呢?所以当我们生气时,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而已。这是聪明人所为吗?做一个笨蛋难道就是你的追求?
当你冷静下来问自己为什么时,事情就会有转机。为什么我们痛苦,为什么我们的内心会充满染污?为什么天堂有路我不走,地狱无门我偏闯呢?所以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就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这世上所有的事不过是“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而已。
前几天,有一个包工头天天向我讨债,而他帮我施工所用栏杆上的木头居然是发黑的老木。我当时非常生气,对他说:“你竟然用这样的方法来欺骗我!”但当生气的刹那,我马上刹车,察觉到了自己的状态,觉得自己做错了。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就好了,为什么要动气呢?后来我一分钱都没有给他,只对他说:“这就是对你的惩罚。”当我们保持平静的时候,你就会很智慧,很轻松地解决问题。
平静的心是智慧养成的温床。为什么一些人的学习能力要比另一些人强得多呢?在这个世界上,绝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够成为圣人、领袖,但是我做和尚,就要想着把和尚做好,不要去羡慕那些比你有财富、有能力的人。如果你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那么怎么去成为比你更加优秀的人呢?
稻盛和夫有一本书叫做《人为什么活着》。每一个人来到世间,就是一个修炼心性的过程,不在乎你是老总,还是在扫地,都是为了自我价值的提升。要别人尊重你,首先你要对自己的价值有充分的认定。当你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时,没有人能够否定你。
痴,就是愚昧,不明白真相。你去问别人痴愚不痴愚,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痴的。但事实是怎么样呢?就好像很多人不能够客观地承认生住异灭的过程一样,我们对于世界的真相还看不透彻。如果都看透了,我们为什么要修行呢?
我再推荐给大家一个电视剧《天道》。剧中男女主人公结合了,男人时时提醒自己说:“我们可能会在某一天分开。”所以他们非常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后来女主人公死的时候,男主人公虽然很伤心,但是也觉得没有遗憾了。这就告诉我们观照“无常”的道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东西。
讲于容大公司2010年海南年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